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恶意程序,在计算机上繁殖和传播,能够给计算机系统造成损坏或数据丢失的程序。
它们具有独立性和自我复制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当用户无意间执行感染了病毒的文件或安装了病毒程序时,病毒就会开始在主机或网络上繁殖和传播。
计算机病毒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对计算机安全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和技术手段。
在那个时代,病毒还只是一种实验性的工具。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文件病毒、宏病毒、驱动器病毒、逻辑炸弹病毒等。
文件病毒,顾名思义就是会感染文件的一种病毒。
当用户执行感染的病毒文件时,病毒就会开始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文件。
文件病毒寄生在可执行文件上,当用户执行此文件时,病毒会先运行,然后再执行文件本身,对应用程序程序的数据和程序进行感染,从而实现自我复制的目的。
宏病毒是一种针对文档和表格程序的病毒,它是通过利用宏语言插件来感染文档文件的。
这种病毒主要利用了文档程序的功能,通过插入关键宏语言代码,来让计算机执行恶意行为。
当用户打开受感染的文档文件时,宏病毒就会开始执行并在文档内自我复制,向其他文件传播。
驱动器病毒是一种可以感染计算机硬盘和U盘等可移动介质的病毒。
当用户将受感染的U盘插入非受害者计算机上时,病毒会自动感染该计算机,并将自身复制到非受害者计算机上的U盘中,从而传播到其他计算机。
逻辑炸弹病毒是一种使用计时器或触发事件,必然在特定日期或时间段或特定行为条件下执行激活的病毒。
例如,在用户输入某个特定关键字时触发,或者在某个特定日期到来时触发。
在激活时,病毒可以进行各种破坏行为,对计算机造成极大的危害。
总的来说,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恶意程序,会在计算机上繁殖和传播,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坏和数据丢失。
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包括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勿打开来历不明的附件、勿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等,以保护个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3篇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第一篇: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征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指的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计算机程序的恶意软件。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自我复制:计算机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将自身代码注入到其他程序中,并通过其他程序感染其他计算机。
2. 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会隐藏自身的存在,不会引起用户的注意,等待时机发动攻击。
3. 破坏性:计算机病毒会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删除数据、篡改文件、禁用系统功能等。
4.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会利用网络等传播途径感染其他计算机,形成病毒传播链条。
5. 侵入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针对系统漏洞、弱口令等方式侵入计算机系统,获取系统权限。
6. 多样性:计算机病毒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病毒、蠕虫、木马、后门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恶意软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安全威胁。
因此,保护计算机安全、预防病毒攻击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议题之一。
第二篇: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病毒的不同传播方式、感染目标、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计算机病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文件感染病毒:通过感染程序文件、文档文件等实现传播和感染。
2. 引导扇区病毒:通过感染系统引导扇区实现系统启动时自启动感染。
3. 蠕虫病毒:蠕虫病毒可以在网络中自我复制和传播,比文件感染病毒更加危险。
4. 木马:木马病毒通过欺骗用户获取系统权限,并且可以隐蔽的控制系统,进行窃密、纵火等恶意行为。
5. 后门:后门病毒是一种破坏服务器安全的恶意软件,可以绕过系统安全机制,提供给攻击者进入系统掌控并执行恶意行为的途径。
6. 假病毒:假病毒并不会对系统造成实质性的危害,但是可以欺骗用户输入付款信息,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
计算机病毒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攻击方式和攻击目标,企业和个人用户需要增强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和预防,以提高计算机安全水平。
第三篇: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处理为了保护计算机安全,预防和处理计算机病毒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病毒介绍3篇

计算机病毒介绍第一篇:计算机病毒的概述计算机病毒,简称病毒,是指一种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传播和破坏的程序。
它常常依靠人类的操作或软件漏洞等方式进入计算机系统,在不经意间破坏系统,窃取信息或进行其他不良行为。
计算机病毒分为三类:文件病毒、引导病毒和宏病毒。
文件病毒依附于程序文件,感染后会破坏文件或整个系统。
引导病毒依附于引导扇区或引导记录,感染后会影响系统启动和运行。
宏病毒主要针对办公软件,感染后会修改文档内容或分发恶意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五种:邮件传播、下载传播、共享传播、U盘传播和网络传播。
邮件传播是指通过邮件软件传播病毒,其中包括邮件内容、附件和链接等多种形式。
下载传播是指通过网络下载程序或文件时,带有恶意代码并侵入系统。
共享传播是指通过网络共享文件与其他计算机传播病毒。
U盘传播是指通过U盘感染其他计算机。
网络传播是指利用网络服务器或蠕虫病毒等传播病毒。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损失严重。
病毒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修改或删除重要文件,甚至完全破坏整个系统。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醒用户要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控制,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避免打开未知邮件和下载非法软件等操作,以保障个人和机构财产和信息安全。
第二篇: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盗取个人隐私数据。
病毒可以通过窃取用户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数据,对用户的财产和隐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损害计算机系统。
病毒可以通过破坏操作系统、修改和删除重要文件等方式,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甚至造成数据丢失等后果。
3. 散布病毒。
病毒可以通过邮件、下载、共享、U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影响到其他计算机系统,产生大规模的破坏性。
4. 收集计算机信息。
病毒可以通过更改主页或弹出广告窗口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以及计算机配置信息等数据,泄露个人隐私。
5. 加密勒索。
勒索软件可以加密和锁定用户的文件和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要求付款等方式,让用户陷入恐慌并为此支付高额费用。
计算机病毒概述

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
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
计算机病毒概 述
计算机病毒概述
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它能 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 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 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病毒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新的衍化形式 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脆弱性是根本的技术原因 微机的普及应用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必要环境
能“触发“自动
执行的程序
能“破坏“其他程序或Fra bibliotek件的程序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1949年,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程序能够在内存中自我复制; 十年之后,贝尔实验室三个程序员设想电子游戏“磁芯大仗”; 70年代,《震荡波骑士》、《P-1的青春》等计算机争斗和病毒的科幻小说提供了制作
病毒的思想基础; 1983年11月3日,弗雷德.科恩博士研制了在运行中可以自我复制的破坏性程序,并正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 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 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
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 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能“传染“其他
程序的程序
能“潜伏“在其他
程序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发展简史
1989年,全世界计算机病毒攻击十分猖獗,我国也未幸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米开 朗基罗”病毒;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或代码,可以通过复制自身,感染其他计算机并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也称为恶意软件或恶意代码。
它可以利用计算机或网络上的漏洞,通过电子邮件、文件共享、互联网下载等传播方式,感染其他计算机并破坏数据和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它可以造成严重的损坏,包括丢失数据、系统崩溃和财产损失等。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很多,从简单的病毒到复杂的蠕虫和特洛伊木马,它们的行为和目的也不一样。
有些计算机病毒只会占用系统资源,造成计算机运行缓慢,有些则可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有些甚至可以在没有用户知情的情况下控制计算机,从而进行犯罪活动。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计算机系统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因为系统的安全性非常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病毒程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检测。
计算机病毒的制作者通常是黑客、网络犯罪分子或恶意计算机程序员。
他们的目的通常是获取利益、窃取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犯罪活动。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最初的计算机病毒通常是通过软盘传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启动软盘来感染系统。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共享、文件下载和社交网络等多种方式传播。
有些计算机病毒可以感染其他计算机或设备,从而形成一个网络。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包括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限制不可信任的文件下载和避免打开或下载来自不可信任来源的文件。
此外,使用强密码和定期更改密码也可以帮助保护计算机免受攻击。
总之,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威胁的一种常见形式。
为了保护计算机和数据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消除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名词解释

计算机病毒名词解释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具有复制自身能力,侵入和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恶意代码或程序。
它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存储介质、电子邮件附件、下载文件等途径传播。
计算机病毒有着不同的类型和功能,下面对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名词进行解释。
1. 木马病毒(Trojan Horse):木马病毒伪装成合法程序,但实际上携带了恶意代码。
一旦用户执行了木马病毒,攻击者就可以获取用户计算机中的个人信息、密码等,并对系统进行各种破坏。
2. 蠕虫病毒(Worm):蠕虫病毒在计算机网络中自我复制和传播,不需要用户的干预。
它可以通过网络漏洞、共享文件、电子邮件等方式传播,并且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使系统运行缓慢或崩溃。
3. 病毒炸弹(Virus Bomb):病毒炸弹是一种特殊的病毒,它在符合特定条件时才会激活并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自身,造成系统资源耗尽或系统瘫痪。
4. 核心病毒(Rootkit):核心病毒可以隐藏在操作系统内核中,使其难以检测和清除。
它可以修改系统文件、窃取信息、远程控制计算机等,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并破坏系统安全。
5. 肉鸡(Zombie):肉鸡是指被黑客控制的一台或多台已感染的计算机,黑客可以通过肉鸡协同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垃圾邮件发送等违法活动。
6. 扩散病毒(Polymorphic Virus):扩散病毒通过不断变异其自身代码,使其形态不断改变,从而很难被杀毒软件检测和清除。
7. 引导扇区病毒(Boot Sector Virus):引导扇区病毒会感染计算机硬盘的引导扇区,从而在计算机启动时激活,并通过感染其他磁盘来传播。
8. 虚拟机病毒(Virtual Machine Virus):虚拟机病毒是专门针对虚拟化环境(如VMware、VirtualBox等)中的虚拟机进行攻击的病毒。
它可以在虚拟机之间传播或向宿主机发起攻击。
9. 网络蠕虫(Internet Worm):网络蠕虫通过互联网传播,利用网络漏洞自我复制,感染更多的计算机。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课件

文件病毒能够感染可执行文件、图片 文件、音频文件等多种类型文件,导 致文件无法正常运行或被篡改。
0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安装防病毒软件
安装知名的防病毒软 件,如Norton、 McAfee、ESET等, 并保持更新。
设置软件自动更新功 能,以便及时获取最 新的病毒库和安全补 丁。
定期进行全盘扫描, 清除潜在的病毒和恶 意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ppt课件
目录
• 计算机病毒概述 •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传播途径 •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 计算机病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01 计算机病毒概述
计算机 在计算机运行时插入的、对计算 机资源进行破坏或影响其正常运 行的程序。
如果无法清除病毒,则进行格式化或重装系统
备份重要数据
在格式化或重装系统之前,务必 备份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如文 档、图片、视频等。
格式化或重装系统
如果杀毒软件无法清除病毒,可 以考虑格式化硬盘或重装操作系 统。在格式化或重装系统后,重 新安装必要的软件和应用。
对受影响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确认受影响的数据
不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和程序
谨慎下载和安装来自不可信来源的软件和程序,避免感染恶意软件或病毒。
使用可信赖的软件来源,并确保软件经过安全审查。
05 计算机病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病毒后立即断开网络连接
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一旦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应立即断开网络连接,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保护网络安全
在打开邮件或链接之前,先进行安全扫描或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
04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
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数据备份、访问控制、病毒防范等。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够复制自身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或者用户的无意识行为进行传播的恶意程序。
这些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并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对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构成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自我复制:计算机病毒可以自我复制,并感染其他程序或文件。
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往往以看似正常的程序或文件形式出现,难以被用户发现。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感染后潜伏一段时间,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发作。
4、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5、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并感染其他计算机。
三、计算机病毒的类型根据传播方式和破坏性,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宏病毒、文件病毒、启动区病毒等。
其中,蠕虫病毒和木马病毒是较为常见的类型。
蠕虫病毒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破坏系统文件和数据,而木马病毒则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通过欺骗用户进行传播。
四、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漏洞。
2、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扫描。
3、不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和打开未知邮件附件。
4、限制网络访问权限,避免不必要的网络连接。
5、提高用户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类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病毒详细介绍计算机病毒标题:计算机病毒详细介绍计算机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能够复制自身并且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传播,从而破坏数据、干扰计算机操作,甚至危害网络安全。
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特性、传播方式以及防御方法,是保护自己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代码,它能够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应用程序的漏洞,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是计算机病毒的概述,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计算机病毒的概述
1、1971年:CREEPER
2、1985年:ELK CLONER
3、1985年:THE INTERNET WORM
4、1988年:PAKISTANI BRAIN
5、1990年:JERUSALEM FAMILY
6、1989年:STONED
7、1990年:DARK AVENGER MUTATION ENGINE
8、1992年:MICHEANGELO
9、1995年:WORLD CONCEPT
10、1998年:CIH/CHERNOBYL
11、1999年:Melissa
12、2001年:I Love You
13、2001年:Code RED
14、2001年:NIMDA
15、2004年:BAGEL/NETSKY
16、2004年:Botnet
17、2005年:ZOTOB
18、2005年:Rootkit
19、2007年:STORM WORM
20、2007年:ITALIAN JOB
1、Creeper(1971年)
Creeper(根据卡通片《史酷比》中的一个形象命名)出现在1971年,在那时,Creeper还不叫病毒,人们也不知道什么叫计算机病毒。
Creeper由BBN公司程序员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Thomas)编写,通过阿帕网(ARPANET,互联网前身)从公司的DEC PDP-10传播,显示“我是Creeper,有本事来抓我呀!(I'm the creeper, catch me if you can!)”,然后它还具备了病毒的首要条件“繁殖性”,可以自我复制从一个系统跳到另外一个系统,一旦遇到另一个Creeper,便将其吞噬。
2、Elk Cloner(1982年)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款计算机病毒“Elk Cloner”诞生于1982年,是由里奇·斯克伦塔(Rich Skrenta)在一台苹果计算机上制造的,它是一款通过软盘传播的病毒。
当时,Elk Cloner感染了成千上万的机器,但它是无害的,因为它只会在用户的屏幕上显示两句话(如下图),仅此而已。
3、Melissa(1999年)
然后就是恶名昭著的梅丽莎了,真正搞起破坏的病毒就是它,由大卫·史密斯(David L. Smith)制造,是一种可以迅速传播的宏病毒,它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进行传播,1999年3月26日爆发,感染了15%-20%的商业计算机。
Melissa病毒邮件的标题通常为“这是你要的资料,不要让任何人看见(Here is that document you asked for, don't show anybody else)”。
一旦收件人打开邮件,病毒就会自我复制,向用户通讯录的前50位好友发送同样的邮件。
因为数据流较大,会使企业或其它邮件服务器效率降低甚至瘫痪,尽管Melissa不会毁坏文件。
4、I love you(2000年)
梅丽莎病毒爆发一年后,菲律宾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
与梅丽莎不同的是,这次出现的是蠕虫病毒,是一个独立程序,没错就是I love you爱虫了。
爱虫病毒最初也是通过邮件传播,但其破坏性要比梅丽莎强的多。
标题通常会说明,这是一封来自您的暗恋者的表白信,而邪恶就隐藏在邮件附件后。
I love you最初的文件名为LOVE-LETTER-FOR-YOU.TXT.vbs,后缀vbs表明黑客是使用VB脚本编写的这段程序。
据估计,爱虫病毒造成大约100亿美元的损失。
5、Klez(2001年)
Klez,求职信病毒是病毒传播的里程碑。
发作数月后产生了很多变种,在互联网上肆虐。
最常见的求职信病毒同梅丽莎和爱虫一样通过邮件进行传播,然后自我复制,同时向受害者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送同样的邮件。
而一些变种的求职信病毒则携带其他破坏性程序,使计算机瘫痪,有些甚至会强行关闭你的杀毒软件或者伪装成病毒清除工具。
>>
6、Code Red(2001年)
Code Red,红色代码和红色代码2两种蠕虫病毒都利用了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中存在的一个系统漏洞(缓存区溢出)进行攻击,没错也就是最早期的DDoS攻击。
当运行这两种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接收的数据超过处理范围时,数据会溢出覆盖相邻的存储单元,使其他程序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系统崩溃。
与其它病毒不同的是,Code Red并不将病毒信息写入被攻击服务器的硬盘,而是会一直驻留在被攻击服务器的内存中。
7、Nimda(2001年)
Nimda,尼姆达是当年传播速度最快的病毒。
尼姆达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是互联网服务器,它可以通过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这也是它能够迅速大规模爆发的原因。
尼姆达会在用户的操作系统中建立一个后门程序,使侵入者获取管理权限,并命令蠕虫占据服务器资源,实质上,尼姆达也是DDoS的一种。
8、Huigezi(2001年)
2001注定是全球计算机病毒多发的一年,灰鸽子,著名的国产病毒,想当年上大学时修网络安全还模拟过木马入侵,用到的就是这款软件。
灰鸽子是一款远程控制软件,有时也被视为一种集多种控制方法于一体的木马病毒。
计算机被感染后,用户的一举一动都在黑客的监控之下,窃取账号、密码、照片、重要文件易如反掌。
另外,它还能控制计算机自动开机并使用摄像头进行录像。
截至2006年底,灰鸽子已经出现了6万多个变种。
即便在合法使用时,它是一款优秀的远程控制软件。
9、SQL Slammer(2003年)
Slammer,也称蓝宝石病毒,DDoS恶意程序,通过一种全新的传播途径感染服务器:利用SQL Server弱点攻破1434端口,然后同Code Red一样会驻留在服务器内存,再伺机通过被感染的SQL Server进行大量DDoS攻击,造成宕机,并致使内部网络拥塞。
在补丁和病毒专杀软件出现之前,这种病毒造成了1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
10、MyDoom(2004年)
2004年2月,出现了另一种留后门的蠕虫病毒MyDoom(也称Novarg)。
该病毒采用的是病毒和垃圾邮件相结合的战术,可以迅速在企业邮件服务器中传播开来,导致邮件数量暴增,阻塞网络。
和其他病毒一样,这种病毒会搜索被感染用户计算机里的联系人名单,然后发送邮件。
另外,它还会向搜索引擎发送搜索请求然后向搜索到的邮箱发邮件。
最终,Google等搜索引擎收到数百万的搜索请求,服务变得异常缓慢甚至瘫痪。
资料显示,当时平均每12封邮件中就有1封携带这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