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厂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
水产养殖行业水产养殖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行业水产养殖技术规范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合理的养殖技术规范是保障良好养殖环境和促进生产效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养殖设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几个方面,介绍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规范,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水产养殖水体环境规范1. 养殖水源选择:选择水质清洁、湖泊或河流交通便利且不易受污染的水源,并注意水源的温度和氧气溶解度等指标。
2. 养殖水质监测与调整: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水质。
3. 养殖水体保持清洁:减少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的积累,定期清理池塘、锚地等养殖水域。
4. 水体保温与通气:根据养殖对象的要求,采取适当的保温和通气措施,确保水体的适宜温度和氧气供应。
5. 水体防病治疗:养殖前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疾病的爆发。
二、养殖设施规范1. 养殖场选址合理:选址时考虑土地条件、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因素,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作。
2. 养殖池塘建设: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池塘的尺寸、水深、水体流通、水质监测和排水等设施建设。
3. 水质处理设施:养殖场应配置合适的水质处理设施,如滤网、过滤器等,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洁。
4. 养殖设备选用: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养殖设备,如投喂机、水泵等,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5. 养殖网箱布置:合理布置养殖网箱,保证鱼类的饲养条件,提供足够的游动空间,并避免相互干扰。
三、饲养管理规范1. 合理的饲养密度:根据养殖对象的特性和生长速率,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饲养过密导致水体污染和疾病蔓延。
2. 健康饲料选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并根据养殖对象的需要,合理配置饲料成分和营养素含量。
3. 定时、定量投喂:按照养殖对象的需要,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和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饲料。
4. 饲养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温度、氧气溶解度、氨氮等饲养环境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导言: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逐渐成为了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包括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收获和加工等方面的规定。
一、水质管理1. 水体选择与清洁:养殖用水应选择无污染、无毒害物质及寄生虫卵的清洁水源,并在入养殖场前进行必要的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2. 水质监测与调控: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包括溶氧、温度、酸碱度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氧、调节 pH 值等,以保持合适的水生态环境。
3. 废水处理:每个养殖场都应建立有效的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包括设置废水收集池、生物处理池等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选择: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包括活饵、人工饲料等。
饲料应具备均衡的营养成分,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2. 饲料喂养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喂养方案,包括饲料品种、饲养频次、投喂量等。
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并随时调整投喂量,以保持水体中的氮磷比例。
3. 饲料储存与运输:饲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密封、防潮和防虫等措施,确保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受损害。
三、疾病防控1. 疫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进行常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疫病病原学的调查和研究。
确保疫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2. 预防接种:根据不同水产动物的特点和疾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确保养殖环境中水生动物的免疫力。
3. 疫情处理: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消毒和防控等措施。
同时,及时报告和沟通相关的部门,以便得到及时支持和协助。
四、收获和加工1. 收获标准:根据水生动物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获标准。
包括鱼体重、鱼长、成熟度等指标。
2. 屠宰和加工: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鱼类的屠宰和加工,保证产品的食用安全。
水产养殖安全生产规范内容

水产养殖安全生产规范内容水产养殖安全生产规范是指水产养殖行业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养殖环境和养殖人员的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安全生产规范的内容。
一、设备安全规范1. 养殖设备的选购:选择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养殖设备,并确保设备质量合格,耐用稳定。
2. 设备安装与维护:养殖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安装,并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电气安全措施:养殖场应配备防雷、防雷击和防静电等设备,确保养殖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防火安全:要按照防火要求设置灭火设备和防火器材,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二、养殖场安全规范1. 场地选择:选择具备良好的水源、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场地进行养殖,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2. 污染防控:严禁向周围环境排放有害物质,建立合理的污染治理设施和措施,保护周边水源和土壤的纯净度。
3. 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合理的栏杆、护栏等安全设施,确保养殖人员和动物的安全。
4. 防护措施:建立饲养区和非饲养区,禁止非养殖人员进入饲养区,减少人为因素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三、养殖过程安全规范1. 饲料安全:要使用合格的饲料,避免使用带有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饲料,以确保养殖产物的食品安全性。
2. 养殖水质控制: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3. 养殖数量控制: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养殖数量,以确保水产养殖的生态平衡。
4. 疫病防护: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系统,定期检查饲养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疫病的发生。
四、安全管理规范1. 养殖人员培训:对养殖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养殖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安全生产。
3. 安全检查与记录: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查阅。
4. 防灾减灾措施:建立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灾害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4篇)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是指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以规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以下是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
一、水产养殖基本要求1. 养殖场选址必须在环境和水质条件良好的地方,且必须远离城市、工厂和化工厂等污染源。
2.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和安全监测制度,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并定期对养殖环境、饲料和养殖方式进行检测。
3. 养殖场应定期组织对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和安全意识,确保养殖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4.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对每批次的养殖过程进行记录和档案保存,以备后续的质量安全追溯。
二、水质管理要求1. 养殖场应在选址前对水质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
2.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如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盐度等,并据此调整养殖环境。
3. 养殖场应定期对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和兽药等污染物进行检测,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安全。
4.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池,并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饲料管理要求1. 养殖场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且应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2.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饲料投喂方案,根据水体的温度、氧气和养殖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养。
3. 养殖场应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因饲料过量而导致养殖水体的污染和鱼类的生长不良。
4. 养殖场应定期监测养殖水体中的饲料残留物,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鱼类的健康。
四、疫病防控要求1.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养殖场应定期对养殖水体和鱼类进行疫病的检测,确保养殖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2024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2024年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规范养殖业经营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水产品养殖活动。
第三条水产品养殖应当遵循科学规划、规范养殖、饮食安全的原则,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四条水产品养殖应当依法取得相关审批手续,完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养殖现场监管,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章养殖基地管理第五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当选址适宜,水质优良,土壤肥沃,具备良好的光照、温度和气候条件。
第六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养殖区域划定,规范养殖活动。
第七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八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养殖区域消毒,确保养殖环境卫生。
第九条水产品养殖基地应加强对养殖场地、设备和饲料的检修、保养和清洁,确保运行正常。
第三章养殖过程管理第十条水产品养殖过程应开展兽医监测和兽药使用管理,确保水产品健康。
第十一条水产品养殖应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饲料残留和污染。
第十二条水产品养殖应遵循生态养殖原则,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第十三条水产品养殖应加强对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及时对病死水产品进行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第四章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第十四条水产品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养殖、加工、储存和运输,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五条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控制。
第十六条水产品加工过程应遵循卫生安全规范,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产品无细菌和有害物质。
第十七条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
第十八条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应及时停产、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十九条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水产品养殖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水产行业水产养殖操作规程

水产行业水产养殖操作规程一、引言水产养殖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满足人们饮食需求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确保水产养殖能够科学、高效地进行,提高养殖效益并保护水环境,制定本规程,以指导水产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水产养殖操作。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水产行业的养殖场或个人,涵盖淡水养殖、海水养殖以及其他缸养、网箱养殖等不同类型的水产养殖。
三、养殖环境准备1. 场地选择:选择水质清洁、稳定的水域或建立符合要求的养殖场。
2. 水质处理:根据养殖物种的要求,采用必要的水质处理措施,确保水质合适。
3. 设备准备:根据不同养殖方式,准备好饲养设施、防护设备等必要设备。
四、养殖物种选取1. 养殖物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水域条件和经济效益,选择适合的养殖物种。
2. 物种来源:选择健康的种苗或苗种,确保品种纯正、无病无害。
3. 养殖密度:根据物种的生长特点和饲养设施的条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五、养殖操作要点1. 饲料投喂: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求,合理选取饲料种类、数量和投喂时间,并定期检查饲料质量。
2. 养殖环境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理废弃物和残饵,确保养殖环境卫生。
3. 疫病防治:定期检查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疾病。
4. 温度控制:根据养殖物种的要求,合理控制水温或空气温度,确保生长环境适宜。
六、记录与管理1. 养殖记录:建立健全的养殖记录系统,记录养殖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投喂量、生长情况、疫病防治等。
2. 数据分析:定期分析养殖数据,评估养殖效益,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3. 环保要求: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合理利用养殖排泄物和废弃物,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七、紧急事故处理1. 事故预防:建立安全意识,加强设备检修和养殖环境监测,防止事故发生。
2. 应急预案:制定紧急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措施。
3. 处理方法:发生紧急事故时,根据预案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发生。
八、培训与提升1. 培训要求: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操作水平。
水产养殖管理规范

水产养殖管理规范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为了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养殖环境、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论述水产养殖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一、养殖环境规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水产养殖质量的基础。
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管理。
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规范:-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溶氧量、温度、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 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调节合适的水质参数。
- 定期更换养殖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2. 养殖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对水产养殖至关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场地应远离工业区、污染源等污染物来源。
- 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
- 场地周围的土壤应具备适宜养殖的条件。
3. 水体保护保护水体是水产养殖的基本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饲料、药物等。
- 避免养殖过度密集,防止水质污染。
- 定期清理养殖废弃物,防止污染水体。
二、饲料管理规范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点饲料管理的规范。
1. 饲料质量合格的饲料是保证水产养殖质量的基础,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 选择具备合法资质的饲料生产企业供应饲料。
- 检查饲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饲料质量标准。
- 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
- 饲料的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2.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确保养殖动物健康成长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需求确定合适的饲料投喂量和频次。
- 定时定量投喂,避免饲料过量或过少。
- 注意饲料的浸泡处理,以提高其利用率。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规范疾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规范。
1. 疫情监测定期进行养殖动物的健康检查与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 观察养殖动物的行为、体形变化、皮肤颜色等指标。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水产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和安全,各地普遍出台了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
本文将针对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探讨。
一、选择良种在水产养殖中,选择良种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一环。
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良种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例如,在鱼类养殖中,应选择品种生长快、抗病性强的优良鱼种,以确保养殖过程中的高产量和品质。
二、保证养殖环境水产养殖中,良好的养殖环境能够促进水产物的生长和健康。
在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中,对于水质的要求是首要的。
水质应保持适宜的温度、PH值和含氧量,同时要控制污染物的含量,确保水质清洁和稳定。
此外,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设施的建设也是保障养殖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科学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水产养殖的核心。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喂养方法可以保证水产物的健康生长和营养均衡。
合适的饲喂频率和饲喂量、定期清理饲养池、及时处理废弃物等都是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此外,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也是饲养管理的一部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防治可以降低水产养殖中的疾病发生率。
四、监测与控制为了确保水产养殖的质量和安全,监测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定时对养殖水体中的水质、溶解氧等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同时,定期对养殖物的生长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利用养殖物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保护水产物的生存环境,实现持续发展。
结语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水产物的品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对于了解水产养殖技术标准与规范有所帮助,以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该文章为了满足字数要求,对于内容进行了适当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 页BAP 认证水产品加工厂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BAP标准)指导方针指导方针—水产品加工厂以下指导方针对申请表/评估表中所述的认证标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申请表和指导方针旨在帮助项目申请人评估其设施并进而制定出符合认证标准的管理体系。
ì应î这个词的使用贯穿始终,用以表达强制性规定的意味。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考列出的其它资料。
标准1—社会产权及合规性加工厂应遵守当地及国家的法律和环境法规,包括与产品出口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应提供与土地利用权、水权、建筑权和经营权有关的证明文件。
标准制定的原因通过认证的加工厂应遵守适用于废物处理、废水处理和虫害控制等方面的商业法和管理条例。
这些法规用于确保加工厂提供与政府要求一致的信息,并且提供费用支持这类项目。
BAP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政府机构都具备有效执法的充足资源,因此需要对加工厂进行合规性检查。
加工厂可以为当地社会和政府部门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和税收来源。
通过认证的工厂应体现出对财政和社会方面所做的贡献。
依据地方及国家的法规要求或进口商评估要求,加工设施应达到出口、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
实施各地关于加工厂经营和资源利用方面的规定有显著差别。
在其它要求中,此类法律可以要求:ï营业执照ï水产养殖许可证ï土地转让或租赁协议ï土地使用税ï施工许可证ï用水许可证ï红树林保护ï排放物许可证ï敌害生物防治许可证ï良好经营许可证ï垃圾掩埋许可证ï废物处理许可证ACC(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评估人员无法了解各个国家适用于水产品加工的所有法律。
加工厂应负责获取与工厂选址、建造和经营有关的所有必要文件。
可以咨询主管环保、水和交通的政府机构以便确定需要何种许可证。
ACC评估人员还应熟悉其工作区域内的法规要求。
在ACC评估期间,加工厂代表应向评估人员呈递各种必要的文件。
所有文件应为现行有效版本,加工厂应遵循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某些情况下,政府机构可能会豁免一项或多项许可,这时工厂需要向评估人员提供相应的豁免证明。
2008指导方针内容的版权归全球水产养殖联盟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
第16页标准2—社会工人安全和员工关系加工厂应遵循与工人安全和相应报酬有关的国家及当地的劳动法。
标准制定的原因因为使用的机械类型和一些有害原料(尤其是制冷剂)的使用,加工工作存在潜在的危险。
加工厂应负责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且提供工人安全方面的培训。
出口至欧美的水产养殖产品的主要加工国一般为热带国家,这些国家内的工资或其它劳动法规定并非总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由于加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应与员工和所处社会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实施要通过BAP认证,加工厂管理层应遵守劳动法同时还要确保工人安全。
通过认证的加工厂应提供法定工资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并且努力超过这些最低要求。
工人上岗前及工作后都要就工厂经营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对其进行足够的培训。
对于切割机和其它危险设备的操作工人,应为其提供安全设备如机器保护装置、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并提供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
还应培训工人对电击、大量出血和其它可能的紧急情况给予急救措施。
还应告知他们火灾或毒气泄漏时的紧急疏散程序。
在某些地区,工厂需要为员工供餐。
这种情况下,提供的食物应安全卫生,食物贮存和烹调方面也都以负责的方式完成。
确保工作的员工能随时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工厂内还需设有足够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
如果厂内有生活区,应保持通风良好并且配备适当的淋浴和厕所设施。
生活区、食品烹调区或就餐区不应堆积垃圾。
至少每隔六个月对员工进行一次健康普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记录。
在工厂评估期间,ACC评估人员会对工厂条件是否符合劳动法要求进行评估。
评估人员还会同一些工人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在工资和安全方面的想法。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阅《养鱼场工人的安全》D.C.Minchew著ó1999年美国农业部/州合作研究及推广服务部出版美国华盛顿特区标准3—环境废水管理加工厂应对加工用水和污水进行严格处理,确保不会造成污染、引发臭味或传播疾病。
对流入自然水体中的工厂污水进行水质测量时,应遵循政府法规或下面的BAP标准,二者中以要求更高者为准。
保持认证时,工厂必须一直遵循这些标准。
BAP水质标准——加工厂变量(单位)初始值最终值(5年后)采集频率pH值(标准单位) 6.0-9.5 6.0-9.0每月一次悬浮固体总量(mg/L)≤100≤50每个季度一次可溶性磷(mg/L)≤5≤3每月一次总氨氮(mg/L)≤10≤5每月一次5日生化需氧量(mg/L)≤50≤30每个季度一次油脂(mg/L)≤10≤7每个季度一次盐度盐度低于1ppt或电导率低于1,500μmhos/cm的水才可视为淡水。
排入淡水中的盐度不超过1.5ppt排入淡水中的盐度不超过1.0ppt标准制定的原因第17页加工厂不仅从员工厕所内排放污水,而且还从冰浴区、清洁区和消毒区排放废水。
包装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可能包括有机物、鱼类和贝类的/残渣内脏、残余高含量氯、含磷洗涤剂和其它营养物。
这些物质可能在接收水体内引起富营养化、沉淀、高氧需求和污染,同时也可能会向水生野生动物传播疾病。
加工副产品和其它工厂废弃物如果不适当处理,可能引发严重的臭味。
这类臭味不应妨害邻近的社会和其它企业。
实施加工厂应测定加工源水中的可溶磷、氨氮、悬浮物、BOD、pH值和盐浓度。
取样时,工厂应记录源水体积、进水(未处理的加工水)和处理后排出的废水。
加工厂应对废物处理实施最佳管理规范,以满足或超过其所在国的工业标准要求。
排入公共/市政水处理系统的工厂废水,不得超过规定的容量负荷也不得对接收水体造成污染。
对于能独立在沉降池或氧化塘处理废水和/或污水的工厂,其排入下水道和其它水沟的废水不得危害周围的环境条件。
为减少排入自然水体中的废水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工厂在排水前应筛选出固体物并将废水先在氧化池内进行处理。
此外,还应采取恶臭处理措施。
加工厂应证明其排放废水的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直接向河流或水道中排水的工厂应获得相应的政府许可,并且提供证明其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报告。
采样必须在工厂加工期间进行,而非停产期间。
加工厂的BAP水质标准不同于其它水产养殖设施的标准,因为加工厂在废水排放前一般先进行预处理。
此外,虽然加工厂排放的废水比其它设施排放的废水浓度要高,但是可以通过减少加工厂排放的废水量进行调节。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阅《全球水产倡导》2000年第3卷第5期,61-66页“废水成分和水质标准”C.E.Boyd和D.Gautier著标准4——环境工厂物资的贮存和处理燃料、润滑油、化学物品及其它有毒有害化合物应妥善地标记、贮存、使用和处理,确保安全。
标准制定的原因加工厂经常会用到一些对产品、工人或环境可能造成损害的各种化学物品和有毒物质。
气态氨和制冷剂可能危害工人健康并污染环境;一些化学物品如焦亚硫酸钠和氯,如果不以安全剂量使用,将会对工人健康和产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燃油外溢、氨泄漏或杀虫剂和其它化学物品的不当使用,都可能造成水源污染并导致水生生物和野生生物中毒。
实施潜在有毒的化合物和化学物品应根据要求适当地标记、贮存和使用。
应遵守与产品使用或处理有关的所有政府规定。
多余润滑油或过期化学物品应以一种安全负责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应对设备进行良好的维护以免漏油和溢油。
废油和用过的制冷剂应清除并正确处置。
过期化学品和溢油后采集的废油应正确放置、标记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或危害动物或人类。
有害化学品,如杀虫剂、氯和焦亚硫酸钠,应锁定在通风良好的防水建筑物内。
建筑物的混凝土地板应做成中间下凹的形式防止化学品溢出。
应张贴警告标志。
氧化剂应存放在安全区域以免与柴油或其它油类接触发生爆炸。
燃料贮存时要求二级防护措施,燃料存放区应张贴“易燃物品”和“禁止吸烟”的标志。
应制定出管理油、燃料、气体、化学品和其它产品外溢或泄漏的程序。
应配备管理和清除这类溢出物的设备和物品,并且可以轻易取得。
对工人进行设备用法和废物处理方面的培训。
特别要注意氨的存放,培训工人掌握氨气逸散到空气时的处理措施。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阅《水产品加工卫生控制程序手册》美国水产品HACCP联盟出版ó2000年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育署亚拉巴马州第AL701号记事一览表《油溢控制及防范措施》网址:/SOsections/Engineering/BMPindex.html第18页标准5—环境废弃物管理加工副产品、垃圾、纸质和塑料废弃物应以卫生、负责和生物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理。
标准制定的原因垃圾和废物(尤其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头、鳞、刺、壳、内脏等)的不当处理可能会破坏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招致老鼠、昆虫和其它害虫。
处理不当的加工副产品也可能会将疾病传播至自然水生动物。
废弃物腐败时的难闻气味可能会给邻近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废物堆还会污染环境和地下水。
空塑料袋和其它容器不能很快降解,因此对放入其中的动物有害。
实施加工副产品通常是工厂内废弃物处理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副产品处理程序。
加工副产品应存放在有盖的容器或地窖内,及时移走并正确处理。
一些副产品可以用作动物饲料或干燥后用作饲料配料。
如果不能作此用途,应将副产品煮沸、焚烧或掩埋(至少两英尺深)。
如果当局有要求,加工厂还必须具有处理废弃物的许可。
固体废弃物在流入工厂废水前必须及时清除。
不准在空地上倾倒垃圾。
这类废弃物应依据地方法律的规定进行焚烧、堆肥或掩埋。
堆肥过程不准产生臭味以免招来野生动物。
BAP鼓励尽量对纸质和塑料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
定期提供便捷的废弃物容器可以对此类废弃物进行有效管理。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阅《环境工程》P.A.Vesilind,J.J.Peirce与R.F.Weiner著ó1994年巴特沃斯海涅曼出版社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堆肥》美国环境保护总局出版网址:/compost/标准6—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加工厂应具有现行有效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和过程控制计划,以便控制食品危害确保食品安全。
用于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应编成文件。
标准制定的原因依据欧盟健康暨消费者保护总署(EC/DG)、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USFDA)及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的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向消费者保证其产品干净卫生,可以安全食用。
为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并确保食品安全,EC/DG、USFDA和CFIA于1999年要求在欧盟、美国和加拿大销售的水产品加工时必须实施HACCP体系。
HACC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旨在通过控制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将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