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合集下载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是一本很有深度的书籍,它的主题是探讨一个国家和其公民与变革的关系,作者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

这本书面向的读者是关心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人,尤其是那些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感到好奇的读者。

我个人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良好。

费孝通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深刻而丰富的主题,每一个观点都富有思考力和启示性。

其中一个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作者强调曾经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比较集体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很少被充分保证,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个性被更多地关注和尊重,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不可逆转的方向,也是值得欣喜的一点。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许多深刻的问题和观点,成为一个让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更深刻认识的窗口。

正如费孝通先生在该书中说的:“我们自古以来,无论是文化、经济、政治或社会,都有着丰富而盛大的历史,我们的文明源远流长,源泉丰富,我们有着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根基。

” 还有书中的另外一些观点,比如说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渐行渐远,对于国家和公民的未来发展等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探讨。

在我的创新思考和观点中,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的良好发展,才能实现一个良性的社会。

我们的国家是由人民共同维护的,人民需要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
利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家发展当中来。

而国家需要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1500字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1500字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1500字《吾国与吾民》是一部描述国家与人民之间关系的文学作品。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深思。

我觉得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方式,呈现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复杂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希望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通过一个虚构的国家来探讨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国家中,人民被视为国家的一部分,无论是政府还是人民都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是均衡的,人民对国家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国家对人民的回报。

这使得人民感到失望和愤怒,他们开始对国家的统治产生怀疑和不满。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描绘人民群起反抗国家统治的场景,表达了对于人民权益的关注和对于不公平的拒绝。

他呼吁人民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让我想到了人民的力量,当人民团结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辩护时,他们可以打破束缚,改变现状。

另外,这本书还对国家的统治方式提出了质疑。

在故事中,国家通过控制信息和压制言论自由来维持统治。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国家的做法。

这种统治方式不仅违背了人民的权益,还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只有给予人民言论自由和信息透明,人民才能更好地参与国家事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我还思考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和奉献,而个人的幸福和福祉也依赖于国家的保护和支持。

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应该是互惠互利的,而不是一方占尽了便宜。

国家需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人民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人民也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国家一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产生了许多思考。

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应该为自己的权益挺身而出。

一个良好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需要平等、公正和互信。

只有当国家与人民密切合作,共同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发展,人民才能获得幸福和福祉。

总之,我对《吾国与吾民》这本书有了很深的感受。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导读: 本文是关于《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希望能帮助到您!《吾国与吾民》读后感我可以坦诚相见, 我并不为我们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众,因为我并没有失去希望。

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的涂脂抹粉, 她会再一次恢复平静, 并且她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如此自白, 林先生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令人情不自禁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定是一个率真的作家。

”历来并不乏剖析中国人品性与生活习性的文章与著作, 但读来或则过褒扬近乎谄媚以期宣传之效果, 或则过批判近乎无情并因之令人悲悯而缺乏客观性。

一本阐述中国的著作, 它的价值应足以当得起阐述中国者, 不能犯上述任何一点毛病。

这样的作者必须立于客观的地位,其客观的程度足以领悟全部中国人民的旨趣, 这样的人才不是轻易找得到的。

但正如赛珍珠女士所说:可是出乎不意, 与历来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出世了.它满足了我们一切热望的要求, 它是忠实的, 毫不隐瞒一切真情的。

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 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 精神状态与向往, 以及中国的社会, 文艺与生活情趣, 并与西方人的性格, 理想, 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

你会惊叹于作者简纯的风格,而这种简纯偏又不影响作者对真理领悟的陈览。

林先生确是立于了客观的地位, 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 抑或是陈述其美好之处, 他总是在扮演着一个叙述者的角色, 但绝不只是信息的传送者, 我们往往被他感染。

有时, 我们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写的, 如若是中国人, 怎能这样坦诚, 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可细读全书, 这又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如若不是中国人, 又怎能如此富有诡辩与学识, 幽默与澄明将中国人剖析的如此之深刻?每每读起林先生的文章, 脑海中想到的竟是鲁迅先生,总不免要作一番对比。

后者往往让人醍醐灌顶却又悲悯无奈, 而前者虽平淡谦和却极具启示。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

读《吾国与吾民》有感林语堂先生作《吾国与吾民》,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积弊及其成因的深刻分析,是对中国历史的高度总结,亦可以说是先生自己的一部心路历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吾国与吾民》有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匆匆读罢全书,林语堂先生的精神,不敢妄言已经全然领悟得当,只是人在读到一部伟大的作品时,总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我便姑且谈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语堂先生作完本书,至今已有七十余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神州大地狼烟四起,军阀与列强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有学之士都在思索:中国,还有救么?中国未来的出路,又在何方?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语堂先生作《吾国与吾民》,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积弊及其成因的深刻分析,是对中国历史的高度总结,亦可以说是先生自己的一部心路历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文化等诸方面与西方人的相应方面作了深入的比较。

因此,读罢全书,我们受到的启发也是全方位的;但是在此我仅就以下几点简略谈谈读后感:退化与进步、人生的理想、未来。

首先谈谈退化与进步。

这仿佛是截然矛盾的两个词,但很多时候它们总是一起出现,有时,某方面的进步就意味着某方面的退化。

比如人类学会用刀切割食物,牙齿就有退化;学会乘坐汽车,走路的能力就会退化。

我以为,这么多个朝代更迭,中国人既进步了,又退化了。

进步,指的是先生一心期待的中国的出路,在数代仁人志士的努力下终于实现。

如今,中国能够立足于世界强者之林,历经风云变幻而不倒,稳固发展,比七十多年前语堂先生眼中的中国相比,进步了许许多多。

当年先生说中国人性格那一章,所提多是中国人性格的弊端,如消极避世、因循守旧、过于忍耐等等,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得到极大的改观,这无疑值得欣慰。

而退化,恕我直言,几乎与这些“进化”相伴而生,比如:老成温厚、知足常乐这些传统美德,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被冲刷的越来越淡薄,可以说越来越少的中国人们能够拥有这些古老的智慧。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读完《吾国与吾民》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思想之旅。

林语堂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和中国人的全景画卷,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和同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对于中国人性格特点的剖析,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林语堂先生提到中国人的“圆熟”性格,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一位长辈——我的舅舅。

舅舅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一辈子都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仿佛岁月的风霜从未在他心中留下痕迹。

舅舅的为人处世,就充分体现了那种圆熟的智慧。

记得有一年,村里因为划分农田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好几家都为了多争一点肥沃的土地,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差点大打出手。

可舅舅却不慌不忙,既没有跟着去争抢,也没有在一旁煽风点火。

他先是静静地听着大家的争吵,等众人都吵累了,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咱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这点地,伤了和气,不值当。

地有好坏,可咱们的情谊比这地重要多了。

”舅舅的话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大家心头的怒火。

接着,他又提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让每家都能得到相对满意的土地。

大家听了,都觉得在理,纷纷点头同意。

这场原本剑拔弩张的纷争,就在舅舅的巧妙调解下,和平解决了。

事后,我问舅舅:“您怎么就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舅舅笑着说:“这哪是我聪明,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我不过是让他们冷静下来,看到这其中的道理罢了。

”从舅舅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那种善于调和、避免极端的圆熟性格。

他不是用强硬的手段去压制别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大家都能心服口服。

书中还谈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这一点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着真切的体现。

每年春节,无论身在何处,我们一家人都会想方设法赶回老家团聚。

那几天,家里总是热闹非凡。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则在院子里嬉笑玩耍。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妈妈做的红烧肉,那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有爸爸炖的鸡汤,香气扑鼻,营养丰富;还有奶奶包的饺子,皮薄馅大,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

吾国与吾民的读后感10篇《吾国与吾民》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一):翻译的语文水平黄嘉德翻译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你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回到了学前班。

每句话看一遍基本上除了几个关键词就啥也看不懂了。

碰上有两个逗号的复句,即便是认真读上好几遍,也完全不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指代关系。

半古不白,之乎者也跟现在句式混在一起,结果就是谁也看不懂。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二):这个版本翻译严重不推荐啊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内容不去评论,目前只看了第一部分,但是黄先生的译本文白相杂,读起来很是废力··不推荐,据说沈益洪的不错,已买《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三):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本对希望理解中国人的读者有着莫大帮助的书。

由于半白话的原因,书中一些部分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最开始读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书的顺序读,而是从下半部讲述娱乐的部分开始(略微显得有点浮于表皮),然后阅读越觉得有意思,把后半部就看完了。

前半部似乎整个论调有点偏灰暗,不比得后半部来的轻快愉悦,看的我也很沉闷。

看完只有一个感觉:中国人总是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娱乐方面被同化得太多了,但是在思维方面,倒是一点变化也谈不上。

是好还是不好这真是不好断定,或许这是民族特色。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四):关于赛珍珠的序开头赛珍珠的序,没人觉得翻译有问题吗?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不知所云的“底”。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是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4月23日至25日在全国各省市委书记会议上作的讲话,这篇讲话是毛泽东对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回应,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指导方针。

阅读完毛泽东同志的《吾国与吾民》这篇重要讲话,我感触颇深。

首先,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值得庆祝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工人阶级和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缺陷,阶级斗争还存在一定的范围;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展迅速,但仍需要解决农村经济建设和教育问题等。

其次,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一些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针。

他强调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加强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联合,相互支持,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胜利。

同时,他还提到了正确处理各阶级、各派别之间的关系,倡导人民内部团结,反对阶级斗争的偏向。

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农村建设、教育问题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在经济建设方面,他主张实行国家计划,注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工业,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对于农村建设,他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合作化道路,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在教育问题上,他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把革命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阅读《吾国与吾民》,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和复杂性。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生事物,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只有通过正确的指导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关注。

在《吾国与吾民》中,他反复强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的生产生活,反对官僚主义和阶级偏见。

这种思想和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争取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精选11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篇1《吾国与吾民》是文学家林语堂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用英文写成的著名作品,从多种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中国社会,并感受中国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者将本书分为“基本要素”和“生活”两大部分。

在“基本要素”这一部分中,作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与心理。

而在“生活”部分中,作者详细分析了中国人的审美与生活方式。

《吾国与吾民》一书内容很多,其中不乏有使我格外感兴趣的内容。

在作者看来,中国人最富刺激性的品性是“老猾俏皮”。

所谓“老猾俏皮”,就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圆滑、忍耐和实利主义的性格。

中国人的俏皮思想,集中体现在老子的《道德经》和其开创的道家思想中。

正如马克思所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道教给予中国人民一种麻痹的感受,使中国人感到精神愉悦,将人民从严酷的儒家思想中解脱出来。

但是,老猾俏皮这一精神特性也束缚了人民的创造力,使人以消极态度为人处世。

旧中国人的个人主义观念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

在旧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公共精神的缺乏。

在中国的传统中,是没有“社会服务”这样的东西的。

曾经的中国人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往往并不考虑他人。

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中国流行的游戏中,中国常见的扑克、麻将等游戏都是以玩家各自为战为中心的。

但是,旧中国的个人主义并不是以本人为中心,而是以家族为中心的。

为家族谋利益常常是个人行动的出发点。

所以,我们说曾经的中国社会像一盘散沙,这一盘散沙中的沙粒并不是一个个个人,而是许许多多的家族。

作为一部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成的作品,《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必然存在一些不符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内容。

现代中国家族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人们的公共精神也大为提高,现代中国社会的特权和腐败现象也大为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一)
在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选了现当代文学赏析这门课程,之后又听其他同学说这个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趣同样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师,因为这个缘故,在老师的作业要求下,我选择了这部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先生本名叫林和乐,是福建龙溪人,他是中国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吾国与吾民》是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

在林语堂老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非常着名的,有《生活的艺术》《我的话》《苏东坡传》等等。

《吾国与吾民》一书由称作为《中国人》,很清楚的让人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到一些意思,另外它还有一个英文书名是“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部书不仅仅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出现危机,中国人民慢慢的变得麻木,对于国家的发展显得无所适从,林语堂作为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又以崭新的理论,探究了潜在和必然的希望,断言了中国是伟大而不会轻易分解的。

在当时的中国发展之下,有许许多多的中国青年对于中国的发展阐述了诸多观点,但是往往都是一些局限于表面的事物。

而林语堂先生林
语堂用一种客观而冷静的态度勾勒当时的中国,用含蓄的口吻道出中国人性格养成的历程,是为了让中国人了解国情,冷静的解决问题。

《吾国与吾民》这一本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在每一章中都具体描写了中国事物的发展,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都透露了作者渴望救国,深切爱国的感情。

在《中国人的性格》这一章中,林语堂先生写出了中国的特点,他有力批判性的文字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腐败的所在,而不是官方,或许只有身处其境,才能明白林语堂的一番心思。

从历代以来,中国沦为封建社会,历代的领导者很多都是消极迂腐,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中国人也变得消极避世,成为侵略者眼中的羔羊,林语堂对这些社会残留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解释。

在林语堂的书中可以找到这样的一句话“我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

我甚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扰担忧,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的国家,无需乎他们的粉饰。

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所昭示吾人者。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先生是多么的热爱祖国,但是他不是溺爱,而是勇于对批判,从多方面让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中国。

而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受侵略严重的社会了,中国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社会真的是没有暴力,没有侵略的完美社会吗?不是
的。

要想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不仅仅是需要我们做好表面文章,更需要我们从内在出发,看了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吾国与吾民》,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出现了。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二)
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

读完《吾国与吾民》一书后,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中国人何以为中国人”展开论述,从各方面而又客观的讲述了中国人的各种特性,比如说中国人:老成温厚、和平主义、知足常乐等等。

作者认为,形成这些人物特性的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民族特色具有稳定性,就算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同的趋势下,中华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还是不会轻易改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可能对我们本国人来说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向在那个时代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的西方人清晰的从各方面介绍了一个健康而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

我认为,现代人读此书不仅可了解过去的中国,也可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吾国与吾民读后感(三)
《吾国与吾民》成书于1934年,距今已有七十八个年头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根深蒂固在个体和我们的民族的骨子里的东西是不变的。

让你认识自己的同时,还要让你窥到自己身后的影,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有人说过,对中国人精神的理解最透彻的,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最有成就的作家就是林语堂先生,林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透彻理解,还在于他把中国的精神文化阐释给了全世界,在中国还处在比较封闭的年代,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话说回来,判断一部作品伟大与否,绝不能用后世的视角来审视,而应当回溯到创作的当时当地,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来考量。

()《吾国与吾民》的创作出版至今已经80年,依然对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这样来看,这部作品无疑是伟大的。

正如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吾国与吾民》必将继续穿越历史的隧道,拨开眼前的迷雾,对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娓娓道来。

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者的一段话最令人感慨:“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

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

中国比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涂脂抹粉。

”林语堂先生不是不爱祖国,也不是如书中写的那样“无可无不可”,而是清楚地知道中华
民族虽然千疮百孔,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绝不会为外族轻易毁灭。

这样热忱又冷静的情怀,如今的所谓学者们不知道还有几个人可以望其项背。

即便才情达到如此高度,林语堂先生仍然保持着若谷虚怀,“我欢迎人们为我辩护,也接受人们对我的批评。

”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的根刨得清清楚楚,脉络分明,但依我拙见,时代的发展已经转变了太多的传统观念,书中很多论断在今天早已不能适用,这一点在分析中国人心灵的女性化和妇女生活的章节中尤为明显。

《吾国与吾民》诞生的重要促成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对这本书作出过评价:“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外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研究、描述中国人的书有很多,从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到《第三只眼看中国》之类外国作家的作品,不胜枚举。

但这些后来的作品都极难超越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吾国与吾民》。

依我看,其关键就在于其作者林语堂先生多样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的混血儿,林语堂既在中式文化中深深浸染过,摸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饱受过西方教育,能够跳出中国看中国。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着作。

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

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