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总复习题

生物分离工程总复习题
生物分离工程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1.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在生物技术领域,一般将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称为生物加工过程,包括优良生物物种的选育、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过程(酶反应、微生物发酵、动植物细胞培养等)及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后者又称为下游加工过程。

生物产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对生物产品要求的严格性。因此导致下游加工过程的成本往往占整个生物加工过程成本的大部分。

生物分离工程研究的根本任务:设计和优化分离过程,提高分离效率,减少分离过程步骤,缩短分离操作时间,达到提高海口收率与活性、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1.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

2.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

3.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

3.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

生物分离过程一般分四步:

1.固-液分离(不溶物的去除)

离心、过滤、细胞破碎

目的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

2.浓缩(杂质粗分)

离子交换吸附、萃取、溶剂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

以上分离过程不具备特异性,只是进行初分,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

3.纯化

色谱、电泳、沉淀

以上技术具有产物的高选择性和杂质的去除性。

4.精制结晶、干燥

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1)产品价值

(2)产品质量

(3)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

(4)杂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

(5)主要杂质独特的物化性质是什么?

(6)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

上述问题的考虑将有助于优质、高效产物分离过程的优化。

5.生物分离效率有哪些评价指标?

目标产品的浓缩程度——浓缩率m

2.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程度——分离因子或分离系数α

3.回收率REC

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复习题

1.简述细胞破碎的意义

一、细胞破碎的目的

由于有许多生化物质存在于细胞内部,必须在纯化以前将细胞破碎,使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大通透性)或破碎,释放其中的目标产物,然后方可进行提取。

细胞破碎方法的大致分类

破碎方法可归纳为机械破碎法和非机械破碎法两大类,非机械破碎法又可分为化学(和生物化学)破碎法和物理破碎法。

1.机械破碎

处理量大、破碎效率高速度快,是工业规模细胞破碎的主要手段。

细胞的机械破碎主要有高压匀浆、研磨、珠磨、喷雾撞击破碎和超声波破碎等。

2.化学(和生物化学)渗透破碎法

(1)渗透压冲击法(休克法)(2)增溶法(3)脂溶法(4)碱处理(5)酶溶(酶消化)法3.物理破碎法

1)冻结-融化法(亦称冻融法)

(2)干燥法

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化学渗透法和机械破碎法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化学渗透破碎法与机械破碎法相比优点:化学渗透破碎法比机械破碎法的选择性高,胞内产物的总释放率低,特别是可有效地抑制核酸的释放,料液的粘度小,有利于后处理过程。

化学渗透破碎法与机械破碎法相比缺点:化学渗透破碎法比机械破碎法速度低,效率差,并且化学或生化试剂的添加形成新的污染,给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增添麻烦。

第三章初级分离复习题

1.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

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热沉淀

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离子强度:Ks和β值, 强度越大,蛋白质溶解度越小;

(2)蛋白质的性质:因相对分子质量和立体结构而异,结构不对称、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易于盐析;

(3)蛋白质的浓度: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共沉作用明显,分辨率低;蛋白质浓度小,盐的用量大,分辨率高;2.5%~3.0% 时最适合;

(4)pH值:通常调整到pI附近,盐浓度较大会对等电点产生较大影响,pH对不同蛋白质的

共沉影响;

(5)温度:低盐浓度下,温度升高蛋白质溶解度升高;高盐浓度下,温度升高,多数蛋白质和肽溶解度反而下降。

对于特定的蛋白质,影响蛋白质盐析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盐的种类、浓度、温度和pH值。何谓中性盐的饱和度?

硫酸铵的饱和度是指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占混合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盐析操作中,中性盐的用量(40% 硫酸铵饱和度)如何计算?

要达到某一饱和度所需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可按下式计算:

V=V0(S2-S1)/(1-S2)

V—所需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V0——待盐析溶液的体积;

S1——待盐析溶液的原始饱和度;

S2—所需达到的硫酸铵的饱和度。

简述盐析的原理。

水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一般在生理离子强度范围内(0.15~0.2mol/Kg)最大,而低于或高于此范围时溶解度均降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盐析是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简述有机溶剂沉析的原理。

1.降低了溶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从而出现聚集现象,导致沉淀。2.由于有机溶剂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降低了亲水溶质表面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聚。

乙醇:沉析作用强,挥发性适中,无毒常用于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沉析;

丙酮:沉析作用更强,用量省,但毒性大,应用范围不广;

特点:(1)介电常数小,60%乙醇的介电常数是48,丙酮的介电常数是22

(2)容易获取

简述等电点沉析的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pH值处于等电点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0,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沉淀。

第四章膜分离复习题

1.膜分离技术的概念

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的概念

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1.膜本身是均一的一相或由两相以上凝聚物构成的复合体。可是固态或液态或气态。

2.被膜分开的流体相物质是液体或气体。

3.膜的厚度应在0.5mm以下,否则不能称其为膜。

根据膜孔径大小,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在生物分离领域应用的膜分离法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1trafiltration,UF)、反渗透(Reverrse osmosis,RO)、纳滤(Nanofiltration, NF)、透析(Dialysis,DS)、电渗析(E1ectrodialysis,KD)和渗透气化(Pervaporation,PV)

基本的膜材料有哪些?

1.天然高分子材料膜 2.合成高分子材料膜 3.无机(多孔)材料膜

5.常用的膜组件有哪些?

要有管式、平板式、螺旋卷式和中空纤维(毛细管)式等四种

何谓反渗透?实现反渗透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其特点有哪些?

二、超滤和反渗透

目的:将溶质通过一层具有选择性的薄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分离时的推动力都是压差,由于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和直径大小差别及膜孔结构不同,其采用的压力大小不同。

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高达10 MPa

1.超滤和反渗透操作中的渗透压

由于超滤和反渗透过程都是用一种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淡水或盐水),因此都存在渗透压。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

一般说来,无机小分子的渗透压要比有机大分子溶质的渗透压高得多。

2.实现超滤和反渗透的条件

超滤:需要增加流体的静压力,改变天然过程的方向,才可能发生含有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溶剂流通过膜,此时的推动力是流体静压力与渗透压的压差;

atm p p p p >>0

pp ——操作压 p0 ——渗透压 patm ——大气压

反渗透:过程类似于超滤,只是纯溶剂通过膜,而低分子量的化合物被截留。因此,操作压力比超滤大得多。

atm p p p p >>>0

因此,超滤和反渗透通常又被称之为“强制膜分离过程”

强制膜分离的概念?

超滤和反渗透通常又被称之为“强制膜分离过程”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操作所用的膜材料为离子交换膜,即在膜表面和孔内共价键合有离子交换基团,如磺酸基(—SO3H)等酸性阳离子交换基和季铵基(—N+R3)等碱性阴离子交换基团。键合阳离子交换基的膜称作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选择性透过阳离子;键合阴离子交换基的膜称作阴离子交换膜,在电场作用下,选择性透过阴离子。

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常用的清洗剂有哪些?如何选择?

1.凝胶极化引起的凝胶层,阻力为Rg

2.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阻力为Ras

3.膜孔堵塞,阻力为Rp;

4.膜孔内的溶质吸附,阻力为Rap

膜的清洗一般选用水、盐溶液、稀酸、稀碱、表面活性剂、络合剂、氧化剂和酶溶液等为清洗剂

具体采用何种清洗剂要根据膜的性质(耐化学试剂的特性)和污染物的性质而定,即使用的清洗剂要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同时又不能损害膜的过滤性能。

膜分离在生物产物的回收和纯化方面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1)细胞培养基的除菌;

(2)发酵或培养液中细胞的收集或除去;

(3)细胞破碎后碎片的除去;

(4)目标产物部分纯化后的浓缩或洗滤除去小分子溶质;

(5)最终产品的浓缩和洗滤除盐;

(6)制备用于调制生物产品和清洗产品容器的无热原水。

第五章萃取复习题

1.什么是萃取过程?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称为萃取。

萃取是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目标产物的分离纯化操作。

液-液萃取从机理上分析可分为哪两类?

有机溶剂萃取(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和反胶团萃取。

常见物理萃取体系由那些构成要素?

溶质:被萃取的物质

原溶剂:原先溶解溶质的溶剂

萃取剂:加入的第三组分

何谓萃取的分配系数?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溶质在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表示溶质的分配平衡

pH (2)温度(3)无机盐

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其特点有哪些?有哪几种方法?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简称SCF或SF):当一种流体处于其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之下,称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萃取(SCF extraction):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的萃取操作。

FHV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a)密度接近液体--萃取能力强

(b)黏度接近气体--传质性能好

等温变压法、等压变温法以及吸附法

何谓双水相萃取?常见的双水相构成体系有哪些?

双水相萃取又称双水相分配法:利用物质在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

1.高聚物-高聚物两水相。 2.高聚物-盐两水相 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胶束两水相体系。 4.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水相体系 5.醇盐两水相体系

7.反胶团的构成以及反胶团萃取的基本原理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疏水的尾部向外,中间形成极性的“核”(亲水空腔)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散的亲水微环境,使生物分子在有机相(萃取相)内存在于反胶团的亲水微环境中,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中或在有机相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的现象。

第六章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复习题

吸附、吸附过程、离子交换

吸附: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或是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

吸附过程通常包括: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吸附简称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力为静电引力,所用吸附剂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剂表面含有离子基团或可离子化的基团,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吸附过程发生电荷转移。通过调节pH或提高离子强度的方法洗脱。

吸附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作用按吸附作用力区分主要有三类,即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常用的吸附剂种类有哪些?

活性炭,硅胶,大孔网状吸附剂

以县浮聚合法为例说明多孔高分子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在机械搅拌作用下,有机反应物溶液在水分散相中分散成微小的液滴,逐渐升高反应温度至85℃即可引以聚合反应,制而微球型高分子介质pGTD。

以乙醇抽提除去其中的惰性致孔剂后,再对GMA分子上的活性环氧基团进行化学修饰,可制备各种类型的吸附剂。

什么是吸附等温线?其意义何在?

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1.吸附剂的性质:比表面积、粒度大小、极性

2.吸附质的性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溶解度,极性,相对分子量

3.温度: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质的稳定性

4.溶液pH值:影响吸附质的解离

5.盐浓度:影响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常用的吸附单元操作有哪些方式?

间歇吸附连续搅拌吸附

固定床吸附

固定床吸附操作

操作过程:平衡——吸附——洗脱——再生

膨胀床吸附操作

(a) 用缓冲液膨胀床层,以便于输入料液,

(b) 开始膨胀床吸附操作。

(c) 当吸附接近饱和时,停止进料,转入清洗过程。在清洗过程初期,为除去床层内残留的微粒子,仍需采用膨胀床操作。

(d) 待微粒子清除干净后,则可恢复固定床操作,以降低床层体积,减少清洗剂用量和清洗时间。

(e) 清洗操作之后的目标产物洗脱过程亦采用固定床方式。

第七章液相色谱复习题

1.色谱方法共分几类?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原理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

2.何为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如何计算?

3.简述高效反相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

4.试分析HPLC 和HIC 技术的异同

5.什么是色谱分离技术?

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8.吸附色谱及其分类和基本原理

固定相: 颗粒状的基质。表面上有许许多多的吸附位点。可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力与蛋白质、核酸等结合。并且由于各种欲分离物质结构不同,吸附力强弱不同。

流动相:一般为液体。可解吸附。不同吸附力的物质解吸附快慢不同。

过程:吸附、解吸附、再吸附的连续过程。

简言之:欲分离的物质,依据它们结构的差异性或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被分离。

9.什么是分配色谱?

利用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10.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类及应用

柱状和薄板状

1.制备软水、纯水

2.制备、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是蛋白质、肽和核酸等生物产物的主要纯化手段

3.测定物质pI

221545)(

./W N R θ=2

16)(W N R θ=

11.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型有哪些?如何制备?

离子交换纤维素葡聚糖离子交换树脂

共聚(加聚)法:指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的单体为原料,在分散相中进行聚合,无水产生。

均聚(缩聚)法:基于缩合反应的聚合过程,有水产生。

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

将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在水相中以明胶作为分散剂,以过氧苯甲酰作为引发剂,在适宜的温度下(85℃左右)进行悬浮聚合;

将上述共聚物在有机溶剂(如二氯乙烷)中溶胀,以浓硫酸或氯磺酸进行磺化,磺酸基可连在苯乙烯或二乙烯苯环上;

酚醛型树脂以弱酸122树脂为例,它由水杨酸、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先将水杨酸和甲醛在盐酸催化下,缩合得线状结构;然后在碱性下,加入苯酚和甲醛作为交联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若在透平油中加少量油酸钠作为分散剂进行反应可制成球形树脂。

12.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其主要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13.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分类

1.葡聚糖凝胶

2.琼脂糖凝胶

14.离子交换及疏水作用色谱的原理

离子交换色谱通常是在一根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色谱柱中进行。含有待分离的离子的混合液通过离子交换柱时,各种离子即与离子交换剂上的带电部位竞争性结合。由于离子交换剂对各种离子和离子化合物亲和力不同,故可以将混合离子分开。

高浓度盐溶液中,亲水性较强的物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外露,便可与疏水的固定相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吸附)。由于这种作用力大小不同,可以通过改变极性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由高到低)使其依次解吸附。

即高浓度的盐溶液可将吸附力弱(小)(极性大)的物质先洗脱下来,而低浓度的盐则使吸附力强(大)(极性小)的物质被后洗脱下来。

15.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16.蛋白质分离的常用色谱方法有哪些?

免疫亲和色谱, 疏水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17.用于蛋白质提取分离的离子交换剂有哪些特殊要求,主要有哪几类?

要求:良好的亲水性、具有较大的均匀网格结构、粒度越小分辨率越高

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纤维素和亲水性聚乙烯等,其他还有硅胶和可控孔玻璃

第八章亲和色谱复习题

1.什么是亲和作用?

生物物质,特别是酶和抗体等蛋白质,具有识别特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识别并结合的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相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某一种分子相结合。生物间的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bioaffinity)或简称亲和作用

2.亲和作用的本质包括哪些方面?

1.静电作用

2.氢键

3.疏水性相互作用

4.配位键

5.弱共价键

3.影响亲和作用的因素?

离子强度 pH 温度离液离子螯合剂

4.亲和色谱的原理是什么?

亲和色谱是利用亲和吸附作用分离纯化生物物质的液相色谱法。亲和色谱的固定相是键合亲和配基的亲和吸附介质(亲和吸附剂),流动相为液体。由于目标产物基于生物亲和作用吸附在固定相上,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5.亲和色谱的配基有哪些?

①酶的抑制剂

②抗体

③A蛋白

④凝集素⑤辅酶和磷酸腺苷

⑥色素配基

⑦过渡金属离子

⑧组氨酸

⑨肝素

6.亲和色谱的应用有那些方面?

1. t-PA的纯化—酶的抑制剂为亲和配基

2.干扰素的纯化—免疫亲和色谱

3.脱氢酶的纯化—色素亲和色谱

.4淀粉酶抑制剂的纯化—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5.基因重组融合蛋白的纯化

7.亲和膜色谱的原理和特点

亲和配基固定在膜孔表面,流体在对流透过膜的过程中目标蛋白质与配基接触而被吸附。亲和膜色谱的优点

无内扩散传质阻力,仅存在表面液膜传质能力,由于传质能力小,吸附速度快,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短,配基利用率高;

设备体积小,压降小,流速快,配基用量低;

微孔膜介质种类多,价格便宜。

5.亲和膜色谱的缺点

从分离效率的角度,因膜的厚度(柱高)很小(一般为10~100μm).理论板数很低,吸附和清洗

效率低。

膜的污染和膜孔的堵塞使操作速度、吸附效率和亲和膜的寿命下降。

8.除亲和色谱外,其他亲和分离技术有哪些?

亲和错流过滤亲和双水相分配亲和反胶团萃取亲和沉淀

第九章电泳和电色谱复习题

电泳的定义

电泳是荷电溶质(电解质)或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现象。电泳分离是利用荷电溶质在电场中泳动速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

电泳的基本原理

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常以颗粒分散在溶液中,它们的净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它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方式主要依据分子尺寸大小和形状、分子所带电荷或分子的生物学与化学特性。

电泳技术的分类

根据载体:纸电泳、膜电泳、凝胶电泳

根据电场强度:常压电泳(600V以下)、高压电泳(600V以上)

根据电场方向:平板电泳、垂直板电泳

依据电泳原理,现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

(1)移动界面电泳(moving boundary electrophoresis)

(2)区带电泳(zone electrophoresis )

(3)稳态电泳(steady state electrophoresis )

常用的凝胶电泳技术有哪些?

区带电泳中的常用技术

载体电泳:粉末电泳、纸电泳、凝胶电泳、聚焦电泳

无载体电泳:自由电泳、毛细管电泳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与SDS-PAGE的异同

琼脂糖电泳的特点及其应用

(1)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0.075%琼脂糖的孔径为800nm,可以分析百万道尔顿分子量的大分子,但分辨率较凝胶电泳低。

(2)机械强度高:可以在浓度1%以下使用;

(3)无毒;

(4)染色、脱色程序简单,背景色较低;

(5)热可逆性;

(6)生物中性:一般不与生物材料结合;

(7)电内渗(EEO)大:对于对流电泳有益。

等电聚焦电泳的基本原理

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就是在支持介质中加入载体两性电解质,通以直流电后在两极之间形成稳定、连续和线性的pH梯度,当带电的蛋白质分子进入该体系时,便会产生移动,并聚集于相当于其等电点的位置。

二维电泳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同时利用分子尺寸和等电点这两种性质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即将普通凝胶电泳和IEF相结合,使溶质在二维平面上得到分离。

可分离等电点相差小于0.01个pH单位的蛋白质,分离度极高。

第十章结晶复习题

结晶操作的原理是什么?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浓度等于该溶质在同等条件下的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和溶液;

凯尔文公式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有关。

C2---小晶体的溶解度; C1---普通晶体的溶解度

σ---晶体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 ρ---晶体密度

γ2---小晶体的半径; γ1---普通晶体半径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结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2)晶核的形成

(2)晶体生长

过饱和溶液形成的方法有哪些?

(1)热饱和溶液冷却(等溶剂结晶)

(2)部分溶剂蒸发法(等温结晶法)

(3)真空蒸发冷却法

(4)化学反应结晶

绘制饱和温度曲线和过饱和温度曲线,并标明稳定区、亚稳定区和不稳定区。

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有哪些?

)11(2ln 1

212r r RT M c c -=ρσ

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和晶种起晶法。

重结晶的概念

重结晶是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

第十一章干燥复习题

1.什么是干燥?

干燥是利用热能加热物料,使物料中水分蒸发而干燥或者用冷冻法使水分结冰后升华而除去的单元操作;通常是生物产品分离的最后一步;是生物产物成品化前的最后下游加工过程。

2.干燥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1.预热阶段物料温度上升,时间很短,计算时可不考虑

2.恒速干燥阶段物料温度不变

3.降速干燥阶段温度再次上升干燥曲线

3.物料中所含水分的种类有哪些?除去的难易程度如何?

(1)化学结合水

水分与物料的离子型结合和结晶型分子结合(结晶水),结晶水的脱除必将引起晶体的崩溃;(2)物化结合水

包括吸附、渗透和结构水分,其中吸附水分结合力最强;

(3)机械结合水

毛细管水、湿润水分、孔隙水份

其中,结合水(包括细胞含水、纤维束含水以及毛细管水)较难以除去;而非结合水(物料表面的湿润水分和孔隙水份)较容易除去。

4.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的概念?

(1)平衡水分:

当一种物料与一定温度及湿度的空气接触时,物料势必会放出或吸收一定量的水分,物料的含水量会趋于一定值。此时,物料的含水量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代表物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干燥极限,即用热空气干燥法,平衡水分是不能去除的

(2)自由水分

在干燥过程中能够除去的水分,是物料中超出平衡水分的部分

5.了解干燥曲线,并结合干燥速率曲线说明什么是恒速干燥阶段?什么是降速干燥阶段?

6.常用的干燥设备有哪些

1. 盘架干燥器

2. 冷冻干燥器

3.传送带式干燥器

4.转筒干燥器

5. 气流干燥器

6. 流化床干燥器

7. 喷雾干燥器

8. 红外干燥器

9. 微波干燥器

《生物分离工程》综合题库

一、名词解释

差速分离:是利用外力驱动迁移产生的速度差进行分离的方法。

离心:是利用离心机旋转时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对大小、形状和密度不同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沉淀:是指当悬浮液静置时,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这一过程成为沉降。

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

吸附: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盐析: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的过程。

膜组件: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收纳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的一个单元称为膜组件或膜装置。膜:在一种流体相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

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称为膜。

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膜的浓度极化: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

胶团:是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

反胶团:是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由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稳定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

结晶:是从液相或气相生成形状一定、分子(或原子、离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的现象。重结晶: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

晶体生长: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核形成或加入晶种后,以过饱和度为推动力,晶核或晶种将长大,这种现象。

反相液相色谱: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疏水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相态为液相的色谱法。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

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

亲和吸附分离:利用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特殊的化学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为一常数叫分配系数。

萃取过程:就是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

山科大生物分离工程试题( A )卷 一、填充题(40分,每小题2分)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I ,P 和P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和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和;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和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和。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和。 8. 离子交换树脂由,和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 是;TEMED的作用是;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和; 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和;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和三个步骤; 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其形式为;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的,而流动相是的;常用的固定相有和;常用的流 动相有和;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与液体有相似的; 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和两大类; 17.常用的化学细胞破碎方法有,,,和; 18.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的不同; 19.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有和; 20. 晶体质量主要指,和三个方面; 三.计算题(30分) 1、用醋酸戊酯从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已知发酵液中青霉素浓度为0.2Kg/m3,萃取平衡常数为K=40,处理能力为H=0.5m3/h,萃取溶剂流量为L=0.03m3/h,若要产品收率达96%,试计算理论上所需萃取级数?(10分) 2、应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分离抗菌素,饱和吸附量为0.06 Kg(抗菌素)/Kg(干树脂);当抗菌素浓度为0.02Kg/m3时,吸附量为0.04Kg/Kg;假定此吸附属于Langmuir等温吸附,求料液含抗菌素0.2Kg/m3时的吸附量(10分) 3、一种耐盐细胞其能积累细胞内低分子量卤化物,适应高渗透压,能在含有0.32mol/LNaCl, 0.02mol/LMgCl2, 0.015mol/LCaCl2, 0.01mol/LFeCl3 的培养基这培养,当其从含盐量高的培养基中转移至清水中,在数分钟内能将胞内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试卷B

试卷编号: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9分) 1.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与方法。 2.双水相萃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 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two aqueous phase system)。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Albertsson于50年代 后期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two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双水相分配法(two aqueous phase partitioning)。 3.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 二、辨别正误题并改正,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 1.壳聚糖能应用于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是由于架桥作用。错(不确定) 2.目前国内工业上发酵生产的发酵液是复杂的牛顿性流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错 3.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PH和温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错 4.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可用于热敏性生物物质的分离。 对 5.膜分离时,当截留率δ=1时,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错 6.生产味精时,过饱和度仅对晶体生长有贡献。对 7.阴离子纤维素类离子交换剂能用于酸性青霉素的提取。对 8.卡那霉素晶体的生产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来沉淀浓缩液中的卡那霉 素。 9.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的机理是一样的。错 10.PEG-硫酸钠水溶液能用于淀粉酶的提取。对 11.乙醇能沉淀蛋白质是由于降低了水化程度和盐析效应的结果。对 12.冷冻干燥一般在-20℃—-30℃下进行,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甘油、蔗糖等作为保 护剂。对 13.反相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含有高极性基团,可用来分离生物物质。错 14.大网格吸附剂由于在制备时加入致孔剂而具有大孔径、高交联度,高比表面积 的特点。错(不确定) 15.PEG沉淀蛋白质是基于体积不相容性。错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对于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在有机相中,蛋白质被萃取进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极性核里 B 加入助溶剂,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萃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C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好 D 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双电层变薄,可提高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能力 2.能进行海水脱盐的是:C A 超滤 B 微滤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库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2.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为一 常数叫分配系数。 3.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4.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是固液分离的常 用方法之一。 5.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6.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7.反渗析:当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8.离心沉降:利用悬浮液或乳浊液中密度不同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实现固液分离 9.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 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10.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 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11.固相析出技术:利用沉析剂(precipitator)使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或杂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无定 形固体沉淀的过程。 12.助滤剂:助滤剂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细粉或纤维,它能使某些难以过滤的物料变得容易过滤 13.色谱技术:是一组相关分离方法的总称,色谱柱的一般结构含有固定相(多孔介质)和流动相,根据物质在两 相间的分配行为不同(由于亲和力差异),经过多次分配(吸附-解吸-吸附-解吸…),达到分离的目的。 14.有机溶剂沉淀: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 15.等电点沉淀:调节体系pH值,使两性电解质的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操作称为等电点沉淀。 16.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 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17.化学渗透破壁法:某些化学试剂,如有机溶剂、变性剂、表面活性剂、抗生素、金属螯合剂等,可以改变细胞 壁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胞内物质有选择地渗透出来。 18.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状态超过气液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下物质特有的点——临界点后的流体。 19.反渗透:在只有溶剂能通过的渗透膜的两侧,形成大于渗透压的压力差,就可以使溶剂发生倒流,使溶液达到 浓缩的效果,这种操作成为反渗透。 20.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单位质量干树脂或单位体积湿树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毫摩尔数称为树脂交换容量,在 充填柱上操作达到漏出点时,树脂所吸附的量称为树脂工作交换容量。 21.色谱阻滞因数:溶质在色谱柱(纸、板)中的移动速率与流动相移动速率之比称为阻滞因数,以Rf表示。 22.膜的浓差极化:是指但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因而使膜面浓度增大,并高于主体中浓度。 23.超滤:凡是能截留相对分子量在500以上的高分子膜分离过程称为超滤,它主要是用于从溶剂或小分子溶质中 将大分子筛分出来。 24.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 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25.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26.化学萃取:则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 27.盐析:是利用不同物质在高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性盐,使原溶解的物质沉 淀析出的分离技术。 28.有机聚合物沉析:利用生物分子与某些有机聚合物形成沉淀而析出的分离技术称为有机聚合物沉析。 29.离子交换平衡:当正反应、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而达平衡状态,即称为离子交 换平衡。 30.功能基团:离子交换树脂中与载体以共价键联结的不能移动的活性基团,又称功能基团 31.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中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平衡离子,亦称活性离子。 32.树脂的再生:就是让使用过的树脂重新获得使用性能的处理过程,树脂的再生反应是交换吸附的逆反应。 33.层析分离: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 分布在两个相中。 34.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租临界体等,都称为流 动相。 35.正相色谱:是指固定相的极性高于流动相的极性,因此,在这种层析过程中非极性分子或极性小的分子比极性 大的分子移动的速度快,先从柱中流出来。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 一、填充题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不溶物的去除 ,I 产物分离 ,P 纯化 和P 精 制 ;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过滤 和 离心 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 管式 , 套筒式 , 碟片式 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 微滤膜 , 超滤膜 , 纳滤膜 和 反渗透膜 ;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 离子交换纤维素 和 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 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 板式 , 管式 , 螺旋式和 中空纤维式 ;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 吸附质的性质 , 温度 , 溶液pH 值 , 盐的浓度 和 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 ; 8. 离子交换树脂由 网络骨架 (载体) , 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 (活性基) 和 可 交换离子 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 引发剂( 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 合所必需的自由基) ; 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 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 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 ; TEMED 的作用是 增速剂 (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 聚合 );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 溶质种类 , 溶质浓度 , pH 和 温度 ; 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 自然起晶法 , 刺激起晶法 和 晶种起晶法 ;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 外部扩散 、内部扩散 和化学交换反应 三步; 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c K c q q 0+= 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 疏水性强 的,而流动相是 极性强 的;常用的固定相有C 8 辛烷基 和 十八烷基C 18 ;常用的流动相有 乙腈 和 异丙醇 ;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 粘度和扩散系数 ,与液体有相似的 密度 ; 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 加聚法 和 逐步共聚法 两大类;

(完整版)ydm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推荐文档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C)。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B)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C)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B)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B)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B)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合。 A. 0.5%~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19、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C )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9章16K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C)。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B)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C)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C)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B)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B)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D)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B)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B)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D)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B)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A)范围内适合。 A. %~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生物分离工程总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题 1.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2.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3.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 4.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 5.生物分离效率有哪些评价指标? 第二章复习题 1.简述细胞破碎的意义 2.细胞破碎方法的大致分类 3.化学渗透法和机械破碎法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第三章复习题 1.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 2.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何谓中性盐的饱和度? 4.盐析操作中,中性盐的用量(40% 硫酸铵饱和度)如何计算?5.简述盐析的原理。6.简述有机溶剂沉析的原理。 7.简述等电点沉析的原理。 第四章复习题 1.膜分离技术的概念 2.膜的概念 3.根据膜孔径大小,膜分离技术的分类 4.基本的膜材料有哪些? 5.常用的膜组件有哪些? 6.何谓反渗透?实现反渗透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其特点有哪些? 7.强制膜分离的概念? 8.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9.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常用的清洗剂有哪些?如何选择? 10.膜分离在生物产物的回收和纯化方面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复习题 1.什么是萃取过程? 2.液-液萃取从机理上分析可分为哪两类? 3.常见物理萃取体系由那些构成要素? 4.何谓萃取的分配系数?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5.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其特点有哪些?有哪几种方法? 6.何谓双水相萃取?常见的双水相构成体系有哪些? 7.反胶团的构成以及反胶团萃取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复习题 1.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2.亲和吸附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3.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类型有哪些? 4.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用于蛋白质提取分离的离子交换剂有哪些哪些特殊要求,主要有哪几类? 第七章复习题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1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1 https://www.360docs.net/doc/4e208837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 绪论 1.生物分离过程包括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 2.生物分离过程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1、条件温和 2、安全性、卫生性要求高 3、方法需要具有高选择性 4、对原料高度浓 缩 3.评价一个分离过程的效率主要有三个标准,目标产物的浓缩程度、分离纯化程 度、回收率。 4.图中F表示流速,c表示浓度;下标T和X分别表示目标产物和杂质。C、P和W分别 表示原料、产品和废料。写出产品浓缩率m、分离因子α、回收率REC的计算公式。 书本第九页 第一章细胞分离与破碎 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 速率越大。 2.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过滤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 主导作用。 3.B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4.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C的作用。 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 5.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D 。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6.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 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 厚度 7.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流体摩擦阻力的作用,当 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平衡 8.撞击破碎适用于D的回收。 A.蛋白质 B.核酸 C.细胞壁 D.细胞器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 绪论 1.生物分离过程包括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 2.生物分离过程的显着特点是什么? 1、条件温和 2、安全性、卫生性要求高 3、方法需要具有高选择性 4、对原 料高度浓缩 3.评价一个分离过程的效率主要有三个标准,目标产物的浓缩程 度、分离纯化程度、回收率。 4.图中F表示流速,c表示浓度;下标T和X分别表示目标产物和杂质。C、P 和W分别表示原料、产品和废料。写出产品浓缩率m、分离因子α、回收率REC 的计算公式。书本第九页 第一章细胞分离与破碎 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 S 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 L 越小,则细 胞沉降速率越大。 2.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过滤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 饼占主导作用。 3.B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4.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C的作用。 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 5.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6.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 凝胶层的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 凝胶层的厚度

7.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流体摩擦阻力的 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平衡 8.撞击破碎适用于D的回收。 A.蛋白质 B.核酸 C.细胞壁 D.细胞器 9.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 10.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 管式,优点:离心力较大缺点:沉降面积小,处理能力降低 碟片式,优点:沉降面积大缺点:转速小,离心力较小 11.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直径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 胞越难破碎 12.细胞的机械破碎主要方法有高压匀浆、珠磨、喷雾撞击破碎、 超声波破碎 13.细胞的化学破碎技术包括酸碱处理、酶溶、化学试剂处 理。 第二章初级分离 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电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正确) 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 4.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答案

库程》题《生物分离工一、填充题精P 纯化和I 产物分离,P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不溶物的去除, ;制 等;离心过滤和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 等型式;碟片式套筒式,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 管式,,超滤膜微滤膜,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 ;反渗透膜纳滤膜和 两大类;和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纤维素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 ;螺旋式和中空纤维式板式,管式,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吸附物和盐的浓度,溶液pH值,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7. 吸附质的性质,温度 ;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可(活性基)和(载体),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离子交换树脂由8. 网络骨架 组成。交换离子 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引发剂(9. ;合所必需的自由基) (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 ;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 (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增速剂TEMED 的作用是 ;)聚合; pH 和温度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质浓度,10 ;和晶种起晶法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11. 三步;和化学交换反应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外部扩散、内部扩散qc0在生物制品进行 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https://www.360docs.net/doc/4e2088370.html,ngmuir吸附方程,其形式为?qK?c 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疏水性强的,而流动相是极性强的;常用的固定相有C 辛8烷基和十八烷基C ;常用的流动相有乙腈和异丙醇;18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 的粘度和扩散系数,与液体有相似的密度;

题库名称:生物分离工程

题库名称:生物分离工程 一、名词解释 1.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效质量成正比。 2.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破坏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3.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分子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里,达到平衡后,它在两相的浓度为一常数叫分配系数。 4.干燥速率:干燥时单位干燥面积,单位时间内漆画的水量。 5.CM-Sephadex C-50:羧甲基纤维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吸水量为每克干胶吸水五克。6.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7.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留下,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8.萃取过程: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包括目的产物)溶解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9.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10.反渗析:当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11.离心沉降:利用悬浮液或乳浊液中密度不同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实现固液分离 12.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13.离子交换: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将溶液中的待分离组分,依据其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质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14.固相析出技术:利用沉析剂(precipitator)使所需提取的生化物质或杂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无定形固体沉淀的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考试参考答案.

姓 线 号 学 封 班 卷 试密学 大 峡 三 2007年春季学期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1、本试卷共 2 页; 2、考试时间: 110 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一、是非题(对打“√”,错打“x”,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在低离子强度溶液或纯水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般随温度升 高而增大。(√) 2、等电点沉淀适用于疏水性较大的蛋白质,亲水性强的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较 大,在等电点的pH值下不容易产生沉淀。(√) 3、在膜分离操作中,不能完全透过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的浓 度升高,引起浓差极化。(√) 4、在双水相萃取中,蛋白质的表面疏水作用会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x) 5、为提高分离效果,可通过降低流速u或减小固定相粒径来降低HETP,提高理 论板数。(√) 6、在吸附操作中,疏水吸附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7、凝胶过滤色谱是最简单的一种复性色谱方法,其在辅助蛋白质复性方面的作用 主要基于凝胶介质对复性过程中不同尺寸的分子或聚集体的排阻作用。 (√) 8、在膜分离中,温度升高,溶液黏度降低,则截留率升高。(x) 9、有机溶剂内胶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尾部向外,溶于有机溶剂,而疏水头 部向内,此时形成的胶团称为反胶团。(x) 10、表面活性剂对乳状液膜的稳定作用在于其明显改变相界面的表面张力,但不 是所有表面活性剂都可以用于液膜的制备。(√) 二、选择题(每小题两分,共10分) 1、在收集细胞菌体时,可供选择的离心机可以是(A B C );而在收集蛋白时, 一般可供选择的离心机是(C )。 A1页 A、低速离心机 B、高速离心机 C、超速离心机 2、超滤主要用于分离或浓缩(A、B、D);微滤主要用于分离( C ) A、蛋白质 B、病毒 C、细胞 D、酶 3、胰蛋白酶的等电点为10.6,在PEG/磷酸盐(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 系统中,随pH值的增大,胰蛋白酶的分配系数( A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不变 D、先增后减 4、强酸性离子交换剂的滴定曲线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pH变化规律是( A ) A、开始恒定不变,然后突然上升 B、开始恒定不变,然后突然下降 C、缓慢上升 D、无法判断 5、在吸附剂上通过化学修饰接上氨基配基,得到的离子交换剂的类型是( B ); 在萃取过程中加入季胺盐类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是( C )。 A、阳离子交换剂 B、阴离子交换剂 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离心沉降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 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该非均相分离手段不仅适用于菌体和细胞的分离手段, 而且可用于血球、胞内细胞器、病毒及蛋白质的分离。离心加速度一般是重力加速 度的r ω2倍。离心力用Z g来表示。 2、蛋白质的复性方法主要包括稀释复性、添加剂辅助复性、分子伴侣或人工分子伴 侣辅助复性、反胶团的应用、色谱柱复性等。 3、等电点沉淀法的原理是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pH值处于等电点时,分子 表面净电荷为0,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 体,进而产生沉淀。 4、化学萃取是利用与被萃目标物发生反应的非极性物质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操作。 5、超滤是根据高分子溶质之间或高分子与小分子溶质之间相对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 离的方法。膜两侧的压力一般在0.1-1MPa之间。分离或浓度微粒的直径大小在 1-50nm。 6、实现吸附操作的主要设备有固定床、膨胀床、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 7、色谱(层析)是根据混合物中的溶质在两相之间分配行为的差别引起的随着流动 相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分离工程答案范文

一、名词解释 1.亲和沉淀:生物亲和作用与沉淀分离相结合的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 的分离纯化技术。 2.热沉淀:利用在较高温度下,热稳定性差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的 现象,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蛋白的方法。 等电点沉淀: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 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 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 4.支撑液膜:是由溶解了载体的膜相液,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也考聚合 凝胶层中的化学反应或带电荷材料的静电作用,含浸在多 孔支撑体的微孔内而制成。 5.流动液膜:也是一种支撑液膜,液膜可循环流动,可弥补膜相易流 失的缺点;膜相强制流动或减小厚度可减小传质阻力。6.亲和膜:利用亲和配基修饰的微滤膜为亲和吸附介质亲和纯化目标 蛋白质,是固定床亲和层析的变型。 7.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过程与生物反应过程耦合的生物反应装置。 8.膜蒸馏:膜技术与蒸馏过程相结合的膜分离过程,它以疏水微孔膜 为介质,在膜两侧蒸气压差的作用下,料液中挥发性组分 以蒸气形式透过膜孔,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9.渗透气化:通过渗透气化膜,在膜两侧溶质分压差的作用下,根据 溶质间透过速度的不同,并在透过侧发生气化,使液体混 合物得到分离的膜分离法。 10.透析: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 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得到纯化 或浓缩的方法 12.液膜萃取:液膜是由水溶液或有机溶剂(油)构成的液体薄膜,将 与之不能互溶的液体分隔开来,使其中一侧液体中的溶质 选择性透过液膜进入另一侧,实现溶质间的分离。 13. 超临界流体:温度、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流体。 14.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 换剂之间静电相互作用力的差别进行溶质分离的洗脱层析法。 15.凝胶过滤层析: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离和纯化。 16.盐溶:分子在等电点时,相互吸引,聚合沉淀,加入少量盐离子后破 坏了这种吸引力,使分子分散,溶于水中。 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17.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 18.正胶团:向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将发生表面 活性剂分子的缔合或自聚集,形成正胶团。 反胶团:向有机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形成反胶团。 19.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时, 发生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等性质改变,但是不涉及一 级结构改变,而是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改变,这类变化称为 蛋白质变性作用。 20.生物亲和作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作用,生物分子能在某种情况 下能够识别特定物质并与之吸引结合的一种现象。

生物分离工程试卷C

一、填空题。(2*12) 1、萃取利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中各种组分_____的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液膜的膜相组成有_____________ 3、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典型流程有______________。 4、细胞破碎是破坏_________和______。 5、在非机械法破碎细胞的方法中增溶法是利用__________溶解细胞壁。 6、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______和________用盐析法来分级沉淀目标产物时进一步纯化时常用____________。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_____和_______。 7、蛋白质的常用沉淀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_____和_______ 9、阳离子交换树脂含____。(选填酸性基团或碱性基团) 10、不对称膜表面为_____,起_____作用;下面是_______,起________作用。 11、表征膜性能的参数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 12、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和亲和色谱分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化原理进行分离的。 二、选择题。(2*8) 1、反胶团是向有机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形成的 A、水 B、盐溶液 C、有机溶液 D、表面活性剂 2、差速-区带离心中密度梯度液中最大介质密度必须()样品中粒子的最小密度。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都可以 3、高压匀浆法适用于下列那种细胞的破碎() A、团状或丝状菌 B、包含体 C、质地坚硬的亚细胞 D、革兰氏阴性菌 4、Ks盐析法是改变体系的()进行盐析的方法。 A、pH B、温度 C、盐浓度 D、同时改变温度和pH 5、平衡区带离心是根据各组分()形成区带. A、密度差 B、浓度差 C、平衡系数差 D、速度差 6、强阴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容量与pH的关系,下述哪个选项正确。() A、随pH增大而增大 B、随pH增大而减小 C、与pH无关 D、随pH减小而增大 7、下列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中用于分离悬浮颗粒和病毒的是()。 A、纳滤 B、反渗透 C、微滤 D、超滤 8、渗透是以()为推动力的。 A、压力差 B、浓度差 C、静电引力 D、溶质分压差 三、名词解释。(3*4’) 1、双水相萃取: 2、液膜萃取: 3、RCF: 四、简答题。(34’) 1、简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内容及任务。(5’) 2、简述凝聚和絮凝作用差异。(6’) 3、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有哪些?(5’) 4画出生物分离流程与单元操作(6’) 5.、在离子交换色谱中,对pI=5.2的蛋白,选择哪种类型离子交换剂并简述理由。(6’) 6、提高亲和色谱操作容量的方法有哪些?(6’) 五、计算题。(2*7’)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标准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答案

————————————————————————————————作者:————————————————————————————————日期:

《生物分离工程》题库 一、填充题 1. 生物产品的分离包括R 不溶物的去除,I 产物分离,P 纯 化和P 精制; 2.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过滤和离心等; 3. 离心设备从形式上可分为管式,套筒式,碟片式等型式; 4. 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 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5. 多糖基离子交换剂包括离子交换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离子 交换剂两大类; 6. 工业上常用的超滤装置有板式,管式,螺旋式和中空纤维式;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吸附质的性质,温度,溶液pH值,盐 的浓度和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 8. 离子交换树脂由网络骨架(载体),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活 性基)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引发剂(提供催化丙烯酰 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 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 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 链); TEMED的作用是增速剂(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 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质浓度, pH 和温度; 11.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和晶种起晶法; 12.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外部扩散、内部扩散和化学交换反 应三步;

13.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c K c q q 0+= 1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 疏水性强 的,而流动相是 极性强 的;常 用的固定相有C 8 辛烷基 和 十八烷基C 18 ;常用的流动相有 乙腈 和 异丙醇 ; 15.超临界流体的特点是与气体有相似的 粘度和扩散系数 ,与液体有相似的 密度 ; 16.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有 加聚法 和 逐步共聚法 两大类; 17.常用的化学细胞破碎方法有 渗透冲击法 , 酶消化法,增溶法 , 脂溶法 和 碱处理法 ; 18.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 等电点 的不同; 19.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有 静态洗脱 和 动态洗 脱 ; 20.晶体质量主要指 晶体大小 , 形状 和 纯度 三个方面; 21.亲和吸附原理包括 配基固定化 , 吸附样品 和 样品解析 三步; 22.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 吸附、离交、亲和、凝胶过滤色谱 23.盐析实验中用于关联溶质溶解度与盐浓度的Cohn 方程为 lgS=β-K s I ;当 在 一定pH 和温度下,改变体系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的方法 称为Ks 盐析法;当 在一定离子强度下,改变pH 和温度进行盐析 称为β盐析法; 24.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 免疫亲和色谱法, 疏水作用色谱法 , 金属 螯合色谱法 和 共价作用色谱法 ; 25.SDS-PAGE 电泳制胶时,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的目的是消除各种待分 离蛋白的 分子形状 和 电荷 差异,而将 分子量 作为分离的依据; 26.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 等电点沉析法, 盐析法 和 有机溶剂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 《绪论细胞分离》 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 A.离心沉降速度 B.转数 C.分离因数 D.离心力 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 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 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改:不断下降。 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 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改:更易破碎。 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 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 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 B.亲水性 C.氢键 D.静电 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pH B.加热 C.降温 D.加盐或絮状剂 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蛋白质 B.核酸 C.细胞壁 D.细胞器 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20.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步骤。 21.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度③回收率。 22.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 2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24.简答: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 2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 《沉淀》 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 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 习资料

第一章 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过程 P4 答:①发酵液的预处理主要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分离,提高过滤速度。过滤、离心是其最基本的单元操作。 ②产物的提取采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 ③产物的精制常采用色谱分离技术,有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 ④成品的加工处理浓缩、结晶、干燥 第二章 一、概念: 1.发酵液的预处理:指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分离,提高过滤速度。 2.凝集(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如水解的凝聚剂,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 下,发酵液中的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为1mm大小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 程。 4.离心分离:指在离心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 颗粒较细的悬浮液和乳浊液的分离。(分为差示离心、均匀介质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和平衡等密度离心。) 5.等电点沉淀法:利用蛋白质等两性化合物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易产生沉淀的性质,用 酸化剂或碱化剂调节发酵液的pH,使其达到菌体蛋白的等电点而产生沉淀。 二、填空: 1、按过滤时料液流动方向的不同,分为常规过滤和错流过滤。 2、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法包括:等电点沉淀法、热处理法、化学变性沉淀法和吸附法 三、问答 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 ①组成大部分为水; ②发酵产物的浓度较低; ③发酵液中的悬浮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 ④含有培养基中的残留成分,如无机盐类、非蛋白质大分子及其降解产物; ⑤含有其他少量代谢副产物; ⑥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2、常用的絮凝剂有什么? 无极絮凝剂:Al 2(SO 4 ) 3 ·18H2O (明矾)、氯化钙、氯化镁碱式氯化铝、高分子无机聚合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