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生字词在初一语文上册中,我们首先要掌握大量的生字词。
比如“酝酿(yùn niàng)”“黄晕(yùn)”“窠巢(kē cháo)”“应和(hè)”等。
这些字词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会用。
2、易错字有些字容易写错,需要特别注意,如“贮蓄(zhù xù)”的“贮”,不要写成“注”;“抖擞(dǒu sǒu)”的“擞”,右边是“数”,不要写成“妻”;“澄清(chéng qīng)”的“澄”,不要写成“登”。
3、多音字多音字也是重点之一,像“着(zhuó)落”“着(zháo)急”“着(zhāo)数”“走着(zhe)”;“薄(báo)饼”“薄(bó)弱”“薄(bò)荷”等,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读音。
4、近义词和反义词学习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例如,“宽敞”和“宽阔”是近义词,“干燥”和“潮湿”是反义词。
二、古诗词1、背诵与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词一定要背熟,并且能够准确默写。
如《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
2、诗词赏析要理解诗词的含义、意境、作者的情感以及表达技巧。
比如《观沧海》中通过描绘大海的壮阔景象,表现了曹操的壮志豪情;《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
三、文言文1、重点实词和虚词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其”“而”“以”等。
2、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3、文章主旨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咏雪》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要讲诚信、有礼貌。
四、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章主旨、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课.散步莫怀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二、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课文写了四件事:(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
2024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础:笔画、字形、笔顺、基本构造等;2. 拼音基础:声、调、音节、拼读等;3. 词语基础:词的构成、词性等;4. 语句基础: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型等。
二、修辞手法1. 比喻:借助形象的、经过修饰的语言形象来运用;2. 拟人:用人性化的语言描写非人的事物;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的描写,以起到强调或形象的作用;4.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相似或者对称的词语,事物或者动作,以起到强调或节奏感的作用;5. 对比:通过相对的描写手法来体现对立或相同的情感。
三、写作技巧1. 议论文写作:提出论点、论据、反驳、总结等;2. 说明文写作:提供清晰的事实和观点来解释一件事情的现象、原因和结果等;3. 叙述文写作:叙述一件事情的发展经过、人物的思想感受等;4. 记叙手法:抓住问题、事件的主要发展线索,选取有代表性的事实加以描述;5. 描写手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来表达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特点;6. 叙述、描写等的结合运用;7. 文字运用技巧:排比、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8. 表格图表和图片的运用。
四、阅读技巧1.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把握核心内容;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3. 解读生词: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掌握识字技巧;4. 分析句子结构,把握上下关系;5. 分析修辞性语言与情感色彩;6. 提炼文章中的观点和意义;7. 运用逻辑思维整合信息。
五、古诗文欣赏1. 熟读古代诗文作品;2. 感悟诗文的意境和情感;3.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4. 品味诗文的艺术特点。
六、作文技巧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生动、具有感染力;2. 丰富文采: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3. 练习写作:选择多种题材的写作练习,培养写作习惯;4. 修改文稿:反复推敲和修改文稿,提高作品质量;5. 艺术修辞:排比、对比、夸张、拟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6. 巩固机构:首尾呼应,条理清晰,紧密结合中心思想。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有关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知识点归纳

有关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有关初一语文上册课本知识点归纳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1、题解“际遇”即“遭遇”之意膊还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
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沧髡咄ü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彩惴⒘硕“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2“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小诗为什么要将自己喻为“不系之舟”“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灿钟髦甘裁椽因在人生的奋斗中将永不停歇补视“不系之舟”来表达对知识和生活的执著追求。
“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喻指两岸迷人的景色和前进中的“避风港”。
3、“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誓言”有什么关系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息的追求膊拍实现自己的誓言。
4、“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菜是师长彩桥笥血彩俏业囊徊糠知惨徊糠值奈摇”说北大“是师长”是因为幢贝蟾“我”知识哺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朋友”是因为幢贝蟾“我”知识哺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我的一部分惨徊糠值奈”是因为幢贝蟾“我”知识哺我追求真理的勇气。
5忱斫“我常想脖贝缶褪且惶跎命饱满的河流菜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蚕蚰浅渎希望的未来流淌。
不管两岸风景变换埠由先词贾沼凶趴释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惨灿凶糯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这个句子的内涵。
这是文中一个精彩的比喻。
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膊唤鲂闯隽吮贝蟮姆岣华惨残闯隽北大精神与学术的流动蛋驯贝蟮难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舶驯贝蟮睦鲜ρ茸“舵手与船工”膊坏承接“河流”之喻捕且富有意蕴。
写出了从北大建校到现在苍俚轿蠢椽膊还芡饨缛绾伪浠北大莘莘学子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灿啦煌o⒌卦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
6、文以“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苍俅蜗窀鍪六岁的小女孩那样睬嵋涝谀愫光塔影的胸前……”作结灿惺裁醋饔锚流露了“我”对“湖光塔影”的无限依恋之情灿肫咚晔彼见照片中的“湖光塔影”相映生辉。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一上语文知识点归纳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
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
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
“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
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
”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
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末端。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
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牵挂,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
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
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天然风光。
②描画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天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办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理描写、神态描写。
初一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 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夏感》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四、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1、掌握写景的技巧: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
《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下”“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
《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
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
“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第1课.《散步》莫怀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 shìyǎng juébié qiáocuìfángshàn wāndòu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二、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课文写了四件事:(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
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
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
第3课.《羚羊木雕》张之路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怦pēng寒颤zhàn攥zuàn2.解释下列词语。
(1)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仗义:讲义气。
(5)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篇记叙文(体裁)。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第4课.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嗅xiù膝xi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金色花》第4段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纸船》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第5课:济南的冬天1.髻jì澄chãng贮蓄zhùxù藻zǎo看kān着落zhuó2.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贮蓄:储存澄清:清澈明亮空灵:清净透明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作对比,突出济南无风声、响晴、温晴、温晴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安适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绿、清、亮3.作者对济南冬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段:第一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三段:第一句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说明济南温暖的原因。
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
像母亲一样慈爱,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第四段:(1)“看护妇”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又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五段: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六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不忍得”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的水的无限生机与冬天里孕育的无线春意(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手法,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雨的四季》1、邈miǎo咄duō粗犷guǎng吝啬sa莅临lì③高邈:高而远。
莅临:来到,来临。
(多用于贵宾)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总——分——总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
表达了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春雨:温柔、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3、春雨图中“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写活了,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表现了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