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检测题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检测题

第一章 检测题

第一章检测题第I 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及图1,回答1~2题。

1、图中的M 、N 天体分别为是A .月球、水星B .火星、土星C .金星、木星D .金星、水星2、与地球相比,天体M 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在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等五个阶段后,于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返回中国内蒙古中部地区。

结合资料完成3~4题。

3、“探月飞行试验器”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图2)示正确的是4、“探月飞行试验器”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A .10月24日15时B .10月24日13时C .10月23日15时D .10月23日13时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 “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5-6题。

5、记载中所说的黑气发生在太阳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内部6、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使天文五带范围中的热带范围扩大图1B.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都能产生极光D.使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读下图,完成7-8题。

7、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D.为23小时56分4秒8、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1)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图2)9、图1中P点的纬度,图2中N点对应的月份分别是A.60°,1月B.30°,1月C.60°,7月D.30°,7月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追逐“天宫一号”的漫漫行程,11月3日1时43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生物的特征?a.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改变能力b. 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c. 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d. 不能感知和对环境作出反应2. 生物分类的基本依据是什么?a. 动物和植物的区分b. 生物的形态和结构c. 生物的进化关系d. 生物的颜色和外观3. 下列哪个分类单位是从大到小排列的?a. 物种、纲、帝国、目b. 多样性、种、科、门c. 目、科、门、种d. 门、种、纲、属4.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含有:a. 线粒体b. 叶绿体c. 中心体d. 核糖体5.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a. 叶绿体b. 核糖体c. DNAd. RNA6. 下面哪个是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a. 水b. 氨c. 糖d. 盐7. 氧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产生二氧化碳c. 促进代谢过程d. 氧化有机物8. 下列哪个不是养分的三大类别之一?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维生素d. 蛋白质9. 下列哪个物质在光合作用中被吸收?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d. 糖10. 感受光线和对光线进行反应的生物分别属于:a. 具有感受性的生物和无机物b. 动物和植物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 光合生物和非光合生物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是______。

2. 生物体内的最基本的单位是______。

3. 生物进化的基本依据是______。

4. 光的作用下,光合作用速度最快的颜色是______。

5. 结合细胞进行类似功能的生物体构成了______。

6. 人类的一种反应,是将手迅速从火焰中抽回,这是一种______。

7. 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最初的______。

8. 光合作用的发生需要光线、二氧化碳和______。

9. 生物体内的基因信息是通过______来传递和改变的。

第一章原子结构检测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检测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检测题(一)一、选择题(单选)1、短周期元素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单质7.8g与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3g化合物RO,则该元素的价电子层是:A、1S2B、2S2C、3S2D4S22、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电子排布最外层都是以P6 结束;B、其原子与下一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式;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3、居里夫人发现的镭是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的ⅡA族,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化合物中呈+2价B、氢氧化物呈两性C、单质和水反应,放出氢气D、碳酸盐难溶于水4、在下列所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A、1S22S22P2B、1S22S22P5C、1S22S22P63S1D、1S22S22P65、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A、Na, K, RbB、N, P, AsC、O, S, ClD、Si, P, Cl6、原子核外第三层含有的轨道数为()A、3B、 5C、 7D、 97. 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A. 3sB. 3p C . 3d D. 3f8. 下列各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 Na+1s22s22p6B. F¯1s22s22p6C . H+ 1s2 D. O2¯1s22s22p69.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10.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11. x 、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A. 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试题(1)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试题(1)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列举的装置各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不能用动量定理进行解释的是()A.运输玻璃器皿等易碎物品时,在器皿的四周总是垫着碎纸或海绵等柔软、有弹性的垫衬物B.建筑工人戴的安全帽内有帆布垫,把头和帽子的外壳隔开一定的空间C.热水瓶胆做成两层,且把两层中间的空气抽去D.跳高运动中的垫子总是十分松软2.关于动量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都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不一定守恒B.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动量才守恒C.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枪发射子弹时,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发生碰撞,两小球动量守恒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3m和m的A、B两滑块,它们中间夹着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质弹簧(弹簧与A、B不拴连),由于被一根细绳拉着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剪断细绳,在两滑块脱离弹簧之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两滑块的动能之比为1∶3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之比为3∶1C.两滑块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1D.弹簧对两滑块做功之比为1∶14.如图所示,质量m A=8.0kg的足够长的木板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为m B=2.0kg的小木块B.给B以大小为4.0m/s、方向向左的初速度,同时给A以大小为6.0m/s、方向向右的初速度,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直至A、B运动状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B的最终速度大小为5.6m/sB.在整个过程中,木块B的动能变化量为0C.在整个过程中,木块B的动量变化量为0D.在整个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5.如图甲所示,水平轻质弹簧一端与物块A左侧相连,一起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从左侧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向弹簧和物块A运动.运动过程中两物块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的质量大于物块B的质量B.t2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C.t1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大于物块B的加速度D.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大于物块B的加速度6.如图所示,装有炮弹的火炮总质量为m 1,炮弹的质量为m 2,炮弹射出炮口时对地的速率为v 0,若炮管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火炮后退的速度大小为(设水平面光滑)()A.m 2v 0cos θm 1-m 2 B.m 2v 0m 1-m 2C.m 2m 1v 0 D.m 2v 0cos θm 17.2020年5月28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某海域执行训练任务.如图,假设在某次舰上飞机起飞训练中,质量为m =2×104kg 的飞机在弹射系统作用下经过t 1=0.2s 以某一初速度进入甲板跑道,之后在甲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 2=4.0s 在跑道上运动120m 后成功起飞,且飞机的起飞速度为v =50m/s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弹射系统作用下获得的动量大小为1×105kg·m/sB .弹射系统作用于飞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106NC .飞机在甲板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12.5m/s 2D .弹射系统对飞机做的功为2.5×105J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静止的物体,物体上有一光滑的半圆弧轨道,半径为R ,最低点为C ,两端AB 一样高,现让质量为m 的小滑块从A 点由静止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运动过程中()A .M 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为m 2mgRM 2+Mm B .m 运动到最低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C .M 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mRm +MD .M 与m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也守恒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在距地面高为h ,同时以相等初速度v 0分别平抛、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忽略空气阻力,当它们从抛出到落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Δp ,有()A .竖直上抛的物体的Δp 最大B .平抛的物体的Δp 最大C .竖直下抛的物体的Δp 最小D .三者的Δp 一样大10.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站在车上的人将右边筐中的球一个一个地投入左边的筐中.所有球仍在车上,那么,在投球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人和小车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以小车静止不动B .由于人和小车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所以小车向右运动C .投完球后,小车将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 .投完球后,小车将静止不动11.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为5kg·m/s,B球的动量为7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对心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动量的可能值为()A.p A=6kg·m/s,p B=6kg·m/sB.p A=3kg·m/s,p B=9kg·m/sC.p A=-2kg·m/s,p B=14kg·m/sD.p A=-5kg·m/s,p B=17kg·m/s1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上端与质量为m的钢板连接,钢板处于静止状态.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块从钢板正上方h处的P点自由落下,与钢板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x0后到达最低点Q,设物块与钢板碰撞的时间Δt极短,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钢板碰后的速度大小为2gh2B.在Δt时间内,物块对钢板的冲量大小为m2gh2-mgΔtC.从P到Q的过程中,整个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x0+h))D.从P到Q的过程中,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mg·(2x0+h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图乙是某次实验中获取的纸带,图中所标各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1)为了较为准确地完成实验,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前,需要补偿阻力B.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砝码及砝码盘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实验过程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D.实验过程中,需用秒表测量小车在某两点间运动的时间(2)图乙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段纸带,记录的力传感器的示数为1.05N,测得小车的质量为0.5kg,由此计算出小车从B 到D的过程中,动量变化量Δp=______kg·m/s,合力冲量I=______N·s,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量定理成立.(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4.(8分)现利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甲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穿过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数字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280g,滑块B的质量m2=120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4.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乙.(1)通过分析可知:纸带的________端(填“C”或“D”)与滑块A左侧相连;(2)滑块A在碰撞前速度大小v0=2.00m/s,滑块A在碰撞后速度大小v1=________m/s,滑块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v2=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设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和p′,则p=m1v0=0.560kg·m/s、p′=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8分)如图甲所示,一块长度为L、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也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当子弹刚射穿木块时,木块向前移动的距离为s(图乙).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可视为质点,求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16.(8分)下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果雨滴下落为自由落体运动,则雨滴落到地面时,对地表动植物危害巨大,实际上,动植物都没有被雨滴砸伤,因为雨滴下落时不仅受重力,还受空气的浮力和阻力,使得雨滴落地时不会因速度太大而将动植物砸伤.某次下暴雨,质量为m=2.5×10-5kg的雨滴,从高h=2000m的云层下落.(g取10m/s2)(1)如果不考虑空气浮力和阻力,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到地面经Δt1=1.0×10-5s速度变为零,因为雨滴和地面作用时间极短,可认为在Δt1内地面对雨滴的作用力不变且不考虑雨滴的重力,求雨滴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2)考虑到雨滴同时还受到空气浮力和阻力的作用,设雨滴落到地面的实际速度为8m/s,落到地面上经时间Δt2=3.0×10-4s速度变为零,在Δt2时间内地面对雨滴的作用力不变且不考虑这段时间雨滴受到的重力、空气的浮力和阻力,求雨滴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17.(12分)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的A、B两物块静止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的物块C以v=6m/s的初速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与前方的物块A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并且C与A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A、B、C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以后的运动中:(1)当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块B的速度多大?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多大?(2)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物块B的速度多大?18.(16分)如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质量M=2kg的小车,小车左右两侧均为半径R=0.3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两圆弧轨道之间平滑连接长L=0.6m的粗糙水平轨道.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小车左侧圆弧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小物块和粗糙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物块第一次滑到左侧圆弧轨道末端时,小物块与小车的速度大小之比;(2)小物块第一次滑到右侧圆弧轨道上的最大高度h;(3)整个运动过程小物块在粗糙水平轨道上经过的路程s及全过程小车在地面上发生的位移x的大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一章(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下要求中错误的是()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B。

星光闪闪C。

瀑布奔流而下D。

春分拂动杨柳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测量时只要有误差出现,就说明实验一定出现了错误B。

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不可以避免的C。

多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出现误差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

教室房间的高度约为1.5mD。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0mm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1.5m=1.5×100=150cmB。

1.5m=1.5m×100=150cmC。

1.5m=1.5×100cm=150cmD。

1.5m=1.5m×100cm=150cm6.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

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

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8.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4m/sB。

3.75m/sC。

1.5m/sD。

无法确定9.请根据图1-2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

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根据下列方程式:①2Fe2++Cl2===2Fe3++2Cl﹣;①HClO+HCl===Cl2+H2O;①2Fe3++Cu===2Fe2++Cu2+;①Fe+Cu2+===Fe2++Cu,下列各组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 Fe3+>HClO>Cl2>Fe2+>Cu2+ B. HClO>Cl2>Fe3+>Cu2+>Fe2+C. Cl2>HClO>Fe3+>Cu2+>Fe2+ D. HClO>Fe3+>Cl2>Cu2+>Fe2+2.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 B.酸碱中和反应C.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D.胆矾(CuSO4·5H2O)失去结晶水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盐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S+Ba2+BaSO4↓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D.氧化铜与硫酸混合:Cu2++S CuSO44.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K+、Na+、Br﹣、 B. Na+、Ba2+、ClO﹣、Cl﹣C. Ca2+、Cl﹣、、K+ D.、K+、OH﹣、5.120 mL浓度为1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100 mL浓度为0.4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在还原产物中Cr元素的化合价()A. +3 B. +1 C. +4 D. +26.在反应H2S+H2SO4===S↓+SO2↑+2H2O中,若有32 g硫生成则转移电子为()A. 6 mol B. 2 mol C. 3 mol D. 4 mol7.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O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性:MnO>IO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微粒个数之比为5①2 D.若有2个Mn2+参加反应,则转移10个电子8.在化合物KMnO4和K2MnO4中不同的是()A.钾元素的化合价 B.氧元素的化合价C.所含元素的种类 D.锰元素的化合价9.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因此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A.硫铵 B.碳铵 C.硝铵 D.氯化铵10.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①金属单质①碱性氧化物①碱①非金属单质①酸性氧化物①酸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全部11.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根据其类别推测二氧化硫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 B.与足量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C.与盐酸反应 D.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12.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检测试题解析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检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AB.BC.CD.D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葡萄糖溶液B .淀粉溶液C .盐酸D .油水3.能用2H OH H O +-+→表示的反应是A .醋酸与氨水B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C .稀盐酸与氢氧化铜D .稀硫酸与烧碱溶液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OH=Na ++O 2-+H + B.FeCl 3=Fe 3++Cl -C.Ca(NO 3)2=Ca 2++2(NO 3)2-D.H 2SO 4=2H ++SO 42-5.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如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右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Cl 是非电解质B.NaCl 溶液是电解质C.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 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6.下列各物质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硫酸与氯化铜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亚铁溶液C .碳酸钠溶液与稀硝酸D .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 7.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NH 4Cl+NaOHNaCl+NH 3↑+H 2OB .Mg(OH)2+2HCl=MgCl 2+2H 2OC .2NaOH+H 2CO 3=Na 2CO 3+2H 2OD .NaOH+HNO 3=NaNO 3+H 2O8.在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 4+、Cl ﹣、Fe 2+、K + B .Na +、CO 32﹣、K +、Cl ﹣ C .Cl ﹣、Ba 2+、Na +、SO 42﹣D .K +、SO 42﹣、OH ﹣、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跟稀盐酸反应:2Fe+6H +═2Fe 3++3H 2↑B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Ca (HCO 3)2+2HCl═CaCl 2+2H 2O+2CO 2↑C .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 2+Ca 2++2OH ﹣═CaCO 3↓+H 2OD .NaHCO 3溶液中加入盐酸:HCO 3﹣+H +═H 2CO 3 10.氮元素被还原的过程是 A .34NH NH Cl → B .2N NO → C .224NO N O →D .232N Mg N → 11.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SO 2发生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 2+SO 2+2H 2O=2HBr+H 2S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r 2发生了还原反应 B.SO 2在反应中被还原C.Br 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D.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12.根据下列反应进行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ClO 3-+5Cl -+6H +===3Cl 2+3H 2O ②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 ③2FeCl 2+Cl 2===2FeCl 3 A .ClO 3- >Cl 2 >I 2 >Fe 3+ B .Cl 2> ClO 3- >I 2 >Fe 3+ C .ClO 3- >Fe 3+ >Cl 2 >I 2D .ClO 3- >Cl 2 >Fe 3+ >I 2二、非选择题13.(本小题12分)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在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黑火药主要是硝酸钾、硫磺、木炭三者粉末的混合物,在点燃条件下,其化学反应式主要为:KNO3+S+C →N2↑+CO2↑+K2S 试填下列空白.(1)在黑火药燃烧的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被氧化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单元检测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单元检测题

第一章人的由来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中。

每小题1分,共计30分)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长臂猿B.森林古猿C.北京猿人D.类人猿2.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方式不同B.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C.脑发育程度不同D.祖先不同3.“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立行走B.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块C.能够制造简单工具D.能够使用火4.以下不能作为人类起源证据的是 ( )A.古人类的遗体化石B.古人类的遗物化石C.古人类的遗迹化石D.人类起源的传说5.最能证明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比“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高等的特征是 ( )A.能制造简单工具B.运动方式不同C.身高体重不同D.脑发育程度不同6.研究发现:人和猿在骨骼结构上几乎相同,人和猿的盲肠都有蚓突,人和猿在胚胎发育的前五个月完全一样。

这些事实说明了 ( )A.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B.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C.人比猿高等D.现代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7.古人类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是由于 ( )A.火的使用B.语言的使用C.工具的使用D.直立行走8.下列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B.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9.人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与人的直立行走有直接关系的变化是 ( )A.牙齿变小,分工更细B.下肢粗壮,脚板变宽C.身材高大,体质好D.体毛减少,胎生.哺乳10.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 )A.睾丸B.附睾C.前列腺D.精囊腺11.下列器官具有贮存精子和产生精子功能的分别是 ( )A.睾丸和输精管B.附睾和睾丸C.输精管和附睾D.精囊腺和前列腺12.《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为练武功,挥刀自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1题
第一章检测题
一、填一填:(每空3分,共45分)
1.若△ABC 中,∠C=90°,(1)若a =5,b =12,则c = ;(2)若a =12,c =20,则b = ;(3)若a ∶b =3∶4,c =10,则a = .b=
2.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矩形栅栏,它的高为2m ,宽为1.5m ,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棒加固,木板的长为 .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 ,12cm ,则斜边上的高为 . 4.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半圆,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π不取近似值)
5.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和12,当第三条线段的平方长为 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6.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π取3)是____________
7.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是________m 。

8.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D ⊥BC ,AD=12,AC=13,BC=14. 则AB=_____.
9.如图是一个育苗棚,棚宽a=6m , 棚高b=2.5m ,棚长盖在棚斜面上的塑料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_m 2. 10.在高5m ,长13m 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m . 11.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 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
A ,
B ,
C ,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2。

12.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的
A 处。

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___________米。

二、选一选(每题3分,共18分)
13.一条河宽度处处相等,小强想从河的南岸横游到北岸去,由于水流影响,小强上岸地点偏离目标地点200m ,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m ,则该河宽度为( ) A.440 m B.460 m C.480 m D. 500 m
14.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
A 、6cm 2
B 、8cm 2
C 、10cm 2
D 、12cm 2
15.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 ) A 、25海里 B 、30海里 C 、35海里 D 、40海里
16.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7cm ,另一条直角边比斜边短1cm ,则斜
边长为 ( ) A.18 cm B.20 cm C.24 cm D.25 cm
17.分别以下列四组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①6、8、10;②0.5、1.2、1.3; ③8、15、17;④7、8、9,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 A.4组 B.3组 C.2组 D.1组
18.已知Rt △ABC 中,∠C =90°,若14=+b a cm ,10=c cm ,则Rt △ABC 的面积为( ).
(A )24cm 2 (B )36cm 2 (C )48cm 2 (D )60cm 2
三、解答题
18. (8分)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恰好 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求CD 的长.
A B C D
(第8题)
5m (10题) 25
7
B
A
D
E
F 第13题图
19.(9分)在四边形ABCD 中,∠B=90°,AB=4,BC=3,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0. (12分)一架梯子的长度为2.5米,如图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离墙底端为0.7米。

(1)这个梯子顶端离地面有多高?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0.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21. (8分)已知,△ABC 中,AB=17cm ,BC=16cm ,BC 边上的中线AD=15cm ,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22. (8分)如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C ,D 为两村庄,DA ⊥AB 于A ,CB ⊥AB 于B ,已知DA=15km ,CB=10km ,现在要在铁路AB 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则E 站应建在离A 站多少km 处?
23.(12分)如图,一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长宽高分别为8㎝、8㎝、12cm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A B C D A D E B C 第22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