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新能源与节能减排
新能源汽车对中 国节能减排目标的贡献如何

新能源汽车对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贡献如何在当今社会,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并积极推动各领域的改革和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通常指的是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对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能源消耗的降低上。
传统燃油汽车主要依赖石油作为能源,而我国的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大量依赖进口。
新能源汽车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其能源来源主要是电能,而我国的电力资源相对丰富,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不断提高。
例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发电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为纯电动汽车提供了更加绿色的能源保障。
相比之下,混合动力汽车则在传统燃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驱动系统,能够在不同工况下灵活切换动力源,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在尾气排放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传统燃油汽车尾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包含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尾气排放。
纯电动汽车在行驶时完全零排放,混合动力汽车的尾气排放量也远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
这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
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
这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还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与经济影响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与经济影
响
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其节能减排效益和
经济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使用非传统燃料(如电能、氢气)或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其主要有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等类型。
首先,新能源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
相比传统燃
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不产生尾气排放,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或混合动力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节约能源资源。
其次,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电池、充电设施、电力等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刺激了经济增长,为就业创造了更多岗位。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减少了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降低国家的能源进口依赖度,增加能源安全。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方面也具有
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已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经济影响是显著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相信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成为交通出行的主流选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与发展路径分析

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与发展路径分析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以电能为动力源的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节能减排、环保和低碳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效应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节能效果显著传统内燃机汽车燃油的燃烧产生大量尾气,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污染。
相比之下,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源,无需燃油,减少了尾气排放,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新能源电动汽车每行驶100公里可以减少约2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为全球的碳减排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3. 促进空气质量改善尾气排放是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从而保障居民健康。
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路径分析1. 技术创新与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在于电池技术和电动机技术,要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必须加大在电池技术和电动机技术上的研发投入。
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性能更优越、续航里程更长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
2. 建立健全的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企业投资充电桩建设,同时完善充电标准和服务体系,提高充电设施的使用便利程度。
3.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更加优惠的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发展。
还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
4. 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利益,增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5. 加强宣传和推广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引导更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分析

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应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的热门。
较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有助于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可接受的范围内。
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节能效应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以电池为主要动力源并且的汽车,相较于传统的汽油燃料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节能效果显著。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约能源成本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以电池或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的,它们可以将化石燃料转化为电能,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它们几乎可以不耗费一分钱就完成数百公里的行驶。
因此,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油耗车辆来说,其实际运营成本更低,对经济实惠也更有吸引力。
2. 能源损耗较小传统的内燃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经过化学反应将燃料转化为动能,其中热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仅在30%至50%之间。
而新能源电动汽车不需要经过这一转化过程,它们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电动汽车可以达到70%至95%的高效率转化,因而其燃油利用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
3. 充电方便快捷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无需到加油站进行,可以在家或公司内进行,极大地缩短了用户的用车时间,解决了许多用户的燃油车因为忘记加油而产生的麻烦。
此外,现在智能充电桩能够自动控制充电,为用户节省了充电的时间和麻烦。
二、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减排效应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减排效应,是环保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减少了CO2等有害气体排放,还可减少二氧化氮、颗粒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 减少CO2排放新能源电动汽车在行驶时不会产生CO2排放和其他一些有害物质排放,这是它们减少能源消耗的主要优势。
因为减少CO2排放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从而减缓全球暖化程度。
2. 减少其他有害物质排放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转化和运行很少产生有害物质的排放,因此,与传统汽油车比较,它们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情况更轻。
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清洁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政府政策、产业链发展以及社会推广四个方面论述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一、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是保证其有效发展的基础。
首先,电池技术的改进是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核心。
目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中。
通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可以进一步增加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其次,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
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不产生任何尾气污染物,具有零排放特点。
因此,加大对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可靠性,对于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政策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政府政策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例如,给予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免费充电等优惠政策,既可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也可以降低购车成本。
其次,政府还可以规定排放标准和减少传统燃油车的数量,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的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实现推广的基础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实现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电池产业链的建设和完善。
目前,国内电池生产技术相对薄弱,需要加大对电池材料制备、组件设计等方面的研发力度,提高电池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其次,要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充电桩的建设和布局,提高充电网络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能源消费及环保政策的影响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能源消费及环保政策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严峻以及能源资源的有限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推广的热点产业。
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政府产业和市场力量合作的成功案例。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我国能源消费及环保政策的影响。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自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政策,例如财政补贴、免税政策、公共车辆采购等优惠政策,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42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增长9.8%和10.9%。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09万辆和105万辆,增速分别达到11.9%和12.4%,占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的78.5%。
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三、新能源汽车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意味着对传统石油消费模式的改变和挑战。
通过使用新能源,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降低石油消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可以对我国的能源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传统能源消费模式导致我国严重依赖进口石油,这对我国经济和能源安全产生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能源汽车对环保政策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非常小,因而也是我国环保政策的关键发展领域之一。
汽车尾气排放是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技术和氢动力技术,不产生废气和噪音,能够减轻空气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
新能源汽车三大优点:零排放、零噪音、低维护。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对环保政策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供需问题的突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更少的尾气排放,成为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能力,依然面临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为读者带来更多专业且实用的知识。
1.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离不开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通过使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可以减轻车身质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铁材料,可以使车辆重量减少约30%,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可以使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节能性能。
2.高效电池技术的突破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其性能的提升对于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逐渐成熟。
这种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储存能力和更长的续航里程,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出行的需求。
磷酸铁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智能节能系统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节能系统能够根据车辆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调节能量消耗,从而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效果。
例如,通过车辆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用于驱动车辆和供电给其他设备使用。
智能节能系统还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习惯,智能调整动力输出,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
4.微网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微网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能力。
微网技术将新能源汽车与电网无缝连接,实现能量互补和共享,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减少车辆之间的冲突和能量浪费,实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的行驶。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提供了解决方案。
中国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利用

中国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一、背景和意义1.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减排政策与措施1.节能减排政策: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节能减排目标:国家设定的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等。
3.节能减排措施:–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低碳产业。
–节能技术推广: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如节能电器、节能交通工具等。
–能源管理:加强能源计量、监测和评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开展城市、企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三、新能源开发利用1.新能源类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利用等。
–风能: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等。
–水能:大型水电、小型水电、潮汐能等。
–生物质能: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
–地热能:地热发电、地热供暖等。
–核能:核电站建设与运行。
2.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如优惠电价、补贴、税收减免等。
3.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果:–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部分新能源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1.新能源产业链:包括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
2.新能源产业布局:沿海地区侧重发展风能、太阳能等,中西部地区侧重发展水能、生物质能等。
3.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新能源项目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对中国的影响1.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2.经济效益:培育新兴产业,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3.社会效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六、结论中国的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考核论文姓名:吴星星学号:222009322220050年级:2009专业:土建类学院:工程技术学院2010.7.31中国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工程技术学院09级土建二班吴星星学号:222009322220050摘要: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新能源,节能减排,电动汽车China's auto Industry about New Energy and Energy-savingEmission ReductionEngineering institute Civil Engineering Class one Grade twoWuXingxing Student ID Number: 222009322220050 Abstract: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he new car is facing an unprecedented energ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will no doubt become future automotiv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efforts, especially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national ca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olicy adjustments, China's auto industry grew rapidly, especially in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Keywords:The new energy,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electric cars1 序言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发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也是节能减排工的重点,所以汽车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和新能源的意义尤为重大。
2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2.1 爆发式增长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销规模在1998-2008年的10年间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幅。
目前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世界瞩目。
2008年1-11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107,810,742,000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083,202,551,000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23,902,786,000元。
2009年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销呈较快增长趋势,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自1-4月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以后,增幅均逐月上升。
1-11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576.49亿元,同比增长22.26%,增长额为5203.7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8024.21亿元,同比增长21.83%,增长额为5021.89亿元。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34.5万辆和938.1万辆,增幅低于2007年。
而2009年以来,汽车市场回暖,从2009年3月起我国汽车产销已连续9个月超过百万辆水平,创历史记录。
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226.58万辆和1223.04万辆,同比增长41.59%和42.39%。
中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趋好。
2.2 “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格局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兴起比较晚,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距却没有那么大。
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企业在关键的电池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具备了率先启动产业化的条件,有实现跨越的机会。
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缩短差距、实现跨越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
我国从“十五”时期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
共计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
2.3 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巨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
到2009年,我国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并开发出了多款电动汽车样车。
目前,共有48个型号的各类电动汽车获得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等企业的插电式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已具备上市销售的条件。
电动汽车在我国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3 我国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措施3.1 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必要性3.1.1 能源问题日益严峻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将拥有汽车,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也愈显突出,据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5年和2020年,车用燃料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2.2和3.0亿吨,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必然面临巨大挑战。
如图所示:图1 我国车用燃油消耗量预测(万吨)3.1.2 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汽车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分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因此汽车节能减排问题近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都力求用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
发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3.2 我国的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措施3.2.1 我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战略3.2.1.1 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我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和节能空间决定了传统汽车领域的节能潜力依然很大。
柴汽油发动机作为传统能源动力,因其在动力性、经济性诸方面具备的显著优势,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节能减排的巨大挖掘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大功率、低排放柴油发动机在公交以及运输工具配套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日益凸显,其节能减排贡献为世界所公认。
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水平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节能环保,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作为国策,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汽车。
符合我国能源供给的实际和大众的消费水平,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优先发展高品质的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汽车行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必然选择,这对于缓解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所面临的节能环保的巨大压力,顺应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形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及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专家分析,2009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7619.31万辆,到2020年预计汽车保有量将较2009年翻番,轿车在汽车保有量中所占比例将超过60%:图2中国汽车保有量预测(万辆)3.2.1.2 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低碳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节能的重要举措,在有效实现交通能源消费的结构优化的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十城千辆”工程,国内一系列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新能源在中国将迎来实质性的发展。
中国三大石油巨头纷纷涉水新能源,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
新能源制造及零部件制造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
预计到2011年,中国的新能源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的比例将占全部的二分之一。
3.2.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定位①纯电动汽车:车用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在使用阶段实现零排放,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并能够彻底摆脱车辆使用阶段对石油的依赖,是解决我国汽车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途径。
②混合动力汽车:近中期满足市场的重点产品集合了电池和内燃机优点,是传统汽车技术升级的重要方案,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③燃料电池汽车:面向未来的战略储备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零排放、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技术开发难度大,世界对其商业化预期较低,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4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将更加广阔,预计我国汽车产量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
在2015年左右国内汽车销售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未来各种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成为主要的汽车类型。
参考文献:【1】戴胜利等.汽车节能减排的若干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2】王涛,张友芹.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J].汽车工业研究,2008,6.【3】华云云,毕向芬.新能源为未来汽车提供绿色动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4】刘永和,冯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0,1.【5】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6】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雷鸣.美日汽车巨头的困境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J].未来与发展,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