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1)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中国电影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而且在国际市场也逐渐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从单一的艺术创作到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中国电影行业正在迈向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1. 国内市场表现强劲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票房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电影总票房已超过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数据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国内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热情不减。
2. 国际市场逐步开拓中国电影已经逐渐走向国际舞台,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在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作品不断斩获奖项,多部华语电影也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次成功尝试。
可见,中国电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正不断提升。
3. 形式题材多元化在类型题材上,中国电影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传统的古装剧、现代商战剧,逐渐融入了科幻、奇幻、动作等元素,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电影市场。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类型题材,如纪录片、动画片等,大大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4. 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制作公司和从业人员。
从电影策划、制片、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发行、宣传等环节,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
电影投资和融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 国产电影艺术水平逐步提升国产电影的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断有高水平的电影作品面世。
一些电影作品在叙事手法、影像表现、剧情创新等方面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整体品质。
1. 强大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观众对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城乡差距的缩小,电影普及度将得到提升,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中国电影市场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成为了全球电影市场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1. 数字化促进市场发展数字化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电影院线中的放映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放映质量和效果愈发出色。
同时,数字技术给电影制作及后期制作过程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
2. 优惠政策刺激消费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电影产业,通过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提高市场对电影产业的认可度。
比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将电影产业阐述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传统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税收政策支持的通知》,明确了在重点旅游文化区域建设集成电影院、升级改造文化场馆等税收优惠政策。
3. 多元文化需求不断推动市场发展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需求成为越来越多人对于电影市场的关注点。
多元文化需求催生了一批有独特风格的电影作品,同时也推动电影市场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从国产优秀电影的累计票房数据来看,优秀电影市场份额逐年升高。
二、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发展趋势1. IP经济将进一步发展IP经济成为电影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大势所趋,类似 IP 这样的原创素材能够在多媒体互动游戏、影视作品等领域中形成广泛影响,开创出更广阔的商业价值。
因此,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将更加注重IP经济的开发与应用。
2. 电影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消费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及文化素养不断提升,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在消费端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3. 产业链深度发展推动市场繁荣目前,中国电影市场整体产业链已经逐渐形成。
上游产业包括影片制作、发行等环节,下游产业包括电影院线和相关消费市场。
我国电影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电影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影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在近年来的国内电影市场中,优秀的国产电影不断涌现,不仅在国内赢得了良好的票房口碑,也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
电影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支柱,电影人才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本文将分析我国电影行业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我国电影行业现状1.市场规模逐年提升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影行业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产业。
根据中国电影发展报告,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约为649.6亿元,同比增长 5.4%,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国产电影质量提升近年来,国产电影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从《芳华》、《我不是药神》到《流浪地球》,这些优秀国产电影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实力派作品。
3.产业结构日益完善我国电影产业不仅发展迅速,而且产业结构日益完善,掌握了电影产业多个环节的核心技术和发展战略,比如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放映等方面。
电影产业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财富的参与。
二、我国电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全球化发展电影行业是全球化产业,随着市场的开拓和国家间合作,电影产业将不再受限于国家和地区的局限,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将会不断增强。
2. 数字化进程电影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将会更广泛地应用。
随着VR、AR等新型影院技术的出现,电影观众的体验将会更为多元化,电影创作与技术手段融合越来越深入。
3. 创新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电影行业将会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使电影创作更加精细、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观众口味。
三、应对未来电影市场挑战的策略1.提升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电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电影行业未来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多方面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如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可以保障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周期。
电影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预测

电影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预测
一、电影产业的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观影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电影院观影方式逐渐被线上视频平台所取代,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视观看最新的电影作品。
这种便捷的观影方式不仅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的选择。
二、电影市场的新机遇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内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一员。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选择在中国上映,中国电影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受到观众喜爱的电影作品,吸引了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未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等待着电影从业者。
三、电影产业的新挑战
尽管电影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盗版和盗播问题依然严重,给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好莱坞大片的强势进入也给国内电
影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观众口味的多样化也让电影从业者们不得不不断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四、电影产业的未来展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影产业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会为电影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内容为王的时代也将会让更多优质的电影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未来,电影产业将会朝着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视听体验。
我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和发展预测

我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和发展预测首先,从产量和票房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已经取得了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的电影产量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近四倍,2024年达到了1000多部。
同时,我国电影票房也实现了持续增长,2024年票房总收入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大的消费需求。
其次,我国电影创作水平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优秀导演和制片人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奖,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同时,我国电影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特效和后期制作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为电影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我国电影市场结构逐渐优化。
传统的票房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运营模式,包括影院线、网络平台、影片发行等等。
这种转变让更多的电影获得了更大的曝光率和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同时,电影产业链条上的上游和下游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电影拍摄设备、后期制作、营销推广等。
虽然我国电影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与好莱坞相比,我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其次,商业片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艺术片和纪录片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电影创作风格和类型的相对单一、此外,电影市场监管和版权保护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望未来,我国电影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影习惯的改变,电影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为电影创作和观影体验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同时,我国电影需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电影行业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提高电影的品质和创意,注重故事和人物塑造,加强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其次,需要加强对电影人才的培养,提高电影制作水平和技术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电影行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2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质量与类型提升: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武侠片和农村题材,涌现出一大批评论与审美价值俱佳的电影作品,逐渐获得国际认可。
例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和口碑成功。
3.电影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使用3D、IMAX、VR等新技术,使观众获得更加震撼的观影体验。
4.投资热潮持续: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和地方政府纷纷投资电影产业,增加了电影制作和宣传的资金,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电影联合制片、跨界合作等新模式也不断涌现。
二、趋势分析1.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电影市场吸引了全球电影巨头的目光。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上映,并与中国电影公司进行合作。
这种全球化的竞争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
2.优质内容持续需求: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存在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
投资者和电影公司应注重提升电影质量和内容的创新,在不断提高观众的精神层次上下功夫,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3.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线视频平台已成为电影传播的重要渠道,许多新型电影公司也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广、发行电影。
未来,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呈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
4.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院线放映,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也开始成为电影发行的新模式。
通过与电商平台、影视公司合作,电影公司可以更好地实现影片的推广和销售。
此外,电影公司还可以拓展衍生品、影视剧、动漫等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多元化发展。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迎来了黄金时代。
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近几年,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成果,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追求。
但是,中国电影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
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迅猛增长,2019年票房总收入超过65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中国电影产业产值连年增长,到2020年已经超过9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
同时,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休闲娱乐时间观看电影。
不仅如此,中国电影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进入全球市场,有些电影甚至反响强烈,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同时,国际电影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中国电影也开始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但是,中国电影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电影市场畸形竞争导致电影质量下降问题。
由于剧情投机取巧等原因,出现了一些成本低、商业化、无新意的电影作品,这些电影对于电影市场的长远发展并不利。
其次是电影市场监管不完善,有些商业片存在违规操作,比如刷票等,这会影响市场公平性和观影者的观影体验。
此外,中国电影市场的版权保护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违规盗版依然存在。
二、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面对现在电影市场的问题,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应该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重视电影审查制度,更加严格管理电影市场。
建立健全的审查制度,保证电影创作中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减少低俗、粗制滥造等影响电影市场品质的电影作品。
其次,电影制作应真正考虑观众需求。
电影应该是以观众为主,是观众的需求决定电影市场。
电影制作公司应重视消费者对于电影内容、制作技术、营销等的意见和建议,打造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电影作品。
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预测

《电影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自诞生以来就以其强大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
在当今时代,电影产业更是成为了全球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影产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一、电影产业现状(一)全球电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全球电影市场持续增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电影院,享受大银幕带来的视听盛宴。
同时,电影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特效更加逼真,画面更加精美,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例如,好莱坞的大片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票房收入屡创新高。
此外,一些新兴电影市场如中国、印度等也在迅速崛起,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票房收入不断攀升,电影制作水平日益提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群体不断壮大,观影需求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制作公司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制作水平,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电影技术不断创新科技的发展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3D、IMAX、4K 等先进的电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和放映中,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
此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也开始在电影领域崭露头角,为电影的制作和观看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例如,一些电影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制作 VR 电影,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中的场景。
(四)电影类型更加丰富多样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影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等类型外,科幻片、奇幻片、动画片等类型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
同时,一些小众类型的电影如文艺片、纪录片等也在逐渐崛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专业必修课程:服务经济学指导老师:刘国平1415000133 顾云婷摘要:近年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拉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发力。
其中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同比增长14.7%。
幸福产业带动消费需求增长,且对吸纳就业的作用积极。
文化产业中,电影产业发展尤为突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88%,这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已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产品购买意愿和消费能力。
在国家拉动内需、鼓励消费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消费需求早已超出了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阶段,而更多地进入具有满足精神需求特征的高层次消费阶段,逐年增加的文化消费规模正体现了这一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不断向好,经济结构稳步调整,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对教育、文化、娱乐等的需求持续增加。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已从2000 年的628 元,增长到2014 年的2142.3 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0%。
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推动下,人民群众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还将持续增长。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促进电影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2015 年,中国人均GDP 约为8280 美元,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
目前,中国正处于文化消费发展的大好时期,文化消费能力和水平迎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票房和银幕数仍偏小,电影市场还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关键词:市场广大潜力无穷正文:一.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与现状1.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纵观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国电影行业可以说先后经历了“高峰—低谷—上升”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曾经辉煌过,由于人民收入水平提升,票价低廉,再加上人民对精神食粮的渴求以及其他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看电影的人数和票房收入节节攀升,到了1991 年达到顶点,年票房收入达到24亿元,人均年观影10次以上。
然而,自1992年之后,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节目质量的提升,再加上电影盗版猖獗,中国电影行业步入了低谷,到1999年,票房收入跌入谷底,票房收入8.1亿元。
到了2002年,为了挽救濒死的电影行业,应对WTO 之后进口影片对国产电影的冲击,国家开始推行电影产业化改革,允许民营、外资进入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
根据“数太奇”电影大数据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19~35岁的年轻观众已经成为中国影院观众的主要人群,占所有影院观众的85.9%。
虽然这一时期电影票价有了较大增长,但是随着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中国的电影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如图1)。
自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以来的十余年间,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便一直保持着每年30%左右的增长。
2005年,中国电影在度过百年华诞之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元年”,电影产业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化改革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2010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产量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1年,全国各电影制片厂和制作公司出品的故事片电影总和只有88部,但是仅仅过去了十年,到2010年时,国产故事片电影的数量便达到了526部。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各大电影制片方共生产故事片电影638部,相比于2001年提升了625%。
以此推算,我国故事片电影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8%左右,产品规模增速极为可观。
不仅仅是电影产量快速增长,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容量进入21世纪之后也在不断扩大。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已达217.6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7.51%,是2005年全年票房总额的13.6倍;其中国产片总票房为127.67亿元,同比增长54.32%,占比58.65%;进口片总票房90.02亿,同比增长2.30%,占比41.35%(如图2)。
同一时期,美国的年票房增长额约为4.7%,全球平均增长水平也仅为6.7%。
2.亿元电影俱乐部会员不断攀升随着电影票房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中国电影的单片票房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十年之前,“票房过亿”还是评价一部电影是否是一部成功商业大片的重要指标。
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获得2.5亿元票房,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商业大片才能取得如此可观的票房成绩。
目前,很多中小成本电影也实现了“票房破亿”。
2012年“贺岁档”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前期制作成本约为3000万元,后期营销成本约为3000万元,总投资不超过8000万元的电影实现了12.6亿元的票房收入。
在为期一个月的上映期内,《人再囧途之泰囧》共获得了近3910万人次的观影成绩,在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两个方面均成为国产电影排行榜的第一名。
位居2013年电影票房排行榜前10位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小时代》等总投资均不超过7000万元。
2013年,国内上映的中外电影中,票房过亿的电影已经达到51部(如图3)。
伴随着“过亿”电影数量的增加,中国亿元级电影票房占全年总票房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从2005年占比17.3%一路攀升至2013年占比74.7%。
此外,从最近四年的电影市场和票房统计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大约七成左右的票房都非常有可能继续被亿元级电影收入囊中。
3.影院数量、观影人次和人均观影频次明显提升随着电影产量的增加和票房容量的扩大,全国各地的影院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主流院线仅有影院1140家,银幕1923块,即便是到了2007年,全国银幕总数也仅为3527块;但是到了2013年,全国银幕总数就已超过18000块,仅2013年一年,全国新增银幕就超过4500块,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4块。
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为电影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设条件。
4.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于2016年放慢了脚步。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较之2015年48.7%的超高增幅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的银幕数量增长并未放缓,2016年全国银幕数量达4万块,全年增加0.9万块,比去年的增速稍快。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于2016年放慢了脚步。
二.中国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1.电影质量不稳定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迎来产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影片质量将成为关键。
电影质量的不稳定是阻碍观众走入影院的障碍之一。
在当前电影市场供给较为饱和的情况下,寄希望通过哗众取宠来获得市场认同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最有效的方式,应当是以稳定的影片质量塑造品牌形象。
2.电影只是选择之一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影院观众在其主要消费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差较大。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网络在线、网络下载和电视等是非常重要的观影途径。
如果能将更多的网络观影受众吸引进电影院,将大大拓展中国电影的票房成长空间,同时,影院观影的仪式感和情感渲染也有助于延长电影的生命周期、更好地发挥其长尾效应。
此外,电影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并不只是互联网。
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也让不少人愿意去尝试更加多样的娱乐方式,电影只是人们可能选择的方式之一。
3.电影市场较单一因为中国主流观众在观影时的社交性需求远远超越了审美性需求,喜剧片持续卖座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有许多高口碑影片,在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好票房,叫好而不叫座。
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难免会让中国电影市场类型越来越狭窄。
中国电影应该前瞻性地推进供给侧改革,从创作层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不仅满足人们的娱乐性需求,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应该全力、全面有效推进差异化市场体系建设,让差异化、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都能有良性的出口和渠道,都能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
4.人口红利减少庞大的人口基数,一直被视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最大红利。
新建影院曾经是拉动票房增长的主要原因,但继续拓展的空间已经有限。
中国近30年来的城镇化进程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而发达地区的影院数量已接近饱和;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新建影院的效率则明显不足、回报有限。
5.观众结构失衡《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80、90后共约32%的电影观众贡献了近八成中国电影票房,即约4,000万年轻人(16-35岁)贡献了约230亿元票房,成为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
我国电影观众结构失衡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甚至影响到电影创作发行放映的发展走向。
健康的电影产业应该具有在地区、城镇、年龄层面上都分布均衡的观众群体,这样才能引导电影创作生产的多样化发展。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预测。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近几年来最好的成绩,电影总票房达到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
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同比增长68%,占票房总额的61.58%。
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61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62%,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1,173亿元。
三.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利因素1.政策利好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电影产业的发展亦受益颇多。
201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第一次将电影产业提升至战略高度。
而近年来各职能部门陆续颁布扶持电影和院线行业发展的诸多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将电影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国产片票房分档执行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先征后返政策;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等。
在政策扶持与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我国电影产业将获得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将持续提升。
2.电影在线票务市场2015年中国在线销售电影票的比例已占到影票总销售量的70%以上。
这一数据在2014年时约为40%,而在2013年仅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