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安全生产的谋篇布局,开宗明义就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它既是传承,也是发展;既是旗帜,也是基石;既是出发点,也是着力点。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首度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里;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十七大则进一步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2011年,国务院40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人没了,发展就没有意义;不安全,发展就不可持续。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从“安全发展理念”进而明确为“安全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充分体现了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运行的现实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从指导思想、战略布局、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治理体系等诸多方面,不断丰富安全发展理论体系,引领安全发展向纵深挺进,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精神动力和基础保障,并呈现出强劲和持久的后续推动力。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方向对了,蹄疾而步稳;方向错了,南辕北辙、顾此失彼。近年来,大量正反案例反反复复地证明,安全发展观念树得牢不牢,已经成为安全生产工作成绩好坏、成效大小的关键性因素。

转变观念很难,难就难在已有经验与认识的顽固性,难就难在现实利益和规则带给人们的利弊判断与取舍。时至今日,一些地方和企业仍然为了追求一时的发展、短期的效益,对安全生产关心甚少、重视不足、投入不够。有的人谈起上项目激情燃烧、津津乐道,谈起安全生产懵懵懂懂、顾左右而言他;有的人选择性、随意性很大,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因此,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并且将这个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并不能一蹴而就。“牢固”二字的重申与强调,其势也迫,其意也深,其望也切。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大量出现,社会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但更应该看到,安全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理念,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些是对人民的坚定承诺、对世界的郑重宣示。安全发展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不可逆转。这是最大的机遇。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必然会倒逼企业和市场更加有人性、有道德,更加注重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盘棋格局、一体化运行,也会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不仅要喊破嗓子,更要作出样子。在谋划发展思路时,是否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是否把安全生产作为硬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在推进发展进程中,能否自觉调整和改革经济运行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形势能否持续稳定好转并最终实现根本好转等,都将成为安全发展观念牢固与否的试金石、验证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