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

合集下载

森林火灾扑救常识

森林火灾扑救常识

森林火灾扑救知识一、扑救森林火灾基础理论(一)林火种类根据火烧森林的部位可以划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

根据燃烧的可燃物类型可以划分为:荒火、草原火、草甸火、灌木火和林火。

地表火: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烧毁地被物,为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树根等。

一般温度在400℃左右,烟为浅灰色,约占森林火灾的94%。

树冠火:火沿树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的作用下引起。

破坏性大,能烧毁针叶、树枝和地被物等,一般温度在900℃,烟柱可高达几千米,常发生飞火,烟为暗灰色,不易扑救,约占森林火灾的5%,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林内,一般阔叶林内不大发生。

地下火:又称泥炭火或腐殖质火。

火在林地的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燃烧,地表看不见火焰,只见烟雾,蔓延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持续时间长,能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可一直烧到矿物质层或地下水层。

破坏性大,能烧掉土壤中所有的泥炭、腐殖质和树根等,不易扑灭。

火烧后林地往往出现成片倒木。

约占森林火灾的 1%。

火烧迹地呈环形。

多发生在特别干旱的针叶林地内。

(二)森林燃烧三个要素森林燃烧需要森林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

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能进行。

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1、森林可燃物。

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都属于可燃物,包括森林中的乔木、灌木、草本、苔藓、蕨类、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

2、氧气。

氧气是森林可燃物燃烧时的助燃物,没有氧气任何可燃物都不能燃烧。

在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

通常燃烧1kg木材约需3.2-4m2的空气,需要纯氧0.6-0.8m3。

当空气中的氧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

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氧气供给的程度不同,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燃烧:a)、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经过燃烧后的产物不能再次燃烧,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b)、不完全燃烧:氧气供给不足,燃烧后的产物能再次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通常森林燃烧都产生大量的烟雾,这是处在缺氧的不完全燃烧时,形成可燃物挥发物(焦油)凝聚成细小的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在这些液滴的调围又凝聚着部分水气,形成白雾。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大全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大全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

那么,下面是为大家分享森林火灾扑救平安知识,欢迎大家阅读阅读。

一是退入平安区。

扑火对(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二是按标准点火自救。

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

三是按标准府卧避险。

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四是按标准迎风突围。

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

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

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扑救森林火灾时,不得发动残迹人员、孕妇、老人和儿童参加。

一是强化扑火组织,指派有扑火经历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平安事项。

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非常宽松,阻燃。

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五是选定进退道路和平安区。

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两翼火线扑打。

七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

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

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到达800-1000C,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窒息伤亡。

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到达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

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发生森林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森林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森林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发生森林火灾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 立即报警:向当地的消防部门报告火灾,提供准确的位置和火势情况。

2. 撤离危险区域:如果身处火灾区域内,迅速离开受威胁的区域。

按照指示逃离火源,避开烟雾和火焰。

3. 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逆着火势逃离,以免被火焰追上。

低头行走,沿着安全的路径移动,尽量避免过于密集的植物丛和燃烧物。

4. 保护呼吸道:用湿毛巾或口罩等物品覆盖口鼻,以防止吸入烟雾和有害气体。

尽量呼吸靠近地面的空气,因为烟雾往往会向上升起。

5. 找到安全区域:如果无法迅速脱离火灾区域,寻找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例如河流、湖泊或开阔地带。

避免躲藏在干燥易燃植被附近。

6. 灭火器具的使用:如果有适当的灭火器具,并且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一定了解,可以尝试扑灭小型火焰。

但请确保自身安全,如果火势过大或无法有效控制火源,请立即撤离。

7. 遵循指示和指挥:遵循当地消防部门、救援队或其他应急人员的指示和指挥,按照他们的安排有秩序地撤离或转移。

8. 保持沟通:与其他人员保持联系,共同确认彼此的安全。

如果需要帮助或有人失踪,请及时报告给救援人员。

请注意,以上措施仅为一般建议,具体应急措施可能会受到当地法规、自然环境和个人情况的限制。

在紧急情况下,应随时保持冷静,并以安全为前提行动。

森林火灾灭火常识

森林火灾灭火常识

森林火灾灭火常识森林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往往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森林火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灭火常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森林火灾灭火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潜在的危险。

一、提前预防为主预防森林火灾永远是最重要的。

在林区野外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防火意识,不随意扔烟蒂、玻璃瓶等易燃垃圾,避免使用明火烧烤,注意车辆停放时不要将车辆停在干燥的草地上。

同时,及时清理山林废弃物,减少易燃物质的堆积,有效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及时报警求救如果发现森林火灾,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及时报警求救。

拨打当地森林防火部门的电话,告知详细的火情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处置。

千万不要擅自冒险进入火场,以免发生意外。

三、有效利用灭火工具在灭火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灭火工具进行扑救。

常见的灭火工具包括水枪、湿毛巾、湿布等,可以用来扑打火焰和封锁燃烧点。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通过挖沟、翻土等方式切断火势蔓延的路径,有效控制火势的扩散。

四、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面对森林火灾,我们要采取果断有效的灭火措施,包括控制火源、隔离燃烧点、砍伐易燃物等。

同时,要根据火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避免盲目行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灭火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被火势包围。

五、加强监控和巡查为了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我们要加强监控和巡查工作。

定期巡视林区,检查火源的可能性,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加以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火情信息,为灭火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宣传和教育最后,要加强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森林火灾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能力,共同参与到森林火灾的防控工作中来,为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作出贡献。

通过以上对森林火灾灭火常识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如何有效防范和处理森林火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森林火灾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将会对生态环境、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森林火灾扑救的安全知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火灾前的准备1. 加强预防措施:了解森林火灾的发生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如修建防火隔离带、定时清理杂草等,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 建立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的迹象,可以更早地采取措施进行扑救。

3.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扑火单位的职责与任务,提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和装备准备,确保火灾爆发后能够快速行动。

二、火灾扑救前的安全措施1. 了解火灾现场:在扑救前,要仔细了解火灾现场的地形地势、火源的类型和分布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扑救方法。

2. 确定逃生通道:扑火前要确保有明确的逃生通道,并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无阻。

3. 确认扑救装备和工具:检查扑救装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能够有效地进行扑救。

4. 确保自身安全: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训练,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确保在扑救过程中不会受伤。

5. 相互联系与配合:在火灾扑救前,要与其他扑火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合理分工,提高扑火效率。

三、火灾扑救中的安全措施1. 扑灭易扑灭的小火:对于小火,可以采取灭火器、水桶等工具进行扑灭。

但在扑灭时要注意观察火势的发展和蔓延方向,确保自身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2. 远程扑救火源:对于较大的火源,需要采取远距离扑救方法,如使用水管、灭火器等进行扑救。

但在操作时要注意水源的稳定性和同伴的配合,确保扑火过程中不会对其他人员造成伤害。

3. 确保通风畅通:扑灭火源时要注意保持空气的流通,防止呼吸道受到烟雾和有毒气体的侵害。

4. 防止火势蔓延:在扑灭火源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火势的蔓延情况,通过砍伐枯树、清理杂草等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5. 疏散转移人员:在火势无法控制或无法扑灭时,要立即疏散转移人员,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

2024年森林火灾扑火安全常识(三篇)

2024年森林火灾扑火安全常识(三篇)

2024年森林火灾扑火安全常识扑火应指派有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扑火前应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夜间不打,火头不打,危险的环境不打。

严禁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上山,严禁指派不懂扑救知识的人员瞎指挥。

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时刻保持通讯畅通。

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时段的天气情况。

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注意火场地形条件。

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后勤人员应为扑火人员准备足够的食品和饮料。

二、火场自救方法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被火围困时,可在较开阔的平坦地,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实施点火解围。

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强行逆风冲越火线。

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扒个土坑,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

在扑火时,万一发现大火袭来、飞火、气旋,人力无法控制时,要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

2024年森林火灾扑火安全常识(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森林火灾扑火的安全常识。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点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点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点森林消防安全知识点森林消防安全是指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和扩大,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安全的活动。

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不仅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功能,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掌握森林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森林火灾应对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森林消防安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火灾的危害1. 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火灾破坏了植被,中断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过程,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2. 火灾对环境的危害:火灾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3. 火灾对人类的危害:火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带来重大威胁。

二、火灾的成因1. 人为因素:例如无意中的火源、放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2. 自然因素:例如雷击、自然发火等。

三、预防森林火灾的措施1. 加强火源管理:禁止乱扔烟蒂、燃放烟花爆竹,严格控制野外用火。

2. 加强场地清洁:及时清除干枯的落叶、枯草等易燃物。

3. 定期检查和维护林区防火设施:如灭火器、防火带、水源等。

4. 加强巡逻监测:及时发现火情和火源,并采取措施进行扑救。

5. 加强火灾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四、森林火灾应急处理1. 发现火情后,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并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和火情描述。

2. 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火灾扑救,采取合适的灭火措施,如用沙土、水、湿毛巾等进行扑灭。

3. 防止火势蔓延和火源复燃。

可采取控制扩散、灭火隔离等措施。

4. 扑灭火灾后,要进行彻底的灭火处理,确保火源完全被扑灭。

5. 加强对扑灭人员的安全保护,确保扑灭人员的生命安全。

五、火灾扑救装备和器材1. 灭火器: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2. 灭火器材:如水桶、水枪、水管等。

3. 通讯设备:如对讲机、手机等。

4. 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火帽、防护面具等。

5. 救援工具:如绳索、爬梯、手电筒等。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摘抄内容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摘抄内容

森林消防安全知识摘抄内容森林是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还承载着各种珍贵的生物物种。

然而,森林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火灾风险。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森林消防安全知识。

本文将摘抄一些关键信息,以便提高大家的森林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 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火灾的原因:森林火灾通常由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引起。

人为因素包括无控制地进行野外烧荒、乱扔烟蒂、焚烧垃圾等;自然因素包括雷击、高温天气和干旱等。

- 预防措施:我们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火灾预防意识,禁止乱扔烟蒂、无节制地野外烧荒等行为。

同时,在高温干燥季节,应禁止野外用火,严禁焚烧垃圾。

2. 发现火灾时的紧急处理- 火灾报警:发现火灾应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或向附近的消防队报警,提供准确的火灾位置和详细情况,以便及时救援。

- 快速报警并撤离:在火势较小的情况下,可尝试用泥土或水等可用物品扑灭火源。

但切记安全第一,如果火势蔓延迅速,请立即撤离现场,并确保自身安全。

3. 森林防火基本常识- 不乱扔烟蒂:进入森林时,要确保烟蒂完全熄灭后再丢弃。

- 不野外露营用火:在禁止用火的区域,不得进行野外露营用火,以免引发火灾。

- 小心烧烤火:进行野外烧烤时,选择合适的地点,确保离树木、草丛足够远的距离,并妥善处理残留炭火,确保火源彻底熄灭。

- 注意电器使用:使用电器时要注意防火安全,勿乱拉乱插电源线。

4. 善于利用灭火器材- 灭火器材:常见的灭火器材包括水桶、水管、灭火器等。

- 灭火方法:当发现小火灾时,可以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对于大面积火灾,应及时报警并迅速撤离现场,等待专业消防队员进行灭火。

5. 参与森林防火工作- 参与巡逻:在森林防火高发季节,可自愿参与森林防火巡逻,发现可疑情况及时进行报告。

- 森林防火设施检查:定期检查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材等森林防火设施,保证其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073-43 森林火灾扑救安全知识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脱险自救方法有哪些一是退入安全区。

扑火对(组)在扑火时,要观察火场变化,万一出现飞火和气旋时,组织扑火人员进入火烧迹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区。

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

要统一指挥,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一边点顺风火,一边打两侧的火,一边跟着火头方向前进,进入到点火自救产生的火烧迹地内避火。

三是按规范府卧避险。

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

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

当风向突变,火掉头时,指挥员要果断下达突围命令,队员自己要当机立断,选择草较小、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头,憋住一口气,迎火猛冲突围。

人在7.5秒内应当可以突围。

千万不能与火赛跑,只能对着火冲。

二、扑火不得动员哪些人员参加扑救森林火灾时,不得动员残迹人员、孕妇、老人和儿童参加。

三、扑火时应如何强化安全措施一是强化扑火组织,指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担任前线指挥员。

二是临时组织的扑火人员,必须指定区段和小组负责人。

三是明确扑火纪律和安全事项。

四是检查扑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扑火服十分宽松,阻燃。

五是加强火情侦察,组织好火场通信、救护和后勤保障。

五是选定进退路线和安全区。

六是从火尾入场扑火,沿着火的两翼火线扑打。

七是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不要在大风天气下、烈火条件下直接扑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处扑火。

八是正确使用扑火机具。

四、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

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

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º C ,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窒息伤亡。

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

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

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

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五、扑救森林火灾的战略有哪几种(一)划分战略灭火地带。

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

在火场附近无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

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是,火会自然熄灭。

这是灭火地次要地带。

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二)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

(三)打防结合,以打为主。

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侧,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扑火指挥远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重点部防,危险地带重点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五)牺牲局部,保存全局。

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

保护重点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六)安全第一。

扑火时一项艰苦的工作,紧张的行动,往往会忙中出错,乱中出事。

扑火时,特别是在大风天扑火,要随时注意火的变化,避免被火围困和人身伤亡。

在火场范围大、扑火时间长的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从安全第一出发,严格要求,严格纪律,切实做到安全打火。

六、发生伤亡事故原因(一).对林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

(二).顺风逃生。

(三).直接扑打火头。

(四).在草甸、杂灌中避火。

(五).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建立避火安全区。

(六).浓烟熏呛和高温烤灼。

浓烟:一氧化碳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

当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一氧化碳。

产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1.清晨发生的草甸火。

2.发生在陡峭、闭塞谷地中的林火。

3.发生在防火期前后的林火。

4.通过粗大死地被物或腐烂物时的林火。

5.在南方常绿色植物类型中发生的林火。

高温: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200℃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形成1000℃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

(七).扑火队员过度疲劳。

(八).对小火掉以轻心。

小火给人以错觉,扑火安全意识淡化,也不建立避火安全区,往往因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九).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惶失措。

没有接受扑火训练的扑火人员,因受到林火产生的轰鸣声和浓烟、高温的危害而引起极度恐惧,惊惶失措、失去统一指挥,乱跑乱串而发生伤亡事故。

(十).火烧木、乱石砸伤。

七、危险环境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利的地形和易燃的可燃物,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极其危险的林火环境。

(一)恶劣的天气条件:10:00——16:00时段,尤其是午后,风大物燥,火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向易变,火场烟尘大,能见度低,是扑救森林火灾极其不利的时段和天气条件。

在防火期内,大风是最危险的天气条件。

风是影响林火行为最主要的因子之一。

(二)不利的地形: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

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

火焰上空形成对流柱,产生高温使林冠层和空中可燃物预热。

浓烟为受热气体上升到冠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越过山顶直接扑救林火或沿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极其危险的。

八、火场自救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一)点火解围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

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三)卧倒避烟(火)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

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四)快速转移发现大伙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九、扑火安全守则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

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十、扑火指挥员安全职责1.及时掌握火场天气情况。

2.对林火行为的发展做出正确预测和判断。

3.对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充分的应急准备。

4.事先安排好撤离火场的路线。

5.密切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

6.时刻保持全方位的通讯联络畅通。

7.及时掌握扑火队伍的行动和扑火进展情况。

做为一名扑火指挥员,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醒扑火队员:第一、一定要建立避火安全区;第二、只有在可能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直接扑火方法;第三、不打火头;第四、在任何情况下,扑火队员决不可以存有侥幸心理。

十一、常用的扑火战术有哪些(一)“单点突破,长线对进突击”战术。

扑火队从某一个地点突入火线,兵分两路,进行一点两面作战,最后合围。

这种战术选择突破点是关键,一般是选择接近主要火头的侧翼突入,火势较强的一侧重大配置兵力,火势较弱的一侧少量布兵力。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点少,只有一个扑火队连续扑打的火险和火势突变可能性小的情况下采用,但由于扑火队能力有限,大面积火场不宜采用。

(二)多点突破,分击合围战术。

这是一种快速分割灭火的实用战术。

实施时,若干个扑火小队(组),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然后分别进行“一点两面”作战,各突破口之间相互形成分击合围态势,使整个火场分割成若干个地段,将火迅速扑灭。

这种战术的特点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线展开,每个扑火队(组)间的战线短,扑火效率高,是扑火队常用战术。

(三)四面包围,全线突击战术。

这种战术是以足够的兵力扑打初发火、小面积火时的实用战术。

主要时采用全线用兵,四面围歼的办法扑火,既扑打火头、又兼顾全局,一鼓作气扑灭火灾。

蔓延强烈的一侧兵力多于较弱的一侧,顺风火的兵力多于逆风火和侧风火,上山火的兵力多于下山火。

(四)一次冲击,全线控制战术。

这种时将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线的一侧或两侧,采用一个扑火层次,全力扑打明火,暂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后续部队和清理火场队伍,力求在短暂时间内消灭明火,以控制火场局势,然后再组织消灭残余火。

“一次冲击”的距离一般荒坡400-500米,危险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

这种战术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区、重要设施时,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