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及其制备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制备一、概述培养基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它为微生物、细胞等生物种群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优化。
二、常用培养基1.大肠杆菌培养基(LB)配方:10克蛋白胨、5克酵母提取物、10克氯化钠、加水至1L。
特点:优点是制备方便、易于培养,多数菌株生长良好。
缺点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若用于长期贮存菌株,容易导致突变风险增加。
2.液体麦康凯发酵培养基(BHI)配方:将500克肉汤蛋白胨培养基、10克氯化钠、2克二氢磷酸氢二钠、2克葡萄糖溶解在1L蒸馏水中。
特点:适合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厌氧微生物。
BHI较LB富含营养物质,可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适合繁殖菌株。
3.青霉素酸糖盐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PDA)配方:20克琼脂、4克葡萄糖、0.75克潮霉素、0.125克青霉素钾盐、0.05克维生素B1、加水至1L。
特点:适用于分离和培养种类繁多的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能有效地防止杂菌的污染。
三、优化培养基由于中国的气候、温度等环境条件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满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1.调整pH值许多微生物生存和生长所需的pH值范围在7.0-7.5之间。
但是,我们在制备培养基时应从当地水质的酸碱性入手,适当调整pH值,以便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
2.添加一些特殊成分在中国有些地区,水质有问题,例如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这些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添加些许抗菌剂和抗氧化剂,保证培养环境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3.注意制备温度对于不同的菌株,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也有所不同。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菌株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调整制备温度,将传统的37度下的浸渍式消毒改为高温滤器灭菌法,避免纳米材料产生自拍。
四、结论在国内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基础设施。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培养基的制备主要分为固态培养基和液态培养基两种形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 固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琼脂、食物源(如肉汤、蛋白胨等)、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葡萄糖,并添加到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肉汤或蛋白胨等食物源材料,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高压下灭菌15-20分钟。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g. 检查培养基是否凝固,如凝固则放入冰箱中保存。
2. 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氯化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并加入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葡萄糖,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并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倒入适量培养基后,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高压灭菌条件一般为121高压15-20分钟。
g.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检查液态培养基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物,若有则需要重新制备。
在制备培养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食物源、矿物质、维生素等材料。
2. 材料溶解:将所需材料称取放入试管或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加热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3. 浓度调整:根据实验需要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调整培养基材料的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
4. 灭菌处理: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达到高温高压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目的。
灭菌是为了减少外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基及其制备

二、培养基的类型 1.依营养物质的来源分类
①天然培养基;(麦芽汁、玉米粉、麸皮、锯末等) ②合成培养基; (高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 ) ③半合成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土豆葡萄糖培养基)
2.依培养基制成的形式分:
①液体培养基; ②固体培养基;
3.依培养基主要成分和使用目的来分
①基础培养基 ②完全培养基
三、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发酵培养基的用途与要求、成分、 配比经实验确定,配制时兼顾原料来源、 成本及工艺管理;
工业上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1、了解菌种的营养要求; 2、了解菌种的培养条件; 3、先进行小试验,摸索菌种对碳源和氮源的 利用情况。 牛牛文档分享四、原料转换及意义
牛牛文档分享不同糖化工艺所得糖化液 质量比较醛 牛牛文档分享二、淀粉酸水解理论基础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水解 反应、复合反应、分解反应;其中水解反应是主要的。 在淀粉糖化过程中,这三种化学反应的关系如下:
淀粉 水解 盐酸 葡萄糖
分解
复合二糖
淀粉的水解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直链(a-1,4键缩合)、支链(a-1,6 键缩合),聚合度高 α-淀粉酶 :又称为淀粉液化酶,只作用于淀粉 α-1,4葡萄糖苷健,其作用特点是可以快速将 长链的淀粉水解成短链糊精; 淀粉α-1,4;1,6葡萄糖苷酶,又称为糖化酶, 可以水解淀粉分子的α-1,4;或α-1,6葡萄糖 苷健,其作用特点是,淀粉的分子链越短水解速 度越快,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功能:提供能量、构成菌体、代谢产物的物质基础;
Ⅲ.氮源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 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气态氮
功盐
Ⅳ.无机盐
培养基及配制

有机物和激素类等。其中维生素、氨基酸类可以分别
配制,也可以混在一起 配制时注意一些离子之间易发生沉淀,如Ca2+和SO42-, Ca2+、Mg2+和PO43- 一起溶解后,会产生沉淀,一定 要充分溶解再放入母液中。 各种药品先以少量水让其充分溶解,然后依次混合。 母液配好后放冰箱内低温保存,用时再按比例稀释。
4.2 细胞分裂素(CTK)
(1)种类:Kt---激动素
BAP---苄氨基嘌呤 2-iP---异戊烯腺嘌呤 ZT-玉米素 TDZ
(2)作用:启动脱分化、细胞增殖,诱导愈伤组织芽分化、芽 Nhomakorabea殖,丛生芽。
(3)浓度:0.05-10.0mg/L (4)配制:溶于稀酸或稀碱
激素配比模式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它们的比例决定着发育的方向,是愈伤 组织、长根还是长芽。
6.2 抗生素
作用:抑制内生菌; 种类: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 卡那霉素等, 用量:用量5~20mg/L 注意:抗生素对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使 用要慎重。
多数需过滤灭菌。
6.3 抗氧化物
1)常用抗氧化剂:半胱氨酸、VC 2)用量:50-200mg/L, 3)作用:防止氧化 4)注意:可用抗氧化剂洗 涤外植体伤口表面。
不凝原因:①pH<5不凝;②长时间高压灭菌; ③长期存放,易变质;④厂家不同,杂质含量不同 ⑤配制时融解不充分,分装不均匀;
5.2.其它
玻璃纤维 滤纸桥 海绵、卡拉胶等
6 辅 助 性 物 质
6.1 活性炭 6.2 抗氧化物 6.3 抗生素
6.1 活性炭
1)作用:具吸附作用; • 茎尖初代培养可防褐化;促进新梢增殖(浓度0.1 -0.2%); • 促进生根,根避光生长; • 防止组培苗玻璃化(浓度0.3%); • 有利于胚胎培养。 2)常用浓度:0.5-10g/L 3)注意:活性炭具副作用。选择 吸附性差,导致营养损耗和 pH↓, 应适当调高营养物质与激素水平, 并加大Agar用量。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
培养基制备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配方:根据所需培养基的种类和实验需求,计算各成分的比例和用量。
2.称量:准确称取各种成分,如蛋白胨、牛肉膏、琼脂等。
3.溶解:将称取的成分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
对于一些
不易溶解的物质,如琼脂,可能需要加热辅助溶解。
4.调pH: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调整培养基的pH值。
一般而言,细菌培养
基的pH值范围在6.5-7.5,真菌培养基的pH值范围在4.8-5.8。
5.过滤:将溶解好的培养基通过过滤器过滤,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6.分装:将过滤后的培养基倒入无菌的培养皿或瓶子中,注意留出适当的空隙,
以利于蒸汽的排出。
7.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
灭菌。
灭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培养基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微生物被有效杀灭。
8.检验:对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质量检验,如观察培养基的外观、透明度、pH
值等,确保符合实验要求。
9.储存:将检验合格的培养基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如4℃冰箱或阴凉干燥处。
在使用前,如需再次检验,可进行细菌或真菌的接种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微生物污染。
同时,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和配方,以满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
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
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
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
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
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
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
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 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
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
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1)植物生长素类。
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
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3)赤霉素。
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1.常用培养基配方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
培养基配制技术—培养基的制备

3.调pH
在未调pH 前,先用精密pH 试纸测量培养 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 滴加入 1mol /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 pH 试纸测其pH,直 至 pH 达 7.4~7.6。反之, 用 1mol/L HCl 进行调节。对于要求pH 较精确 的培养基,其pH 的调节常用酸度计进行。 pH 调节不要过头,以避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 物质的浓度。 4.过滤
谢谢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 NaCL5.0g,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其中牛肉膏提供碳源、能源、磷 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 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 固剂,如果配制液体培养基则不用加入琼脂。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 50℃左右(以防斜 面上冷凝水太多), 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 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 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 48h,检查确实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谢谢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15~20克、 自来水 1000毫升、自然pH。
二、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营养物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太高则可能
对微生物产生毒害,如高浓度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会抑菌或杀菌。 因此,营养物质合适的浓度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 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 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生产,以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 压的生产菌株。当然,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 降低。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用于培养和繁殖微生物。
正确的制备培养基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制备技巧。
一、准备工作1. 清洗和消毒培养器具:包括量筒、容量瓶、烧杯、培养皿等。
使用去离子水或含0.1%次氯酸钠的消毒液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生长因子等。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配方。
二、制备培养基步骤1.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精确称量或计量试剂,避免误差。
2. 将所需试剂分别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注意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和pH值控制。
3. 将溶解好的试剂倒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容量瓶标记线。
再次搅拌均匀。
4. 用适当的容器(如烧杯)接收制备好的培养基。
注意避免污染,避免气泡的产生。
5. 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通常为121摄氏度,压力为15磅,时间为20分钟。
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6. 灭菌后,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器具(如培养皿、试管等),根据实验需要分装适量的培养基。
7. 将培养器具密封,避免外界污染。
存放于冰箱或低温冷藏室中,避光保存。
三、常见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 营养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a.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琼脂的质量。
b. 将琼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
c. 加入所需营养成分,如葡萄糖、胰蛋白酶胨等。
搅拌均匀。
d. 倒入容器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
2. 非琼脂培养基制备方法:a. 按照配方计算所需试剂的质量或体积。
b. 将所需试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c. 调整pH值至所需的范围,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调节。
d. 倒入容器中,高温高压灭菌后分装。
四、培养基制备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实验室的洁净环境,避免外界污染。
2. 注意试剂的质量和纯度,避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
3. 注意培养基的pH值控制,不同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淀粉酸水解反应动力学
dc k c dt
属于单分子一级反应类型: K:反应速度常数,由反应条件(如温度、 酸度等)而定 C:淀粉浓度
3、影响酸水解的因素
酸的种类
主要因素 浓度(酸的浓度、淀粉的浓度)
水解温度
(二)、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复合反应:在淀粉的酸糖化过程中,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受酸和热的影响,葡萄糖分子之间通
毫升琼脂15~20克pH7.4~7.6
察氏培养基(培养霉菌用)
蔗糖 20克 NaNO33克 K2HPO41克 KCl1克 MgSO40.5克 FeSO40.01克 琼脂20克 水1000
毫升自然pH
无氮培养基(培养自生固氮菌用)
葡萄糖 10克 NaCl0.2克 KH2PO40.2克 CaSO4·2H2O0.1克 MgSO40.2克 CaCO35克 琼脂 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这:水解反应、复合反应、分解反应;其中水解反 应是主要的。
复合反应:葡萄糖分子间经1-6糖苷键结合成龙胆二糖(有苦味)、异麦芽糖和其他低聚糖 (合称复合低聚糖)。
分解反应:葡萄糖 羟甲基糠醛 有机酸、色素等
㈠淀粉的水解反应 1.淀粉水解过程
颜色变化:蓝色 暗紫 紫 红褐 暗红 红 浅红
些化学药品);
2.依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
1)固体培养基
A、凝固培养基 :即遇热可融化,冷却后则凝固的固体培养基
B、非可逆性凝固培养基:指有血清凝固成的固体培养基或由无机硅胶配成的凝固后即不能 再融化的固体培养基
C、天然固体培养基:由天然固体状基质直接制成的培养基,如麸皮,米糠,木屑等
D、滤膜:是一种坚韧且带有无数微孔的醋酸纤维薄膜,把它制成圆片状覆盖再营养琼脂或 浸有培养液的纤维衬垫上,就形成了具有固体培养基性质的培养条件。
通风30min
保温 70~80℃ 8~12 小时,取上清液。
3、添加絮凝剂澄清处理法:
糖蜜稀释至30~40 Bx
加硫酸调pH 3~3.8
加热至90℃
酰胺(PAM),搅拌均匀 静置1小时,取上清液。
添加8ppm聚丙烯
三、谷氨酸发酵糖蜜前处理 1.糖蜜预处理法 活性炭处理法 树脂处理法 亚硝酸处理法 2.添加化学药剂处理法 添加青霉素法 添加表面活性剂 添加抗氧剂法 3.追加糖蜜法 4. 营养缺陷型变异株法
发酵
离心分离
二次废液
干燥
粉碎
用于发酵培养基 的配置等
包装
二、亚硫酸盐废液的处理
(一)亚硫酸盐制浆废液生产酒精和蛋白质
1、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生产酒精
2、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蛋白质
3、亚硫酸铵法非木材制浆废液培养SCP
(二)亚硫酸盐废液发酵生产乳酸
三、木屑水解液发酵生产衣康酸
第五节 培养基灭菌
一、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消毒: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
淀粉颗粒不宜过大,淀粉乳浓度不能过高。
2、酶解法:(双酶水解法) 定义: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α-淀粉酶将
淀粉液化转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液化。第二步是利用糖化 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化。也称双酶法
3、热致死反应的速度常数K K是表达微生物耐热性的特征常数 ,与微生物的种类和灭菌温度有关。K越小,微生物越耐 热
4、灭菌温度的选择
E
K Ae 式中 ΔE为菌体死灭反应的活化能(J/mol)R,T它是菌体死灭反应的特征常数,所以,不同菌 其热死灭反应的ΔE不同。
四、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他因素 培养基成分、pH值、培养基中的颗粒、泡沫
2)半固体培养基 配置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5%左右的琼脂作为凝固剂,形成的培养基称之微半固体培养
基。
主要用于菌种鉴定,观察细菌运动特征及噬菌体的效价测定等
3)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中80~90%是水。
3.依培养基的用途来分 1)、孢子培养基 2)、种子培养基 3) 、 发酵培养基 4)、补料培养基 5)、加富培养基 6)、选择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 8)、增殖和保存培养基 9)、富集培养基 10)、测定培养基
包括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
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
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如:在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青霉素产量可从20u/mL增加到100u/mL,研究发现玉米浆 中的苯乙胺被有限结合到青霉素分子中,从而提高了青霉素G的产量。
伊红-美蓝培养基(检查肠道细菌用)
蛋白胨 10克 K2HPO42克乳糖10克琼脂25克,水1000毫升,pH7.6 2%伊红水溶液2毫升0.5%美蓝水溶液2毫升将乳糖、伊红、美蓝分别灭菌后,加入灭菌的
培养基中摇匀,倒平板。
四、原料转换及意义 1、节约原料,减低单耗,提高发酵单位和总收率;
磷酸盐、钾盐、钙盐等矿物盐
4.无机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功能:构成菌体,参与酶的组成,维持酶活性,调节渗透压,调节pH值,维持氧化还原电 位;
5.特殊生长因子: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醇等 功能:酶的辅助部分,维持生命活动;
6.发酵的促进剂与抑制剂 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利于调节产物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物质
(举例1 ,2,3)
培养基配方举例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的细菌培养基) 牛肉膏5克 蛋白胨10克 NaCl5克 水1000毫升 pH7.2~7.4 (琼脂15~20克)
高氏一号培养基(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0克 KNO31克 K2HPO40.5克 MgSO40.5克 NaCl 0.5克 FeSO40.01克水1000
例如:微生物发酵生产甘油中,例如亚硫酸氢钠,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
7.水分 功能:生化反应均在水养物质的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也称组合培养基(多用于定量研究); 半合成培养基,(用的最多,在部分天然有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
碳酸气
2.碳源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功能:提供能量、构成菌体、代谢产物的物质基础;
有机氮: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玉米浆、蛋白胨、
3.氮源
酵母粉、鱼粉、发酵菌丝体、酒糟水等
无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
功能:构成菌体、含氮代谢物;
(3)第三大类:抗生素
三、加热灭菌的原理
1.、微生物的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 致死温度、致死时间
2、微生物的热致死动力学:对数残留定律
一级反应: 用N表示残留活菌个数,则活菌的减少率(死亡率),与N呈线性关系,即:
式中,K是反应速度常数,对灭菌来讲,是活菌的比热致死速率常数,单位是min-1 ,其值与 菌的种类和加热温度有关,需通过实验才能测定。
五、分批灭菌与连续灭菌
缺点:1)设备费用高
2)不能用于怕受潮的物料灭菌
3、射线灭菌 紫外线、高速电子流的阴极射线、X射线和Y射线 化学药品灭菌法 (1)第一大类:表面消毒剂 高锰酸钾溶液:0.1~0.25%、漂白粉 、75%的酒精、新洁尔灭和杜灭芬、甲醛 37%、戊二
醛、过氧乙酸、焦碳酸二乙酯、酚类
(2)第二大类:抗代谢药物 化学结构与微生物必须的代谢物类似 例如:磺胺类化合物取代氨基苯甲酸
2、开拓新的原料资源和微生物资源:野生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木屑水解物、石蜡、醋酸、 乙醇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1、酸解法: 定义: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20min),设备生产能力大 缺点:高温高压下进行,设备要求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副反应多,对原料要求严格,
α-淀粉酶(液化)
葡萄糖淀粉酶(糖化)
优点:1、反应条件温和。
2、酶的专一性强,副反应少
3、可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4、糖液的营养物质丰富
5、糖液色泽浅,无苦味,有利于糖液的精制
缺点:时间长(2~3)天,要求的设备多,糖液过滤困难。
3、酸酶结合法 酸酶法 酶酸法
二、淀粉酸水解理论基础
过糖苷键相聚合,生成二糖、三糖及其他低聚糖。
影响复合反应的因素: 1、淀粉浓度的影响(用DE值表示葡萄糖纯度): DE值=还原糖/干物质×100%
2.、酸的影响:
(三)葡萄糖的分解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葡萄糖
5’-羟甲基糠醛
酸 、 热
乙酰丙酸、蚁酸、有色素物质;
影响因素:浓度、温度、pH值;
2、湿热灭菌法
借助蒸汽释放的热使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特别是氢键受
到破坏,引起不可逆的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优点:1)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廉,本身无毒
2)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灭菌易于彻底
3)蒸汽均有很大的潜热,冷凝后的水分有利于湿热灭菌
4)蒸汽输送可借助本身的压强,调节方便,技术管理容易
2)、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比如在酶制剂发酵过程中,加入诱导物、表明活性剂及其它一些产酶促进剂(比如吐温80、
植酸、洗衣粉等)
3)、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会使另外一些代 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起来。
三、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一)、配置培养基的原则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置不同的培养基 2、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 3、调节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 4、根据培养微生物的目的配置 5、尽量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