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初中阶段的生物是一门比较简单易学的课程,学好生物的关键就是掌握基本知识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可打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 150 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P19 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生物的五大特征1.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内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1.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上。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1.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比如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
1.4 细胞的生物膜和物质运输生物膜是细胞的外膜,通过不同的渗透方式实现物质的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1.5 细胞的代谢和物质内在调节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吸收能量和物质,同时排出废物。
细胞内部有一套复杂的内在调节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第二章:生物的发展和生殖2.1 生物的发育过程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生长、分裂、分化和再生。
2.2 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进行繁殖;无性生殖是生物通过无性生殖细胞的分裂进行繁殖。
2.3 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胚胎发育和母体发育等。
2.4 生物的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种群内传递遗传信息的单位,生物的基因由DNA分子构成。
遗传是生物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方式,表现在性状的传递和变异上。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3.1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特征、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进行分类。
3.2 生物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物种、属、科、目、纲、门和界等不同级别。
3.3 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的进化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综合进化论。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性选择和变异等方式实现。
3.4 生物的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和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3.5 生物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境等环境要素。
初中生物7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核心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2. 生物的特征:(生石花、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会判断题目描述的是哪项特征1) 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2)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
3)排出废物:动物排泄: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过落叶排出废物。
注:排便不是排泄。
4)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被碰触后合拢葵花朵朵向太阳。
5)生长繁殖:植物发芽、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仔;蘑菇(真菌)生长。
6)遗传变异:遗传是相同(龙生龙凤生凤);不同是变异(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提供例证)。
3. 调查分为普查法(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法选取样本时要随机取样。
调查首先要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对调查的生物分类可根据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用途来分。
4.科学探究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保证单一变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用多只鼠妇、做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
对照组只有一个是正常自然条件或空白对照;实验组可以有多个是人为改变条件(变量)。
5.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等;生物之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总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6.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农田。
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阳光、水等。
7.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如:植物→虫子→食虫鸟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②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③箭头表示捕食关系指向捕食者;④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⑤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且无法排出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撰写调查报告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1.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如果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1)大气圈: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 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 包括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其中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 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 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 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 至导致生物死亡。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认识生物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试验——控制单一变量, 除变量外, 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生物分类: 按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按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非生物: 光、温度、水和等生物因素: 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 同种生物: 竞争、共生、合作等不同生物: 竞争、捕食、寄生等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空气、阳光、水等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 以生产者开始, 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没有分解者。
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有很多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 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 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越多, 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越稳定。
8、能量随食物链逐级递减物质在生物圈中是循环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富集)(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 不易分解, 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 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 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农田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支配者: 人生产者: 人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范围: 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①不同生态系统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 表现:②从非生物因素来说。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汇总7年级是学生在生物领域接触和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时期,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1. 细胞
-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
2. 细胞的组成
- 细胞内有多种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
- 细胞外有细胞间物质,如细胞壁、原生质等。
3. 生物体的结构
- 植物:细胞壁、叶绿体、根茎叶等。
- 动物: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
4. 呼吸过程
- 呼吸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 呼吸器官的功能及结构。
5. 植物的营养
-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过程。
- 植物的内外养分吸收。
6. 动物的营养
- 消化吸收是动物获取能量的过程。
-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食物链和食物网。
7. 遗传与变异
- 遗传是生物特征传递的基础。
- 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以上便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的重点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更深入的生物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学习顺利!。
初中生物七上下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七上下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学是学生接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还包括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构成以及生物的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初中生物七上下知识点的总结:# 七年级上册1.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生物圈的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变。
2.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
-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 组织的形成:由相似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执行相同的功能。
3.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4. 动物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系统。
- 动物的行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5. 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
-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真菌的菌丝结构、病毒的非细胞结构。
-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
6. 遗传和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因子、基因、性状。
- 遗传的模式: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 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 七年级下册1.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亲缘关系。
- 生物的分类等级:种、属、科、目、纲、门、界。
- 人类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属于灵长目人科。
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 生态系统的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其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订………学校: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装…………○…………订……… 甘肃省天水市中考物理试题试卷副标题一、 单选题(共6题)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 .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 .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2. 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
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 .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3.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外………………装…………○…………订………※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B .射出枪口的子弹利用惯性继续向前飞行C .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 .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D .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5. 如图所示,对下列图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如图是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B .如图是发电机原理装置图C .如图是电动机原理装置图D .如图中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流磁效应原理工作的6.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从B 向A 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 1的阻值是20ΩB .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4A 时,R 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30Ω………外…………装…………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内…………装…………C .电源电压是16VD .该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7.2W 二、 填空题(共7题)7. 小明身高1.8m ,当他站在平面镜前2m 处时,他在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为_______m ,镜中像的高度为_______m ;当他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时,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
8. 我国长征运载火箭选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是因为液态氢的_______高;火箭外表涂有一层特殊物质,可利用该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要_______热,从而避免高速运行的火箭温度过高。
9. 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现象;“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形容射箭运动员拉弓放箭的情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弓的_______能转化为箭的_______能。
10. 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时,导航仪与通信卫星之间通过_______来传递信息;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 。
11. 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 接到a 后,电磁铁左端为______极,小磁针静止时,A 端是______极;将开关S 由a 拨到b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不变,则电磁铁的磁性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1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 1与R 2的阻值之比为2:3.开关S 断开时,R 1与R 2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开关S 闭合前后,电压表两次的示数之比为_______。
13. 小英家6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7月底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她家7月份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kW ∙h ;她家现在已经…………○…………○…订……………线……※※请※※※装※※订※内※※答※※题…………○…………○…订……………线……同时工作。
将铭牌已模糊的饮水机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160次,则饮水机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W。
三、作图题(共3题)14. 一束光线AO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15. 请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所需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16. 小明设计了一种利用“声控”开关(有声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和“光控”开关(有光照时自动断开,无光照时自动闭合)自动控制的楼道灯,使得只有在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亮,他还在楼道处安装了一个带探险盒的三孔插座,且与楼道灯互不影响,请你根据小明的设计意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导线不得交叉)四、实验题(共4题)17. 小明同学到钢铁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傅教他加工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质地均匀的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于是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这个零件的密度。
具体操作如下:……○……………线…………○____班级:_____……○……………线…………○(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g ,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算得金属零件的密度为_______g/cm 3。
(3)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2)当蜡烛位于图中的B 处时,移动光屏到D 处,观家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cm 。
(3)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4)当把蜡烛向右移动5cm ,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19.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外……○……………………○装※※订※※线※※…………内……○……………………○(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做_______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 时的摩擦力为_______N 。
20. 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大约为5Ω。
(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导线,将图乙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
小芳利用另一只完好的电压表进行检测,把电压表分别接在a 、b 之间和b 、c 之间,电压表均有示数;接在a 、c 之间,电压表无示数。
如果电路连接完好,只有一个元件有故障,该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数据。
画出了待测电阻R x 的I -U 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得R x =_______Ω.(5)如图丁所示的实验电路图,不能够得出定值电阻R x 阻值的电路是_______。
五、 计算题(共3题)○…………外………○…………_____班级:_________○…………内………○…………21. 在修建天水市体育中心的施工过程中,起重机在4s 内将质量为5×103kg的钢材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2m ,而它的电动机做的功是2×105J .(g 取10N/kg )求:(1)钢材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2)起重机对钢材所做的有用功。
(3)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2.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泡沫塑料盒灯泡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具,如图所示。
航标灯A 总重4N ,A 底部与浮子B 用细绳相连。
当水位上升时,浮子B 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 上升,使航标灯A 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保持为5cm ,航标灯A 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
浮子B 重0.5N (不计绳重和摩擦,g =10N/kg )。
求:(1)航标灯A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航标灯A 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浮子B 的体积为多大?23. 如图甲是家用电暖器,利用电热给煤油加热取暖。
如图乙为其简化的电路原理图,已知电阻R 1>R 2,铭牌见下表。
在电暖器跌倒时,跌倒开关S 自动断开,切断电源,保证安全。
电暖器有“高温档”、“中温档”和“低温档”三个档位,解答下列问题:(已知 c 煤油=2.1×103J/kg ∙℃,ρ煤油=0.8×103kg/m 3)(1)煤油温度升高20℃时,吸收了多少焦耳的热量?(2)R1的阻值是多少?(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3)某同学用两个阻值和R1、R2均相同的电热丝串联,制成一个新的电热器,将它接在家庭电路中工作11min,产生的热量是多少?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 【答案】A【解析】选项A.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声,只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选项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探究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选项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选项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答案】C【解析】选项A.“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选项B.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与雾凇的形成过程不一样;选项C.“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凝华放出热量,因此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不是吸收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