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

28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张 蔚[摘 要] 鲁迅先生受到严复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胜,后胜于今”的进化论影响,形成了鲁迅先生“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治学方法,本文着重从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 鲁迅;进化论;达尔文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1-0028-02一、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严复是最早将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于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实际上是杂糅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观和他自己新的诠释。
在其中他介绍了达尔文、赫胥黎“物竞”与“天择”的学说,赞同斯宾塞将进化观运用了人类社会,指出:“存亡之间,间不容发。
其种愈下,其存愈难。
”强调“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提供了新的救国学说,极大的影响了近代国人对进化学说的理解与接受。
胡适先生在《我的信仰》里就曾描述了当时的国人对于进化论学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并以运用“进化名词”为时尚:“数年之间,许多的进化名词在当时报章杂志的文字上,就成了口头禅。
无数的人,都采来做自己的和儿辈的名号,由是提醒他们国家与个人在生存竞争中消灭的祸害。
向尝一度闻名的陈炯明以‘竞争’为号。
我有两个同学名杨天择和孙竞存。
”[1]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来推动中国的进步。
“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推动了进化论学说进一步的传播,进化论思想成为当时学者观察世界、研究文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陈独秀在《新青年》1卷1号上发表文章就明确提出:“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
”以说明进化论思想对“人心社会”的重要影响。
郑振铎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指出“我们要走新路,先要经过接连着的两段大路;一段路叫做‘归纳的考察’,一段路叫做‘进化的观念’。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4、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则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 成果被袁世凯夺取,革命以妥协方式结束。
(三)1912——1919
1、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 果也进行了不懈斗争,掀起二次革命、倡导护 国运动等.
社会性质:从大一统帝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
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中 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文化特征:从传统的儒家文化向现代资产阶级文 化过渡(新文学、新史学、新风俗、新习惯)。
提出: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杂志第二卷更 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陈独秀任北大文科 学长,杂志从上海迁至北京。李胡钱加入编辑部 并撰稿,形成了新文化阵营。蔡元培任北大校长, 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内容(核心):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民主思想, 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 独裁;所谓科学,不仅仅是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在看待客观事物时要运用科学观点、 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 信、盲从和武断。
评价: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 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 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 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 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 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 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 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 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 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 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与西方接触增多,西方哲学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次阵痛期,中国学者们通过翻译和接纳西方哲学思想,逐渐将其融入中国的文化与思想体系中。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引入西方哲学思潮,其中包括科学主义、进化论、实证主义等。
同时,一批中国学生也亲临西方学府,深入研究西方哲学思想,使得西方哲学的影响进一步深入中国内陆。
特别是梁启超等留学生回国之后,他们通过报刊媒体和著作的传播,将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带入到了更广泛的群体中。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传播中,翻译功不可忽视。
近代中国的翻译家们尽力将西方哲学思潮准确地翻译成中文,使得中国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思想。
其中,王国维对于康德哲学的翻译尤为重要,他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译为中文,让中国学者深入了解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哲学思潮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西方哲学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变革与发展。
例如,新儒家学者梁启超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儒家进化论,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西方哲学的传播也对中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启蒙与改革。
例如,康德的自由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的维新运动,倡导人权与民主。
再如,逻辑实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现代科学化进程,培育了一批科学家和哲学家。
然而,西方哲学的传播与影响也并非完全良性。
一些学者认为,西方哲学的传入过程中,受到了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中缺乏客观和全面性。
有时,某些学者过于追求西方思想的独特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导致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摩擦。
这使得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和挑战。
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哲学思潮的传播与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
论孙中山的进化思想及社会历史观

论孙中山的进化思想及社会历史观中国近代思想家在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找到了进化论这个武器,他们带着不同的政治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选择、改造进化学说,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自己的社会历史观,用于指导中国的实际斗争,孙中山也不例外。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批判改良,倡导革命,成为当时革命派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导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的斗争中,发展了进化论关于“发展”的理论,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对之进行改造,使之与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依据进化哲学的理论,论证民权革命是世界历史进化的必然规律。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邹容第一次喊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1]的革命哲理。
章太炎也畅谈“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2](P600),“人心之智慧,自竞争而后发生,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2](P599)。
孙中山确信:世界处于不断进化发展的状态中,“世界万物皆由进化而成”,“进化者,自然之道也”[3](P155)。
他指出改良派主张“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和,次序井然,断难躐等”的爬行哲学,完全“是反乎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3](P73-74),主张只有以流血的革命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才符合进化之公理。
革命派思想家肯定了维新派特别是严复传播进化论的历史功绩,但是,他们在同改良派的论战中,使进化论思想逐渐摆脱了庸俗进化论的羁绊而具备了“革命”、“突驾”等新的含义,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成为指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进化论与近代的自然科学以及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更加广泛地传播起来,进化的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进化论思潮对于中国近现代思潮具有怎样影响

进化论思潮对与中国近现代具有怎样影响19世纪末,是满清王朝的“世纪末”,由于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专制政权,因而这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世纪末”。
回首19世纪40年代至世纪末的中国,历史是这样写就的:40年代至50年代,在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和起义农民大刀长矛的双重夹击下,满清政权摇摇欲坠;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和洋务运动的勃兴,满清政权似乎呈现出重建昔日盛世的希望,“同治中兴”成为当时的流行语,正表达了对这一希望的期待,90年代中期甲午战争的惨败,昭示人们:“中兴”的希望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因而满清政权在19世纪末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它自己的“世纪末”。
幻想的破灭酿成了新的觉醒:历史否定了归复旧物的“中兴,也就意味着历史否定了旧物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中国必须跨越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而寻求新的出路,于是就有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浪翻波连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这一期间,指引中国人寻求新的出路的思想光芒,来自腾升在19世纪末中国夜空的新世界观——进化论。
本来进化论是产生于19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
它认为事物按照量的积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向前发展。
广义的进化论,在内容上包括宇宙无机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等自然历史过程,其中生物的进化是非生命进化到人类社会进化的中间环节。
狭义的进化论是指达尔文以来的生物进化论。
在近代中国形成的进化论世界观,其基础既包括了广义进化论的内容,又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主体。
因为尽管中国近代的进化论把自然界天体演化作为重要内容,但是将进化论作为世界观来着力渲染并使其盛行于世的,则首推严复译述的以阐发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宗旨的《天演论》。
如果说进化论使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完成了由传统到近代起转变;那么,对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进化论则为之奠定了基石。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民族意识是固有的,而自由意识则是空缺的。
加严复所说:“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李 军 进化论作为一种进步的、比较系统的学说,是通过严复翻译和介绍的《天演论》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
本来进化论是产生于19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它认为生物按照量的积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
狭义的进化论主要是指从达尔文发表《物种的起源》以后所确立的生物进化理论;广义的进化论,在内容上则包括了宇宙无机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和社会的进化等自然历史过程。
近代中国的进化论思潮,包括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将进化论作为世界观大力加以鼓吹和宣扬的,则首推严复译述的以阐发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宗旨的《天演论》。
随着《天演论》的问世和进化论思想的介入,19世纪末的中国近代思想界迅猛涌起了一种崇尚进化论的思潮。
进化论思想同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封建的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以康有为、严复为代表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锐利武器及其“变法维新”政治主张的理论依据。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孙中山接过了进化论的旗帜,他从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出发,改造了进化论,赋予它以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使进化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理论依据。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推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根据当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帝国主义的斗争需要,同样积极宣传了进化论思想,宣称:“宇宙大化之流行,盛衰起伏、循环不已,生者不能无死,毁者必有所成,健壮之前有衰退,老大之后有青春。
新生命之诞生,固常在累累坟墓之中也”。
他们对封建主义的政治、文化、伦理等各个方面加以批判,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世界进化的前途就是“真正的民主政治”的观念。
当然,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向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革命运动发展,马列主义的社会革命学说在推动中国进步的历程中占了主导地位。
总之,在19世纪末的中国,居于时代思潮主流地位的进化论思想因其回应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满足了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刚刚睁开眼睛的人们对于启蒙思想的迫切需求,给行将就木的专制古国的思想界带来了一种以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科学理论为依据的新思想、新观念。
中西思想论文“社会进化论”在中国之缘起及发展历程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社会进化论”在中国之缘起及发展历程介绍姓名:专业:英日双语班级: 41300903学号:摘要进化论是中国近代一切先进人物共有的世界观和思想武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主流。
本文认为,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从纵向历史的演变过程看,近代中国的进化论经历了四个时期,鸦片战争时期为准备时期;戊戌变法时期是发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为鼎盛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为衰退时期.从横向发展看,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信奉进化论,尽管他们进化论的思想来源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主要吸收了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了“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等人物思想的产物;章太炎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也信仰达尔文学说,并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既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又受到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一说和“民彝”史观.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关键词:社会革命民主进化论中国ABSTRACTEvolution is all in Chinese modern advanced figures were world outlook and thought weapon, which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odern Chinese theory of evolution thought source, mainly has three aspects: one is the ancient Chinese variation thought; The second is the old text learn simple evolutionary view, The third is the western theory of evolution. From longitudinal historical evolution process look, the Chinese modern evolution experienced four periods, the opium war for preparation period. Wuxu political reform i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Xinhai revolution for golden age: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period for recession. From transverse development look, Chinese modern thinkers Kang youwei, yan fu, Zhang binglin, sun yat-sen, Chen, Li dazhao and people believe in evolution, although they theory of evolution thought source of each are not identical, but they are all on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evolution into the social history field, formed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Kang youwei main absor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thoughts change natural s cience evolutionary view, formed a "SANSHI" said evolutionary view, Yan fu thought is Darwin, Spencer characters such as the product of thought; Zhang binglin by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Lamarckian influence, will revolution into evolution; Sun yat-sen also faith Darwinian theory, and put forward "Tujia said"; Chen duxiu and li dazhao received the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by Bergson create respectively, put forward "Resistance" and "Yi people" said historical evolution. China has "source multithrea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low" in and has its generality.Key words: Social Evolution Democracy Evolution China1. 引言社会进化论,就是将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生物学概念用于社会学研究,进而解释社会变迁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想的传播原因及其特点综述

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想的传播原因及其特点综述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传统文化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洋枪洋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入,形成了中西文化大汇聚的历史潮流,使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呈现出一派纷然杂陈、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其中,进化论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既深且巨。
究其原因在于:适应了民族危机的心理需要;传统文化的奠基作用;儒家学者的选择传播。
关键词:进化论思想;传播原因;儒家思想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大动荡时期,传统文化在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洋枪洋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入,形成了中西文化大汇聚的历史潮流,使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呈现出一派纷然杂陈、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其中,进化论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既深且巨。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短短三十年里,进化论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一种普世性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国许多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志士仁人观察世界、变革现实的思想武器,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妙药良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词,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进知识分子的口头禅。
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个理论本身,那么就要了解其来龙去脉,19世纪末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适时地来到中国。
“我们放开眼光看一看,现在的进化论,已经有了左右思想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宗教之精神、政治之设施,没有一种不受它的影响。
”[1]进化论之神奇魔力来自何方,它又是怎么样传播以至于风行中国的呢?一、民族危机的心理需要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于,进化论适应了国人急于摆脱民族危机的心理需要,同时,它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西方话语向中国话语的顺利转变。
并且中国的学者对西方进化论做了细致的抉择和筛选[2],适应了近代中国的现实需要。
杨惠敏认为中国近代进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既直接受到生物进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天体演化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近代自然科学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摘要]本文考察了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影响。
进化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改良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进化论中国传播历程人类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
康德的星云假说为近代进化论思想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随之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摆脱“自然界绝对不变”的机械论思想的影响,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最终形成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它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外国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传播通常认为,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天演论》。
事实上,1877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就在其主编的中文杂志《格致汇编》上对进化论作了初步的介绍:“西国人士近年来多稽考人类之原始初生何处,原由何法所成,及地球自生人以来历有几何年岁等事,详考细究,不殚烦劳,或从西教之《旧约》书内溯考人之源流,又有地学家于各层土石内细查人与各动物之骨迹,知地球已有人之时约在若干年间,又云初有之动物皆甚简便,后始逐渐由简而繁也,即初有者为虫类,后渐有鱼与鸟兽,兽中最灵者为大猿,猿渐化为人。
盖从贱而贵,从简而繁也。
此固理说明通,可以入信也。
”[1]傅兰雅此处主要介绍的是近代地质学与考古人类学对进化论的某些贡献,而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在1883年出版中文书籍《西学考略》中说:“法国有赖摩(引者按:即拉马克)者又创新说……谓动植各物均出于一脉,并非亘古不易。
太初之世,天地既分,生物始出,如水之虫蛰,其初或一类或数类,后年代渐远,变形体,分支派,生足而行陆地,生翼而飞青空,又越千万代,兽之直立者如猩猩之类,渐通灵性,化而为人,此说当时鲜有信之者。
”“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温者,周历四海,查勘各地动植,乃举赖氏之说而重申之,伊云:各类之所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势,如北方天寒,物多厚毛,南方气馁,物虽同类而无毛,且地之各层所藏骨迹可以取而证之。
盖太古之时,地面多水,其生物水陆皆宜,后水陆分界,陆地禽兽始出,至人则在地之最新一层方有骨迹,可知人生最后也。
一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异,必求其同形者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牝牡必相聚而传新类。
一在强弱以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势之高下,逐渐改变,惟物类之形体相宜者强而能存。
咸丰九年达氏著书以此理,名曰物类推原(引者按:即《物种起源》),意深词达,各国争译而广传之,多宗其说”。
[2]这段话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要素诸如环境适应、适者生存等都反映出来,并涉及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中国传播渠道很有限,傅兰雅的《格致汇编》是当时重要的科普杂志,是晚清开明人士获取域外新知的主要窗口之一;丁韪良的《西学考略》是他游历日、美、法、德、瑞士、英国、意大利之后所写的专门考察报告。
傅兰雅和丁韪良的介绍与评论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正面的,开当时中国风气之先。
二、严复翻译《天演论》进化论在中国传播史上最重要的事情是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的《天演论》。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确立了进化论在生物学中的地位。
赫胥黎等英国生物学家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决拥护者和捍卫者,将进化思想传到全世界。
斯宾塞进一步发展进化观念,将之扩展到心理、社会、伦理等诸多学科领域,随着《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社会学研究》和《伦理学原理》等著作的出版,他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代表。
严复在留英期间,正值达尔文思想被人们接受、斯宾塞思想全盛时期,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思想,更成为严复改变中国人哲学观念、倡导变革的锐利武器。
严复选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行翻译,作为向国人宣传进化论的工具。
他认为,斯宾塞著作“卷帙綦繁,译之功更巨”[3] (P507)“其文繁衍奥博,不可猝译。
”完整翻译一部《社会学原理》“至少亦须十年,且非名手不办”[3] (P527),“以其书之深广,而学者之难得其津涯也。
”费时费力,与自己急切报国救民的主旨不符。
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简洁生动地阐述了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主要原理,广泛涉及了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严复可以结合自己深切的危机意识和中国所处时代的特殊需要,借题发挥,向中国读者阐述自己的进化论思想,传送新的观念。
更准确地说,严复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翻译了西学名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更重要的是他结合中国国情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版的进化论——《天演论》。
《进化论与伦理学》包括进化论与伦理学两方面内容,严复《天演论》只取其半,而忽略另一半。
这体现了严复翻译思想的独创性、敏锐性。
鲁迅说,“严又陵究竟是‘做’过《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4]严复根据中国社会需求,对原作进行再创造,从而使《天演论》具备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成为适应当时中国需要的宣扬社会进化论的载体。
严复对《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改造和创新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他就是要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反对保守思想,警醒国人,救亡图存,使中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因此,严复的进化思想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首先,确认进化论为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即自然界是普遍进化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普遍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天演”是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的普遍的客观规律。
“天演之事,不独见于动植二品中也。
实则一切民物之事,与大宇之内日局诸体,远至于不可计数之恒星,本之未始有始以前,极之莫终有终以往,乃无一焉非天之所演也。
”[3](P1326)而“天演公例,自草木虫鱼,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者。
”[3](P1352)严复用宇宙普遍进化的思想基批驳守旧派“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思想。
“天不变,地不变,道亦不变。
此观化不审似是实非之言也。
夫始于涅菩,今成椭轨;天枢渐徙,斗分岁增;今日逊古日之热,古晷较今晷为短,天果不变乎。
”[3](P50)天既然会变,“道”当然也会变化。
“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目为不变,去道远矣。
”[3](P51)因此,顺应万物普遍进化规律,中国之成法完全可以变。
其次,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也适用于人类。
严复通过译著向人们介绍支配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则即“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
物竞者,物争自存也。
以一物而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
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3](P1324)种与种争,群与群斗,其结果是“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3](P16)难以适应生存环境者为环境淘汰,能够得以生存者皆强悍优良的品种。
严复将这一原则引入人类社会,认为“人为天演中一境,且演且进,来者方将,”[3](P1325)而“动植如此,民人亦然。
民人者,固动物之类也。
”[3](P16)“是故天演之秘,可一言而尽也。
天惟赋物以孽乳而贪生,则其种自以日上。
万物莫不如是,人其一耳。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5](P1351)当今世界,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不断进化的民族将获得生存与发展,否则就会“弱者先绝”,如“美洲之红人,澳洲之黑种,何由自交通以来,岁有耗减?”[3](P1333)中国当时危机四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要救国于水火之中,只有变法维新,追求富强。
中国要自强图存,必须改革,否则就会在竞争中灭亡。
美国学者史华兹说,“意译有时容易严重歪曲原义。
但总的来说,造成这种歪曲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严复所使用的语言,更多的是由于他的先入为主的充满曲解的成见,正因为他的译著中贯穿着这种成见,所以使原著的意思发生了偏移。
”[5]这种偏移,恰恰是严复的高明所在。
《天演论》比同时代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大进了一步,它直接在哲学思想这个层面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这是革命性的,意义深远。
严复对进化思想的选择与创新,层层推进,回答了中国可变,为何变,如何变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共鸣,在社会上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天演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天演论》宣传的西方进化思想,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却又恰恰深切中国社会之时弊。
严复积极宣传“以人持天,与天争胜”,“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剧烈震动。
“自达尔文书出后,则进化之学,一旦豁然开朗,大发光明,而世界思想为之一变,从此各种学术皆归于进化矣。
”举国志士“渐倾向于西人学说”。
毛泽东高度评价严复所做的贡献,将他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并列,称其为“在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6]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进化论思潮还与日本有重要关系。
这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一是在进化论通过严复传入中国之前,它已经率先传入日本,并通过日本人的消化和吸收,成为日本思想观念的一部分。
二是清末中国仁人志士和大批留学生来到日本,希望通过日本来间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直接学习日本维新之后的新文化,以使它在中国发挥作用。
当然,中国进化论思潮决不是通过日本照抄进化论。
中国进化论思潮与日本的进化论思潮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中国进化论思潮注重历史发展观、历史革新和进步思想,注意竞争是一种动力,而不注重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强调国家和社会至上论。
而日本却发展了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把国家奉为至高无上,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道路,不能说与此理论无关.[7]由于进化论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冲突,20世纪初年,传教士们对于进化论的批评渐渐多起来,有的在其教义神学著作中设立专章评介进化论,有的则撰写专门性的小册子,究其因,主要是严复所译赫胥黎著作出版之后在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而译本本文及严复案语中均有直接针对基督教教义的地方。
为了保证基督教在华的顺利传播,传教士们感到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回应。
总体来看,这一时期传教士们对进化论多持否定性的批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