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广西林业优势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_广西林业优势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_广西林业优势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广西桉树发展情况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2014年10月20日)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杨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目前,桉树在世界5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等17个省(区)。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

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早在1890年法国传教士就从法国引进细叶桉在龙州栽种,后来在柳州、南宁、北海等地也陆续引种过。柳州的沙圹在20世纪30-40年代曾引种过多种桉树。1954年合浦县创办山口桉树林场,带动全县营造窿缘桉60多万亩。窿缘桉、细叶桉、柠檬桉等也开始在广西南部和沿海地区部分县的村屯周围、道路两旁零星种植。由于未经良种选育,这个阶段6年生桉树林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仅约0.4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约2-3立方米/亩,且木材基本没有什么用途,主要发挥绿化、防护作用,并提供部分薪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群众生活能源难题。 第二阶段:系统引种、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60-90年代)1965年在广西南部地区成立了由东门林场、渠黎林场、跃

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关键因素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本年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额,本年林业支撑与保障投资额,本年林业产业发展投资额,本年林业其他投资额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报告能够帮助机构和个人更加跨越 向前。

目录 第一节广西省林业投资完成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指标分析 (3) 一、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现状统计 (3) 三、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占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比重统计 (3) 四、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广西省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同全国本年完成林业投资总额(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指标分析 (7) 一、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占全国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广西省本年林业国家投资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广西林业发展情况简介

广西林业发展基础扎实势头强劲前景广阔——诚邀各路英才加盟广西林业改革发展 近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风起云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如火如荼,特别是随着多区域合作蓬勃兴起、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作,广西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广西林业改革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广西林业厅紧密团结和带领广大务林人,顺时应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破浪前行,林业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优良环境、广阔前景。 ●资源基础更加坚实: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降雨丰富,热量充沛,发展林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努力,广西已发展成为全国林业大省(区),许多关键指标居于全国前列。2009年,全区森林面积达2.06亿亩,森林覆盖率57.7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的近3倍,居全国第四位;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82亿元,居全国第九位;经济林、人工林、速丰林面积和年商品材采伐限额均居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全区每年造林350万亩左右。广西“山青水秀生态美”受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的高度称赞。 ●体制活力日益凸显: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9年全面启动以来,速度快、质量高,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和后起之秀。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和企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产交易日益活跃。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国

有林场的发展势头好、后劲足。2009年,13家区(区)直属林场实现总产值29.6亿元,净利润3.4亿元,分别增长48.5%、87.3%;林场干部职工经营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增长77.4%。近两年来,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均29.4%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战略决策,确定了林业发展“三步走”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提出了全区林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200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的奋斗目标,一系列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围绕落实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广西林业厅正在抓紧实施林业产业发展“56820”行动计划,不遗余力推动林业实现大开放、大合作、大跨越、大发展。全区林业已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新热点。印尼金光集团、芬兰斯道拉恩索集团、香港理文公司等一批全球林业企业巨头已在广西投资兴业,中国地板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翔盛集团、广州力恒集团、江苏阳光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也正密集抢滩广西林业。 ●创业舞台更为宽广。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后,广西林业厅设有14个内设正处级机构,管理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自治区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及14个二层机构、13家自治区直属林场、4个科研院校、3个自然保护区和25家直属林业企业;还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代行出资人职责对广西林业集团进行监管。全厅直接管理的人员达3万多人。同时,还把“人才强林”战略作为建设林业强区的第一抓手,按照以能力选才、凭业绩用

2020年林业产业发展总结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总结报告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林业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为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 为认真掌握我县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全县掀起新一轮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林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

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xx年林业总产值为2.1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9.77%,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

广西林业概况

广西林业概况 我区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业有资源、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 我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林木生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十分适宜培育森林资源特别是发展速丰林和经济林。全区林地面积2.26亿亩,占国土面积的63.5%,是农业用地的近3倍,居全国第五位。集体林地面积2.1亿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内蒙古和云南。 全区有维管束植物8354种,居全国第三位;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84种,是全国野生动物较多的省区之一。全区有1000多种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栽培的珍贵树种达100多种,能开发出不少大产业。 近年来,我区林业发展势头较好,许多关键指标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面积1.95亿亩,居全国第六位,其中人工林总面积接近8000万亩、速丰林总面积3000万亩、经济林总面积3500万亩,均居全国第一位。森林覆盖率57.78%,是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的近3倍,居全国第四位。活立木总蓄积量5.8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位。森林生态功能年总价值838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商品材采伐限额1313万立

方米,居全国第一位。“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将达3681万立方米,占全国1/7强,居全国第一位,我区将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的商品材生产基地地位。 全区已建成林业自然保护区63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2处,自治区级41处,保护区总面积为141.2万公顷,保护着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黑冠长臂猿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兰花等植物资源、生态群落。

关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南充市高坪区林业局 关于全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我区林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区政协的支持下,坚持以绿山富民为目标,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林产业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项目争引实现突破,基地建设推进有力,专合组织快速发展,景区绿化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全区新增林地面积近10万亩,森林覆盖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林业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我区先后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全国林下开发先进县、林业专合组织示范县,被省政府评定为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秦巴山区竹产业基地县、林下开发典型县和林业产业强县重点县,先后多次代表全省在全国林业工作会和代表全市在全省林业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并连续两年在市林业绿化考核和区年终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下面,我就近年我区林业发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项目争引成效显著。为取得国、省两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我区的支持,近两年来我们坚持把项目争引放在推动全区林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通过主动作为、勤跑、多汇报,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国、省主管部门的支持。两年来,我们先后向国、省争取了林业专合组织、竹木产业基地、新

增退耕还林、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病虫害防治、省级林产业基地、森林抚育、珍稀林木基地、省级林业产业强县预培县等林业项目10余个,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除两大工程政策性补助资金外,争取资金占全市的1/3以上。尤其是省产业强县预培县、国家林业专合组织示范县的取得,为我区林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围绕“绿山富民”这一核心目标,我们坚持“规模”“特色”“效益”一起抓,合力打好“生态”、“经济”、“形象”三张牌。近两年,我们依托项目资金,利用冬春两个营林季节投资2000余万元对全区近6万亩荒山荒坡、弃耕荒地、河滩田埂、四旁林地及退耕补植地进行了大面积绿化,新栽了杨树、香椿、巨桉、竹柳等速生树种近200万株,种植了花椒、核桃、油桃等经济林木近30万株,完成了全区1000公里国省道及乡村公路行道树栽植100万株,林地面积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万亩,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三)速丰林基地规模突显。近两年,我们在牢牢把握原有速丰林建设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产业重点、提升产业水平、扩张产业规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两年来,我们利用区内东观、佛门、江陵、会龙、万家等乡镇现有的闲置林地,通过引进业主、立项支持,集中成片栽植了以巨桉、香椿、杨树为主的速丰林基地4万多亩;新建成了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速丰林基地6个,其中:佛门的4000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XX年3月5日张副县长的工作安排,分析农业、林业、畜牧、发改、创新、经贸等部门提供的材料,对我县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林业产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举措,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电力、糠酒业、矿产业、畜牧业、生物创新产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2月28日南沙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标志着**县支柱产业培植又迈上新的台阶。**县产值突破亿元的产业已达5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产业集群覆盖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XX 年,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XX元,占全县民营经济总产值的XX%;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元,其中出口创汇XX元;实现利税XX元,发放从业劳动者报筹XX元。 电力产业完成投资14304万元,南沙电站完成投资9300万元;麻栗寨河二级电站完成投资720万元;农网三期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南沙至小新街35千伏线路建设完

成投资700万元;电力设施修理改造完成投资584万元。(XX 年数字) 糖酒业年产5万吨燃料酒精改扩建工程已建成投产。 矿业产业与XX钢铁厂进行合作,南砂矿业公司投资XX 多万元,成功地对马街铁矿进行资源整合;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县黄金有限责任公司产权转让给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畜牧业 XX年,生猪存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肥猪出栏XX万头,同比增长XX%;实现畜牧业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现肉类总产XX9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与前11年的1997年同比,肉类总产年均增长1492吨,年均增长率40.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2023万元,年均增长52.67%。 生物创新产业 **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7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3.5%,其中:有林地124.05万亩,灌木林地27.02万亩,疏林地0.4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1万亩,苗圃地0.07万亩,宜林荒山20.98万亩,森林覆盖率41.0%。 1.膏桐 据调查,**县适宜发展膏桐的土地资源总面积为60万亩,适宜区可种植的面积27.2万亩,其中连片宜林荒山荒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21.5万亩,集中分布在马街、南沙、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一、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核桃产业 **县是省级核桃生产基地县之一。**县的核桃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全县计划用5至10年时间种植40万亩。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自2016年至2016年,**县共完成25万亩核桃产业省级计划任务(2016年计划尚未下达,任务不明确),但由于受雨雪冰冻、霜冻以及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现保存面积仅有万亩。2016年,**县省级核桃产业计划任务万亩,实际完成万亩。 (二)林业龙头企业 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认定,对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促进**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带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具有实际意义。**县根据全省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规模大、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良好、社会影响面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林业企业申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经有4家企业申报成功,分别是:**县坤泰园艺有限公司、云南鸿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曲靖市富田

园林有限公司、云南伊森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还将申报2家企业,分别是**县华晋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且办理了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全县共有12家,集中在西平、盘江、白水三地,养殖种类多样,有:野猪、竹鼠、蓝孔雀、野鸡、穿山甲、非洲鸵鸟、鹧鸪、野兔、刺猬等,其中野猪500头,野鸡35500只,野兔1000只,鹧鸪200只,蓝孔雀70只。 (四)庄园经济 近年来,**县大力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从实际出发,促进林地流转,充分调动农民、能人参加建设林业生态县的积极性,发展生态旅游,全面推进庄园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培育生态产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发展核桃经济林,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开发,促进农林加工业发展,构建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0多家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态庄园,把核桃、万寿菊、中药材有机结合进行林下资源开发规模达3万亩左右,有力促进了现代林业建设。 (五)林业产值 2016年,**县林业生产总值达到17568万元。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全省66个天保工程县之一,近年来,县紧紧抓住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实施,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狠抓落实,林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县森林资源概况 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西北部,全县国土面积4997平方公里,共辖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社区)12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5万人。据二类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有林业用地396.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4%,其中:集体林地面积292.1万亩(集体商品林147.1万亩、集体公益林145万亩)、国有林地面积104.2万亩,森林覆盖率33.4%,活立木总蓄积633.25万立方米。全县共实施森林管护面积294.6万亩,世行造林13万亩,退耕还林12.8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43万亩。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林木有76科197种,药类650种,菌类17种。 二、主要做法 (一)准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始终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大力加强林业产业建设。为做大做强核桃、红豆杉等林业产业,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核桃和红豆杉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县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展核桃和红豆杉产业的实施办法(试行)》,为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与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科技支撑协作关系,编制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理清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找准了发展目标,为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找准产业,加快基地建设。立足实际,经过多方论证,找准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与省林科院合作,在冲头林场云南红豆杉试验引种成功,并相继在全县范围内不同海拔培育种植,经省林科院专家认定:县是云南省人工种植红豆杉的最佳地域,长势良好,适宜推广种植。全县“十一五”期末,规划种植10万亩,现已建成人工种植红豆杉示范基地600亩,采穗圃基地200亩,种源库及苗圃50亩,示范推广种植3万余亩。二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建成本地泡核桃基地2万亩,引种和建设美国山核桃采穗圃50亩,示范苗圃50亩,示范推广基地建设1000亩,同时,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全县从今年起三年内将发展32万亩核桃,今年发展4.5万亩,现已完成基地作业设计并报请州林业局评审。三是大力发展膏桐产业。引进云南神宇有限责任公司到开发膏桐项目,规划种植30万亩,现完成种植3万亩,今年计划完成种植10万亩,目前已完成基地作业设计。同时,根据全州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座谈会精神,积极做好全县1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三)立足优势,发展休闲林业。仅仅抓住普者黑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大力发展休闲林业,努力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实现林业战略性转变。一是组建林果科技示范园。在普者黑景区组建了林果科技示范园,建成了中华圣桃基地145亩、雁嘴蜜桃基地37亩、大枣基地32亩、马桑基地27亩、油桃基地65亩、红枣基地28亩、杨梅基地15亩,成为了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林果科技示范基地。二是包装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今年2月上海—文山农业示范园整体移交县林业局管理后,为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县林业局引进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了六山林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现有的条件,着力打造县高新技术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和休闲林业中心,通过引进新设备、消化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将良种引进、选育、繁殖推广和综合试验相结合,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培训、林木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林木良种推广销售、林业科技信息、产业辐射等林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经营。投资687万元完成了示范园的包装打造工作,共移植红豆杉大苗4000余株、秃杉大苗200株、玉兰大苗200株,育美国山核桃200万株、红豆杉32万株、秃杉1.5万株。(四)拓宽渠道,开发林下养殖。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森工企业解困寻求出路,结合我县自

县林业局2017年林业产业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县林业局2017年林业产业工作总结及下一 步工作打算 为摸清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掌握我县林业产业难点,安排下一步林业产业发展工作,按照雅安市林业局文件(雅林办发〔2017〕164号)等文件要求,我局对林业产业建设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将XX县2017年林业产业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2017年林业产业工作完成情况 XX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以“营林为基础,大力造林,普遍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依托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截止2017年11月,全县共建设商品林面积达到98.4万亩,蓄积量331.1万立方米。工业原料林面积67.2万亩,其中:短周期原料林23.2万亩(杉木、柳杉10.9万亩),中药材基地(黄柏)面积5万亩,珍稀树木基地1500亩。新发展笋用方竹5000亩,抚育改造笋用方竹8000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木质原料林12万亩,竹林6万亩,三木药材2万亩。此外还打造了XXX 镇与XXX镇两个森林小镇,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鼓励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等创业行为,走林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路子,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同时大力推广林下种养殖业,林下经济收入已达5000余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的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并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加速、加快森林蔬菜、天麻、茶叶培育、加工、

销售龙头企业建设和竹材加工企业的投资建设,2017年新引进极星科技入驻我县,该企业将生产以竹木为原料的医药食品工业用途活性炭,该企业的进驻将解决我县广大林农就地销售竹材难的问题,实现竹产业链的提升和快速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XXX养蜂专业合作社、XX县拯兴金丝楠木培育专业合作社、XX县官家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XX县红豆杉培育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林下种养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5家。此外我县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县贫困村也采取了相应产业扶贫指导,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方竹产业扶持)等。 二、林业产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木材滞销,价格下滑,影响企业生产和林农种植积极性。自2013年以来,在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木材价格下降了近百元,木材加工企业陷入困境,木材滞销,林农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 2.竹产业效益低下。由于雅安纸浆厂停产,竹子销售市场萎缩,价格低下,再加上我县林区交通不便,竹子采伐、集材成本较高,导致我县竹产业效益低下。 3.产业化经营程度不够。加工企业多为原料消耗型,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一些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域知名品牌少。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等带动能力不强,林农组织化程度不高。 4.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产业社会化服务、产业经营模式、利益联结等方式不够灵活、形式单一。林权流转、森林资产评估、森林保险、

广西林业发展情况

广西林业发展情况 叶彩芬11级农经班201131140627 【摘要】林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建国以来,广西林地从379万公顷增至1320万公顷,全区有林地面积981.91万公顷,在全国名列第五位;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66亿立方米增至4.03亿立方米,名列第八位;森林覆盖率由16.04%提高到41.33%,名列第五位,并初步形成了木竹加工、林产化工、林业造纸、林副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五大支柱为主题的林业产业体系。 【关键词】广西林业发展 林业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如下: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各个地区林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各地区林业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得必要性,以下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的发展来对林业经济的现状进行一定阐述,主要从速丰林、森林、林权制度改革、商品林业以及林业与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展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广西首府南宁市素来就有绿都支撑,被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良好,并带动了南宁市周边市、县等地域的经济发展,可见林业在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近年来,广西地区林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区积极推进重点工程、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并举的多元化造林。2001-2006年,全区完成人工造林2000万亩,其中速丰林1200多万亩,营造速丰林1000万亩。速丰林就是能够迅速获得丰收或者效益的规模林业,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林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所处地区不同,不同省份对营造速丰林的要求是不同的,可见,林业的发展应当因地制宜。速丰林在能够带来短期效益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改变需要多加注意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森林面积1252.50万公顷,居全国第六位,其中乔木林面积894.58万公顷,天然乔木林面积513.56万公顷,人工乔木林面积381.02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52.71%,居全国第四位;活立木总蓄积51056.78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46875.18万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七位;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8.1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5%。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风水固土,保护物种完整性等多方面的作用,在林业不断现代化的今天,森林作为林业对象依旧不可遗漏并且十分重要。 对于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9年全面启动以来,速度快、质量高,被国家林业局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和后起之秀。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和企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产交易日益活跃。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国有林场的发展势头好、后劲足。2009年,13家区(区)直属林场实现总产值29.6亿元,净利润3.4亿元,分别增长48.5%、87.3%;林场干部职工经营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增长77.4%。近两年来,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了年均29.4%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增速。由此观之,要促进林业的发展,除了在各项林业相关的具体指标之上有所提升,还需要的是政府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林业产权模糊的现象,吸取前期教训。现今林权制度日趋完善,在各个地区制定出部分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等,取得很大进步。 林业产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大力建设速丰林、经济林两大商品林基地,着力打造林浆纸一体化、木材综合加工、林产化工、竹藤加工、林特副产品加工、

梓潼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1

梓潼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林业局: 2008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林业产业发展,先后完成了灾后重建的有关内容,同时,以重建为契机大力发展了林业产业,调整了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增收,使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将近年来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县结合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造林、林业灾后重建等林业重点工程,紧紧围绕全县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的目标,以建丰、新锐等企业为龙头,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3.6万亩,其中新建以桤木、杨树、巨桉为主的短期工业原料林8.6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建成工业原料林业40万亩),建丰和种植大户已流转25万亩。以若源公司、添宝柑桔协会等为重点,围绕特色经果林基地建设和新品种引进两条主线,从引进品种、建立种植基地和建立专业协会入手,逐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展市场,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色经果林已成为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全县已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3.8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6万亩),建协会(或专业合作社)9个,可实现年收入13900万元。 (二)林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县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按照“经营加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工艺设备先进、加工利用率高、产

品附加值高,社会效益明显”的要求,对原有经营加工户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全县共有木产品加工、经营企业94户,就业人员2687人,主要是人工商品林经营、自用材加工、家具制造销售等,年实现产值51000万元。其中建丰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项目,年产值达4亿元;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年产值达4000万元。 (三)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森林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卿山森林公园、两弹城建设,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同时,以生态建设成果为依托发展新农村休闲旅游36家,已成为林农新的增收点。 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以优化林业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原料林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林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供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生产格局。2010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39元,其中来自林业产业收入10387元。 (四)2011年上半年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上半年,实现林业产值4.2亿元,其中生态旅游接待人员107万人次,收入9560万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1600元;建工业原料林1.6万亩、核桃等干果林1.2万亩,柑橘等特色水果0.8万亩;恢复林产加工线3条,产能达到20万立方米。

竹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竹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林业事业是一项关系长远、意义重大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要务工程。加强林业建设,助推经济发展,正在成为广泛共识和关注热点。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县先后大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竹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大工程,圆满完成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切实加强了对全县森林资源的有效管护,在“林业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前进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林业作用更加凸现,林业地位不断提升,林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现有林业用地万亩,占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有林地覆盖率%,灌木林地覆盖率%),2016年林业产值达972万元(县林业局系统内部统计达5275万元)。 为大力培育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推进农业稳县战略,早在2001年,县委、县政府就鲜明提出了积极发展5万亩竹子、3万亩蚕桑、2万亩花椒、1万亩优质水果的“5321”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做大做强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主导思想。这些年以来,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竹子基地建设,我县的竹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全县竹林面积已达万亩,其中2001年以前已有竹林面积3万亩,2001年至2016

年共新发展竹林万亩(慈竹万亩,黄竹万亩,水竹8378亩,杂交竹万亩,麻竹万亩,苦竹2173亩,毛竹6315亩,绵竹1100亩)。分年度来讲,2001年发展3247亩,2002年1793亩,2016年8429亩,2016年474亩,2016年2835亩,2016年万亩,2016年1万亩,2016年3万亩、2016年3万亩。按80%的保存率计算,我县现有竹林保存面积万亩,现已发放各类竹苗万株,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我县在林业产业发展上,经过了多次尝试,先后规模发展过蚕桑、五倍子、花椒等,但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均未收到较好的效益。就如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调度,在经过大量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确定了“5321”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五年的实践,只有竹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县委、政府看到了这点,并引起了高度重视,于2016年县委、政府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做大做强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竹产业领导组,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竹产业的意见》,并出资12万元聘请了西南林学院董文渊博士为我县竹产业发展顾问。特别是2016、2016年加大发展力度,每年都发展3万亩(2016年省

市林业局XX年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林业局20xx年花卉苗木产业 发展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步伐,实施企业品牌战略,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最大最专业的亚热带彩叶树种基地”这一目标,通过开展全市花卉苗木企业等级认定,实施苗木种植及林业生态限额内工程定点采购,选育本土优良彩叶树种,启动林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措施,为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并不断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全市花卉苗木产业正步入规范有序和不断壮大的发展之路。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等级认定,实施品牌战略 根据“分类指导,壮大产业”的思路,为进一步壮大我市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经请示市政府同意,我局出台了《XX市花卉苗木企业等级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在20xx年9-10月期间,对全市境内从事花卉苗木生产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市花卉苗木企业等级认定工作。经过企业申报、协会初审、专家评审、市局备案等程序,评定XX市花卉苗木行业一级企业9家、二级企业16家、三级企业15家。通过此次等级认定,筛选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品种齐全,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且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企业,也为今后我

市花卉苗木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我市花卉苗木企业等级认定工作为全省首创,省厅主管部门和省花协副会长全程参与了等级认定评审,得到了省厅和省花卉协会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二)广开销售渠道,加快去库存步伐 为破解花卉苗木去库存难题,扩大销售渠道,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开展我市20xx-2019年造林绿化苗木、苗木种植及林业生态限额内工程定点采购。充分运用全市花卉苗木企业等级认定结果,经与市财政局衔接,通过定点采购入围企业招投标,使我市花卉苗木企业首次能够直接成为政府采购供应商,为加快我市造林绿化苗木去库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入围企业的招投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近期将进行公开招投标。二是借助XX市花卉苗木网,在网站上对“数据苗木”实时更新的苗木供求信息以及本地市场苗木价格情况,让花卉苗木企业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整体苗木市场行情。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指导花木企业建立电商平台,将我市苗木通过电商等途径向外地进行推销。目前,全市已有10多家企业与中国网库签订合作协议,由中国网库XX站搭建本土企业的电商平台。 (三)开展多种经营,促进产业转型 受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花卉苗木产业市场持续低迷。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局和各县市区就如何调整经营策略,

广西用材林资源基本状况

广西用材林资源基本状况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属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非常适宜林木生长。全区国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527.17万公顷,森林面积1340万公顷,居全国第六;森林蓄积量6.0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广西是我国人工林面积和速丰林面积最大的省区,人工林面积达833.3万公顷,约占全国的1/7,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速丰林基地省(区)之一。在全国林业建设总体布局中,广西被列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的重点战略区域。 2001年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以来,广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实现了广西用材林资源总量、木材供应量双增长,为广西林浆纸、木材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用材林资源现状 据2010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八次复查统计结果,广西全区用材林面积645.59万公顷,蓄积3.33亿立方米。其中,天然用材林面积246.93万公顷,蓄积1.31亿立方米,分别占38.25%和39.27%;人工用材林面积398.66万公顷,蓄积2.02亿立方米,分别占61.75%和60.73%。 1、主要树种资源分布

(1)杉木。全区现有杉木用材林面积为124.42万公顷,蓄积1.00亿立方米。杉木以广西北部、西北部、中部大瑶山为主要中心产区,涉及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贺州市、百色市、梧州市及来宾市等。目前,杉木优良种源主要有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糠杉和四荣油杉等。 (2)松类。广西松树类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国外松及云南松。全区现有马尾松用材林面积为110.02万公顷,蓄积6403.62万立方米;国外松12.96万公顷,蓄积437.96万立方米;云南松用材林面积0.48万公顷,蓄积7.26万立方米。马尾松广泛分布在砂页岩、花岗岩山地;国外松在广西各县(区)均有分布,以荔浦县、苍梧县、防城区、钦北区、钦南区、灵山县、博白县等县(区)为主;云南松主要分布在西部云贵高原边缘的乐业、天峨、西林、隆林等县;马尾松主要优良种源有忻城县古蓬松、宁明县桐棉松和容县浪水松等。 (3)桉类。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范围较广,各地市均有分布。全区现有桉树用材林面积161.38万公顷,蓄积5841.65万立方米。桉树品种很多,主要有尾叶桉及其杂交种、邓恩桉、柳隆桉、大叶桉、窿缘桉、柠檬桉、细叶桉、柳桉等。尾叶桉及其杂交种已大量用于营造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 (4)竹类。广西竹类主要分鞭生竹、丛生竹两大类。鞭生竹以毛竹为主,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桂林、柳州北部、河池市东北部及贺州市东北部。丛生竹喜欢湿热的环境,主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样本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 我县以”国土增绿, 农民增收”为目标, 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 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 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XXX万亩, 其中有林地68.XXX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XXX万亩、宜林地17.6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XXX万亩, 公益林57.XXX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为XX.X%。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 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 其中柿子XXX万亩, 核桃2.6万亩, 红枣1.9万亩; 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 产值7XXX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 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 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 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 据统计, 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 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 还滞销120XX吨; 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 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 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XXX 户, 主要有带锯解板XXX户, 寿木加工XXX户, 原木经营4户, 农具配料加工5户; 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 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 但设备简陋, 技术和工艺落

后, 各类产品档次低, 不具备规模生产, 年经济效益不足XXX万元。原木材年销售XXX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XXX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 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 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使森 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 我县相继投资XX.X亿元, 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 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当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 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 仅为8XXX余万元, 人均272.1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XX.X%。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进环境能力低下。当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 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 地表径流 量逐年减少, 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 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依然缓慢, 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 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 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 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 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XXX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 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XX.X%、 XX.X%、 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