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桉树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柳州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各类植被的生长。

柳州市的桉树人工林发展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桉树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林种,其发展对于柳州市乃至整个广西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柳州市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柳州市桉树人工林的健康发展。

一、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柳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降水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桉树的生长。

柳州市的桉树人工林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桉树为主的人工林体系。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面积庞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柳州市的桉树人工林面积已经达到数万亩,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桉树的市场需求量大。

桉树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且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家具、地板、建筑材料等领域。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桉树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柳州市政府对桉树人工林的支持政策力度大。

柳州市政府对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大大促进了桉树人工林的发展。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呈现出规模大、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力度大的良好态势。

与此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1. 桉树人工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桉树人工林面积庞大,涉及范围广泛,但农民对于桉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不一,“三无”桉树人工林(无管理、无护理、无保护)比比皆是,导致了桉树的品质和产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整个桉树产业的发展。

2. 桉树人工林遭受害虫和疾病侵袭。

桉树易遭受一些害虫和疾病的侵袭,比如桉树虱、桉树蓟马、桉树锈病等,给桉树的健康生长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概况

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概况

•4 关于桉树人工林对地理景观的影响问 题
• 王豁然研究员在其研究论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景观生 态学角度审视桉树人工林与生物多样性》中指出 ,广西原生植被大约100年前开始消失,森林植 被片断化。广西自然景观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现代 农业发展、城市化和高速公路修建引起的。桉树 人工林对局部景观的影响是积极的;桉树人工林 在地区尺度上对地理景观没有影响,因为桉树人 工林所占比例很小,目前还不到5%。桉树人工 林可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广西要想完全恢复 原有的自然景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表1
单位:万公顷、万m3
年度
1977 1980
面积
4.32 4.8
蓄积量
55.1 42.65
万公顷
增 减%
0.48 11.1
1990 5.76 66.71 0.96
20
1995 2000 2005 7.2 14.88 53.36 290.07 216.49 1001.37 1.44 7.68 38.48 25 106.7 258.6
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概 况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一、 广西桉树人工林现状
•(一)广西桉树引种情况 •(二)广西桉树科技水平
• 建立全国最大的桉树基因库 • 建立全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繁育基地 • 培育桉树优良无性100多个 • 发表论文150多篇 • 科研成果21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2项 ; •1项获国家奖,15项获省部级奖)
材售价600元/m3,投入:产出=1:6。
•二、社会上对桉树人工林的争论问 题
•(一)争论的起源
•(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观点
•(三)桉树人工林问题在我国的争论

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耗肥机。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柳州市桉树人工林是该地区重要的资源,但存在着管理不当、资源浪费、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缺乏科学管理导致了生长速度慢、质量不佳;资源浪费造成了土地浪费和能源浪费;缺乏市场需求导致产品销售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设人工林保护区、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开拓市场需求是关键。

重视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市场是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开拓市场需求是未来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科学管理、资源浪费、市场需求、保护区、重要性、适销对路的市场、利用资源1. 引言1.1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的意义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和发展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

桉树木材质地坚硬,耐腐蚀,适合制作家具、建筑材料等。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优质的木材资源。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的种植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桉树是一种喜温湿气候的树种,能够有效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高环境质量。

通过发展桉树人工林,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木材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应当加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管理,保护好这一重要的生态资源。

1.2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规模柳州市桉树人工林是广西柳州市重要的林业资源之一,覆盖面积较广。

据统计,柳州市目前的桉树人工林面积约为5000公顷,分布在各个县区。

以融水县、柳城县和鹿寨县的桉树人工林面积最大,占比超过60%。

这些人工林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起到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作用。

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

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桉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桉树产业发展现状和其与生态环境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桉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桉树产业发展现状桉树是一种重要的木材树种,具有快速生长、优质木材和良好经济效益等特点。

在我国,桉树产业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木材产业之一。

我国桉树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中广东省是我国桉树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广东省桉树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年产量接近100万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桉树产业基地之一。

桉树产业发展的主要产品包括木材、脑材、树脂、挥发油等,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化工等领域。

桉树产业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的木材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桉树产业发展现状较为良好,对于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桉树与生态环境关系分析1. 桉树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桉树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树种,其在我国的引种和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桉树的生长速度快,能够快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桉树的根系发达,对土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

桉树的种植能够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有效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

桉树的树脂和挥发油等产品在化工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环保作用。

桉树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树种。

随着桉树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大规模的桉树种植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可能导致一定的土地压力和生态破坏。

为了提高桉树的产量和品质,可能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周边的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

桉树的种植也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影响当地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桉树本身的花粉对部分人群有过敏反应,可能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广西桉树种植的危害全面统计六个关于种桉树土地和环境问题分析

广西桉树种植的危害全面统计六个关于种桉树土地和环境问题分析

⼴西桉树种植的危害全⾯统计六个关于种桉树⼟地和环境问题分析近年来,⼴西⼤量⼈⼯种植桉树,环境影响巨⼤,已经成为巨⼤的⽣态灾难。

⼴西桉树的⼤量种植,具有许多积极的⽣态效应,如固碳释氧、净化环境、森林防护、调节⽓候等,可以说种植桉树的⽣态效益是显著的;另⼀⽅⾯,也要看到⼤量种植桉树,对⼴西⽣态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的、消极的影响。

那么究竟种植桉树会带来哪些危害今天咱们来统计⼀下:桉树种植⼟地耗⽔问题⼤⾯积种植桉树,造成桉树数量多、密度⼤,⽽桉树⼜⽣长迅速、⽣长周期相对较短,如此,相对于其他植被物种,桉树⽣长过程中所耗⽤的⽔量⾃然就⼤。

难怪,有⼈把桉树⼈⼯林称作“抽⽔机”。

事实上,根据有关研究,桉树光合作⽤能⼒强,⽤⽔量⽐其他⼈⼯林少。

不同树⽊每⽣产1 kg⼲物质所消耗的⽔分分别为:桉树510 L,合欢属580 L,针叶树1000 L;咋⼀看⼤家可能认为“桉树是抽⽔机”的说法并不科学,甚⾄⽐其他树⽊都要少,没错在总量上是桉树上要少的多,但问题是,其他的树⽊⽤⽔是⼏⼗年的总耗⽔,⽽桉树的耗⽔则是3-5年的需求量。

⼟⾥的⽔分很容易榨⼲。

⼟地耗肥问题从⼴西桉树种植的历史及当前⼴西各种桉树种植情况来看,桉树⼈⼯林对⼟壤肥⼒的消耗是⼤的,有所谓的“桉树是抽肥机”之说。

⼤⾯积种植桉树造成丘陵、⼭地⼟壤地⼒下降、肥⼒衰减,有的甚⾄存在严重的⽔⼟流失,其原因在于:⼀是采⽤全垦⽅式(即炼⼭)整地,这对⼟壤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是实⾏整株砍伐、全树收获,长期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壤养分的过度消耗和⼟壤养分库的亏损。

如不及时补充⾜够的营养元素返回⼟壤,桉树就⾃然成为“抽肥机”。

当然,如采⽤科学的⽅法种植桉树⼈⼯林,“桉树是抽肥机”是可以避免的。

桉树种植“有毒”问题⼴西各地群众在种植桉树的⽣产实践中观察到这样⼀种现象,即凡是有桉树⽣长的地⽅,其林下地⾯很少长有其他植物,甚⾄有时桉树林下地⾯是“光秃秃”的,⼨草不长。

因此,当地群众认为桉树“有毒”,桉树不仅是“抽⽔机”、“抽肥机”,也是“产毒机”——分泌、⽣产有毒物质的树种,甚⾄还有⼈认为桉树⼈⼯林流出(渗出)的⽔,若当地妇⼥喝了就会只能⽣⼥孩⽽不⽣男孩。

广西桉树发展情况

广西桉树发展情况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2014年10月20日)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围大力发展。

目前,桉树在世界5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

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和等17个省(区)。

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

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

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

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

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

广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盛产桉树,桉树人工林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目前柳州市桉树人工林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问题一:土地利用率不高由于桉树人工林没有固定的生长期,容易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桉树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

可以通过加强桉树的管理和种植技术,控制林龄,及时清理死木和病虫害,减少麻烦,并加大抚育力度,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问题二:缺乏市场引导由于桉树人工林在市场上缺乏引导和定位,致使桉树木材市场表现平淡。

应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码投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消费群体的需求,优化木材产品结构,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行业竞争力。

问题三:技术标准不够严格桉树木材供应链中缺乏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产值增长面临较大阻碍。

这就需要加强现有标准的更新,以国际质量标准为参考,逐步提高木材质量和规格。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木材产业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市场执法和行业管理,增强木材的信誉,提升行业地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优化产业布局在确定人工林区域时,要考虑土地条件、环境,以及区域人口、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

同时,要鼓励企业和农民加入这个产业,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二、制定标准和规范在确立木材技术标准时,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参考行业的最佳实践和先进技术,结合当地环境和资源,确定地方标准和规范,为生产和销售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整合行业资源整合行业资源,建立统一的木材加工和销售体系,进一步提升行业中高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强科技攻关,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助力企业走向强大。

通过加强桉树人工林的管理和种植技术,加强市场引导和消费者需求的挖掘,以及健全木材产业的质量监管体系,可以进一步加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以争取更大的利润。

广西钦廉林场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钦廉林场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桉树是当前我国南方林区林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树种[1],桉树人工林在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生态防护作用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

面对可利用林地资源的限制、立地条件的制约等影响,桉树人工林将在营林制度、经营策略和途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调整[3]。

广西钦廉林场位于广西南部,地跨钦州、北海两市,分布在钦南区、浦北县等18个乡镇,林场地貌属桂东南六万大山西南余脉延伸至近海地带的中低丘陵、台地,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林场经营范围内最高峰是平艮分场通天蜡岭,海拔245.3m ,最低点是那丽分场旧铺工区林地,海拔只有10m 左右。

林场人工种植主要树种有桉树、杉木、马尾松等,林场经营松杉桉商品林地面积约3.2万hm 2[4],其中桉树面积约2.9万hm 2,占乔木林面积的90%。

近年来,林场以现代林业理念为指导,不断丰富优化桉树树种结构,采用“桉树+油茶”、桉树大径材、“桉树+珍贵树种”、桉树低产林改造、“桉树+台湾相思等”、林牛草等模式,在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商品林建设质量水平,2022年全场桉树出材达180m 3·hm -2,万元林面积达200多hm 2,林场桉树综合效益显著。

1桉树林发展现状1.1完善技术规程,确保林木生长旺盛综合林场桉树生长及轮伐期等情况,及时完善技术规程:1)调整桉树追肥年限,由原来一个轮伐期追肥5年增加到6年,且规定每年1—7月为追肥期限,确保在生长旺季得到养分补充;2)开展卫生伐作业,为使林分生长环境更健康,推行桉树3—5年生林分开展卫生伐作业,如那琴分场那标站5林班植苗4年林,每年都发生焦枯病害,2022年通过卫生伐除林分中弱、小、病、断株,优化了林分环境,使得林分通透健康,没有发生焦枯病害,桉树林生长旺盛。

同时,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综合防治工作,未出现大面积桉树林虫害病疫。

对局部出现的桉树虫害,及时组织做好防治工作;根据林地林木可持续发展、森林认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等要求,严格设定除草剂的使用条件,逐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在选购除草剂时充分考虑成分不含2,4-D 等禁用化学品的除草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2014年10月20日)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杨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

目前,桉树在世界5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

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等17个省(区)。

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

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

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

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

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

早在1890年法国传教士就从法国引进细叶桉在龙州栽种,后来在柳州、南宁、北海等地也陆续引种过。

柳州的沙圹在20世纪30-40年代曾引种过多种桉树。

1954年合浦县创办山口桉树林场,带动全县营造窿缘桉60多万亩。

窿缘桉、细叶桉、柠檬桉等也开始在广西南部和沿海地区部分县的村屯周围、道路两旁零星种植。

由于未经良种选育,这个阶段6年生桉树林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仅约0.4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约2-3立方米/亩,且木材基本没有什么用途,主要发挥绿化、防护作用,并提供部分薪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群众生活能源难题。

第二阶段:系统引种、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60-90年代)1965年在广西南部地区成立了由东门林场、渠黎林场、跃进林场、石塘林场和黎塘林场等10个林场组成“桂南林业局”,开始大面积栽培窿缘桉、柠檬桉和野桉。

20世纪60年代,钦州地区建立国营钦廉林场,桉树被列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南宁地区也创建国营东门林场等10个国营林场,营造了大面积桉树林。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广西进行了柠檬桉、窿缘桉的选育和雷林一号桉的引进和选育;1977 年进行柳桉与窿缘桉人工杂交育种研究;1978年开始进行桉树引种研究。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约为150万亩。

但由于90年代以前种植的窿缘桉、柠檬桉和野桉等生长缓慢,后来逐渐被淘汰。

1982~1999年, 通过“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广西桉树研究开始进入系统引种和世代改良时期,桉树引种改良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从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引进174个树种和200个种源, 筛选了16个优良树种。

对42个树种和9个树种的100多个种源1800个家系进行了系统引种、选育和改良, 建立了有135个树种(种源)的桉树树木园和600多个优良无性系的无性系基因库,为亚洲最大的桉树种质资源库和我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生产基地。

进行了12个树种1500个亲本组合的人工杂交育种技术研究,最优人工杂交家系年均生长量达4.7立方米/亩,选育优良无性系1000个, 生长量最高的达4.4立方米/亩。

建立了桉树扦插育苗和组培育苗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桉树造林苗木无性系化。

对邓恩桉等耐寒桉树种进行了系统引进、选择和改良技术研究,选育了尾赤桉、尾圆桉等较耐寒新无性系。

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到2000年, 广西桉树林面积约250万亩左右,总蓄积量约220万立方米,大部分为新造幼林,总蓄积量偏小。

但6年生林平均年蓄积生长量提高到0.7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达4.1立方米/亩。

形成了20万干吨的桉树木片加工、出口贸易产业,推动了林浆纸和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加工利用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开始,国家和自治区都将发展速丰林作为林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工程之一,桉树成为广西发展速丰林的首选树种。

近年来国家又将桉树作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重要树种。

2002年自治区出台了减半征收育林基金、优先满足采伐指标、实行造林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桉树发展的外部环境宽松。

加上桉木用途大大扩展,从单一的木片出口扩展到制浆造纸、胶合板、中高密度板、地板基材,木材市场迅速扩大,桉树发展的动力强劲。

随着桉树无性系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也为桉树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有林场率先发展桉树,13家区直林场除在场内营造100多万亩速丰桉外,还在场外集体林区辐射营造速丰桉300多万亩。

同时,通过发展人造板产业拉动了桉树木材市场。

在科技、政策、市场的合力推动下,从2002年开始,全区桉树以每年200万亩左右的速度增加。

2005年发展到800多万亩,2010年2500多万亩;2013年约3000万亩,总蓄积量1亿多立方米。

其中权属为集体和个人的占70%左右,权属为国有的占30%左右。

6年生林平均年蓄积生长量提高到1.3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提高到7.5立方米/亩,其中高产试验林最高年蓄积生长量达3.3立方米/亩。

各地均有种植,但以北回归线以南的南宁、崇左、钦州、北海、防城港、玉林、贵港、梧州等8个市为主。

同时,以桉树木材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与木材加工产业迅速崛起,2013年总产值1050亿元,成为广西第9个千亿元产业。

(二)广西桉树产业体系情况通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广西形成了以种苗繁育、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专用肥料、物流服务、林下种养、林权交易等为主的桉树大产业体系,总产值超过千亿元,占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约三分之一,成为全区林业产业的主体,成为全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种苗繁育产业。

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全区培育桉树苗木的苗圃达800多个,其中组培工厂20多家,每年工厂化生产桉树优良无性系苗木3.5亿株,是2000年前的几十倍,不仅满足了广西造林的需要,每年还为周边省区提供2亿多株良种桉树苗木。

广西桉树种源主要来自国有东门林场,较大的苗圃除东门林场苗圃外,还有钦州市林科所苗圃、广西林科院苗圃及其他区直林场苗圃。

2012年,由区直东门林场牵头,13家区直林场入股,组建了广西八桂林木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桉树轻基质组培苗1亿株以上,充分发挥了东门林场作为亚洲最大的桉树种质资源库的优势。

广西桉树苗木以组培苗、扦插苗为主,品种纯正、优良,深受区内外经营者的喜爱。

全区桉树种苗产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

●培育采伐产业。

近10多年来,广西共新增桉树林面积2000多万亩,2013年全区桉树总面积达3000万亩,占全区森林面积的14%;桉树林总蓄积量1亿多立方米,占全区森林总蓄积量的16%左右。

全区桉树木材产量达1700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木材总产量的70%左右。

按目前平均单价650元/立方米计算,每年仅桉树木材原木销售收入就超过100亿元。

另外,桉树造林(更新)300万亩投入按500元/亩,抚育施肥400万亩投入按200元/亩,采伐300万亩投入按700元/亩,每年可为全社会提供50多亿元的劳务收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贡献。

●加工利用产业。

2000年以前,广西桉树木材主要加工木片出口日本等国家用于制浆造纸,年出口20万绝干吨左右。

2000年以后,随着桉树木材产量的大幅增加,林浆纸和木材加工业快速发展。

到2013年,全区以桉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木材加工企业超过1.6万家,其中人造板生产企业1200多家,人造板总产量达2860多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1500多万立方米,纤维板910多万立方米,其他板450多万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木材加工业总产值达956亿元。

另外还有2000多家2万多台旋切机,年产旋切单板2000多万立方米。

广西丰林木业集团、高峰林场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打造了“高林”、“丰林”、“三威”等中密度纤维板知名品牌。

全区以桉木材为主要原料的制浆造纸企业有200多家,年产值260多亿元。

其中,比较大的有钦州金桂林浆纸、贺州华桂林浆纸、贺达纸业,以及正在建设的北海林浆纸项目等。

●专用肥料产业。

桉树生长迅速,需要施足够的肥料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广西以人工林地力维持研究为基础, 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桉树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和地力维持技术研究,创造了测土西方施肥技术。

即根据桉树生长所需养分元素和不同造林地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情况,提出配备肥料的种类和比例(主要是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比例),形成“桉树专用肥”产业。

全区每年生产各种桉树专用肥60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满足每年约800万亩桉树幼林施肥需要。

2012年,在林业厅的指导下,由区直七坡林场牵头,13家区直林场入股组建了广西华沃特生态肥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供应桉树专用肥为主,实行统一配送。

2013年公司共完成肥料销售25万吨,农资产品贸易10万吨,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在全区桉树专用肥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目标是年生产以桉树专用肥为主生态肥料80万吨以上,年产值20亿元以上。

●林下种养产业。

2011年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在广西召开后,广西林下经济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广西桉树林面积大,林地交通相对比较好,成为发展林草、林药、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的重要部分。

桉树林下种植牧草养牛、养羊,在林下养猪、养鸡、养鸭、养蜂,在林下种植中草药,成为国有林场职工和广大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成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在桉树林下发展种养业面积超过300万亩,年产值超过50亿元,打造了一批桉树林下经济知名品牌。

如钦廉林场在桉树林下种植牧草养牛羊,打造了“钦冠牛肉”品牌;七坡林场、高峰林场在桉树林下建养猪场,打造“生态猪肉”品牌。

●物流服务产业。

在桉树种植、采伐、加工过程中,以苗木运输、肥料运输、木材运输、加工产品运输等为主,形成了庞大的物流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