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抗日英雄人物故事5个word版本 (5页)

合集下载

短篇的抗日英雄故事5篇

短篇的抗日英雄故事5篇

短篇的抗日英雄故事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短篇的抗日英雄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短篇的抗日英雄故事1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短篇的抗日英雄故事2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

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抗日英雄事迹5篇(完整版)

抗日英雄事迹5篇(完整版)

抗日英雄事迹5篇抗日英雄事迹5篇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架。

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牺牲时,年仅19岁。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国共产党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

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

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

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

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

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

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

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

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

抗日英雄故事精选大全(最新)

抗日英雄故事精选大全(最新)

抗日英雄故事精选【篇一】1946年1月,刚刚15岁的刘胡兰,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1947年,由于石五则当了叛徒,党组织已决定让刘胡兰等同志撤离云周西村上西山这天夜晚,刘胡兰把其他同志打发走,又安排好村里的工作,销毁了不用带走的文件,整整忙了一夜鸡叫的时候,刘胡兰刚要动身离家,父亲刘景谦从村头井边挑着水桶跑回来说:“敌人进村了!”紧跟着,就传来了叫人们集合的呼喊声刘胡兰一看该准备、该销毁的都已办完,就沉着地跟群众去场上集合但是,她很快被一个叛徒认出来了!大胡子张保全舞刀挥枪地威胁说:“刘胡兰!你‘自白’吧!供出谁是共产党员,保你没事……要不,今天你就过不去!”“我没什么可说的!”刘胡兰毫不畏惧敌人把她押到村中大庙里的西厢房,又问:“你不说?有人供了你是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怎么样?”“只要你讲出这个区上有多少共产党员,只要你‘自白’,我就放了你,还给你一份好土地”大胡子说“呸!给我个金人我也不‘自白’!”“刘胡兰!你就不怕死?”大胡子咆哮起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刘胡兰昂首回答匪徒们毫无人性,他们一连用铡刀杀害了石三槐、石世辉、张年成、刘树山、陈树荣等6位同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铡刀座、流成了河……敌人杀红了眼,却只得到了烈士们英勇就义前的口号声:“*国民党*!”“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大胡子指着血糊糊的铡刀最后问刘胡兰“不怕!我决不投降!”刘胡兰面对着敌人的铡刀,面对着群众,最后向人群中的父母、妹妹自豪地看了一眼,对大胡子怒吼道:“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浑身一颤,他被刘胡兰的凛然正气吓得哆嗦起来:“和那6个……一、一个样!”刘胡兰走向铡刀,她用尽最后的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刘胡兰牺牲时,还不到16岁她的英雄事迹传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抗日英雄故事精选【篇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1)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

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2)黄继光: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

1931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唯一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抗日战争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那些在抗战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至今依然鼓舞着我们。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篇1:抗日女英雄关玉梅深夜奇袭日军军火库她是全国惟一一名锡伯族女地下工作者和抗联女团政委,她的抗日壮举虽然在历史档案中尘封了88年,可时至今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党史部门的历史文献中,仍能看到有关她的抗日英雄事迹。

她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盘古台锡伯族村女青年——关玉梅。

“在日伪时期,关玉梅秘密地来到了中共满洲省委。

从此改名为李芳,在陈为人、刘少奇等人领导下,与日伪当局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

”《锡伯族民间故事书》的编写者王兴华向记者介绍他在锡伯族村采访挖掘民间故事时的意外收获——“李芳”的抗日传奇故事。

1936年,李芳来到抗日名将周保中领导的东北抗联二军二师四团担任团政委。

为补充部队弹药,她和团长侯国忠带领部队成功地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

一天深夜,李芳和侯国忠带领四团指战员,来到了敌人的弹药库铁丝网外面。

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两名抗联战士干净利落地干掉了敌人的哨兵,然后剪断了铁丝网。

就在两名抗联战士刚刚钻过铁丝网时,岗楼上的探照灯射了过来。

敌人发现抗联战士后,立刻开枪射击,双方随即交火。

此时,李芳和侯国忠一看,偷袭被敌人发现了,两个人一商量,只好果断决定:对敌人进行强攻,一场恶战马上展开。

驻扎在弹药库的日军发现有人偷袭后,拼命死守,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久攻不下。

侯国忠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敢死队再次进攻,李芳组织火力在后面掩护。

谁知敢死队刚刚进入铁丝网,冲在前面的侯国忠和两名夹着炸药包的战士就中弹倒地,身负重伤。

见此情景,李芳果断命令敢死队马上撤回。

抗战小故事

抗战小故事

1、“抗战小英雄”王璞1943年春天,日军对唐河两岸进行大扫荡。

王璞的家——完县野场村,作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后勤供应处,就成了日军的重点目标。

5月7日,因汉奸告密,日军突然包围了躲藏着200多群众的后石沟,并在山坡上架起了机枪,威逼群众说出八路军的枪支、弹药、粮食与服装的埋藏地点。

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怒视敌人,始终没有人出声。

恼羞成怒的敌人以对天鸣枪相威胁,惊慌的人群也开始骚动;而年仅14岁的王璞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把周围的8个孩子拉得更紧,低声鼓励大家,不要理睬敌人。

日军又用温和的腔调说:“谁说出八路军的粮食、弹药藏在哪里,就放了谁。

”此时的王璞已无法压住满腔怒火,他痛骂汉奸,并高声对人们说:“大家要记住抗日公约,就是死也不能说。

” 几个孩子也跟着大喊:“死也不能说”,人群中也发出了齐声呐喊:“死也不能说!”穷凶极恶的日军举起指挥刀狂喊:“统统给我杀掉。

”三挺机枪同时向人群喷出罪恶的火舌,小王璞与母亲及128名群众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王璞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后来被授予“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

他的勇气、志气和骨气仍然为后人所称颂。

2、《一封鸡毛信》的故事海娃是一个儿童团团长。

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爸爸对海娃说:“海娃,在明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呀,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呀!”海娃听了,对爸爸说:“保证完成任务!”说完,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

路上,海娃看见远处有一队鬼子向他走来,海娃心想:怎么办?把鸡毛信藏在哪儿呢?可不能让鬼子发现鸡毛信!突然,海娃看见领头的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里冒出了一个好主意:把信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样鬼子肯定不容易发现。

于是,他飞快地把信藏到了羊尾巴下。

鬼子来到了跟前,大声问:“干什么的?”海娃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说:“放羊的。

”鬼子不相信,就搜查海娃的身,鬼子东摸摸,西摸摸,只摸到了一个大地瓜,鬼子问:“你的,认不认识三王村?”海娃本来想说不认识,又一想:不如把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包围圈。

抗战英雄人物简短故事

抗战英雄人物简短故事

抗战英雄人物简短故事
以下是一些抗战英雄人物简短故事:
1.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赵一曼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她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2. 黄埔军校学生张自忠:张自忠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位将领,他在抗战期间多次率部与日军作战,被誉为“抗日名将”。

他曾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但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最终为国捐躯。

3. 八路军神枪手李政委:李政委是一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他的射击技术非常高超,被称为“神枪手”。

在一次战斗中,他成功地用一支步枪射杀了多名敌人,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

4. 新四军卫生员王二小:王二小是一名新四军卫生员,他勇敢地为战友们服务,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部队的物资和文件。

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少年英雄形象。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英勇无畏,民族脊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浩气长存、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英勇的抗日英雄为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英勇斗争,浴血奋战。

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侵略的光辉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一、杨靖宇: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1905年-1940年),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吉林省舒兰县人。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之一,被誉为“东北抗日英雄”。

1927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务。

在抗日战争中,杨靖宇带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果。

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二、赵一曼:女中豪杰赵一曼(1905年-1936年),原名李坤泰,字仲华,吉林省长春市人。

她是中国工农红军女战士,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战士,被誉为“女中豪杰”。

赵一曼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四团团长。

在抗日战争中,赵一曼带领部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斗争,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

她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1935年,赵一曼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日军俘虏。

在日本侵略者的严刑拷打下,赵一曼坚贞不屈,始终没有出卖同志和组织。

XXXX年X月,赵一曼在日本关东宪兵队执行死刑时,英勇就义,年仅31岁。

赵一曼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三、董存瑞:永恒的英雄董存瑞(1929年-1950年),河北省蔚县人。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烈士。

在抗日战争中,董存瑞英勇战斗,为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XXXX年X月,董存瑞所在的解放军部队在攻打隆化城的战斗中,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抗日英雄人物故事5个
你们知道有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呢?下面小编整理了5个抗日英雄人物故事,你们看看认识的有多少个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抗日英雄人物故事一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杨靖宇牺牲后,
当残忍的鬼子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
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
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

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

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
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同年
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
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
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
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
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
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
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
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为纪念他,1946
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抗日英雄人物故事二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

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

早年投身奉军
当兵,逐级升至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
满国*党蒋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
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
总队,任总队长。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
司令员。

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
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1X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

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
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
毒疮。

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

1944年
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

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
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抗日英雄人物故事三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
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
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
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
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