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总结
中药来源总结归纳

中药来源总结归纳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加工和炮制制成的药物。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了解中药的来源对于正确使用和评估其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总结归纳。
一、植物类中药来源1. 根茎类:如黄芩、茯苓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根、茎及其块茎部分。
2. 叶菌类:如柴胡、菊花等,主要使用植物的叶子部分。
3. 花类:如黄连、连翘等,主要使用植物的花朵部分。
4. 果实类:如枸杞、陈皮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果实部分。
5. 种子类:如芡实、杏仁等,主要使用植物的种子或果仁部分。
6. 树皮类:如川贝、槟榔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树皮部分。
7. 树脂类:如没药、松香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树脂部分。
8. 全草类:如制何首乌、生地黄等,使用植物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二、动物类中药来源1. 动物体部:如鹿茸、鱼鳔等,主要使用动物的角、骨、皮等部分。
2. 动物器官:如牛黄、雄黄等,主要使用动物的胆囊、胰脏等部分。
3. 动物分泌物:如熊胆、蜂蜡等,主要使用动物的分泌物。
4. 动物全身:如蜂房、蝉蜕等,使用整个或部分动物体。
三、矿物类中药来源1. 矿石:如硫黄、朱砂等,主要使用天然矿物。
2. 矿泉水:如龙井泉、恒山泉等,主要使用矿泉水作为中药原料。
4. 矿产物:如珍珠粉、牙签石等,主要使用矿石加工而成的矿产。
以上是中药的常见来源分类,不同的药材来源决定了其性味、功效和应用特点。
中药的来源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治疗。
此外,中药在加工和制备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和工艺,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总结起来,在使用中药时,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各类中药的来源,并根据病情和药性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对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资源,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种子类中药特点

种子类中药特点
种子类中药是指由植物的种子或果实经过加工炮制后,用于中医临床治疗的中药材。
这类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特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种子类中药的来源广泛,涵盖了植物界的多个科属。
这些种子或果实往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滋补强壮、调理气血、安神益智等功效。
其次,种子类中药的药性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治疗。
例如,一些种子类中药具有温补作用,如枸杞子、补骨脂等,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腰膝酸软等症状;而另一些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栀子、决明子等,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和目疾。
此外,种子类中药在配伍使用中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们可以与其他中药材相互协同,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例如,在方剂中,种子类中药常常与补益药、活血药、安神药等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种子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们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的治疗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种子类中药具有来源广泛、药性多样、配伍灵活和疗效显著等特点。
它们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总结大全

第二部分来源总结一、植物类药材(一)菌类(4种)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1.蚌壳蕨科:狗脊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3.水龙骨科:石韦4.海金沙科:海金沙(五)裸子植物(2种)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六)被子植物(139种)1.双子叶植物(108种)(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商陆科:商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远志科:远志紫草科:紫草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车前科:车前草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木通科:木通、大血藤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报春花科:金钱草;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2)含2个种的科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桑科:桑叶、桑白皮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葫芦科:天花粉、瓜蒌(3)含3个种的科有科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秦连女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有科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5)含5个种的科有2科五加科:西洋参红参人参、三七、通草五西洋红人三通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
茜草栀子钩茜巴(6)含7个种的科有1科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7)含8个种的科有1科蔷薇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8)含10个种的科有1科毛威川草附二芍通黄牡升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川木通、黄连、牡丹皮、升麻(9)含11个种的科有1科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伞形科: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白芷藁本川芎(10)含13个种的科有1科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
常用中药的药用部位分类总结

常用中药的药用部位分类总结一、根类中药1、根入药的品种:何首乌(块根)、牛七、川牛七、商陆、银柴胡、太子参(块根)、川乌(母根)、草乌(块根)、附子(侧根加工品)、白芍、赤芍、防己、板蓝根、地榆、苦参、葛根、黄芪、远志、白蔹(块根)、西洋参、白芷、当归、前湖、防风、柴胡、北沙参、秦艽、紫草、黄芩、玄参、地黄(块根)、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木香、川木香、百部(块根)、天冬(块根)、麦冬(块根)、郁金(块根)其中块根入药的有: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地黄、百部、天冬、麦冬、郁金2、根茎入药的品种:狗脊、绵马贯众(叶柄残基)、山豆根、升麻、黄连、延胡索(块茎)、川芎、胡黄连、白术、苍术、三棱(块茎)、泽泻(块茎)、香附、天南星(块茎)、半夏(块茎)、石菖蒲、川贝母(鳞茎)、浙贝母(鳞茎)、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知母、山药、射干、莪术、姜黄、天麻(块茎)、白及(块茎)其中以块茎入药的有:延胡索(唯一一个双子叶植物来源的,块茎入药)、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及以鳞茎入药的有:川贝母、浙贝母3、根与根茎入药的品种:细辛、大黄、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龙胆、徐长卿、白薇、丹参、紫苑、茜草、红参4、根茎与根入药的品种:虎杖、南板蓝根、羌活、藁本、白前二、茎木类中药1、藤茎入药的品种:木通、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2、心材入药的品种:苏木、降香3、木材入药的品种:沉香(含有树脂的木材)4、茎髓入药的品种:通草5、茎枝入药的品种:钩藤(带钩茎根)三、皮类中药1、根皮入药的品种: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番加皮、地骨皮2、干皮、根皮、枝皮入药的品种:厚朴、秦皮(只有枝皮和干皮入药)3、树皮入药的品种:肉桂、杜仲、合欢皮、黄柏、关黄柏四、叶类中药1、叶入药的品种:石韦、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小叶)、罗布麻叶、紫苏叶(或带嫩枝)、艾叶2、枝梢及叶入药的品种:侧柏叶五、花类中药1、花蕾入药的品种:辛麦、丁香、金银花(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或带初开的花)、款冬花2、花及花蕾入药的品种:槐花3、花入药的品种:洋金花、红花六、果实及种子类中药1、果实入药的品种:地肤子、五味子、南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鹤虱、砂仁、草果、豆蔻、益智2、未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枳壳3、近成熟果实入药的品种:木瓜、乌梅、吴茱萸4、成熟种子入药的品种:葶苈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5、成熟果肉入药的品种:山茱萸6、种仁入药的品种:薏苡仁七、全草类中药1、草质茎入药的品种:麻黄2、带叶茎枝入药的品种:槲寄生、桑寄生3、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鱼腥草4、全草入药的品种:紫花地丁、苦地丁、金钱草、半枝莲、车前草、蒲公英5、地上部分入药的品种: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香薷、穿心莲、茵陈、青蒿、大蓟6、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的品种:肉苁蓉7、茎叶入药的品种:淡竹叶8、茎入药的品种:石斛、铁皮石斛八、藻、菌、地衣类中药1、藻体入药的品种:海藻2、子实体入药的品种:灵芝3、菌核入药的品种:茯苓、猪苓4、地衣体入药的品种:松萝九、其他类中药1、成熟孢子入药的品种:海金沙2、一类由植物或某些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加工品的品种:青黛、儿茶、芦荟3、虫瘿入药的品种:五倍子、没食子十、动物类中药1、动物的干燥整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海马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蚚、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③骨类:豹骨、狗骨、猴骨④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⑤脏器类:蛤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海狗肾、冰獭肝、刺猬皮4、动物的生理产物: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②排泄物:五灵脂、蚕沙、夜明砂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卵蛸、桑螵蛸5、动物的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十一、矿物类中药1、天然矿物入药的:朱砂、石膏、炉甘石、赤者石、雄黄、自然铜、滑石2、矿物加工品入药的:轻粉、红粉、秋石、信石、芒硝、硫黄3、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入药:龙骨、龙齿、石燕。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文字版

两瓣
较小的
直接晒干
常切成
薄片
多剖成3~4瓣片
完整幼果———个青皮
未成熟果实沸水烫后用刀作十字形割至基部—
——四化
青皮
不规则形的
薄片
(去掉果皮)
割成五爪或七爪;
十片一扎
化州柚小幼果亦入药称——橘红珠或橘红胎
常切成片
商品规格
江枳壳(江西)
苏枳壳(江苏)
绿衣枳壳(福建)
川枳壳(四川)
鹅眼枳实(酸橙)
单果、聚合果或聚花果、浆果、柑果或瘦果
成熟或未成熟、真果或假果
观察性状特征——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气味等
果实表面:观察颜色、皱纹及附属物等
种子表面:观察种脐、种脊、合点、种阜等
显微鉴别要点:
果皮显微组织特征——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3个部分。相当于叶的构造。
种子显微组织特征——种皮、胚乳和胚。
【来源】植物栝楼及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
1、呈扁平椭圆形。
2、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沿边缘有一圈沟纹。一端较尖,有种脐,另一端鈍圆或较狹。
3、种皮坚硬。破开后可见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外被灰绿色薄膜。
4、气微,味淡。
使君子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
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
果实的入药部位(种子除外)包括——
以果序入药:桑椹子,路路通等。
以完整果实入药:五味子,马兜铃,佛手等。
以果皮(果肉)入药:大腹皮,青皮,陈皮,化橘红,山茱萸等。
以果柄入药:甜瓜蒂等;以果核入药:荔枝核等
以假果(花托)入药:金樱子,无花果,莲房等
以中果皮维管束入药:橘络,丝瓜络等。
中药鉴定药用部位总结汇总

中药鉴定药用部位总结汇总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中药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树脂、树胶、树叶、树根、菌丝、菌体、菌核、虫类、鱼鳞、骨骼、角、胆、甲壳、毛发、芽、干燥细胞、蕨类、苔藓植物等各种药用部位。
根类药材主要包括白术、白茅根、党参、石斛、升麻、天冬、天麻、土茯苓、穿心莲、大血藤、大戟、茯苓、山药、山茱萸、青黛、石菖蒲、三七、茜草、首乌、木贼、木香、木通、木瓜、木蝴蝶等。
这些中药的根部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茎类药材主要包括桑枝、头孢、曼荼罗、秤砣、沉香、人参、人参果、人参果梗、芍药、棕榈梗、龟蒿茎、康定乌头、钩藤茎、巴豆茎、玫瑰、赤石龙、龙胆、菱藻、冬葵、陆英、地骨皮、地黄、地龙、地榆、海藻、海金沙等。
这些中药的茎部常用于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叶类药材主要包括透骨草、仙茅、同风、芦荟、枸杞叶、枸杞丝、鼠尾草、五味子、牡丹、太子参、天门冬、宫苏草、灯心草、华山碎米草、半夏、厚朴、天南星、古吉、扶桑、黄莲、白蔹、鸽肝菜、培养等。
这些中药的叶部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花类药材主要包括红花、菊花、牡丹花、黄连花、巴戟天、丹参花、连翘、连钱草、麦冬、葡萄柚花、苦参花、都柏林、当归、木犀草、玫瑰花、金银花、金钱草、金樱子、金线莲、百合、百合花、紫茉莉等。
这些中药的花部常用于治疗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抗菌消炎等。
果实类药材主要包括柴胡、乌梅、乌荊子、王不留行、王家渡、王瓜子、裸地黄、黄芪、七叶木、李子、厚朴果、白术果、马齿苋、连翘果、生地、生石斛、青皮、囊萼藤、囊萼双芒、榧子、金鱼藻、铁皮石斛、芡实等。
这些中药的果实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种子类药材主要包括豆蔻、豆科植物种子、茺蔚子、广藿香、三七花、墨子、防己、五加科植物种子、厚壳桂、昆布、海藻、冬虫夏草、木香果、四叶正中子、植物群种子等。
果实种子类药材

光皮木瓜----习用品
来源:蔷薇科木瓜(冥楂)的果实 1、表面光滑或显颗粒性。 2、剖不内卷,粗糙颗粒性。 3、气微,味微酸涩。
山楂
来源:蔷薇科山楂、山里红、野山楂的果实。
分类:北山楂、南山楂
北山楂
南山楂
北山楂
1、类球形,多切成片。 2、表面红色,皱缩,有明显灰白色的小点。顶端有凹 陷的宿萼(杯状或石榴 嘴状宿萼)。 3、切面:黄色或棕红色,内卷,有4-5个果核。 4、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山茱萸
别名:山萸肉 枣皮
来源:山茱萸科山茱萸的干燥成熟的果肉
性状
1、扁筒状。 2、表面紫红色、紫 黑色(久存),内 表面色淡。 3、果皮柔润,不易 碎。 4、味酸、涩,微苦。
掺伪品:
1、山楂、尖嘴海棠去核果肉。 2、红枣果肉。
小结:1、乌梅与其伪品的区别。 2、枳壳与枳实的区别。 3、陈皮的地道产地。 4、吴茱萸、山茱萸的性状。 作业:1、叙述乌梅与其伪品的区别。 2、叙述陈皮的地道产地。 3、叙述枳壳与枳实来源的区别。
果实类中药的概述
一、含义 药用部分采用植物的完整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 整个果穗:桑椹 采用完整的果实:枸杞 采用假果:无花果 采用部分或全部果皮:广陈皮 果肉:山萸肉 果核:橘核 芒果核 果实上的宿萼:柿蒂 中果皮的部分的维管束组织:丝瓜络 桔络
二、性状鉴别
1、 果实类中药性状,应注意形态、大小、 颜色、表面特征,顶部,基部,质地, 折断面,气味等方面。 顶部:有花柱残基 基部:可见果柄或果柄痕。 2、形态:圆球形或扁圆球形。 3、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光滑或皱缩 或有毛茸。
广陈皮
形状 表面 质地 气 多剖成3~4瓣 外表面凹点大而均 匀,对光透视清晰 透亮 柔软,富弹性 香气浓
中药鉴定二、各种含晶体的药物总结

中药鉴定二、各种含晶体的药物总结第一篇:中药鉴定二、各种含晶体的药物总结《中药鉴定二》各种含晶体的药物总结分享1.簇晶大黄、虎杖、何首乌、太子参、白芷、白芍、赤芍、远志、人参、西洋参、三七、徐长卿、钩藤、牡丹皮、蓼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丁香、洋金花、金银花、吴茱萸、小茴香、山茱萸、牵牛子、栀子、槲寄生、紫花地丁、僵蚕、商陆(垂序商陆无簇晶)、川芎(圆形或类簇晶状草酸钙晶体)三参查了两金花,寄与黄何牵牛栀,只说牡丹地丁香,川江陆回琵琶远,长钩茱萸泻虎杖三参:人参西洋参太子参、三七;茱萸:吴茱萸山茱萸;歌诀编好了以后,又发现了新的含簇晶的药材桃仁,这个只好自己硬记住了。
2.砂晶细辛、秦皮、枸杞子、钩藤、牛膝、麻黄、洋金花、远志细辛秦【砂】二构(钩)牛麻洋志。
细心擒【杀】二狗牛马羊子。
3.针晶细小针晶:龙胆、白术、苍术、肉桂、广藿香、益母草龙肉益母二术香针晶束:商陆、巴戟天、天麻、半夏、麦冬、山药、石斛巴山夏天商石麦 4.方晶红花、黄柏、、益母草、厚朴、石菖蒲、细辛、苦参、枳壳、麻黄、栀子、甘草、桃仁、、砂仁、枇杷叶、洋金花、鸡血藤、槲寄生【方】红伯母朴石辛苦枳麻栀草桃砂杷洋鸡生。
【方】红伯朴实辛苦织麻植草淘沙把洋鸡生。
5.柱晶肉桂、沉香、补骨脂、淫羊藿、射干【柱】肉沉补淫射。
【猪】肉晨补颜色。
6.棱晶木通、枳壳、五倍子、桔梗、番泻叶通枳【楞】,五梗泻。
通知【冷】,五更泻。
7.结晶西红花、豆蔻、防己、浙贝母、猪苓、蒲公英【结晶】红豆蔻,防浙公猪。
【接近】红豆蔻,防者公猪。
8晶纤维鸡血藤、石菖蒲、番泻叶、甘草、苦参、黄柏 +枇杷叶、红芪【晶纤】鸡血芪杷石、番草苦柏。
【惊现】鸡血奇葩石、番草苦柏。
第二篇:中药鉴定学--常用药物入药部位根及根茎类1.绵马贯众: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2.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3.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叶片深裂)、药用大黄(叶片浅裂)干燥根及根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实类中药
干燥成熟的果实
藜科:地肤子 木兰科:五味子 蔷薇科:覆盆子、山楂 豆科:补骨脂 芸香科:香橼、佛手 苦木科:鸦胆子 大戟科:巴豆 伞形科:小茴香、蛇床子 木犀科: 黄翘或老翘、 女贞子 茄科:枸杞子 茜草科:栀子 葫芦科:瓜蒌 菊科:牛蒡子 姜科:砂仁、草果、豆蔻、红 豆蔻、益智
干燥近成熟的果实 干燥未成熟的果实 干燥成熟果皮 干燥未成熟或近成熟果皮 干燥成熟的果肉 干燥果穗 种子类中药 干燥种仁 干燥成熟的种子
蔷薇科:木瓜、乌梅 芸香科:吴茱萸 芸香科:枳壳 木犀科:青翘 芸香科:陈皮 芸香科:化橘红 山茱萸科:山茱萸 唇形科:夏枯草 肉豆蔻科:肉豆蔻 禾本科:薏苡仁 十字花科:葶苈子 蔷薇科:苦杏仁、桃仁 豆科:沙苑子、决明子、 鼠李科:酸枣仁 梧桐科:胖大海 马钱科:马钱子 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 车前科:车前子 棕榈科:槟榔 姜科:草豆蔻(近成熟种仁)
其他
果实类中药
1.入药部位 完整的果穗:桑葚 完整的果实:五味子、枸杞子 果肉:山茱萸 果皮:大腹皮 部分果皮:陈皮 带有部分果皮的果柄:甜瓜蒂 果实上的宿萼:柿蒂 中果皮部分的维管束组织:橘络、丝瓜络
种子类中药
1.入药部位 多为成熟的种子,少数为未成熟的种子,如枣儿槟; 假种皮:肉豆蔻衣、龙眼肉; 种皮:绿豆衣 除去种皮的种仁:肉豆蔻 除去子叶的胚:莲子心 以种子为原料的加工品:大豆黄卷(发了芽的种子) 、淡豆豉(种子的发酵品)
各科共性或主要药材特性 科名 藜科 木兰科 肉豆蔻科 十字花科 药材 地肤子 五味子 肉豆蔻 葶苈子 表皮细胞微细角质线纹, 油细胞周围有 6-7 个表皮细胞围绕 错入组织(外胚乳与内胚乳交错) 膨胀度测定: 北葶苈子不得低于 12, 南 葶苈子不得低于 3 黏液细胞 除木瓜外都含有草酸钙簇晶, 木瓜含有 草酸钙方晶; 多含有石细胞(覆盆子没有提到) 单细胞非腺毛:覆盆子、乌梅 沙苑子、补骨脂栅状细胞层含有光辉 带,补骨脂栅状细胞 V 型增厚; 栅状细胞下为支持细胞 1 列 (补骨脂支 持细胞哑铃状) ; 子叶细胞含大量糊粉粒和脂肪油滴 特征
蔷薇科
覆盆子、木瓜、山楂、乌梅 苦杏仁、桃仁
豆科
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
芸香科
枳壳、 香橼、 陈皮、 化橘红、 外果皮为 1 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 佛手、吴茱萸 有气孔,气孔不定式; 中果皮薄壁细胞含大型的油室, 性状上 表现为下凹的油点; 含陈皮苷结晶针簇状; 草酸钙方晶或棱晶存在于中果皮薄壁 细胞中,呈多面体形、菱形、或双锥形 等;吴茱萸含有草酸钙簇晶,偶有方晶 导管螺纹、网纹,管胞细小 吴茱萸特性:腺毛头部多细胞 鸦胆子 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内果皮由 2 条石细胞环带和 1 条厚壁细 胞环带组成 表皮细胞具星状毛; 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中果皮 4-7 列纤维状石细胞环带; 内果皮 3-5 层纤维状厚壁细胞交叠排列 光辉带;草酸钙簇晶及方晶;内种皮细 胞壁连珠状增厚 含聚戊糖及黏液质 背面纵棱间各有维管束(共 5 个) ,其 周围有大的椭圆形棕色油管 1 个, 接合 面 2 个,共 6 个。
镶嵌细胞:5-8 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 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连合呈镶嵌 状。
草酸钙簇晶 双悬果; 香气浓而特异; 分果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 5 条,接合 面平坦而较宽; 顶端残留柱基,基部偶有细小的果柄 草酸钙簇晶; 果皮表皮细胞连珠状增 厚; 石细胞纹孔明显,胞腔大 外果皮为 1 列扁平细胞, 外壁及侧壁增 厚(三面增厚) 、中果皮组织散有维管 束; 非腺毛单细胞,基部膨大似石细胞,壁 极厚; 胚乳细胞多角形 栅状细胞外侧有一条光辉带’ ; 表皮细胞含棕色物质; 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 腺鳞 4 细胞组成;
苦木科
大戟科
巴豆
鼠李科 梧桐科 伞形科
酸枣仁 胖大海 小茴香、蛇床子
山茱萸科 木犀科
山茱萸 连翘、女贞子
马钱科
马钱子
旋花科
菟丝子、牵牛子
唇形科
夏枯草
非腺毛众多,1-12 个细胞组成; 腺毛头部 1-2 个细胞, 柄部 2-1 个细胞; 草酸钙砂晶 内果皮石细胞分枝状嵌合, 种皮细胞弧 形条状增厚; 内种皮细胞具特异网状增 厚 茄科 枸杞子 草酸钙砂晶; 种皮石细胞不规则多角形, 垂周壁深波 状或微波状弯曲; 胞腔含红棕色或橙红色球形颗粒 内果皮纤维镶嵌状排列;含晶石细胞; 草酸钙方晶及簇晶 草酸钙结晶; 外果皮细胞外壁及两侧 壁增厚;石细胞环 种皮内表皮细胞镶嵌状排列 草酸钙方晶; 中果皮表皮细胞细点状增厚, 细胞壁具 细密交叉网状纹理‘; 内果皮石细胞长梭形 淀粉粒极多 错入组织(种皮和胚乳交错)
茜草科 葫芦科 车前科 牛蒡子
栀子 瓜蒌 车前子 菊科
禾本科 棕榈科 姜科
薏苡仁 槟榔
砂仁、 草果、 豆蔻、 红豆蔻、 内种皮厚壁细胞胞腔内含硅质块; 草豆蔻、益智 气芳香浓郁,油细胞; 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层细胞数列, 内含 红棕色物; 种子团中间有隔膜, 将种子团分成 3 瓣, 种子为多面体形; 果实具三钝棱
1. 2. 3. 4.
分泌组织 油室:芸香科植物(化橘红、陈皮、佛手、香橼、枳壳、吴茱萸) 油管:蛇床子、小茴香 油细胞:五味子、姜科(砂仁、草果、益智、豆蔻、草豆蔻、红豆蔻) 分泌腔:牵牛子
内含物 1. 草酸钙方晶:木瓜、枳壳(或棱晶) 、陈皮(或棱晶) 、化橘红、佛手、酸枣仁、栀 子、牛蒡子、砂仁、补骨脂、鸦胆子、 2. 草酸钙簇晶:覆盆子、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吴茱萸、酸枣仁、小茴香、蛇 床子、山茱萸、栀子、牛蒡子、鸦胆子、巴豆、牵牛子 3. 草酸钙柱晶:补骨脂、射干、沉香、旋覆花 4. 草酸钙砂晶:夏枯草、枸杞子 5. 草酸钙结晶:吴茱萸、豆蔻
石细胞 1. 石细胞环带:鸦胆子(2 条,位于内果皮) ;巴豆(中果皮中部 4-7 列纤维状石细胞 环带) ;瓜蒌 2. 含晶石细胞:栀子 1. 2. 错入组织 肉豆蔻:暗棕色外胚乳和类白色内胚乳交错 槟榔:棕色种皮和白色胚乳相间 光辉带:沙苑子、决明子、牵牛子、菟丝子、酸枣仁 镶嵌状细胞:小茴香(内果皮细胞) 、蛇床子(内果皮细胞) 、连翘(中果皮内侧石 细胞) 、栀子(内果皮纤维斜向镶嵌状排列) 、车前子(种皮内表皮细胞) 、 镶嵌细胞:小茴香、蛇床子 单细胞非腺毛:覆盆子、乌梅、马钱子(基部膨大似石细胞) 、牵牛子、 遇水显粘性:葶苈子、菟丝子、牵牛子、车前子、吴茱萸、决明子 壁内腺:补骨脂 多细胞腺头:旋覆花(多细胞腺头排成 2 列) 、补骨脂、吴茱萸 星状毛:巴豆 薄壁细胞连珠状增厚:山茱萸(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连翘(中果皮细 胞壁略呈念珠状增厚) 、 表皮细胞含有微细角质线纹:五味子 胚乳细胞为多角形薄壁细胞:苦杏仁、小茴香、马钱子、槟榔、 橙皮苷结晶:枳壳、佛手、香橼、陈皮、化橘红、吴茱萸 三面增厚石细胞:连翘、 味辛凉似樟脑:原豆蔻 色素层:葶苈子、瓜蒌、砂仁、白豆蔻、红豆蔻、益智 黏液层:葶苈子、夏枯草、车前子、白芥子、鸦胆子、 分枝状石细胞:夏枯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