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合集下载

果实种子类中药(2)

果实种子类中药(2)
别要点) ① 较 小 ( 直 径 3mm) 且干瘪。 6mm),且干瘪。 ② 表面暗红色或棕 褐色。 褐色。 ③ 种 子 1 -2 粒 , 半 球形,种仁干枯。 球形,种仁干枯。 肉薄,味淡。 ④肉薄,味淡。
【显微鉴别】 北五味子 显微鉴别】 1、果皮横切片: 果皮横切片: 外果皮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细胞, ①外果皮为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细胞 ,壁稍 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中果皮为十余列薄壁细胞, ② 中果皮为十余列薄壁细胞 , 细胞内含淀 粉粒,散有十余个小形外韧型维管束。 粉粒,散有十余个小形外韧型维管束。 ③内果皮为1列小形的薄壁细胞。 内果皮为1列小形的薄壁细胞。
中药鉴定学
第十一章 果实种子类中药
(2) )
大麻Cannabis sativa
果实为“火麻 润燥通便; 仁”,润燥通便;
马兜铃
【来源】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 铃或南马兜铃的果实。 铃或南马兜铃的果实。 根--青木香 --青木香 行气止痛 藤茎--天仙藤 藤茎--天仙藤 -- 行气,利水,消肿。 行气,利水,消肿。
2、种子横切片: 种子横切片: ①种皮外层为石细胞层。最外侧为1 列栅栏 种皮外层为石细胞层。最外侧为1 状石细胞,径向延长,壁极厚,孔沟密集; 状石细胞,径向延长,壁极厚,孔沟密集; 内侧石细胞2-4列,胞腔较大。 内侧石细胞2 胞腔较大。 ②石细胞下方为3-4列较小的薄壁细胞, 且 石细胞下方为3 列较小的薄壁细胞, 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并有纤维束。 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并有纤维束。 油细胞层为1列较大形的径向延长的细胞, ③ 油细胞层为 1 列较大形的径向延长的细胞 , 内含棕黄色挥发油。 内含棕黄色挥发油。 ④种皮内层细胞为1列小细胞,壁略厚。 种皮内层细胞为1列小细胞,壁略厚。 ⑤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3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3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第三节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决明子【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决明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决明素、橙黄决明素、决明苷等。

小决明①主含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

②决明子内酯。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决明: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

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

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

质坚硬,不易破碎。

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

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呈矩圆柱形,较小。

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条宽广的浅黄色带。

2.显微鉴别粉末:黄棕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排列稍不平整,壁较厚,光辉带2条,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皱缩。

②种皮支持细胞表观呈类圆形,可见两个同心圆圈。

角质层碎片。

③草酸钙簇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药材均以颗粒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2.含量测定大黄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酚药材不得少于0.20%,饮片不得少于0.12%;橙黄决明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橙黄决明素不得少于0.080%。

补骨脂【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爆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①香豆素类:如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定等。

②黄酮类: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乙素等。

③含挥发油。

④单萜酚类。

⑤树脂及豆甾醇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肾形,略扁。

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

顶端圆钝。

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

质硬。

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

初级中药士-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初级中药士-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初级中药士-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单选题]1浸入水中显黏性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浸入水中(江南博哥)显黏性的中药有车前子、草荡子等。

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和产地”知识点。

[单选题]2.来源于鼠李科植物种子的药材是A.枸杞子B.牛茅子C.慈故仁D.酸枣仁E.山茱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和产地”知识点。

[单选题]4.连翘来源于A.木犀科B.旋花科C.禾本科D.棕桐科E.姜科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和产地”知识点。

[单选题]5.来源于芸香科的是A.五味子B.拿茂子C.枳壳D.山茱萸E.砂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和产地”知识点。

[单选题]6.槟榔的药用部位是A.干燥成熟果实B.干燥近成熟果实C.干燥未成熟果实D.干燥成熟种子E.干燥幼果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槟榔来源于棕楣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即其药用部位是干燥成熟种子。

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来源和产地”知识点。

[单选题]7∙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的果实类中药是A.五味子B.金樱子C.马钱子D.决明子E.桅子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五味子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πιπι.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掌握“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的性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8.双悬果,呈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有此特征的药材是A.巴豆B.砂仁C.豆蔻D.益智E.小茴香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小茴香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πι∏b直径15〜2.5mm o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柄。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①外果皮 ②中果皮
13
A
种子横切面:
①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呈 栅栏状,壁厚,密具细小孔沟,其下 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石 细胞,壁厚,孔沟较大而疏,最内侧 的石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薄。
②石细胞下为3~4列较小的薄壁细胞。 在种脊部位有维管束,并有纤维束。
③油细胞1列,细胞径向延长,含棕黄 色挥发油。
④种子1~2粒,呈肾形,表面棕黄
色,有光泽,种皮硬而脆,较易 破碎。
⑤种仁呈钩状,黄白色,半透明, 富有油性。
⑥果肉气弱,味酸,种子碎后有香 气,味辛,微苦。
②紫红色 或暗红色
12
A
[显微鉴别]果皮: ①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
形表皮细胞,壁稍厚, 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 胞。 ②中果皮有十余层薄壁细 胞,细胞切向延长,内 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 韧型维管束十余个。 ③内果皮为一列小型薄壁 细胞。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习称“北五味子” 。
[产地]五味子产于东北三省。 [采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去果梗晒干。
11
A
[性状]
①形状
③ 种子
①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
②直径5~8mm。
③外皮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
油性,果肉柔软,有的表面黑红 色或出现“白霜”。
④种皮内层细胞形小,壁略厚。 ⑤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
粉粒。
内果皮
①外层石 细胞
②内侧石 细胞
③石细胞下 薄壁细胞 ④油细胞
⑤内种皮
⑥胚乳细胞
14
A
粉末:暗红色。
①果皮的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排列紧密整齐, 表面有微细的角质线纹,内含颗粒状色素物 质,随处可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的油细胞。其 四周有6~7个细胞围绕。

74 果实种子类

74 果实种子类

中药鉴定学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
①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 3cm,直径1.5~2.5cm。② 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 外被白粉(石灰粉),全体有不 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 端,呈浅色圆形隆起;合点 呈暗色凹陷;种脊呈纵沟状, 连接两端。③质坚实,断面 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样花 纹,叫错入组织宽端可见干 燥皱缩的胚,富油性。④气 香浓烈,味辛。
中药鉴定学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
[附注]砂仁的混伪品分布于豆蔻属和山姜属 1 、红壳砂仁 Amomum aurantiacum H.T.Tsai et S.W.Zhao 的干 燥果实,呈球形,果皮具刺状突起较长而疏,被黄色柔毛, 棱较长,种子团每瓣有种子11-15粒,紧密排列成2-3行,种 子方形或多角形,红褐色,表面具纵向细条纹,不显鳞状纹 理,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 1 列呈长圆形,长约 24 µm, 宽为16µm壁较厚,径向排列,细胞壁呈黄棕色,下皮细胞呈 深褐色,油细胞长方形或不规则,切向 60-80 µm, 径向 2040µ m,内侧色素层细胞1列,呈浅棕色,外胚乳外侧第1.2列 细胞略扁,其内侧则呈长条状。 假种皮为2-8层细胞,表面观 最外层细胞狭长形,多有规则 成行排列,少数呈棱形,壁薄 无色,多为波状弯曲,内含 CaC2O4方晶.
中药鉴定学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
长序砂仁
中药鉴定学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
2、山姜Alpinia juponica (thunb)Mip及同属华山姜Alpinia
chinensis(Retz) Rosc、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 burtt. Et Smith、箭杆风Alpinia stachoides的干燥成熟果 实。 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2cm,表面被短毛,以上下两 端较密,种子团卵圆形,每瓣种子2-5粒,全部种子不超过 25粒,种子直径3-4mm,表面纹理不规则,可见纵向纹理,常 具透明边棱,种子纵切面观,合点处种皮增厚,气芳香,味 微苦。 种子横切面观:下皮细胞2列,近无色,色素层2-3列, 油细胞卵圆形或椭圆形,1-3个成群,多以断续散列在色素 层外侧,内种皮石细胞长方形,长60-70um,宽23-28um,假种 皮3-10余层细胞,近种脊处层数多,最外层细胞表面观为长 方形,排列整齐,内含C2O4方晶,棱晶,簇晶及不规则晶体。

中药鉴定学 第十一章 果实种子类中药(5)

中药鉴定学 第十一章 果实种子类中药(5)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果实橙红色时采收,晾至皮皱后, 再嚗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除去果梗。 晾晒时勿用手翻动,以免变黑。
【性状鉴别】
1、多呈纺锤形,长 1-2cm,直径4-8mm。
2、表面鲜红色或暗 红色,陈久者紫红色, 具不规则皱纹,略有 光泽。
3、一端有白色的果 柄痕,另一端有小凸 块状花柱痕迹。
基部略呈石细胞状。 进口:表皮毛平直,不扭曲,毛肋不分散; 云南:表皮毛多弯曲,毛肋常分散。 【理化鉴别】
取胚乳部分作切片,+发烟硝酸1滴,胚乳 -→橙红色(检查马钱子碱,以胚乳外层含 量较多)

【成分】 马 钱 子 含 生 物 碱 2-5% , 主 要 为 番 木 鳖 碱
(士的宁)约1.23%,马钱子碱约1.55%。 【性味功效】 味苦,性寒。,有大毒。散血热,消肿,
止痛。 【附注】补充 ①山马钱:同科植物山马钱的种子。
不含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故不能代马钱子 入药。
分布于云南南部及缅甸、泰国等地,常混杂 在进口的马钱子中。
②吕宋果:同科植物云海马钱的种子。 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及两广,但国内不习销。
多作为提取士的宁的原料。 ③土马钱:同科植物牛眼马钱的种子。 福建使用,此外云南、两广亦有分布。
案例分析
马钱子与士的宁碱
菟丝子
【来源】
旋花科植物菟
丝 子 Cuscuta chinensis 的 种
子。
【功效】
补肝肾,益精髓, 安胎,明目。
【性状鉴别】
1、类圆形或卵圆 形,直径1-1.5mm。
枸杞子 Fructus Lycii
【来源】(本经上品)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的 果实。 灌木,有棘刺,叶互 生或丛生,叶披针形 至长椭圆,花5数, 浆果。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4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章第三节讲义4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第三节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酸枣仁【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①三萜皂苷,如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酸枣仁皂苷B水解得酸枣仁皂苷元。

②黄酮类,如斯皮诺素、当药素。

③三萜类,如白桦脂酸、白桦脂醇。

④尚含大量维生素C、微量具强烈刺激性的脂肪油、蛋白质、挥发油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具裂纹。

一面较平坦,中央有1条隆起的线纹,另一面微隆起,边缘略薄。

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一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

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粉末:棕红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棕红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木化,胞腔小。

②侧面观呈长条形,外壁增厚,侧壁上、中部甚厚,下部渐薄;底面观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

③种皮内表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木化。

④子叶表皮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安全性检测】黄曲霉毒素:用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不得过5μg,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盐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质量评价】1.经验鉴别药材以粒大、饱满、完整、有光泽、外皮红棕色、无核壳者为佳。

2.含量测定酸枣仁皂苷A: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酸枣仁皂苷A不得少于0.030%。

斯皮诺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斯皮诺素不得少于0.080%。

小茴香【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①含挥发油,称茴香油。

油中含反式茴香脑、α-茴香酮、茴香醛、甲基胡椒酚以及α-蒎烯、柠檬烯等。

②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

中药鉴定学,第七单元,果实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七单元,果实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第七单元果实种子类中药一、果实种子类中药概述1.果实类性状鉴别要点①形状、大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破断面及气味等。

②完整果实、果实的某一部分。

③果实的顶端有无柱基等附属物,下部有无果柄或果柄脱落的痕迹,有的带有宿存的花被。

④完整的果实,观察外形后,还应剖开果皮观察内部的种子,注意其数目和生长的部位(胎座)。

显微鉴别要点果实=果皮(外、中、内)+种子外果皮:五味子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中果皮:有维管束散在,茴香可见油管内果皮:有的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共同特征)2.种子类性状鉴别要点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种脊、种阜的位置及形态;以及质地、纵横剖面、气与味等。

水试-黏性:车前子、葶苈子。

显微鉴别要点①种皮(主要特征):一般一层,有的两层(内、外种皮)表皮层栅状细胞层:决明子,白芥子,牵牛子、菟丝子(光辉带)油细胞层色素层石细胞层:白豆蔻营养层(贮存淀粉粒)②胚乳③胚胚乳(外、内)——贮藏营养物质脂肪油糊粉粒(蛋白质):粉末鉴定主要标志淀粉粒少数种子的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槟榔胚——卵细胞受精发育,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胚根、胚茎(胚轴)、胚芽、子叶A.糊粉粒B.种皮C.种仁D.胚乳E.胚1.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主要在2.粉末种子类中药鉴定的主要标志是『正确答案』BA下列哪一层细胞的边缘处可见一条折光率较强的光辉带A.表皮层B.油细胞层C.色素层D.营养层E.栅状细胞层『正确答案』E二、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性状鉴别来源产地1.五味子* VS南五味子主产地:吉辽黑2.葶苈子3.木瓜【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近成熟果实。

【性状】味酸。

【产地】安徽宣城。

【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

4.苦杏仁* VS桃仁5.金樱子【来源】蔷薇科金樱子果实。

【性状】呈倒卵形,略似花瓶,全身被有突起的刺状小点;剥开外皮(花托),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果实及种子类中药细目一果实类中药概述要点性状鉴别鉴别果实类中药,应注意其形状、太小、颜色、顶端、基部、表面、质地、破断面及气味等。

并注意是完整的果实还是果实的某一部分。

注意果实的顶端有柱基等附属物,下部有无果柄或果柄脱落的痕迹;有的带有宿存的花被。

完整的果实,观察外形后,还应剖开果皮观察内部的种子,注意其数目和生长的部位(胎座)。

从气味方面鉴别果实类中药,也是很重要的。

有的果实类中药有浓烈的香气,可作为鉴别真伪及品质优劣的依据。

要点显微鉴别果实由果皮及种子组成,果皮的构造包括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三部分:1.外果皮与叶的下表皮相当。

通常为一列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

表皮细胞有时有附属物存在,如具有毛茸,多数为腺毛,少数具腺毛或腺鳞。

有时其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物质或色素,如川花椒;有时在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如五味子。

2.中果皮与叶肉组织相当,通常较厚。

大多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中有时含淀粉粒,如五味子。

在中部有细小的维管束散在,有时可能有石细胞、油细胞、油室或油管等存在。

例如荜澄茄的中果皮内部有石细胞与油细胞分布;小茴香的中果皮内可见油管。

3.内果皮与叶的上表皮相当;是果皮的最内层组织,大多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

也有的内果皮细胞全为石细胞,如胡椒。

有些核果的内果皮,则由多层石细胞组成。

有的以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互相并列为一群,各群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为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共同特征)。

细目二种子类中药概述要点性状鉴别注意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种脐、合点和种脊的位置及形态;以及质地、纵横剖面、气与味等。

形状大多呈不规则圆球形、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少数种子呈线形、纺锤形或心形。

种皮的表面常有各种纹理。

表面除常有的种脐、合点和种脊外,少数种子有种阜存在。

剥去种皮可见种仁部分,有的种子具发达的胚乳;无胚乳的种子,则于叶常特别肥厚。

胚大多直立,少数弯曲。

有的种子浸入水中显黏性,如车前子、葶苈子。

也可取厚切片加化学试剂观察有无淀粉粒、糊粉粒、脂肪油或特殊成分。

要点显微鉴别种子类中药的显微鉴别特征主要在种皮。

1.种皮种子通常只有一层种皮,但有的种子有两层种皮,即有内、外种皮的区分。

种皮常由下列一种或数种组织组成。

(1)表皮层:多数种子的种皮表皮细胞由1列薄壁细胞组成。

(2)栅状细胞层:有些种子的表皮下方,有栅状细胞层,由1列或2~3列狭长的细胞排列而成,壁多木化增厚,如决明子;有的内壁和侧壁增厚,而外壁菲薄的,如白芥子。

在栅状细胞的外缘处,有时可见一条折光率较强的光辉带,如牵牛子、菟丝子。

(3)油细胞层:有的种子的表皮层下,有油细胞层,内贮挥发油,如白豆蔻、砂仁等。

(4)色素层:具有颜色的种子,除表皮层可含色素物质外,内层细胞或者内种皮细胞中也可含色素物质,如白豆蔻等。

(5)石细胞层:除种子的表皮有时为石细胞外,也有表皮的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楼仁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层,如白豆蔻。

(6)营养层:多数种子的种皮中,常有数列贮有淀粉粒的薄壁细胞,为营养层。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已被消耗,故成熟的种子,营养层往往成为扁缩颓废的薄层。

有的营养层中尚包括一层含糊粉粒的细胞。

2.胚乳通常由贮藏大量脂肪油和糊粉粒的薄壁细胞组成,有时细胞中含淀粉粒。

大多数种子具内胚乳。

在无胚乳的种子中,也可见到1~2列残存的内胚乳细胞。

胚乳细胞中有时含草酸钙结晶;有时糊粉粒中也有小簇晶存在,如茴香。

少数种子有发达的外胚乳,或外胚乳成颓废组织而残留。

也有少数种子的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也有为外胚乳伸入于内胚乳中而形成的错入组织:如肉豆蔻。

3.胚是种子中未发育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茎、胚芽及子叶四部分。

胚乳和胚中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脂肪油、蛋白质和淀粉粒,其中以蛋白质的存在状态最为特殊。

种子中贮藏的蛋白质。

可能成为具有特殊形状的颗粒——糊粉粒。

在植物器官中只有种子含有糊粉粒。

因此糊粉粒是确定种子类粉末中药的主要标志。

糊粉粒的形状、大小及构造因植物种类而异,在中药鉴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细目三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鉴定要点来源(42种)续表续表《注》化橘红:化州柚——习称“毛橘红”、柚——习称“光七爪”、“光五爪”豆蔻:白豆蔻——“原豆蔻”、爪哇白豆蔻——“印尼白蔻”要点主产地(8种)要点采收加工(5种)1.木瓜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2.枳壳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3.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4.连翘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5.槟榔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要点性状鉴别(42种)1.荜茇呈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有特异香气,味辛辣2.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黑色气微,味微苦3.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4.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扇球形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紧贴于种子之上种子1~2枚,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5.肉豆蔻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6.葶苈子(1)南葶苈子:呈长圆形而略扁外表棕色或红棕色,一端钝圆,一端近截形两面常不对称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具细密网纹,可见二条纵纹压碎后富油性气微,味微辛并有黏性(2)北葶苈子:呈扁卵形,一端钝圆;另一端渐尖而微凹,凹处现白色点(种脐)表面具多数细微颗粒状突起,可见2条纵列的浅槽味微辛,遇水黏滑性较强7.芥子(1)白芥子:呈圆球形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用放大镜观察,表面可见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暗色小点状种脐破开,可见内含黄白色折叠的子叶,富油性无臭,味辛、辣(2)黄芥子:种子较小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少数为暗红棕色气微,味极辛辣8.覆盆子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中心凹入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体轻,质硬。

气微,味微酸涩9.木瓜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质坚硬。

气微清香,味酸10.山楂为圆形片,皱缩不平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11.苦杏仁呈扁心形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12.桃仁(1)桃仁: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2)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13.乌梅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明显的圆脐毛果肉质柔软,可剥离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凹凸不平,有众多洞穴及网状纹理,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果肉稍有特异酸气及烟熏气,味极酸14.金樱子呈倒卵形,略似花瓶外表红黄色或红棕色,全身被有突起的刺状小点果柄部分较细,中部膨大宿萼端作喇叭口形花萼残基多不完整,盘状中央略突出剥开外皮(花托),内壁呈淡红黄色,内有30~40粒淡黄色的小瘦果,外包裹有淡黄色的绒毛内有种子1枚无臭,味甘酸,微涩15.沙苑子略呈肾形而稍扁表面光滑。

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凹入处具明显的种脐质坚硬,除去种皮,可见淡黄色子叶2片,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16.决明子(1)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2)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17.补骨脂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

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牧,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18.枳壳呈半球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19.陈皮(1)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

气香,味辛、苦(2)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

质较柔软20.化橘红化州柚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28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稍柔而有弹性气芳香,味苦、微辛21.吴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用水浸泡果实,有黏液渗出22.川楝子呈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

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23.巴豆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