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大地震对海洋防灾工作的启示

日本大地震对海洋防灾工作的启示

自胜。更令他高兴 的是 ,2 1 年开始 00 正大集团大量收购宝石鲈出 口,宝石
鲈销路无忧 ,价格也一路看涨 。 据了解 ,宝石 鲈半斤 前很杂食 ,
可 以混 养鳙 鱼 ,放 养密 度为 4 0尾 / 卣;还可 以混养杂交笋壳鱼 ,放养密 度 为 10 00尾 /亩。上中下层 鱼混养 , 让底层鱼吃剩料 ,保持 池塘 良好的水
海 洋
米 的防波堤瞬间被海啸摧毁 。福岛核 泄漏也是 1 米高的海啸突然闯入应急 0 发 电机 的围堰 ,淹没浸泡了发 电系统 , 迫使核 电机组冷却系统 失效 ,致使轻 水反应堆余热不能及时释放 ,发 生爆 炸 ,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核辐射危 机随着 1 5 . 万吨低浓度放射性污水排 1
泥石流 ,重大 自然灾 害频频发生 ,不 时地提醒着人们灾 害无时不在 ,灾难 与人类历史并存 。
2. 37千米 。
灾害与人类历史并存 ,不可避免。 我们 必须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必须把 防灾工作落到实处。
据 广东 台风 灾 害资 料记 载 :
17 年第 8 99 号台风于 8月 2日登陆深 圳市,风速达到每秒 5 米 ,登陆后穿 5
放 到太 平 洋无 边地 漫延 ,涉 及全 世 界 。
国共发生风暴潮灾害 5 次 ,严重影响 6
广东 省 2 次 ,占全 国 4 . 4 2 %。18 9 90年
教 育深 入民 心 。

是针 对 自然 灾 害 和 灾 害 造 成 的
第7 号台风造成 广东省西部沿海的风 暴 潮是我 国近 百年来最 严重 的一 次。 最大风暴潮 增水 达 5 . ,最高风暴 9米 潮位为 5 4 。其增水值是我国有潮 . 米 9 位资料以来的首位 ,名列世界第 3 。 位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回顾与教训总结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回顾与教训总结

日本海啸灾害的历史回顾与教训总结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海啸活动频繁。

多年来,这个地震带给日本带来了多次海啸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本文将回顾日本历史上的海啸灾害,并总结这些灾难带给日本的教训。

一、历史回顾1. 安政东海地震(1854年)1854年11月,日本遭受了一次强烈的地震,该地震引发了高达25米的巨大海啸。

海啸造成了东海岸多个城市的毁灭性破坏,造成约1.0-1.5万人死亡,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海啸之一。

2. 明治三陸地震(1896年)1896年6月15日,一次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影响日本东北地区的三陸沿岸。

这次海啸破坏性极大,造成约2.7万人死亡,另有大量建筑物和农田被毁。

3. 大正三陸地震(1933年)1933年3月2日,一次强烈的地震引发了海啸,重创了日本三陸地区的沿岸城市。

这次海啸导致了约3万人死亡,尤其是宮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的损失最为惨重。

4. 昭和三陸地震(1960年)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9.5级地震,引发了太平洋海啸。

这次海啸给日本北部沿岸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死亡人数超过200人。

此次海啸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应对国际性海啸威胁的实践。

5. 平成三陸地震(2011年)2011年3月11日,一场9.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东北日本,并引发了高达40.5米的海啸。

这次海啸导致约1.5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失去家园。

福岛核电站事故也是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的后果之一,产生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二、教训总结1. 加强地震预警体系日本正处于地震带,地震预警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

通过现代化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预测到地震的发生,为人们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减少人员伤亡。

2. 加强防潮堤和避难设施建设日本需要进一步加强沿岸地区的防潮堤和避难设施建设,以抵御海啸的冲击。

防潮堤的建设应考虑不同地理条件和历史灾情,以确保其足够强大和稳固。

日本海啸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日本海啸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日本海啸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日本是位于太平洋火山带上的岛国,地处地震带和海啸多发地区。

由于地理特点,日本频繁遭受海啸的袭击,这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日本海啸灾害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影响1.1 人身伤亡及生命安全威胁首先,日本海啸灾害造成了大量人身伤亡,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这不仅给家庭和社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对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

人们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返乡慰问亲人或安葬逝者,导致劳动力的短缺,进而对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1.2 基础设施破坏海啸引发的强烈冲击力可以摧毁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如港口、道路、桥梁等。

这种破坏不仅导致物资运输受阻,也使得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此外,电力系统的瘫痪也会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作,造成生产力下降。

1.3 损失财产和资产海啸灾害会摧毁人们的住宅、商铺和工厂,导致财产的巨大损失。

此外,许多日本企业在沿海地区拥有重要的设施和资产,这些资产的损失也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不仅使得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运营,而且还可能对其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应对策略2.1 建设防灾体系在面对频繁的海啸威胁时,日本政府应该加强防灾体系的建设。

这包括加强监测和预测能力,增强警报系统的有效性,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等。

此外,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和抗洪能力,以减少海啸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2.2 加强紧急救援能力在发生海啸灾害时,快速的紧急救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加强与国内外救援机构的合作,提高紧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支援,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基础设施,以便尽快恢复经济活动。

2.3 促进经济多元化为了降低日本经济对沿海地区的依赖程度,政府应该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这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发展其他行业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来实现。

这样,即使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灾害,国家整体经济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避免经济大幅度下滑。

“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考察及当代启示——由日本地震事件引发的思考

“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考察及当代启示——由日本地震事件引发的思考
天 人 合 一 ” 想 的 源 头 考 察 及 当 代 启 示 思
— —
由 E本 地 震 事 件 引 发 的 思 考 l
孙 宇 ’ 王 博 北 京 1 07 ; 0 8 1 2北 京 大 学 城 市 与环 境 学 院 北京 1 0 7 ) 0 8 1
( 1北 京 大 学 马 克 思主 义 学 院
想 法 可 以概 括 为 “ 人 合 一 ” 协 调 发 展 思 想 . 在 充 分 发 挥 人 会 组 织 形 式 的合 理 化 转 型 天 的 即 的 主 观 能动 性 的 时候 . 须要 以尊 重 客 观 规 律 为前 提 必 为 了摆 脱 日益 严 重 的 生 态 危 机 . 建 生 态 文 明 的 和谐 家 园 . 构 我 天 思 《 传 . 言 》 张 : 夫 大 人 者 , 天 地 合 其 德 , 日月 合 其 实 现人 类 文 明 形 态 的根 本 变 革 . 们 需 要从 “ 人 合 一 ” 想 中 汲 易 文 主 “ 与 与 明 。 四时 合其 序 。 与 与鬼 神 合 其 吉 凶 。 先 天 而天 弗 违 , 天 而 奉 天 取 有 益养 料 , 分 挖 掘 其 蕴 含 的 精 神 资 源 和思 想 精 髓 . 挥 其 应 后 充 发 时 ” 这段 话 的 意思 是 说 “ 人与 自然界 要 相互 适 应 . 互 协 调 所 谓 有 的生 态 价 值 。 我们 应 树 立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发 展 观 . 过 加 强 生 相 通 完 加 不 ‘ 先天 ’即为天之前导。 自然变化未发生之前加 以引导 ; , 在 所谓“ 后 态 教育 、 善制 度 建 设 、 大 监 督 力 度 , 断 深化 人 们 对 生 存 价 值 丰 在 天” 即遵循 自然的变化规律 。 。 从天而动 。” 可见 , ② 作者 意在说明天 和 生 态 环境 的认 识 . 富 人 们 对 生 命 意 义 的体 验 与 感 知 . 全 社 会 形 成 热 爱 自然 、 护 生 态 的 良 好 氛 围 , 生 态 安 全 观 、 态 文 保 使 生 人 合 一 的重 要 意义 . 而且 还 指 导 人 们 如何 才 能 达 到 天 人合 一 怎 样处 理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是 中西 文 化 之 间 的一 个 重 大 区别 明 哲 学 观 、 态 文 明价 值 观 等 多 种 观 念 观 深人 人 心 . 化 为 人 们 生 内 中 国历 来 重 视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统 一 .而 西方 国 家 则 注 重 通 过 征 的 价 值 信 仰 .从 而将 其 转 化 为 构 建 生 态 文 明社 会 的 内 驱 力 和 源

地震感悟心得体会(3篇)

地震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以来,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再次引发了全球的关注。

在我国,地震也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知地震的危害性,也亲身经历了地震的恐怖。

以下是我对地震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地震无情,生命可贵地震来临时,人们往往措手不及,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灾难瞬间降临。

面对地震,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无情。

然而,在这无情之中,生命却显得更加可贵。

地震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关爱身边的人,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防患未然,安全第一地震发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征兆,如动物异常、地质变化等。

然而,这些征兆往往被人们忽视,导致地震来临时无法及时应对。

因此,防患未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应对地震的关键。

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危害等,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2. 做好家庭安全防范:在家中设置紧急避难场所,备好应急物资,如手电筒、防震包、食物、水等。

3. 关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在地震多发地区,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地震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4. 培养应急逃生技能:学习应急逃生技能,如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团结互助,共度难关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危急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地震灾害。

以下是团结互助的一些感悟:1. 互帮互助:地震发生后,许多志愿者纷纷前往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

2. 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关爱。

3. 心理疏导: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疏导工作尤为重要。

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心理援助,帮助灾区人民走出心理阴影。

4. 恢复重建:地震过后,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努力恢复正常生活。

四、总结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地震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认识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性。

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

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

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考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伦理的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不同于以往发展观的最本质所在。

正是由于伦理的缺失导致了我们今天发展的危机,为人类带来不必要的灾难,因而只有从伦理层面思考和设计发展问题,才有可望彻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深刻的伦理意蕴,其中贯穿了伦理公正理念和原则,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蕴涵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道德理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伦理;发展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后,群灾毕至。

对于天灾,人类唯有躲避和忍受,而人祸,则是人类的悲哀和愚昧。

地震、海啸夺去了生命和财产,这已经是无尽的伤恸,但,活着的人将被核辐射如何虐待,苦痛多长时间,没人能说清。

日本大地震后引起人类对核能开发安全问题新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类发展的新思考,也引发笔者对科学发展的伦理思考。

党的十七大已经胜利召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纲”,是一个“核心内容”。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十七大精神,这一句话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可以说,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方面内容,都是围绕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和核心内容而展开的。

为了紧紧抓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十七大的总纲和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

人类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必须建立在丰厚的伦理基础之上,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意义所在。

一、非科学发展观及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发展的理论”,相对于科学发展观在此称为非科学发展观:“人类中心论”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是自然界万物进化的最终目的。

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却轻蔑地把自然贬低为人类可以任意改造利用的对象;“生态中心论”认为,自然界是至高无上的上帝,人只不过是它的忠顺奴仆,只有听从自然的摆布,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和反思

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和反思

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和反思关键词:日本地震经济复苏影响摘要:转眼间日本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是,频发的核泄漏和核污染事件仍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影响,这次地震究竟是日本从此一蹶不振的丧钟还是使其开创新辉煌的起点,本文将对此做出相应的一些分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东京有强烈震感。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恐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

地震导致地面下沉,致日本岛地震震区沿海部分地区沉到海平面以下,沉没部分面积相当大半个东京。

一场灾难给本已不甚乐观的日本经济境况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此次地震不仅在当时造成了日本股市的瞬间大跌,同时也造成了日本著名汽车制造品牌丰田汽车工厂的停产,更不要说后果十分严重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

时至今日,地震的影响犹在,12月日本最大的食品公司明治,生产的奶粉又被检验出辐射超标,从而引发了大批量的召回事件。

虽然地震给日本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人却说这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地震的发生固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后果,但只也是日本经济重新踏上发展的轨道,因为在本次地震中,大量的房屋和基础设施都被摧毁了,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紧急和迫切,而这恰恰会拉动日本国内需求的大幅度上涨,刺激日本经济,使其能够摆脱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给其带来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彻底结束“失去的”的时光。

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是一种正确的预言呢?日本第二季度GDP大幅下降。

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修正值为季率萎缩0.5%内阁府同时公布,2季度GDP折合成年率较前一季度萎缩2.1%,三周前公布的初值为萎缩1.3%。

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自古以来,海啸一直是沿海地区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而在日本这个坐落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国家,海啸灾害更是常见且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本文将对日本海啸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一、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破坏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威胁。

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据统计,这场海啸导致1.8万人失踪或死亡,数百万人受到影响。

大量房屋建筑被毁,交通运输系统瘫痪,整个社会秩序出现短暂混乱。

二、灾后重建所需财力投入海啸灾害往往导致大量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农田和渔业设施的破坏,重建工作需要大量财力投入。

根据日本政府的统计数据,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的灾害损失高达25万亿日元,使得日本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境。

三、海啸对渔业和农业的影响日本是一个以渔业和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而海啸带来的洪水和淡水污染往往对这两个行业造成巨大影响。

海啸将水产养殖设施冲垮,引起海产物种大量死亡,给渔业带来重大损失。

同时,因为淡水源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整个农作物种植区域也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四、旅游业受到冲击日本的旅游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海啸灾害对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海岸线上的景点和度假地成为海啸的主要破坏目标,游客的到来大幅减少,旅游业收入锐减。

除此之外,海啸灾害也破坏了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例如酒店、机场、交通网络等,恢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时间和财力。

五、对基础设施的破坏和影响海啸以其巨大的能量和冲击力,常常摧毁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

例如,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导致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被严重破坏,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运输效率。

同时,大量房屋倒塌,给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困扰。

六、对环境的影响海啸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海啸携带大量的泥沙、淡水、化工废料等物质进入海洋,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3·11”地震海啸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一、海啸灾害概况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

此次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创下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0级地震的记录,是1900年以来世界上第四大规模的地震。

地震发生后,在日本东部海域引发了波高达10米的海啸,海啸波深入内陆达数公里。

据日本电视新闻网3月14日消息,此次地震以及海啸所造成的死亡以及失踪人数已经超过了3900人;另外,还有超过2万人下落不明。

日本媒体称,这些遇难者多数死于海啸。

地震海啸中受损或被毁的建筑超过3400栋,此外还造成核电站氢气爆炸、交通瘫痪、电力和通讯传输中断,农田被淹没、堤防损毁等惨重灾情,靠近地震源地的宫城、福岛、岩手三个县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由于本次地震海啸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未对我国沿海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海啸监测信息显示,我省沿海监测到的最大海啸波为55厘米。

二、我省应急响应情况
11日14时20分,我局及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第一份地震海啸信息后,即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展电话会商,密切关注日本地震海啸的最新动态。

16时50分,接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警报后,我们立即向省政府
及相关部门发出海啸预警专报,这也是我省发出的首份海啸预警专报。

随后,根据省政府领导的指示,我局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局领导参加了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的视频会商会议,部署各级海洋与渔业局加强应急值班,实时监测海啸动态,通过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密切关注海上渔船的动态,滚动加密发布海啸预警和渔船安全预警信息,提醒渔民加强防范、注意安全。

11日20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解除本次海啸警报;11日22时,经请示省政府,我省海啸警报解除。

三、灾害警示
研究显示:全球90%的海底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

过去的100年间,全球约75%的破坏性海啸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台湾省、南海东部以及周边的硫球群岛均位于该地震带上。

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进入了地震海啸活跃期,自2004年以来8.5级以上的强震已经发生了4次,并引发了3次大规模海啸。

加强地震海啸灾害预警和防范,建立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已成为当前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我省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

随着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人口密集度不断提高,而地震海啸造成重大损失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分析,如果本次地震海啸发生在琉球群岛周边海域,海啸波将在2-3小时内抵达我省沿海地区,最大波幅可达2-4.4米(如同时遇到高潮位,海啸波幅将更大),将给我省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高度重视海啸等海洋灾害防范工作,加快
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是最大限度减少海洋灾害损失,推进我省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3〃11”日本地震海啸灾难中,日本政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是加强海啸监测,快速发布预警,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

日本气象厅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拉响了地震警报,并随即发布了第一份海啸警报。

根据日本沿海180个海啸观测站的观测信息,日本多个地区提前数秒,首都东京更是提前10秒收到地震来袭的警报。

警报的及时发布,为民众争取了宝贵的逃生时间,使日本多家核电站、多条新干线列车在大地震到来之前就自动停运,减少灾害损失。

日本在此次地震海啸灾害中的预警机制切实而有效。

地震发生后,与“紧急地震速报系统”联动的电视台、广播台、手机短信等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这对于民众逃生以及灾难防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开展灾前演习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强化防震应急演练力度,定期在学校和办公场所举行地震演练,指导每户家庭如何应对。

日本城市在规划时,就把学校操场、城市广场、城中绿地和公园等都设计成避难所,附近都会插着醒目的“地震避难所”牌子。

各地避难所在网络上也能查到,再加上经常演练,民众对避难所非常熟悉。

11日大地震后,日本民众秩序井然的疏散和逃生、排队打公共电话等,都说明了演练效果,避免了在震后逃生中所发生的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三是快速应急响应机制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保障。

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4分钟,日本立刻成立以首相办公室为主的紧急救灾司令部,指挥调度协调救灾援助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电视台、电台和防灾信息网等渠道向全国发布预警信息;震后28分钟,紧急救灾司令部即召开了首次会议,布置全国的救援工作;日本自卫队军舰和战斗机受命赶往灾区,参与救援。

日本政府的及时响应为人员撤离和财产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伤亡和损失。

四、有关建议
我省的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工作已有一定基础。

2009年省政府颁布了《海洋灾害应急预案》;2006年和2008年我省先后开展了两次海啸灾害应急演习,初步建立了海啸预警和信息分发系统。

同时,我省目前的海啸预警和信息分发手段还非常落后,远不能满足防灾减灾要求,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海啸监测能力建设。

海啸监测能力建设是海啸预警的基础,因此建议在我省外围海岛及外海区域布设海洋水文观测站,建立海洋卫星终端接收站,通过卫星遥感加强对海啸波的监测,建立实时观测信息高速传输网络。

(二)加快海啸预警能力建设。

预警技术是海啸预警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我省应加快开展基于数值预报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海啸预警技术研究,配置海啸预警所需的大型高性能计算机,提高计算能力,缩短预警时间,提高海啸预警能力。

(三)建立海啸预警信息快速分发系统。

预警信息的快速分发是争取海啸应急响应时间的关键。

应参照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海啸预警信息快速分发系统,尤其需要联合电视、广播等媒体和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系统,以及民防警报系统,建立海洋灾害信息应急联动发布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

(四)完善各级政府应急响应机制。

海啸破坏力强、预警时间短,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预先制定并落实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一旦接到灾害预警信息便及时启动。

建议各地按照《浙江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落实队伍和装备建设,完善海洋灾害应急机制,定期开展海啸灾害应急演练。

(五)开展海啸风险评估与区划。

海啸风险评估与区划是海啸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基础,也是各级政府制定并落实海啸应急预案的科学依据。

建议加快开展我省沿海区域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开展海啸灾害风险评估,细化沿海地区海啸风险等级,制定应急疏散和撤离路线,在灾害发生时,有效指导沿海公众及时疏散或撤离。

此外在沿海城市规划和大型工程实施建设规划中,还应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