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10课鸦片战争编制人:莫丁飞审核人:陈素秋【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引导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形势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开始。

②为开拓和掠夺,英国侵略中国。

(2)国内形势①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②政治:政治腐败,困难,废弛。

③外交:实行政策。

(3)直接原因:在虎门销毁英国走私的鸦片,英国借端发动战争。

2.经过(1)第一阶段:①1840年6月,英舰侵入挑衅,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经犯,最后到达,道光帝派同英军“议和”。

(2)第二阶段:①1841年初,英军强占,并扩大侵华。

②1842年8月,英舰驶抵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填空并连线)危害A、开放、、、、五处通商破坏贸易主权B、割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C、赔款2100万银元破坏关税自主权D、协定关税局加剧了人民的负担②1843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和《》,即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攫取、和等特权。

③美法两国趁火打动,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和《》,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5.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中国开始沦为国家,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二、战火再燃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英美法等提出、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1)1856年,英军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原卷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原卷版)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导学案)导学生努力学习将来维护国家利益。

设问1: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什么会议处理德国问题?会议有关国家各自打算是什么?从而建立什么战后新秩序?1、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在巴黎的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安排。

2、巴黎和会操控者: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克里孟梭、美国总统。

3、和会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

4、《凡尔赛条约》内容:①领土:重划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占领15年。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不许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数;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波兰等国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法、日等国瓜分5、巴黎和会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活动二:《九国公约》设问2:为了协调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又召开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签订了什么条约?建立了什么体系?1、时间:1921—年2、地点:3、与会国家:个(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4、操纵国:、英、日5、原因:帝国主义在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6、《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7、《九国公约》的本质:实现了美国的“”的目的,阻止了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从建,通常被称为“凡尔赛—”。

【快速查答案】活动一:1.凡尔赛宫;2.劳合·乔治、威尔逊3.《凡尔赛条约》4.疆界、法国、义务兵役制、奥地利、赔款委员会、英5.西亚活动二:1.1922;2.华盛顿;3.9;4.东亚;5.美;6.领土完整、中国;7.美国、日本;8.巴黎和会、东亚、华盛顿体系►问题一:巴黎和会上各国的各自打算是什么?【点拨】【解析】美国的想法是挑战欧洲列强获得世界霸权,所以主张保留德国牵制英法。

第十课导学案

第十课导学案

☺ 2008 年浙江绍兴中考题
考 题 链 接
1、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2008 年湖北孝感中考模拟题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 ,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
2、就其历史作用而言,秦始皇的下列哪项统治措施最应该否定(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修筑万里长城
小组做题
课 堂 拓 展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 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 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 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 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皇帝。但他又是统治残暴 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 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 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学 习 活 动 安 排
南达________。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_______的________国家。 二、展示环节 自学环节的各习题 三、检测环节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公元前 475 年 B、公元前 221 年 C、公元前 230 年 D、公元 220 年 2、秦始皇的主要贡献是( ) A、击败匈奴,开辟了丝绸之路 B、实现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C、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 3、以下措施中,不是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是( ) A、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北征匈奴 D、轻徭薄赋 4、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 A、旅游景点 B、军事防御工程 C、划定国界 D、扩大秦朝影响力 四、总结环节 1、秦朝的建立 2、秦朝的统治 小组总结 小组展示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含答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学习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

【课前预习】【助读资料】一、走近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 —1968),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美国的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

”她的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

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感慨()搓捻()疲倦()怦怦()惭愧()碎片()拼凑()浸满()花团锦簇()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感慨:疲惫不堪:小心翼翼:混为一谈:截然不同:不求甚解: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二、整体感知1.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课堂探究】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1.莎莉文老师为什么从学习识字开始教海伦?2.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海伦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3.知道项羽、刘邦起义和楚汉之争,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难点:秦的暴政,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1)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2) 和兵役繁重①表现:修建,征伐南方,修筑,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②影响: 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都要受到牵连,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种残害肢体的肉刑’。

2、秦二世:(1)更加残暴,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大量宫女,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

(2)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屠杀。

(3)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戍守遇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2概况:(1)爆发:,陈胜、吴广在领导农民起义。

(2)发展:攻占后,陈胜称王,建立了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

(3)结果:由于,起义军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评价:(1)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2)影响::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

项羽在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则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年,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含义: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自封为西楚霸王,封为汉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导学案课题: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的影响。

2.了解秦朝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导致农民大起义的背景。

3.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1.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

2.农民起义的形式和影响。

教学难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组织和领导。

2.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朝的统治如何?-秦朝的统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或黑板写下本节课的标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教师向学生介绍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中央集权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问题?3.教师讲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形式和规模如何?三、读文讲解(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组读取课文《秦末农民大起义》。

2.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文中提到的农民起义中的领袖是谁?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活动范围有哪些?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四、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农民起义对后来的历史有哪些影响?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五、展示评价(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教师布置作业和课后阅读任务。

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农民起义历史意义的文章。

课后阅读:读取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形式和历史意义。

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掌握了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导致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了解了农民起义的组织和领导,以及农民起义对后来历史的影响。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编写人:李玲审核人: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

(2)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本节课时间跨度长,容量较大,但结构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应以时间为线索,以列表的方法从所处的年代、原因、主要特点、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基础梳理】知识点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1)(2)2.表现:3.影响:,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知识点二、民族工业的春天1、原因⑴内因①②临时政府,激发了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③⑵外因:2、表现(1)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增加。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

3、结局:一战结束后,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知识点三、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前期发展较快(1)原因:(2)表现:2、抗战时期遭沉重打击(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①在沦陷区:民族企业被毁或者被日本吞并;在华北,日军采取“”办法,将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3、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1)原因(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核心整合】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情景一: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统编版)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截.然不同()感慨.()搓捻..()疲倦.不堪()绽.开()小心翼.翼()不求甚.解()争执.()混.为一谈()惭愧..()悔.恨()恍.然大悟()激荡.()奥.秘()油然.而生()捡.()拼凑.()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企.盼()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有所感触而慨叹。

()②将线、纸等放在手里来回搓。

()③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花儿开放,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④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⑤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⑥领会;理解。

()⑦因受冲击而动荡。

()⑧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⑨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⑩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

()○11盼望。

()○12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

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13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14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15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16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7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8形容忽然醒悟过来。

()○19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20所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

()○21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簇,丛集、聚集。

()○2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任务二:知作者1.作者名片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由于西方列强将中国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也促使部分地主官僚为“自强”和“求富”,采用机器;开展军工和民用生产,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后出现了民间设厂的现象,中国民族工业诞生。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分析,增强我们透过现象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兴办近代工业的一些企业家的事迹,感受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学法指导】:针对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问题1:从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与列强签订了哪些有关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
问题2:从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中看出列强的意图是什么?它使19世纪40、50年代的中国经济出现什么变化?
问题3:分析课文第46页图《开埠后的宁波口岸》、《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和《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幅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问题4:洋务运动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强”和“求富”?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问题5: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它的出现有何历史进步意义?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问题6: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代表有哪些?
问题7: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代表有哪些?
探究与合作: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民族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期间取得发展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民族工业在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期间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一组分析主观原因;第二组分析客观原因;第三组分析政治原因;第四组分析经济原因;第五组分析思想原因。


【课文知识归纳】从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期间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什么变化?(第六组成员完成)
【知识达标检测】
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D.民族工业的产生
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3、(2012.广州模拟)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三十年来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4、在19世纪40~80年代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不断增多,并取得合法权
④清政府鼓励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工人)混杂,易生瓜季之嫌”为由,下令予以封闭,该厂被迫迁往澳门。

【材料二】“‘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

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