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方程式知识点精编版

合集下载

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详解

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详解

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详解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书写规则: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

如Cl2、Na2O 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Na+、O2-;BaSO4不可以拆开写成Ba2+、SO42-形式。

②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

如NaHCO3改写Na+、HCO3-;NaHSO4应改写Na+,H+,SO42-③微溶物,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

④固体与固体物质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如实验室制取NH3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⑤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HCl、HNO3无论浓稀,均应改写成离子符号。

如Cu片与浓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书写步骤(以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为)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BaCl2==CuCl2+BaSO4↓②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Cu2++SO42-+Ba2+ +2Cl- =Cu2++2Cl-+BaSO4↓③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Ba2+ + SO42- =BaSO4↓④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特别提醒: 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1)不配平(一般表现为等式两边原子不守恒或电荷数不守恒)。

如Fe 3++Cu =Cu 2++Fe 2+;Na+H 2O=Na ++OH -+H 2↑(2)该改的不改或不该改的改了。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知识点整理与梳理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知识点整理与梳理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知识点整理与梳理离子方程式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离子间的转移和生成的方程式。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离子的概念1.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离子的生成: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就会形成离子。

二、离子的符号和电荷1. 阳离子通常用原子符号后加上一个加号表示,如Na+表示钠离子。

2. 阴离子通常用原子符号后加上一个减号表示,如Cl-表示氯离子。

3. 电荷的大小取决于离子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目。

正电荷等于失去电子数目,负电荷等于获得电子数目。

三、离子方程式的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用于描述反应中物质之间离子的转移和生成。

它通常由方程式的两边写出离子的完整式子。

例如,下面的化学方程式:NaCl + AgNO3 ➞ AgCl + NaNO3可以表示为离子方程式:Na+ + Cl- + Ag+ + NO3- ➞ AgCl↓ + Na+ + NO3-四、离子方程式中的常见反应类型1. 双水合物反应:在反应中,两种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离子化合物。

例如:CuSO4 + 5H2O ➞ CuSO4·5H2O2.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3.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例如:2Ag + Cu2+ ➞ 2Ag+ + Cu五、离子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离子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目要相等。

1. 平衡离子方程式的规则:a) 对于相同的离子,反应前后的数目要保持一致。

b) 对于不同的离子,在反应前后的总电荷和总质量要保持一致。

2. 配平离子方程式的方法:a) 首先平衡原子的数目,确保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致。

b) 接着平衡离子的数目,确保反应前后离子数目一致。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与整理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与整理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与整理化学离子方程式总结与整理离子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离子的生成、参与和消失的一种方程式。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离子方程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及各个离子的变化。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离子方程式进行总结和整理。

1. 离子的命名和表示在学习离子方程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离子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通常是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例如氢离子H+、铵离子NH4+等;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通常以元素名的基础上改变尾音得到,例如氧化氢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2-等。

离子在方程式中以化学式表示,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通过离子间的电荷平衡来构建方程式。

2. 离子反应的表示离子反应是描述离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离子方程式通常包含两个步骤:写出平衡反应式和写出离子方程式。

在平衡反应式中,需要确保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和个数相等;在离子方程式中,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离子变化写出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特点是使用离子形式表示物质,同时保持电荷的平衡。

3. 离子方程式的平衡离子方程式是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得到的。

要平衡离子方程式,首先需要保持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和个数相等,然后根据离子的个数和电荷进行调整。

平衡离子方程式时,可以通过在方程式中添加系数或改变离子的个数来平衡电荷。

要注意的是,系数一般不写为分数,当需要平衡的离子很多时,可能需要多次迭代。

4. 常见的离子方程式类型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接触到的离子方程式类型比较有限,主要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

其中,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例如硫酸(酸)和氢氧化钠(碱)反应生成硫酸钠(盐)和水。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的转移过程,通常涉及元素的氧化状态的改变,例如氨水和氯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和氮气。

沉淀反应是溶液中产生不溶性固体沉淀的反应,例如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离子方程式高考知识点总结

离子方程式高考知识点总结

离子方程式高考知识点总结离子方程式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描述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它在高考化学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

学好离子方程式不仅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机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离子方程式的相关知识进行综述,帮助考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离子的概念和离子反应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根据其带电性质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反应是指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离子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离子用它们的化学符号表示,右上角的电荷数表示离子的电荷,相反符号的离子会吸引在一起,相同符号的离子会排斥开来。

离子方程式必须保持电荷守恒,即反应前后离子的总电荷数要保持不变。

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物质和生成物离子方程式中的起始物质是反应的起始物质,在反应中发生转化。

生成物是在反应过程中由起始物质转化而成的物质。

根据反应类型和离子的组成,离子方程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形式。

1. 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常见的酸碱反应离子方程式形式如下:酸 + 碱→ 盐 + 水其中,酸溶液中的H+离子和碱溶液中的OH-离子相遇形成水。

例如,HCl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盐和水:HCl + NaOH → NaCl + H2O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的转移,即氧化和还原过程。

氧化过程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过程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形式如下:氧化剂 + 还原剂→ 氧化物 + 还原物其中,氧化剂接收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例如,CuO和H2反应生成Cu和H2O:CuO + H2 → Cu + H2O3. 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两种离子结合而生成难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物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形式如下:阳离子1+ + 阴离子2- → 沉淀物其中,两种离子结合形成的固体沉淀物不可溶于水。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大全(整理汇总版)

高中化学离子方程式大全(整理汇总版)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 +-Cl ===↓AgCl 2、钠与水反应:2Na +2O H 2===2+Na +2-OH +↑2H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 +2O H 2++2Cu ====2+Na +↓2)(OH Cu +↑2H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22O Na +2O H 2===4+Na +4-OH +↑2O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3HCO ++H ===↑2CO +O H 2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3HCO +COOH CH 3===↑2CO +O H 2+-COO CH 3 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2Ca +2-OH +2-3HCO ++2Mg ===↓2)(OH Mg +↓3CaCO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3HCO ++2Ca +2-OH ====↓3CaCO +2O H 2+-23CO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2Ca+-3HCO +-OH ===↓3CaCO +O H 2 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2Ca+-OH +-3HCO ===↓3CaCO +O H 2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2CO :+2Ca +2-OH +2CO ===↓3CaCO +O H 2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2CO :-OH +2CO ===-3HCO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2Ca +2-OH +2-3HCO ===↓3CaCO +-23CO +2O H 2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3HCO +-OH ++2Ca ===↓3CaCO +O H 2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2Ba +2-OH ++4NH +-3HCO ===↓3BaCO +O H 2+O H NH 23⋅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23CO ++H ===-3HCO 或-23CO +2+H ===↑2CO +O H 2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2CO :2CO +2-OH ===-23CO +O H 2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2CO +-OH ===-3HCO 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4NH +-3HCO +2-OH ===↑3NH +-23CO +2O H 2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3CaCO +2+H ===+2Ca +↑2CO +O H 2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3CaCO +2COOH CH 3===+2Ca+2-COO CH 3+↑2CO +O H 2 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 +-OH ===O H 2 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43PO H +-OH ===O H 2+-42PO H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43PO H +3+2Ca+6-OH ===↓23)4(PO Ca +6O H 2 25、碳酸镁溶于强酸3MgCO +2+H ===+2Mg+↑2CO +O H 2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2Ba +2-OH ++2Mg +-24SO ===↓4BaSO +↓2)(OH Mg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Ba +2-OH +2+H +-24SO ===↓4BaSO +2O H 2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 +-24SO +2-OH ++2Ba ===2O H 2+↓4BaSO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H +-24SO +-OH ++2Ba ===↓4BaSO +O H 2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3Al +3-24SO +8-OH +3+2Ba ===3↓4BaSO +2-2AlO +4O H 2 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2)(OH Mg +2+H ===+2Mg +2O H 2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2-OH +2O H 2===2-2AlO +3↑2H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 Na 、Al 合金置于水中:Na +Al l+2O H 2===+Na +-2AlO +2↑2H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32O Al +2-OH ===2-2AlO +O H 2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32O Al +6+H ===2+3Al +3O H 2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3)(OH Al +-OH ===-2AlO +2O H 2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3)(OH Al +3+H ===+3Al +3O H 2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3Al +3-3HCO ===↓3)(OH Al +↑2CO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3Al +3-23CO +3O H 2===2↓3)(OH Al +3↑2CO 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3Al +3O H NH 23⋅===↓3)(OH Al +3+4NH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3Al +3O H 2===↓3)(OH Al +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3Al +3-2AlO +6O H 2===4↓3)(OH Al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3Fe +3-2AlO +6O H 2===↓3)(OH Fe +3↓3)(OH Al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2AlO ++H +O H 2===↓3)(OH Al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2AlO +4+H ===+3Al +2O H 2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2AlO ++4NH +O H 2===↓3)(OH Al +↑3NH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 ++H ===+2Fe +↑2H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 +2+3Fe ===3+2Fe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 +2+3Fe ===+2Cu +3+2Fe 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 ++H ===+2Fe +↑S H 2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2S +2+H ===↑S H 2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2S +2Br ===↓S +2-Br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2Fe +2Cl ===2+3Fe +2-Cl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 H 2:2+3Fe +S H 2===2+2Fe +↓S +2+H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2+3Fe +-2S===↓S +2+2Fe 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2+3Fe +3-2S ===↓S +2↓FeS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2+3Fe +2-I ===2+2Fe +2I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Fe +3-OH ===↓3)(OH Fe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3Fe +3O H NH 23⋅===↓3)(OH Fe +3+4NH 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3Fe +3-SCN ===3)(SCN Fe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3Fe +3Zn ===2Fe +3+2Zn62、锌与稀硫酸: Zn +2+H ===+2Zn +↑2H63、锌与醋酸: Zn +2COOH CH 3===2-COO CH 3++2Zn +↑2H64、锌与氯化铵溶液: Zn +2+4NH ===+2Zn +↑3NH +↑2H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3Fe +2-I ===2+2Fe +2I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2+2Fe +22O H +2+H ===2+3Fe +2O H 2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5+2Fe +-4MnO +8+H ===5+3Fe ++2Mn +4O H 2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43O Fe +8+H ===2+3Fe ++2Fe +4O H 269、氧化铁溶于盐酸: 32O Fe +6+H ===2+3Fe +3O H 2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32O Fe +2-I +6+H ===2+2Fe +2I +3O H 2 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3Fe +3O H 2 ===3)(OH Fe +3+H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2+2Fe +4-Br +32Cl ===2+3Fe +2↑2Br +6-Cl 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2Fe +2Cl ===2+3Fe +2-Cl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2Fe +4-I +32Cl ===2+3Fe +22I +6-Cl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 +2Cl ===2I +2-Cl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 +2Cl ===2I +2-Cl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 +32Cl +3O H 2===6+H +-3IO +6-Cl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 +2Cl ===2Br +2-Cl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32SO H +2Cl +O H 2===4+H +2-Cl +-24SO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32SO H +2+3Fe +O H 2===4+H +2+2Fe +-24SO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32SO H ++22O H ===2+H +O H 2+-24SO82、氯气通入水中: 2Cl +O H 2===+H +-Cl +HClO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2Cl +-3HCO ===-Cl +2CO +HClO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23SO +O H 2+2Br ===-24SO +2-Br +2+H 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23SO +22O H ===-24SO +2O H 2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2SO +2Br +2O H 2===4+H +2-Br +-24SO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NO ):Fe +-3NO +4+H ===+3Fe +↑NO +2O H 2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NO ):3Fe +2-3NO +8+H ===3+2Fe +2↑NO +4O H 2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2-3NO +8+H ===3+2Cu+2↑NO +4O H 2 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 +2-3NO +4+H ===+2Cu+2↑2NO +2O H 2 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 +Cu ===2Ag ++2Cu92、用氨水吸收少量2SO : 2SO +2O H NH 23⋅===2+4NH +-23SO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2SO : 2SO +O H NH 23⋅===+4NH +-3HSO(少量2SO 只生成正盐,过量时才生成酸式盐)94、稀硝酸中通入2SO : 32SO +2-3NO +2O H 2===3-24SO +2↑NO +4+H 95、浓硝酸中通入2SO : 2SO +2-3NO ====-24SO +2↑2NO 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4NH +-OH === ↑3NH +O H 2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2SO : +2Ca +2SO +-ClO +O H 2===↓4CaSO +-Cl +2+H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2SO : -23CO +O H 2+22SO ===2CO +2-3HSO 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S H 2++2Cu ===↓CuS +2+H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2S++2Cu ===↓CuS 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 +2O H 2通电===== 2-OH +↑2H +↑2Cl 102、电解硫酸铜溶液: 2+2Cu+2O H 2通电===== 2↓Cu +↑2O +4+H 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2Cu +2-Cl 通电=====↓Cu +↑2Cl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 +2-Cl (熔融)通电===== 2Na +↑2Cl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3Al +6-2O 通电===== 4Al +3↑2O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2M n O +2-Cl +4+H ∆===+2Mn +↑2Cl +2O H 2 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OH ===-Cl +-ClO +O H 2 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32Cl +6-OH ===5-Cl +-3ClO +3O H 2 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 +O H 2+2CO ===HClO +-3HCO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 +-Cl +2+H ===↑2Cl +O H 2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3C l O +5-Cl +6+H ===3↑2Cl +3O H 2 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2-2S+-23SO +6+H ===3↓S +3O H 2 113、2NO 溶于水: 32NO +O H 2===2+H +-3NO +↑NO114、2NO 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23SO +2NO ===-24SO +↑NO 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 -2S +O H 2===-3HSO +-OH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解: -23CO +O H 2=== -3HCO +-OH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2Ba +-24SO ===↓4BaSO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 +6-OH ===2-2S+-23SO +3O H 2 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2Ba +2-COO CH 3+2+H +-24SO ===↓4BaSO +2COOH CH 3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OOH CH 3+-OH ===-COO CH 3+O H 2 121、醋酸与氨水反应: C O O H CH 3+O H NH 23⋅===-COO CH 3++4NH +2O H 2 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OH H C 56+-OH ===-O H C 56+O H 2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OH H C 56++3Fe ===-3656])([O H C Fe +6+H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O H C 56+COOH CH 3===OH H C 56+-COO CH 3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2CO :-O H C 56+O H 2+2CO ===OH H C 56+-3HCO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OH H C 56+-23CO ===-O H C 56+-3HCO 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 3C a C O +HCOOH ===+2Ca+↑2CO +O H 2+-HCOO - 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 C O O ++H ===HCOOH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HCOOH +-3HCO ===↑2CO +O H 2+-HCOO 130、422O C Na 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242O C +2-4MnO +16+H ===10↑2CO +2+2Mn +8O H 2 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522O H +2-4MnO +6+H ===5↑2O +2+2Mn +8O H 2 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2+2Fe +22O H +2+H ===2+3Fe +2O H 2 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2SO +2-4MnO +2O H 2===5-24SO +2+2Mn +4+H 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2CO :542H C +12-4MnO +36+H ===10↑2CO +12+2Mn +28O H 2 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323CH COOCH CH +-OH ===-COO CH 3+32CH HOCH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 )()(35333517O H C COO H C +3-OH ===3-COO H C 3517+OH CH OH CH OH CH 22)()( 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Cl CH CH 23+-OH ===OH CH CH 23+-Cl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Ag +O H NH 23⋅===↓AgOH ++4NH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Ag +2O H NH 23⋅===+])([23NH Ag +2O H 2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CHO CHOH OH CH 42)(+2+])([23NH Ag +2-OH −→−∆-COO CHOH OH CH 42)(++4NH +33NH +O H 2+2↓Ag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Cu+2-OH ===↓2)(OH Cu 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2Cu+2O H NH 23⋅===↓2)(OH Cu +2+4NH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2Cu +4O H NH 23⋅===+243])([NH Cu +4O H 2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2Zn +2O H NH 23⋅===↓2)(OH Zn +2+4NH 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2Zn +4O H NH 23⋅===+243])([NH Zn +4O H 2。

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考点

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考点

中学化学中的离子方程式仅限于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其它情况下的离子反应,如固态、熔融态和非水溶剂中的都不作要求。

在离子反应中如其物质的主要形态为离子的则应拆写为离子,如主要形态为分子,则不能拆写。

为帮助掌握笔者归纳出下列三条规律:(1)易溶、易电离物应拆写只有既易溶于水,又易电离的电解质方可拆写为离子形式,其只有三类物质:①强酸。

需重点记忆的是HNO3、H2SO4、HX(X=Cl、Br、I)等。

②强碱。

需重点记忆的是NaOH、KOH、Ba(OH)2等。

③可溶性盐。

只有极少数盐属可溶难电离物,如(CH3COO)2Pb、HgCl2等,常见的盐均易电离,这样关键是记忆盐类物质的溶解性。

记忆时为加强记忆可编为口诀:“若论盐类溶解性,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不溶钡和铅,其它酸类的正盐,只有钾钠铵盐溶。

”务求熟练掌握。

除这三类物质以外的物质,均应直接以化学式表示,不能拆写。

(2)酸式盐区别对待常见酸式盐均为易电离物。

教材后所附溶解性表中无酸式盐的溶解性情况,复习中应强调三点:①钾钠铵类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应拆写,但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再拆。

如NaH2PO4应拆为Na+和H2PO4-,H2PO4-不能再拆写为H+和HPO42-或2H+和PO43-。

②Ca(HCO3)2、Mg(HCO3)2和Ba(HCO3)2均属易溶易电离的盐,应拆写为对应金属离子和HCO3-。

③可溶性硫酸的酸式盐要视浓度情况而定。

以NaHSO4为例,如浓度较大,酸根离子主要以HSO4-形式存在,拆写为Na+和HSO4-;如浓度较小,HSO4-进一步电离完全,应拆写为Na+、H+和SO42-。

(3)微溶物具体分析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和Ca(OH)2等,常考的是Ca(OH)2,它们均易电离。

微溶物是否拆写要视具体情况分析而定,以Ca(OH)2为例,如题述为“澄清石灰水”,则应拆写;如题述为“石灰乳”,则不能拆写。

中学化学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有4种类型:(1)离子互换型即离子交换后有沉淀或弱电解质(含H2O)生成的反应。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知识点归纳离子方程式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描述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粒子运动和转化过程。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是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离子方程式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离子方程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以离子形式表示物质参与反应过程。

它和化学方程式相比,更能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中离子的生成、消失和转化。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将它们表达出来,并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离子、反应的相、离子的电荷以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配平等。

首先,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离子,我们需要将它们的离子部分写出来。

例如,在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中,氯化钠的离子是Na+和Cl-,硝酸银的离子是Ag+和NO3-。

我们可以将这些离子部分分别写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右侧。

其次,要注意反应的相。

化学反应中,物质可能是固体、液体、气体或溶液的形式存在。

在离子方程式中,我们通常用(S)、(l)、(g)或(aq)来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或溶液相,放在离子的右下方。

例如,氯化钠是固体,可以写为NaCl(s);硝酸银是溶液,可以写为AgNO3(aq)。

离子的电荷也是书写离子方程式的重要要素。

离子的电荷可以从化学式中得到,也可以通过元素的氧化数计算得出。

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确保电荷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的总电荷必须相等。

例如,Na+和Cl-的反应生成NaCl,可以写作Na+(aq) + Cl-(aq) → NaCl(s)。

最后,配平是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步骤,也适用于离子方程式。

配平是指使用系数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相等。

在离子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用系数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离子进行配平。

例如,在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中,可以配平成2NaCl(aq) + AgNO3(aq) → AgCl(s) + 2NaNO3(aq)。

高中常见必背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中常见必背离子方程式总结

高中常见必背离子方程式总结高中化学中的离子共存和方程式可谓是一大重点,对于这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有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混淆或者是记忆不清晰。

下面是高中离子方程式总结,欢迎阅读。

1 高中离子方程式汇总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NaOH+CO2====Na2CO3+H2OCO2+2OH- CO32-+H2O2.过量CO2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NaOH NaHCO3 CO2+OH- HCO3-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CO2+2OH-===CO+H2O,第二步为:CO+CO2+H2O===2HCO。

3.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2CO2══Ca(HCO3)2CO2+OH- HCO3-4.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NH4)2CO3+H2O2NH3•H2O+CO2==2NH4++2H2O5.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H2O══2NaHCO3CO32-+CO2+H2O══HCO3-6.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CO2+H2O+C6H5O-→C6H5OH+HCO3-7.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OH-+SO2 HSO3-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Na2CO3+SO2 Na2SO3+CO2↑CO32-+SO2 SO32-+CO2↑9.少量SO2 气体通入NaClO 溶液中:2NaClO+2SO2+2H2O══Na2SO4+2HCl+H2SO42ClO-+2SO2+2H2O══SO42-+2Cl-+2H++SO42-10.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NH3•H2O+SO2===2NH+SO+H2O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SO2===NH+HSO11.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 气体:Pb(Ac)2+H2S=PbS↓+2HAc Pb(Ac)2+H2S=PbS↓+2HAc12.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2(SO4)3+H2S==2FeSO4+S↓+H2SO42Fe3++H2S==2Fe2++S↓+2H+13.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2FeCl3+2HI 2FeCl2+I2+2HCl2Fe3++2H++2I-2Fe2++I2+2H+14.氟气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2F2+2H2O 4HF+O2↑15.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Cl2+H2O H++Cl-+HClO16.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NaOH══NaClO+NaCl+H2O Cl2+2OH-══ClO-+Cl-+H2O17.FeBr2 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Br2+3Cl2══2FeCl3+2Br22Fe2++4Br-+3Cl2══2Fe3+++2Br2+6Cl-18.FeBr2 溶液与等物质的量Cl2 反应:6FeBr2+6C12 4FeCl3+2FeBr3+3Br2 2Fe2++2Br-+2Cl2══2Fe3++Br2+4Cl-19.足量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I2 2FeCl3+2I23Cl2+2Fe2++4I-2Fe3++2I220.在FeI2 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FeI2+Br2 FeBr2+I2Br2+2I-2Br-+I221.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溴水:6FeCl2+3Br2══4FeCl3+2FeBr32Fe2++Br2══2Fe3++2Br-22.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H2↑2Na+2H2O 2Na++2OH-+H2↑23.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2Al+2NaOH+6H2O 2Na[Al(OH)4] +3H2↑2Al+2OH-+6H2O [Al(OH)4]-+3H2↑24.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碳酸氢钠溶液:AlCl3+3NaHCO3 Al(OH)3↓+3NaCl+3CO2↑Al3++3HCO3- Al(OH)3↓+3CO2↑25.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26.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4OH—=AlO+2H2O27.Al(NO3)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NO3)3+3NH3•H2O===Al(OH)3↓+3NH4NO3Al3++3NH3•H2O===Al(OH)3↓+3NH4+28.Al2O3 溶于NaOH 溶液中Al2O3+2OH-=2AlO2-+H2O29.Al(OH)3 溶于NaOH 溶液中Al(OH)3+OH-=AlO2-+2H2O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30.硫酸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31.适量的稀硫酸滴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2Na[Al(OH)4]+H2SO4 2Al(OH)3↓+Na2SO4+2H2O[Al(OH)4]-+H+Al(OH)3↓+H2O60.过量CO2 通入NaAlO2 溶液中:CO2+2H2O+AlO===Al(OH)3↓+HCO32.Al2(SO4)3 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Al3++3AlO+6H2O===4Al(OH) 3↓33.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Al3++3CO32-+3H2O=2Al(OH)3↓+3CO2↑34.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3HCO===3CO2↑+Al(OH)3↓35.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 3FeCl22Fe3++Fe 3Fe2+36.FeCl3 溶液与Cu 反应:2FeCl3+Cu CuCl2+2FeCl22Fe3++Cu Cu2++2Fe2+37.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Fe3++3H2O Fe(OH)3(胶体)+3H+38.硫氢化钠的水解:NaHS+H2OH2S+NaOHHS-+H2OH2S+OH-39.硫氢化钠溶液与碘反应:NaHS+I2 S↓+HI+NaIHS-+I2 S↓+2I-40.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41.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42.铜与稀硝酸: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43 稀硝酸除银镜:3Ag+4HNO3 3AgNO3+NO↑+2H2O3Ag+4H++NO3-3Ag++NO↑+2H2O44.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3Fe+8H++2NO3—=3Fe3++2NO↑+4H2O45.FeS 和稀硝酸反应:FeS+4HNO3══Fe(NO3)3+NO↑+S↓+2H2O FeS+4H++2NO3-Fe3++NO↑+S↓+2H2O46.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C12↑+H2↑+2NaOH2Cl-+2H2OC12↑+H2↑+2OH-47.用石墨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SO4+2H2O O2↑+2Cu+2H2SO42Cu2++2H2O2Cu+O2↑+4H+48.醋酸加入氨水:CH3COOH+NH3•H2O CH3COONH4+H2OCH3COOH+NH3•H2O CH3COO-+NH4++H2O49.氢氧化镁加入醋酸:Mg(OH)2+2CH3COOH (CH3COO)2Mg+2H2OMg(OH)2+2CH3COOH 2CH3COO-+Mg2++2H2O50.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CuSO4+Ba(OH)2══Cu(OH) 2↓+BaSO4↓Cu2++SO42-+Ba2++2OH-══Cu(OH)2↓+BaSO4↓51.CuSO4 溶液中加入氢硫酸:CuSO4+H2S===CuS↓+H2SO4Cu2++H2S===CuS↓+2H+52.制取氢氧化镁:MgCl2+Ca(OH)2══Mg(OH)2↓+CaCl2Mg2++2OH-══Mg(OH)2↓w.53.碳酸钙中滴入醋酸溶液:w.w.w.k.s.5.u.c.o.m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54.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钙溶液混合:w.w.w.k.s.5.u.c.o.mCa(HCO3)2+Ca(OH)2 2CaCO3↓+2H2OCa2++HCO3-+OH-══CaCO3↓+H2O55、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Ca(HCO3)2+2HCl CaCl2+2CO2↑+2H2O HCO3-+H+CO2↑+H2O56.Ba(OH)2 溶液中滴加少量Ca(HCO3)2 溶液Ca2++Ba2++2HCO3-+2OH-=CaCO3+BaCO3+2H2O57.、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HCO+OH-===CaCO3↓+H2O58.向Ca(HCO3)2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Ca2++2HCO3-+2OH-══CaCO3↓+2H2O+CO32-59.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物质的量的盐酸:Na2CO3+HCl NaCl+NaHCO3CO32-+H+HCO3-60.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Na2CO3+CH3COOH==CH3COONa+NaHCO3CO32-+CH3COOH CH3COO-+HCO3-61.Na2CO3 的水解:Na2CO3+H2ONaHCO3+NaOHCO32-+H2OHCO3-+OH-62..CO2 通入Na2CO3 溶液中:CO2+CO+H2O===2HCO63.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Ca2++2HCO3-+2OH-══CaCO3↓+H2O+CO32-若Ca(OH)2 过量,则反应为HCO+OH-+Ca2+====CaCO3↓+H2O6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2--+H+=CO2↑+H2O65.Mg(HCO3)2 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Mg2++2HCO3-+4OH-=Mg(OH)2↓+2CO32-+2H2O.6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CO+CH3COOH===HCO+CH3COO-67.碳酸钠与醋酸溶液反应:CO32-+2CH3COOH=CO2↑+2CH3COO-+H2O68.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Mg(HCO3)2+2Ca(OH)2══2CaCO3↓+Mg(OH)2↓+2H2O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69.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镁溶液反应:Mg(HCO3)2+Ba(OH)2 Mg(OH)2↓+BaCO3↓+2H2OMg2++2HCO3-+Ba2++2OH-══Mg(OH)2↓+BaCO3↓+2H2O 70.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Mg(HCO3)2+4NaOH Mg(OH)2↓+2Na2CO3+2H2OMg2++2HCO3-+4OH-══Mg(OH)2↓+2H2O+CO32-71.NH4HCO3 溶液与过量的NaOH 溶液反应:NH4HCO3+2NaOH(过量)══Na2CO3+NH3↑+2H2ONH4++HCO3-+2OH-══CO32-+2H2O+NH3↑72.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NH4HCO3+Ba(OH)2══BaCO3↓+NH3↑+2H2ONH4++HCO3-+Ba2++2OH-══BaCO3↓+NH3↑+2H2O73.NH4HSO3 与NaOH 等物质的量混合:HSO+OH-===SO+H2O74.NH4HSO4 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 溶液NH4++H++SO42-+Ba2++2OH-=BaSO4↓+NH3•H2O+H2O75.向NH4HSO4 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NH4HSO4+Ba(OH)2══BaSO4↓+NH3•H2O+H2ONH4++H++SO42-+Ba2++2OH-══BaSO4↓+NH3•H2O+H2O76.在亚硫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NH4HSO3+2NaOH Na2SO3+NH3•H2O+H2ONH4++HSO3-+OH-══SO32-+NH3•H2O+H2O77.向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至沉淀完全:H++SO42-+Ba2++OH-=BaSO4↓+H2O.78.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pH=7:2NaHSO4+Ba(OH)2══Na2SO4+BaSO4↓+2H2O2H++SO42-+Ba2++2OH-══BaSO4↓+2H2O反应后的中性溶液中有一定量的SO 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方程式知识点精编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离子反应方程式知识点基本步骤

明确写出有关反应的。


①可溶性的强(、、可溶性盐)一律用符号
离子方程式
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难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表示。

②对于微溶物质来说在离子反应中通常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但是如果是在里
则需要写出完整的化学式,例如,中的写,中的用化学式表示。

浓中由于存在的主要是分子,也书写。

浓、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写离子式。


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和分子。


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是否,还要看所得式子是不是最简整数比,若不是,要化成。

正误判断
依据四原则
⑴客观事实原则
如2Fe+6H+====2Fe3++3H
2
↑,错在H+不能把Fe氧化成Fe3+,而只能氧化成Fe2+。

应为:
Fe+2H+====Fe2++H
2
↑。

⑵原则
如Na+H
2O====Na++OH-+H
2
↑,错在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

应为:
2Na+2H
2O====2Na++2OH-+H
2
↑。

⑶原则
如Fe3++Cu====Fe2++Cu2+,错在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

应为:
2Fe3++Cu====2Fe2++Cu2+。

⑷固定组成原则
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错在SO42-和H+,Ba2+和OH-未遵循1:2这一定组成。

应为:2H++SO42-+Ba2++2OH-
====BaSO4↓+2H2O。

看拆分正误
⑴能拆分的物质
如Ca(HCO3)2+2H+====Ca2++2CO2↑+2H2O,错在未将Ca(HCO3)2拆分成Ca2+和HCO3-。

应为:HCO3-+H+====CO2↑+H2O。

可见:能拆分的物质一般为强酸(如盐酸HCl)、强碱(如NaOH)、和大多数可溶性盐(氯化钠NaCl)。

⑵不能拆分的物质
一、难溶物不拆
例l:向中加入过量盐酸。

错误:CO32-+2H+=CO2+H2O
原因:CaCO3难溶于水,像BaSO4、.AgCl、Cu(OH)2、H2SiO3等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CaCO3+2H+=CO2+Ca2++H2O
二、微溶物作生成物不拆
例2: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错误:该反应不能发生.
原因:CaSO4是微溶物,像Ag2SO4、MgCO3、Ca(OH)2等微溶物,若作为生成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SO42-+Ca2+=CaSO4
说明:微溶物作物,较小时拆成离子式,浓度较大时应写成化学式。

三、不拆
例3: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错误:Al3++3OH-=Al(OH)3
原因:氨水为弱电解质,像H2O、HF、CH3COOH等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Al3++3NH3·H2O=Al(OH)3+3NH4+
四、氧化物不拆
例4:将氧化钠加入水中。

错误:O2-+H2O=2OH-
原因:Na2O是氧化物,氧化物不论是否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Na2O+H2O=2Na++2OH-
五、弱酸的不拆
例5: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错误:2H++CO32-=CO2+H2O
原因.HCO3-是弱酸H2CO3的,像HSO3-,、HS-、H2PO4-等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

正确:HCO3-+H+=CO2+H2O
注意:对于强酸的,如NaHSO4其阴离子在稀溶液中应拆开写成
H+与SO4形式,在中不拆开,仍写成HSO4¬。

六、固相反应不拆
例6:将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

错误:NH4++OH-=NH3+H2O
原因:写离子反应的前提是在中或下进行的反应,与固体的反应尽管是离子反应,只能写化学方程式,不写离子方程式。

正确: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方程式)
七、不拆
蔗糖、等大多数是非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分子式。

书写错误
不符合客观事实
如:
Fe与HCl反应写成“2Fe+6H+=2Fe3++3H2↑”
稀H2SO4与Ba(OH)2反应写成“Ba2++OH-+H++SO42-=BaSO4↓+H2O”
配平有误
质量不守恒,如:Zn+2Fe3+=Fe+3Zn2+
电荷不守恒,如:Al+2H+=Al3++H2↑
电子不守恒,如:2MnO4-+3H2O2+6H+=2Mn2++5O2↑+8H2O
③拆分有误:如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写成“CO32-+2H+=CO2↑+H2O”
分析量的关系
如把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HCO3-+Ca2++OH-====CaCO3↓+H2O,错在未考虑反应物中量的关系。

应为: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查看是否有忽略隐含反应
如将少量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H2O+SO2+Ca2++2ClO-====CaSO3↓+2HClO,错在忽略了HClO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

应为:Ca2++2ClO-+SO2+H2O====CaSO4↓+H++Cl-+HClO。

易错分析
概述
①所有和一律写化学式,初学者易忽略只有且易电离的电解质用表示,往往将许多不
可溶的拆开,导致错误。

这里必须清楚,像、等活泼或过氧化物,虽然是易溶的电解质但是不可拆。

②还有像,属于可溶的,但是有时(例如向饱和中通)也写作化学式,那就要看它主
要是以固态物质形式存在,还是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③强酸的如要拆成钠离子、和离子(高中只有硫酸氢盐属此类);酸式盐如氢钠则拆
成钠离子和离子(碳酸、、等的酸式盐皆属此类)。

④、、氧化物、、沉淀、气体都不能拆。

33种易误拆而不能拆的物质
BaCO3,CaCO3,MgCO3,Ag2CO3
FeS,CuS
Fe(OH)3,Cu(OH)2,Al(OH)3,Mg(OH)2NH3·H2O
AgCl,AgBr,AgI
CH3COOH,HF,HClO,H2CO3,H2S,H2SO3
MnO2,CuO,Fe2O3,Al2O3,Na2O,Na2O2
HCO3-,HS-,HSO3-,H2PO4-,HPO42-
98%浓硫酸,石灰乳(Ca(OH)2)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一色--溶液颜色
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2+,Fe3+,MnO4-,Cu2+等不能存在。

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
⑴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32-,SO32-,S2-,CH3COO-等)不能大量
存在。

⑵在强碱性溶液中,弱碱阳离子(如NH4+,Al3+,Mg2+,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⑶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O3-,HS-)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
在。

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
⑴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
AlO2-+HCO3-+H2O=Al(OH)3↓+CO32-
⑵“NO3-+H+”组合具有强,能与S2-,Fe2+,I-,SO32-等因发生而不能大量共存
⑶NH4+与CH3COO-,CO32-,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了)。

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
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与SO42-,NH4+与OH-,H+与CH3COO-等

如Fe3+与I-,NO3-(H+)与Fe2+,MnO4-(H+)与Br-等
⑶相互促进的
如Al3+与HCO3-,Al3+与AlO2-等

如Fe3+与SCN-等。

5.看符号是否齐全
看“=”“<==>”(可逆符号)“↓”“↑”及必要条件是否正确、齐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