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8 古诗二首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19张PPT)

欲 穷 千 里 目,
添加变通顺
想要
全部
看到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全部风景
更 上 一 层 楼。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调整顺序——“千里 目”就是“目千里”。
二年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句意解释:
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下沉、消失,黄河水 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慢慢西 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 又波涛滚滚 的向大海奔去。
楼下 :
黄河
。
二年级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俯瞰“黄 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的意 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 襟怀的宽大。
诗歌总结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二年级
(1)白日衣山尽。( 依 ) (2)黄河入海留。( 流 ) (3)欲究千里目,( 穷 ) (4)更上一曾楼。( 层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朗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 日 依 山 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中条山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 海 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调整顺序——“入海流”就是“流入海 ”。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登 鹳
黄河入海(想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课件(共16张PPT)

一读
读准 字音
二读
读出 韵律
三读
读出 画面
四读
熟读 成诵
知背景
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 作。吴小如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 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 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03
原文赏析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注释 译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 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2.穷:尽,使达到极点。 3.千里目:眼界宽阔。 4.更:替、换。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三)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作者 信息
王之涣
(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 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 《登鹳雀楼》 《凉州词》
【原文】
wànɡ lú shān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zhào
照明 心照不宣 照相
理解诗意
注释 译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注释
1.白日:太阳。 2.依:依傍。 3.尽:消失。。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知作者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 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 “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共24张PPT)

课文(三)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第四单元
字词学习
lóu yī
楼房 依靠
jìn qiónɡ
尽头 穷人
yù
欲望
céng huáng
高层 黄河
huáng
黄
音序:H 部首:黄 结构:上中下
组词:黄河 金黄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母 亲河。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窄。 第二横长;中部上宽下窄。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古诗今义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夕阳傍 着远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向着大海奔 流而去。你如果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
方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课时安排
01 课前导入 02 字词学习
03 课文学习
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 ,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 ,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该楼的复建工程开 始,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鹳雀楼 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lóu
部首:木 笔画:13
组词:楼房 楼梯
造句:这里新修了很多楼房。
字词积累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雀楼依
入
欲 目 更穷
céng
层
音序:C 部首:尸 结构:半包围
组词:一层楼 上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 整一层楼。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第 一横在横中线上。
我会写 注意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课件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作者看 到的还是想象的景物?
自己想象中的景 物的描写。
“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的景 物,也可指眼界宽阔。
虚景
理解诗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
想要。
穷
尽,完。
更
再。
句意: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
的景物,你就必须再上 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
字季淩,祖籍晋阳(今山西太 原市西南)。唐代著名边塞诗 人。
欲穷千里目,
ɡènɡ s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上一层楼。
gèng 更好 更多 更美
更
gēng 更新 更正 更改
lóu jìn céng
yī
yù qióng
楼 尽 层 依 欲穷
高楼 尽头 层次 依照 欲望 穷困
古诗朗读
lóu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yī jìn huán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jìn
尽 jǐn
尽头 尽力 尽情 尽管 尽快 尽早
楼依尽黄层
将这些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 楼 依 上中下结构 黄
上下结构 尽
半包围结构 层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诗歌泛读
登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左右结构
依欲
尽穷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层
依 尽 欲穷层
归纳总结
内容梳理
前两句 登楼所见 登鹳雀楼
后两句 登楼所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安排的是两⾸古诗,分别是唐朝诗⼈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李⽩写的《望庐⼭瀑布》。
两⾸古诗都⽤凝炼精妙的语⾔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然风光,意境深远,极具画⾯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课⽂原⽂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8课《古诗⼆⾸》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
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背诵课⽂。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字。
朗读、背诵课⽂。
课前准备 本课⽣字卡⽚,朗读课⽂录⾳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提⽰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河。
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肃、宁夏、内蒙古、陕西、⼭西、河南等省区,在⼭东流⼊渤海。
在黄河流过的⼭西永济县有⼀座的⾼楼,叫鹳雀楼。
(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千多年前的⼀个傍晚,诗⼈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
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冲毁,但是这⾸诗,却⼀直受到⼈们的喜爱。
⼆、范读课⽂ 三、⾃学课⽂。
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把课⽂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
四、检查⾃学情况 1.认读⽣字。
楼 ⼊ 穷 ⽬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
(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奔腾着,流向⼤海。
) 2.读诗句: ⽩⽇/依⼭/尽, 黄河/⼊海/流。
教师⽰范读出⼣阳⼣下、河⽔滔滔的情境,再学⽣反复练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 (生字课件)(共11张PPT)

组词:尽头 用尽 层林尽染
笔顺:
造句:我们应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huán g
音序:H 偏旁:黄
结构:上中下 笔画数:11
组词:黄河 黄金 蛋黄
笔顺:
造句:秋天,许多树叶都变得金黄。
céng 音序:C
偏旁:尸
结构:半包围 笔画数:7
组词:楼层 层面 层峦起伏
笔顺:
造句:这幢楼有二十九层。
zhào
音序:Z 偏旁:灬
结构:上下 笔画数:13
组词:照耀 日照 按照
笔顺:
造句:洁白的月光照亮了大地。
l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火 笔画数:8
组词:炉子 炉台 电磁炉
笔顺:
造句:冬天的时候,爷爷喜欢在火炉边坐着。
yān
音序:Y 偏旁:火
结构:左右 笔画数: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词:烟火 浓烟 炊烟
笔顺:
造句:建筑工地严禁烟火。
根据统编版教材整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8 古诗二首
会写字
lóu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木 笔画数:13
组词:酒楼 大楼 高楼大厦
笔顺:
造句:这座楼房好高啊!
yī
音序:Y
结构:左右
偏旁:亻 笔画数:8
组词:允从 相依 依照
笔顺:
造句:我依靠在妈妈的身上。
jìn
音序:J
结构:上下
偏旁:尸 笔画数:6
guà
音序:G 偏旁:扌
结构:左右 笔画数:9
组词:挂面 挂念 挂衣服
笔顺:
造句:我们去医院看病得先挂号。
chuān 音序:C
偏旁:丿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诗二首》鲁迅《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课文讲解本课是一篇杂文,主要讲述北国的景色和历史文化。
文中描写的是冬天的北国,雪花纷飞,大河冰封,极尽寒冷之美。
同时,鲁迅还借用古人对于北国神话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英雄和文化的赞美。
其中,《鹅》一篇描写了北国风光和历史名人,其中最后提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达了对于历史的缅怀和对于现代时代的期待。
而《风》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描绘了他游历吴地时窗外的景色,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感受和景色的美丽。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北国风光和历史文化2.认识古诗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3.学会欣赏诗歌,感受美的力量教学内容1.了解北国的风光和历史文化,让学生认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用法3.练习欣赏古诗,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思维教学步骤1.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北国的寒冷气息;–翻译一篇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2.学习《鹅》–读课文,指导学生了解北国的风光和历史文化;–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用法;–讲述历史名人,让学生认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3.学习《风》–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唐诗中的含义;–与《鹅》作对比,让学生领悟古诗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练习欣赏古诗,感受美好的情感和思维。
4.总结回顾–回顾整个课程,让学生再次体会北国的雪景和历史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结语《古诗二首》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北国的美丽和历史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对于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这种魔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的古诗有两首,分别是《朵儿的困惑》和《小黑呀呀》。
《朵儿的困惑》:
朵儿的手心特别小,
轻轻一按就收不住。
帮爸爸抓些苍蝇蚊,
把它们放进蛛网里。
可是蜘蛛却生气了,
说我是闲人没事做。
可我不是这个意思,
想追捕小昆虫。
《小黑呀呀》:
小黑呀呀跑得快,
捉追逐赛蝌蚪。
小黑呀呀跳得高,
踩荷叶嗨呀嗨。
小黑呀呀笑得开,
青蛙朋友一起来。
小黑呀呀真可爱,
悠闲儿童快乐的。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的两首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写指导:“火” 右边的撇 略偏上,捺变点。
yān
烟
音序:Y 部首:火 结构:左右
组词:烟雾 烟雨 造句:远处的山峰被烟雾 笼罩着,模模糊糊的。
书写指导:“火”最后一笔 变点。
guà
挂
音序:G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组词:悬挂 挂图 造句:叔叔把一面红旗悬 挂在大门口。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 横画分布均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 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结构梳理
望庐山瀑布 远看
联想
一条白练挂山前 以为银河从天落
雄伟 壮丽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白 日 /依 山 尽/ , 黄 河 /入 海 流/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白 日 依依山 尽尽,
傍晚的太阳
靠着
落下去了
黄 河 入入海海流流。
滔滔黄河水
滚滚流入大海
千里之外的景色
欲 穷穷千千里里目目,
想要 全部
看到
更更 上上一一层层楼楼。
太阳
香炉峰, 在庐山 西北部。
瀑布附近的水汽, 在阳光照射下呈 现出紫色。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从远处看
悬挂 河流,这里 指瀑布。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山壁间跌 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 流 直直 下 三三 千千 尺尺,
jìn
尽
音序:J 部首:尺 结构:上下
组词:依山尽 说不尽 造句:雷锋的故事说不尽 。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两点 在左下格。
huáng
黄
音序:H 部首:黄 结构:上中下
组词:黄河 金黄 造句:黄河是我们的 母亲河。
书写指导:上部宽,中部窄 。 第二横长;中部上宽下窄。
céng
层
音序:C 部首:尸 结构:半包围
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 李白吧,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 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 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 们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 山后写下的。
8 古诗二首
我会认
lóu
yī
楼依
jìn
yù
尽欲
qiónɡ
cénɡ
穷
层
pù bù
瀑布
lú
yān
炉
烟
yáo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pù bù
望庐山瀑布
lú
yān
日 照/香
yáo
炉炉/生/紫
烟, chuān
/
遥遥 看/瀑 布/挂 前 川川。
飞 流/直 下/三/千 尺,
疑 是/银 河/落/九 天。
再读诗歌,理解诗句:
照耀
飘浮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chuān
遥川
楼 依尽
层
瀑 炉
烟
布
欲穷
我会写
lóu
楼
音序:L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城楼 钟楼 造句:我很喜欢这座大楼 的设计风格。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上 横短,“女”横长,托住上 部。
yī
依
音序:Y 部首:亻 结构:左右
组词:依着 依靠 造句:小兰和奶奶相依 为命。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宜 长,末笔捺宜舒展。
组词:一层楼 上层 造句:叔叔的公司包租整 整一层楼。
书写指导:撇舒展,“云” 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zhào
照
音序:Z 部首:灬 结构:上下
组词:日照 照射 造句:冬天,南方日照时 间长一些。
书写指导:上部左右宜紧凑 ,不宜写的过大,下部四点 排列均匀。
lú
炉
音序:L 部首:火 结构:左右
组词:香炉 炉子 造句:这个寺院里有好多 香炉。
④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有: 白日依山尽, 景色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感想 更上一层楼。
再读诗歌,感悟情理:
站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习
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批判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庐山风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主要 作品有《蜀道难》《将进酒》《梦 游天姥吟留别》等。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
四大文化名楼(滕王阁、岳阳 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 鹳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 守将宇文护所建,到元初方毁, 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 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lóu
登鹳雀楼
yī
jìn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yù qiónɡ
欲 穷 千 里 目,
cénɡ
更 上 一 层 楼。
chuān
川
音序:C 部首:丿 结构:独体
组词:川流不息 冰川 造句:公路上奔驰的汽车 川流不息。
书写指导:第一笔撇舒展, 中间的竖宜短在竖中线上。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善于描 写边塞风光。其代表作有《登鹳 雀楼》《凉州词》等。
笔直 指很高很高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怀疑
古人指的 是银河系 构成的带 状星群。
古代传说天 有九重,九 天是天的最 高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那长长的瀑布飞快
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 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 落了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
就要 再登上一层楼
目千里
通读诗歌,思考交流: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依、尽、入、流、目、上)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白__、__黄____。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千__里__、__一__层__。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读古诗,体会诗中字的作用。你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 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