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散打技术特点

合集下载

散打的特点和作用

散打的特点和作用

散打的特点和作用散打的特点和作用一、散打的特点一、具有攻防特点(一)拳法与肘法拳法与肘法以手击打为主,其中包括直拳、勾拳、摆拳、掖拳、劈打、挑掌、穿掌、摔手,拍手,抽手等,拳似流星眼似电。

要求拳法速度快而有力,若与步法、身法配合,更显它的威力。

近距离使用肘法效果更好,“宁挨十手,不挨一肘,拳轻,掌重,肘要命”,一语道出肘法的威力。

(二)腿法腿法是以脚踢、踹为主在散打比赛和对敌争中,是主要得分杀伤敌人的一种手段。

腿法包括:丁、踹、拐、点、蹶、挫、蹬、碾、扫、摆、勾、挂、膘、弹、里、拦腿等。

“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一寸长,一寸强。

”腿法也拳法相比,腿法进攻有力,较远,因腿在身体下部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所以具有隐避性,腿法在拳法的配合下使用效果更佳,拳谚中:“手去脚不动打人不能胜”之说。

(三)拿法拿法又叫擒拿,使用擒拿方法使对方关节韧带失去正常的活动规律,拿住对方一、两个关节达到拿其一点控制全身。

如:推指、勒肘、摘盔、挟肘等,均是使其疼痛而被制服的一种手段。

拿法包括拿头、肩、肘、腕、膝等部位,它乘其不妨突然进攻,也可以防守时顺手牵羊,或者在散打中被对方抓住、搂抱后迅速拿之。

(四)摔法散打中的摔法略同摔跤,不同之处,要求摔得快。

它还有独特的接腿摔法,目的防止对方腿法进攻,以便更好的保护自己摔倒对方。

(五)防守在散打中保护自己,打击对方,利用防守中的格挡、躲闪、阻挡,腿防腿,接腿等方法避免对方的攻击,但在防守使用中必须配合步法,身法。

二、散打的作用一、散打技术的实效性在散打比赛中,使用任何动作的目的就是击中对手得分和防止对手击中不得分,从而取得比赛的胜。

散打进攻技术的特点

散打进攻技术的特点

散打进攻技术的特点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也是一种全接触搏击运动。

散打的进攻技术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散打的进攻技术注重实用性。

散打作为一种搏击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打击对手,使其失去战斗能力。

因此,散打的进攻技术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散打选手在训练中注重磨砺技术的实战能力,将各种进攻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攻击系统。

散打的进攻技术多样化。

散打的进攻技术包括拳击、踢腿、肘击、膝击等多种技术手段。

散打选手可以根据具体的战斗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来进攻对手。

通过多样化的进攻技术,散打选手可以在比赛中更具威胁性,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

散打的进攻技术注重速度和力量的结合。

散打选手在进攻时,需要将自身的速度和力量充分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的攻击效果。

速度可以使进攻更加突然和准确,而力量则可以让进攻更有威胁性。

在训练中,散打选手注重提升自身的速度和力量,以增强进攻的效果。

散打的进攻技术注重节奏和连贯性。

散打选手在比赛中通过控制进攻的节奏和连贯性,可以更好地掌握战斗的主动权。

通过改变进攻的节奏,散打选手可以使对手难以适应并做出有效的防守。

同时,进攻技术的连贯性也能够增加进攻的威力,使对手无法喘息和反击。

散打的进攻技术注重技巧和配合。

散打选手在进攻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和配合,以提高进攻的成功率。

技巧包括出拳的角度、踢腿的高低、肘击和膝击的准确度等。

配合则包括进攻技术的组合和变化。

通过技巧和配合的运用,散打选手可以在进攻中更具灵活性和变化性,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

散打的进攻技术具有实用性、多样化、速度和力量的结合、节奏和连贯性以及技巧和配合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散打的进攻技术在比赛中更具威胁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使散打选手能够在战斗中更具优势。

因此,散打的进攻技术在搏击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

武术散打知识点总结武术散打是一种以技击为主要手段的中国传统武术,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格斗技巧,具有丰富的技术和高效的实战性。

散打搏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格斗运动,被广泛运用于警察、军队及安保人员的训练,也是一项优秀的防身术和健身运动。

下面我们将对武术散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散打概述1. 散打的起源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搏击术。

散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各国武术大师相互切磋,将不同的技巧融合形成了散打的雏形。

2. 散打的特点散打技术主要包括准确的打击技巧、快速的动作反应、强大的耐力和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

散打是一种技击为主、灵活多变的格斗艺术,注重实战性和实用性,是一种综合搏击技巧的体系,擅长使用腿腕、肘腕等身体各部位的技巧进行打击。

3. 散打的练习方法散打练习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功、技术训练、对抗训练和实战演练等。

基本功包括基本动作、基本站位、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等。

技术训练则包括各种技巧的练习,如直拳、勾拳、鞭腿、摆腿等。

对抗训练则是在对手的对抗下进行技巧的练习和提高,而实战演练则是在真实的对抗情境下模拟实战进行训练。

4. 散打的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主要包括打击范围、击打部位、出界规则、比赛时间、积分判定、比赛裁判等。

在散打比赛中,选手可以使用各种打击手段,但需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不能使用头部、脊椎等重要部位进行打击,否则将被判定为违规。

二、散打技术1. 站位散打的站位主要包括正面站位和侧面站位。

正面站位是指身体正对着对手,侧身站位是指身体侧对着对手。

站位的选择根据对手的特点和技巧的需要进行选择,不同的站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2. 进攻技术进攻技术是散打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直拳、钩拳、鞭腿、摆腿等。

直拳是一种直线向前的冲击技术,钩拳是一种从侧面向前的冲击技术,而鞭腿和摆腿则是使用腿部进行的冲击技术。

3. 防御技术防御技术是散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闪躲、招架和格挡等。

散打的特点及得分标准是什么

散打的特点及得分标准是什么

散打的特点及得分标准是什么散打也是武术中的一种,实用性很强,杀伤力也很强大,是一门十分阳刚的武术,和现代搏击有所相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散打的特点。

欢迎阅读!散打的特点一:体育性散打项目属于体育范畴,和各种运动项目相比,有其共性,但也有特殊性----即抗击。

由于散打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某些部位,诸如后脑、颈部、裆部等为禁击部位,并禁止使用反关节及用膝部攻击对方,因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散打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取舍动作及使用方法的。

散打的特点二:对抗性对抗性的技击内容是散打的基本特征,比赛双方无明显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应变,互相利用对方的弱点斗智、斗勇进行对抗。

它不仅要求散打选手要熟练掌握攻防战术,还要求选手有敏捷灵活的应变能力,因而有别于其他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

散打的特点三:民族性散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空手道虽然能手脚并用,但无快摔技术;法国踢腿术以脚为主,配合拳法,但也无摔得技术。

散打于泰拳也有较大的区别。

相比之下,散打是把拳法、腿法、摔法结合在一起的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散打的特点四:观赏性中国的散打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随着散打运动的日益发展,它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喜爱的一项体育竞赛项目,每次比赛均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有些比赛还出现了观众爆满的情景。

例如2002年底在廊坊举行的“散打争霸赛总决赛”和2004年在广东举行的“中日散打对抗赛”就出现了观众爆满的热烈场面,许多买不上票的观众只好守着电视机看比赛的实况转播。

散打的得分标准(一)优势胜利1、在一局比赛中,先完成三个三分动作者。

2、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3、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4、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对散打运动中技术特点及其作用的探究

对散打运动中技术特点及其作用的探究

对散打运动中技术特点及其作用的探究
散打是一种以打击为主的格斗运动,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化的技击手段:散打运动员可使用拳、腿、肘、膝等多种技击手段进行攻击和防守。

2.快速、灵活的动作:散打运动员需要具备快速、灵活、精准的动作技能,以便在比赛中迅速反应和做出反击。

3.注重实战应用:散打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主要以实战应用为目标,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技术特点对散打运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身体素质:散打运动需要运动员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通过技术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这些方面。

2.增强自我防卫能力:散打技术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具备更强的自我防卫能力,提高应对危险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

3.提高心理素质:散打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如自信、毅力、决断力等,通过技术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这些方面。

总之,散打运动中的技术特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自我防卫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运动。

- 1 -。

对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及战术运用的探讨分析

对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及战术运用的探讨分析

对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及战术运用的探讨分析摘要:散打运动是我国体育技术中十分受到欢迎的比赛项目,电视网络中有很多关于散打运动的比赛,从而能够唤醒人们对散打的热爱。

在散打运动中,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非常高超的散打技术,同时还需要进行正确的战术运用,这样才能够在散打比赛中获得胜利。

本文首先针对散打运动技术特点进行阐述,然后分析散打运动战术的运用,包括爆发型战术、防守型战术、假动作战术以及随机性战术。

通过不同战术的应用有助于在散打比赛中获得胜利,也能够体现出散打运动的智慧。

关键词:散打运动;散打技术;散打战术引言:对于散打这项运动而言,不仅需要运动员掌握所有的散打运动技巧,还需要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智慧。

散打是武术的一种,也是体育比赛中的一部分,只有掌握正确的散打技术和战术的正确运用才能够获得胜利。

散打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则,要求所有的运动员了解比赛规则,并且在规则内来进行自身战术的调整,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

一、散打运动技术特点(一)体育性散打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体育性特点,散打是体育运动中的艺术,主要是体现出体育中的“技击性”特点,可以运动自身的身体结构包括手、脚等来进攻对方,使用踢、打、摔等散打运动技术来打败对手。

此种运动也是从中国传统的无数汇总进行净化的汲取,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体育精神。

对于散打运动来说,已经制定的专业的比赛规则,规则中对禁止击打的部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要求比赛双方队员戴好护具,从而能够体现出体育精神。

通过散打运动的训练能够实现健身和自卫的目的,并且能够在安全性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和运动,有效实现与体育的完美结合[1]。

(二)对抗性散打运动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特点,散打竞赛中没有一定的套路和相应的顺序,都需要依靠散打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够通过一定的战术和技术的结合,从而战胜对方。

散打运动是通过对抗来获得比赛的胜利,能够通过散打运动员的灵活反应和灵敏度身体应变能力才能够来进行比赛对抗,从而完成运动比赛。

在散打运动中双方需要具有非常激烈的身体碰撞,这正是散打运动的特点。

散打的动作技术特点

散打的动作技术特点

散打的动作技术特点散打的动作技术特点武术散打功夫技术有哪些呢?练习武术散打可以强身健体,锻炼自己的灵活性。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武术散打的技术特点,欢迎阅读!(一)快快,是指完成动作快。

拳谚说“快打慢”“拳似流星”“发腿如射箭”,只有快速地出击,才能达到“先发先中”和“后发先中”的打击效果。

快表现在反应快、动作快和位移快三个方面反应快,即从观察、判断到操作动作,思维迅速敏捷。

主动进攻时云彩寻找战机,制造战机,利用时间空当、动作空当,快速出击。

防守反击时,对方欲动就能准确地知道他要发出什么动作,从而进行防守或防守反击,迅速转换战机。

动作快,即动作从开始启动到击中目标,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在使用拳法、腿法、摔法和各种组合连招时,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与转换动作的速率要快。

位移快,即身体的移动要迅速。

散打的击打动作是在不断移动状态中进行的,身体姿势状态移动的方向、距离、角度、位置要恰到好处,这是保证攻击动作效果的前提条件。

身体位移主要是通过步法实现的。

所谓“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长长,是指完成进攻动作时,要具有伸展性。

一进攻性的动作,在重心、支点稳固的前提下,需要参与活动的各个关节尽量伸展,向前协调运动,这样既扩大了自己火力点的射程范围,又增加了对方发出动作的难度,这就是“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

在技术训练过程中,不管是做空击练习,还是做打沙包、手靶、脚靶练习,都要求放长击远,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三)重重,是完成动作力量方面的技术要地求。

中国武术散打比较讲究“以巧制胜”“以巧制力”,提倡技术型的打法。

但是,这些和动作需功力并不矛盾。

巧,是以整体技术运用的能力而言;重,是对单个动作的力理而言。

散打比赛实践证明,片面追求功力,不全面掌握散打技术不行;掌握了散打技术,动作没有功力也不行。

巧与力各有各的功能,它们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统一的`。

散打动作需要力量,在技术上要求其根在脚,转换于髋腰,达于拳脚,充分发挥自身的整体合力。

散手武术技术总结:强化身体素质,创造致胜机会

散手武术技术总结:强化身体素质,创造致胜机会

散手武术技术总结:强化身体素质,创造致胜机会手武术技术总结:强化身体素质,创造致胜机会散手武术是中国武术中非常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一种武术形式,它融合了拳、腿、掌、指、肘、膝等多种技术,灵活多变,具备很高的实用性。

无论是在搏击比赛还是实际自卫中,散手武术都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身体素质和创造致胜机会两个方面,总结一下散手武术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一、强化身体素质散手武术要求操练者具备较为优秀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多个方面。

在搏击比赛中,散手武术选手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运动能力,才能够应对对手的攻击和反击。

而在实际自卫中,散手武术强调的是应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面对突发事件和不同形式的攻击时,优秀的身体素质可以让操练者有更大的存活机会。

1. 力量散手武术中需要用到的力量包括爆发力、持久力和肌肉力量等。

爆发力指的是瞬时的力量释放能力,比如拳击、腿踢等动作中需要用到的瞬间力量。

而持久力则是指能够持续一定时间的力量释放能力,多表现在长跑、跳跃、夹腿等方面。

肌肉力量则是最基本的体能因素之一,操练者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加强肌肉的培养和锻炼。

2. 速度散手武术注重的是快、准、狠的技术特点,散手选手需要具备高速度的反应和行动能力。

拳击、腿踢等动作的速度体现在发力前的挥拳、踢腿等动作上,而闪身、快速移动等动作的速度则表现在即时应变的能力上。

在提高速度的训练中,操练者需要克服惯性、建立自信心、不断反复练习等。

3. 耐力在持续的搏斗中,身体的耐力是非常重要的。

耐力不仅关系到选手的表现能力,也关系到选手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

建立身体的耐力需要多维度的训练,包括长跑、游泳、健身等。

同时,在实际的散手武术练习中,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增强身体的耐力。

4. 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关节的弹性和灵活度,是散手武术中比较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

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大大提高操练者的抗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受伤情况。

很多散手武术动作都需要良好的柔韧性,例如摔跤、倒地防卫等动作都需要敏捷的相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武术散打技术特点
摘要: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分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对各派的实用性招法进行的提炼整合。

我国近代散打发展的趋势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面对现状,武术散打技术只有向更高一级的技术方向发展,才能使我国散打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武术散打发展方向技术创新
一、散打运动技术概论
武术散打技术,是在双方格斗中,为合理有效的击打、摔倒对方而使用的动作方法。

散打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充分表现在:符合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学特征,以及符合武术相生相克等技击法则和竞赛规则要求。

散打技术的有效性表现在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动作的功能和人体潜在的运动能力,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战胜对手、保护自己、取得最佳成绩的目的。

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获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技能、体能、战术,战法、心理素质等。

而运动员所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是不平衡的,在诸多因素中,各种能力“互为补偿”。

但是,技术的优劣对于提高运动水平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散打技术特点的认识
1.散打技术是指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运用进攻、防守及反击动作的方法,是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从散打技术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散打技术不是指单纯的动作,它是一种动作的使用方法,是将“静态”的动作用活的方法。

因此,完整全面的散打技术,应该包括散打动作和动作运用两个方面。

而散打技术特点也应从散打动作特点和动作运用特点两个层次去理解。

2.散打动作特点及内涵
任何事物的特点都是相对而言的,是与其他事物横向比较得出的。

散打动作和运用特点也是如此,通过与国外拳击、泰拳、空手道、踢拳道、跆拳道等搏击术的比较发现散打动作特点可以用快、准、狠(重)、稳、隐、长来表述。

2.1“快”是指速度,具体表现在反应快、判断快、启动快、变化快、完成快几个方面。

散打有全面而复杂的拳、腿、摔技术体系,只有反应、判断快才能更好的抓住稍纵即逝的反击时机,更多地抓住各种时机、战机;只有启动快、变化快、完成快才能击中对手,才能达到“先发先中”或“后发先中”以及使“对手打不中”的效果。

“快打慢”“拳似流星”“发腿如射箭”等都是对动作“快”的精辟描述。

2.2“准”是指准确,指动作发出后到达对方时,自己肢体的发力点和打到对方的攻击点两个部位都要合理准确,不同动作有不同的肢体发力点,同时可以击打不同的有效部位。

运用合理的肢体发力点击打不同的攻击点,并且要打得准。

这是
动作练习的另一个特点和要求。

“狠”是指动作力度上要重,发力时要用爆发力,以气催力,并且运用整劲,才会效果好。

才能使对手在你凶狠的拳脚下不敢轻举妄动。

没有一定的动作力度就不能给对手以威慑和震动,更不能重创对手。

有时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动作力度不够,使对手的力反作用于自身而惨遭失败。

因此动作的狠是把握场上主动的重要因素。

2.3“稳”是指稳定,包括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保持自身平衡的稳定性两个方面,平时对发出动作稳定性的要求关系到在对抗中是否动作技术不变形;而出动作时身体的稳定性同样重要,它关系到下一个连贯动作的质量好坏,以及是否因为自身重心不稳而被对手抓住反击机会。

对抗中成功击中对手要靠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动作的熟练程度和自动化水平。

在稳定的完成各种动作的同时,自身尽量保持好身体平衡,才更有利于下一个动作的转换和连接。

2.4“隐”是指隐蔽,即动作规范没有预兆,所谓预兆是指预先暴露进攻意图的附加信号(呲牙咧嘴、怒目瞪眉、出动作时的向后预拉等)。

任何的“欲动”都会使对手产生警觉并予以防范,只有动作规范而没有预兆才不容易被对手识破。

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重视动作的细节,尽量避免各种预兆。

2.5“长”是指动作长度,即动作的运行距离。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陷”这是对散打动作的又一要求,根据散打项目的特点,散打动作要求放长击远,尤其拳法上不等同于拳击运动,不管是冲拳、贯拳还是抄拳都要求尽量打得长些,有伸展性,射程要远,这样不仅有利于拳法进攻和腿法的连接,而且有利于防守对方的抱摔战术。

三、对散打技术发展趋势的讨论与分析
散打技术要有一定的民族特色,不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拳谚云:远踢,近打,贴身摔,手脚并用,拳里加跤,突出快摔,这正体现了我国散打技术的特有风格。

步法是散打中重要的技术,有招必有步,步法直接影响着散打整体技术的发挥。

目前散打步法尚处于较为无序状态,缺少有效的静态步型和动态步法。

步法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

表现在:
1.步法单一
2.与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术配合失调,行进间难以连续发力
3.步法与其他技法的复合性差。

鉴于此,改进散打步法势在必行,应将传统武术的一些步法经过科学训练应用于实战。

持此之外,深入发掘传统武术的其他技术,丰富散打技术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曾于久,于万岭.对构建散打技术体系的几点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1996,4:78-79.
2.蔡仲林.建立散打技术体系模式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1995.4
3.梁亚东,陈兴胜.论散手运动员技术训练[J].体育函授通讯,1998.1
4.李朝旭.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
5.施荣华.武术散手的技术运用及发展趋向[J].苏州大学学报.1997.7
6.赵国庆.从现代散打步法存在的问题看散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体学报.2004.5
7.李士英.武术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