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导学案

机械波导学案
机械波导学案

12.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

部和密部.

二、预习内容

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

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集体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

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

2.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1波动与振动的区别:

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个体行为”;波动则是大量的、彼此相联系的质点将波源的振动在空间传播的“群体行为”.这种“群体行为”虽不同步但却是有秩序的.

根据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有起振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介质.由此可以知道:有波动就一定有振动,因为波中的各个质点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有振动却不一定有波动,还要看是否有传播振动的介质.例如,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的闹钟,尽管铃锤不停地振动敲击铃壳,但是我们却听不到铃响,原因是闹钟周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形成声波.

合作探究2

请同学们再思考:如果波源停止了振动,那么由它引起的波动是否也会立即停止?试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波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运动,知道了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波源和介质.

1 / 22

2.机械波和机械振动是有区别的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3.机械波形成时,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

4.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可以同时存在,例如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四、当堂检测

1.关于波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

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

2.如图10—1—1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

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 .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

B .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

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

D .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

3.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A .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B .质点振动的频率和波的传播能量的多少

C .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D .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

4.在机械波中

A .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 .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5.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的波叫_______,机械波中的横波、纵波传播时均需要有_______.

6.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

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

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

2 / 22

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

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

7.日常生活中,若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说明理由.

8.如图10—1—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在图上画出各个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速度最大的点是第_______点、第_______点;

(2)第_______点所在的位置是波的波峰,此时该质点振动的

速度为_______.

9.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10

—1—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

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若当波从B向A传播时,绳上质点开

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_.

10.如图10—1—4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向左传播

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

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

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 解析:介质中的质点只是随波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形的移动

而迁移.选项A错误.

横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纵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

错误.

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不仅是波源振动的形式,还传播波源振动的能量和信息.譬如,老师讲课时,他的喉

部和口腔是波源,通过空气介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同学

们的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获得了波源传递的能

量,同时也获得了声波传递的信息——老师讲课的内容.选项C正确.

传播机械波一定要有介质,但传播电磁波可以没有介质.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电磁波”的教学中还要讲到.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 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

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

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

于前面的质点.

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

3 / 22

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知d点的振

动滞后于c,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

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

a超前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

点速度向上.

说明:确定波的传播过程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关键是要理解清楚波

的形成原因,掌握波的传播特点.

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

1.BC 2.B 3.D 4.ABC 5.垂直;纵波;介质 6.C 7.解析: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

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时水只是上下振动

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8.答

案:图略.(1)3,7(2)5;零 9.答案:向下;向上

10.解析:由波的传播特点可知,当f点向下移动时,与它邻近的E

点也将向下运动,E、f两点相比较,f的运动超前于E,f为前一质点,E

为后一质点,波由右向左传播.质点c已到达最大位移处,之后c将移向

平衡位置,而质点b却正在向最大位移处移动,所以质点c将比b先回到

平衡位置.尽管此时c和f的位移不同,但它们的振幅却是相同的.质点

c此时处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

答案:ABC

12.2波的图象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预习课本内容,知道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

二、预习内容:

1.波的图象有时也称为,简称波形。它是用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

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

2.这样的波叫做正弦波,也叫。介

质中有正弦波传播时,介质的质点在做

3.波的图象表示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

的位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简谐波的概念

2.能根据波的图象,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

重点: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4 / 22

5 / 22

探究一:认识波的图像 用横坐标x 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 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在横波中,位移向上时y 取正值,向下时y 取负值。在x-y 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平衡位置x 与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 的各点(x ,y),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横波的波形图象,如图5-2-1所示。 ⑴ 波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⑵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⑶ 通过波的图像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①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波长:波源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即:

λ=?x ;

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振动 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时刻各质点

④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 ;

⑤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 ; ⑥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

能、回复力、加速度等量的大小;[方法一] 微平移法:就知道了波的传播方向

[方法二] 成因法:动,后面的质点重复着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总滞后于前面质点的振动。

由此可确定出已知振动方向质点的前面的质点,从而确定出波的传播方向。 探究三:根据某个时刻的波形图画出另

一个时刻的波形图的方法 [方法一]特殊点法:取正弦波上五

个特殊点(一个波峰点、三个平衡位置点

和一个波谷点),先根据波传播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振动方向,再判断经Δt 后各质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最后连成曲线,即为另一时刻的波形图,适用于

4

T n t =?情形。

[方法二]平移法:由t v x ??=?,先计算出经Δt 时间波传播的距离,再将原波形图沿波的传传播方向平移Δx 即可。注意:由波的重复性可知:波形平移波长整数倍时,波形和原来重合,所以实际处理时通常采用去整留零的方法处理。 三、反思总结 O Y

四、当堂检测

1.某时刻一列简谐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时刻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下,试确定该波是向右传播还是向左传播,若该时刻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上,该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2、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7m,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①此波的

t=1.2s时P点的位移?④从t=0

课后练习与提高

,正确的说法是[ ]

f增大,则波速ν也增大

2m的声波比波长是4m的声波传播速度小2倍2.图1所示是一列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向传播,就a、b、c、d、e五

个质点而言,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点是[ ]

A.b B.a C.d D.c

E.e

y

A向下振动,波向传播

x A向上振动,波向传播

6 / 22

3.图2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D点此时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 ]

A.波向左传播 B.质点F和H的运动方向相同

C.质点B和D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方向相反

D.质点G比H先回到平衡位置

4.一列横波在向右传播过程中,a和b两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处于如图8所示的位置,其中b在平衡位置,a在最大位移处,在波的传播方向上,a、b两质点相距35cm,且大于一个波长而小于两个波长,则该波波长可能为____,画出相应波形图.

5一列波的波速为0.5m/s,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经过

一段时间(小于一个周期)后波形如细线所示,这段时间可

能是____s或____s.

6.一列波沿+x轴方向传播,当x1=10m的A点位于波峰时,

x2=140m的B点位于波谷,在A、B之间有6个波峰,振源的振动周期为0.2s,求:

(1)波的速度;

(2)B点从波谷开始经多少时间位于波峰?

7.如图所示,实线为t1=0时刻的图象,虚线为t2=0.1s时刻

的波形,求:

(1)若波的传播方向为+x方向,波速多大;

(2)若波的传播方向为-x方向,波速多大;

(3)若波速为450m/s,波沿什么方向传播.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左右2. 思路分析:由t=0时刻的波

形图

由右向左传播可知:以后每个质点开始振动时应向上振动,

而波传播到P点需半个周期,当t=0.7s时,P 点第二次出现

7 / 22

波峰,可见P点在0.7s内完成了次全振动,则可求得波的周期。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是4A。

解:①由分析可知:T=0.7 T=0.4s。

②由波的图象可知:λ=4cm

③由分析可得:x=0

④由分析可得:s=1.5×4A=1.5×4×2=12cm

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1、AC 2、D 3、CD 4、20cm或280cm 图象略 5、1,3

6、(1)100m/s (2)0.1s+0.2ns(n=0,1……)

7、(1)(50+20n)m/s(n=0,1……)

(2)(150+120n)m/s(n=0,1,……)

(3)x轴正向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学案导学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预习,知道描述波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谈一谈自己对这几个物理量的理解。

二、预习内容

1. 物理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曾这样来描述波“常常是(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吹过庄稼形成波浪,在那里我们看到波浪穿越田野而去,而庄稼仍在原地.”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波的基本特征:传播波的介质的体元仅在原地附近运动,而运动状态则在空间传播.在物理学中,运动状态用物理量描述.那么我们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机械波呢?

2.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呢?

3.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波长定义的理解(可以用图像描述自己的认识)。

8 / 22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

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源振动周期的关系。

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周期(频率)、波速的决定因素,知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谁变谁不变。 5.能从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正确画出下一时刻和前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二、学习过程

问题一:对于“波长”概念的理解(针对预习讲评)

解读:“相邻的”和“位移总是相等”是波长定义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0.3-l所示,在此时刻,图中P、Q、R、S、M五个质点位移相等.因P、Q振动方向相反,故经一段很短的时间到下一时刻,P、Q位移不再相等,所以P、Q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波长;初时刻R 和M与P的位移相等且振动方向相同,在以后的时间里任一时刻,它们的位移都相等,但R与P是“相邻”的而M与P则不是,所以P与R、R与M 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而P与M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波长.

根据波长的定义可知,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进一步分析可知,相距半波长奇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如图10.3-l所示,O、B、D等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而O 与A、O与C、A与B等振动情况完全相反.

9 / 22

10 / 22

问题二:波长与介质质点振动的关系

解读:(1)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即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可推知,质点振动1/4周期,波向前传播1/4波长;反之,相隔1/4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的时间间隔是1/4周期.并可依此类推.

(2)相隔距离为整数个波长的点的振动完全相同,把振动完全相同的点称同相点.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的周期性.

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因此,它们的振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也“总是”相同,即它们在任何时刻的振动完全相同.因而波长显示了波的空间的周期性.

据此,可以丢掉一段整数个波长的波形,剩下的波的图象与原来的波形图象完全相同.利用此种特性可以把相隔较远(至少大于一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移到同一波长内(或在同一波长内找到振动完全相同的替代质点)比较它们的振动.

(3)相隔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点的振动完全相反,这种点称反相点.

距离为(2n+1)

2

λ

(n =0,1,2,3……)的两点,任何时刻它们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会同时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或同时从相反方向经过平衡位置. (三)【解题技法点拨】

己知波速和波形,如何画出再经?t 时间后的波形图?

(1)平移法:根据波在传播过程中每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其波形复原.先算出经?t 时间波传播的距离?x =v ·?t ,再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x 即可.因为波动图象的重复性,若知波长λ,则波形平移n λ入时波形不变,故当?x=n λ+x 时,可采取去整(n λ)留零(x )的方法,只需平移x 即可.

(2)特殊点法:在波形上找两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先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t=nT+t ,由于经nT 波形不变,所以也采取去整(nT )留零(t )的方法,分别做出两特殊点经t 后的位置,然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

例 如图10.3-2是某一列简谐波在t =3.0s 时的波形图象,已知这列波波速v=1.5m/s ,向x 轴正方向传播,要求作出t =3.2s 时的波的图象.

点拨:由波动的周期性可用平移法得到问题答案,则当t =3.2s 时,

波向右移动?s =v (3.2s-3.0s )=1.5m/s ×(3.2s-3.0s )=0.3m ,把t

=3.0s日的波形向右平移0.3m,则得图10.3-2中虚线所示的波形,就是t=3.2s时的波的图象.

答案:如图10.3-2中虚线所示.

考点一: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及波动与质点振动的关系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波长B.传播一列简谐波的同一种介质中各质点具有相同的周期和振幅

C.由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公式v=λf,可知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D.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半波长的整数倍的两质点的振动完全相同

探究:一段较长的铁管,一人在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把耳朵靠近铁管,他听到了几次敲击声?为什么?(提示:二次,声音通过铁管和空气两种介质传播)

姊妹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与介质无关

B.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与振源无关

C.波长由介质决定,与振源无关

D.波长由介质和振源共同决定

考点二:波长的定义及求波长的方法

例2 一列横波沿绳传播,M、N是绳上相距2.5m的两点,当第一个波峰到达M点时开始计时,在14s末时第八个波峰恰好到达M点,这时第三个波峰到达N点,求该波的波长.

探究:波源每完成一个全振动,波向外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根据波的传播距电离,怎样求周期?(提示:波传播距离为L,波速为v,则T=

n

t

=

v

L

v

λ

=

/

/

11 / 22

12 / 22

姊妹题 一列横波向右传播,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2.4m 的P 、Q 两质点,某一时刻它们都处在平衡位置,如图10.3-3所示,此时,P 、Q 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此波的波长为多少?

考点三:根据波的传播特征绘制某时刻波的图象

例3一列机械波沿+x 方向向右传播,t =3.0s 时刻的波的图象如图10.3-4实线所示,已知波速v=1.5m/s ,试作出t =4.0s 时波的图象.

分析:方法一:在t =4.0s 时,波向前传播,?s =v ?t=1.5×1m =1.5m ,

所以将t =3.0s 时刻的波形向前平移1.5m/s ,得到图10.3-4中的虚线波形,即是t =4.0s 时刻波的图象.

方法二:本题除采用上面平移解法外,还可根据特殊质点的振动解决

该问题:1s 后波向前传播?s =1.5m=λ4

3,所以每个质点完成了43

次全振

动;由波的传播方向(+x 方向)知:t =3.0s 时刻,x =0处的质点向下振

动,则经

4

3

T 后到达最大位移处;x =0.5m 处的质点在t =3.0s 时刻位于最大位移处,经4

3

T 后回到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x =1m 处的质点在t =3.0s

时位于平衡位置处向上振动,经

4

3

T 后到达波谷……,这样,即可得到图10.3-4中虚线所示波形,即t =40s 时刻波的图象.

探究:质点振动时,每隔一个周期总是重复前面的振动,所以每隔一个周期,波形恢复原波形,则t+nT 时刻波的图象与t 时刻的波形相同.t+(n+

2

1

)T (n =0,1,2……)时刻波的图象与t 时刻波形关于x 轴对称. 姊妹题 在例3中,作出t =2.0s 时刻波的图象.

考点四:由波的周期性和方向性所引起的多解问题

例4 如图10.3-6所示为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渡的图象,实线表示开始计时t 1=0时刻的波形图象;实线表示开始计时去t 1=0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表示t 2=0.5s 时刻的波形图象.(1)如果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方向传播,且3T <(t 2-t 1)<4T ,T 为周期,则波速多大?(2)如果波在介质中沿x 轴负方向传播,且3T <(t 2-t 1)<4T ,则波速多大?(3)如

13 / 22

果波在介质中的波速是76m /s ,则此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探究:该题中,通过限定?t 的范围,使问题得以简化,通过分步求解,缩小了分析难度,如果不限定?t 的范围,该题应考虑多解情况.

姊妹题 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10.3-7所示,波沿x 轴方向传播,经?t =0.7s ,质点b 第二次出现在波峰上,求此波的传播速度.

【思维误区诊断】

易错点:对波的图象的多解性考虑不周到不全面.

例 图10.3-8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虚线是0.2s 后的波的图象,求这列波可能的速度.

[误点诊断] 错解一:由图可知λ=4m ,因题中未给出波的传播方向,

应从两种可能考虑.

当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v 1=

2.01

1=

??t s m/s=5m/s 当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时,v 2=2

.03

2=??t s m/s=15m/s

错解二:由图象可知,λ=4m ,则?s=λ(n+4

1

)(n =0,1,2……)

则波速v=)4

1(202.0)41(4+=+=??n n t s m/s (n =0,1,2……) [名师批答] 以上两种解法考虑问题都欠全面. 由图象知,波长λ=4m ,波有两种可能的传播方向:

当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时,波速v 1=)4

1(20)41

(41+=?+=??n t n t s m/s (n=0,1,2,3……)

14 / 22

当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时,波速v 2=)4

3(20)43(42+=?+=??n t n t s m/s (n=0,1,2,3……)

答案:当波沿x 轴正向传播时v 1=20(n+

4

1

)m /s (n =0,1,2,3……) 当波沿x 轴负向传播时内v 2=20(n+4

3

)m /s (n =0,l ,2,3……)

(四)【小结】 :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如图所示的水平放置的弹性长绳上有一列均匀分布的质点1、2、3、…,先使质点1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振动将沿绳向右传播,从质点1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的时刻开始计时,当振动传播到质点13时,质点1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此时质点10的加速度:

A.为零 B.最大 , 方向向上 C .最大,方向向下 D .无法

确定

2.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0.25s,x=3cm 处的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0.75s,P点的位移和

速度是:

A.位移是 2cm ,速度为零 B.位移是 -2cm ,速度为零 C.位移是零,速度方向向上 D.位移是零,速度方向向下

3.一列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50m/s ,S为上下振动的振源,频率40Hz ,在波上有一质点P, P与S在x轴上的距离为为6.5m,当S

刚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如图),质点P的运动情况是

A.刚好到达x轴上方最大位移处 B.刚好经过平衡位置 C.经过x轴上方某位置,运动方向向下 D.经过x轴下方某位置,运动方向向上

4.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12m ,b点在a点的右方(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极

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0s后,a点的位移为零,

且向下运动,而b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极大,则这列简谐波:A.波长最大为16mB.频率最小为4Hz

C.波速可能为12m/s D.波速可能为4m/s

5.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形图。在传

播过程中,某一质点在10s内运动的路程是16m,则此波

的波速是:

A.1.6m/s

B.2.0m/s

C.40m/s

D.20m/s

6.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到达坐标原点时的波形如图。当此波到达P 点时,处于O点处的质点所通过的路程和该时刻的位移是[ ]

A.40.5cm,1cm

B.40.5cm,-1cm

C.81cm,1cm

D.81cm,-1cm

答案答案:例:分析本题考查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例如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变,波速由介质决定以及周期与振幅的关系.当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保持不变,波速发生变化,因而波长也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一列简谐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时,

各质点都在做完全相同的振动,只是振动开始的时刻不同,所以它们有相同的周期和振幅,B选项正确;波速是由介质确定的,

不会因频率升高而使波速变大,C错;当两质点相距半波长的奇数

倍时振动完全相反,故D项错.

答案:B

探究:答案:ABD

例2:分析:由波的传播求解波的有关问题,根据波的传播特点来分析质点的振动情况,当第一个波峰到达M点时开始计时,第八个波峰传到M点时,M点已发生了7次全振动,在这段时间内,N点完成了2次全振动,显然N点比M点少发生7-2=5次全振动,所以MN之间的距离为5个波长.故有5λ=2.5m,解得λ=0.5m.

答案:0.5m

探究:答案:λ1=4.8m,λ2=2.4m,λ3=1.6m.

15 / 22

16 / 22

例3:答案:如图10.3-4虚线所示波的图象. 探究:答案:将t =3.0s 时刻波的图象向左平移1.5m ,得到如图10.3-5所示的虚线,即是t =2.0s 时刻波的图象.当然,也可用特殊质点的振动作图.

例4 :分析:波由实线图象状态变为虚线所描述的状态经历的时间出

?t=t 2-t 1=0.5s ,依题意,3T <?t <4T ,波的传播方向有沿x 轴正、负方

向两种可能,如果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时间内传播3

4

1

波长;如果传播方向相反,则?t 时间内传播343波长,由速度公式v=t

s

??,波速可求.

波形变化经过的时间?t=t 2-t 1=0.5s ,依题意3T <?t <4T ,可知波在?t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大于3倍波长,而小于4倍波长,又波长λ=8m .

(l )如果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则在?t =0.5s 的时间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s 1=3

λ31=3831?m=26m ,波速v 1=s

m t s 5.0261=??=52m/s.

(2)如果波沿x 轴的负方向传播,则在?t =0.5s 的时间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s 2=3

λ4

3=433×8m=30m,波速v 2=t s ??2=

s m

5.030=60m/s. (3)如果波速v =76m /s ,则0.5s 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s 3=v ?t =76×0.5m=38m=

4×8m+6m=4λ4

3

,所以该机械波向x 轴的负方向传播.

答案:(1)52m /s (2)60m/s (3)向x 轴负方向 答案:若向右传播v =7.14m /s ;若向左传播v=10m /S . 探究:答案:若向右传播v =7.14m /s ;若向左传播v=10m /S .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2 3 4 5 6 C C

D

A

C

D

12.4波的干涉和衍射 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预习对比光的反射和折射,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认识波的反射和折射

二、预习内容

1.回忆初中学过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用图形表示一下。

2.几个概念:波线和波面。

3.惠更斯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4.波的反射和折射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知道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的频率、波速和波

长都与入射波相同。

3、知道波发生折射是由于波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知道折射角与

入射角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17 / 22

18 / 22

(二) 惠更斯原

1. 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

而在其后

1.波线

波的传播方向为波线。 2.波面

面。

3.波前

某一时刻波动所达到最前方的各点所连成的曲面。

波线

平面波

线

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

2.根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用几何做图法

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因此这一原理又就惠更斯作图法,它在很大程度

上解决了波的传播方向问题。

19 / 22

20 / 22

(四)当堂检测

1.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其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7—1所示.由

界面

R

N

I i

'

i

r

L

1)反射线、入射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反射定律

(三)、波的反射与折射

当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形成反射波,另一部分进入介质

形成折射波。

2)

'

i i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19_2020学年高考物理主题2第II部分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必修1)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机械波的产生条件,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知道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生活中有关波的素材,建立对波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探究:通过视频和模拟动画,逐步体会和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及横波、纵波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验观察,理解科学本质,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2.波的形成和传播(以绳波为例) (1)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一个个小段可以看做一个个相连的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跟着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 三、机械波 1.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3.机械波的特点 (1)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它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波可以传递信息.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质点的振动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 ×)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 (3)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 (4)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这样的波一定是横波.( ×) 2.绳波在某时刻的形状如图1所示,若O是波源,则此刻A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若O′是波源,则此刻A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 图1 答案向上向下 一、波的形成、传播及特点 如图所示,手拿绳的一端,上下振动一次,使绳上形成一个凸起状态,随后形成一个凹落状态,可以看到,这个凸起状态和凹落状态在绳上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如果在绳子上某处做一红色标记,观察这一红色标记的运动. (1)红色标记有没有随波迁移? (2)当手停止抖动后,绳上的波会立即停止吗? 答案(1)没有.红色标记只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 (2)不会.当手停止抖动后,波仍向右传播.

(完整word版)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检测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 .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 .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波长指的是 ( ) A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B .横波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C .纵波中两个密部之间的距离 D .波的传播方向上, 两个相邻的任意时刻位移都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 3.关于波速公式v =λf ,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 ) A .适用于一切波 B .对同一机械波来说,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只有频率f 不变 C .一列机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波长λ和频率f 都会发生变化 D .波长2 m 的声音比波长1 m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一倍 4. 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 .波速 B .波长 C .频率 D .振幅 5.一列波沿直线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质点A 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相距0.5 m ,此时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再经过0.02 s 将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 ( ) A .这列波波长是2 m B .这列波频率是50 Hz C .这列波波速是25 m/s D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的负方向 6.如图2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由图可知,这列波 的振幅A 和波长λ分别为( ) A .A =0.4 m ,λ=1 m B .A =1 m , λ=0.4 m C .A =0.4 m ,λ=2 m D .A =2 m , λ=3 m 7.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 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4.5 s 图1 图 2

完整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测试题

简谐运动,关于振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a 点时加速度最大,速度最大 B ?在0点时速度最大,位移最大 C ?在b 点时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 D.在b 点时回复力最大,速度最大 5. 一质点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如图,是该质点在0 的振动图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再过1s ,该质点的位移为正的最大值 B ?再过2s ,该质点的瞬时速度为零 C. 再过3s ,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D. 再过4s ,该质点加速度最大 6.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其振动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在 时刻,质点运动的( ) A.位移相同 B .回复力大小相同 C.速度相同 D .加速度相同 7.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与时间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质点振动的频率为4 Hz B .质点振动的振幅为2cm C. 在t=3s 时刻,质点的速率最大 D. 在t=4s 时刻,质点所受的合力为零 8.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 这列波的振幅A 、波长入和x=l 米处质点的速度方向分别为:( 高二物理选修3-4《机械振动、机械波》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 .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发生迁移 D .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 关于单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摆球运动的回复力总是由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的 B. 摆球运动过程中经过同一点的速度是不变的 C. 摆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D.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为零 3. 两个质量相同的弹簧振子,甲的固有频率是 3f .乙的固有频率是4f ,若它们 均在频率为5f 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 ) A 、振子甲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3f B 、振子乙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4f C 、振子甲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5f D 、振子乙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5f 班级: 姓名: 成绩: 4. 如图所示,水平方向上有一弹簧振子, 0点是其平衡位置,振子在a 和b 之间做 t 的关系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第2讲 机械波学案

第2讲机械波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机械波横波和纵波Ⅰ 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1)产生条件 ①有波源; ②有介质,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 ①传播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②介质中质点不随波迁移;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2.机械波的分类 【知识点2】横波的图象波速、波长、频率(周期)及其关系Ⅱ1.横波的图象 (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3)图象

(4)应用 ①可直接读取振幅A 、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可确定该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该时刻不同质点速度或加速度的大小。 ③可结合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结合某个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2.波长、波速、频率(周期)及其关系 (1)波长λ:在波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或者说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 :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周期的关系为f =1 T 。 (4)波长、波速、频率和周期的关系:v =λf =λ T 。 【知识点3】 波的干涉和衍射 多普勒效应 Ⅰ 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继续传播,就像没有跟另一列波相遇一样。 2.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和。 3.波的干涉和衍射的比较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图1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5s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A.a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m/s 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 x=m 6.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从此时刻开始计时,1 1.5 x=m的质点P早回到平衡位置0.3s,下列说法正确的() 的质点Q比23 A.这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P质点简谐运动的频率为2Hz C.简谐横波波速为5m/s D.再过0.8s,x=4.0m处的质点向前移动到x=8.0m处 E.再过0.6s,x=6.5m处的质点正在远离平衡位置 7.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y方向振动,形成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距离O点为x1=3m的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距离O点为x2=4m的质点B 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距离O点为x3=5m的质点C的振动图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 A.该波的波长为6m B.该波的周期为12s C.该波的波速为1m/s D.10s末A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点的振动速度 8.一列简谐横波,在t=0.6 s时刻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word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复习及练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 机械振动知识要点 1. 机械振动:物体(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条件:a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 、阻力足够小。 ? 回复力:效果力——在振动方向上的合力 ? 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受(合)力为零的位置: 运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非平衡状态) ?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位移x (m )——均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指向末位置 振幅A (m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描述振动强弱) 周期T (s )——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叫做周期(描述振动快慢) 全振动——物体先后两次运动状态(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所经历的过程 频率f (Hz )——1s 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描述振动快慢) 2. 简谐运动 ? 概念:回复力与位移大小成正比且方向相反的振动 ? 受力特征:kx F -= 运动性质为变加速运动 ? 从力和能量的角度分析x 、F 、a 、v 、E K 、E P 特点:运动过程中存在对称性 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最大位移处:速度最小、动能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 v 、E K 同步变化;x 、F 、a 、E P 同步变化,同一位置只有v 可能不同 3. 简谐运动的图象(振动图象) ? 物理意义:反映了1个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可直接读出振幅A ,周期T (频率f ) 可知任意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或反之) 可知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速度方向) 可知某段时间F 、a 等的变化 4.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sin( φπ +=t T A x 5. 单摆(理想模型)——在摆角很小时为简谐振动 ? 回复力: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 周期公式:g l T π 2= (T 与A 、m 、θ无关——等时性) ? 测定重力加速度g,g=2 24T L π 等效摆长L=L 线+r 6.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阻尼振动(减幅振动)——振动中受阻力,能量减少,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 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特点:驱受f f = ? 共振:物体在受迫振动中,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 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 条件:固驱f f =(共振曲线) 【习题演练一】 1 一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 、N 两点时速度v (v ≠0)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子在M 、N 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 振子在M 、N 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 振子在M 、N 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 从M 点到N 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2 如图所示,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 点两侧做简谐运动,在它从平衡位置O 出发向最大位移A 处运动过程中经0.15s 第一次通过M 点,再经0.1s 第2次通过M 点。则此后还要经多长时间第3次通过M 点,该质点振动的频率为 3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 A. 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 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 甲∶F 乙=2∶1

导学案33-期末复习8-机械振动机械波-教师版-1

ha “东师学辅” 导学练· 高二物理(33) 期末复习8-机械振动 编稿教师:李志强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 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 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运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简谐运 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 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运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 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运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 力作用。 3. 简谐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运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 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 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 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 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运动在振动过程中,动 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 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运 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运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 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圆弧切线方向的 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 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 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 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 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当外界给系统一定能量以后,如将振子拉离开平衡位置,放开后, 振子将一直振动下去,振子在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中,振幅是恒定的,表明系统机械能不变,实际的振 动总是存在着阻力,振动能量总要有所耗散,因此振动系统的机械能总要减小,其振幅也要逐渐减小, 直到停下来。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阻尼振动虽然振幅越来越小,但振动周期不变,振幅 保持不变的振动叫无阻尼振动。 振动物体如果在周期性外力──策动力作用下振动,那么它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其振 动周期和频率等于策动力的周期和频率,而与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无关。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与策动力的周期(频率)和物体的固有周期(频率)有关,二者相差越小,物 体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当策动力的周期或频率等于物体固有周期或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叫共振。 例1.一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N两点时速度v(v≠0)相同,那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振子在M、N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 振子在M、N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 振子在M、N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 从M点到N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例2.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角小于5°,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的速度减小 为原来的1/2,则单摆的振动( B ) A. 频率不变,振幅不变 B.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C. 频率改变,振幅改变 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例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 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 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BC ) A. 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做减速运动。 B. 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 重球下落至d处获得最大加速度。 D. 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 减少量。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1 4 T,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若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则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2.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 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 4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3.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4.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

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0和x=0.6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15s时A、B的加速度相同 B.该波的波速可能为1.2m/s C.若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可能为2.4m D.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6m,则其波速一定为2m/s 6.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大小都是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75cm B.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45cm C.当质点b的位移为+2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D.在 2 3 t T 时刻,质点b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4 m/s 的速度传播,振幅为A。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答案

衡水学院 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B 》机械振动 机械波 习题解答 命题教师:杜晶晶 试题审核人:杜鹏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幅A =4cm ,周期T =2s ,其平衡位置取坐标原点。若t =0时质点第一次通过x =-2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2cm 处的时刻为23 s 。 2、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范围的中心点为x 轴的原点,已知周期为T ,振幅为A 。 (a )若t=0时质点过x=0处且朝x 轴正方向运动,则振动方程为cos(2//2)x A t T ππ=-。 (b )若t=0时质点过x=A/2处且朝x 轴负方向运动,则振动方程为cos(2//3)x A t T ππ=+。 3、频率为100Hz ,传播速度为300m/s 的平面简谐波,波线上两点振动的相位差为π/3,则此两点相距 0.5 m 。。 4、一横波的波动方程是))(4.0100(2sin 02.0SI x t y -=π,则振幅是 0.02m ,波长是 2.5m ,频率是 100 Hz 。 5、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有 波源 和 连续的介质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C )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的周期是T ,当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从1/2最大位移处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 为( ) (A )T /12 (B )T /8 (C )T /6 (D ) T /4 ( B )2、两个同周期简谐振动曲线如图1所示,振动曲线1的相位比振动曲线2的相位( ) 图1 (A )落后2π (B )超前2 π (C )落后π (D )超前π ( C )3、机械波的表达式是0.05cos(60.06)y t x ππ=+,式中y 和x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 ,则( ) (A )波长为5m (B )波速为10m ?s -1 (C )周期为13s (D )波沿x 正方向传播 ( D )4、如图2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 点相遇。波在S 1点的振动初相是1?,点S 1到点p 的距离是r 1。波在S 2点的振动初相是2?,点S 2到点p 的距离是r 2。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点p 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A )21r r k π-= (B )212k ??π-= (C )()21212/2r r k ??πλπ-+-= 图2

学案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第二章机械波 学案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2.知道波的种类及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明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知识储备 1.物体在________附近所做的_____运动叫机械振动. 2.简谐运动的能量与______有关,对同一个系统来说,振幅_________越大,振动的能量就越大. 3.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 __________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源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后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出去. 2.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叫做介质. 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4.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发生振动,且质点不会(填“会”或“不会”)随波迁移. 二、横波和纵波 1.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叫做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叫做疏部.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手持细绳的一端上下抖动,绳像波浪般翻卷.这是波在绳上传播的结果,那你知道波是如何形成的吗? 图1 图2 答案 绳一端振动,带动绳上相邻部分振动,依次逐渐引起整个绳振动. [要点提炼] 波形成的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2所示)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看做一个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那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周围质点又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二、机械波 [问题设计] 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当闹钟的小锤敲打铃铛的时候,我们听不到声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答案 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要点提炼] 1.介质: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__________,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机械波 (1)产生条件:①要有__________;②要有传播振动的_________. (2)特点 ①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落后于前一个质点的振动. ②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______. ③波传播的是_______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④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______和________. [延伸思考] 一同学不小心把一只排球打入湖中,为使球能漂回岸边,这位同学采用不断将石头抛向湖中的方法,试分析这位同学能否通过这种方法把排球冲上岸? 三、横波和纵波 [问题设计]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其引发的海啸加上核泄漏事故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前后或左右晃动,也会产生竖直方向的振动,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 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不同的波引起地面的振动不同.

高中物理机械波单元测试及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介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介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 B、次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短,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长长 C、次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小,超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大 D、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次声波、可闻波和超声波的波速相等 4.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图象如图1所示. 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5,0), 且此时它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再经2 s将第一次到达正方向最大位移, 由此可知 (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20 m B. 这列波的频率为 Hz 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图1 D. 这列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 图2

5.一列机械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中实线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图象变成如图2中虚线所示,波速大小为1 m/s .那么这段时间可能是( ) A .3 s B .4 s C .5 s D .6 s 6.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7.如图4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 m/s ,振幅为4 cm ,频率为 Hz .P 点、Q 点平衡位置相距0.2m 。在t =0时,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 点 ( ) A .在 s 时的位移为4 cm B .在 s 时的速度最大 C .在 s 时速度方向向下 D .在0~ s 内的路程为4 cm 8.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5甲所示.若从此时刻开始 计时,则图5乙表示a 、b 、c 、d 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 A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乙图为a 图4 甲 乙 图5 2图3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机械振动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 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 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象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图象,它直观地反映出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要把质点的振动过程和振动图象联系起来,从图象可以得到振子在不同时刻或不同位置时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的变化情况。 (六)机械振动的应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的分析 (1)物体在周期性的外力(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在振动稳定后总是等于外界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2机械波中的应用问题 1. 理解机械波的形成及其概念。 (1)机械波产生的必要条件是:<1>有振动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媒质。 (2)机械波的特点: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运动,各质点的周期、频率及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3)机械波运动的特点:机械波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振动的能量被传递,但参与振动的质点仍在原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没有随波迁移。 (4)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关系:v T f ==? λ λ 注:各质点的振动与波源相同,波的频率和周期就是振源的频率和周期,与传播波的介质无关,波速取决于质点被带动的“难易”,由媒质的性质决定。 2. 会用图像法分析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振动图像,例:波的图像,例: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区别横坐标表示质点的振动时间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表征单个质点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表征大量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于平衡位 置的位移 相邻的两个振动状态始终相同的质 点间的距离表示振动质点的振动周 期。例:T s =4 相邻的两个振动始终同向的质点间的距 离表示波长。例:λ=8m

2019年高考物理第十五章机械振动机械波第1讲机械振动学案

第1讲 机械振动 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简谐运动 Ⅰ 1.简谐运动的概念 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 -t 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2.平衡位置 物体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 (1)定义:使物体返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3)来源:属于效果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4.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知识点2】 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 Ⅱ 1.表达式 (1)动力学表达式:F =-kx ,其中“-”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反。 (2)运动学表达式:x =A sin(ωt +φ0),其中A 代表振幅,ω=2π T =2πf 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t +φ0代

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0叫做初相。 2.简谐运动的图象 (1)如图所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知识点3】弹簧振子、单摆及其周期公式Ⅰ 简谐运动的两种模型

【知识点4】受迫振动和共振Ⅰ1.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比较 2.共振曲线

如图所示的共振曲线,曲线表示受迫振动的振幅A(纵坐标)随驱动力频率f(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驱动力的频率f 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f 0相差越小,振幅越大;驱动力的频率f 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f 0时,振幅最大。 【知识点5】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实验原理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出g =4π 2 T 2l ,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2.实验器材 带中心孔的小钢球、约1 m 长的细线、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停表。 3.实验步骤 (1)做单摆 取约1 m 长的细线穿过带中心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让摆球自然下垂,如图所示。 (2)测摆长 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 2。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5°),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5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5)数据处理 ①公式法:g =4π2 l T 2。 ②图象法:画l-T 2图象。

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机械波2波的描述学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2.波的描述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理解波的图像的意义. 2.[科学思维]能够由波的图像判断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由有关信息画出波的图像. 3.[科学探究]会区别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 ☆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62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 教材第62页问题提示:能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 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一、波的图像 1.图像的建立 如图所示,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在xOy平面上,画出各点(x,y),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波的图像. 2.图像的物理意义 波的图像描述的是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的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简谐波 波形图像是正弦曲线,这样的波叫作正弦波,也称为简谐波.简谐波在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在做简谐运动. 二、波长、频率和波速 1.波长 (1)定义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2)特征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两个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疏部或两个相邻密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注意:“相邻”和“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是波长定义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 2.周期、频率

(1)规律 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 (2)决定因素 波的周期或频率由波源的周期或频率决定. (3)时空的对应性 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4)周期与频率关系 周期T 与频率f 互为倒数,即f =1 T . 3.波速 (1)定义:波速是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2)公式:v =λ T =λf . (3)决定因素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一般不同. (4)决定波长的因素:波长由波速和频率共同决定.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波的图像描述了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 (√) (2)简谐波中各质点做的是简谐运动. (√) (3)波的图像是质点的运动的轨迹. (×) (4)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确定各质点某时刻的运动方向. (√) 2.(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个时刻的波形,由图像可知( ) A .质点b 此时位移为零 B .质点b 此时向-y 方向运动 C .质点d 的振幅是2 cm D .质点a 再经过T 2 通过的路程是4 cm ACD [由波形知,质点b 在平衡位置,所以其位移此时为零,故A 正确;因波向右传播,波源在左侧,在质点b 的左侧选一参考点b ′,由图知b ′在b 上方,所以质点b 此时向+y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1.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经△t = 0.2s ,波的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其波长为2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2s B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0.2s C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波速可能小于9m/s D .若波速是19m/s ,则波向右传播 2.如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 =0.01s ,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m 、SQ =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下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 、P 、Q 三点振动情况的是(AD ) A .甲为Q 点的振动图象 B .乙为振源S 点的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的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的振动图象 3.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s 与t +o.4s 在x 轴上-3m ~ 3 的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①该波最大速度为10m /s ②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③在t +o.2s 时,x =3m 的质点位移为零 ④若波沿x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4s 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 处,波速为2m /s ,则( D ) A .振源O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P 点振幅比Q 点振幅小 C .再经过△t =4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m D .再经过△t =4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m 5.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0.9s ,x 轴上0至12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 ) A .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 /s B .t =0.9s 时,x 轴上6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 .波的周期一定是0.4s D .波的周期s n T 1 46.3+=(n 可取0,1,2,3……) 6.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只正确的是(B )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可能是8m C .周期可能是0.5s -5a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