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附前六章练习题)..
各个朝代的档案管理制度

一、引言档案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
自古以来,我国各个朝代都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各个朝代的档案管理制度。
二、秦汉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机构秦朝设立了“御史台”,负责管理国家档案。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中央设立了“尚书令”一职,负责管理国家档案。
2. 档案分类秦汉时期的档案分为两类:一是文书档案,二是图书档案。
文书档案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图书档案主要包括儒家经典、史书、地理志等。
3. 档案管理秦汉时期的档案管理注重保密,档案存放地点较为隐蔽。
档案查阅需经过严格审批,一般只限于皇帝和官员。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档案管理机构有所发展。
北魏设立了“秘书省”,负责管理国家档案。
南朝宋、齐、梁、陈等朝代也设立了类似的机构。
2. 档案分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分类与秦汉时期相似,但更加细化。
文书档案分为诏令、奏章、文书等;图书档案分为经、史、子、集等。
3. 档案管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管理逐渐趋向规范化。
档案存放实行分库管理,档案查阅需登记备案。
此外,各朝代还注重档案的编纂和整理,如《晋书》、《宋书》等史书的编纂。
四、隋唐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机构隋唐时期,档案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
唐朝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机构,分别负责管理国家档案。
2. 档案分类隋唐时期的档案分类更加细化,文书档案分为诏令、奏章、案牍等;图书档案分为经、史、子、集、释、道等。
3. 档案管理隋唐时期的档案管理注重规范化、制度化。
档案存放实行分库管理,档案查阅需登记备案。
此外,各朝代还注重档案的编纂和整理,如《唐书》、《五代史》等史书的编纂。
五、宋元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机构宋元时期,档案管理机构有所发展。
宋朝设立了“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负责管理国家档案。
档案员考试题及答案

档案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A.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B. 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C. 保密性、真实性、可用性D. 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答案:D2. 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
A. 永久、长期、短期B. 永久、50年、10年C. 长期、短期、临时D. 永久、30年、5年答案:A3. 档案的整理工作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鉴定B. 立卷C. 编目D. 归档答案:D4. 电子档案的保管要求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定期备份B. 异地保存C. 异地保存D. 异地保存答案:C5. 档案的利用服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提供档案复制件B. 提供档案原件C. 提供档案咨询服务D. 提供档案展览服务答案:B6. 档案的鉴定工作主要依据()。
A. 档案的内容和形式B. 档案的保管期限C. 档案的价值和利用需求D. 档案的来源和形成时间答案:C7. 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扫描B. 存储C. 归档D. 检索答案:C8. 档案的保密工作要求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限制档案的查阅范围B. 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C. 定期对档案进行安全检查D. 随意复制档案内容答案:D9. 档案的移交工作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移交前的清点B. 移交后的登记C. 移交前的鉴定D. 移交后的保管答案:D10. 档案的销毁工作必须遵循()。
A. 随意销毁B. 保密性原则C. 完整性原则D. 合法性原则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收集B. 整理C. 保管D. 利用答案:ABCD12. 档案的保管期限的确定依据包括()。
A. 档案的内容B. 档案的形成时间C. 档案的价值D. 档案的利用需求答案:ACD13. 档案的整理工作包括()。
A. 鉴定B. 立卷C. 编目D. 归档答案:ABC14. 电子档案的保管要求包括()。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⒉简牍档案:书于竹木,故称简牍档案,简和牍区别主要表现在容字数量和用途上。
⒊金文档案: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及两周。
⒋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亦称铭文档案或题铭档案。
⒌缣帛档案:是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战国时已有用嫌帛作为书写材料。
⒍赋役档案:即手实、计帐。
手实:是互助登录的本户人口、年龄及受田数的户籍。
计帐:是地方机关根据户籍(手实)造报的第二年的赋役册(预算)。
⒎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⒏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
⒐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
⒑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名称。
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
⒒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者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
⒓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对,由宰相撰录者,谓之时政记。
⒔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当公文有错误需改正时,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
这一制度历代沿用。
14.金耀门文书库:金耀门文书库最初是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的文书库,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后来逐渐发展具有了国家档案馆的性质。
金耀门位于东京外城西北部,原为后周肃政门,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名金耀门,三司文书库位于此门附近,故称金耀门文书库。
15.吏员出职制度:吏员出职制度是指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外为官员,即由吏升官的制度。
第二部分:专题梳理一、春秋时期档案的广泛利用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一)历史背景这一时代,具有兼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随着王室衰落、世卿制度、贵族地位下降,出现了以下现象:⒈人才:各国养士之风盛行,为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培养人才的作用。
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第六章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一、两汉王朝档案主管机构和官吏西汉初期,王朝中央丞相府是“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之下设两长史,长史下设丞相史,丞相少史等一定数量的官员。
具体掌文书档案事宜。
1、汉代御史中丞的职任(识记):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2、汉代主簿职任、地位(识记):两汉各级官署中皆设立主簿一职,典领一府的文书档案人员,总管阁下之事。
“阁下”指衙署中的主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其地位是少吏中之最高者。
3、尚书台高级文档官员的入选条件(领会):尚书台到东汉,完全成为凌驾于所有职官之上的朝中小朝廷。
这时尚书台,实际上已代替了丞相府的职权,成为裁断国政的重要部门。
尚书台高级文档官员要以察举任官,如在皇帝左右处理文书的“郎”管要从孝廉中遴选有才能者。
初入台时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后称尚书郎,满三年后称尚书侍郎。
其任用条件十分严格,取孝廉,年末五十,先试牋奏,选吏能者为之。
由此可知王朝中央机关高级文书官员的任用,在身份、年龄、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要求。
4、一般文档官吏的入选途径及条件(领会):一般文档官吏由主管官自行辟除,不由朝廷任命。
对王朝中央重要部门的文档官员,则经严格考试任用,其条件为,能讽书九千字以上。
5、从汉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中分析汉代文吏作用、地位的演变(应用):秦代的文吏对专政整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秦朝重吏导致官僚体制缺乏调节机能,文吏只有执行职能,单纯使用文吏是致命的弊端,如横征暴敛反馈到中央,文吏不能参与决策,新一轮指令仍是横征暴敛。
因此汉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从思想到政策做了调整,汉代重视发挥知识分子改造政权的作用,吸取了博士、儒生的统治思想。
如贾谊多次想朝廷提出关于时政的意见。
贾谊的《过秦论》、陆贾的《新语》,特别是在董仲舒的努力下,确立儒学为正统官学,实行察举选官制度,开明经为入仕之途,汉代儒生成为统治集团中决策的参与者,而文吏则被视为“不习为吏”的事务性办事的定型规范技能。
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 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B 、国家C、记录符号D、纸张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_____ 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一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 B 、金关纸C 、马圈湾纸 D 、敦煌纸3、 ______ 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B 、唐C 、汉D 、秦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_________ 。
A、知识性B 、原始记录性C、信息性 D 、文化性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___________ 保存。
A、档案B 、资料C、图书D、文物6、 ______ 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 B 、科技档案C、专业档案D、公共档案7、 ______ 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 B 、集体档案C、党政档案D、文书档案&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_____________ 。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 B 、现实价值、长远价值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 D 、利用价值、保存价值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________ 。
A、作用B 、保密期限C、保管期限D 、第二价值10、档案 ______ 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B 、保管C、收集D、编目与检索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_______ 。
A、收藏B 、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D、保护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 _________ 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C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11822-2008 )D 《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BD33/T498-2004 )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 主管部门起草, _______________ 发布。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初中历史《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时练及答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1广西贺州中考)如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
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A.甲骨B.铜器C.简帛D.纸张2.(2022安徽瑶海期末)1957年,我国考古学者在陕西西安的西汉墓葬中发现了古纸残片;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葬中发现一张纸质地图残片。
由此可知()A.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B.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C.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D.西汉时纸的应用十分普遍3.(2021北京中考)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
这项发明()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4.(2023北京海淀期末A卷)《后汉书》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也有人“用缣帛”,但“缣贵而简重”。
东汉时期,成功解决以上书写材料弊端的历史人物是()A.卫青B.蔡伦C.班固D.祖逖5.(2023山东历城期末)《中国教育报》在报道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情况时,特意强调“南阳是豫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出商圣、科圣、医圣、智圣等无数圣贤先哲”。
这里所说的“医圣”是指()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郦道元6.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东汉时期出现了两位名医,关于他们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B.张仲景写成《黄帝内经》一书C.华佗制成“麻沸散”用于手术麻醉D.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7.(2022河北唐县期末)《后汉书》中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译文:适度劳动和运动使人摄取的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血脉通畅,才不会生病。
)据此可知华佗()A.擅长外科手术B.擅长针灸、汤药治病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8.历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时起……”他的依据是()A.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出现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D.文景之治局面出现9.阅读《史记》,你不能了解到()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C.楚汉之争D.光武中兴10.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练习题及正确答案

档案工作概论课程练习题及正确答案一、单选题1、“档案”在唐宋以前不称“档案”,在秦汉叫做()A、典籍2、()明确了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行政执法主体B、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发布于()D、19904、()是我国档案行政事务的最高管理机关C、国务院二、多选题1、档案法律法规体系是以《档案法》为核心,以()组成的档案法制管理体系A、行政法规B、地方法规C、部门规章D、政府规章1、档案工作的特殊属性是由()决定的A、基本矛盾D、政治性3、《档案法》规定公民在档案事务方面的义务有()A、保护档案的义务C、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或征购的义务4、《档案法》规定涉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B、国家安全C、国家重大利益D、其它到期不宜开放5、从档案的本质来看,下列选项中属于档案的是()A、张积惠日记手本B、《广州日报》某日定稿C、某教学楼底图6、档案的凭证作用是由()决定的B、档案的形成过程D、档案的本质属性7、档案工作的性质主要有()A、管理性B、服务性D、政治性8、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由()决定的B、档案本身的特点C、国家利益9、档案工作的特殊属性是由()决定的A、基本矛盾D、政治性10、《档案法》规定涉及()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B、国家安全C、国家重大利益D、其它到期不宜开放11、档案的凭证作用是由()决定的B、档案的形成过程D、档案的本质属性12、《档案法》规定公民在档案事务方面的义务有()A、保护档案的义务C、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或征购的义务13、档案工作的特殊属性是由()决定的A、基本矛盾D、政治性14、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由()决定的B、档案本身的特点C、国家利益三、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7年9月5日起施行错2、《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是关于档案馆工作的规章错3、档案的凭证作用决定了档案具有最权威的真实性,因此档案中的记载都是真实的错4、1955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档案局组织简则》,规定了国家档案局是我国管理档案行政事务的最高管理机关对5、档案的前身是文件,文件的归宿是档案,档案与文件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称呼对6、1999年国务院批准修订,国家档案局重新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对7、《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是关于档案馆工作的规章错8、《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7年9月5日起施行错9、《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是关于档案馆工作的规章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太尉府 东汉时期,掌军事的太尉府常总领朝政,相当于西汉丞相相府的地 位。西汉相府的曹属,大部转归太尉,并增设辞曹掌辞讼事,法曹掌邮 驿科程事,决曹拿罪法事等机构。另有阁下令吏、记室令史掌上章奏报 ,在各曹中也设有一定数量的令史“典曹文书”。
3、御史府 御史府在西汉时仍为中央政府主管文书档案的重要机构。 “掌注言行,纠举不法”,即总领图书秘籍、四方文书以及监察百官之 职,国家律令和郡国计簿均保存于御吏府。 御史大夫下转皇帝制、诏,兰台掌图籍秘书,侍御史专掌记注帝王 言行,受公卿奏事,并分曹治事。如令曹掌律令,印曹掌印工。 武帝后,尚书诸曹逐渐发展,御史府与丞相府一样职权削弱,下达 沼书,收受章奏,郡国计簿等职权为尚书取代。
清朝册书
奉天承运 宽温仁圣皇帝制曰自开辟以来有应运之主必有广胤之妃然锡 册命而定名分诚圣帝明王之首重也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儿沁 国之女夙绿作合淑贤性成朕登大宝爰做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 妃尔共贞懿简纯孝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 大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黑字,写于红泥玉玺印记上)
二、文书处理 (一)下行文书处理程序 1、起草:皇帝诏令、制书等由丞相府、御史府、太尉府、 宫中尚书等负责,皇帝也可以亲自起草;中央政府及地方 各级官府的下行文书,由该机关主官及文书人员负责起草, 两个机关联合发文,则由两个机关共同起草。 2、判行:皇帝的诏令文书加盖皇帝玉玺印章,各级政府下 行文加盖各级政府官印。 3、邮递:若皇帝诏书专为某一地方或机关当事人发的,则 派专人或交由邮亭传递给诏书指定的地方和人员。 4、执行 5、登记制度 (二)上行文书处理程序P120
第六章 两汉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汉高祖刘邦建立 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 统帝国。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 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 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夏族在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 “汉族”。
2、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丞为郡守的副职。 另外设有长史、都尉等官佐助郡守处理日常政务。
郡级文书主管官为主簿, 其职掌包括: 管理文书工作, 代郡守宣读教 令、奉送要函、迎来送往及其日常事务的处理。 具体负责记录、文书起草处理、催办等事务的机构为主记室,主官为主 记室史,简称主记,地位稍次于主簿。主记室下设有主记掾、主记史、记室 史、录事、录书史等官吏,统称掾史。 在郡属各曹中,都设有具体负责记录、文书的起草、缮写、宣读等工作 的书佐,统称佐史,地位稍次于掾史。
4、尚书台 到东汉时期,尚书台完全成为凌驾于所有职官之上的朝中 小朝廷。这时尚书台,实际上已代替了丞相府的职权,成为裁 断国政的重要部门,是出纳王命统管国家政权的实权机构和主 管文书档案的中枢机构。
(二)地方 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初期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西汉时,地 方行政区划分郡、县两级。东汉时,地方政府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 、县三级。各级政府都设有相应的文书档案官吏。
司隶(治雒阳)、 徐州(治剡县)、 青州(治临淄)、 豫州(治谯县)、 冀州(治高邑)、 并州(治晋阳)、 幽州(治蓟县)、 兖州(治昌邑)、 凉州(治陇县)、 益州(治雒县)、 荆州(治汉寿)、 扬州(治历阳) 交州(治龙编)。
1、州级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为刺史,其下属机构分为行政 和军事两部分。
行政官吏中,设治中、主簿等职。治中“主众曹文书多”统领州府机 关诸曹的文书;主簿,主管刺史府的节杖文书,内传外宣,统领门亭长、 录事、记室等文秘承送机构。 在军事系统官吏中,设有长史、司马、参军诸校尉、都尉、兵曹从事 史等属官,其中也设有主管文书工作的主簿、阁下记室、记室、舍人、门 令史等官吏。
1、察举制
察举制是两汉选拔官吏的常设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等高 级官员推荐,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下级官吏或平民推荐给朝廷, 经考核任官。( P111 ) 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 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明经等;特科(贤良 方正、明法等)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所有的科目,都以德 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2、辟除制
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如三公),地 方官(如州牧、郡守),都可自行聘任僚属,然后向朝廷推荐。
3、的作用、地位
两汉时期各层次文书档案官吏,少部分是内朝和中央机关主管文档的 官员,他们地处机要,出纳王命章奏,故位尊地要。大部分是具体掌管文 书档案的官吏,其作用、地位随之下降,
3、县府的主官为县令(大县为令)或县长(小县为 长),另设县丞为副职,主管文书、仓狱等事。
和郡级政府一样,也设有主管文书起草、催办等事务的主记室,下 设有从事具体文书工作的各等书吏。人数设置上, 没有定额,根据事 务的繁简,随时增减。
(三)汉代文吏作用、地位的演变及人选条件
官与吏的区别:秩二百石以上为官,二百石以下为吏。 文书档案官吏:主管官员或高一级文书官员为官,一般 掌管人员为吏。这就决定了汉代文吏的作用、地位以及 选任的不同。 一、官吏任用条件 内朝重要官员(常侍、侍中等)以及外朝高级文书官员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均有皇帝直接任命,其余文 书档案官吏则通过察举、辟除、考试等途径选拔任用。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文书档案种类和文书处理
一、文书档案种类 (一)个人使用的文书档案 1、皇帝颁布的文书:制、诏、策书(册书)、戒书(敕、敕戒、 戒敕) 2、群臣上呈皇帝的文书:奏、章、表、疏(上疏)、驳议、状、 书、封事、铁券(铁契) 3、个人身份证明文书:符、传、过所、棨、繻 (二)机关使用的文书档案 1、下行文:令、教、敕 2、平行文:移文、檄移、品约
第一节 两汉王朝文书档案主管机构和官吏
(一)中央 1、丞相府 西汉初期,王朝中央丞相府是“掌承天子助理万机”总揽全国政务的 最高行政机构。之下设两长史,长史下设丞相史,丞相少史等一定数量的 官员。另设计相、主郡国上计事、主簿四人、省录众事等。
丞相府职责:收受天下文书,办法皇帝诏令和收收贮重要档案。 长史的职责: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主管文书档案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