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感觉知觉与注意

合集下载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联系
感觉、知觉和注意都是人类心理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共 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 程,它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信息整合成 有意义、有组织的整体。
感觉是我们与外部环境接触的直接通 道,通过感觉我们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 皮肤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如平 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
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
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受性越高,对刺激的敏感度越
高。
适应性
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 渐减弱的现象,如长时间听同 一首音乐会感到声音越来越小 。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 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
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性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 于活动对象的一种特性。
04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象,同时离开其他对象。
心理活动组织与指导行为
0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对人的行为起着
组织、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

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一、引言在心理学领域中,感觉与知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感觉指的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而知觉则是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感觉与知觉的心理学知识,并对其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细化。

二、感觉的基本过程A.感觉的定义和作用B.感觉的基本过程1.感官器官的作用2.刺激的传递和转化3.感觉阈值和适应性三、感觉的类型和特性A.视觉感觉1.光的属性和视觉感知2.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视觉注意和感知B.听觉感觉1.声波的属性和听觉感知2.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听觉分类和感知C.触觉感觉1.触觉的作用和触觉感知2.触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触觉阈值和空间感知四、知觉的心理过程A.知觉的定义和特点1.知觉的心理过程2.知觉的构成要素B.知觉的组织和归因1.规律性组织和归因理论2.外界刺激对知觉的影响C.知觉的变形和偏见1.感知错觉和视觉伪装2.认知偏见和知觉错觉D.知觉的发展和学习1.知觉的发展过程2.知觉的学习和调节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A.感觉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B.知觉个体对感觉所做出的心理解释和认识,涉及感觉的组织、归因和变形等方面。

C.感觉阈值指个体能够察觉到的最低刺激强度,分为绝对阈值和差异阈值两种类型。

D.知觉错觉指在感觉和知觉过程中,由于外界刺激或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物体或事件的错误感知和认知。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实验数据和图表等。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众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智力:智力是个体依据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通常包括智力发育、智力成熟和智力退化等方面的内容。

2.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感知是通过感官获得信息,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解决问题则是通过思维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3. 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的过程,注意力则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知觉和注意力对认知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内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交往在社会中逐渐获得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化过程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大众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和理解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3. 人格发展: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理论对人格的解释有所不同,其中著名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下产生自动化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经典实验。

2. 刺激-反应机制: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所控制。

3. 惩罚和奖励: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可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塑造。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学 第四章 认知(感知觉记忆思维)

知觉的整体性
梦露还是爱因斯坦? ——知觉识别中的整体优先效应
A
B
C
D
闭合原则
闭合原则:客观缺失的东西主观上进行补充
❖ 知觉的选择性:对客观刺激 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 行加工。表现为对象和背景 的关系。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分出对象 的过程。知觉的对象和背景 可以相互转换。
❖ 符合“良好图形”原则更容 易被知觉。
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 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 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
A
B
C
结果发现,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反应是不受周围方 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另 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 直(图C)。分别被称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研究发 现,具有这两种不同方向知觉特点的人,其性格特征 也不尽相同。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3:57: 3813:5 7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3:57:3 813:57: 3813:5 7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3:5 7:3813: 57:38D ecembe r 12,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2 日星期 六下午 1时57 分38秒1 3:57:38 20.12.1 2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下午 1时57 分20.12. 1213:5 7December 12, 2020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二讲 感觉和知觉
本章主要内容:
1、感觉 2、知觉 3、感知觉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一节 感觉
➢ 什么不是感觉?
• 我对这个女孩有感觉。 这里的“感觉”指的一种 情绪,一种爱慕。
• 我感觉这件事要这样 发展……
这里的“感觉”指的是一 种意识,是对感觉的认识。
➢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范围内,人们对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 最敏感。 听分析器也是人重要的信息通道,接收10% 以上的信息。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你站对位置了吗?
在对另一半说情话前,得先搞清楚自己 是不是站对了位置。美国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人类的左耳接收诸如“我爱你”等甜言蜜 语,比右耳来得敏锐,因此如果想对情人示 爱,最好站在对方的左边。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
5、肤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为 肤觉。
包括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痛觉。皮 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 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冷和热的感 觉。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压力敏感性不同,如 指尖对刺激位置感觉的精确度是后背的10 倍。
肤觉在人类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方 面是:触摸。通过触摸,你可以和他进行交 流,这个人是你渴望给予或接受安慰、支持 、爱和热情的人。
某种感觉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通过发展另外一 些感觉能力而得到补偿。例如盲人一般具有较好 的听觉和触觉能力,可以通过脚步声或拐杖击地 的回响来辨别附近障碍物、房屋、河流、旷野等 地形,也可以通过触摸觉“阅读”盲文。
➢ 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定义: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 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闪光融合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红色使我们觉得温暖;蓝色会产生 清凉的感觉。 暖色调(红、橙、黄等)能引起温暖和亲 近的感觉;冷色调(青、蓝、紫等)使人 产生寒冷深远的感觉。 故娱乐场所采用暖色调来烘托气氛,而教 室和病房则采用冷色调来强调安静的氛围。



(一)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 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有意注意 ——又称随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的组织活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1.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2.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 3. 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 组织教学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 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 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 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 具有一定的意义。
13或B?
经验因素
知 觉 与 经 验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 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 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 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差别阈限——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 间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 而使感受性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例如:例如从黑暗的室内走到户外;在一 个吵闹的环境中待久了;衣服穿久了;手 放在冰水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等 感觉适应对于我们来说一般是具有积极意 义。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 知 觉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1. 刺激要达到感觉阈值 2. 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参与教学 3. 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突出教学重点 4. 利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提高感知效果
名词解释:感觉、知觉、注意、感受性、 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简述知觉的特性。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注意规律的应用。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单一的 分析活动,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 并且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是人脑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是在感 觉基础上产生的纯粹的心理活动,表现着 人的主观因素。
联系:没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 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感觉是知觉的 有机组成部分,是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 入发展。

嗅觉:由发挥性物资的分子作用于鼻腔黏膜中 的嗅觉细胞而引起的感觉。
味觉:溶于水的化学物资作用与味蕾所引起的一 种感觉。 四种基本味觉:苦、酸、咸、甜。

刺激作用于皮肤而 引起的各种感觉叫 肤觉。

运动觉:指辨别自身姿势和身体某一部位的运动状态的 内部感觉。(如,跳水运动员) 平衡觉:由于人体位置重力方向发生的变化刺激前庭感 受器而产生的感觉,又称静觉。


(三)感觉一般特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联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产生感觉体验所需要的最小的 物理刺激量 感受性高——阈限值低;感受性低——阈限值 高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到最小刺 激量
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第一节 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 注意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含义: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管, 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吃了糖,再吃水果就会感觉到水果 不甜了;把在热水中泡着地手放进冷水时 会感觉到特别的冷;灰色的小物体放在白 色背景下显得暗一些,在黑色的背景下显 得亮一些。


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 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当前庭器官受到较强烈的刺激时,可以产生恶心、呕吐 等现象,如晕船或晕车等。平衡觉的研究在航空、航海 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为了适应航空及宇航飞行的 需要,生理心理学必须研究加速度以及失重、超重等现 象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内脏感觉:是指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 产生的感觉。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传入中枢,产生饥渴、饱胀、 窒息、疲劳、便意、恶心、疼痛和性等感觉。内脏感概念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实现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 新异性、运动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 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二)知觉的特性和分类 1.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 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 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 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 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 景。

知觉对象的选择是随条件变 化而不断变化的。可以是客 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
花瓶? 侧影?
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
看到一对情侣了吗?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 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 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 的整体结构。

图形的组织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