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一、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旨在通过合理的质量管理措施,降低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包括质量成本分类、质量成本计算、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成本控制。
二、质量成本分类质量成本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类别: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产品或者服务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投入,包括质量规划、质量培训、质量设计和过程控制等。
预防成本的目标是在生产过程中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后续的成本支出。
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为了检测和评估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而进行的投入,包括检测设备、实验室测试、质量检查和质量审核等。
评估成本的目标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3. 内部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或者服务质量问题而在内部环节产生的成本,包括废品、返工、报废、停产和停工等。
内部故障成本的目标是减少内部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或者服务质量问题而在外部环节产生的成本,包括客户投诉、退货、赔偿和维修等。
外部故障成本的目标是减少客户投诉和维修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
三、质量成本计算质量成本的计算是评估质量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质量成本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1. 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通过直接测量和计算各项质量成本的数值来评估质量成本。
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各项质量成本的数据,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2)对每一个成本项目进行详细的成本测算,包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材料成本和管理成本等。
(3)将各项成本加总,得到总质量成本。
2. 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是通过间接评估和估算质量成本的数值来评估质量成本。
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相关数据,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不合格率、客户投诉率和维修成本等。
如何进行生产线的质量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如何进行生产线的质量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一、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线的质量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是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管理控制和技术优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生产线的质量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
二、质量成本控制1.品质管理品质管理是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的品质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线上的品质问题,减少因品质问题带来的成本损失。
2.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预防缺陷的成本,包括培训成本、设备维护成本以及质量管理系统的费用等。
通过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保养设备等措施,可以减少产品缺陷率,降低质量成本。
3.评审成本评审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的费用,包括人力资源和测试设备的投入。
合理制定质量检验方案,合理配置评审资源,可以有效控制评审成本。
4.内部成本内部成本是指由于生产线内部不良导致的成本,如废品、返工和停工所带来的损失。
通过加强生产线管理,减少内部成本,可以有效控制质量成本。
三、成本优化1.设备优化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生产线的成本。
2.工艺优化优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供应链优化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稳定,避免因供应链问题导致的生产线停工或返工,降低成本。
4.人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员工的专业化、综合化培训,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提高生产线的效益。
四、结论生产线的质量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品质管理、预防成本的控制,以及设备优化、工艺优化、供应链优化和人力资源优化等措施,可以降低生产线的质量成本和总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只有不断优化,才能使生产线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有什么方法

企业的质量成本是有什么管理方法的呢?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应该怎么做?小编为你带来了“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法”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论中小生产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众所周知,质量和成本,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高质量可以吸引高端消费群体,获得高额收益;低成本低价格可以满足普通消费阶层的需求,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不断调整生产工艺和进行成本控制,以达到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效果,然而对于技术和财力都相对薄弱的中小生产企业而言,既无法与大企业抗衡,自身发展又存在质量成本管理的瓶颈。
中小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便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
根据国际标准(ISO9000)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内部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即包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废品损失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引言在现代企业中,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活动。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质量目标而投入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质量管理。
1. 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的意义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提升竞争力。
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和优化,企业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优化质量成本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增加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2. 质量成本控制与优化的方法2.1 成本分类法成本分类法是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和监控的一种方法。
它将质量成本分为四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失控成本和外部失控成本。
其中预防成本是为了预防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投入,包括培训成本、研发成本等;评估成本是为了评估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投入,包括检验成本、测试成本等;内部失控成本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内部成本,包括返工成本、废品成本等;外部失控成本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外部成本,包括售后服务成本、赔偿成本等。
通过对各类质量成本的监控和分析,企业可以找出问题的症结,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2 业绩评估法业绩评估法是一种通过量化评估质量成本与业绩之间关系的方法。
它将质量成本与企业的绩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质量成本对绩效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业务领域的质量成本与绩效进行对比,可以找出存在问题的领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如果某个业务领域的质量成本较高,但绩效较低,说明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
2.3 全程管理法全程管理法是一种通过全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来降低质量成本的方法。
它将质量管理纳入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并通过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对质量进行控制和优化。
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质量成本控制措施一、引言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而发生的成本。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控制质量成本是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二、质量成本分类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质量问题发生而进行的投入,包括质量规划、质量培训、质量评估等。
预防成本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后续的修复成本。
2. 检验成本:检验成本是为了发现和排除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投入,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最终产品检验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检验机制和流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从而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相关成本。
3. 内部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内部损失,包括废品、返工、报废等。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减少内部故障的发生,降低相关成本。
4. 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外部损失,包括客户投诉、售后服务、赔偿等。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减少客户投诉和相关赔偿,降低外部故障成本。
三、质量成本控制措施1. 预防成本控制措施a.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标准等,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b.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c.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质量问题。
d. 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质量评估机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2. 检验成本控制措施a. 建立有效的检验流程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b. 引入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c. 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d. 定期对检验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检验的效果和效率。
3. 内部故障成本控制措施a. 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浅析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

48企业管理MA NA GEMEN T有限。
因此,要兼顾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与现实能力,农民工社会保障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低标准准入的原则,不承担国企历史债务,实行低费率、低费基,同时农民工个人尽量少缴或不缴费,其享受待遇标准也相应降低。
总之,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既要突出抓好当前的重点问题,又要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不懈地把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抓紧抓好,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共处。
◆浅析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陈莹娟(福建弘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13)摘要:质量成本管理即对质量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报告等,它有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度。
但质量的管理与提高必须投入一定的费用,这就存在着一定的质量投入即质量成本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收益的问题。
为了使质量、成本、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必须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关键词:质量;质量成本;管理一、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一)A.V.菲根鲍姆和朱兰的质量成本观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提出了一种质量报告体系,把保证质量的预防费用和产品检验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损失一起考虑,向公司最高领导层提供质量成本报告。
这种质量与成本、质量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考虑的质量成本概念为公司各方所接受,并迅速推广到其他公司,使质量成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
它强调质量管理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管理,产品质量是适用性质量,即产品质量是功能性质量、经济性质量和服务性质量的统一体,这种新概念为质量的经济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J.M. J ur an)和纽约州科皮亚哥电视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D.M.伦德瓦尔相继提出“矿中黄金”和“水面冰山”的比喻。
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

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产生的成本,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在今天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关注并有效地管理质量成本,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降低不合格成本,并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相关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成本控制。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不合格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并最终改善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降低不合格成本:不合格成本是由于产品的不良质量而导致的成本,包括废品、返工、退货和赔偿等。
通过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预防控制、改进过程和提高产品可靠性来降低不合格成本。
2.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关注产品的各个环节,从设计、采购、生产到售后服务,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并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增强客户满意度: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通过改进产品或服务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满足客户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加市场份额,并获得更多的重复购买和口碑传播。
4.改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通过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并不断改进业务流程,从而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二、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1.预防成本管理: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而产生的成本。
预防成本管理的方法包括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计划、培训员工、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质量标准和规程等。
工具方面,常用的有质量功能展开(QFD)、质量管理评估和质量成本分析等。
2.评估成本管理:评估成本是为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评估质量性能而产生的成本。
评估成本管理的方法包括进行质量检测、测试和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工具方面,常用的有统计质量控制(SPC)、六西格玛和故障模式效应分析(FMEA)等。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改进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在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改进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和改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确保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而在成本控制中,质量成本的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成本管理制度的作用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所制定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在质量成本控制中,成本管理制度发挥了以下作用:1.明确责任分工和流程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指导企业员工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的责任和流程,规范企业内部质量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
例如,制定了成本核算标准、质量成本分摊方法和成本数据报告的流程等,从而确保了质量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提高决策效率成本管理制度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和及时的决策。
通过有效管理质量成本,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底那些环节存在成本浪费和质量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成本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各项质量成本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对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分布情况,从而针对性地投入资源进行改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4.激励员工积极性成本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设定成本控制目标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到质量成本控制中来。
例如,制定合理的质量成本控制目标,并结合绩效考核体系,将绩效与成本控制挂钩,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改进成本管理制度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以下是几种改进方法:1.加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提高成本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
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各项质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和核算标准,并及时更新和调整。
此外,应加强对成本数据的监控和审计,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從常理上,及一般的狀況,我們大概可以了解到一個事實─如果品質做得好,那麼就要付出較多的管制成本,包括自買原料時買好的,進廠時要做入料檢驗,製程中要做製程中檢驗,乃至最後的成品檢驗等,這些均須要投入人力及檢驗設備甚至廠房空間,如果不幸時,客戶有客訴或退貨時都尚得造成損失,這些所付出的成本,我們就統稱為─品質成本。
2.製造品質與成本之關係
一個產品的好壞除了在設計時要設計好之外,相對的在製造時亦是要做好才可以,你想想看,如果設計的品質很好,但在生產線控制不好,造成不良率高升,報廢品、重修品增多,如此之下除了品質不佳外,亦要增加很多的人力成本、重修成本、報廢成本等的不良損失,而如何的去加以降低,自然是予以增加管制,但增加管制就需增加管制成本了,如何去調和二者來達到最佳化,其表達圖形如下:
二、品質成本的分類
摘自ISO 9004的各項說明如下:
如果廣泛的區分可分成二大類─運作品質成本及外部保證品質成本。
1.運作品質成本:運作品質成本,係指企業為獲利及確保既定之品質水準所需負擔之成本,其又分成二類,分別如下:
A.預防及鑑定成本:預防是指致力於預防失敗之成本;鑑定是指試驗、檢驗及量測以確定是否維持既定品質成本。
4.外部品質保證成本:係指當客戶要求客觀之證據時,所做有關之示範及證明而發生之一切成本。包括特別以及追加之品質保證約定、程序、數據、示範試驗及評鑑等。主要項目約略如下:
●產品之認證:例如須取得UL認證,CE認證等。
●品質系統之認證:例如ISO認證、QS 9000認證等。
●材質之驗證:例如委託工研院所做之各項材質分析及證明。
●製程管制:由於管制及監視製程以提昇產品品質所發生之成本,例如使用管制圖。
C.內部失敗成本:產品交運顧客之前所發現之缺點,而予以處理所需花費之成本。主要的項目約略如下:
●廠內發生之不良品之選別、修理、報廢等之材料費、人工費與各項的管理費。
●失敗分析:分析產品失敗原因之成本。
●不良品發生原因的調查及聯繫之費用。
●申訴、退回、保證、折扣之成本。
●售後服務之人工、材料費。
●交通運輸作業之本。
●商譽、名聲之損失。
●保證費用:在保證期間服務之成本。
●責任成本:因產品責任訴訟所產生的成本或賠償。
近年來整個品質成本的目光傾向於增加預防成本,以降低內部失敗及外部失敗與檢測成本,並進而使整個的品質成本降下來。作法上係把顧客之品質要求,儘量避免多餘不必要的檢驗與品質保證,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管制項目,重點放在不良品的預防上,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到最能發揮功效的地方。
●時間耗損、產量損失、重驗、重新包裝等所發生之成本。
●怠工:由於不合格品(例如材料)使生產設備怠工所發生之成本。
●次級品降價求售所造成之損失:此項目為正常售價和次級產品售價間之差異。此種情況常發生在紡織業、成衣業和電子業。
D.外部失敗成本:產品已運交顧客後所發現的不良或不合格而導致之損失成本。主要項目約略如下:
A.檢測(鑑定)成本:評估自原料、半製品、成品等品質狀況的各項成本。主要包括如下:
●進料、製程、成品及出貨等之各項之檢驗費用。
●測試和檢驗機器之維護、校正、購置之費用。
●檢驗人員的薪資。
●為了評估品質計劃執行情形(即品質稽核)之成本。
●其他因檢測作業進行而發生的費用。
B.預防成本:防止缺點或不良品發生以使失敗和檢測成本減至最低,所必須花費之成本或費用謂之。主要概略如下:
1.設計品質與成本之關係
一般而言,我們都有一個常識可以了解到,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較佳品質的設計,但是相對的要付出較多的人力,較多的技術需求,所以我們了解到一個事實要較高品質的設計就須有較高的設計成本,但消費者是否可以接受呢?值得我們去思考,如何的取得一個最適點呢?如下圖之說明:
天下就重要的事就是以最小的投資來獲得最大的報酬,所以我重視的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成本來達成到客戶滿足的設計品質以求得最高的利潤。即讓售價減去成本最大化即可。
2.外部保證品質成本:外部保證品質成本,係指當客戶要客觀之證據時,所作有關之示範及證明而發生之一切成本,包括特別以追加之品質保證約定、程序、數據、示範試驗及評鑑等(例如,由認可之獨立試驗單位進行特定之安全特性試驗之成本)。
所以其可以歸納如下:
三、品質和成本之關係:
一般而言,在做品質和成本之考量我們可以從設計品質和設計成本、製造品質與製造成本之關係先行做討論,而後再談到其餘的品質成本。
表達的意義就是如何調適出一個最低的總費用。
3.運作品質成本
如果可以只要設計之後就生產,而生產時不用去管它做得好不好,就是完全出貨,如此之下,幾乎是可以不用品質成本的。
何謂品質成本就是為控制產品能維持在一定的品質水準狀況之下所支付的各項成本,以及因為不能達到此項品質水準而造成的各項損失成本總合而言,即ISO 9004中所提到的各項品質成本,再予以詳述如下:
B.失敗成本:分成內部失敗成本及外部失敗成本。
─內部失敗成本:產品或服務在未運交客戶前,因未能達成要求之品質所招致之一切成本損失(諸如,重服務、再處理、重加工、重試驗、報廢)。
─外部失敗成本:產品或服務在運交客戶後,因未能達成要求之品質所招致之一切成本損失(諸如,產品服務、保證與退貨、直接成本與折讓,產品回收成本、責任成本)。
●品質計劃之費用。
●品質資料之整理、分析與回饋及預防發生不良品質之費用。
●量測設備之設計與發展之費用。
●品質管制會議、報告和改良計劃等之費用。
●品質管制教育與訓練之費用。
●管制人員之薪資。(注意不要和檢驗人員薪資混淆)。
●其他如品質訓練導致生產作業停頓之費用。
●Burn-in:為了避免產品早期之失效,評估供應商品質之成本。
四、各類品質成本間之比例(不包含外部品質保證成本)
此節主要的討論對象在運作品質成本,因為外部品質保證成本有些是固定的,例如產品認證及系統認證等,而客戶要求之材質證明及報告等,有時是無法預測的。
所以主要的焦點放在失敗成本及預防與鑑定成,其關係是要當完全沒有預防與鑑定成本產生時,就是原料一進來不管好壞就上線生產,生產完也不用管好壞就直接出貨,有客訴或退貨就直接處理,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失敗成本會相當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