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概论课后题

合集下载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讲义农业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2.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3.渡槽( aqueduct;flume)输送渠水跨越山冲、谷口、河流、渠道及交通道路等的桥式交叉输水建筑物。

4.水压力( hydraulic pressure)水在静止或流动时作用在建筑物与水接触的表面上的力。

5.灌浆( grouting )用压力将可凝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或管道注入建筑物或地基的缝隙中,以提高其强度、整体性和抗渗性能的工程措施。

6.坝体渗漏( dam leakage)水库蓄水后,水从坝上游坡渗入,并流向坝体下游的现象。

7.可靠度( reliability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8.重力坝( gravity dam)主要依靠自身重量抵抗水的作用力等荷载以维持稳定的坝。

9.校核洪水( check flood )符合校核标准要求的以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等表示的洪水。

10.无坝取水( intake without dam )无拦河坝的灌溉取水方式。

11.农田水利( irrigation and drainage)防治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12.灌溉( irrigation )按照作物生长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有计划地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13.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

14.灌溉水源(water sources for irrigation)可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和达到利用标准的非常规水的总称。

《农业工程概论》8章(修改)

《农业工程概论》8章(修改)

§3 系统工程的基本逻辑过程和方法
1969年,美国的学者霍尔(A· Hall)提出了系统“三 D· 维结构模型”
P206.图8-3 把系统工程工作按时间维、逻辑维、各分7个阶段, 形成平面交叉网络联系,用知识维说明所需要的学科 知识。 下面介绍的逻辑过程和方法,主要以逻辑维为基础 加以扩充。
系统描述——了解和认识所研究的系统。
(1)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把影响因素分 成不同层次 P207.图8-5 (2)分层次建立判断矩阵——以矩阵形式表达每层 次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P207.A-B判断矩阵);
并且规定,Bi比Bj对A而言:
i 1 — —同等重要(含 j) 3 — —稍微重要 5 — —明显重要 7 — —很重要 9 — —极其重要
(※ 包括对象、工程装备/技术和管理等)。
§2 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
一、系统工程及其发展过程 是一般系统的组建和运行的工程技术。 (※ △ 系统工程——以一般系统为对象,为特 定目的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组织管理、试验评价 等一系列方法与技术。)
※ 工程——服务于某个特定目的的各项工作的总体。
1930年前后,贝塔朗菲(生物学家)通过生物学 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各种表面极 不相同的领域(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着某种共 性。为系统工程的产生作了准备。
第八章 农业系统工程
§1 系统、农业系统、农业工程系统
一、系统概念
(一)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组 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P198 系统的5个基本含义:
①整体目标和功能; ②系统的环境—— 影响系统目标与功能,但不受系统控制; ③系统的资源(组成)——
特别注意系统演化过程中能增长的资源(如人的智能) ④子系统及其活动、目标和功能—— ⑤系统的管理——

农业工程概论

农业工程概论

1932年的橡胶轮胎拖拉机
20
21
★20世纪30~5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实 现了机械化。然后农业工程向更高层次 发展:即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性、地 域性的限制)→ 农副产品加工、贮运 → 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保护性耕作) → 精确农业。
22
温室最早起源于中国,据《前汉书·召信臣传》记 载,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当时的皇都西安已在 生有暗火的屋子里种植葱、韭一类蔬菜,可在冬季为 皇宫提供新鲜蔬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室。发展到 清代,温室的形式和栽培技术已较成熟,除用于种植 黄瓜等多种蔬菜外,还生产许多名贵花卉。
农业工程概论
※ 原始农业,完全靠刀耕火种;传统农业,有了引 水灌溉和施用农家肥;现代农业,有了工业产品 的武装(化肥、农药、机械)。国外之所以称为 “近代农业”,是因为那时也有了少量的半机械 化、机械化农具。
2、农业工程的发展: 1889年,美国人伯格首先发明了底盘与蒸汽机底 盘相似的拖拉机── “巴加”号拖拉机,由芝加 哥的查特煤气机械公司试制成功。1892年,美国 衣阿华州的约翰﹒M﹒弗罗利奇,在辛辛那提市制 造出第一台作为农用牵引机的内燃发动机式拖拉 机,这是一台真正实用的拖拉机,是著名的约翰 ﹒迪尔式拖拉机前身。
1932年,美国的菲尔斯当轮胎和橡胶公司生产出 一种大尺寸的高花纹低压充气橡胶轮胎。这是第一种 真正适用于农用拖拉机轮胎。
8
1908年产的履带拖拉机( 25HP ) 9
1908年产的履带拖拉机(L20) 10
1912 年的履带拖拉机( Holt 30 )
11
1914 年的履带拖拉机( Holt 30 )
ds 36M ssnnnM 为 sn为 颗总 粒质 个 s为 量 数 2密 , , 00度 一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docx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docx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1.光照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度通过影响作物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的强度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O作物的细胞增大和分化,组织和器官分化,体积的增大和重量增加都与光照度有密切的关系,它影响花芽的分化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

日照长短与作物发育: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根据作物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

作物积累干物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光合速率的高低和光合作用时间长短。

光谱成分: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一样的,作物主要利用400-700纳米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为蓝光和紫光。

2.光能资源的特点:我国太阳辐射资源十分丰富,西部高于东部, 高原高于平原,干旱区高于湿润区,青藏高原为最高值区,我国呈西多东少的趋势。

利用:光资源的特点以及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作物的光周期现象,对不同地区间的引种极为重要。

作物的需光特性和光照在群体内的分布状况,对考虑不同地区作物布局,兼套种的作物搭配,通过种植密度的调节而改善某些作物的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各种措施也必须考虑光能资源的特点。

3 .作物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之分。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低于或高于生长发育下限或上限的温度称为极端温度的影响)⑴地温对作物的危害:冷害和冻害。

冻害是指作物体内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组织结冰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细胞内结冰,冰晶使细胞原生质膜发生破裂和原生质的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受到伤害。

冷害指作物遇到0摄氏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亡的现象。

作物体内水分代谢失调,扰乱正常的生理代谢,植物受害,酶促反应作用下水解作用增强,新陈代谢破坏,原生质变性,透性加大使作物受害。

农业工程概论

农业工程概论

公选课之【农业工程概论】问答题: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技术支撑发挥农业工程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技术与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

其核心内涵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技术性、创新性、效率性和持续性。

效率与持续是目标,技术与创新是手段,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动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业生产和农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农业科技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用机械装备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发展农机事业, 振兴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把大工业成果、自然科学和自然力引入农业生产过程,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转化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推进非农产业发展,也使现代生物技术由于有现代装备和工程技术手段支持而得以实施和进一步发展。

所以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现代化发展。

二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机械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

发达国家大多在20世纪4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体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后先后实现现代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化是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时间比基本实现现代化一般要早20-30年,农业现代化是在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级发展阶段。

二、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到社会大系统各个领域的协调与配合。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l、物科的临界速度:是指物料在垂直气流中处在悬浮状态叶,该气流的流速。

2、应力松弛:指物料忽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水蒸气分压与于燥介质的水蒸气分压到达相等的状态,此时,两者水分互换到达动态平衡,物料所含的水分即为平衡水分。

4、物科的真实密度:物料的质量与实际体积比,是物料内部成分、密度和水分等的函数。

5、休止角:是衡量散粒物料摩擦特性和散落性的重要指标,它是通过小圆孔从一定高度持续自流散落到水平面上所形成的科堆母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6、砉谷机:重要用于稻谷脱壳,使稻谷成为糙米。

它与辗米机配套使用适于农村、城镇中小型粮食加工厂使用。

7、品室co2施肥:通过施用二氧化碳,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叶片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对菜叶、根菜、果菜及以其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8、喷灌:用水泵或借高度压头使水通过喷头喷入空气中形成小百滴,再降到田间。

根据喷头的构造,水以射流形式成旋转水束射出,在喷射过程中因与空气摩擦而分散成水滴,或以扇形或伞形水膜形式喷出,遇空气阻力而分散成水滴。

9、滴灌:灌前在田间布置安装有一系列滴头的灌水管道,滴头安顿在作物根部附近,水引入管道后通过滴头以小水流或形成水滴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上,借重力渗透土壤。

10、渗灌:将水引入土壤中合适深度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灌前在田间地下一定深度预埋带细管的管道,埋屎根据土壤质地及作物根区土层深度确定,其原理是使表层土壤有足够的湿润度,深层渗漏少。

11、尺寸减小:是对物料施加一定的外力,破坏其分子之间的联结力,是物科的尺寸变小,巳到达人们规定的尺寸。

12、温室效应:用透明覆盖材料做外围护结短歧辐射透入,是室内地面升温,并制止绝大部分地面长歧热辐射透出构的建筑,可让绝大部分的大阳室内,起到一种保热升温的作用。

这种可以让绝大部分短歧辐射进入而制止绝大部分长歧辐射透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称为“温室效应”。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

农业工程概论复习要点(大概就这么多了,仅供参考)一、概念1、农业物料:动植物产品、加工成品、半成品以及与农业作业有关的土壤、肥料、农药等。

2、土壤下塑限:开始表现可塑性时的含水量。

3、生理干旱:含盐水的浓度大,植物吸水难甚至“反渗”而凋萎。

4、温室效应:让绝大部分短波射入,而阻止绝大部分长波射出,以蓄热升温的特点。

5、叶面积指数:作物全部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6、换气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换气量。

7、生理辐射:对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有效的辐射。

8、光照强度:到达或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流明)。

9、光合强度:单位面积叶面积单位时间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

10、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降至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1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2、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和预订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填空1、农业物料的流变特性是研究物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流动,以及载荷作用的时效。

2、应力松弛指物料突然地变形到给定值并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系统。

4、作物的变温管理指生育阶段的变温管理和昼夜间的变温管理。

5、按室内的环境温度将温室分为高温温室、中温温室、低温温室、冷室。

6、光合作用的两个生化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7、根据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植物。

8、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自然因素遗产因素和环境因素。

9、土壤分为四层: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三、简答1、农业物料破坏的原因①机械力:挤压、切断、碰撞、颠簸等②其他应力:热应力(烘干与冷却)、乙醇促使苹果边熟腐烂、湿应力(水分过大产生裂口)③物料自身的生化作用:呼吸代谢作用,在温度、湿度较高条件下,导致生命缩短而坏死。

2、粘弹性物料的流变模型麦克斯韦尔模型、开尔文模型、其他模型(广义麦克斯韦尔模型、广义开尔文模型、伯格斯模型、宾汉模型)3、农业物料的具体热特性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4、农业物料热特性的应用设计烘干和冷却工艺参数和规范、品质特性5、农业物料热特性在加热烘干中的应用①供热和升温与比热有关②物料层的厚度和加热均匀度与导热系数有关③热特性跟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等6、农业物料的可见光特性反射特性、光透射特性、延迟光特性7、磁化水灌溉的作用用磁化水灌溉,可以增强根系的吸水性、有利于叶茎的生长。

农学概论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学概论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农学概论_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硝酸还原酶活性可作为氮素利用效率的指标,因其制约硝态氮向氨态氮的转化参考答案:错误2.建立合理种植体制一般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考虑?参考答案: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关系_遵循用养结合原则_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_换茬安排重要作物于最好的茬口3.复种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参考答案:发展多元作物,促进全面增产_利于稳产保收_利于保土养地_增加播种面积,提高耕地年产量4.农田杂草危害有参考答案: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_与作物争夺生长条件,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_某些有毒有害杂草对人畜有直接危害_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加剧了病虫害的传播5.植物营养缺乏也会造成作物病害,这种病害被认为是生理病害参考答案:正确6.以下各因素对作物引种成功与否影响最小的是参考答案:土壤肥力7.中国是()的初生起源中心参考答案:甘蓝型油菜8.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纯合恢复系的育性基因型可表示为参考答案:S(RfRf)9.植物营养生长过旺的作物往往发育慢,表现为“贪青晚熟”参考答案:正确10.农业不具备()功能参考答案:宗教11.下列作物都属于C3作物的组是参考答案:小麦烟草棉花12.对日照长度反应最敏感的水稻类型是参考答案:晚稻13.下列作物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参考答案:大豆14.下列作物中,属于纤维作物的是参考答案:亚麻15.以下不属于玉米优势生产区的是参考答案:南方丘陵玉米区16.以下作物不是福建省的主栽作物的是参考答案:棉花17.油菜和甜菜都是油料作物。

参考答案:错误18.甜菜和花生都是油料作物参考答案:错误19.小麦和马铃薯都起源于美洲参考答案:错误20.水稻和玉米都起源于亚洲参考答案:错误21.甜菜和甘蔗都是糖料作物参考答案:正确22.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复杂性和社会性_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23.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产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思考题】1、农业工程学科是什么样的学科?有什么样的特征?农业工程有哪些分支学科?农业工程是在现代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并直接为现代农业服务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治理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

特征:综合性系统整体性跨学科生态观点农业工程学科的四大分支学科:1.农业机械化工程2.农业水土工程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农业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2、阐述农业工程技术的特征。

第一,农业工程技术是将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工艺生产方式和工程建设手段用来装备农业,应用和服务于农业。

第二,农业工程技术是以与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技术。

第三,农业工程是以综合、集成、组装和创新为特色的技术,而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

第四,农业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第五,农业工程技术在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

3、什么是现代农业?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和设施为物质条件,以产业化为基本途径的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内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4、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什么?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论述现代农业工程对现代农业的意义1)建设现代农业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任务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农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3)实现农业“三增”目标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使命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5)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工程创造了新的条件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7)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工程增加了新的内涵第一章思考题1.1-1.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大田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1、论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需途径。

3)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4)农业机械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可以有效实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5)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这是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的主要途径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备前提。

6)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的技术改造过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

7)在推动社会进步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哪些特点?人多地少;农户经营面积少,作业地块小;幅员辽阔,自然和经济条件差异大;人均资源短缺,经济力量薄弱。

3、农用动力有哪些类型?拖拉机在农业作业中有哪些作用?拖拉机固定式内燃机电动机农用飞机风力机及其它农用动力装置。

拖拉机的作用:1、用于农村短途运输2、作为田间移动作业的牵引动力3、还可以通过动力输出轴将拖拉机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械以4、驱动其工作机构。

5、必要时拖拉机也可以作为固定动力使用4、耕作有哪些目的?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有哪些?耕作的目的:疏松土壤、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积蓄水分和养分,覆盖杂草和肥料,防除病虫害,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

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适时耕翻,耕深一致,地表平坦松碎,翻垡良好。

5、常用土壤耕作机械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播前土壤耕作机械1、铧式犁——适合旱地作业。

特点:铧式犁的深耕、翻土、覆盖效果较好,但遇到粘湿土壤犁铧易粘土、碰到土壤中有树根或石块时易损坏犁铧,有时会被杂草或残株堵塞。

2、圆盘犁——适合旱地作业。

特点:圆盘犁的翻土、覆土效果不如铧式犁。

但由于是滚动前进,阻力较小,不易为杂草或残株堵塞、不易粘土。

在地里有石块时,刃口可能会损坏。

3、旋耕机——适合旱地与水土作业。

特点:用旋耕机耕后表土细碎平坦,不须再进行耙地等整地作业。

4、机耕船——适合水田作业。

将旋耕机装在机耕船后面进行水田耕作作业。

播后土壤耕作机械1、中耕机——作业动力机械的底盘较高,可以进行锄草、松土、间苗、施肥、培土等作业。

6、机械化播种作业有哪些要求?(1)播种时应避免漏播、重播,播种密度应适当,并保持一定的株距和行距,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便于后续的田间管理及收割作业。

(2)不同作物的种子大小、形状、密度有很大差异,有些种子还带毛,因此必须考虑其特性。

(3)播种量控制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保证播种精度。

(4)不可使种子在播种过程中受到损伤。

(5)在播种过程完成施肥与施药作业。

1.3 果树种植机械化与装备1、简述挖穴机的工作原理拖拉机驱动的挖穴机由拖拉机后部悬挂,由液压控制升降,并由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驱动钻头作业。

该挖穴机由变速器、钻杆、钻头等组成。

钻头部分包括工作螺旋叶片、切土刀和钻尖。

其工作原理是:由钻尖定位并切削穴中心的泥土,切土刀片在穴底水平切削土壤,螺旋叶片把穴底已被切削松碎的土壤从穴里排到穴外。

2、水果生产机械化包括那些内容水果生产机械化包括:果树的栽植、施肥、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的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得机械化。

3、什么是果树修剪整形?有什么作用?果树整形是运用修剪手段将果树的骨干枝叶修整成一定的树冠形式,使果树生产达到早产、高产、稳产、优质和低耗的目的。

果树整形修剪的目的是:提早结果,延长果树经济结果寿命;提高果实产量,克服水果产量的“大小年”问题;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树体健壮,提高果树抗逆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的比较(1)气力喷雾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气流将药液带出(或将低压药液)的粗雾滴进一步雾化吹散,使之成为直径75-100μm的雾滴,并通过气流将其吹向远方。

该方法的优点是雾滴细、均匀,药液不易流失,稀释水用量少,覆盖面积大。

(2)液力喷雾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方法将化学药液加压后由喷头的喷孔喷出,与空气撞击后进行雾化,产生直径100-300μm的微小雾滴。

该方法的优点是雾滴分布较均匀、粘附性较强、喷洒距离较远、受气候环境影响小。

缺点是对药液加压所消耗的功率多,药液的稀释用水多,在缺水地区难以应用。

(3)离心喷雾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盘产生的离心力将药液甩开,产生直径15-75μm的雾滴,靠自重沉降在植株上。

该方法的优点是雾滴很小,稀释用水量很少,并可直接用原药喷施,效率高,流失少,但射程较小。

5、半机械化与机械化摘果特点的比较1、半机械化采收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是的多工位自动升降平台车,就是在一辆机车上,装设多个工作台,可载几个工人同时进行采果作业。

液压系统控制每个工作台的升降和左右转动。

同时采用充气胶钳作为工具,采用这种工具的好处是:工人不用移动工位就可以采摘较高、较远处的果实;减少移动工位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工效。

2、水果的机械采收是利用机械振动或气动的原理进行水果的采收,使果实振摇掉落,由设置于果树下面的承接装置接收,并由输送装置输送至运输车上。

机械振摇采果的工效高,但造成水果的损伤率也高,需要及时加工。

这种无选择性的采收方法,由于未成熟与过成熟水果都掉落,损失增多,产量降低。

进行多次采收可以减少过熟水果的数量,但又会加重果树的损伤。

1.4蔬菜种植机械化与装备1、地膜覆盖的目的与意义地膜覆盖地表,可以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以及防止某些病虫害等。

2、阐述蔬菜收获机械的分类(1)地下根和茎的收获.收获方法一般采用挖掘式和拔取式。

挖掘式收获机是先切除地面的茎叶,然后将地下的食用部分挖出,再分离土块和杂草等物。

拔取式收获机是先把植株从土壤中拔出,然后分离茎叶和土块,剩下有用的根茎。

(2)茎菜和叶菜的收获食用茎菜和叶菜的有结球(莴苣、甘蓝和白菜)和不结球(芹菜、菠菜)两种形态。

结球蔬菜的收获有切割法和拔取法,不结球的蔬菜采用切割法。

切割收获机是将茎、叶切割下来并输送到菜箱中,根部留在土壤中。

拔取式收获机是将结球蔬菜拔取后再切根和分离零散外叶。

(3)果菜的收获用机械收获番茄、黄瓜、青豆等果菜,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不切割植株,收获机进入行间摘果,然后分离茎叶;另一种是先切割植株,送入机器内再摘果,并分离茎叶(青豆收获机)。

3、阐述各播种工艺的特点蔬菜的播种多采用撒播和条播。

1、撒播是将种子漫撒在地面上,然后另取筛过的细土,进行撒土覆盖。

这种方式,导致种子分布不均,消耗量大,覆土深度不一,出苗不齐,多用于蔬菜的育苗移栽。

2、条播是用条播机将种子均匀播入已开出的条状种沟内,然后覆土。

这种播种方式,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应用较广泛。

1.5 畜牧机械与牧草加工机械1、什么是青贮饲料?一般由哪几个加工过程组成?青贮是利用乳酸的发酵作用保存多汁青饲料的一种工艺方法。

青贮原料切碎入窑压实密封贮存取用2、自由采食与限量采食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自由采食:饲养肥育猪常采用的方法。

猪的采食不定时、不定量,饲槽中总保留一定的饲料,猪随时可以去采食。

限量喂饲:对每头猪的采食进行定时定量。

这是饲养母猪、仔猪、后备猪、公猪、瘦肉型商品猪常用的方法。

主要为了限制猪的脂肪沉积量。

蛋鸡的采食一般采用限量喂饲。

3、简述牧草收获工艺以及牧草机械化有何现实意义?(1)牧草收获是季节性很强,采用收获机械化可减少损失60-80%。

(2)牧草收获是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项目,采用牧草机械化收获比人工收获可提高生产率25-50倍。

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40-60%。

(3)为牧草的后续加工服务。

人工收获一般满足不了工厂化加工牧草饲料产品,采用收获机械化可使牧草加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4、牧草收获后为什么要打捆?有几种打捆方法?牧草收获后打捆是为了方便运输、储藏以及减少损失。

打捆的方法有打小方捆与打大圆捆二种。

5、机械化饲喂系统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喂饲系统包括贮料塔、输送设备和喂饲设备。

6、饲料加工三大主机分别是哪几种,主要功能是什么?1. 粉碎机2. 配料设备3. 混合机4. 制粒机5. 冷却器6. 破碎设备7. 分级筛8.产品包装机粉碎机主要功能是:利用机械力将粒状物料粉碎成粉状物料混合机主要功能是:将二种以上的粉状物料相互掺合使混合机任意体积中的物料成分均匀。

制粒机主要功能是:将粉状饲料压制成颗粒或其他形状的饲料。

1.6 现代农艺与现代农业装备1.新农艺与新型农机的发展趋势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必须大力发展新农艺与新农机,依靠科技提升新农艺与新农机的水平,逐渐减少人的体力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