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统治建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已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2.“家天下”: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s hàn)让制。
考点二、商朝的统治3.灭夏:夏朝后期,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4.商朝的建立和发展: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5.商朝末期概况:末代商王纣(zhòu)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liǎn),施行严刑峻(jùn)法,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三、西周的兴衰6.过程: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7.结果: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hào)京,史称西周。
8.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等(4)分封内容: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diào qiǎn);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5)实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6)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作用:①(积极)通过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②(消极)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分散了国家权力,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示例文章篇一:《有朋自远方来》朋友,那可是世界上超级棒的存在呢!就像星星点缀夜空,朋友能点亮我们的生活。
我呀,就有好多特别有趣的朋友,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我和朋友们之间那些好玩的事儿。
我有个朋友叫小明,他呀,就像个充满活力的小太阳。
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我参加了跑步比赛。
我站在跑道上,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直跳。
我看着旁边那些跑得飞快的同学,就有点灰心丧气了。
这时候,小明跑过来了,他满脸通红,喘着粗气,大声对我说:“你可别害怕呀,你就像那离弦的箭一样,一定能冲出去的!”他的话就像一阵春风,把我心里的担忧都吹走了。
比赛开始了,我就拼了命地跑,耳边传来小明那特别响亮的加油声。
哎呀,我感觉自己就像装了小马达一样,跑得可带劲了。
最后我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可是我特别高兴,因为有小明这个好朋友在旁边支持我。
我当时就想啊,朋友可不就是这样嘛,在你不自信的时候给你打气,就像在黑暗里给你点亮一盏灯。
还有个朋友叫小美,她像个可爱的小百灵鸟。
我们经常一起做功课。
有一回,数学作业里有一道特别难的题,我对着那道题看了半天,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解不出来。
我都想放弃了,心里很沮丧,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
小美看到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凑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指了指那道题说:“这题太难了,我不会做。
”小美看了看题,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她兴奋地说:“这题不难呀,你看,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先把这个条件当成一块积木放好,再把那个条件也放对位置。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我就像个迷茫的小羊羔突然找到了方向,跟着她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解出了那道题。
我当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我对小美说:“你可真是我的救星啊,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小美笑着说:“我们是朋友呀,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的。
”可不是嘛,朋友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那些困扰我们的锁。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叫小刚。
他刚来的时候,特别害羞,就像个小鹌鹑一样,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章有理数解读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一、正数与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
像+1.8,+420、+30、+10%等带有理数“+”号的数叫做正数。
为了强调正数,前面加上“+”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
像-3、-4754、-50、-0.6、-15%等。
※而负数前面带“-”号,而且不能省略。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注意:对于正数与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例如-a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a代表任何一个有理数,当a是0时,-a是0,当a是负数时,-a是正数。
二、有理数及其分类: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整数包括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
分数包括两类:正分数和负分数。
注意:小学学过的零表示没有,而引入负数后,就不能把“零”完全当作没有了,如0℃就是一个特定的温度;现在我们学过的数,除p和与p有关的数外,其他的数都是有理数;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到整数。
三、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①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②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③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的大小的选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
2.数轴的画法:1一条水平的直线;2直线的适当位置选取一点作为原点,并用0表示这点;3定向右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4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为-1,-2,-3。
四、相反数: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如-2和2.规定零的相反数是零。
几何意义: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数。
注意: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如+2与-2互为相反数,说明+2的相反数是-2,-2的相反数是+2,单独一个数不能说相反数;“只有”的含义说明像+5与-3这样的两个数不是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5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通用35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篇1每当想起父亲的背影时,我的泪水就会不由得流的腮边。
清楚地记得那年秋天,因父亲没有找到工作,没事可干,我便误以为父亲很懒惰,看不起父亲,常和他作对。
只要没有学习用品了,我就嚷着跟父亲要,有时父亲拿我没办法,就自己一个人躲着。
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忽然下起雨来了,和我同行的伙伴都撑起漂亮的雨伞,我却缩在后面,不是我没伞,而是我那藏在书包里多日的雨伞,已发黄得不成样子,我怕别人看见笑话我。
一回到家,父亲看到我的样子,就跑过来问原因。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他说过的,我知道他也无能为力,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了,我也就都对他说了。
这时父亲的脸忽然地沉下来了,我以为又要挨骂了,谁知父亲只是叹了口气:“孩子,你就凑合着用吧,我也是没办法,我种地又种不出钱。
”不等他说完,我便一挥手走出了家门。
第二天,天依旧下着大雨,父亲叫我带上雨伞,我连脸也没转就走了。
当走到一半时,从身后传来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愈来愈近,我回头一看,朦胧中感觉仿佛是父亲的身影。
父亲?我睁大眼睛,真的是父亲,他同头戴一顶烂草帽,那遮不住的雨一点一点滴在了他干枯的嘴唇和那短短的胡子尖上。
那水珠好像是父亲苦涩的泪,每滴中都有父亲当年严肃的面孔。
他做到我面前,将新的雨伞递到我手里,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了一会,父亲说:“带上吧!孩子我走了。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不禁簌簌地流下了泪,泪水到了我的两腿边,它好像有千斤重,压得我抬不起头来。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篇2刚进入初中,爸爸妈妈就作出了一个“狠心”的决定——为了保证我的学习时间,让我去学校住宿。
唉,再见了,那好看的电视剧,那吃不完的零食,那温暖的被窝……住到学校的第一个星期,感觉是那样的长。
早自习、上课、晚自习,没完没了的作业……终于熬到了星期六下午。
回到家,把书包朝旁边一丢,人往沙发上一靠,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真是舒服啊!“女儿,吃饭啦,吃饭啦!”“哦,来啦……”我故意拉长声音回答道。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本文主要介绍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包括整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以及应用等内容。
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整数的基本概念整数是指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总称,用“Z”表示。
在数轴上,正整数位于原点右侧,负整数位于原点左侧。
如果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相对,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也相应确定。
二、整数的加减法1. 整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不变,绝对值小的数的符号跟另一个数的符号相同。
2. 整数的减法:转换成加法运算,即被减数加上减数的相反数。
三、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是指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小数部分由小数点后的数位组成,常用的分数形式为分母为10的分数,用“D”表示。
整数可以看成是小数部分为0的小数。
四、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是在小数点对齐的基础上,按位相加或相减,最后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位。
若有整数,整数也要参与运算。
五、小数的乘除法1.小数的乘法:先将小数乘数的乘积按位对齐,然后进行普通的乘法运算,最后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位。
2.小数的除法:先将小数除数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其变为整数,然后进行普通的除法运算,最后根据需要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位。
六、应用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整数和小数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货币、温度、身高、体重等数据都是以小数或整数的形式表示。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掌握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
七、总结整数和小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以及应用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上册unit2的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unit2的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英语上册的第二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它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会对该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让你更好地掌握该单元的内容。
一、语法知识点1. 名词复数形式名词的复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语法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将单数名词变为复数。
当单数名词以辅音字母+y结尾时,需要将y改为i加上es来表示复数;当单数名词以s、x、sh、ch结尾时,只需要在单数词尾加上-es就可以了,其他情况都可以在单数名词后面加上-s来表示复数。
2. 表示所属关系的‘of’在英语中,表示所属关系的词语是‘of’,即‘的’,我们需要掌握如何使用‘of’表示所属关系,比如说:“the sister of my mother”,翻成汉语就是“我的妈妈的姐姐”。
3. 一般现在时的三单形式一般现在时的三单形式指的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即在动词后面加上‘s’或‘es’。
我们需要掌握不规则动词的变化规则,诸如第三人称动词的变化规则等。
4. 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了解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
在肯定句中,我们需要根据人称的不同给动词加上不同的词缀;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句子结构和使用语序。
二、词汇知识点1. 词根、词缀和单词的拼写规则了解词根、词缀和单词的拼写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单词。
在本单元中,我们需要掌握很多句型和词组,比如“have to”,“clean up”,“wash the dishes”等。
2. 家庭成员的词汇在词汇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家庭成员的称呼,例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
3. 学校设施和职业的词汇在学习英语中,我们还需要掌握学校设施和职业的相关词汇,例如:teachers, classrooms, library, garden, bus driver, doctor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式。
1. 单项式。
- 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 多项式。
-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 整式。
-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 同类项。
-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
3. 去括号法则。
-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4. 整式的加减运算。
-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通常包括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内容。
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分母不为0)。
2. 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3.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每种运算都有其特定的运算法则。
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需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同时注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
二、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概念:整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加、减、乘)组成的代数式,例如 a + b, 2x^2 - 3 等。
2. 整式的分类:整式可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单项式是只含有一个项的整式,多项式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的整式。
3. 整式的加减法则:整式的加减遵循同类项相加减的法则,即只有相同字母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才能相加减。
4. 整式的化简:在整式的加减过程中,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来化简整式。
这些只是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时,建议仔细阅读教材,理解相关概念和运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课的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内容结构]:
从小学到初中,意味着学生从一个小学生成为了一个初中生,是学生发展中的新阶段,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将在这个阶段认识新的朋友,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为今后的升学或就业奠定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新起点的重要意义,并进而珍惜这个新起点,是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学生对新学校、新生活的感觉,因为有可能学生所就读的学校并不是自己所喜欢或理想中的学校,因此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新生活中的乐趣是很重要的。
而班级中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以后生活的小环境的好坏,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就会慢慢减弱,学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将提高。
第二框中,首先让学生共同生成一个集体的美好远景即集体建设的目标,在有了目标之后就要解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
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有一定的认识。
图示:新学校初中生活新体验热爱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珍视新友谊珍视新的个人人际环境
与新朋友结伴成长
珍惜新起点
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创建新集体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与新的班级,与同学友好相处,对新的学
校和班级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同时对初中生活充满兴趣,满怀信心地迎接初中生活。
[教学重点]:
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形成班级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
[课时安排]:
本课共两框六目内容,原则上每框2个课时,共4个课时。
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和授课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建议第一课上3个课时,分别为:
第一课时:你、我、他(将第一框中的“珍视新友谊”和“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目内容合并为一课)
第二课时:新学校新生活(将第一框中的“初中生活新体验”及其他内容作为一个课时)
第三课时:你的风采,我的光彩(将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作为一个课时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你我他
一、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来表演“看分班名单”时的两种情景:一是有自己认识的同学的情景;二是没有自己认识的同学时的情景)
二、活动——“找朋友”
l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好足够数量的8种不同图案、不同形状、不同数字的卡片。
2、全班同学围成一圈。
l 活动步骤:
1、将准备好的卡片让同学随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张。
2、教师宣布相同颜色卡片的同学各自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掌握更多的同学资料。
(交流时间要限定。
)
3、教师宣布相同形状卡片的同学重新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4、教师宣布相同数字卡片的同学重新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5、学生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
三、活动——我认识的朋友最多
l 活动步骤:
1、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我的新同学档案”发给学生。
图示:我的新同学档案
同学:
性别生日
兴趣爱好
特长
同学:
性别生日
兴趣爱好
特长。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好自己目前所掌握的新同学资料。
3、请学生来交流自己“找新朋友”的成果。
(要求资料与人必须一一对应)
4、教师根据学生的推选来选出几位学习小组的组长。
二、学生写作“友谊小诗”
友谊就是天下雨了,替同学撑伞。
友谊就是伤心时,有个肩膀可以依靠。
友谊就是。
三、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继续完成新同学档案,比一比谁的档案完成得最快最好。
2、要求各位组长在课后招募好自己的组员,由此来安排以后上课的座位。
第二课时新学校新生活
l 上课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l 设计原因——1、学校自2000年三校合并以来,不仅各方面在很短的时间内走上正规,而且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学校正值60周年校庆。
2、让学生较快地了解和熟悉学校,有利于学生对新环境归属感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学习。
l 设计思路——从学校的昨天、今天、明天三个部分展开知识竞赛:昨天部分以回顾学校的历史为主。
考虑到学生对此部分内容不是很了解,故以先看录像或资料后抢答的形式进行;而学校的今天以校园的环境为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直接看得见的,故以必答题和抢答题的形式进行;对于学校的明天以展望的形式作为各个小组必答的叙述题进行。
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并给以一定的奖励。
l 课后作业:各个小组完成一份手写小报。
要求:1、内容包括四项:小组成员简介(要求每个组员自行完成这部分工作)、小组目标(包括小组名称、达到的目标和对新集体的期望)、设计一个符合本班级特色的班徽、在小报上注明编报情况,即每个成员承担的具体任务。
2、格式不规定,可以体现小组特色。
3、必须是手写报。
4、其他内容可以自己添加,只要适合就可以。
第三课时你的风采,我的光彩
一、欣赏“百威啤酒”的广告,思考:
1、小小蚂蚁为什么有如此伟大之举?
2、他们依靠什么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游戏:“立锥之地”
l 游戏说明:每个小组发一张报纸,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然后将报纸不断地对折,仍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
l 游戏规则:1、形式不限。
2、以站到最小报纸面积的小组为游戏的最后胜利者。
3、时间有限定。
l 活动步骤:
1、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
2、评出胜利者。
3、分小组讨论:A、当出现困难时的感受是什么?
B、最后成功的感受是什么?
C、游戏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手写小报评比
1、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有解说。
2、评出最佳小报。
3、每个小组分析自己组得失的经验和教训。
四、阅读“大雁的故事”和一首外国童谣。
附1:外国童谣一则
因为少了一颗钉,一块马掌走失了。
因为少了一马掌,一匹好马丧失了。
因为少了一好马,一个骑士丧失了。
因为少了一骑手,整个战斗失败了。
因为战斗失败了,整个王国丧失了。
都因少了马掌钉,一切事情全完了。
附2:大雁的故事
秋天,雁群为了过冬而飞向南方,当你看到它们以“V”字队形飞行时,你也许已经想到某种科学论点可以说明它们为什么会这样飞。
当某一只大雁展翅拍打时,其他的大雁会立即跟进,整个雁群的飞行会抬升。
凭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群飞比一只单眼单飞至少增加了71%的飞行能力。
当一只大雁脱队时,它立刻会感到独自飞行时的吃力和迟缓,所以它很快又回到队列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所造成的浮力了,朝着共同的目标飞行。
当领队的大雁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会马上接替它的位置。
飞行在后的大雁会利用叫声来鼓励前面的同伴来保持整体的速度。
当一只大雁生病了,或是因枪击而受伤落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脱队跟随它,帮助并保护它。
它们跟着落下的大雁到地面,直到它能够重飞或死去。
只有在那时,这两只大雁才会飞走,或者随着另一队雁群来赶上它们自己的队伍。
思考并讨论:1、童谣和大雁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
2、看过这两则材料后,身为新集体的普通一员,你有什么感受?
五、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1、对教材的处理——本课共两框内容,第一框主要从新的学校环境和班级的人际环境两个角度切入学生的新生活,从物理环境过度到心理环境。
而一个班级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故第二框主要探讨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问题。
考虑到学生从对同学——校园——班集体的熟悉先后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和合理性,我将教材内容分为新同学、新学校、新集体三个课时来组织教学。
其中,“新同学”这部分以“认识新朋友”为重点,“新学校”部分将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生活的热爱,从而珍惜新起点为重点,“新集体“部分将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作为重点。
2、从学生角度看——第一课是本教材的开篇,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而活动式教学相比较能够达到这一点,所以设计合理的活动是很必要的。
而实际的教学也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对于农村班的学生来讲,有些活动就不一定能够完全实施,要做部分修改。
比方说,第一课时中的“找朋友”活动,在农村班就很容易冷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
3、教学建议——A、分小组活动时,每个组员要有明确的职责,这样有利于活动的展开和活动后的评价。
B、第三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所以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会是关键,教师要避免说教。
3、教学困惑——如何解决“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矛盾”是一个困难点,处理不好很容易与现实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