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摘要:来访者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
最近不愿上学,因为开学初得过胃肠炎,后来好了来校上课,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一上课就想上厕所,而且一去就是十多分钟。
父母说在家就什么事都没有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
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李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厌学。
一、基本资料 1.人口学资料李某,女,小学五年级,12岁,独生子,身高 1.55 左右,体型适中,无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
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
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
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
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
3.心理测查结果: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荆某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
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
也不愿做作业。
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
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
2班主任反映: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奶奶反映: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
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
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
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上学真没意思。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的研究报告

大学社会实践总结实践课题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的研究报告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
但厌学的学生也增多了。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
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
那么作为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张瑜(化名),男,溧阳市外国语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
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差,好动;上课不听讲,尤其不喜欢上文化课,经常不完成作业(认为这些事情根本不重要),不喜欢管理严格要求高的老师,不喜欢交朋友(认为与同学、朋友交往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经常和同学有打架。
二、研究对象状况描述进一步了解情况,其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情况简介如下:张瑜家住溧阳市区某小区,家庭条件良好。
父亲做生意,母亲家庭主妇,闲暇时就去打牌。
家庭成员的工作随意性、自我支配空间较大,生活不规律。
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无条件答应他的任何要求。
三、分析与讨论学生厌学,古来有之。
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
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这里,我着重分析导致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厌学案例(丽萍)

让母爱温暖孩子的心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大谷小学陈丽萍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经常不做作业,导致成绩大起大落;衣服脏脏的,鞋臭臭的,还经常向其他同学吐口水,所以同学们都非常不喜欢他,投诉他。
案例介绍小展,男,12岁,六年级学生。
有思维,但经常不做作业,导致成绩大起大落;衣服脏脏的,鞋臭臭的,还经常向其他同学吐口水,所以同学们都非常不喜欢他,投诉他。
老师当时只是向他说说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讲究个人的卫生,与同学要和平相处,要他补回作业而已,从来都没有和我联系过。
直到有一天早上,班长跑着来向老师投诉:区展强不但没交作业,还一拳头打在追他作业的组长脸上时,于是老师拨通了我的电话,让我跟老师合作,把他带回家,并且骗他:不做作业就不能上学。
原因分析区展强的爸爸早在他读一年级的时候就不管他们了,我独力带着两个儿子已经够苦的了,还加上身患甲亢,有时候,连药都买不起,所以经济非常的拮据,平时要在工厂加班加点,根本没时间管儿子,平时都是区展强自己做饭的。
更令我生气的是:过年前,区展强的爸爸还带着一个女人回来,要把我们母子三人赶走,在厮打中,我的门牙都被区展强的爸爸给打掉了,幸好区展强兄弟俩护着我,要不然更惨。
所以,区展强在父母的吵闹中感到恐惧和不安,对他的心里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妈妈忙着赚钱养家,对他有所疏忽,导致他无心向学,成绩下滑。
家庭的不和谐和学习的退步,使他形成自卑心理,产生厌学情绪。
解决方案1.来一次母子对话,告诉他,无论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妈妈都不会弃他而去。
他始终是妈妈心上的宝贝,妈妈永远是他温暖的港湾,无论他遇到什么麻烦,妈妈都愿意帮忙,他的健康成长,是妈妈最大的安慰。
让他知道妈妈是爱他的。
也适当的告诉他,妈妈自己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容易,让他明白,自己是小小男子汉,应该体谅妈妈生活的辛苦,也要和妈妈配合,妈妈也需要他的支持。
2. 教会他做一定的家务,让他慢慢学会照顾自己,并培养他的责任感。
小学厌学症孩子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厌学症孩子教育案例范文我班上曾经有个叫小宇的孩子,那可是个十足的“厌学小魔王”。
刚接触小宇的时候,他就像一只炸毛的小刺猬,对上学这件事充满了抵触情绪。
每天早上上学就像一场世界大战,他妈妈又是哄又是劝,有时候甚至还得来点小小的“武力威胁”,但小宇就是不情不愿的,那张小脸皱得像个苦瓜。
到了学校呢,他就开启了“神游模式”。
上课的时候,眼睛虽然看着黑板,但是那眼神就像穿过黑板看到了外太空似的,心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老师提问他,他就像个小闷葫芦,一声不吭,要么就干脆说“不知道”。
作业也是能拖就拖,交上来的作业那字迹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的草地,乱七八糟的。
我就琢磨啊,这孩子为啥这么厌学呢?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探秘之旅”。
我先找小宇聊天,像朋友一样跟他唠嗑。
刚开始他还很警惕,就像一只小老鼠在试探猫是不是真的睡着了。
我就跟他说:“小宇啊,你就把老师当成你的大朋友,有啥想法都可以和我说哦。
”慢慢的,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啊,小宇觉得学习太无聊了,那些数学公式就像一堆乱码,语文课文背起来就像念紧箍咒一样头疼。
而且啊,他在班上感觉自己像个小透明,没有什么朋友。
知道这些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
对于他觉得学习无聊的问题,我就想办法把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在数学课堂上,我把那些枯燥的公式编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比如说,讲加法交换律的时候,我就说:“小宇啊,你看,你有3颗糖,你同桌有2颗糖,如果你们把糖放在一起,不管是先数你的糖还是先数你同桌的糖,最后糖的总数都是5颗呀,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哦。
”小宇听着听着,眼睛里就开始有了小星星。
语文呢,我组织了一些背诵比赛,像玩游戏一样。
同学们分成小组,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把课文背下来。
小宇一开始还很犹豫,但是看到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他也忍不住加入了。
为了让他在班上找到存在感,我还特意安排了一些小组活动,让他发挥自己画画的特长。
比如说在做手抄报的时候,他的画让整个小组的手抄报都变得特别出彩,同学们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小宇的小脸蛋一下子就红扑扑的,那股子自豪劲儿就别提了。
班主任教育厌学案例小学(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自从上了小学二年级,成绩一直下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课堂上,他经常走神、发呆,作业完成得马虎草率。
班主任李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定深入了解小明,帮助他走出厌学的困境。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他。
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
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导致小明性格孤僻,缺乏自信。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的小学班级纪律松散,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模式让小明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 自身因素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他喜欢玩耍,认为学习会占用他玩耍的时间。
此外,小明在课堂上经常受到同学嘲笑,导致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三、教育措施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李老师首先与小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的生活,倾听他的心声。
在课堂上,李老师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他的自信心。
2. 家校合作李老师与小明母亲取得联系,了解家庭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同时,鼓励母亲多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生活,为他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3. 改进教学方法李老师针对小明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李老师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小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李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知识。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自卑心理,李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
她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李老师关注小明的个体差异,为他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课堂上,李老师针对小明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他能够跟上学习节奏。
四、效果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的困境。
他开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小学生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我班有名女生叫赫文辉,9岁才上一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
父母是小商贩,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平时住在奶奶那里。
奶奶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奶奶说话根本不听。
由于讨厌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针对这一情况,我专门作了研究。
二、原因分析她的心理问题是从家庭成员对她的过分满足、迁就和教育误导开始的。
爷爷、奶奶的话对她影响很大:反正学不到什么,不去就不去吧。
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对她不闻不问,所以她经常性的找借口这疼,那伤,奶奶就让她不上学,任由她在家不到学校。
造成她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不合群,一到学校就感到孤独,害怕,产生害怕学习的焦虑性格。
三、个案处理1、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同时不要让爷爷奶奶再溺爱孩子。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要对这类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赫文辉练习造句,他小声说出了一个句子,我试探着问:“还能继续吗?再说一句,试一试。
”我带着微笑,用赞许、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他不慌不忙地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很美的图景。
小学厌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但近一段时间,他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每天上学时,小明总是无精打采,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甚至有时会出现旷课现象。
家长和老师多次进行沟通,但效果不佳。
本案例旨在分析小明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此外,父母对小明过于严厉,对他的学习要求过高,使得小明在家庭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2)家庭环境不佳。
小明家中环境嘈杂,经常有亲戚朋友来家中聚会,导致小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 学校因素(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互动和趣味性,使得小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同学关系紧张。
小明在学校里与同学关系紧张,有时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3. 学生自身因素(1)学习动力不足。
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枯燥乏味,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自我认知偏差。
小明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感需求,多陪伴他,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调整教育方式,尊重小明的个性,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为小明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家庭聚会,确保小明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2. 学校教育(1)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2)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要关注班级氛围,及时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3. 学生自身(1)培养学习兴趣。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小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了解到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一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目录1.案例报告—一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1)1.1一般资料 (1)1.2主诉和一般陈述 (1)1.3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2)1.4评估与诊断 (2)1.5咨询目标的制定 (4)1.6咨询方案 (4)1.7咨询过程 (6)1.8咨询效果评估 (11)2.个人分析报告——遇见更好的自己 (12)2.1自我成长分 (12)2.2职业行为分析 (14)一例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咨询过程。
孙某,男,11岁。
小学四年级学生,因父母无暇关心他,加之考试的成绩不好、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一方面精神颓废、自卑,另一方面对老师、父母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从而萌发厌学情绪,产生了一般心理问题。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采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经过心理咨询师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使求助者焦虑、逆反、沮丧等情绪得以松弛。
能正确对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与他人相处较和谐,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一、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孙某,男,小学四年级,11岁,晋江某基层小学学生,重庆人,家中有一双父母和弟弟。
个人成长史:孙某出生于农村普通家庭,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还可以跟上,从三年级开始,随着知识内容的加深,父母忙于鞋厂工作,不能给予家庭辅导,他和弟弟跟着奶奶生活,奶奶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他,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良好,刚进咨询室时有些紧张,但很快恢复过来。
有良好的记忆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身体状态:身高1.45米,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无既往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社会功能: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喜欢惹事,在各任课教师的提议下,来到咨询室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厌学症的案例报告
摘要:
来访者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贫穷。
最近不愿上学,只要到校身体就不舒服。
本案例是针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心理辅导过程。
在本案例中,我采用了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方法,艾尔伯特·艾利斯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资料
1.个人资料
荆某,女,小学四年级,11岁,独生子,身高1.5左右,体型适中。
无疾病史。
2. 个人成长史:
父亲不务正业,母亲因经常遭家庭暴力而与其离婚。
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
很小的时候还挺活泼的,自从她妈妈回来看过她以后,她好像有了心事。
曾经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学习时就变样了,在学校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回家后就有好转,亲人带她去看过医生,可是根本查不出什么毛病,身体很健康。
由于她这些反常表现不受到老师的欢迎,曾经被老师批评过。
3.心理测查结果: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属于中等水平。
二、主诉
荆某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
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
听到老师布置作业心里就烦。
也不愿做作业。
我总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每次走到学校门口心里就犯愁,一进教室总感觉别人在议论我什么。
而且感觉学习没意思,真累!三、观察、他人反映及资料收集
心理咨询师观察印象:荆×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语,人乖巧。
班主任反映:荆某的智力水平属于中上等,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属于中等偏上,但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期中测验两门主课均不及格。
奶奶反映:最近她到家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写作业,找本书拿本本子也得那半天。
对奶奶的叮嘱总是不屑一顾,而且也感觉心烦。
对待任何事也没有心情,不愿说话。
并且有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说:“上学真没意思。
”到学校问老师在学校表现,老师说最近书写极差,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完不成,而且总说身体不舒服。
四、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诊断
(一)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
根据他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
(二)问题主要表现:
厌学表现:家庭的特殊情况以及在校又不被他人及老师关心,而产生了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缓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马虎、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错误率高;
学习不主动等。
1、主观上看,他厌学是因为因为学习中遇到挫折,老师又不是很关心了解她。
久而久之,对老师没了好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产生厌烦的心理。
2、客观上看,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
3、家校联系不够密切,缺乏他人的关心。
(三)初步诊断:
荆某患有中度厌学症。
五、心理咨询目标
(一)最终目标:
完善孩子的个性,提升其自信心与自尊心,正确面对现实。
为后续的成长搭建健康的心理舞台。
消除他的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其优点,运用激励策略,矫正他的厌学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1. 具体目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孩子找出个人的非理性思
考,树立自信。
①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②利用激励机制,矫正他的厌学心理。
2.近期目标:
(1)使他认识到,在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偶尔的失败是必
然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摔倒了再爬起来,要学会坚强,正确面对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与教师及家长做好联系,多关心孩子,让她感受到他人的关心。
让她们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六、心理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理论:艾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倡导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和家庭、学校系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荆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家庭特殊,爸爸不务正业,妈妈不在身边,一直跟着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懂事了许多。
因为家庭的特殊,导致她有些自卑,由于心情不好及前一阶段因身体不舒服休息过几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她不够了解,因为成绩下降及表现不够好经常被老师批评,从而感觉在同学面前及老师面前抬不起头来,导致产生了厌学情绪。
2.咨询时间和安排:前期每周一次,后期每两周一次。
每次1小时。
七、心理咨询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心理咨询):2017.3.4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3)儿童完成“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与“一般性厌学焦虑测验(GAT)”,同时向其奶奶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尤其是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奶奶与孩子,并作出对问题的初步分析,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
(6)布置咨询作业
2.心理干预阶段:2017.3.11 “再现”事件
1)请家长与孩子重新讨论孩子当初为啥不想上学,为什么在学校总感觉不舒服。
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怎么做,感觉如何”。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其一,帮助孩子进行情感宣泄;
其二,让家长学会与孩子的沟通;
其三,顺势引导如何做可能会更好。
2)请家长务必与老师面谈一次,以增进老师对孩子的了解。
3)回想在事件发生前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
3.结束咨询巩固阶段:2017.3.25
(1)反馈咨询作业
①现在,荆某已经能够做到每天至少两次邀请同伴一起玩耍,变得活泼多了。
②班主任老师请荆某担任英语课代表,收发每天的作业本。
并安排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学会改变自我对话的内容,即以较为正面的讯息来告知自己,从而,将否定的自我预言打败;
(3)基本结束咨询;
(4)进一步巩固与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方的评价
1 、求助者的评价
1)我喜欢上学,因为老师喜欢我。
2)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
3)每天,虽然没有爸爸妈妈来学校接我,可我有疼我的爷爷奶奶。
2、家长的评价
1)孩子回家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学校里发生的事。
2)近来,没有什么头疼脑热、身体不舒服的。
3)看来,真应该多多关心孩子。
3、老师的评价
1)上课常常抢着发言。
2)班级活动积极参与。
尤其是在六一文艺中汇演,她一连表演了两个项目,并且获得了全体师生的表扬。
(二)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的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
九.结语
一般而言,小学生都是喜欢上学的。
适应良好的学生,更是少有缺课的记录。
如果一个向来学习表现正常的学生,告假次数突然增多,身为师
长就得留意了,因为这背后的诱因很有可能与家长、老师的责难、训斥,学习成绩的明显下降,人际关系的冲突等有关。
一方面,我们必须指正和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们逐渐学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要体谅孩子的处境与需要,接纳他们“幼稚的想法”和过失,耐心地帮助他们度过成长关。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