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进学解教师用书苏教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3前 方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3前 方含解析

前方本课话题——精神家园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点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精神的栖居之地。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陶渊明在官场沉浮翻滚几次,经历了种种不堪,最终选择全身而退独善其身.官场的勾心斗角、污浊黑暗,使陶渊明的心灵漂泊不定;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境界让他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心灵安置在菊花丛中,在菊花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3.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5.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林徽因[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迁徙.()按捺.()游艇.()惶.惑( ) 抛锚.() 丰子恺.( )崔颢.() 冰屑.()闪烁.( )【答案】xǐnàtǐnɡhuánɡmáo kǎi hào xièshuò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奔错误!(2)簸错误!(3)抹错误!(4)行错误!【答案】(1)bēn/bèn(2)bǒ/bò(3)mā/mǒ/mò(4)henɡ /hánɡ/hànɡ2.语境辨析法(5)宁.()可少睡点觉也要多学点知识,以备将来为人们的幸福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6)孔明先生羽扇纶.()巾,风度翩翩,舌战群儒,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人.【答案】(5)nìnɡ /nínɡ(6)ɡuān/lún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5)错误!(6)错误!【答案】(1)悴萃粹(2)躁燥噪(3)馨磬罄(4)昭沼诏(5)撼憾(6)苍沧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基于·鉴于美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主要是________(基于/鉴于)奥巴马总统支持率低和失业率高等政治因素方面的考虑,而中国________(基于/鉴于)国内的情况,很难答应美国的要求。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4始得西山宴游记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4始得西山宴游记含解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本课话题—-直面挫折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点评】遭贬的柳宗元在西山搜奇探胜,开阔自己的胸怀,将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各种苦难和郁闷一一剔除,最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坎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

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面对坎坷挫折,王洛宾并没有消极颓废,一蹶不振,而是合理地做出人生重要的选择,这样才有了许多经典的西部民歌的传唱。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轲2.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培根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4.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

-—马克思[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斫.( ) 垤.()僇.人()( )( ) 衽.席( )箕.踞( )惴栗..攒蹙( )( )颢.气()颓.然( )..培.·( )()冥.合( )榛.莽()【答案】zhuódiélùzhuìlìrèn jīcuán cùhàotuípǒu lǒu mínɡzhē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 )【答案】(1)“僇"同“戮”,刑辱(2)“趣”同“趋”,往,赴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穷错误!(2)始错误!(3)为错误!(4)是错误!(5)以错误!(6)之错误!(7)而错误!【答案】(1)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动词,寻求到尽头/动词,竭,尽,与“所"组成所字结构(2)副词,曾经/副词,才/动词,开始(3)动词,成为/动词,做/动词,写作(4)代词,这/表示肯定判断/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5)连词,表修饰/“以为"连用,认为/连词,来(6)助词,的/代词,它,指西山/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7)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日.与其徒上高山()________(2)箕.踞而遨( )________(3)卧而梦.( )________(4)穷.回溪()________(5)始指异.之( )________(6)穷山之高.而止()________(7)萦青.缭白.( )________(8)自远.而至( )________(9)四望如一.()________【答案】(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3)名词作动词做梦(4)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6)形容词作名词最高点、顶点(7)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8)形容词作名词,远处(9)数词作名词,一体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以为凡是..古义: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2)攒蹙累积..古义:今义:层层增加,聚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2)教师用书:林黛玉进贾府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2)教师用书:林黛玉进贾府含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本课话题——坚守自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点评:黛玉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女孩,她没有丝毫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等世俗恶性.黛玉是一个水一样的女孩,寄人篱下的生活也没有改变她的本性。

正是因为坚守自我,黛玉才会拥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苏轼,因“乌台诗案"而饱受十年之苦的痴汉,没有屈服,也没有沉沦,而是努力地坚守着自我。

于是,我看见风雨中,水雾弥漫的竹林里,他竹杖芒鞋,昂首前行。

面对困难,他笑道:“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讥讽,他叹曰:“何妨吟啸且徐行.”于是,四周安静了下来,茫茫苍穹仿佛在冥冥中回荡着那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默默承受着官场与文坛一起泼来的污水,坚守着自己,留给后人的,却是仰视的高度。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2.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苏轼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4.必须自己和自己搏斗,才能够征服自己.——罗曼·罗兰5.在灵魂深处,我的意念是不服从任何的束缚,而是走自己的路.——惠特曼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阜.盛() 懵.懂( )杜撰.( ) 敛.声()潦.倒()蹙.()额孽.根祸胎() 两靥.()纳罕.( ) 东施效颦.()纨绔..( )( ) 惫.懒( )宫绦.()台矶.( )绾.( )头发嫡.孙女()盥.()洗( )( )嬷.嬷( )翠幄.()漱.盂()罥.烟眉()【答案】fùměnɡzhuàn liǎn liáo cùnièyèhǎn pín wán kùbèi tāo jīwǎn díɡuàn fǔ fúmówòshùjuà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仆错误!(2)屏错误!(3)遂错误!(4)伺错误!(5)孱错误!(6)症错误!【答案】(1)púpū(2)bǐnɡpínɡ(3)suìsuí(4)cìsì(5)chán càn(6)zhèng zhēng 2.语境辨析法(7)云雾笼. ( )罩着这座城市,人们就像被锁进囚笼.()一般难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3肖邦故园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1)教师用书:03肖邦故园含解析

*肖邦故园本课话题——爱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他们去听肖邦的音乐,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祖国文化的伟大,同时也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是无法窒息的。

因而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

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到了肖邦之家,你会亲眼见到,而且确信,作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密茨凯维支的诗,肖邦的音乐,对于波兰人而言,就是这样的支柱.【点评】肖邦享誉世界的艺术创作是与故园、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音乐是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35年冼星海从法国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很强的群众歌曲。

正如冼星海所说: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正如冼星海所愿,他的音乐作品大合唱《黄河》《九·一八》、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等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众觉醒意识的号角。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2.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3.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海涅5.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

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马厩.( )灰烬.( )掳.掠( )庇.护() 厄.运() 夙.愿()通衢.( ) 瘠.薄( ) 蕴.藏( )窒.息()婆娑.()簌.簌( )踱.步() 雪橇.( ) 狐裘.( )多舛.()馨.香()缱.绻()【答案】jiùjìn lǔbìèsùqújíyùn zhìsuōsùduóqiāo qiúchuǎn xīn qiǎ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率错误!(2)色错误!(3)炮错误!(4)落错误!【答案】(1)shuài/lǜ(2)sè/shǎi(3)páo/bāo(4)là/lào2.语境辨析法(5)山水、树木、房舍.( )都有潜在的本体,画家的任务就是舍.( )弃具象,揭示隐藏其中的实在结构和和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二 杂说(3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二 杂说(3课时)
③ ④私 逃不 谗于 见.楚 助于.友 __动__词__介__,__词__到__,____被___动__句__中__引__出__动__作__发__出__者____
4.词类活用
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早___晨_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每__月_______ ③补苴.罅漏 __名__词__活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填__补____ ④踵.常途之促促 名__词__活__用__作__动__词__,__走__,__跟__随__ ⑤细.大.不捐 形__容__词__活__用__作__名__词__,___小__的__事__物__;__大__的__事__物_
3.一词多义 (1)具③①②故治左人具右.具毕具..鸡张宜黍__名副_____词词动______,,___词___工都___,___具,___准___全___备____饭___食__或__酒__席____
④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_动__词__,__准__备__,__备__办___
专题二 杂说
通过对为二子命名的解说,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不同的性 格特征,对他们的一生做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了对儿子的 担心和希望。《日喻》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又有连续性、发展性 的寓言故事构成富有变化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更趋深入,丝 丝入扣,环环相接,体现了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 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山石》 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山石》 5.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日喻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02杂说日喻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日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日喻苏轼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扪.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日之光如烛。

“或告之曰:”,而眇者不知其籥亦远矣籥,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籥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转而相之,岂有既乎!道可致而不可求。

“。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皆求道之过也”善战者致人,不何谓致?孙“武曰:致于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今者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扪.烛而得其形扪:抚摸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达:通达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D.士知求道而不务.学务:致力、从事【解析】达,知道、明白。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盘而.得其声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士杂学而不志于.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D.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B项,“其”,均为代词,他们。

前句指瞎子,后句指古之圣人。

A项“而”,前句连词,表承接;后句连词,表修饰。

C项“于”,前句介词,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后句助词,补足音节。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指南录后序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指南录后序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

指南录后序本课话题——爱国奉献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元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文天祥为纾国难,挺身而出,出使元营,在元营抗辞慷慨,欲以死报国,以身殉节。

后被元军无理扣押,他本想“引决”,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的,“隐忍以行”;为回归南宋,他百折不回,辗转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全力投身新中国建设,60年来,他艰苦奋斗,屡克难关,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赤子情怀昭日月。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2.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3.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别林斯基5.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何塞·马蒂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邂逅..( ) 纾.祸( ) 觇.北( )献谄.( ) 贵酋.( ) 羁縻..( )愧怍.( ) 殆.例( ) 巡徼.( )檄.文( ) 余僇.( ) 天高地迥.( )【答案】 xiè hòu shū chān chǎn qiú jī mí zuò dài jiào xí lù jiǒ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层见错出( )(4)臣死有余僇( )【答案】 (1)“缙”通“搢”,插 (2)“陵”通“凌”,欺侮(3)“见”通“现”,出现 (4)“僇”通“戮”,罪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间⎩⎪⎪⎨⎪⎪⎧得间.奔真州(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扁鹊立有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 (3)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固不如.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如.土石何( ) (4)分⎩⎪⎨⎪⎧予分.当引决( )五谷不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范增数.目项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6)之⎩⎪⎨⎪⎧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7)以⎩⎪⎨⎪⎧以.资政殿学士行(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然而隐忍以.行(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挟匕首以.备不测( )几以.捕系死( ) 【答案】 (1)名词,机会/名词,中间/名词,缝隙/名词,一会儿/动词,夹杂/动词,参与/量词/副词,悄悄地,暗中 (2)副词,无,不/动词,倒下/动词,退却 (3)动词,到……去,往/动词,像/动词,比得上/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4)名词,本分,职责/动词,辨别/动词,分配,分给/名词,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5)动词,列举罪状/副词,屡次/名词,命运 (6)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死” (7)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相当于“率领”/连词,表修饰/介词,把/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北虽貌.敬( ) (2)予分.当引决( ) (3)草.行露.宿( )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5)道中手.自抄录( ) (6)都督..诸路军马( )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8)道.海安( ) (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10)名.曰《指南录》( ) (11)即具以北虚实..告诉东西二阃( ) (12)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13)诡.踪迹( )【答案】(1)名词作状语,表面上(2)名词作状语,按职分(3)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在露天里(4)名词作状语,每天(5)名词作状语,亲手(6)名词作动词,统率(7)名词作动词,走上前(8)名词作动词,经过,取道(9)名词作动词,为……作序(10)名词作动词,命名(11)形容词作名词,虚实情况(12)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3)形容词作动词,隐蔽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古义: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2杂说进学解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教师用书:02杂说进学解含答案

进学解本课话题-—勤奋与事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业精于勤荒于嬉”,短短的七个字,却道出勤奋与事业的关系,成功源于勤奋。

人只有靠勤奋才能取得成就,只有靠勤奋才能收获智慧,只有靠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潜心读书。

饮食起居,生病呻吟,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勤奋,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爬罗剔.抉() 纂.言者(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佶.屈聱.牙( )()跋.前踬.后( )()动辄得咎.( ) 竟死何裨.( )纡.余为妍.( )() 岁靡廪.粟( )【答案】tīzuǎn guǐjūxiàjíáo bázhìjiùbìyūyán lǐ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5)计班资之崇庳()【答案】(1)“畯”同“俊”(2)“见"同“现”(3)“校”同“较”,比较(4)“繇"同“由”(5)“庳"同“卑”,低下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错误!(2)竟错误!(3)之错误!【答案】(1)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同“现”,动词,表现/介词,“见……于”表被动,被/动词,召见,接见/动词,看见,看到/副词,这里有指代作用,指我/动词,显现(2)动词,完毕,终了/副词,竟然/形容词,全,整/连词,假如(3)代词,学生们/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动词,到,往/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________(2)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________(3)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________(4)踵.常途之促促( )________(5)名.一艺者无不庸( )________(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________(7)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________(8)登明选公,杂进巧拙..()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2)名词用作状语每月/每年(3)名词用作动词填补(4)名词用作动词走,跟随(5)名词用作动词能治(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7)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敏的人/拙笨的人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作为..文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行为,所作所为;②建树,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学解本课话题——勤奋与事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业精于勤荒于嬉”,短短的七个字,却道出勤奋与事业的关系,成功源于勤奋。

人只有靠勤奋才能取得成就,只有靠勤奋才能收获智慧,只有靠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潜心读书。

饮食起居,生病呻吟,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勤奋,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2.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3.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爬罗剔.抉( ) 纂.言者( )焚膏油以继晷.( ) 补苴罅..漏( )( )佶.屈聱.牙( )( ) 跋.前踬.后( )( ) 动辄得咎.( ) 竟死何裨.( ) 纡.余为妍.( )( ) 岁靡廪.粟( ) 【答案】 tī zuǎn guǐ jū xià jí áo bá zhì jiù bì yū yán lǐ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2)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3)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 )(4)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5)计班资之崇庳( ) 【答案】 (1)“畯”同“俊” (2)“见”同“现” (3)“校”同“较”,比较(4)“繇”同“由” (5)“庳”同“卑”,低下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三年博士,冗不见.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2)竟⎩⎪⎨⎪⎧ 竟.死何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3)之⎩⎪⎨⎪⎧ 诲之.曰无患有司之.不明障百川而东之.寻坠绪之.茫茫宰相之.方也【答案】 (1)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同“现”,动词,表现/介词,“见……于”表被动,被/动词,召见,接见/动词,看见,看到/副词,这里有指代作用,指我/动词,显现(2)动词,完毕,终了/副词,竟然/形容词,全,整/连词,假如(3)代词,学生们/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动词,到,往/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________(2)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________(3)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________(4)踵.常途之促促( )________(5)名.一艺者无不庸( )________(6)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________(7)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________(8)登明选公,杂进巧拙..( )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2)名词用作状语每月/每年(3)名词用作动词填补(4)名词用作动词走,跟随(5)名词用作动词能治(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7)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敏的人/拙笨的人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作为..文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行为,所作所为;②建树,成就。

(2)张皇..幽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惊慌,慌张。

(3)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答案】(1)写作。

(2)张大,引申为阐发。

(3)古代学官名。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寻坠绪之茫茫。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惟器是适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各得其所,用它们把房子建成,这可是工匠的技术啊。

(2)定语后置句钻研那些已坠落不振的儒家学说。

(3)状语后置句话还没说完,在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

(4)宾语前置句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

(5)被动句具备一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6)省略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可是(您)在官场上不被人所信用,在私交上也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探背景]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巧识文]解“解”是文体名,指那些解释疑难的文章。

“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借问答方式,先借假托者之口提出某些疑问,然后自己加以解答,借此表明身世,发泄某种不平或发表某种观点。

汉代扬雄的《解嘲》开此类文章之先河,韩愈的《进学解》就集中体现了这类文章的特点。

由于这类文章的写作多从作者的生活感受出发,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倾向或感情,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另一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文章,如解释书中的某些语句或问题等,这类文章在于它的学术价值,一般不具文学色彩。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志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③________④________【答案】③文章的境界④为人的成功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第1段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关于“进学”的主要观点,请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学”的主要观点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作者通过“精”与“荒”,“成”与“毁”两两对比,鲜明地指出了精进学业和成就品行的关键,语言精辟,观点鲜明,发人深省。

二、阅读课文第2~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可分为几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两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