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论文__气垫导轨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泵、气压计、小车、计时器、直尺等。
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来支撑和引导物体运动的一种导轨。
当气体从导轨孔洞中流出时,在导轨与物体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得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更加平稳。
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连接气泵和气压计。
2. 打开气泵,调节气压,使得导轨上形成稳定的气垫。
3. 将小车放置在气垫导轨上,用计时器记录小车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
4. 用直尺测量小车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距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小车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与气压呈反比关系,即气压越大,小车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越短;同时,小车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距离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垫导轨可以有效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更加平稳。
同时,调节气压可以影响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进而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同时也掌握了气垫导轨的应用技术。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气垫导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气垫导轨的实验研究,使我们对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气垫导轨的应用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气垫导轨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探究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本实验不仅帮助我们巩固了物理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规律,通过测量和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加深我们对摩擦力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气垫导轨、气源、物体、计时器等。
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垫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摩擦力的装置。
当气源通入导轨底部的气孔时,形成气垫,使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减小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平放在实验台上,并连接气源。
2. 将物体放置在导轨上,并用计时器记录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改变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2和3,记录不同质量下的运动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下物体运动的时间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质量越大,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摩擦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速度越慢。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物体接触产生的一种力,其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在气垫导轨实验中,气垫的存在减小了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力的大小,使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更加顺畅。
然而,实验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首先,气垫导轨的表面粗糙度和气垫的稳定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实验中的计时器精度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精确的计时器和更加稳定的气源,同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气垫导轨碰撞实验误差分析与处理

������������������������������������������������������������������������������������������������������������������������������������������������������������������������������������������������������������������������������������������������������������������������������������������������������������������
气垫导轨碰撞实验误差分析与处理
岳文琴 张羿
摘 要:气垫导轨碰撞实验是高中阶段验证动量守恒的重要实验之一,如何提高 实 验 精 度 是 研 究 重 点 和 难 点. 文 章 研 究 分 析 引 起 气 垫 导 轨 碰 撞 实 验 误 差 来 源 ,进 而 分 析 误 差 修 正 办 法 ,希 望 为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提 供 参 考 .
(一 )黏 性 摩 擦 阻 力 误 差 处 理 针对黏性摩擦阻力的影响,可以考虑 采 用 调 节 导 轨 的 方 式减小误差,促使黏性摩擦力与滑块 重 力 分 离 相 平 衡. 这 种 处理方式在真实实验时难度过大,可以考 虑 直 接 利 用 公 式 进 行实验进行修正.气垫层黏性摩擦阻力的影响下会出现一 定的速度损 失,依 照 功 能 守 恒 定 律,存 在 FS=m (v0 +v1) (v0-v1)/2,速度 损 失 就 是 Δv=2FS/m (v0 +v1)=bs/m. 速度的损失与阻力 常 数 有 关,在 实 验 时 先 测 量 运 动 损 失,然 后利用公式就能够得到黏性阻力常数b=m(ΔvAB )(ΔvBA )/ 2S,利 用 这 个 公 式 也 能 够 消 除 压 缩 空 气 产 生 的 阻 力,摩 擦 阻 力 引 起 的 误 差 能 够 控 制 在 0.7% . 也可以针 对 计 时 系 统 做 出 改 进,采 用 多 功 能 毫 秒 计 时 器,记 录 不 同 的 时 间,直 接 换 算 成 速 度,然 后 计 算 动 量 和 动 能 ,这 种 误 差 控 制 办 法 不 受 速 度 的 限 制 .
关于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

关于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技巧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设计探究本节课主要讲解三个方面。
第一、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原理:利用“整体法”分析小车和砂桶一起加速运动受合外力为砂桶的重力,再利用隔离法计算出小车受的合外力(即拉力),最后得到拉力等于小车重力的近似条件。
第二、利用极限法分析实验图像产生截距的物理解释和误差原因。
第三、简单了解使用气垫导轨光电门等进行实验改进、创新实验的方法。
实验:研究元显恭甩物体的运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是利用描迹法探究问题的一个重要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实验的原理理解不到位。
2.实验的控制条件把握不好。
3.实验的数据处理有障碍。
通过本课学习可突破解决以上几个困惑,实现高效学习,并且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是新课标增设的一个实验,了解实验思想、实验方法是完成实验的基础,在学习该实验时往往会出现对实验的原理、控制条件、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理解不够深刻现象。
对实验的延伸、拓变不够灵活,因此造成实验题的失分。
通过本节课教学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实验:检验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是一个典型的纸带类实验,该实验借助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
学生在做该实验会出现四个问题:1.实验要点理解不深刻;2.数据处理读数及有效数字驾驭不理想;3.误差来源及减少方法分析不透彻;4.实验的拓变不够灵活。
通过本节课学习,把握实验要点。
掌握试验方法,弄通实验误差的产生与减少办法。
独立完成实验要求的学习目标。
1、力的概念: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促进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促进作用效果:力可以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发生改变物体的形状。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写作 1100字

三一文库()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写作
1100字〕
力,加速度、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气垫导轨和电脑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2、在气垫导轨上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探究力,加速度、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气源、滑块、垫片、电脑计数器、电子天平、细绳
三、实验原理
1、采用气垫技术,使被测物体“漂浮”在气垫导轨上,没有接触摩擦,只用气垫的粘滞阻力,从而使阻力大大减小,实验测量值接近于理论值,可以验证力学定律。
2、电脑计数器(数字毫秒计)与气垫导轨配合使用,使时间的3设Uv??x
?; ?x?x
?4过s1、s2离?s
a?v2?v1
12 或 a?v2?v12??s22
1.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程序已编入到电脑计数器中,实验时也可通
过按相应的功能和转换按钮,从电脑计数器上直接读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5、探究力,加速度、质量的关系 1、质量不变,改变力研究加速度
2、力不变,改变质量研究加速度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气垫导轨调成水平状态
先“静态”调平(粗调),后“动态”调平(细
调),“静态”调平应在工作区间范围内不同的位置上进行2~3次,“动态”调平时,当滑块被轻推以50cm/s左右的速度(挡光宽度1cm,挡光时间20ms左右)前进时,通过两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之差只能为零点几毫秒,不能超过1毫秒,且左右来回的情况应基本相同。
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一般应在50cm~70cm之间。
气垫导轨上“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误差分析

Va l u e En g i ne e r i ng
・3 l 3・
饰面型 防火涂料 的研究进展 与展 望
Re s e ar c h Me c h an i s m an d Pr o s pe c t o f Fi r e pr oo f Fa c i ng Pa i nt
Ke y wo r d s :a i r c u s h i o n g u i d e ; c o n s e r v  ̄i o n o f mo me n t u m; e l i ' o r
中图分类号 : 0 3 1 3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4) 1 0 — 0 3 1 2 — 0 2
5 5 2 2 5 5 2 2
1 0 4 4
物理天平
砝码
T W— l B
M AX: 1 0 0 % e = d = 1 0 0 mg
等级 : 4 范 围: 1 - 5 0 0 g
保护层 : N i 材料 : C u
动 过 程 中 的 摩 擦 力 从 而 有 效 减 小 了误 差 。 实际 上 , 达 到 这 个效果后 , 气 轨 会 发 生 略 微 的倾 斜 。 由于 习惯 性 从 左 向 右 的推动滑块 , 此时的摩擦阻力 是向左 的 , 在“ 人 为水平 ” 作 用后 , 气轨往往是左高右低 , 这 样 以来 , 当试 着 将 滑块 从 右
测 量 值 与 真 值 之 差 异 称 为误 差 , 物 理 实 验 离 不 开 对物
理量的测量 , 测量有直接 的, 也有间接 的。由于仪器 、 实验
条件、 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 测 量 不 可 能无 限 精 确 , 物 理 量 的 测 量 值 与 客 观 存 在 的真 实值 之 间 总 会存 在 着 一 定 的差 异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气垫导轨上的直线运动

篇一:气垫导轨上的直线运动《基础物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 2012年 10月 22日1234说明:1、实验报告必须包含上表中的第1页和第3页的内容,中间的第2页可根据报告内容的多少增/删页码。
2、实验报告可打印或手写。
5篇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气垫上的直线运动实验日期:2011年12月12日同组者:无实验名称:气垫上的直线运动一、原理简述(主要公式、电路、光路等)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测量2.匀速直线运动3.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图1 导轨垫起的斜面4 验证证牛顿第二定律(8)二、实验目的:1.测量匀变速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三、实验所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所用仪器:气垫-滑块机构,光电门,毫秒计,垫块使用方法:1、匀变速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的测量(1)先将气垫导轨调平,然后在一端单脚螺丝下置一垫块,使导轨成一斜面。
(2)在滑块上装上U型挡光片,在导轨上置好光电门,打开计时装置。
(3)使滑块从距光电门记下挡光时间处自然下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重复三次。
(4)改变s,重复上述测量。
(5)测量,垫块高h及斜面长L。
(6)用最小二乘法对(7)用坐标纸作算g。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直线拟合,并求出标准误差。
曲线,求,与最小二乘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并计将垫块取出,时导轨处于水平状态。
用细线将砝码盘通过滑轮与滑块相连。
若滑块质量为,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为,滑轮等效质量(约为0.30g),砝码盘、盘中砝码和滑块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为,则此时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9)改变,使分别为2.00g、4.00g、6.00g、8.00g、10.00g,时(每次剩余砝码要放在滑块上),测量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再由作,求出。
曲线,由斜率求出物体的总质量。
四、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1、气垫调平,如截图所示,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差小于0.1毫秒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经过加上不同重量的砝码,我得到了如下结果:根据实验指导书所示,物体的质量为1.39克。
物理碰撞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I)论文论文名称:《谈碰撞试验中的误差分析》院系:数学科学学院年级:2012级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姓名:陈冰学号:201210700036谈碰撞实验中的误差分析陈冰提要:本文对气垫导轨上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碰撞实验的一些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表明,保证滑块的初始速度和挡光片的宽度是减小误差的重要因素,气垫导轨是否水平等一些次要因素同样会造成实验误差。
关键词:碰撞实验误差分析滑块速度挡光片宽度其他因素一、引言本实验主要是验证在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两种情形下m1v10+m2v20=m1v1+m2v2是否成立,即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是否守恒。
在理想情况下,系统碰撞前后动量百分差△P/P o*100%为0。
实验中可通过△P/P o*100%值讨论误差大小。
本文就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分3部分进行讨论。
二、实验原理(1)完全弹性碰撞完全弹性碰撞下,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实验中,将两滑块相碰端装上缓冲弹簧圈,缓冲弹簧圈形变后能迅速恢复原状,系统的机械能近似无损失,而实现两滑块的完全弹性碰撞。
由于两滑块碰撞前后无势能无势能的变化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就体现为系统的总动能守恒。
即1/2m1v102+1/2m2v220=1/2m1v12+1/2m22v22若两个滑块质量相等,即m1=m2=m且v20=0,则由上式得到两个滑块彼此交换速度,即v1=0,v10=v2(2)完全非弹性碰撞若两滑块相碰后,相同速度沿直线运动而不分开,称这种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点是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在实验中将滑块碰撞端装上尼龙粘胶扣,使两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实现完全弹性碰撞设完全弹性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即v1=v2=v则有m1v10+m2v20=m1v1+m2v2所以v(m1+m2)=m1v10+m2v20当m1=m2时,且v2=0,则有v=1/2v10三、实验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根据公式①△P/P o=∣P o-P1∣/P o*100%=∣8679—8493∣/8697*100%≈2.1%②△P/P o=∣P o—P1∣/P o*100%=∣8858—8634∣/8858*100%≈2.5%③△P/P o=∣P o-P1∣/P o*100%=∣7090-6927∣/7090*10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气垫导轨研究物体的运动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东南大学 ****,南京 210096)摘要:气垫导轨是为研究无摩擦现象而设计的力学实验设备。
通过亲身实验发现,系统误差不可避免的存在着。
所以,本论文基于实验,从实验原理出发,对气垫导轨在实验中由于各种系统因素引起的系统误差进行定量的分析,发现其原因并提出减小其系统误差的方法。
关键词:气垫导轨;系统误差;误差分析;气体粘滞阻力Air track the movement of objects in the system error analysis of experi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Abstract: The air track is designed to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no mechanical friction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by hand, there are inevitable systematic errors. Therefore, it is based on experiments, starting from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on the air track system in the experiment due to various factors of the system err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 found reasons and reduce the system error.key words: air track; system error;error analysis;viscous force of friction利用气垫导轨,在配以光电计时系统和其他辅助软件,可以对作直线运动的物滑块进行许多研究,如测定速度,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物体间的碰撞,研究简谐振动的规律等。
然而,气垫实验误差又是难以避免的,它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系统误差,也可能是偶然误差。
在此,主要对系统误差进行分析。
如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引起的系统误差、空气粘滞阻力引起的系统误差、光电计时的系统误差、气轨不平引起的系统误差等。
并通过对系统误差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提出减小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思路。
作者简介:*** 1 气垫导轨的实验原理1.1 近似无摩擦气垫导轨表面分布着许多小孔,气泵打开后,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中碰触,在气垫导轨和滑块之间形成了大约0.1mm厚的空气层,即气垫。
由于气垫的形成,滑块被托起,使滑块在气垫上可作近似无摩擦的运动。
1.2 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测量气垫导轨实验通常采用U 型挡光片测量速度,如图所示: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位移为x ∆,平均速度,当0→∆t 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在实验中,直接用定义式来测量物体上某点的瞬时速度是很困难的,一般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测量。
1.3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测量12,v v 分别为是21,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t ∆为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
1.4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如图所示:'M 为系统的总质量、M 为滑块质量、m 为小桶质量、1m 为砝码质量、n 为砝码的个数、k1、k2分别为m a ∝图、'1M a图的斜率。
运动方程为:方程解得:1.5 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理论上测量加速度使用瞬时速度,实验中使用平均速度,只有当0,0→∆→∆t x 时,平均速度接近瞬时速度。
2 原理及实验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及其分析2.1 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带来的系统误差在气垫导轨实验中,常常需要测量滑块在导轨上作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若不考虑粘性摩擦阻力的影响,一般用下两式求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BAB t v v a -=2sv v a 2A 2B -=式中A v ,B v 本应是滑块过两光电门A 、B 时的瞬时速度,AB t 是相对于两瞬时的时间间隔,s 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
由于在实验中,一般是采用U 型挡光片(其宽度为d)来测瞬时速度,因为此时光电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间t 就是滑块移动距离d 所用的时间,则根据速度公式可得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 tdv =当挡光片宽度d 很小时(一般lcm 左右),测到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于是在实验中用此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就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误差。
2.2 粘滞性摩擦阻力带来的系统误差根据流体力学有关理论得出滑块在气轨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包括:气垫层粘滞阻力、喷射阻力和非气垫层粘滞阻力。
任何实验装置都不是绝对理想的,气垫导轨也一样,它虽然利用了气垫技术(气垫导轨是一个一端封闭的中空长直导轨,表面上有一排排小孔,压缩空气从小孔喷出,从而在导轨表面与运动物体滑块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或“气膜”,由于气垫的漂浮作用,使运动时的接触摩擦阻力大大减小)实现了低摩擦,但实际上滑块的运动仍要受到气垫层的粘性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一般由于滑块表面通常制作得比较光滑,并且也不厚,因而,空气阻力相对于气垫层的粘性摩擦阻力小的很多。
所以,对于气垫导轨上运动的滑块,一般只考虑气垫层的粘性摩擦阻力。
由于滑块与气垫导轨之间的空气层的运动可看成层流,层流是分层的,它与理想流体的运动有类似之处,但又有区别。
对于层流来说,相邻的流层之间是存在摩擦力的,此摩擦力为内摩擦力,它是由于上部被滑块带着流动的流体流得较快,上层的流体就会牵动下部流体跟着流动,这种牵引力称为黏性力,也就是气垫层的粘性摩擦阻力。
2.3 导轨不平直带来的系统误差在气垫导轨实验中,总是把导轨作为一根理想的平直导轨来看待.实际的导轨总不是完全甲直的.气垫导轨在长时间使用之后难免都会有损伤致使导轨曲折等。
尽管实际导轨和理想平直导轨之间的高度差很小,一般不超过o .02 cm ,但在某些实验中仍可造成不容忽视的系统误差。
2.4 光电计时器带来的系统误差用光电计时法测速度是根据如下的公式:t sv ∆∆=式中t ∆是挡光片挡光的时间,而△s 是所用挡光片的几何宽度.气垫导轨实验中所用的挡光片有条形挡光片及中间开槽的挡光片,△s 代表的几何尺寸如图(a)、(b)所示.实验中,如不适当地选用条形挡光片用毫秒计的S1挡计时,将产生不可忽略的系统误差.原因在于和所测时间t ∆相应的有效挡光距离△x 不等于挡光片的几何宽度△s .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如下:光电计时的基本原理在于投射于光电管的光被挡光时,引起电阻及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变化,当其电压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促使后面的门控制电路“翻转”.产生“计”信号,开始计时,而在逐渐恢复光照时,门控制电路再次“翻转”,从而产生“停”信号,完成一次计时的过程.信号的“记”“停“是在某阙值范围内得以进行,而系统误差产生在这个达到这一阙值过程之中。
3 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的一些方法3.1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带来的系统误差的修正对于测量滑块在导轨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时就得作修正,其修正公式为:上两式中,AB t 为A t 、B t 两瞬时的时间间隔,d为挡光片宽度,a为实验测量值,'a 为理论值,s为A、B两光电门宽度,0s 为滑块初始位置到A光电门的距离,在第一个式中,用(AB t -A t /2-B t /2)对两瞬时的时间间隔AB t 进行了修正,在第二个式中对两瞬时时间A t 、B t 进行了修正,从而消除了测量中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另外,由第二式还可看到,若要减小实验中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引入的误差,可把0s 适当加大些,也即是在实验中,尽量增大滑块初始位置与第一光电门的距离来减小此实验误差。
2.4 导轨不平直带来的系统误差的修正实验中所用的气垫导轨一般都是经过精细加工已达到相当平直,但由于经过长期使用和一年四季气温的循环变化,其实已产生了变形,于是影响对气垫导轨调平。
由实验知道,一般由于地球重力场的影响,气垫导轨的变形大多数情况与支点位置有关,并且是相对两支点位置对称的。
假设两支点A、B处与两支点中间C点处的最大高度差为H,则可由动能定理计算出滑块从支点A处(或B处)运动到C点处的速度变化的绝对误差,即由动能定理得:因为所以分析结论式可知:在调平的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速度愈小,气垫导轨不平直给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 愈大,因而实验中不宜让滑块速度过小,若滑块速度太快,会使气垫层的粘性阻力增大,那么滑块速度应在多大为好呢? 经验上,一般是使滑块速度在30cm/ms 左右,此时因气垫导轨导致的滑块速度的变化也很小,可减小实验中由此引入的系统误差。
3.3 导轨正确使用对系统误差的修正气垫导轨对轨面的要求很高,必须被加保护,切勿压,划,敲,磨,以免损伤。
导轨表面和与其接触的滑块内表面都是经过精密加工的,两者配套使用,不得随意更换。
严禁在导轨未通气前将滑块放在导轨上滑动。
更换或安装滑块上的附件时,都必须把滑块从导轨上取下再操作。
实验结束,应将滑块从导轨上取下,平放在附件箱中。
如果导轨的表面或者滑块内表面粘有污物,可用棉花球沾少许酒精,将污物擦拭干净。
导轨表面要保持洁净。
导轨表面的气孔被油泥尘埃堵塞,发现气孔堵住,可用小于孔径的细钢丝疏通。
实验完毕应罩上防护罩,导轨严禁放在潮湿或有腐蚀气体的地方。
4 结束语运用气垫导轨实验的实验原理有很多,而实际的气垫导轨实验中存在着很多的系统误差也不少,本文中不可能一一列举,只是列出本人在实验中体会较明显的误差,进行查阅分析。
并综合了查询的资料信息,给出了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误差修正方法。
不足之处,恳请斧正。
参考文献:[1] 钱枫,潘人培.大学物理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P59~69[2] 章梓雄,董曾南. 粘性流体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 赵世武.气垫导轨实验中系统误差分析和修正.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4] 姚萍.浅析气垫导轨上的系统误差.贵州,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5] 董刚. 减小气垫导轨实验系统误差的分析研究.云南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