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一、文化的内涵问题

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重要性方面划分可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我们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与这三方面生活相对应的。物质文明是经济生活的文明,政治文明是政治生活的文明,精神文明实际上是文化生活的文明。因此,讲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问题,实际是与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相关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更替上。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贯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将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时,也用较多篇幅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结合”。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将其界定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是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并列提出来的。报告中专设了第六题《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讲发展文化事业,讲文化建设,讲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需要弄清“文化”的内涵。怎样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界定?它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学界的认识还未统一。一种意见认为,文化就是人化,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文化,如文学、艺术、哲学、法律、教育等;二是制度文化,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各种组织等;三是物质文化,包括各种物质产品。这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但也有学者不赞成这种见解,并进行批评。的确,从逻辑上看,这样界定文化概念,文化会变成除自然物外无所不包的东西。连经济、政治和一切物质产品等都包括到文化概念中了。也有人讲文化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日常生活和文化工作中人们一般理解的文化概念,也就是文化部门所领导和管理的文化事业。可是,史学界讲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形态和有关文化史的著作中,往往不限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还涉及经济、政治、医学等多个方面。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作者柯斯文著的《原始文化史纲》中就涉及工具制造、火的掌握、采集经济、捕鱼业及畜牧业的发展、农业的出现、饮食习俗、衣着和装饰、婚姻状况、交换的产生、社会制度(原始村落、氏族制度、部落间关系等)。当然,也讲了精神文化,如语言、宗教、医药、音乐、艺术、戏剧等。又如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历史上的文化状态和发展时,将统治者的政治经验包括在内;讲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包括了仰韶遗址中发现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中讲各国不同时期的文化时,不仅包括文学、绘画、雕刻、宗教,也包括科学、建筑等。讲克里特文化,包括了新石器、铜器、墓葬、住房、宫室,还包括了表现生产力水平的手工业和农业、商业贸易等。讲意大利古代文化,包括了驯养动物、制造陶器、铜石并用、农业生产、排水工程、手工业发展、铁器使用、对外贸易、火葬与土葬等。再如郭成康等所著的《唐乾盛世历史报告》中,有《清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一节,其中讲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时欧洲兴起一股中国文化热,中国的工艺品,如瓷器、漆器、纺织品、扇子、染料等在欧洲风行一时,中国的园林艺术也传到欧洲。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在18世纪出版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和《自然法则》等书,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对欧洲多方面的影响,他称赞中国实

行的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开明君主专制制度符合“自然法则”,而“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他还称赞中国历代君主重视农业的政策,中国的谷筛、犁也在18世纪传到欧洲。这表明,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的影响。

上面列举的事实表明,在历史学和文化史著作中,对文化概念的运用常常是着眼于大文化。不过应当明确,即使阐述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涉及经济和政治及其制度、涉及物质产品时,也主要是从其所体现的科技水平、经济与政治思想、人文理念、驾驭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管理经验和水平等方面着眼的,不是也不应该将经济、政治及其制度和物质产品本身同文化等同。比如,讲原始社会的文化,涉及由采集业、捕鱼业发展到畜牧业、农业,主要是从这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考察其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考察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它们所反映的是人们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而科技水平、认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属于文化范畴。正如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时,重视考古工作者发掘的石器、骨器、陶器及其它各种古代文物,因为这类文物凝聚着当时人们的知识、智慧、创意、艺术、情趣、技术等文化因素。

研究文化概念的涵义时,需要分清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大文化概念适宜于研究古代文化,而不适宜于研究现实社会中的文化。研究当代中外文化,研究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需要把经济、政治及其制度以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都拉进来。现实生活中的诸如飞机制造、高速公路等不属于文化范畴,但在未来几百年几千年后,它们会进入文化研究的范围。因为它们体现着一定时期的科技水平、设计思想、文化内涵等。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当前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时,也不应仅从狭窄的涵义上理解文化概念。我国文化部所管辖的文化就是狭义的。教育、卫生、科技、宗教、文物、旅游等也属于文化范畴,但不归文化部管。

毛泽东著作中论述的文化是观念形态上的文化。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观念形态的文化,大都属于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围,包括诸如文学、艺术、教育、戏剧、音乐、曲艺、图书、报刊、舞蹈、广播、电影、电视、宗教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有的具有阶级性或特定的社会属性,有的并不具有。如曲艺、宗教等并不存在姓社姓资或专属于哪个阶级的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在《辞海》、《辞源》、《词典》一类辞书中都有解释,但其解释是否准确、科学还值得斟酌。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承袭了《辞海》、《辞源》对文化的解释,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这是文化定义的首要和主要内容,但它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创造物质财富属于物质生产范畴,是经济的内容,并不直接构成文化的内容。农民养猪、养鸡也是在制造物质财富,难以说是文化,没有猪文化、鸡文化的说法。第二,说文化是精神财富,那么,不良文化、反动文化是否也属于精神财富?精神财富应该是对社会有益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或者说,属于精神财富的才属于文化。然而不能否认,还存在不是精神财富而是精神垃圾的不良文化,不能将其排除在文化概念之外。第三,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前面说,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后面又说特指精神财富,两层意思互不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解释的第二点为“考古学用词,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第三点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从三个层面界定文化涵义,有其方便和实用之处,但三方面内容还可以包括于更一般的文化涵义或定义之中。

如果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与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相关的活动。以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作为文化的内涵,就把当代纯粹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排除在外了,这可以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另

一方面,当我们从历史发展角度考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改组社会经济、实现制度变迁时,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又会进入文化研究的范畴。因为它体现着当时人们的认识和知识水平、科技水平、驾驭自然和社会经济的水平,乃至文化艺术水平。比如从古代的农具、服饰、器具上就可以反映出这种水平。把精神生活特别提出来,将为自然景观纳入文化范畴提供支持。自然景观是客观存在,不直接等于文化,但它被人们赋予人文情怀,供人欣赏,令人陶冶于山水之间时,就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部分内容。如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以及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等,可纳入文化范畴,弥补了属于精神生产的文化内容的不足。另外,将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并列提出来,还拓展了将文化解释为狭义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之不足,将非观念形态文化也包括在内。

二、文化既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可以相对独立发展

文化,特别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在中国,有帝国主义的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和半统治中国的东西。……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这里指的是意识形态的文化同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主要是指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毛泽东论述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是科学的,但也需要丰富和发展。

还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即经济实力来看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或历史阶段,难以大规模和高水平地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经济收入较低的社会成员,没有能力参与国内外的旅游活动,不利于发展旅游文化。贫困地区的农民甚至无力供养子女读完小学或中学。

但是,又不能把经济决定文化的作用绝对化。文化也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和政治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对经济也有决定作用,而且,文化也可能相对独立地发展,在特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超越经济政治的制约。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例。直到16世纪,意大利的经济发展还很缓慢和落后,政治上也四分五裂,当时,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而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还只局限于城市商业和少数手工业部门,南部和西北部仍保持着闭塞的封建经济。但在14-15世纪,意大利就出现了文艺复兴,人们用新的世界观反对神学,反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指导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16世纪前期,文艺复兴继续推进,意大利一直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绘画方面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达·芬奇的《蒙娜丽纱》、拉斐尔的圣母像,是名扬世界的传世之宝。文学方面,如杰出的诗人阿里奥斯特等。政治思想方面,出现了如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其名著有《太阳城》。

从中国来看,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相对独立发展的许多事例。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并没有独特的发展,但当时诸子百家,群星璨烂,开展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秦朝共15年,但进行了一系列有文化意义的建设。筑长城、兴水利、造宫室,有利于汉族的发展。据范文澜的看法,汉族正是从秦朝开始壮大的。在既有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推动会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又损害了文化的发展,从反面体现了政府的作用。

文化的发展会推动经济发展。从历史上看,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均衡的,有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山东的齐鲁儒学文化,汉代后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轴心,但在近代,随着列强侵入山东和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齐鲁文化失去其轴心地位。根据范文澜的考证,西晋以前,长江流域的文化和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而在南北朝时代,南方文化又超过北方,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唐代以后,黄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都落后于长江流域。

如前所述,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文化受经济制约的作用大,有的则受经济的制约作用小。比如,教育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医疗卫生事业的规模与涵盖面大小,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医学家的出现,又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如孔子的出现、华佗的出现,并不能够用经济发展去说明。文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也可以超越经济的制约。西汉乐府歌辞的发展;东汉末和魏晋五言诗的高度发达;战国末屈原创造了辞赋,传到汉朝后非常发达,称楚辞;东汉盛行书法,王羲之集书法技术之大成,被称为书圣;南朝书画同时发达,书画技术精湛,书画理论也为后世艺术家所遵从。

近些年来在中央的倡导下,全国许多省市都在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些省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这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文化强省市与经济强省市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否只有经济强省市才有条件建立文化强省市?比如山西的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颇有气势和影响。有人在有意无意之间会产生疑问: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后列,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弱省怎么能够建设文化强省呢?这就需要既弄清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整体关系,又要弄清不同层次的文化与经济的不同关系。的确,山西的经济发展,人均GDP与发达省市相比有较大差别,但山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国内前列,有些方面已显示出领先趋势,这与山西的具体条件有关。

山西具有丰富的地上历史文物。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查明的旧石器时代文物遗址2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遗址500多处,保存下来的宋、辽时期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5处,占全国总数的72%以上。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有400多处。明、清代的建筑更多。全省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之首。山西的人文景观资源也很丰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府支持,相继开发,不断增多。除平遥古城、应县木塔等外,晋商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的开发,对于晋商文化发掘具有重要意义。山西拥有的独特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山西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历史文化的开发与发展,固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但自然文化资源的存在,如壶口瀑布,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相融合的五台山圣地,是自古形成的,并不依存于当前特定的经济条件。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如晋商文化的开发,以晋商的历史存在与发展为基础。平遥古城的开发以平遥古城的历史存在为基础。它们都不依存于当前特定的经济条件。同样,文学、艺术、书画、曲艺、戏剧、音乐等的发展,如前所述,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山西除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许多地区如太行山等是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这种资源的存在同样不依存于经济的发展程度。

正是文化与经济的这种辩证关系和山西的具体文化资源,使山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空间选择,可以将重点选择和一般选择结合起来。山西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并将其提到战略意义的高度,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方针。并根据山西文化资源丰厚的特点,把开发已有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龙头。

发展旅游业,也是发展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实际上是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有三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山西的壶口瀑布、桂林的山水等;另一类是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如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山西的平遥古城、晋祠、应县木塔等;第三类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结合。如泰山、黄山、五台山、绵山、恒山等旅游景点。奇山异石是自然形成的,但古刹和其他景点建设又是人文的。本来,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自然景观并非由人类所创造,其本身并非文化,但如前所述,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游人寄情于其间,作为天然艺术来欣赏,或是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便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文化涵义。如“黄河大合唱”的著名乐曲与歌词的磅礴气势,汲取了壶口瀑布的景象。“黄河母亲”的雕塑赋予了自然以文化的涵义。青山绿水是自然景观,但游人作为天然图景咏怀,就具有了文化的内涵。如清诗人袁牧泛舟桐江时的诗作:“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别山色近杭州。”诗情画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就表现为文化。

人文历史景观资源是通过人的创建形成的。人文景观形成的历史越长,其文化内涵越重。现代人塑座神庙,求神拜佛,并无多少文化意义,只表明其文化低下。但千年古刹就具有久远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资源如经过古代著名诗人咏叹,也会加重其文化内涵。如苏州寒山寺古刹,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名句而名扬中外,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重要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山西的绵山,原是自然文化资源,由于介子推的故事和许多文人的有关诗文,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后经利用私人资本的开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文化景区。

山西的人文景观资源也很丰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府支持,相继开发,不断增多。如晋商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的开发,对于晋商文化发掘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商经营管理特点和兴衰为依托的话剧、舞剧、电视连续剧、专著等相继问世,产生了广泛影响。

山西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对开发和发展上述三类旅游资源文化应该同等对待。山西省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也是这样做的,提出了“整合优势资源,实施精品战略,主打三大品牌,建设十大景区”的方针。“三大品牌”是指“佛教古建文化”、“晋商民俗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十大景区包括云岗石窟、恒山、五台山、芦芽山、晋祠、绵山、平遥古城、壶口瀑布、关帝庙、黄鹤楼等。

山西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成果日益丰富、广泛和引人注目,中央大报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有评价。反映晋商文化的话剧《立秋》和舞剧《一把酸枣》,在北京、广州等各地演出产生了轰动效应。成果的取得还得力于有关组织者和策划者的战略目光和创新精神,也得力于吸引和凝聚了一批潜心于文化事业并发挥其才能的专家学者。

山西要建设文化强省,需要开发和整合自己已有优势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要继续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如果从长远考虑,就不能仅限于这个方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要扬其所长,也要补其所短。在中国历史上,山西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杰出人物。但就山西目前的文化发展情况来看,教育、科技、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发展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设文化强省,也需要发展这些方面的文化。比如,山西的科教领域,院士和博士生导师较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都处于全国的后列。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教的发展。从国家的发展

来说,是科教兴国;从省市的发展来说,是科教兴省,科教兴市。如果将这方面的问题考虑在内,山西建设文化强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可从战略上分两步走。第一步,着重开发和发展人文历史文化;第二步,在发展人文历史文化的同时,着力发展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教育,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并力争逐步处于前列。这就需要山西各级领导整体考虑,相互配合,提出发展战略,出台并落实具体措施和有关政策。

建设文化强省,还需要发展产品的品牌。山西的名牌产品少,汾酒是一种品牌,也是名牌。山西老陈醋也有名,但缺少品牌。镇江香醋就是一种品牌。酒有酒文化,食有食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山西也要鼓励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的价值观。如海尔的价值观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我去河南一家企业考察,该企业管理奉行“以人为本,以德治厂”的文化精神,企业搞得很好。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并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把文化的力量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联系在了一起。

进行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是要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关于先进文化的内容,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的作用,是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既提倡多样化,又弘扬主旋律;三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主要是指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振兴中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服务提供精神、道德支撑力量。

进行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对各种文化进行鉴别: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腐朽的(包括反动的)。凡属先进文化,需大力发展;凡属健康有益文化,要大力支持;对落后文化要予以改造;对腐朽文化要予以抵制。封建迷信文化就是落后文化,如算命、看风水等。腐朽文化如提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文化,宣扬暴力淫秽的东西。前些时,国内出现了模仿《共产党宣言》而公开发表的“享乐主义者宣言”。据调查,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有不少人看过凶杀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要注意已经出现的崇媚外国文化、照搬照套倾向。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既要克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也要克服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宣传所谓“经济人”假说,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私利出发,所以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宣传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和经济完全自由化,这些理论宣传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既借鉴汲取对我有用的合理部分,又不盲目照搬、搞全盘西化。这需要拓宽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要运用法律对文化品牌实施保护。近年来,我国的许多文化品牌被国外抢注。如少林文化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却被国外许多企业抢先注册。据对11个国家的调查,存在大规模抢注“少林”、“少林寺”商标的现象,仅美国西海岸就有三所“少林寺”。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一方面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我国的文化品牌,对我国的文化品牌加强商标注册管理;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和培育这些文化品牌,挖掘和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塑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一、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文化事业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公益性文化部门,其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事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生产体系、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消费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公共文化产品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具有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其生产者难以从市场获得正常的价值补偿。因此,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能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来承担,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必须建立起市场以外的集体选择机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组织形式。因而,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文化产品是免费的或显著低于成本价格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而文化产业则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主体是文化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以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本特征。文化企业以工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制造、销售和经营文化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多数属于私人产品,而文化产业向消费大众提供的正是私人文化产品。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任何

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都排除了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的可能。因此,在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企业受自身利益驱动,可以有效地为消费大众提供各类私人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文化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 (2)职能不同 文化事业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如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获取信息、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等。文化事业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等特点,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民族精神塑造、社会道德教化和主流价值观培育,彰显的是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因而,文化事业要强调原则性,弘扬主旋律,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努力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增强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正义,让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文化产业的基本职能则是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由于社会分工、阶层分化、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性、多样化特征。这种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主要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文化产业当然要兼顾社会效益,但它主要追求的却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文化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功能。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芜湖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人才欠缺、文化队伍不稳 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和阵地主要设在基层,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但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文化站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专职站长,专干不专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一些文化站即使是有站长,也只是由乡镇、街道临时聘用,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人心不稳明显地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兼职。这些兼职干部由于工作繁忙或专心不够,影响了履职能力。二是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市各级文化机构中,许多是一般行政人员和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文化人才不足。在农村,公共文化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尽人意,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限、且年龄老化。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文化站干部兼职其他行政工作的情况比较突出,文化站干部业务技能不强,艺术门类的辅导、文化活动的组织无法胜任的问题也较普遍。 2、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不多。 3、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而且各县(区)区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也相当悬殊。与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也不够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的问题 1、文化产业总量较小、份额偏低。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不高。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23.17亿元,占全市GDP的3.09%。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发展报告 摘要: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文化系统中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状况,认为目前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有四多一少的特征:娱乐业从业人员多、经营性从业人员多、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多、非文化部门从业人员多,而高级人才偏少。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状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复合型管理人才少,新兴行业专业人才少,容创意型人才少,文化人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其实践培养不够等。本文从人才培养机制和文化体制两方面简要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问题的基本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in recent 6 years in China’s culture system. It regarded that at present many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were employed in the service trade of the entertainment and the management by the employers of the private ownership which were not belonged to the branch of culture system. It also found that high-grade talented person were in exguity. And then it pointed out the primal problems of culture industry talents: the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talents of compound type, newly emerging industry and content innovation were few,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ed person was imbalant and many of them were short of practice in cultivation. Then it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rom two aspects of training mechanism and culture system. At last it brought forward. 正文 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系列产业,其涵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传媒、报刊出版、广告传播等核心产业,外延上包括卡通、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等与精神消费相关的具体行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人才,它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产业领域的竞争,其核心也是人才竞争。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人才。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关键是文化人才培养和开发。要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也就必须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逐步意识到文化产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文化部部长家正在 2003年12月举行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就已经提出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2004

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精)

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3日 -------------------------------------------------------------------------------- https://www.360docs.net/doc/4e7208445.html,2009-08-11 10:21: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市” 战略, 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现就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7 V?? 一、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7 U?纮 ? (一“十五”以来,我市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和服务网 络日趋完善, 文物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要看到, 现阶段我市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 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 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现状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还不相适应。面对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要求,面对“三抓六打造一建双创”的新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握有利于我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文 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7 U?纮 ?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按照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新一强” 、“三抓六打造一建双创” ,提升“转折之城” 、打 造“会议之都”的战略目标,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黔北文化品牌, 培育文化支柱产业, 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7 U?纮 ? (三基本原则。 7 U?纮 ?

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01

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韩骏伟 内容摘要:本文从新兴科技对文化产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出发,探讨科学技术给文化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阐述了新兴文化产业的特点、地位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科技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 李长春同志在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为加快我国文化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极好机遇。”“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要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中注重培育文化创新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集聚区,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深入分析新兴文化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科学技术带来文化产业的深刻变革 新兴文化产业是与传统文化产业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① (一)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种类、形式、格局始终产生着极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文化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消费古已有之。但文化产品成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文化产业的业态、种类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革,则往往有赖于科技进步之功。1877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标志着音响业的诞生。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于是诞生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电影业。1901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成功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讯,随后无线电广播业开始兴起。1936年,英国伦敦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电子电视系统的公开广播,预示着电视时代的来临。 ①笔者认为,新兴文化产业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是指近些年兴起的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二是指基于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消费观念我国出现的新的文化消费形式,如探险旅游、嘉年华、艺术品拍卖市场等。狭义的新兴文化产业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的新的文化行业。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谈新兴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与产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因此,科学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意义重大。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区分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的属性,使其各归其位,各负其责。 首先,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所谓公益性就是说,公共文化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提供的这种文化基本上是免费的,或者是收费很少带有优惠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基本性就像百姓生活中油盐酱醋茶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的文化需要;均等性,就是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都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便利性,就是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所谓经营性就是说,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经营性文化产业具有分众性、市场性、盈利性的特点。分众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主要满足一部分公众的文化需要;市场性,就是文化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生产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盈利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其次,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基本文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前,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权益就是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内容,在农村还包括每月一场免费电影。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

【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与趋势答案

【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与 趋势答案 本文为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题目: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文化产业与人才培养创新性研究—以淮阳县为例项目编号:112400450160 一、何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认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他将现代文化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意经济》一书里提醒人们,人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创造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总有一天会超越我们所拥有的物质数据 的价值。 __开发计划署也在《人类发展报告》中强调:“创意与人才将比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和资本,更快地成为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__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那么,文化产业到底包括哪些产业,文化产品又是指哪些产品呢?维基百科的英文解释如下: cultural industries generally

includes textual, music, television, and film production and publishing, as well as crafts and design. For some countries, architecture,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sport, advertising, and cultural tourism may be included as adding value to the content and generating values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可见文化产业大致包括:文字的、音乐和电视作品、电影、出版物、艺术和设计等等;对有些国家,建筑风格、可视的或行为艺术、体育运动、广告业、文化旅游等也可以增加文化产业的价值,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创意。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基于上述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阐述和界定,下文要对影响文化产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各因素加以分析。 二、影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因素 对人才的需求,与其他产品市场的需求不同之处在于,劳动力是生产要素,所以对其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正是因为对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才导致了文化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我们可以运用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将影响文化产业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力量辨析和归纳如下:

文化产业概念优选稿

文化产业概念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文化产业概念:工业化的生产,机器大生产的标准。 2、文化投资概念:一定的经营主体为获取社会,经济的效益而投入的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产业的经济活动。 3、炫耀性消费概念: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4、文化产业链:从某种文化资源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产业化运作,形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使之最终到达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间的所有价值关联。 5、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文化产业群。 6、“4P”营销组合:营销组合4P指的是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 7、文化企业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8、意义的解说者:并不是一般的的生产合作者,因为他们的解说本身也是一种原作基础上的在创作。 9、文化产业是从何词而来:文化工业 10、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①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转化②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对立即统一

的。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推动,不可排斥。④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⑤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繁荣的保障。 11、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①产品的精神性—文化的核心②消费的娱乐性—文化的大众转向③产业的依附性—物质生产水平,政策制度环境。 12、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利用的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要强调资源的保护,应坚持三原则,一是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二是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三是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 13、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现状,怎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 现状:⑴散、粗、泛⑵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滞后于西方⑶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文化市场系统的建立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体制改革不彻底,指责不明确。 政策: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⑵培育龙头企业⑶打造品牌⑷建设文化产业集群⑸建设文化产业服务独资体系 14、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打造城市名片(文化产业方式) 一是要把已经存在的归纳,提升,展示出来 二是根据现有基础,将可以做的做优,做强。 15、文化产业四大基本运作规律:⑴商品价值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规律⑵社会价值规律⑶柔性化运作规律⑷超越性运作规律 16、企业如何遵循运作规律提升竞争力 ⑴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⑵分析市场状况 ⑶产品的调整

未来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4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等。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并发文要求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地区的统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一统计分类标准。新分类是在已有分类基础上进行的再次修订,并从2017年统计年报和2018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实施。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比,本次修订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增设了分类编码,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划分为三层,层次和编码简洁明了;二是新增加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其中包括了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观光旅游航空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文化设备和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等文化新业态;三是重点调整了分类的类别结构。分类的修订吸收了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成果,突出了文化核心领域内容,体现了文化生产活动的特点,类别结构设置符合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管理的现实需要和认知习惯。随着新分类标准的实施,国家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实现新时代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统计保障,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 (二)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将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方案及说明,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将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文化工作与旅游工作进行更紧密的结合,既符合二者内在属性的关联,又把握了当下消费升级的内在需求;能够解决旅游开发当中的痛点,对发展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以及打造超级旅游IP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对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优质旅游,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很大的利好。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军文旅产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养生度假等等主题类型层出不穷。国内文旅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有助于加大文化产业挖掘力度,推动更多旅游企业在打造旅游硬件项目的同时,加入更多文化内涵,从而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三)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文化产业的突飞猛进,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社会发展在先,文化产业发展在后,这正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国际上一般认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需求便开始大幅增长,而中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中国文化消费的高峰期已经来临。 由于中国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国家,文化产业也一直被西方国家所主导,中国文化产品的供

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9级《城市文化事业管理》作业题 学号:0903040018 姓名:黎尚东 联系实际说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文化事业是指为满足人们娱乐、休闲、求知、审美、交际等精神需要和求知需要等文化需求而组织活动,并提供经费、场地、器材和各种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而非赢利性的工作。文化事业部门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 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首先,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所谓公益性就是说,公共文化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提供的这种文化基本上是免费的,或者是收费很少带有优惠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基本性就是百姓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需要;均等性,就是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都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便利性,就是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 所谓经营性就是说,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经营性文化产业具有针对性、市场性、盈利性的特点。针对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主要满足一部分公众的文化需要;市场性,就是文化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生产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盈利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中央电视台于2004年2月宣布了一项改革计划,要把自己麾下的一部分制作部和频道剥离,使其独立运作并上市融资。而上海文广集团则先行一步。几年内他们已经整合成为一个拥有12个电视频道、11个广播频道、一家互联网媒体、6支运动队和文艺团体的多媒体集团,并引进了外资的合作伙伴———维亚康姆。不出十年,上海文广集团就将成为亚洲的一大全球性媒体巨头。这个案例就很好地表现出文化事业想文化产业转移,中央电视台是政府统领的为满足人民最基本的文化需要的文化事业单位,04的改革计划宣布了事业转产业的重要战略。尔上海的转型成功意味着,文化不仅需要政府调控,也需要有市场这个杠杆。这也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的核心所在。 其次,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多样化文化需求就是产业分工、阶层分化、文化教育不同、职业差别带来的文化需要上的多元性。 目前,我国共有3020个博物馆、2850个图书馆、3223个文化馆,38736个文化站,1700多家公共博物馆和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4亿多人次。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确保文化事业的稳步发展的同时,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形成文化产业新格局。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做法(一)抓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止2019年,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文化馆16个(文化分馆6个),文化站122个,文化大院2674处。中国文字博物馆即将建成开馆。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于去年年底建成开放。今年上半年,安阳市博物馆新馆接待观众8万余人,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读者共计159790人次。**市文博图三馆大楼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年底投入使用。2019年,**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县、*县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国家、省、市投资建设的我市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已全部完成。(二)抓重点,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文物保护与利用。我市现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1处,市级和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被列入全国100处重要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开展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花园庄村整体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殷墟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及周边地区发展概念规划》修编、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国家4a级景区马氏庄园景区规划、建设正在稳 1 / 9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些思考 一、文化的内涵问题 人们的社会生活从重要性方面划分可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我们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与这三方面生活相对应的。物质文明是经济生活的文明,政治文明是政治生活的文明,精神文明实际上是文化生活的文明。因此,讲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问题,实际是与精神生活、精神文明相关的问题。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更替上。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一贯重视文化事业的建设,将其与经济和政治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时,也用较多篇幅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结合”。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将其界定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是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并列提出来的。报告中专设了第六题《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讲发展文化事业,讲文化建设,讲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需要弄清“文化”的内涵。怎样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界定?它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学界的认识还未统一。一种意见认为,文化就是人化,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文化,如文学、艺术、哲学、法律、教育等;二是制度文化,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各种组织等;三是物质文化,包括各种物质产品。这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但也有学者不赞成这种见解,并进行批评。的确,从逻辑上看,这样界定文化概念,文化会变成除自然物外无所不包的东西。连经济、政治和一切物质产品等都包括到文化概念中了。也有人讲文化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日常生活和文化工作中人们一般理解的文化概念,也就是文化部门所领导和管理的文化事业。可是,史学界讲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形态和有关文化史的著作中,往往不限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还涉及经济、政治、医学等多个方面。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作者柯斯文著的《原始文化史纲》中就涉及工具制造、火的掌握、采集经济、捕鱼业及畜牧业的发展、农业的出现、饮食习俗、衣着和装饰、婚姻状况、交换的产生、社会制度(原始村落、氏族制度、部落间关系等)。当然,也讲了精神文化,如语言、宗教、医药、音乐、艺术、戏剧等。又如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讲历史上的文化状态和发展时,将统治者的政治经验包括在内;讲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包括了仰韶遗址中发现的石器、骨器、陶器等。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中讲各国不同时期的文化时,不仅包括文学、绘画、雕刻、宗教,也包括科学、建筑等。讲克里特文化,包括了新石器、铜器、墓葬、住房、宫室,还包括了表现生产力水平的手工业和农业、商业贸易等。讲意大利古代文化,包括了驯养动物、制造陶器、铜石并用、农业生产、排水工程、手工业发展、铁器使用、对外贸易、火葬与土葬等。再如郭成康等所著的《唐乾盛世历史报告》中,有《清代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一节,其中讲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时欧洲兴起一股中国文化热,中国的工艺品,如瓷器、漆器、纺织品、扇子、染料等在欧洲风行一时,中国的园林艺术也传到欧洲。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在18世纪出版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和《自然法则》等书,内容涉及中国文化对欧洲多方面的影响,他称赞中国实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文化产业与文化人才

文化产业与文化人才 摘要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关键是文化人才培养和开发。了解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发展状况,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对今后文化人才培养的方向、规模等都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文化人才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人才 引言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加深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央专门成立了中宣部等17个部门组成的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在各种有利政策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已初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但是文化人才的培养却还跟不上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正文一、了解什么是文化产业及什么是文化人才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国家统计局给出了“文化产业”的范围:(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服务。 文化人才从事的工作与以上谈论的方面有关的人即为文化人才。文化部对我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分类统计。如按照部门区分的话分为文化部门和非文化部门两大类别;按照行业类别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图书馆业、文艺科研、群众文化服务业、艺术业以及文物业等;按照所有制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国有、集体、其他经济等三大类别;还有按照职称进行区分以及按照单位的事业性质与经营性质进行区分的情况。 二、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文化人才发展状况(一)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1、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少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推进文化领域资源战略性重组,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日益增强。 3、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当前我们存在的文化产业投资不足的问题。投资不足是目前我们文化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一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投入的保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正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源动力,文化要实现产业化,其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物质的投入会呈现出更为大量的需求。因此,从法律、政策与事实上确认必要与充分的投资,这是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而投资不足必然会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一、资本向文化产业投入的不足,进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原因包括: (一)投资渠道不畅通 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总体上可以分为:国有(政府)的文化投资、民间文化投资和外资的进入。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纯粹的公益和消费部门而由政府财政包办,这种体制使得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只讲投入不讲产出,许多重大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于缺乏资金,其建设受到严重的限制。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大多实行“出身”准入制。即只有是“我部门”、“我行业”、“我地区”以及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才能优先进入市场,这就把部门出身、行业出身、地域出身和所有制出身变成了文化市场准入的条件,由此导致民间资本的产业进入壁垒比较高,使得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难以向文化产业靠拢,急需资本扶持的文化项目只能望梅止渴。而外资由于在文化的市场准入方面受到限制,其资本的进入也受到一定的控制。 (二)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诸如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所关注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退出机制等核心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国家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而缺乏用法制手段引导、保障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法制环境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投资的风险成本急剧攀高,令投资者望而生畏。 二、我们文化产业投资不足问题之克服 (一)改革文化产业融资办法,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限制我国金融专家汪保健、肖瑞林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金融的介入力度,假如没有金融的全方位的介入,文化不可能真正走向产业建设。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仍受资金短缺制约的情况下,鼓励文化产业的金融介入、加强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为此: 1 应鼓励文化产业的金融介入,完善融资手段。在投资来源上,鼓励企业、个人、境外资金兴办文化企业。在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