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实验
血糖法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熟悉血糖仪、试纸等实验器材的使用;3. 了解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它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
血糖法测定血糖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确定血糖水平的方法。
常用的血糖测定方法有血糖仪法、试纸法和化学法等。
本实验采用血糖仪法测定血糖,其原理为葡萄糖氧化酶(GOD)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色原性氧受体存在下与还原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糖浓度。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 血糖仪- 试纸- 采血针- 空白试管- 移液器- 吸管- 离心机- 分光光度计2. 实验试剂:- 葡萄糖标准溶液- 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 还原剂- 色原性氧受体- 洗涤剂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 将葡萄糖标准溶液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得到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 - 取空白试管,加入相应体积的还原剂和色原性氧受体;- 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各试管,混匀;- 在一定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糖测定:- 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加入抗凝剂,混匀;- 吸取一定量的血液,加入血糖氧化酶试剂盒,混匀;- 在一定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糖浓度。
3.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 计算血糖浓度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血糖测定结果:- 受试者空腹血糖浓度为4.8mmol/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血糖仪法测定血糖,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2. 实验结果与受试者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靠。
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血糖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血糖的测定方法。
2.了解血糖的正常范围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试管法进行血糖的测定,在加入试剂的作用下,将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与试剂反应,生成红色产物。
通过对红色产物的光密度测定,可以间接的判断血糖浓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验所需材料:葡萄糖溶液、试管、标准比色皿、比色计。
2.将标准比色皿编号,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如0.1g/L,0.2g/L,0.3g/L,0.4g/L,0.5g/L)。
3.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和不同体积的葡萄糖溶液。
4.各试管充分混合后,在水浴中加热约5分钟。
5.取出试管,在冷却至室温后,将其放入比色计中进行光密度测定,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比色计读数与血糖浓度的对应关系,并绘制出血糖浓度与比色计读数的标准曲线。
通过对待测样品的比色计读数,可以通过标准曲线得出血糖浓度。
五、实验讨论:1.实验中采用试管法测定血糖的方法,需要用到试剂和专用设备,操作稍显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测定,更为方便快捷。
2. 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
超出正常范围的高血糖或低血糖都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血糖测定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药物等。
因此,在进行血糖测定时需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血糖的测定方法,并了解了正常血糖范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血糖的测定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健康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掌握血糖测定的技术,以便更准确、方便地进行血糖监测。
血糖测定实验报告

血糖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重要
作用。
实验仪器和试剂,血糖仪、血糖试纸、酒精棉球、无菌针头、手套、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血糖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正常范围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血糖测定的原理是利用血糖仪和试纸,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戴上手套,用酒精棉球擦拭手指,以消毒手指。
2. 用无菌针头在手指上抽取一滴血液,将血滴放在试纸上。
3. 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等待片刻,血糖仪会显示血糖浓度的数值。
4. 记录测得的血糖数值,并将使用过的试纸和无菌针头丢弃。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血糖浓度的数值。
正常成年人
的空腹血糖浓度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应在3.9-7.8mmol/L
之间。
若血糖浓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患有糖尿病或其他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正
确的操作步骤。
血糖浓度的测定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定期监测血糖浓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2. 使用完毕的试纸和无菌针头要妥善处理,避免伤害他人。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仪器和工作台面,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血糖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深刻认识到了血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血糖的检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测量血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检测仪的使用方法。
3. 了解血糖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血糖浓度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是反映人体糖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血糖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血糖测定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评估人体糖代谢状况。
三、实验器材1. 血糖检测仪2. 血糖试纸3. 采血针4. 采血管5. 计时器6. 一次性手套7. 乙醇棉球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将血糖检测仪打开,预热5-10分钟。
- 检查血糖试纸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 戴上一次性手套。
2. 采血:- 在采血部位消毒,待酒精挥发。
- 用采血针对指尖进行采血,将血液滴入采血管中。
- 确保血液量充足,以便进行检测。
3. 检测血糖:- 将采血管插入血糖检测仪的采样孔中。
- 按照仪器提示进行操作,读取血糖浓度值。
4. 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日期、时间、采血部位、血糖浓度值等信息。
5. 实验结束:- 关闭血糖检测仪。
- 清理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五、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成功检测了血糖浓度,结果如下:- 实验者1:空腹血糖浓度 4.5 mmol/L- 实验者2:空腹血糖浓度 5.2 mmol/L- 实验者3:空腹血糖浓度 3.8 mmol/L六、实验讨论1. 血糖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6-6.1 mmol/L。
-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导致低血糖,出现头晕、出汗、心慌等症状。
2. 影响血糖测定的因素:- 采血部位:指尖采血最常用,但可能存在误差。
- 采血时间:空腹血糖测定较为准确。
- 仪器精度:血糖检测仪的精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 实验误差分析:- 采血部位不准确可能导致血糖测定结果偏差。
- 采血量不足可能导致血糖测定结果偏低。
- 仪器未预热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糖测定结果不准确。
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糖的方法,掌握血糖的测定原理和技术,以及了解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
血糖是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其浓度的高低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血糖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生化法、酶法和电化学法等。
本实验采用了酶法测定血糖浓度,其原理是将血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下氧化成葡萄糖酸,同时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酶标试剂中的间苯二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有色产物,最终通过比色法测定血糖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新鲜全血、血糖测定试剂盒、蒸馏水。
2. 实验仪器,恒温水浴器、显微镜、吸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新鲜全血,离心得到血浆。
2. 用吸光度计预热至37℃。
3. 取血浆加入血糖测定试剂盒中,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4. 将混合液放入吸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值。
5. 用标准曲线法计算血糖浓度。
五、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不同血糖浓度下的吸光度值,利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出血糖浓度如下:样品1,血糖浓度为5.2mmol/L。
样品2,血糖浓度为7.8mmol/L。
样品3,血糖浓度为9.5mmol/L。
六、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血糖浓度与吸光度值呈正相关关系,血糖浓度越高,吸光度值越大。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被测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的方法,成功地测定了不同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临床血糖测定。
八、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
2.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仪器的清洁和稳定。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归还实验材料。
九、实验改进。
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其他血糖测定方法,比较其准确性和实用性,以及对不同因素的影响。
十、参考文献。
1. 王明. 生化实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张华. 临床检验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十一、致谢。
血糖测定的实验报告(共6篇)

血糖测定的实验报告(共6篇)实验目的:通过血液测定方式,测定不同情况下血糖的浓度。
实验器材:血糖仪、血液采集器、琼脂糖、氧气水、生理盐水等。
实验步骤:1. 洗手,戴上手套。
2. 用消毒棉球消毒指尖,用血液采集器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
3. 将血液样本滴在试纸上,并用血糖仪测定结果。
4. 记录测定结果,并研究不同情况下血糖的浓度差异。
实验结果:不同情况下,血糖的浓度也不同。
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应在3.9-6.1mmol/l 范围内;进食后 1 小时内,血糖浓度应在 7.8-11.1mmol/l 范围内。
实验结论:血糖的浓度与身体的状态有关。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饮食、注意运动等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非常有帮助。
实验目的:探究外在环境因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1.选择不同环境,比如不同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
2.在同等时间和相同条件下,进行血糖测定。
3.记录不同环境下的血糖浓度,绘制实验数据据。
实验结果:外在环境因素对血糖浓度会有影响。
室内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下,血糖浓度较为平稳,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血糖浓度较为不稳定。
实验结论:室内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的变化会对血糖浓度造成影响。
手动血糖监测一般在室温下进行,且应保持测量前后的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选择不同季节的不同时间,例如在夏季和冬季进行血糖测定。
实验结果:季节对血糖浓度会有影响。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代谢系统也会更加活跃,相对的血糖浓度也相对较高;而冬季天气寒冷,机体代谢缓慢,血糖浓度相对较低。
实验结论:季节的变化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到血糖浓度的变化。
血糖测定应根据季节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进行适量运动,例如快走、跑步等。
实验结果:运动会对血糖浓度产生影响。
适量的运动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身体有更多的能量需求,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实验结论:适量的运动对身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测验血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仪的使用技巧。
3. 学会通过血糖测定结果评估血糖水平。
二、实验原理血糖测定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来评估机体糖代谢状况的一种方法。
实验原理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即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色原氧化成有色物质,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糖浓度。
三、实验器材1. 血糖仪2. 血糖试纸3. 尿液检测棒4. 酒精棉球5. 医用采血针6. 吸管7. 移液器8. 试剂瓶9. 移液管10. 比色皿四、实验步骤1. 标准化血糖仪和试纸- 将血糖仪和试纸取出,按照说明书进行标准化操作。
2. 采集血液样本- 使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然后用采血针对指尖进行采血。
- 将血液滴在血糖试纸上,等待试纸变色。
3. 测定血糖浓度- 将试纸插入血糖仪中,根据仪器提示读取血糖浓度。
4. 结果记录- 将测定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表中。
5. 尿液检测- 使用尿液检测棒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糖测定结果- 实验者1:血糖浓度为5.8mmol/L- 实验者2:血糖浓度为6.2mmol/L- 实验者3:血糖浓度为4.5mmol/L2. 尿液检测结果- 实验者1:尿液葡萄糖检测阴性- 实验者2:尿液葡萄糖检测阴性- 实验者3:尿液葡萄糖检测阳性根据实验结果,实验者1和实验者2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而实验者3的血糖浓度偏低,可能与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
尿液检测结果提示实验者3存在低血糖情况。
六、实验讨论1. 影响血糖测定的因素- 采血时间: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存在差异。
- 采血部位:指尖、耳垂等不同部位的血糖水平存在差异。
- 仪器误差: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 操作不规范:采血、滴血等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2.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是糖尿病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血糖检测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糖检测方法,了解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血糖检测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来判断血糖水平的方法。
实验中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等。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血糖检测。
三、实验材料1. 试剂: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缓冲液、洗涤液等。
2. 仪器:血糖检测仪、离心机、移液器等。
3. 样品:实验对象空腹静脉血、餐后2小时静脉血。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小时静脉血分别注入抗凝管中,充分混匀后,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 血糖检测:按照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说明书,将处理好的样品和试剂按照比例加入反应杯中,置于血糖检测仪上,按照仪器提示操作进行检测。
五、实验结果1. 实验对象空腹血糖检测结果:6.1mmol/L。
2. 实验对象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结果:10.2mmol/L。
六、结果分析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糖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本实验中,实验对象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高,提示实验对象可能存在血糖异常。
2. 实验对象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说明实验对象在未进食状态下,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a. 实验对象饮食中糖分摄入过多;b. 实验对象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减弱;c. 实验对象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七、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实验对象血糖水平的检测,发现实验对象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高,提示可能存在血糖异常。
建议实验对象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
同时,实验对象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糖分摄入,加强锻炼,降低血糖水平。
八、实验建议1. 在进行血糖检测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及血糖浓度的测定
系部医学院
专业临床
班级临床1004
学号200909155140
姓名刘兴志
指导教师赵雪花
完成日期2011 年9 月16日
【摘要】
目的:
(1)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血糖正常的范围和意义。
(3)熟记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并解释其作用机制。
方法:
取正常家兔两只,饥饿14-16小时,各空腹取血10ml,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其中一只注射胰岛素(5单位/公斤),另一只注射肾上腺素(0.5mg/只),半个小时后再次取血。
测量血糖浓度。
结果:注射胰岛素的家兔,血糖浓度降低,注射肾上腺素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
结论: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
【关键词】
胰岛素,肾上腺素,血糖浓度。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与试剂
正常家兔两只。
肾上腺素(1mg/ml),胰岛素(5单位/ml),碘酒,消毒酒精,棉
球,饱和硼酸溶液(6g溶于100ml蒸馏水中摇匀后放置过夜后过滤即可),邻甲苯
胺-硼酸,5%三氯醋酸溶液,饱和苯甲酸溶液,
标准葡萄糖贮存液,标准葡萄糖应用液。
2.实验对象
正常家兔
3.实验方法步骤
3.1取正常家兔两只。
实验前预先饥饿14-16h,称其体重并记录(2-3公斤为宜)。
3.2药前取血。
先用剪刀剪去家兔耳缘的兔毛,然后用酒精擦拭,使其耳缘静脉充
血,再用干棉球擦干。
碘酒,酒精消毒后用7号针头穿刺耳缘静脉,然后用盛
有抗凝剂(草酸钠,2mg/ml血)的小烧杯收集10ml左右的血液。
收集时注意
摇匀以防血液凝固。
取血完毕,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3 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
取血完毕后,给其中一只家兔注射胰岛素(5单位/
公斤为宜),另一只注射肾上腺素(0.5mg/只为宜)。
注射完毕后,稳定家兔情
绪,放回兔笼。
3.4药后取血。
药后半小时,再次从耳缘静脉取血。
方法同3.2。
3.5制备无蛋白学滤液。
用微量加样器取抗凝血0.4ml,滤纸擦净粘附于吸管尖端
外表的血液,缓慢注入洁净小试管。
然后加入5%三氯醋酸3.6ml,边加边摇匀。
最后置于离心机中,3000rpm离心五分钟,取得上清液即为无蛋白学滤液。
按
此法,可制得药前药后血滤液。
3.6制备待测液。
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3.7测量待测液光密度。
将4支试管中的待测液置于722型分光计,630nm波长下
进行比色,空白管校零,读取剩余三管的光密度。
如此再将另外三组的待测液
进行比色,填入下表。
3.8计算血糖。
计算公式如下:
血糖(mg%)=OD测定/OD标准 X 100;
4.实验结果
据此实验,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在其它外界条件相同的下,给家兔注射胰岛素,可
使其血糖浓度降低,注射肾上腺素,可使其血糖浓度升高.据此可推测,胰岛素具有
降低血糖的功效,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效.
讨论
在此实验中,我们给一只家兔注射胰岛素,另一只注射肾上腺素,结果前者血糖浓度降低,而注射肾上腺素的一组血糖浓度升高.
据此我们推测: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效.
但是机体血糖浓度调节是一个复杂的机制,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虽然
控制了外界环境温度等实验变量,但是实验的可靠性还是很值得考究.
例如,机体在危急的情况下会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素来应急.家兔在实验中由于受到惊吓就可能分泌一定量的肾上腺素. 但是我们谁可以保证两只家兔的受惊吓
程度是一样的,分泌肾上腺素的量是一样的?而肾上腺素本身是我们的一个实验变
量!药前药后明显的血糖浓度差,虽然可以说明问题得出结论,但是我想我们应该意
识到误差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无法保证实验的绝对精准,但是要尽量去做,分析误差的来源,排除相关因素的干扰,为我们的科学实验增添一份说服力.
关于胰岛素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机制无法通过此实验探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
1.促进肌、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2.通过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使糖原合酶活性增强、磷酸化
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3.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
C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4.抑制肝内糖异生。
这是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
进入肌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
5.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可减缓脂肪动员的速率。
肾上腺素升高血糖的机制
主要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
解。
主要在应激状态下发挥调节作用。
若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研究激素对血糖浓度调节的影响,我想可以通过研究激素对细胞膜上的受体,载体,以及细胞内的cAMP浓度的影响来研究.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张敏.胰岛素的聚乙二醇化和聚乙二醇化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D]. 复旦大
学,2006.
[3] 魏成翠,刘阿玲,贾琳.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
杂志, 2009, (15) .
[4]张恺芳,郭小芳,田英. 应激性肾上腺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机制研究[J]. 实用全
科医学, 2006,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