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放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近距离放射治疗 ppt课件

巴黎系统
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宫腔源强度 约10~16mgRa,阴道使用三个独立的源容器 ,一个在宫颈口,另两个分别紧贴两侧的阴 道穹隆。所有源的总强度约为40~70mgRa, 总治疗时间为6~8天。
以上两个系统的剂量计算以mgRa· h为单位,即放射源的总强度(毫克镭当
量)与治疗的总时间(小时)的乘积。
控后装。
按放射源在治疗时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式、步进式、
摆动式等。
按剂量率的划分,可分为低剂量率(0.4~2Gy/h)、中
剂量率(2~12Gy/h)和高剂量率(>12Gy/h)。
现代近距离放疗的特点
使用高强度微型Ir-192放射源,使源 容器(特别是针状容器)可以更细小,病人 损伤小,可以达到治疗全身多个部位肿瘤。 程控步进/步退电机驱动,可以任意 控制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以实 现理想的剂量分布。
面插植,以及直接用插植的几何形状等予以描述。
靶区的描述:组织间照射需要明确肿瘤区(GTV)、临床靶区
(CTV)和治疗区(TV),对计划靶区则少有重视。
组织间插植放疗剂量系统
ICRU58#报告
剂量模式:
最小靶剂量(MTD):是临床靶区内所接受的最小剂量,一
般位于临床靶区的周边范围。
平均中心剂量(MCD):是中心平面内相邻放射源之间最小 剂量的算术平均值。 高剂量区:为150%平均中心剂量曲线所包括的最大体积。
放射源强度的表示方法
空气比释动能强度(Sk)与显活度Aapp的关系为: Sk= Aapp · Г 式中Г
δ δ
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
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
放射源周围剂量学特点
点源遵守平方反比定律 线源在近源处时剂量衰减大于平方反 比,在距源大于2倍线源长度时基本遵循 平方反比定律(径向) 影响因素:辐射路径不同 斜过滤效应 基本不受能量影响 基本不使用“均匀性”概念
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宫腔源强度 约10~16mgRa,阴道使用三个独立的源容器 ,一个在宫颈口,另两个分别紧贴两侧的阴 道穹隆。所有源的总强度约为40~70mgRa, 总治疗时间为6~8天。
以上两个系统的剂量计算以mgRa· h为单位,即放射源的总强度(毫克镭当
量)与治疗的总时间(小时)的乘积。
控后装。
按放射源在治疗时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式、步进式、
摆动式等。
按剂量率的划分,可分为低剂量率(0.4~2Gy/h)、中
剂量率(2~12Gy/h)和高剂量率(>12Gy/h)。
现代近距离放疗的特点
使用高强度微型Ir-192放射源,使源 容器(特别是针状容器)可以更细小,病人 损伤小,可以达到治疗全身多个部位肿瘤。 程控步进/步退电机驱动,可以任意 控制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以实 现理想的剂量分布。
面插植,以及直接用插植的几何形状等予以描述。
靶区的描述:组织间照射需要明确肿瘤区(GTV)、临床靶区
(CTV)和治疗区(TV),对计划靶区则少有重视。
组织间插植放疗剂量系统
ICRU58#报告
剂量模式:
最小靶剂量(MTD):是临床靶区内所接受的最小剂量,一
般位于临床靶区的周边范围。
平均中心剂量(MCD):是中心平面内相邻放射源之间最小 剂量的算术平均值。 高剂量区:为150%平均中心剂量曲线所包括的最大体积。
放射源强度的表示方法
空气比释动能强度(Sk)与显活度Aapp的关系为: Sk= Aapp · Г 式中Г
δ δ
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
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
放射源周围剂量学特点
点源遵守平方反比定律 线源在近源处时剂量衰减大于平方反 比,在距源大于2倍线源长度时基本遵循 平方反比定律(径向) 影响因素:辐射路径不同 斜过滤效应 基本不受能量影响 基本不使用“均匀性”概念
近距离放射治疗2PPT

02
疲劳
由于治疗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 ,患者可能出现疲劳感,建议 适当休息和锻炼。
03
恶心和呕吐
针对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可给予止吐药、调整饮食等 措施。
04
膀胱刺激症状
对于膀胱刺激症状,鼓励患者 多饮水、减少憋尿等措施缓解 。
疗效与副作用的比较研究
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将近距离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在疗效和 副作用方面进行比较。
不同剂量和技术的比较
探讨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对疗 效和副作用的影响。
患者个体差异的研究
研究不同放射剂量和技术对疗效和副作用的 影响。
长期随访研究
对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观察疗效和副作用的长期影响。
06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图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IG-CBRT)
效果。
手术器械
用于将放射源植入到肿瘤内或 放置在 Nhomakorabea瘤表面。
防护设备
确保医生和患者免受辐射伤害 。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副作用。
智能化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 治疗过程进行智能分析和优化,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近距离放射治疗可以分为两类:低剂量率和中等剂量率。低剂量率是指每分钟低 于1.25 Gy的剂量率,而中等剂量率则是指每分钟1.25 Gy到2.5 Gy的剂量率。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镭等放射性物质来治疗 癌症。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法和 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现代的近距离放 射治疗技术包括后装治疗、插植治疗和术中 放疗等。
近距离放射治疗PPT课件

根据正常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分为早反应组织和 晚反应组织
1、早反应组织对治疗总时间较敏感,因此在保护晚反应组织的 同时,要尽可能缩短总疗程;
2、晚反应组织对单次剂量敏感,因此要控制单次剂量,保护正 常组织。
HDR近距离治疗放射生物学
近距离治疗中的正常组织评估
由于剂量衰变是遵循距离平方反比规律,即距离源 越近的区域受照剂量越高。评价危及器官时,通常 采用一定参考体积所受剂量的最小值。如D0.1cc、D1cc 、D2cc,其中D2cc临床应用较多,如宫颈癌治疗中需 限制直肠、膀胱的D2cc。 (1cc=1cm3)
影像引导高剂量率后装精准近距离治 疗(IG-HDR)
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在放置施源器后进行影像采集, 根据解剖部位和肿瘤侵犯范围勾画靶区、OAR和制定治疗 计划。
CT为基础的近距离治疗计划可以提供更接近实际的肿瘤 内部和OAR的剂量分布,较X线正交片为基础的治疗计划 有了显著进步,但仍有一定局限性,有研究表明:CT影 像可能高估肿瘤体积,从而导致靶区正常器官剂量升高。
(二)用于危及器官(OAR)的EQD2评估
TPS获得剂量分布曲线后,可得到OAR所受到的剂量(绝对剂量和相对 剂量),但这里表示的仅仅是物理剂量,由于OAR所受到的剂量一般 不会是100%,则单次量就不同于常规照射的单次量(2Gy),故OAR 所受的等效生物剂量为多少就需要用公式来计算。因为各个器官的耐 受量都是在常规照射下获得的,故应转化为EQD2。
1、后装机使放射源的辐射最小化。早期设备只能将放射源机械 地推进和拉出,最终发展成微型步进源技术。
2、微型 192Ir源直径为1mm,取代了 137Cs管源和颗粒源。 3、通过改变源的驻留时间,优化和调整剂量分布,为后装广泛
1、早反应组织对治疗总时间较敏感,因此在保护晚反应组织的 同时,要尽可能缩短总疗程;
2、晚反应组织对单次剂量敏感,因此要控制单次剂量,保护正 常组织。
HDR近距离治疗放射生物学
近距离治疗中的正常组织评估
由于剂量衰变是遵循距离平方反比规律,即距离源 越近的区域受照剂量越高。评价危及器官时,通常 采用一定参考体积所受剂量的最小值。如D0.1cc、D1cc 、D2cc,其中D2cc临床应用较多,如宫颈癌治疗中需 限制直肠、膀胱的D2cc。 (1cc=1cm3)
影像引导高剂量率后装精准近距离治 疗(IG-HDR)
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在放置施源器后进行影像采集, 根据解剖部位和肿瘤侵犯范围勾画靶区、OAR和制定治疗 计划。
CT为基础的近距离治疗计划可以提供更接近实际的肿瘤 内部和OAR的剂量分布,较X线正交片为基础的治疗计划 有了显著进步,但仍有一定局限性,有研究表明:CT影 像可能高估肿瘤体积,从而导致靶区正常器官剂量升高。
(二)用于危及器官(OAR)的EQD2评估
TPS获得剂量分布曲线后,可得到OAR所受到的剂量(绝对剂量和相对 剂量),但这里表示的仅仅是物理剂量,由于OAR所受到的剂量一般 不会是100%,则单次量就不同于常规照射的单次量(2Gy),故OAR 所受的等效生物剂量为多少就需要用公式来计算。因为各个器官的耐 受量都是在常规照射下获得的,故应转化为EQD2。
1、后装机使放射源的辐射最小化。早期设备只能将放射源机械 地推进和拉出,最终发展成微型步进源技术。
2、微型 192Ir源直径为1mm,取代了 137Cs管源和颗粒源。 3、通过改变源的驻留时间,优化和调整剂量分布,为后装广泛
近距离放疗

• 宫颈、宫体
• 阴道
• 直肠
• 乳腺
• 软组织肉瘤
血管内照射
• Vascular, endovascular or
intravascular brachytheray
• 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血管非肿瘤疾病,再狭
窄的热门技术。
再狭窄(RS, restenosis)
• 是经皮或经腔冠状动脉或动脉血管成型术
腔内照射剂量学
• 最主要用于宫颈癌,采用两组放射源施源器:一
是直接植入宫腔内(宫腔管),另一植入阴道内
(阴道容器)。
• 经典照射方法(三大剂量学系统):斯德哥尔摩
系统、巴黎系统、曼彻斯特系统。
腔内照射-三大剂量学系统(1)
• 斯德哥尔摩系统:使用较高强度的放射源,分次
照射(一般是照射2-3次,间隔约3周)。宫颈管 内为串接的镭-226放射源,阴道容器为平的或弯 曲的源盒。
• 巴黎系统: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治疗时
间约3天)。宫颈管置源方法同前,而阴道源为3 个独立的容器,其中两侧阴道源紧贴在两侧的穹 隆,中间的正对着宫颈口。
腔内照射-三大剂量学系统(2)
• 曼彻斯特系统:从巴黎系统发展而来,根据宫腔
的不同深度和阴道的大小,分为长、中、短三种 宫腔管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阴道卵形容器。 主要强调:阴道源的分布要尽量宽;宫腔及阴道 源强度为不同的比例;对某些特定点(A点和B点) 的剂量要准确。
2-4 Gy/h 4-12 Gy/h >12 Gy/h
近距离放疗-分类
• 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Low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LDR),
•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High dose rate
• 阴道
• 直肠
• 乳腺
• 软组织肉瘤
血管内照射
• Vascular, endovascular or
intravascular brachytheray
• 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血管非肿瘤疾病,再狭
窄的热门技术。
再狭窄(RS, restenosis)
• 是经皮或经腔冠状动脉或动脉血管成型术
腔内照射剂量学
• 最主要用于宫颈癌,采用两组放射源施源器:一
是直接植入宫腔内(宫腔管),另一植入阴道内
(阴道容器)。
• 经典照射方法(三大剂量学系统):斯德哥尔摩
系统、巴黎系统、曼彻斯特系统。
腔内照射-三大剂量学系统(1)
• 斯德哥尔摩系统:使用较高强度的放射源,分次
照射(一般是照射2-3次,间隔约3周)。宫颈管 内为串接的镭-226放射源,阴道容器为平的或弯 曲的源盒。
• 巴黎系统: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治疗时
间约3天)。宫颈管置源方法同前,而阴道源为3 个独立的容器,其中两侧阴道源紧贴在两侧的穹 隆,中间的正对着宫颈口。
腔内照射-三大剂量学系统(2)
• 曼彻斯特系统:从巴黎系统发展而来,根据宫腔
的不同深度和阴道的大小,分为长、中、短三种 宫腔管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阴道卵形容器。 主要强调:阴道源的分布要尽量宽;宫腔及阴道 源强度为不同的比例;对某些特定点(A点和B点) 的剂量要准确。
2-4 Gy/h 4-12 Gy/h >12 Gy/h
近距离放疗-分类
• 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Low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LDR),
•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High dose rate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ppt课件

•
放疗的一般流程
④ 放射肿瘤学医师勾画靶区; ⑤物理师制定放疗计划,射野分布,进行参数设定和剂 量计算,不断对计划进行改进和优化; ⑥放射肿瘤学医师验证放疗计划,评估放疗计划的可行 性; ⑦验证通过后,放疗执行。
• • • • • • • • • •
1.明确诊断,了解病情,初步确定放疗方针 医生 2.选择体位固定措施 医生、物理师、技术员 3.获取影像学资料(CT、MRI、PET等) 影像科或放疗科 4.影象学资料的处理(传输、融合等) 医生、物理师 5.各种轮廓的确定(CTV、OAR等) 医生、物理师 6.计划设计 物理师 7.计划评估 医生、物理师 8.计划验证(射野、等中心、剂量验证) 物理师 9.计划执行 技术员 10.全过程的QA与QC 医生、物理师、技术员、工程师
照射肿瘤的剂量取决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和肿瘤控 制剂量的平衡
常用的分割方案
• • • • 常规分割: 1.8-2Gy 一天1次,1周5次 超分割: 1.1-1.2Gy 一天2次,1周10次 加速超分割:1.2-1.5Gy 一天2次,1周10次 大分割:2.5Gy以上 1天1次,1周5次
放射治疗技术介绍
间接致电离辐射:本身不带电,通过产生次级电子来电离周围 原子 X射线和r射线、中子线。
放射治疗的种类 1 按放射源与病变的距离分:
远距离照射:外照射
治疗时放射源位于人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其工具是深部X线机、60Co机、加速器(X线治疗、电子线治疗、质 子、中子、重粒子治疗等) 图1.美国瓦里安Trilogy加速器 图2.美国瓦里安Unique加速器
放射治疗
(Radiation Therapy, RT) • 利用电离射线(izing Beam)治疗疾 病,特别是各类恶性肿瘤的临床学科,故亦 可称放射肿瘤学-Radiation Oncology
放疗基本ppt课件

放射治疗有两种照射方式:一种是远距离放疗(外照射),
即将放射源与病人身体保持一定距离进行照射,射线从病
人体表穿透进人体内一定深度,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另
一种是近距离放疗(内照射),即将放射源密封置于肿瘤
内或肿瘤表面,如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或组织内(如舌、
鼻、咽、食管、气管和子宫体等部位)进行照射,即采用
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发展迅速,一旦截瘫很难恢复正
常。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脊髓压迫症的常见原因,肺癌、
乳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最易转移至
脊椎,导致脊髓压迫。95%以上的脊椎转移瘤均在髓外,
对不能手术的髓外肿瘤应尽快采取放射治疗,同时也应使
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促使水肿消退,防止放疗水肿发生。
定义:减少总的照射次数,增加每次照射的剂量。较常用 的是每周照射3次,隔日照射,每次靶区剂量为3.0~ 5.0Gy。
(2)生物学基础:
根据早、晚反应组织的曲线即α/β比,晚反应组织的 损伤主要与每次分割的剂量有关,所以,超分割照射能 减轻晚反应组织如脊髓、脑、肺、肾等正常组织的损伤, 使其耐受量可增加15~25%。
早反应组织损伤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肿瘤病灶的控制 率可增加10%。
每天2次分割照射,间. 隔时间至少4小时以上,以利正28 常 组织细胞完成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
(2)生物学基础:缩短放疗总时间,以减少在放疗期间 肿瘤细胞的增殖,其结果可加重早期反应,晚期反应也可 加重或稍有改变。
(3)临床应用:多用于肿瘤倍增时间短,病程发展快, 而可一在般症情状况缓又解较 后好 改的 为病 常人 规. 。 分如 割果 照病 射人 。在治疗中反应较重29 ,
4、大剂量分割
放疗基本规范 (1)
【精品】5.放射治疗方法PPT课件

❖ 鼻咽、气管、支气管、食管、子宫腔、宫颈、阴道、 直肠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采用此种治疗技术。
(2)组织间插植技术
❖ 概念 预先将空心针管植入靶区瘤体内,再 导入步进源进行照射治疗。
❖ 适应症 乳腺癌、软组织肉瘤; 舌癌、口底癌; 前列腺癌 脑瘤
(3)敷贴技术
❖ 概念: 将施源器按一定规律固定在适当的膜板上,然后敷贴在肿瘤 表面进行照射。
①固定源皮距(SSD)照射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
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
◎特点:
在固定源皮距下,不论机头在何种位置, 机架的旋转中心点都在皮肤上(A点),而 肿瘤或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源S和皮肤入
射点A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摆位要点:
机架转角and病人的体位要准确,否则肿 瘤中心T会逃出射野中心甚至射野之外。
◎旋转(ROT)照射: 与SAD技术相同,也是以肿 瘤或靶区中心T为旋转中心, 用机架的旋转运动代替 SAD技术中机架定角照射。
◎分类: 360°旋转照射 定角旋转照射 弧形照射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
照射野设计
单野照射 两野对穿照射 两野交角照射 相邻野照射
(楔形板)
照射野(切线野、体表野、对穿野)
②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S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将机架旋转中心轴置于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
◎特点:
T
只要旋转中心在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机架 转角的准确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误差,都能 保证射野中心轴通过肿瘤或靶区中心。
◎摆位要点:
保证升床准确。其升床的具体数字可由模拟 定位机定位确定。
③旋转(ROT)照射
适形放射治疗技术(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2)组织间插植技术
❖ 概念 预先将空心针管植入靶区瘤体内,再 导入步进源进行照射治疗。
❖ 适应症 乳腺癌、软组织肉瘤; 舌癌、口底癌; 前列腺癌 脑瘤
(3)敷贴技术
❖ 概念: 将施源器按一定规律固定在适当的膜板上,然后敷贴在肿瘤 表面进行照射。
①固定源皮距(SSD)照射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
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
◎特点:
在固定源皮距下,不论机头在何种位置, 机架的旋转中心点都在皮肤上(A点),而 肿瘤或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源S和皮肤入
射点A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摆位要点:
机架转角and病人的体位要准确,否则肿 瘤中心T会逃出射野中心甚至射野之外。
◎旋转(ROT)照射: 与SAD技术相同,也是以肿 瘤或靶区中心T为旋转中心, 用机架的旋转运动代替 SAD技术中机架定角照射。
◎分类: 360°旋转照射 定角旋转照射 弧形照射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
照射野设计
单野照射 两野对穿照射 两野交角照射 相邻野照射
(楔形板)
照射野(切线野、体表野、对穿野)
②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S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将机架旋转中心轴置于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
◎特点:
T
只要旋转中心在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机架 转角的准确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误差,都能 保证射野中心轴通过肿瘤或靶区中心。
◎摆位要点:
保证升床准确。其升床的具体数字可由模拟 定位机定位确定。
③旋转(ROT)照射
适形放射治疗技术(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健康宣教PPT课件

短暂插植治疗的病人,治疗完成后放射源已移除可以放心的跟 家人、朋友亲密接触。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内,对前 列腺进行局部放疗。有两种前列腺近距离放疗方法:永久性近距离 02 治疗和短暂插植治疗。前者是在前列腺中种植低剂量的放射性粒子, 永久的留在体内;后者是将高剂量的放射源暂时植入前列腺,然后 在1~2天后将其取出。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02
B
饮食 指防护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皮肤护理
会阴部皮肤较潮湿,对放射线的耐受力也较差,护理不 当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因此,病人应选择柔软、宽大、 棉质内裤,避免粗糙衣物摩擦外阴皮肤。 同时禁用热水清洗外阴,保持放射区皮肤清洁干燥。注 意不要用刺激性的药物及洗剂(如肥皂等)以免损伤皮 肤,引起感染。
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前列腺炎症和肿胀,导致尿 急、尿频、尿痛、尿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发生勃起功能障碍、尿失 禁、尿潴留、腹泻、便血等。这些问题通常会在几周到几个月内消 失。出现以上副作用后,请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04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A
皮肤 护理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健康宣教
演讲人
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01.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02. 放疗前需要注意什么?
03. 放疗有什么副作用?
04.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01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近距离放射疗 法是指将放射源置入癌症病灶或紧靠它的位置,利用放射 01 源释放出来的辐射来杀死癌细胞。辐射只影响癌灶和紧邻 癌灶的区域,不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则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内,对前 列腺进行局部放疗。有两种前列腺近距离放疗方法:永久性近距离 02 治疗和短暂插植治疗。前者是在前列腺中种植低剂量的放射性粒子, 永久的留在体内;后者是将高剂量的放射源暂时植入前列腺,然后 在1~2天后将其取出。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02
B
饮食 指防护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皮肤护理
会阴部皮肤较潮湿,对放射线的耐受力也较差,护理不 当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因此,病人应选择柔软、宽大、 棉质内裤,避免粗糙衣物摩擦外阴皮肤。 同时禁用热水清洗外阴,保持放射区皮肤清洁干燥。注 意不要用刺激性的药物及洗剂(如肥皂等)以免损伤皮 肤,引起感染。
接受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前列腺炎症和肿胀,导致尿 急、尿频、尿痛、尿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发生勃起功能障碍、尿失 禁、尿潴留、腹泻、便血等。这些问题通常会在几周到几个月内消 失。出现以上副作用后,请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04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A
皮肤 护理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健康宣教
演讲人
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01.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02. 放疗前需要注意什么?
03. 放疗有什么副作用?
04. 放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01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什么是近距离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疗法是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近距离放射疗 法是指将放射源置入癌症病灶或紧靠它的位置,利用放射 01 源释放出来的辐射来杀死癌细胞。辐射只影响癌灶和紧邻 癌灶的区域,不影响身体的其他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系统 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宫腔源强
度约10~16mgRa,阴道使用三个独立的 源容器,一个在宫颈口,另两个分别紧贴 两侧的阴道穹隆。所有源的总强度约为 40~70mgRa,总治疗时间为6~8天。
以上两个系统的剂量计算以mgRa·h为单位,即放射源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强度 (毫克镭当量)与治疗的总时间(小时)的乘积。
VGl阴道表面、VG2阴道粘膜下
O.5cm、R1~R5五个直肠监
控点、BL1~BL2膀胱中Foley导
尿管中心和后表面Sc-乙状结肠
点
17
后装治疗区布局
患者准备室
C
型
后装机
臂
通风系统
后装治疗准备室
防护门
迷路
计划系统、控制系统
18
19
现代后装治疗的基本步骤
医生根据靶区的情况,将空载施源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固定。
12
宫颈癌剂量学系统
斯德哥尔摩系统 巴黎系统 曼彻斯特系统 纽约系统
13
斯德哥尔摩系统 使用较高强度放射源分次照射。宫腔源强度约
为53~88mgRa,阴道容器为平的或弯曲的源 盒,总强度约为60~80mgRa,每次治疗时间 27~30小时,共照射2~3次,间隔约3周。
14
15
曼彻斯特系统 使用中等强度放射源,宫腔源强度为
20~35mgRa,每个阴道源强度各 15~25mgRa。该系统提出了A点、B点为 剂量参考点,剂量计算改用照射量(伦琴 )来描述。其治疗方式为分两次照射,每 次约72小时,间隔一周,总治疗时间约 140小时,A点剂量为8000R。至今,A、B 点概念仍为世界各国的许多医疗中心所广 泛应用。
2
近距离放疗是指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放置在人体内或体表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放射治疗。 特点: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源 放射源的强度较小
有效治疗距离短 射线能量大部分被肿瘤组织吸收
3
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特点
平方反比定律:
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是按照与放射源之间距离 的平方而下降。在近距离照射条件下,平方反比定 律是影响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的主要因素,基本不 受辐射能量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范围内,剂量不可 能均匀,近源处剂量高,随距离增加剂量快速下降 。
不同放射源在水中随径向距离的 百分深度剂量变化
4
剂量率效应
放射源强度不同,其剂量率不同,生物效应也不同。
低剂量率(0.4-2Gy/h)
中剂量率(2-12Gy/h)
高剂量率( > 12Gy/h)
5
几种常用同位素物理特性表
6
铱-192优点 1.铱-192具有较高的放射活度, 2.半衰期短74.2天 3.金属性能好,可制成微型放射源 4.放射源强度可达10-12Ci。属于高剂量率治疗(大于12Gy/小时),治疗时间短,大大减少患
者痛苦和不便。 5.剂量学特点: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与放射源之间距离平方成反比。因此,对周围组织器官损
伤较小。
7
放射源强度的表示方法
放射性活度(A): 定义为放射源在某时刻的衰变率。活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克勒尔(Bq),此前的单位是居
里(Ci)。 1Ci=3.7× 1010Bq 1Bq=2.7× 10-11Ci
1932年建立了曼彻斯特法。把伦琴剂量概念引入到亚洲,创立了新的剂量计算方法,提出A 点和B点作为参考点的剂量学概念,剂量由伦琴改为戈瑞(GY)
为了解决放射防护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初,在英国、瑞士……等国的几个医疗中心分别研制 了“后装式”腔内放疗机,提出了后装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程控步进马达驱动高活度微型放射源,辅以严谨的安全连锁系统的计 算机控制后装机的出现,使近距离放疗技术得以迅速发展,扩展至全身多种肿瘤的治疗,它与 外照射配合,体现了放疗发展的新趋势。
苦。
9
后装机的种类
按放射源在治疗时的传送方式,可分为手动后装和遥控后装。 按放射源在治疗时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式、步进式、摆动式等。 按剂量率的划分,可分为低剂量率(0.4~2Gy/h)、中剂量率(2~12Gy/h)和高剂量率
(>12Gy/h)。
10
施源器
11
照射方式
腔内、管内放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体腔(如鼻腔、鼻咽、食管、气管、阴道、子宫、直 肠等)放置施源器进行放疗的一种方法。
组织间插植放疗:是将针状施源器植入瘤体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较接近体 表的肿瘤如:舌癌、口底癌、乳腺癌、胸膜间皮瘤、前列腺癌、外阴癌、宫颈癌等。
术中置管术后放疗:是一种外科手术与放疗联合治疗的手段,旨在对胸、腹、盆腔和颅脑 内的各种复发、残留肿瘤作辅助性放疗的一种方法。
模照射:是将施源器直接贴在肿瘤表面进行放疗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解剖结构复杂的 部位的表浅肿瘤,如软硬腭癌、牙龈癌、口颊癌、表浅皮肤癌等。
近距离放射治疗
1
近距离放疗历史简述
1898年居里夫妇宣布发现了一种称为镭的放射性物质
1905年曾使用一根导管插入肿瘤中,然后将镭送入,即进行第一例镭针插植。居里夫人发明 把镭用铂金封成管状线源,治疗皮肤癌和宫颈癌,是最早的敷贴治疗和近距离治疗。
1919年建立巴黎插植法。此法用一根宫腔管含镭33.3mg,穹窿部阴道施源器2个各含镭 13.3mg,治疗时间120h(5天)。被称为低剂量长时间治疗。
16
纽约系统
计算机在临床剂量学的应用使人 们的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靶区及 邻周正常组织的剂量监控上,纽 约系统就是在这一需求下发展起 来的
剂量参考点与曼彻斯特系统类同
A—B点分别称为参考点和闭孔
淋巴结区;此外还定义了一系列
的剂量监控点:如左右宫体表面
UTE(L&R)、宫颈CVX(L&R)、
在施源器内置入定位缆并拍摄X光片或进行CT/MRI扫描。
20
制定放疗计划 1. 施源器及放射源在三维空间坐标的确定; 2. 医生根据病灶情况,给出参考点距离、 处方剂量,计算机可根据上述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后, 自动给出各驻留点的驻留时间。
8
后装技术
后装技术 把施源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把放射源送入施源器进行放疗的技术。
后装技术的优点: 明显减低了医务人员所受的放射性照射; 由于放置施源器时不受时间限制,医生可以根据需要精细地进行摆位和固定,
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 放射源的强度可高达10居里,明显缩短了每次的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