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十五章糖
医用有机化学之糖类

二、纤维素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及支柱的主要成分。
棉花 亚麻 木材
含纤维素 90% 以上 80% 40 –60%
分子量 57万 184万 9-15万
1.纤维素的结构
纤维素是由许多葡萄糖结构单位以β-1,4苷键互相 连接而成的。
纤维素分子是D-葡萄糖通过 -1,4-糖苷键 相连而成的直链分子,含有10000~15000个 葡萄糖单元,相对分子质量约: 1600000~2400000。
低聚糖——含2~10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以二糖 最为多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 ——含10个以上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如淀 粉、 纤维素等。
第一节 单糖
根据所含羰基种类可分为醛糖和酮糖两类; 根据所含碳原子数不同可分为丙糖、丁糖、戊 糖和己糖等。
丙醛糖 丁醛糖 戊醛糖 己醛糖 丙酮糖 丁酮糖 戊酮糖 己酮糖 存在于自然界的单糖以戊糖和己糖为最多。
一分子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D-葡萄糖和 一分子D-果糖。
OH -1, 2-glycosidicbond
O
OH
OH
OH
O
OH
OH
Sucrose
HO
Glc(1 2)Fru
HO
O
or Fru(2 1)Glc
-2, 1-glycosidic bond
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不具有还原 性、变旋现象等。
蔗糖的水解
D-frucose
OH Tautomerization
CH2OH
差向异构体
果糖具有还原性的原因:
差向异构化作用——果糖在稀碱溶液中可 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酮基不断地变成醛 基(土伦试剂和费林试剂都是碱性试剂,故 酮糖能被这两种试剂氧化)。
【有机化学课件】15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2.西列瓦诺夫(Селиванов)反应
酮糖与间苯二酚在浓盐酸存在下加热,两分钟内生成有色物 质;果糖显红色;醛糖也有类似反应,但比酮糖要慢得多, 利用这个反应可区别醛糖和酮糖。
3.蒽酮反应
所有的糖都能与蒽酮的浓硫酸溶液作用生成兰绿色物质。这 个反应可用来定量测定糖。 应用化学系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有机化学2012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主讲人:冯志彪
应用化学系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有机化学2012
碳水化合物常根据它能否水解或水解后生成的产物分为三类:
1.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称醛糖)或多羟 基酮(称酮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2.低聚糖:水解后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统 称为低聚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3.多糖:水解后能生成很多分子单糖的糖称为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果胶质等。
应用化学系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15.1 单糖概述与命名
有机化学2012
一、单糖概述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构成低聚糖和多糖的基本单位。
单糖中最重要,分布最广的是己醛糖中的葡萄糖和己酮糖中的果糖
应用化学系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有机化学2012
二、单糖的结构
1.单糖的开链结构
1)用强还原剂(磷和氢碘酸)还原葡萄糖,得正己烷,证明葡萄 糖六个碳原子在一条直链上。 2)与苯肼、羟胺等羰基试剂能起加成反应,证明葡萄糖的分子中 有羰基。 3)用溴水氧化,得到一个六碳羧酸,证明葡萄糖分子一端是醛基。 (酮羰基不被溴水氧化)。 4)葡萄糖与酸酐作用,生成五乙酰葡萄糖,这说明它含有五个羟 基。由于两个羟基在同一碳上的结构是不稳定的,所以这五个羟基 应用化学系 应是分别连在五个碳原子上的。
第十五章 糖类(saccharide)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多的一类有机物。植物

醛与醇可以生成半缩醛和缩醛, g- 或 d- 羟基醛则 主要以环状半缩醛的形式存在:
d g b a CH3CHCH2CH2CH2—C—H —> CH3CHCH2CH2CH2—CH-OH OH O O
CH3CHCH2CH2—C—H —> CH3CHCH2CH2—CH—OH
g
b a
OH
O
O
糖类分子中既有C=O,又在g- 或 d-位存在—OH, 故可发生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形成环状半缩醛。
H—C=O H———OH HO —— H H———OH H———OH CH2OH
Fischer 投影式
Haworth透视式
H—C=O H———OH HO —— H H———OH H———OH CH2OH
Fischer 投影式
b-D-吡喃葡萄糖
a-D-吡喃葡萄糖
互为端基异构体,也是C1-差向异构体。 由开链式直接写Haworth式:
Tollens 试剂 Ag + 复杂氧化产物(银镜反应) 醛糖 酮糖
Fehling 试剂
Benedict试剂
Cu2O (棕红色) + 复杂氧化产物
Cu2O (棕红色) + 复杂氧化产物
醛糖表现出醛的性质,能被以上弱氧化剂氧化。 酮糖(如果糖)由于在碱性条件下通过互变异构生成 醛糖,故也可被弱氧化剂氧化。
单糖分子中的多个醇羟基具有醇的一般性质; 羰基具有醛酮的性质。 同时这些官能团互相影响,又显示某些特有性质。 (在写单糖的反应式时,反应物之一的糖应写开链式还是
环式,可依实际反应中以何种形式参与反应而定。)
(一)成苷反应
P495
糖的半缩醛(酮)羟基与另一含活泼氢的化合
物脱水生成糖苷(或称糖甙)的反应。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有机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十一章1.振动光谱——分子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比同一振动能级中转动能级之间能量差大100倍左右,他们大多在近红外区域内,因此称为红外光谱。
2.转动光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转动光谱位于电磁波谱中的远红外及微波区域内。
3.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分子振动的频率决定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频率。
4.红外吸收光谱——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信号。
5.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物质时,如果分子中某一基团的振动频率正好与其相同,物质就能吸收这一频率的红外光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6.叁键和累积双键区——2500~2000 cm-1各种叁键基团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7.氢键区——4000~2500cm-1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
8.双键区——2000~1500 cm-1各种双键基团包括共轭双键以及苯基伸缩振动区域。
9.特征吸收峰——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10.特征谱带区——氢键,双键,叁键区的特征性强,所以4000~1500 cm-1的区域称为官能团特征频率区。
11.核磁共振谱——记录原子核对射频区电磁波的吸收,简称NMR。
12.质子磁共振谱——氢原子核共振谱,简称PMR。
13.化学位移——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14.自旋偶合——相邻碳上氢核的相互影响。
15.硝基化合物的还原——硝基苯在强酸介质中,用金属还原时,总是得到苯胺,用催化加氢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16.胺的碱性——胺与氨相似,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的铵离子。
17.胺——可看作氨的衍生物,即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
18.胺的烃基化——与卤代烃(通常为伯卤代烃和具有活泼卤原子的芳卤化物),醇等烃基化试剂作用,胺基上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19.胺的酰基化——伯胺和仲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和N,N-二取代酰胺。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有机化学(问答题)

各章练习题1.名词解释:(1)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2)有机化合物:碳的化合物。
(3)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能体现一类化合物性质的原子或基团。
(4)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键长:成键两原子核间距离。
键角:两个共价键在空间的夹角。
键能: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
2.写出氯甲烷分子中碳氯键的异裂和均裂的化学反应式。
H 3CCH 3 + Cl CH 3 + ClClH 3CCl1.解释名词:(1)同系列:具有相同分子通式和结构特征的一系列化合物。
(2)构造异构: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化合物。
(3)构象异构:由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异构体。
2.写出含有7个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CHCH 3CH 3CH 3CH 2CH 2CHCH 2CH 3CH 3庚烷 2-甲基己烷 3-甲基己烷CH 3CHCH 2CHCH 3CH 3CH 3CH 3CHCHCH 2CH 3CH 3CH 3CH 3CCH 2CH 2CH 3CH 3CH 32,4-二甲基戊烷 2,3-二甲基戊烷 2,2-二甲基戊烷CH 3CH 2CHCH 2CH 3CH 2CH 3CH 3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CHCCH 3CH 3CH 3CH 33,3-二甲基戊烷 2,2,3-三甲基丁烷 3-乙基戊烷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1.写出单烯烃C 5H 8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 2=CHCH 2CH 2CH 3CH 3CH=CHCH 2CH 31-戊烯 2-戊烯CH 2=CCH 2CH 3CH 3CH 2=CHCHCH 3CH 3CH 3CH=CCH 3CH 3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2.完成下列反应(1)CH 3CH 2C=CH 2 + HBrCH 3CH 3CH 2CCH 3BrCH 3(2)CH 3CH=CCH 2CH 334,HCH 3COOH + O=CCH 2CH 33(3)CH 3CH=CHCH 3 + H 2PtCH 3CH 2CH 2CH 3(4)CH 3CH 2C CH + AgNO 3(NH 3)CH 3CH 2C CAg + NH 4NO 3 + NH 3(5)CH 3C CH + HCl CH 3C=CH 2ClClCH 3CCH 33、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戊烷、1-戊烯、1-戊炔。
有机 5.1 糖类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各自的 值不同 值不同,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各自的n值不同 不是同分异构体,并且是混合物。 不是同分异构体,并且是混合物。
(1)淀粉 淀粉
物理性质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粉末状物质。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粉末状物质。 物质 不溶于冷水, 在热水中能膨胀, 不溶于冷水 在热水中能膨胀 部分溶于 热水, 部分糊化。 热水 部分糊化。 糊化
1、蔗糖/麦芽糖(半药匙)+3mL水→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现象? 蔗糖/麦芽糖(半药匙)+3mL水 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现象? )+3mL
麦芽糖
砖红色沉淀
蔗糖
无砖红色沉淀
说明:麦芽糖是还原性糖, 说明: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2、蔗糖/麦芽糖(半药匙)+3mL水+3滴稀硫酸→水浴煮沸2min→取出1mL, 蔗糖/麦芽糖(半药匙)+3mL水 )+3mL 滴稀硫酸→水浴煮沸2min→取出1mL, 2min→取出1mL 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到碱性→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现象? 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到碱性→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现象?
12 2.64 × = 0.72 g ~ 0.06mol 44 m(H2O) →m(H), n(H) 2 1.08 × = 0.12 g ~ 0.12mol 18
结论 最简式: 最简式: CH2O 分子式: 分子式:C6H12O6
m(CO2) →m(C), n(C)
最简式
1.8 − (0.72 + 0.12) = 0.96 g ~ 0.06mol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与新制 医学上用于检验尿糖 3、酯化反应 、 4、加氢还原 、 5、氧化反应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
果糖简介: 果糖简介: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第十五章 糖含答案

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考纲要求】1.掌握糖类的结构、性质、用途;2.重点掌握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3.理解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用途。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1.糖类的概念:(1)概念:。
(2)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3)相互转化关系:(请用箭头表示相互转化关系)多糖————二糖———单糖2.单糖(1)葡萄糖①.结构式:②.化学性质:a.还原性:基的性质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b.加成反应:基的性质与氢气反应:c.酯化反应;基的性质与乙酸的反应:d.发酵反应:(制酒精)e.生理氧化:③.制法:淀粉水解④.用途:(2)果糖:①.分子式: ②结构简式:和结构特点:③.与葡萄糖的关系: ④.性质:3.二糖(分子式: )(1)蔗糖和麦芽糖相似之处①.组成和结构的关系是,互为体.②.都属于糖,水解都生成糖.③水解产物的性质:(2)蔗糖和麦芽糖不同之处①.结构上的不同点:②.水解产物的不同点:③.存在:4.多糖:(1)淀粉:①.组成和结构:②.物理性质:③.化学性质:a.无还原性 b.在稀酸作用下和人体中均能发生水解,最终产物为c.淀粉遇碘变蓝.④.生成与存在:生成:存在:⑤.用途:(2)纤维素:①.组成与结构:②.物理性质:③.化学性质:a.无还原性b. 在的硫酸和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最终产物为,但比淀粉水解困难. c.酯化反应: (制硝化纤维)④.用途:【例题解析】例1:为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选用一种试剂,可为下列中的A.钠B.硝酸C.碘D.新制氢氧化铜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患有糖尿病的人,尿中含有糖分(葡萄糖)较多 ,怎样检验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3:有四种有机物(1)CH CH CH OH 22=-;(2)CH CH COOH 32;(3)CH CH COOH 2=-;(4)葡萄糖,其中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 能发生加成反应,还能和新制的Cu(OH)2浊液反应的是A .(1)(2)B .(3)(4)C .(1)(3)D .(1)(2)(3)解题思路: 。
有机化学糖类ppt课件

糖类化合物的降解过程及关键酶
单糖降解
单糖在细胞内通过糖酵解途径降解为丙酮酸,进而生成ATP和还原力(NADH)。此过 程中的关键酶包括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双糖和多糖降解
双糖和多糖在相应酶的催化下分解为单糖,如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随后,单 糖按照糖酵解途径进行降解。多糖的降解对于生物体获取能量和维持血糖水平具有重要
单糖、双糖与多糖分类
01
02
03
单糖
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 如葡萄糖(醛糖)、果糖 (酮糖)。
双糖
由两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 而成,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
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 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 淀粉、纤维素。
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
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
有机化学糖类ppt课件
• 糖类概述与分类 • 单糖结构与性质 • 双糖结构与性质 • 多糖结构与性质 • 糖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降解 • 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与调控
01
糖类概述与分类
糖类的定义及重要性
糖类的定义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 。
糖类的重要性
糖类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 淀粉、植物体中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糖类。糖类在生命活动过 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生物识别
多糖在生物体内还具有重要的识别功能。例如,细胞膜表 面的糖蛋白和糖脂中的多糖部分可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信 号传导过程。此外,多糖还可作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MPs)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OH
HO
H
弱碱
H
OH
H
OH
CH2OH D-葡萄糖
CHOH
OH
HO
H
H
OH
弱碱
H
OH
CH2OH 烯二醇
CH2OH O
HO
H
H
OH
H
OH
CH2OH
D-果糖
CHO
HO
H
HO
H
H
OH
H
OH
CH2OH D-甘露糖
CHO CHOH + 3
NHNH2
CH N NHPh C NNHPh
Epimer 差向异构体
CHO OH
水解产生这些醛酮的物质。
如葡萄糖的结构为
分类:
根据糖类水解情况分为四类: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双糖:水解后产生2分子单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寡糖(低聚糖):水解后产生3~10个分子单糖。
如棉子糖。
多糖(高聚糖):完全水解后生成10个以上分子单糖。
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上述现象都不能用开链结构加以解释。说
明葡萄糖还可能以另外的结构形式存在。
二、 环状结构及构象
环状半缩醛、半缩酮的启迪,糖环形结构 的提出。
HOCH2CH2CH2CHO
H O OH
HOCH2CH2CH2CH2CHO
CH2OH
H
O
H
OH H
OH
H
OH
H,OH
O CH2OH
O OH
H OH
~ H,OH
OH OH
第十六章
糖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单糖 第二节 寡糖和多糖 第三节 扩展性知识
糖类,又做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是自
然界中存在最多的一类有机物。植物干重的 50%~80%为糖类化合物。糖是重要的食物之一。
糖类是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CO2,经过复 杂的光合作用而产生的。
太阳能
6CO2 + 6H2O
(3)与稀硝酸的反应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稀HNO3
COOH
H
OH
HO
H
H
OH
H
OH
COOH
3、还原反应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H2 ,Pd or NaBH4
CH2OH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4、与含氮试剂的反应
一分子糖和三分子苯肼反应,在糖的1,2-位
Tollens 试剂 Ag + 复杂氧化产物(银镜反应)
Fehling 试剂 Cu2O (棕红色) + 复杂氧化产物 Benedict试剂 Cu2O (棕红色) + 复杂氧化产物
Benidict 试剂是Fehling 试剂的改良。较 Fehling 试剂稳定。临床检验中常用作尿糖的 定性检测。
凡能和弱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糖称为还原糖。 所有单糖都是还原糖。有些寡糖及多糖不能还 原弱氧化剂,称为非还原糖。
形成二苯腙(称为脎)的反应称为成脎反应。
可作为糖的定性反应、结构鉴定和制备衍生
物用。
5、环状缩醛和缩酮的形成
CH=NNHC6H5
NNHC6H5
HO
H
H
OH
H
OH
CH2OH
处于糖环上的顺式邻二醇可与醛或酮生成环状的
缩醛或缩酮,常用于某些合成反应中保护糖上的
羟基。
Formation of Osazone –Epimers 糖脎的形成 /差向异构体
HO OH OH
CH2OH D-Glucose
CHO HO
HO
OH
OH
CH2OH
D-Mannose
CH2OH O
HO OH OH
CH2OH
D-Fructose
差向异构体形 成 相同的糖脎
CH NNHPh
NNHPh HO
OH OH
CH2OH
7、酸性条件下的脱水
在弱酸条件下,具有 β -羟基的羰基化 合物易发生 β-羟基与α-氢的脱水反应, 形成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麦芽糖
2、纤维二糖
CH2OH
O
O
OH
OH OH
OH
~ OH
H纤维素部分水解得到,它是β-葡萄糖苷, 两个D-葡萄糖单位以β -1,4苷键结合。
固态时游离苷羟基为β -型。有变旋光现象和还 原性。无甜味,只为β -葡萄糖苷酶水解,不为人 体吸收。
3、乳糖和蔗糖
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工业上可 从乳清中获得。有变旋现象,是还原糖。
(2)与溴水的反应
溴的水溶液很快与醛糖反应,选择性地将 醛基氧化成羧基,然后生成内酯。
酮糖不发生此反应,因此可作为区分两类 糖的鉴别反应。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COOH
H
OH
Br-H2O HO
H
H
OH
H
OH
CH2OH
CH2OH
H
O
H OH H
O
OH
H
OH
D-葡萄糖
葡萄糖酸
葡萄糖酸--内酯
H?
H? H?
OH
OH
H
HO
CH2OH O H
HO H
H
OH
H
OH
CH2OH
H?
(2) (3)
H HO O
OH
H?
H?
H?
OH
OH
(4)
三、化学反应
1、成苷反应 环状糖的半缩醛羟基能与另一分子化合
物中的羟基、氨基或硫羟基等失水,生成的失 水产物称为糖苷,也称为配糖体。由葡萄糖衍 生的糖苷叫葡萄糖苷,失水时形成的键叫苷键。
糖苷的名称由三部分组成: 配基+糖的残基+(糖)苷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CH2OH
H
H OH
O OH H
OH
H
H
OH
CH2OH
H
OH
H OH H
OH
OH
H
OH
CH2OH
H
O
H
OH H
OCH3
OH
H
H
OH
甲基 - -D-吡喃葡萄糖苷
CH2OH
H
OH
H OH H
OH
OCH3
H
OH
甲基 - -D-吡喃葡萄糖苷
CHO A. CHOH +
NHNH2
CH N NHPh
CHOH
苯腙
CH N NHPh
B.
CHOH
+
NHNH2
as Oxidant
CH N NHPh
CO
+ C6H5NH2 + NH3
C. CH N NHPh
CO
+
NHNH2
CH N NHPh C NNHPh
脎 Osazone
6、碱性条件下的反应
CHO
2、氧化反应
单糖能被氧化,在不同条件下
得到不同的氧化产物。
(1)与碱性弱氧化剂的反应:
醛糖表现出醛的性质。酮糖由于具 有a-羟基酮的结构,在碱性条件下通过 互变异构生成醛糖,故也可被弱氧化剂 氧化。因此,单糖都具有还原性(指能 还原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等弱氧化 剂)。
醛糖 酮糖
广义而言,碳水化合物也包括其衍生物。
如:糖醇、脱氧糖、糖酸、糖醛酸、氨基糖等。
第一节 单糖
一、开链结构及构型
H 左,OH 右,D 系列 L 系列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H2OH
CHO
OH HO
OH OH CH2OH
H 右, OH 左,
CHO
CH2OH
问题1:葡萄糖分子中虽然含有醛基,
光合作用(植物)
呼吸(动物) 化学能 和热能
C6H12O6 + 6O2 Glucose
糖的定义和分类
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或酮),或 通过水解能产生这些醛酮的物质。
糖分为三类:单糖、寡糖和多糖。
糖类的元素组成
绝大多数糖类分子由C、H、O三中元素组成, 大多数化合物具有通式Cn(H2O)m,
定义: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酮以及通过
淀粉是人类获取糖类的主要来源。可分为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淀粉溶液与碘可产 生紫蓝色,使直链淀粉的定性鉴定反应。
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经一系列酶催化反 应,将多个葡萄糖组合而成的分支多糖。
第三节 扩展性知识
一、环糊精
环糊精是经浸解杆菌淀粉酶作用于 淀粉后产生的环状低聚糖的总称。
具有一定水溶性,同时,许多非极 性有机分子或有机分子的非极性一端又 可进入其内腔形成包结物。被广泛应用 于食品、医药、农药等方面。
蔗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最多,是自然界 分布最广的双糖。无变旋现象,是非还原糖。
HO
CH2OH O
OH
OH
OH
~ O乳糖 OH
H, OH
O
CH2OH
6
CH2OH
4 5OH蔗O2 糖1
HO 3 OH
1
HOH2C O
2
H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