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学课件201911)

高三数学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学课件201911)

3、椭圆的标准方程有几类?
[两类]
x2 a2

y2 b2
1(焦点在x轴上)
x2 b2

y2 a2

1(焦点在y轴上)
[思考]
到平面上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小于 |F1F2|)为常量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图 形?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5
一、建立坐标系;设动
P(x,y) 点为P(x,y)
-5
F2(-c,0)
F1(c,0)
5
注:设两焦点之间的距离
为2c(c>0),
即焦点F1(c,0),F2(-c,0)
-5
5
二、根据双曲线的定
义找出P点满足的几
P(x,y)
何条件。
-5
F2(-c,0)
| PF2 | | PF1| 2a
F1(c,0)
5
注:P点到两焦点的距 离之差用2a(a>0)表示。
2a<2c, a<c, a2<c2, c2-a2>0
-5
F2(-c,0)
于是令:c2-a2=b2
F1(c,0) 5
代入上式得:b2x2-a2y2=a2b2
即:
x2 a2

y2 b2
1
C2=a2+b2
-5
思考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焦点的
方程是怎样?
5
P(x,y)
F1(0,c)
y2 a2

x2 b2
2、椭圆的定义
到平面上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大于 |F1F2|)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PF1 PF 2 2a
; 代写演讲稿 https:/// 代写演讲稿

高三数学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01911新)

高三数学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01911新)

F2(-c,0)
F1(c,0)
5
注:设两焦点之间的距离
为2c(c>0),
即焦点F1(c,0),F2(-c,0)
-5
5
二、根据双曲线的定
义找出P点满足的几
P(x,y)
何条件。
-5
F2(-c,0)
| PF2 | | PF1| 2a
F1(c,0)
5
注:P点到两焦点的距 离之差用2a(a>0)表示。
2a<2c, a<c, a2<c2F2(-c,0)
于是令:c2-a2=b2
F1(c,0) 5
代入上式得:b2x2-a2y2=a2b2
即:
x2 a2

y2 b2
1
C2=a2+b2
-5
思考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焦点的
方程是怎样?
2、椭圆的定义
到平面上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大于 |F1F2|)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PF1 PF 2 2a
;北京演出活动策划公司 北京模特公司 北京演出活动策划公司 北京模特公司

掌握复合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 1.主要内容:元件封装管理 0.平时成绩占30%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央处理器,Basic程序设计概述 (一)教学目的 了解 2 掌握 常见的现场总线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基本概念:自由电子与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多子、少子、空间电荷区、PN结、耗 尽层。第三节 §10.(3)参与并熟悉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过程;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2000.《CAD》课程教学大纲 0.理解 第六章 掌握 一、课程基本信息 2 时:48(理论48) 互补输出电路的特点是:零输入时零输出; 4)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第一节 2.0.1 《自动化概论

高三数学复习(理):第8讲 曲线与方程

高三数学复习(理):第8讲 曲线与方程

第8讲 曲线与方程[学生用书P192]1.曲线与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曲线的交点设曲线C 1的方程为F 1(x ,y )=0,曲线C 2的方程为F 2(x ,y )=0,则C 1,C 2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F 1(x ,y )=0,F 2(x ,y )=0的实数解,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3.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x ,y ). (3)列式——列出动点P 所满足的关系式.(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 ,y 的方程式,并化简.(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常用结论1.“曲线C 是方程f (x ,y )=0的曲线”是“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关系(1)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2)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2)方程x2+xy=x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3)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4)方程y=x与x=y2表示同一曲线.()(5)y=kx与x=1k y表示同一直线.()答案:(1)√(2)×(3)×(4)×(5)×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K(1)混淆“轨迹”与“轨迹方程”出错;(2)忽视轨迹方程的“完备性”与“纯粹性”.1.(1)平面内与两定点A(2,2),B(0,0)距离的比值为2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2)设动圆M与y轴相切且与圆C:x2+y2-2x=0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设动点坐标为(x,y),则(x-2)2+(y-2)2x2+y2=2,整理得3x2+3y2+4x+4y-8=0,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是圆.(2)若动圆在y轴右侧,则动圆圆心到定点C(1,0)与到定直线x=-1的距=1,所以其方程为y2=4x(x>0);若动圆在y轴离相等,其轨迹是抛物线,且p2左侧,则圆心轨迹是x轴负半轴,其方程为y=0(x<0).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y2=4x(x>0)或y=0(x<0).答案:(1)圆(2)y2=4x(x>0)或y=0(x<0)2.已知A(-2,0),B(1,0)两点,动点P不在x轴上,且满足∠APO=∠BPO,其中O为原点,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由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得|P A|=2|PB|,设P(x,y),则(x+2)2+y2=2(x-1)2+y2,整理得(x-2)2+y2=4(y≠0).答案:(x-2)2+y2=4(y≠0)3.已知⊙O的方程为x2+y2=4,过M(4,0)的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根据垂径定理知:OP⊥PM,所以P点的轨迹是以OM为直径的圆且在⊙O内的部分.以OM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2+y2=4,它与⊙O的交点为(1,±3).结合图形可知所求轨迹方程为(x-2)2+y2=4(0≤x<1).答案:(x-2)2+y2=4(0≤x<1)[学生用书P192]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0),B(2,3),C(1,22),定点P (1,1).(1)求△ABC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2)若过定点P 的直线与△ABC 的外接圆交于E ,F 两点,求弦EF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 (1)由题意得AC 的中点坐标为(0,2),AB 的中点坐标为⎝ ⎛⎭⎪⎫12,32,k AC =2,k AB =1,故AC 中垂线的斜率为-22,AB 中垂线的斜率为-1,则AC的中垂线的方程为y -2=-22x ,AB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y -32=-⎝ ⎛⎭⎪⎫x -12.由⎩⎪⎨⎪⎧y -32=-⎝ ⎛⎭⎪⎫x -12,y -2=-22x , 得⎩⎪⎨⎪⎧x =2,y =0.所以△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2,0),半径r =2+1=3,故△ABC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9.(2)设弦EF 的中点为M (x ,y ),△ABC 外接圆的圆心为N ,则N (2,0), 由MN ⊥MP ,得NM →·PM →=0, 所以(x -2,y )·(x -1,y -1)=0, 整理得x 2+y 2-3x -y +2=0,所以弦EF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x -322+⎝ ⎛⎭⎪⎫y -122=12.(1)若曲线上的动点满足的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则可用直接法,其一般步骤是:设点→列式→化简→检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检验,即除去多余的点,补上遗漏的点.(2)若是只求轨迹方程,则把方程求出,把变量的限制条件附加上即可;若是求轨迹,则要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已知坐标平面上动点M (x ,y )与两个定点P (26,1),Q (2,1),且|MP |=5|MQ |.(1)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2)记(1)中轨迹为C ,若过点N (-2,3)的直线l 被C 所截得的线段长度为8,求直线l 的方程.解:(1)由|MP |=5|MQ |,得(x -26)2+(y -1)2=5(x -2)2+(y -1)2,化简得x 2+y 2-2x -2y -23=0,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x -1)2+(y -1)2=25,轨迹是以(1,1)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l :x =-2,此时所截得的线段长度为2×52-32=8,所以l :x =-2符合题意.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l 的方程为y -3=k (x +2), 即kx -y +2k +3=0, 圆心(1,1)到l 的距离d =|3k +2|k 2+1,由题意,得⎝ ⎛⎭⎪⎪⎫|3k +2|k 2+12+42=52,解得k =512,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512x -y +236=0, 即5x -12y +46=0.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5x -12y +46=0.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已知圆C 与两圆x 2+(y +4)2=1,x 2+(y -2)2=1外切,圆C 的圆心轨迹为L ,设L 上的点与点M (x ,y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m ,点F (0,1)与点M (x ,y )的距离为n .(1)求圆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2)求满足条件m =n 的点M 的轨迹Q 的方程.【解】 (1)两圆半径都为1,两圆圆心分别为C 1(0,-4),C 2(0,2),由题意得|CC 1|=|CC 2|,可知圆心C 的轨迹是线段C 1C 2的垂直平分线,C 1C 2的中点为(0,-1),直线C 1C 2的斜率不存在,所以圆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为y =-1.(2)因为m =n ,所以M (x ,y )到直线y =-1的距离与到点F (0,1)的距离相等,故点M 的轨迹Q 是以y =-1为准线,点F (0,1)为焦点,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而p2=1,即p =2,所以,轨迹Q 的方程是x 2=4y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 或y 进行限制.1.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A (x ,y ),由题意可知D ⎝ ⎛⎭⎪⎫x 2,y 2.又因为|CD |=3,所以⎝ ⎛⎭⎪⎫x 2-52+⎝ ⎛⎭⎪⎫y 22=9,即(x -10)2+y 2=36,由于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点A 不能落在x 轴上,即y ≠0,所以点A 的轨迹方程为(x -10)2+y 2=36(y ≠0).答案:(x -10)2+y 2=36(y ≠0)2.如图,已知△ABC 的两顶点坐标A (-1,0),B (1,0),圆E 是△ABC 的内切圆,在边AC ,BC ,AB 上的切点分别为P ,Q ,R ,|CP |=1(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段长相等),动点C 的轨迹为曲线M ,求曲线M 的方程.解:由题知|CA |+|CB |=|CP |+|CQ |+|AP |+|BQ |=2|CP |+|AB |=4>|AB |, 所以曲线M 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挖去与x 轴的交点).设曲线M :x 2a 2+y 2b 2=1(a >b >0,y ≠0),则a 2=4,b 2=a 2-⎝ ⎛⎭⎪⎫|AB |22=3,所以曲线M 的方程为x 24+y 23=1(y ≠0).相关点法(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如图所示,抛物线E :y 2=2px (p >0)与圆O :x 2+y 2=8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2.过劣弧AB 上动点P (x 0,y 0)作圆O 的切线交抛物线E 于C ,D 两点,分别以C ,D 为切点作抛物线E 的切线l 1,l 2,l 1与l 2相交于点M .(1)求p 的值;(2)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解】 (1)由点A 的横坐标为2,可得点A 的坐标为(2,2),代入y 2=2px (p >0),解得p =1. (2)由(1)知抛物线E :y 2=2x .设C ⎝ ⎛⎭⎪⎫y 212,y 1,D ⎝ ⎛⎭⎪⎫y 222,y 2,y 1≠0,y 2≠0,切线l 1的斜率为k ,则切线l 1:y -y 1=k ⎝ ⎛⎭⎪⎫x -y 212,代入y 2=2x ,得ky 2-2y +2y 1-ky 21=0,由Δ=0,解得k =1y 1, 所以l 1的方程为y =1y 1x +y 12,同理l 2的方程为y =1y 2x +y 22.联立⎩⎪⎨⎪⎧y =1y 1x +y 12,y =1y 2x +y 22,解得⎩⎨⎧x =y 1·y 22,y =y 1+y 22.易知CD 的方程为x 0x +y 0y =8,其中x 0,y 0满足x 20+y 20=8,x 0∈[2,2 2 ], 由⎩⎪⎨⎪⎧y 2=2x ,x 0x +y 0y =8,得x 0y 2+2y 0y -16=0, 则⎩⎪⎨⎪⎧y 1+y 2=-2y 0x 0,y 1·y 2=-16x 0,代入⎩⎨⎧x =y 1·y 22,y =y 1+y 22,可得M (x ,y )满足⎩⎪⎨⎪⎧x =-8x 0,y =-y 0x 0,可得⎩⎪⎨⎪⎧x 0=-8x ,y 0=8yx ,代入x 20+y 20=8,并化简,得x 28-y 2=1,考虑到x 0∈[2,22],知x ∈[-4,-22],所以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8-y 2=1,x ∈[-4,-22].1.如图,已知P 是椭圆x 24+y 2=1上一点,PM ⊥x 轴于点M .若PN →=λNM →. (1)求N 点的轨迹方程;(2)当N 点的轨迹为圆时,求λ的值.解:(1)设点P ,点N 的坐标分别为P (x 1,y 1),N (x ,y ), 则M 的坐标为(x 1,0),且x =x 1, 所以PN →=(x -x 1,y -y 1)=(0,y -y 1), NM →=(x 1-x ,-y )=(0,-y ), 由PN →=λNM →得(0,y -y 1)=λ(0,-y ). 所以y -y 1=-λy ,即y 1=(1+λ)y .因为P (x 1,y 1)在椭圆x 24+y 2=1上, 则x 214+y 21=1,所以x 24+(1+λ)2y 2=1, 故x 24+(1+λ)2y 2=1为所求的N 点的轨迹方程. (2)要使点N 的轨迹为圆,则(1+λ)2=14,解得λ=-12或λ=-32.故当λ=-12或λ=-32时,N 点的轨迹是圆.2.已知曲线E :ax 2+by 2=1(a >0,b >0),经过点M ⎝ ⎛⎭⎪⎫33,0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点A ,B ,且MB →=-2MA →.若点B 的坐标为(0,2),求曲线E 的方程.解:设A (x 0,y 0),因为B (0,2),M ⎝ ⎛⎭⎪⎫33,0,故MB →=⎝ ⎛⎭⎪⎫-33,2,MA →=⎝ ⎛⎭⎪⎫x 0-33,y 0.由于MB →=-2MA →,所以⎝ ⎛⎭⎪⎫-33,2=-2⎝ ⎛⎭⎪⎫x 0-33,y 0.所以x 0=32,y 0=-1,即A ⎝ ⎛⎭⎪⎫32,-1.因为A ,B 都在曲线E 上,所以⎩⎨⎧a ·02+b ·22=1,a ·⎝ ⎛⎭⎪⎫322+b ·(-1)2=1,解得⎩⎨⎧a =1,b =14. 所以曲线E 的方程为x 2+y24=1.[学生用书P407(单独成册)][A 级 基础练]1.方程(x -y )2+(xy -1)2=0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B .两条双曲线 C .两个点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选C.(x -y )2+(xy -1)2=0⇔⎩⎪⎨⎪⎧x -y =0,xy -1=0.故⎩⎪⎨⎪⎧x =1,y =1或⎩⎪⎨⎪⎧x =-1,y =-1.2.(2020·新高考卷Ⅰ改编)已知曲线C :mx 2+ny 2=1.以下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m >n >0,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②若m =n >0,则C 是圆,其半径为n ;③若mn <0,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 -mn x ;④若m=0,n >0,则C 是两条直线.A .1B .2C .3D .4解析:选C.对于①,因为m >n >0,所以0<1m <1n ,方程mx 2+ny 2=1可变形为x 21m +y 21n =1,所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正确;对于②,因为m=n >0,所以方程mx 2+ny 2=1可变形为x 2+y 2=1n ,该方程表示半径为1n 的圆,错误;对于③,因为mn <0,所以该方程表示双曲线,令mx 2+ny 2=0⇒y =± -mn x ,正确;对于④,因为m =0,n >0,所以方程mx 2+ny 2=1变形为ny 2=1⇒y =±1n ,该方程表示两条直线,正确.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0),B (1,1),C (0,1),映射f 将xOy 平面上的点P (x ,y )对应到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uO ′v 上的点P ′(2xy ,x 2-y 2),则当点P 沿着折线A -B -C 运动时,在映射f 的作用下,动点P ′的轨迹是( )解析:选D.当P 沿AB 运动时,x =1,设P ′(x ′,y ′),则⎩⎪⎨⎪⎧x ′=2y ,y ′=1-y 2(0≤y ≤1),故y ′=1-x ′24(0≤x ′≤2,0≤y ′≤1).当P 沿BC 运动时,y =1,则⎩⎪⎨⎪⎧x ′=2x ,y ′=x 2-1(0≤x ≤1),所以y ′=x ′24-1(0≤x ′≤2,-1≤y ′≤0),由此可知P ′的轨迹如D 项图象所示,故选D.4.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MN →|·|MP →|+MN →·NP →=0,则动点P (x ,y )的轨迹方程为( )A .y 2=-8xB .y 2=8xC .y 2=-4xD .y 2=4x解析:选A.设P (x ,y ).因为M (-2,0),N (2,0),所以MN →=(4,0),|MN →|=4,MP →=(x +2,y ),NP →=(x -2,y ),由|MN →|·|MP →|+MN →·NP →=0,得4(x +2)2+y 2+4(x -2)=0,化简整理得y 2=-8x .故选A.5.动点M 在圆x 2+y 2=25上移动,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段MD ,D 为垂足,则线段MD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4x 225+y 225=1 B .x 225+4y 225=1 C.4x 225-y 225=1D.x 225-4y 225=1解析:选B.如图,设线段MD 的中点为P (x ,y ),M (x 0,y 0),D (x 0,0),因为P 是MD 的中点,所以⎩⎪⎨⎪⎧x 0=x ,y 0=2y .又M 在圆x 2+y 2=25上,所以x 20+y 20=25,即x 2+4y 2=25,x 225+4y 225=1,所以线段MD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225+4y 225=1.故选B.6.设D 为椭圆y 25+x 2=1上任意一点,A (0,-2),B (0,2),延长AD 至点P ,使得|PD |=|BD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点P 坐标为(x ,y ).因为D 为椭圆y 25+x 2=1上任意一点,且A ,B 为椭圆的焦点,所以|DA |+|DB |=2 5.又|PD |=|BD |,所以|P A |=|PD |+|DA |=|DA |+|DB |=25,所以x 2+(y +2)2=25,所以x 2+(y +2)2=20,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2=20.答案:x 2+(y +2)2=20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0),B (2,2),若点C 满足OC →=OA →+t (OB →-OA →),其中t ∈R ,则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C (x ,y ),则OC →=(x ,y ),OA →+t (OB →-OA →)=(1+t ,2t ),所以⎩⎪⎨⎪⎧x =t +1,y =2t ,消去参数t ,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x -2.答案:y =2x -28.△ABC 的顶点A (-5,0),B (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 =3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如图,△ABC 与内切圆的切点分别为G ,E ,F .则|AG |=|AE |=8,|BF |=|BG |=2,|CE |=|CF |, 所以|CA |-|CB |=8-2=6.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轨迹方程为x 29-y 216=1(x >3).答案:x 29-y 216=1(x >3)9.如图所示,已知圆A :(x +2)2+y 2=1与点B (2,0),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1)△P AB 的周长为10;(2)圆P 与圆A 外切,且过B 点(P 为动圆圆心);(3)圆P 与圆A 外切,且与直线x =1相切(P 为动圆圆心).解:(1)根据题意,知|PA |+|PB |+|AB |=10,即|P A |+|PB |=6>4=|AB |,故P 点的轨迹是椭圆,且2a =6,2c =4,即a =3,c =2,b = 5.因此其轨迹方程为x 29+y 25=1(y ≠0).(2)设圆P 的半径为r ,则|P A |=r +1,|PB |=r , 因此|P A |-|PB |=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 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且2a =1,2c =4,即a =12,c =2,b =152,因此其轨迹方程为4x 2-415y 2=1⎝ ⎛⎭⎪⎫x ≥12. (3)依题意,知动点P 到定点A 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x =2的距离,故其轨迹为抛物线,且开口向左,p =4.因此其轨迹方程为y 2=-8x .10.已知动圆P 恒过定点⎝ ⎛⎭⎪⎫14,0,且与直线x =-14相切.(1)求动圆P 圆心的轨迹M 的方程;(2)在正方形ABCD 中,AB 边在直线y =x +4上,另外C ,D 两点在轨迹M 上,求该正方形的面积.解:(1)由题意得动圆P 的圆心到点⎝ ⎛⎭⎪⎫1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 =-14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P 的轨迹是以⎝ ⎛⎭⎪⎫14,0为焦点,直线x =-14为准线的抛物线,且p =12,所以动圆P 圆心的轨迹M 的方程为y 2=x . (2)由题意设CD 边所在直线方程为y =x +t . 联立⎩⎪⎨⎪⎧y =x +t ,y 2=x ,消去y ,整理得x 2+(2t -1)x +t 2=0.因为直线CD 和抛物线交于两点,所以Δ=(2t -1)2-4t 2=1-4t >0,解得t <14. 设C (x 1,y 1),D (x 2,y 2), 则x 1+x 2=1-2t ,x 1x 2=t 2. 所以|CD |=2[(x 1+x 2)2-4x 1x 2]=2[(1-2t )2-4t 2]=2(1-4t ).又直线AB 与直线CD 之间的距离为|AD |=|t -4|2,|AD |=|CD |,所以2(1-4t )=|t -4|2,解得t =-2或t =-6,经检验t =-2和t =-6都满足Δ>0. 所以正方形边长|AD |=32或|AD |=52, 所以正方形ABCD 的面积S =18或S =50.[B 级 综合练]11.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 A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32x 2+3y 2=1(x >0,y >0) B.32x 2-3y 2=1(x >0,y >0) C .3x 2-32y 2=1(x >0,y >0) D .3x 2+32y 2=1(x >0,y >0)解析:选A.设A (a ,0),B (0,b ),a >0,b >0.由BP →=2P A →,得(x ,y -b )=2(a -x ,-y ),即a =32x >0,b =3y >0.点Q (-x ,y ),故由OQ →·AB →=1,得(-x ,y )·(-a ,b )=1,即ax +by =1.将a =32x ,b =3y 代入ax +by =1,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32x 2+3y 2=1(x >0,y >0).12.若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则称曲线C 为“好曲线”.以下曲线不是“好曲线”的是( )A .x +y =5B .x 2+y 2=9 C.x 225+y 29=1D .x 2=16y解析:选B.因为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所以M 的轨迹是以A (-5,0),B (5,0)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x 216-y 29=1.A 项,直线x +y =5过点(5,0),满足题意,为“好曲线”;B 项,x 2+y 2=9的圆心为(0,0),半径为3,与M 的轨迹没有交点,不满足题意;C 项,x 225+y 29=1的右顶点为(5,0),满足题意,为“好曲线”;D 项,方程代入x 216-y 29=1,可得y -y 29=1,即y 2-9y +9=0,所以Δ>0,满足题意,为“好曲线”.13.(2021·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模拟)已知两定点F 1(-1,0),F 2(1,0)和一动点P ,给出下列结论:①若|PF 1|+|PF 2|=2,则点P 的轨迹是椭圆; ②若|PF 1|-|PF 2|=1,则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③若|PF 1||PF 2|=λ(λ>0,且λ≠1),则点P 的轨迹是圆;④若|PF 1|·|PF 2|=a 2(a ≠0),则点P 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⑤若直线PF 1与PF 2的斜率之积为m (m ≠0),则点P 的轨迹是椭圆(除长轴两端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对于①,由于|PF 1|+|PF 2|=2=|F 1F 2|,所以点P 的轨迹是线段F 1F 2,故①不正确.对于②,由于|PF 1|-|PF 2|=1,故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故②不正确.对于③,设P (x ,y ),由题意得(x +1)2+y 2(x -1)2+y 2=λ,整理得(1-λ2)x 2+(1-λ2)y 2+(2+2λ2)x +1-λ2=0.因为λ>0,且λ≠1,所以x 2+y 2+(2+2λ2)1-λ2x +1-λ21-λ2=0,所以点P 的轨迹是圆,故③正确.对于④,设P (x ,y ),则|PF 1|·|PF 2|=(x +1)2+y 2·(x -1)2+y 2=a 2.又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 ,-y ),因为(-x +1)2+(-y )2·(-x -1)2+(-y )2=(x +1)2+y 2·(x -1)2+y 2=a 2,所以点P ′(-x ,-y )也在曲线(x +1)2+y 2·(x -1)2+y 2=a 2上,即点P 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故④正确.对于⑤,设P (x ,y ),则k PF 1=y x +1,k PF 2=y x -1,由题意得k PF 1·k PF 2=y x +1·yx -1=y 2x 2-1=m (m ≠0),整理得x 2-y 2m =1,此方程不一定表示椭圆,故⑤不正确. 综上,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 答案:③④14.如图,已知椭圆C :x 218+y 29=1的短轴端点分别为B 1,B 2,点M 是椭圆C 上的动点,且不与B 1,B 2重合,点N 满足NB 1⊥MB 1,NB 2⊥MB 2.(1)求动点N 的轨迹方程;(2)求四边形MB 2NB 1面积的最大值.解:(1)方法一:设N (x ,y ),M (x 0,y 0)(x 0≠0). 由题知B 1(0,-3),B 2(0,3), 所以k MB 1=y 0+3x 0,k MB 2=y 0-3x 0.因为MB 1⊥NB 1,MB 2⊥NB 2, 所以直线NB 1:y +3=-x 0y 0+3x ,①直线NB 2:y -3=-x 0y 0-3x ,② ①×②得y 2-9=x 20y 20-9x 2.又因为x 2018+y 209=1,所以y 2-9=18⎝ ⎛⎭⎪⎫1-y 209y 20-9x 2=-2x 2,整理得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92=1(x ≠0).方法二:设N (x ,y ),M (x 0,y 0)(x 0≠0). 由题知B 1(0,-3),B 2(0,3), 所以k MB 1=y 0+3x 0,k MB 2=y 0-3x 0.因为MB 1⊥NB 1,MB 2⊥NB 2, 所以直线NB 1:y +3=-x 0y 0+3x ,①直线NB 2:y -3=-x 0y 0-3x ,② 联立①②,解得⎩⎪⎨⎪⎧x =y 20-9x 0,y =-y 0.又x 2018+y 209=1,所以x =-x 02,故⎩⎪⎨⎪⎧x 0=-2x ,y 0=-y ,代入x 2018+y 209=1,得y 29+x 292=1. 所以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92=1(x ≠0).方法三:设直线MB 1:y =kx -3(k ≠0), 则直线NB 1:y =-1k x -3,①直线MB 1与椭圆C :x 218+y 29=1的交点M 的坐标为⎝ ⎛⎭⎪⎪⎫12k 2k 2+1,6k 2-32k 2+1. 则直线MB 2的斜率为k MB 2=6k 2-32k 2+1-312k 2k 2+1=-12k .所以直线NB 2:y =2kx +3.②由①②得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92=1(x ≠0).(2)由(1)方法三得直线NB 1:y =-1k x -3,① 直线NB 2:y =2kx +3,②联立①②解得x =-6k2k 2+1,即x N =-6k2k 2+1,故四边形MB 2NB 1的面积S =12|B 1B 2|(|x M |+|x N |)=3×⎝ ⎛⎭⎪⎫12|k |2k 2+1+6|k |2k 2+1=54|k |2k 2+1=542|k |+1|k |≤2722,当且仅当|k |=22时,S 取得最大值2722.[C 级 提升练]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两个定点A 1(-6,0),A 2(6,0),再取两个动点N 1(0,m ),N 2(0,n ),且mn =2.(1)求直线A 1N 1与A 2N 2的交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R (3,0)的直线与轨迹C 交于P ,Q 两点,过点P 作PN ⊥x 轴且与轨迹C 交于另一点N ,F 为轨迹C 的右焦点,若RP →=λRQ →(λ>1),求证:NF →=λFQ →.解:(1)依题意知,直线A 1N 1的方程为y =m6(x +6),①直线A 2N 2的方程为y =-n6(x -6),②设M (x ,y )是直线A 1N 1与A 2N 2的交点,①×②得y 2=-mn6(x 2-6),又mn =2,整理得x 26+y 22=1.故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6+y 22=1.(2)证明:设过点R 的直线l :x =ty +3,P (x 1,y 1),Q (x 2,y 2),则N (x 1,-y 1),由⎩⎨⎧x =ty +3,x 26+y 22=1,消去x ,得(t 2+3)y 2+6ty +3=0,(*) 所以y 1+y 2=-6t t 2+3,y 1y 2=3t 2+3.由RP →=λRQ →,得(x 1-3,y 1)=λ(x 2-3,y 2),故x 1-3=λ(x 2-3),y 1=λy 2, 由(1)得F (2,0),要证NF →=λFQ →,即证(2-x 1,y 1)=λ(x 2-2,y 2), 只需证2-x 1=λ(x 2-2),只需证x 1-3x 2-3=-x 1-2x 2-2,即证2x 1x 2-5(x 1+x 2)+12=0,又x 1x 2=(ty 1+3)(ty 2+3)=t 2y 1y 2+3t (y 1+y 2)+9,x 1+x 2=ty 1+3+ty 2+3=t (y 1+y 2)+6,所以2t 2y 1y 2+6t (y 1+y 2)+18-5t (y 1+y 2)-30+12=0,即2t 2y 1y 2+t (y 1+y 2)=0,而2t 2y 1y 2+t (y 1+y 2)=2t 2·3t 2+3-t ·6tt 2+3=0成立,得证.。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PPT)5-1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PPT)5-1
知识梳理
t
p
1 2
5730
1.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
(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பைடு நூலகம்f(x, y)=0的解;
(2)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 的点都在曲线C上.
的货币。③()名姓。 【贝】(貝)量贝尔的简称。 【贝雕】名把贝壳琢磨加工制成的工艺品。 【贝多】名贝叶棕。也作??多。 【贝尔】’量计量声强、 电压或功率等相对大小的单位,符号。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美国发明家贝尔(AaGaa)而定的。简称贝。参看页〖分贝〗。[英] 【贝壳】(~儿)名贝 类的硬壳。 【贝勒】?名清; 速冻食品 速冻食品 ;代贵族爵位,地位在亲王、郡王之下。 【贝雷帽】名一种没有帽檐的扁圆形帽子, 多用呢绒等制成。[贝雷,法] 【贝母】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形或披针形,花黄绿色,下垂呈钟形。鳞茎扁球形,可入。 【贝书】名指佛经,因古代
在今河南汤阴南。②名姓。 【狈】(狽)见页〖狼狈〗、〖狼狈为奸〗。 【??】(梖)[梖多]()同“贝多”。 【备】(備、俻)①具备;具有:德才 兼~。②动准备:~用|~足原料|~而不用。③防备:防旱~荒|攻其不~|以~不时之需。④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⑤〈书〉副表示完 全:艰苦~尝|关怀~至|~受欢迎。⑥()名姓。 【备案】∥动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此事已报上级~。 【备办】动预备、置办(需要的东 西):~茶饭|年货已经~齐了。 【备不住】?〈方〉副说不定;或许:这件事他~是忘了。也作背不住。 【备查】动供查考(多用于公文等):存档~| 字典里多收了一些字~。 【备份】①名为备用而准备的另外一份:~伞(备用的降落伞)|~节目|这个软件做了两个~。②动为备用而复制(文件、软件 等):~了一份文件。 【备耕】动为耕种做准备,包括修理农具、挖沟、积肥等:加紧~工作|过了春节,人们就忙着~了。 【备荒】∥动防备灾荒:储 粮~。 【备货】∥动准备供销售的商品:营业前要备好货|应节的商品应提早~。 【备件】名预备着供更换的机件。 【备考】①动供参考:这个典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练习题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练习题

高三数学曲线与方程练习题1. 求抛物线 $y=x^2-4x+3$ 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方程。

解:首先,我们可以将抛物线的方程表示成标准形式:$y = a(x-h)^2 + k$,其中$(h,k)$为顶点坐标。

将给定的抛物线方程展开,可以得到:$y = x^2 - 4x + 3$比较标准形式与给定方程,可以得知:$h = \frac{-b}{2a} = \frac{-(-4)}{2(1)} = 2$将$h$代入给定方程,可以得到顶点的纵坐标:$k = 2^2 - 4(2) + 3 = -1$所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2, -1)$。

对称轴的方程可以通过将$x$替换为$h$得到:$x = 2$综上所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2, -1)$,对称轴方程为 $x = 2$。

2. 已知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 的图像过点$(-1, 0)$,切线方程为 $y = 2x - 3$,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首先,由于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1, 0)$,可以得到一个方程:$a(-1)^2 + b(-1) + c = 0$化简上述方程,可以得到:$a - b + c = 0$另外,切线的方程为 $y = 2x - 3$,说明该点处的导数为2,即对应二次函数的导数为2。

所以我们可以对二次函数求导以得到导函数。

对二次函数求导,可以得到:$y' = 2ax + b$将过点$(-1, 0)$的坐标代入导函数,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方程:$2a(-1) + b = 2$化简上述方程,可以得到:$-2a + b = 2$综合以上两个方程,可以得到一个方程组:$\begin{cases}a -b +c = 0 \\-2a + b = 2 \\\end{cases}$通过解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 $a = -\frac{2}{5}$,$b = -\frac{6}{5}$ 和 $c = -\frac{12}{5}$。

高三数学下册《曲线的参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下册《曲线的参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
5.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动画、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提供丰富的课后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数学软件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视频,内容是一个摩天轮的运动过程。摩天轮的运动形成了一个圆的轨迹,这个轨迹实际上就是一个曲线。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摩天轮的运动,并提出问题:“摩天轮的运动轨迹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描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坐标系和方程。接着,我会引入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告诉学生我们将要通过参数方程来描述这样的曲线运动。
(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曲线参数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实际生活中的曲线运动为例,引出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生活中的曲线运动为例,如圆周运动、行星运动等,引出曲线参数方程的概念。
5.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Z0011-圆锥曲线

Z0011-圆锥曲线

方程 (五种常用方法)
(D2+E2-4F>0) 圆心 ( − 2 ,− 2 ) 半径 1 D + E − 4 F 2 Ax2 + Bxy +Cy2 +Dx +Ey +F = 0 表示圆 B= 0, A=C≠0, D2+E2– 4F > 0 特殊方程 (1)与 x 轴相切 ( x – a )2 +( y – b )2 =b2 (2)与 y 轴相切(x – a )2+ (y – b ) = a2 (3)与两轴都切 ( x – a )2 + (y±a )2 =a2 以 P1 (x1,y1) P2(x2, y2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x – x1)( x – x2 )+(y – y1)(y – y2)= 0 2 位置关系 (x – a)2+(y– b)2 = r2 圆心 (a,b) 半径 r ①点 P(x0,y0) 与圆 C: d =│PC┃,d > r P 在圆外,d=r P 在圆上,d < r P 在圆内 ②直线 l: y =kx + b,与圆 C:代数法:联立方程组消 y 得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Ax + By + C = 0 △>0 相交, △=0 相切, △<0 相离; 几何法:点 C 到 l 的距离 d d < r 相交 , d=r 相切, d > r 相离; (1) d>R+r 外离 (2)d=R+r 外切 (3)│R – r│<d<R+r 相交 ③圆 C1 与圆 C2: 圆心距 d =│C1C2│ (4)d=│R – r│内切 (5)0≤d<│R– r│内含
解法 步骤 注意 技巧 (1)圆方程 [1]给三点:一般方程 [2]其它条件 :( a, b ) , r (2)二次曲线 ①求系数( a , b 或 p) ②确定焦点位置 (1)圆切线求法①给 k (b) :设 y =kx+b 用 d=r 求 b (k) ②给点 :圆上 代(xx0 :x2, yy0 :y2) 圆外 y ― y0=k(x― x0) 用 d = r 求 k (2)中点弦:动弦中点轨迹 四点三式一减二代 (3)焦半径:公式, 焦点弦:用极坐标方程求弦长 椭圆,双曲线 P 1 P 2 = 1− e 2 cos 2 θ 抛物线 P 1 P 2 = sin 2 θ (4)切线:切点弦

高三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

高三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

圆锥曲线与方程1. 已知动抛物线的准线为x 轴,且经过点(0,2),求抛物线的顶点轨迹方程。

解:设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y x y x 则焦点坐标为, ……………………3分由题意得4)22(22=-+y x , ………………6分即顶点的轨迹方程为.1)1(422=-+y x ………………8分 2.动点P 在x 轴与直线l :y =3之间的区域(含边界)上运动,且到点F (0,1)和直线l的距离之和为4.(1)求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0,1)Q -作曲线C 的切线,求所作的切线与曲线C 所围成区域的面积. 【解】(1)设P (x ,y )+3-y =4,化简,得y =14x 2(y ≤3).…………………4分(2)设过Q 的直线方程为y =kx -1,代入抛物线方程,整理得x 2-4kx +4=0. 由△=16k 2-16=0.解得k =±1.于是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1(亦可用导数求得切线方程). 切点的坐标为(2,1),(-2,1).由对称性知所求的区域的面积为S =220132(1)d .44x x x ⎡⎤--=⎢⎥⎣⎦⎰ ………………… 10分 3.已知圆F 1:(x +1)2+y 2=16,定点F 2(1,0).动圆M 过点F 2,且与圆F 1相内切.(1)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若过原点的直线l 与(1)中的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且△ABF 1的面积为32,求直线l 的方程.解:(方法一)(1)设圆M 的半径为r . 因为圆M 与圆F 1相内切,所以MF 1=4-r . 因为圆M 过点F 2,所以MF 2=r .所以MF 1=4-MF 2,即MF 1+MF 2=4.………2分 所以点M 的轨迹C 是以F 1,F 2为焦点的椭圆.………且此椭圆的方程形式为x 2a 2+y 2b2=1(a >b >0).其中2a =4,c =1,所以a =2,b =3.……………4分所以曲线C 的方程x 24+y 23=1.……………5分(方法二)设M (x ,y),由MF 1+MF 2=4得4= ……3分化简得x 24+y 23=1,所以曲线C 的方程x 24+y 23=1.…5分(2)(方法一)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3),(0,-3),此时S △ABF 1=3≠32,不合题意.………………………………………………………6分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k ≠0),代入椭圆方程x 24+y 23=1,得y 1=12k 23+4k 2,y 2=-12k 23+4k 2.所以S △ABF 1=S △AOF 1+S △BOF 1=12OF 1⋅∣y 1∣+12OF 1⋅∣y 2∣=12OF 1⋅(y 1-y 2)=12k 23+4k 2.……………………………………………7分因为S △ABF 1=32,所以12k 23+4k2=32.解得k =±12. …………………………8分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0.……………………………………………………10分 (方法二)因为直线l 过椭圆的中心,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S △ABF 1=2S AOF 1.因为S △ABF 1=32,所以S AOF 1=34. ………………………………6分 不妨设点A (x 1,y 1)在x 轴上方,则S AOF 1=12⋅OF 1⋅y 1=34.所以y 1=32,x 1=±3,即点A 的坐标为(3,32)或(-3,32). (8)分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12.故所求的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0.…………………………………………………10分 4. 点(,)n n n P x y 在曲线:xC y e -=上,曲线C 在n P 处的切线n l 与x 轴相交于点1(,0)n n Q x +,直线1n t +:1n x x +=与曲线C 相交于点111(,)n n n P x y +++,(1,2,3,n =L ).由曲线C 和直线n l ,1n t +围成的图形面积记为n S ,已知11x =.(1)证明:11n n x x +=+; (2)求n S 关于n 的表达式;(3)若数列{}n S 的前n 项之和为n T ,求证:11n n n nT x T x ++<(1,2,3,n =L ).解(Ⅰ)证明:因为x y e -=,所以xy e -'=-,则切线n l 的斜率nx n k e -=-,所以切线n l 的方程为()nx n n y y ex x --=--,令0y =,得1n Q n x x =+,即11n n x x +=+·2分(Ⅱ)解:因为11x =,所以n x n =,所以11111(2)()()|222n nn x xx n n n n n n n x e e S e dx x x y e e e +---+-+-=--⋅=--⨯=⎰ ·5分(Ⅲ)证明:因为12(2)2()(1)22(1)n n n e e T e e e e e e e ------=++⋅⋅⋅+=--, 所以1111111111n n n n n n n T e e e T e e e e e --++-++---===+---,又1111n nx n x n n ++==+, 故要证11n n n n T x T x ++<,只要证111n e e e n+-<-,即要证1(1)n e e n e +>-+·7分下用数学归纳法(或用二项式定理,或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等方法来 证明1(1)n ee n e +>-+(略)·10分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F 的坐标为(1,0). (1)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2)设M 、N 是抛物线C 的准线上的两个动点,且它们的纵坐标之积为-4,直线MO ,NO 与抛物线C 的交点分别为点A 、B .求证:动直线AB 恒过一个定点.解:(1)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px (p >0),则p2=1,p =2.所以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为y 2=4x .………………………………………………3分 (2)(方法一)抛物线C 的准线方程为x =-1,设M (-1,y 1)、N (-1,y 2), 其中y 1y 2=-4.则直线MO 的方程为:y =-y 1x . 将y =-y 1x 与y 2=4x 联立方程组.解得A 点坐标为(4y 21,-4y 1).同理可得B 点坐标为(4y 22,-4y 2).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 +4y 1-4y 2+4y 1=x -4y 214y 22-4y 21.整理,得(y 1+y 2)y -4x +4=0.由⎩⎨⎧y =0,-4x +4=0,解得⎩⎨⎧x =1,y =0.故动直线AB 恒过一个定点(1,0).………………10分(方法二)抛物线C 的准线方程为x =-1,设M (-1,y 1)、N (-1,y 2). 由于y 1y 2=-4,取y 1=2,则y 2=-2,可得M (-1,2)、N (-1,-2).此时直线MO 的方程分别为y =-2x ,由⎩⎨⎧y 2=4x ,y =-2x .解得A 点坐标为(1,-2).同理,可得B 点坐标为(1,2).则直线AB 的方程为l 1:x =1. 再取y 1=1,则y 2=-4,同理可得A (4,-4),B (14,1).此时直线AB 方程为l 2:4x +3y -4=0.于是可得l 1与l 2的交点为(1,0). 下面验证对任意的y 1,y 2,当y 1y 2=-4时,动直线AB 恒过一个定点(1,0). 直线MO 的方程为:y =-y 1x . 将y =-y 1x 与y 2=4x 联立方程组.解得A 点坐标为(4y 21,-4y 1).同理可得B 点坐标为(4y 22,-4y 2).则直线AB 的方程为:y +4y 1-4y 2+4y 1=x -4y 214y 22-4y 21.整理,得(y 1+y 2)y -4x +4=0. 可得点(1,0)在直线AB 上.所以动直线AB 恒过一个定点(1,0).………………………………………………10分 6.(本题满分10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经过点(2,2)A ,其焦点F 在x 轴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曲线上所有点的集合与此曲线的方程的解集能够 一一对应
3、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y)=0,那么点 P(x0, y0) 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 是 f (x0, y0) 0
集合的 观点
①、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2 ②、满足方程︱x︱=2的点不一定在直线上 结论:过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方程不是︱x︱=2
y
A
0
2
x
分析特例归纳定义
定义 • 给定曲线C与二元方程f(x,y)=0, 若满足
• (1)曲线上的点坐标都是这个方程 的解
•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 y
l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
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
x=y(或x-y=0)
曲线
条件
方程
y l x-y=0 得出关系:
0x
(1) l 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y=0的解
(2)以方程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
在 l上
分析特例归纳定义
(2)、函数 y ax2 (a>0)的图象是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
这条抛物线的方程是 y ax2 (a>0)
梁子时装 TANGY collection:/
武……琳可奥基官员长着细长的淡灰色怪石一样的脑袋和粗犷的墨黑色谷堆一般的脖子,最出奇的是一张平常的淡橙色肥肠一样的脸,配着一只彪悍的亮黑色鸡毛般的鼻子。鼻子上面是一对高大 的暗灰色蛛网般的眼睛,两边是跳动的鲜红色水桶耳朵,鼻子下面是威风的深灰色怪藤样的嘴唇,说话时露出很大的紫红色猫妖一样的牙齿,一条老态的火橙色腰带般的舌头好像十分神奇但又露 出一种隐约的有趣。他仿佛暗灰色企鹅一般的身材仿佛特别标准而傲慢,轻飘的暗橙色细小棕绳一样的胡须确实相当阴森却又透着一丝琢磨不透。老态的火橙色腰带般的舌头似乎有点病态但又有 些猜疑。那一双硕长的纯黑色轻盈似的眉毛,显得极为顽强迷离。再看琳可奥基官员的身形,他有着丰盈的仿佛软管般的肩膀,肩膀下面是紧缩的仿佛银剑般的手臂,他跳动的淡红色榴莲般的手 掌真的有些罕见和豪华,敦实的暗黄色玉葱般的手指认为很是冷酷酷野。他结实的仿佛扫帚般的腿显得极为华丽和震撼,怪异的仿佛铅笔般的脚好像十分疯狂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和谐,他轻盈的 仿佛奶糖般的屁股确实相当夸张但又带着几分华丽!腰间一条,紧缩的金橙色钢条般的腰带仿佛特别帅气却又透着一丝神气。这个大叔喘息时有种嘶哑的亮橙色桃核般的声音,得意时会散发出散 射的土黄色水精一样的气味。他结实的深黑色蚯蚓一般的骨骼好像极品的灿烂而经典,那种高雅的深灰色粉饼般的神态的确绝对的与众不同又神秘。…………那个身穿高高的蛇筋服的美眉是
2.1.1《曲线与方程》
教学目标
• 理解并能运用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 概念,建立“数”与“形”的桥梁,培养 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 教学重点:求曲线的方程 • 教学难点:掌握用直接法、代入法、交轨
法等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分析特例归纳定义
曲线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对应关系呢?
(1)、求第一、三象限里两轴间夹角平分线的 坐标满足的关系
y
y ax2(a>0)
·M
0
x
满足关系:
(1)、如果 (x0 , y0 ) 是抛物线上的点,那么( x0 , y0 ) 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
(2)、如果(x0, y0 ) 是方程 y ax2 (a>0) 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
在抛物线上
分析特例归纳定义
(3)、说明过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方程︱x︱=2的关系
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她出生在Q.兰冈契帝国的阳台泉,绰号:六爪木盒!年龄看上去大约十三四岁,但实际年龄足有一万多岁,身高一米八左右,体重足有一百公斤。此人最善使用 的兵器是『粉宝蟒鬼弯月绳』,有一身奇特的武功『灰雪扇精匕首耳』,看家的魔法是『青雾晶仙螺栓经文』,另外身上还带着一件奇异的法宝『绿鸟浪精油饼袋』。她有着不大的浅橙色螃蟹造 型的身材和漂亮的葱绿色海胆般的皮肤,的确绝对的粗野但又有些标新立异,她头上是变形的青远山色陀螺形态的奇发,戴着一顶有角的暗黄色南瓜般的螺壳神光帽,她上穿高高的海蓝色金钩模 样的砂锅石灵蛇筋服,下穿柔软的的金橙色镜子似的老虎海天长裤,脚穿闪闪发光的暗青色扣肉模样的火炕秋影履。另外这人身后还有着古怪的亮蓝色悬胆造型的五条尾巴。整个形象显得极为朦 胧夸张……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长着平常的土黄色香肠般的脑袋和怪异的水绿色白菜似的脖子,最出奇的是一张柔软的天蓝色菊花般的脸,配着一只很大的淡绿色菊花造型的鼻子。鼻子上面是一 对脏脏的银橙色拖网一般
是曲线上的点
f(x,=0
• 那么这个方程f(x,y)=0叫做这条
曲线C的方程
0
x
• 这条曲线C叫做这个方程的曲线
说明:1、曲线的方程——反映的是图形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方程的曲线——反映的是数量关系所表示的图形
2、两者间的关系:点在曲线上
点的坐标适合于此曲线的方程
通俗地说:无点不是解且无解不是点 或说点不 比解多且解也不比点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