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8
《学记》中的经典论述
注重启发式教学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 最新版整理ppt
29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体趋 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与一些著名教育家的努力 分不开。
与统治阶级的教育相对立,也同时存在着被统治阶级 的教育,即在自己的劳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用大量的事 实教育自己的子女明确在本阶级内部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对 统治阶级的仇恨。
最新版整理ppt
22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机器大工 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它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世界产业革命浪潮 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包括资本主 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教育学
基础
最新版整理ppt
1
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1、平时成绩占30% 2、闭卷考试占70%
最新版整理ppt
2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 田晶
最新版整理ppt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教育” 第二节 教育要素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第四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最新版整理ppt
13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实现沟通的中介,包括教 育的内容和手段。
内容:体现于教育材料、教科书、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

教育和教育学课件
第25页,共31页。
《论演说家的教育》
❖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 育》(《雄辩术原理》):系统总结了罗马 共和国最后一个世纪和罗马帝国第一个世纪 的教育观和教育经验,同时吸收了希腊人在 教育思想上的有益成果。由于该书集希腊罗 马教育思想和经验之大成,被誉为欧洲古代 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关系 ❖ 第二节 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远古教育即教育的起源
❖ 二、古代教育即教育的发展 ❖ 三、现代教育即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二、教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第四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从摇篮到坟墓)

代教育 发展趋势


全个

都 不

能 少

多元化
(文化融合)
民主化
(人人平等)
第21页,共31页。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 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 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 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 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 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 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 密切联系。
第11页,共31页。
❖ 3、劳动起源说(或称社会起源说) ❖ 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有意识的
生产劳动之中。 ❖ 评价: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相关。
第12页,共31页。
❖ (二)原始教育的特征
❖ 1、原始的平等性; ❖ 2、内容的贫乏性; ❖ 3、方法的单一; ❖ 4、活动的非独立性.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 26.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的程度是 ()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 27.把“刺激——反映”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
何安排强化的观点是
()
❖ 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论 D。情感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C。认识教学理
❖ 2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
C. 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 38.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 39.强调课程的内在逻辑,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基础的课程类型属

()
❖ A.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校本课程
❖ 40.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
❖ A.2——3人为宜 B.5——8人为宜 C. 10人以上为宜 宜
❖ A.家庭教育活动之中 B。社会教育活动之中 C。学校教育活动之中 D。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 29.班级组织的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 ()
❖ 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 架构内的矛盾
❖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之间的矛盾
❖ 30.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梅伊曼、拉伊
❖ 33.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 A.《理想国》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 34.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B.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C. 显性功能和隐性 功能 D. 谋生功能和享用隐性功能
❖ 35.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
❖ 24.记忆的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 思维,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1、词源:中国的甲骨文 西方的拉丁文 2、中外对教育一词的解释:
中国: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东汉的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卢梭说“教育就是依照儿童的自然发展程序, 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能力” 夸美纽斯说“教育就是发展健全的人”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
……
Company Logo
(一)教育的内涵
其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其二,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其三,教育是一项充满期望的活动,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 “任何关于教育的谈论,都或多或少地是在谈论教育的理想”, 即我们对教育的界定是以好教育为旨归的。
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 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 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理想旨归。
Company Logo
(二)教育的定义
教育特征可概括为:教育的目的性、教育 的独特性、教育的全人性、教育的理想性 。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 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基本途径。
Company Logo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1.扩大了教育对象,初等义务教育开始实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逐渐紧密; 3.教育内容日益丰富,产生了班级授课制; 4.国家重视对教育的干预,以法治教。
(四)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教育普及化、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3.教育逐步一体化,即强调学校、家庭、社会 的一体化; 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

教育学原理自考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自考ppt课件
•教育影响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 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020/5/10
.
10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2020/5/10
2020/5/10
.
21
奴隶社会及其教育
•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的装备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
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作为标准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其职能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经验
5.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教育学原理
2020/5/10
.
1
education ?
2020/5/10
.
2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5/10.
3
教育的字源-
英语:education; 法语: éducation; 德语: erziehung.
教育的词源-
Educare(引出)
拉丁文
教育
2020/5/10
Q: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11
•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 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规定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 值的教育影响;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学全套PPT课件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教育制度、政策与法规解读 •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梳理 • 德育、智育、体育等全面发展策略
探讨
2
目录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分享 •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进策略
研究
2024/1/27
提问技巧
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 、引导式提问。
表达技巧
清晰表达、情感表达、非 言语表达。
2024/1/27
共情技巧
理解学生感受、表达共情 、提供支持。
辅导策略
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行 为训练、家庭治疗。
27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推
07
进策略研究
2024/1/27
28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作用分析
塑造孩子性格
02 近代教育学
开始关注教育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能,代表人物 有夸美纽斯、卢梭等。
03 现代教育学
形成了众多的教育学流派,如实验教育学、文化 教育学、制度教育学等。
2024/1/27
6
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
01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
02 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 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
2024/1/27
10
价值取向与教育理念探讨
价值取向的含义
教育理念的含义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 、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也就是一 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 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和追求。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课件
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是 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如下图)
2021/3/9
授课:XXX
16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
教育者 教育影响
四、教育的形态
概念: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所构成的教 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既教育 “理念”的历史实现。
分类:(P7-8)依据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分为 制度化的教育与非制度化的教育;
(B)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 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 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C)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二)从个体角度
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2021/3/9
授课:XXX
13
(三)我们的理解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 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 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将个体与社会的 需要很好地统一起来; 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促使”; 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2021/3/9
授课:XXX
1
刘诗波 15970819320
2021/3/9
授课:XXX
2
教材: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02年7月版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03年7月版。
参考书目:
1.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 社。——重实践
2.黄济、王策三 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 育出版社。——重理论
思想提出和分析教育问题的基本能力。 ④对教育实际和教育实践有一定的了解。
2021/3/9
授课: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三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教育。
18
(一)产生学校教育
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
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一部分人专 门管理生产、掌管国事、从事文化科学活动的可能,社会出现了脑力劳 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据《礼记》记载,夏朝已有名叫“痒”、“序”、“校”的施教机 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学校的设立。
教育学
基础
1
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1、平时成绩占30% 2、闭卷考试占70%
2
第一讲 教育与教育学
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 田晶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教育” 第二节 教育要素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第四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第一节 认识“教育”
一、日常用法中的“教育” 二、词源中的“教育” 三、教育学中的“教育”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翻译日文书籍的工作中,有关“兴学”的活动和 理论就借用了日文中的“教育”一词。
7
2、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 “educare”,该名词由动词“educere”转换而来。
“育”字左下是一个孩子,右半部是一个妇女 ,整个字像妇女养育孩子之形。
(教、育)甲骨文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 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当时这两个字还并不是一个有确定意义的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多体现在有关“学”的论述上,如《学记》(作者没有 确切的考证)、《进学解》(韩愈)、《劝学篇》(张之洞)。
13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实现沟通的中介,包括教 育的内容和手段。
内容:体现于教育材料、教科书、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
选择、组织)
手段: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
要进行设计)
14
第三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在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比奴隶社会大大提高,社会财富与人类经 验日益增多,封建社会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在规模碰上扩大 ,类型上增多,内容上丰富。
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私学。以唐代为例,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 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东宫崇文馆、门 下省的弘文馆。地方设立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
19
(二)教育内容稳定、丰富
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 《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在欧洲,奴隶社会有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教育内容 有所不同。(斯巴达:赛跑、跳跃、角力、骑马、游泳、掷铁饼、 投标枪、使用武器。雅典:文法学校、弘琴学校、体操学校)
“educere”由前缀“e”(出)与词根“ducere”(引导)合 成,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 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从中、西方“教育”的词源来看都 反应了教育是一种培养儿童的活动。
8
三、教育学中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 会活动。
一、教育的产生 二、原始社会的教育 三、古代社会的教育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
15
一、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产生的原因
有意识、有目的地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是维 持生命和群体延续的必需手段。
(二)教育产生的条件
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16
二、原始社会的教育
5
一、日常用法中的“教育 ”
1、教育作为一种过程,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 “我从这部影片收到了深刻的教育。”
2、教育作为一种方法 “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6
二、词源中的“教育”
1、“教育”的汉字起源
“教”字的左下方表示一个孩子,是教的对象 ,左上方的两个叉表示占卜活动,是教的内容,右 方是一个手持鞭子的人,表示教的过程与手段,整 个字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学习。
(一)非独立性
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和机构。
(二)贫乏性
教育内容上只有简单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宗教观念、行为规范 等,教育方法主要采取口传身授。
(三)无阶级性
教育不分阶级,仅在教育内容、要求上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原始社会的教育虽然很原始,但却是使当时简单的社会经验得以保 存、传递,是保障人和社会的延续和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0
第二节 教育要素
一、教育者 二、学习者 三、教育影响
11
一、教育者
教育者就是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对教育认识的不同,对教育者外延的理解也不相同。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自身在 培养人的活动中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 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 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教育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 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概论》(叶澜):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 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9
《教育学》(教育学编委会):教育是在一 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 个性化相统一的社会活动。
“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内在态度 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12
二、学习者
受教育者 (将教育对象看作被动接受的人)
学生 (身心两方面尚未成熟的人)
学习者 体现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学习者的特征: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 3、不同的人在学习中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 4、不同的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