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3、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1.学习目标描述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3.问题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专题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B。
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
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自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8篇)_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8篇)_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精选8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解读今天给大家分享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解读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帮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全部都是干货哦~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我们参加比赛,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选题!选题一定要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们应该明白,信息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参赛的选题一定要适合用信息化来展现。
也就是说选择的这个题目它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所以老师们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另外教学目标也存在问题,如果我们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您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那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题目选完后,老师们就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在这里第一步需要对我们所选择的这节课程内容进行相关分析。
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那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我们所教的学生。
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那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
分析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我们本节课的时长、大致的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相关联性。
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
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3.辩论反馈情感体验
活动三:巩固提升
诵读竞演
1.朗诵PK小组评价
2.诵读比较感悟风格
观看视频,重温恢弘场面
听读、练读,初步朗读感受词的音韵之美。录音目的在于对诵读结果形成对比。
网络搜索
采访身边的人对苏轼的了解,形成电子稿
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
2016年南通市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一)
参
赛
教
案
课程名称语文
课题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心灵的歌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时数
1课时
授课班级
14财会班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网络教室
授课形式
网络教学
参考教材
《语文》第二册
出版单位
江苏教育出版社
版次
2011年11月第1版
现代信息
技术应用
前置学习
1.预习内容一: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预习内容二:按要求分组,观看微课视频在线学习,制作朗诵DV,准备解说、访谈内容。
1.完成预习一、二
2.上传预习成果至QQ群
1.发布任务
2.收集整理苏轼资料
3.制作PPT
4.录制微课
5.班级语文QQ群、《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资源包。
班级语文QQ群、《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资源包、图片、视频、微课、网络
2.运用微课教学突破了教学难点,深入把握本词豪放风格。
3.开发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形象思维火花,深入体会、理解、感悟词的意境。
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大赛(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各地纷纷举办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大赛。
本文将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参赛作品、评选标准以及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赛主题本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大赛的主题为“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创新教学助力成长”。
旨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参赛作品本次大赛吸引了众多教师参与,参赛作品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学段。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参赛作品:1. 小学语文《趣味汉字》课程:通过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初中数学《探究函数性质》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性质。
3.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课程:通过虚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小学英语《趣味单词》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英语单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课程: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评选标准本次大赛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设计:参赛作品的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 教学内容:参赛作品的内容要丰富多样,具有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参赛作品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参赛作品的教学效果要明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5. 信息技术应用:参赛作品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四、实践成果本次大赛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6年江苏省高职院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二等奖】

赵茂锦 敖建华、戴启艳、俞侃 王峰、刘道芳、俞柳英 翁爱祥、郁小芳、陈律 谢承佳、张培培、岳金方 鲍家泽、马玉银、于卫东 花卉、常涛 苏昊、陈捷、沈建 金慧娟、王坤、徐昱 洪煜 王霆、陈叶娣、史佳怡 史二颖、杨建新、夏惠芬 王晓婷、吴嘉宝、孙金山 周凌翱、聂章龙、瞿新南 张金鑫、孙云龙、庄海军 苏红艳、甘本鑫、朱东进 侯林、王青 谭静、徐磊、陈业勤 郭仙君 胡力文、骆梅柳、佟冉 于兴艳、邹瑄、周导杰 吴志红、温巍、蔡彬彬 闾志俊、裴昌永、张晓冬 杨星、张云、李红梅 郭菁菁 尹文琴、许国莹、张玉领 房庆华、王莉、邓文才 谢虔 王娟 吴阿敏、尹华、高超学 胡海婧、刘晨、吴小香 英起志 李娜、张克纯 施小英、黄洁、陈君 胡芳芳、冯莹、刘海滨 庄敏、朱蔚琦 杨小军、陈颖、韩加好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市职业大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通职业大学 沙洲职业工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参考教材

附件2
2016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大赛参考教材
本次比赛文化基础课参考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基础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和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专业课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详细书目如下表:
(一)文化基础课类参考教材
注:人教版《语文》、《数学》、《公共艺术》教材数字化配套资源请到人教版配套资源平台获取,网址:
(二)专业课类参考教材
1.工科类专业:
(2)模拟仿真实训
(3)网络教学资源(/sve)
(4)多媒体课件
2.现代服务业类专业:
(1)网络教学资源(/sve)
(2)参考教材目录。
2015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

11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红亚
二等奖 信息化课堂教学
113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吕国伟
二等奖 信息化课堂教学
114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谭花娣、刘西阁、周海飞 二等奖 信息化课堂教学
115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李嫣、陈震、院娅
二等奖 信息化课堂教学
116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陈桂香、尹桂波、佟昀 二等奖 信息化课堂教学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葛建伟 潘红梅 王妍妍、董自涛、宋伟 张红新、刘颖、张玲 王啸飞、江卉、叶中亮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
150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14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余俊、徐峥、田松青 一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15 16 17 18 19 2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示芮鑫
柏景岚、成康康、吴启高 钱华生、王永斌、彭一枫 金志芳、许紫霞、汪亚敏
吕亚君、马耀文、沈倩 三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74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郭燕
三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75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于荟、于清跃、许宁 三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76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冯淑珍、蒋伟
三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77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范露峰、周达
三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

149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一、引言为了达到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通过技能竞赛和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进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胜任汽车岗位用人需求,为我国新能源企业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内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是新时期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将比赛与教学、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竞赛是学生展示技能的舞台,参赛者能够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与专业导师组成团队参加比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方式,接受针对薄弱环节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在专业师资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并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分析参赛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进一步反思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并积极调整,使教学方案更加符合实践需求。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意义(一)有益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向应用型方向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现实学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和实践中,应当积极地了解更多先进的知识,包括电机、电控、电池和充电桩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为此,教师需要将新能源汽车技术核心课程与竞赛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训课程的持续进行,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有益于加强师生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技术及行业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接触广泛的赛事,无论是任何级别的赛事,只要能接触其中,便能了解更多先进的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大赛方案
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具体比赛方案如下:
一、奖项设置
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
单项奖按比赛项目分别设奖,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若干。
比赛获奖名单将经江苏教育网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后公布。
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将代表江苏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二、比赛项目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组别设置
(1)专业课程一组(生化与药品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2)专业课程二组(土建大类,水利大类)
(3)专业课程三组(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4)专业课程四组(公安大类,法律大类)
(5)专业课程五组(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资源
开发与测绘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轻纺食品大类)(6)专业课程六组(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
(7)公共基础课程一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8)公共基础课程二组(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
(9)公共基础课程三组(其他公共基础课程)
2.赛项要求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展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已用于课堂教学,教学应用效果突出。
3.比赛办法
本赛项采取提交视频、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
主讲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录制不超过10分钟的讲解视频(录制软件不限,MP4格式),讲解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成效。
4.参赛名额
每校参赛作品各组不超过1项。
三、参赛要求
(一)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参赛教师应是学校在职教师。
各赛项均可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
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
(二)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中获奖的学校,可额外增加1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赛名额,不限比赛组别。
(三)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有关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四)参赛作品的具体音视频技术指标要求为:视频压缩采用H.264(MPEG-4 Part10:profile=main,level=3.0)编码方式,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帧率为25fps,分辨率不低于720×576(4:3)或1024×576(16:9),音频采样率48KHz,码流率128Kbps(恒定)。
(五)每个参赛作品须提交以下参赛材料。
(1)书面材料:报名表一式2份、教案一式7份、说课稿一式7份;(2)光盘:1张,包括视频(作品)以及上述书面材料的WORD电子版。
(六)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出现问题由参赛者承担责任。
(七)经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将在非商业用途场合统一组织对大赛成果的共享。
(八)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报名表之外,其他参赛资
料任何地方不得出现院校和教师的信息。
(九)已参加过近两年全国、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以及教师不得参加本次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