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句演示教学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跟着《散步》学对称句式

拓展延伸
收集七年级上册课文中的对称句,读一读, 想一想,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跟着《散步》
学用对称句式
教学目标
1.认识对称句式 2. 会画出具有以下特征的 句子,并且标明序号 句子特征:
A.它们的字数、结构大体相同
B.它们 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相对
C.它们常常以两个分句的句式出现
初识对称句式
什么是对称句?
由字数、结构大体相同,意思相近、相对的两 个分句组成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对称句。
合作探究
1、说说使用对称句的妙处 (1)对称的句子互相对应,有对称美 (2)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律美 (3)使得表达的内容很有情趣,意韵美 2、对称句的用途 —— 写景、写人、抒情
说说对称话
例如: 1、台上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
2、台上是上课的老师,————————
3、教室里热闹极了,———————— 4、天上是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____________
写写“对称句”
写一段内容集中的话,能力所能及地用上 对称句(参考话题:课堂氛围,师生互动, 心理活动等,也可用于写景、叙事、抒情) 例如: 1、 教室前面是上课的老师,教室下面是 听课的学生,教室外面是查岗的领导。 2、一阵雨过后,天上是湛蓝湛蓝的颜色, 地上是碧绿碧绿的闪光。
作品展示:
小小对称,句里大有乾坤;———————
非常开讲非常开讲《对称的技巧》

非常开讲《对称的技巧》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再来讲对称的技巧。
在讲正文前,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怎么理解对称?有一些妈妈说:对称词、对称句好理解,但对称段、对称块就不太好理解。
关于对称,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里讲得很系统、很全面。
今天,我们再来作一个说明。
首先,引用对称这个概念是为了大道至简,是为了方便理解。
通常,我们对一个字的认识是从音、形、意来理解的;对于词,往往是从词性上来理解的。
比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对于句子,又是从主、谓、宾、定、状、补来理解的。
现在讲动词、名词,主语、谓语,这是西方的文法。
我们知道中国字是象形文字,而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的特点是图像性,拼音文字的特点是逻辑性。
在古代的文章中,其实是没有这些语法现象的。
这些语法现象是从英文,或是西方的拼音文字中套用过来的。
某种意义上讲,简单套用西方文字的语法来学习汉语,并不是很贴切。
比如,我们说一个字——兵。
这个字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
当名词的时候,有时当作“军事”讲,有时当成“士兵”来讲,有时又当成“军队”来讲;当动词的时候,有时是当“战争”,有时是讲“出兵”。
这就是中国汉字图像性的魅力所在。
再比如,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举了一篇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
这五个字就是一幅画,在这幅画中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是可以任意组合的:江春月夜花,花江春月夜,夜月花春江等等。
这样随意组合,在西方的文字中是做不到的。
又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也可以说是:月色荷塘,月塘荷色,塘色月荷。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认识,汉语的表达本不要求什么主、谓、宾、定、状、补。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读出意思、品出画面,这是一个总的原则,是汉字独特的魅力。
希望我们从这个高度来认识中国的汉字、汉词与汉语。
再来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在诗中基本上都是名词,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主、谓、宾、定、状、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对称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对称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成为幼儿园教师们重要的辅助工具,其中以对称性的教学活动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趣的对称性活动,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一、引入:用对称的镜子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面大镜子,将镜子放在教室里一个显眼的位置。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镜子并引导他们观察镜面上的效果,例如将一个书本放在镜子前,孩子们可以看到镜像中的书本。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感知到镜子可以产生对称的效果。
二、动手实践:对称的图形在一个有趣的对称性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纸、剪刀和彩笔,让孩子们用纸剪出不同的图形,然后把图形对折,观察对折后的结果。
通过这个实践的过程,孩子们能够亲自体验到对称性的变化。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探索不同的图形对称方式,如镜面对称、轴对称等。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游戏:找对称在这个对称性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先向孩子们展示一张对称性的图形,然后让他们找出所有的对称性元素。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包含多个形状的图片,孩子们需要找到这些形状中的对称性元素,并用彩笔勾画出来。
这个游戏既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又能够深化他们对对称性的理解。
四、自由创作:我的对称艺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自由创作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给予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运用对称性的原理,创造出自己的对称艺术作品。
孩子们可以使用各种颜色的纸、贴纸或者彩笔,创作出他们心中所想的对称图案。
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灵感,例如动植物的对称形态、对称的建筑物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对称艺术的兴趣。
五、总结归纳:对称性的重要性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总结归纳对称性的重要性。
对称性不仅存在于图形和艺术中,更存在于自然界的无处不在。
冀教版三上《对称》教学实录

冀教版三上《对称》教学实录一、课前三分钟同学们,上课,第一进行我们的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二、新授1、第一组图片,初步感受对称美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作为奖励,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几幅图片,想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2幅蝴蝶的图片)师:两只蝴蝶,哪只更美呢?什么缘故?(第一只,两边翅膀大小完全一样,第二只一边翅膀大,一边翅膀小,不行看)师:你同意吗?师:嗯,看来大伙儿都感受翅膀完全一样,看起来更美,更舒服,是吧?2、展现民俗节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对称师:那个暑假出去玩了吗?老师也出去旅行了,还参加了一次民俗节,民俗节上有好多漂亮的东西,想不想去看看?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跟大伙儿一起分享。
(课件配乐展现图片)师:有雄壮壮美的建筑物,奇异的国粹京剧脸谱,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技艺精湛的杂技表演师:看了这些图片,大伙儿有什么感受?(美吗?美在哪儿?)师: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看看每一幅图片的左右两边,你发觉了什么?生: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师:嗯,那个词用得专门专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对称相关的知识。
那么依照你的明白得,你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的?你来比划一下。
(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副板书)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师:是不是像大伙儿想的那样,这些图片上物体的外形差不多上对称的呢?接下来我们能够如何做?(动手操作一下)3、从实物图抽象出轮廓图师:我们从展现的图片中挑几幅研究一下,刚才大伙儿看到的差不多上实物照片,研究时,我们能够沿着这些物体的轮廓画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得到一组如此的图片(课件演示)师:你有什么方法明白它们左右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对折或剪下来,再对折看看)看,老师把风筝的图形剪下来了,哪位同学情愿当老师的小帮手,给大伙儿对折看看?师:对折后,你发觉了什么?(两边完全一样)哦,两侧对得专门齐,两侧完全重合,对吧?(板书:两侧完全重合)师:我们再来验证其他几幅图片。
(学生对折老师发下的学具图片)师:事实上老师确实是通过对折后剪出的两边大小和形状都完全一样的风筝。
对称句

评:整段运用对称句难度较大,“偶尔露峥嵘”却较易为 之。本段文字即是在散句中,穿插使用了几组对称句。写 “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时,作者用了一个对称句 “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写李自 成失败原因“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鼎上萦绕的紫 烟”。这几组对称句,写得既整齐,又深刻含蓄。试想, 如将“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败于吴三桂的刀剑之下”, 改成“却听信牛金星嫉贤妒能、挑拨离间的谗言,致使自 己刚刚建立的大顺王朝,便被吴三桂打得大败而逃”,其 表达效果该是何等悬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议论文中运 用对称句,既可以使句式整齐上口,音调和谐,又可以用 极简洁的文字,表达极丰富的内容,使文章既富有文采, 又洗炼简洁。
折戟沉沙于赤壁,弃袍割须于潼关
5,“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用生命 熔铸的诗句,是多少忧国忧民者的人生写照。面 对国家兴亡,“仁者不以盛衰变节,义者不以存 亡易心”。为了拯民族之危,多少志士不惧赴汤 蹈火; ,多少仁人不惜肝脑涂 地。 ;(以《屈原列传》一课内 容填写,句式与后一句相同);岳飞信而见疑, 精忠报国,矢志不渝,风波亭里含冤而死。 (以《五人墓碑记》一课内容填写,句式与后一 句相同);为复兴中华变法,戊戌六君子无畏献 身……他们的死,死得壮烈,死得伟大,死得其 所!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死将彪炳史册,永照 千古!
例四:(状物) 眼睛 评: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 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 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 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这是那么黑,似乎 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亮,能够折射出 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 它是一块黑玉,纹理分明,中心是一点,最幽深 的一点。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 的上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垂下的修长柔美 的丝丝柳絮。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对称》教学实录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对称》教学实录教学目的:1、经过观察、操作,初步看法轴对称现象。
2、在看法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能正确判别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对称轴。
3、经过剪、画、说、找的实践操作,培育先生的观察才干和入手操作才干,开展先生的空间观念。
4、经过对实物及相关图片的欣赏,感遭到数学与理想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对称美。
教学重点:会判别一个图形能否是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会画一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预备:课件、彩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剪刀、尺子。
教学流程:一、感知对称1、请同窗们看大屏幕。
〔出示:蜻蜓、蝴蝶、树叶等图片〕师:细心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左边一样。
师:想一想,假设把这些图形对折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只能看见一半。
师:另一半哪去了?生:被挡住了。
师:那也就是说左右两边完全重合了。
〔板书:完全重合〕〔多媒体演示:对折以后,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同。
〕师:像这样对折以后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
〔板书课题:对称。
〕齐读课题。
2、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你能说给大家听吗?生1:黑板是对称的。
生2:桌子、椅子也是对称的。
3、欣赏。
师:生活中,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明天,教员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多媒体演示:对称图形图片〕师:欣赏完了,说说你的感受吧!生:生活中对称的东西可真多呀!生:我觉得这些对称的东西很美。
师:是啊,对称的东西真美丽,搜集完这些图片以后,教员忍不住也入手剪了几个图形,大家一同来看看是什么?二、入手操作,了解对称1、出示剪好的图形。
〔飞机、小鱼、松树〕师:细心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为什么?生:是,由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师: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吗?我有些疑心,谁能给大家证明一下。
生入手操作,引导先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并用规范的言语描画。
部编二年级数学《对称》孙雪平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北京

1《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中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实物、图片、磁扣、剪刀、彩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相信你们一定特别感兴趣!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学具,这里面藏着很多有意思的数学问题呢!二、活动探索,感悟新知第一个活动,咱们就从玩一玩、看一看这些学具开始吧。
活动一:找一找活动准备:实物:飞机、空竹、鱼挂件;图片:蝴蝶、风筝、五环标志、树叶、长方形活动要求: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学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活动过程:21.出示活动要求:找一找这些学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自己先读一读活动要求(2)指名读师:相信大家都读明白要求了,怎么才能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呢?我想如果你们一人拿一个,肯定不好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
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生:把这些学具放一起,大家一起观察。
师:好,就用你们的方法,开始活动吧。
2.小组活动(2-3分钟)学生活动时,教师把学具展示在黑板上。
3.小组汇报共同特点这些学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生:这些学具的两边都是一样的、是对称的。
4.小结:你们能看出这些学具都是对称的,真了不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对称。
(板书:对称)关于对称,你了解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物空竹、挂件、飞机模型以及常见的蝴蝶、风筝、奥运五环、树叶、长方形图片引入,在玩中观察,思考,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现象。
《对称》教学教案范文

《对称》教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对称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对称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2. 利用对称设计简单的图形和图案,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对称美的追求,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对称的概念及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识别。
2. 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确定。
2. 利用对称设计图形和图案。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对称图片和实例。
3. 练习题和设计任务。
学生准备:1. 课本和相关学习资料。
2. 画图工具(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展示对称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对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轴对称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对称轴,学会判断轴对称。
(2)中心对称讲解中心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对称中心,学会判断中心对称。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
4. 应用拓展(1)利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对称设计简单的图形和图案。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下节课分享。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对称图案,展示个人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察学生对对称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过程。
(3)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设计的对称图案的创意和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对称句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在构思对称句时,应运用联想拓宽 思路。每写一事物时,想一想与之相反、 相对或相同的其他事物,这样就可以打开 思路。
如例一,由齐王的虚心纳谏想到马谡的固 执己见想到马谡的固执己见,刚愎自用, 这是想相反的事物;由唐太宗的纳谏魏证 得有贞观之治,想到朱元璋求教朱升建立 大明天,这是想相同事物,
例三:(写景)
临高无眺,思潮台流,良辰美景,总看不 够。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 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 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 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例四:(状物) 眼睛 评: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
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 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 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这是那么黑,似乎 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亮,能够折射出 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 它是一块黑玉,纹理分明,中心是一点,最幽深 的一点。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 的上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上垂下的修长柔美 的丝丝柳絮。
流有它各自的性格。现代人应该比祖先更
懂得风流。新世纪的真正风流应该是:服
饰与心灵同样美丽, 物质与精神同样富有 。
现在,社会就是要变革,青年就是要风流。
4,把括号中的句子改写成对称句。 战绩只是衡量水平的客观依据。从主观角度看问
题,对水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昔日孟德擒吕布、 诛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何等威风。然而他 也曾五攻昌霸而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他被孙 刘联军火烧赤壁,只落得折戟沉沙,八十万大军 被周郎谈笑间烧得灰飞烟灭。而在潼关战马超, 更是一败涂地,以至换掉战袍,割掉胡须才侥幸 逃得性命。)他敢于涉险,不惜被创;从战争中 学习战争,拿来对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而这种胆略和毅力,则来自“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的宏伟志向。
这位曾破千关,斩百将,驰骋疆场使明王朝走向覆灭的赫 赫英雄,最终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败于吴三桂的刀剑 之下。我想,这无不与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鼎上萦 绕的紫烟有关。
评:整段运用对称句难度较大,“偶尔露峥嵘”却较易为 之。本段文字即是在散句中,穿插使用了几组对称句。写 “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时,作者用了一个对称句 “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写李自 成失败原因“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鼎上萦绕的紫 烟”。这几组对称句,写得既整齐,又深刻含蓄。试想, 如将“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败于吴三桂的刀剑之下”, 改成“却听信牛金星嫉贤妒能、挑拨离间的谗言,致使自 己刚刚建立的大顺王朝,便被吴三桂打得大败而逃”,其 表达效果该是何等悬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议论文中运 用对称句,既可以使句式整齐上口,音调和谐,又可以用 极简洁的文字,表达极丰富的内容,使文章既富有文采, 又洗炼简洁。
强化训练
1,追求是人生上奋斗的花环,才
能
瑰丽
。
2,生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朽,一种是燃烧。
腐朽的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任意飘
零。 燃烧的人,
,
。 在人生的历程中奉献自己
3,谁不爱风流呢?松,高洁;兰清幽,风流
自有它特殊的魅力。
牛, 勤劳
;
狮, 雄放 ;风
三是对称句既可是句与句的对称,也可是 句子内部成分的对称。例如:
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多彩而圆润的油画之中。 树,轻拂着;草,摇曳着。身旁是深邃的 回廊,宁谧的曲径。近处,一边是夕阳中 闪着金光的梧桐树,一边是蓝天下散发着 清香的翠竹林。远处还有流光溢的喷泉和 绚丽缤纷的花坛作为点缀,此情此景,谁 能不醉?
折戟沉沙于赤壁,弃袍割须于潼关
5,“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用生命
熔铸的诗句,是多少忧国忧民者的人生写照。面
对国家兴亡,“仁者不以盛衰变节,义者不以存
亡易心”。为了拯民族之危,多少志士不惧赴汤
蹈火;
,多少仁人不惜肝脑涂
地。
;(以《屈原列传》一课内
容填写,句式与后一句相同);岳飞信而见疑,
精忠报国,矢志不渝,风波亭里含冤而死。
(以《五人墓碑记》一课内容填写,句式与后一
句相同);为复兴中华变法,戊戌六君子无畏献
身……他们的死,死得壮烈,死得伟大,死得其
所!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死将彪炳史册,永照
千古!
2,对称句以样可以用来写景、状物、抒情。
或整段对称句铺陈描摹,以形成一种整齐 美;或间用对称句,长短相杂,整散并用, 以求语言的跌宕回环之美。
例二:(对称句用来分析)
那么,何时容易“坠马”?恐怕就在那“飘飘然”的一瞬。 不信你看,骑者在马踏着细碎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岗, 或扬起四蹄飞越险滩急流之时,总是瞪着警惕的眼睛,勒 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而“思坠”矣!而当马 儿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飘飘然忘 于“思坠”之时,可悲的“坠马”却常由此发生。历史上, 闯王李自成“坠马”悲剧便是一例。
对称句
作用:
不仅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 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以锻炼学到事例的 高度概括能力。
1、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 举例。
例一:(对称句用来举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
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 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已见,街 亭终致失守;唐太宗选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 得有贞观之治;朱无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 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意见得不到采纳,精 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 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 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二是在选定了相对事物后,便可选用恰当的词语 一一对应地去写其状态、特征等。选用词语时, 应尽量选用词性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
例如,上句如是“同顶炎炎烈日”,那么构思下 句时,便可由“日”想到“月”,以“月辉”对 “烈日”;然后再写其特征,“烈日”既是“炎 炎”,那么“月辉”的特点,也就要用一叠词概 括,常形容明月的“皎皎”即可入选;再给“顶” 这一动词,选一可与“月辉”相搭配的动词,即 可完成这一对称句了:共沐皎皎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