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激情课堂教学
浅谈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

浅谈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课堂教学是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他们的知识导师,更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因此,教师的激情和热情对于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的激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如果充满激情,能够传递出他对于学科知识的热爱和执着,让学生深受感染,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地讲课,会让学生不禁被他的热情所感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而教师如果缺乏激情,那么学生理所应当也会随之失去学习的热情。
其次,教师的激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时充满热情,所布置的任务井然有序,授课熟练自然,教案深入浅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教师的激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热情洋溢地讲课,能够让学生放下抵触情绪,积极投入学习当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教师的激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识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最后,教师的激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好。
教师的激情不仅能够传授各种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的热情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更多领域的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探索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激情和热情。
教师的激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好。
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教学当中,不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激励学生们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激情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激情【摘要】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激情教学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试从教师自身要端正态度、充分备课、语言锤炼和信任学生并与学生互动四方面论述让课堂教学如何充满激情。
【关键词】激情态度备课语言信任与互动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
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
”学生学习需要激情,教师则更需要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
”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如果缺乏激情,也是很难教好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课堂充满激情?我以为,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师要端正态度,热爱教育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热爱教书育人这个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有了这样的感情,当你带着教学任务,往讲台上一站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责任感、自豪感,欣喜感,头脑会立刻兴奋起来,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
有一位知名的老教师在谈到他的教学经验时曾经说到: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走进教室就高兴,一见到学生就兴奋。
教师只有端正态度,用激情进行教学,充满激情的学习和传授知识,把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智慧才能得到启迪,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二、充分备课,保证激情教师的激情教学来源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教师课前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驰有度、挥洒自如,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
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是一位语文老师,面对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就不能放过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最佳时机。
如果是一名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能对教学内容侃侃而谈,学生就会被秦皇汉武的霸气所感染,更为人类璀璨的文明而骄傲。
通过感染、骄傲,激情来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自然高涨。
用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激情教学在实践中的体会

用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激情教学在实践中的体会【摘要】把激情融入课堂,让激情充满课堂,才会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情课堂激情教学教学效率1 什么是激情课堂有不少人认为激情是声嘶力竭的叫喊,是手舞足蹈的表演,是表情的过度张扬,是学生的哈哈大笑,其实这些认识都是肤浅和片面的。
激情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
激情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自然流露,是上课时的满腔热情,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全身心的投入,是诗人泰戈尔说的:“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
”2 怎样让课堂充满激情2.1以爱激情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心。
对教育的爱,对生活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
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关注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
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应是化学教师的良好素质。
志趣广泛而高尚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
教学激情必须是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提高目的。
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每一个例子,每一个身体语言都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召唤。
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句幽默,一声问候,一点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彼此的信任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2情景激情通过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知识中遇到的事实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自然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有很多事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往往是熟悉又是熟视无睹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即可构成课堂情景。
如我们在学习勒夏特列原理时,可以夏天喝冰啤酒的整个过程作为情景提出问题。
(为什么打开啤酒瓶时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通过这样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既解开了一系列的疑问,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浅谈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

浅谈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摘要】教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而教师的激情更是成功的关键。
教师的激情不仅影响着自身工作的表现,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投入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耐心等方面展现激情。
激情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教师的激情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保持激情,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激情不仅是教师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利器。
结论中,强调了教师激情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呼吁教师们在教学中保持激情,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教学的重要性,激情是成功的关键,激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激情的表现方式,教师激情的重要性。
1. 引言1.1 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和教学效果密不可分,激情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探讨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从教学的重要性、激情是成功的关键、激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激情的表现方式以及教师激情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寻如何激发教师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与激情的重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知识传授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获取知识,而不仅仅是依靠课本和资料。
教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图谱。
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同课异构”听课心得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智力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
我深深懂得,激情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语文是一门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养的学科,也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
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激情。
有了激情,教师的语言、动作、体态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有了激情,教师的思维将更敏捷,思路将更清晰,思想将更活跃,感情将更丰富;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各个环节活了,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有了激情,就让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技巧等,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课堂就有了魔力。
《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二、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易动的特征,鲜活灵动的个性,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
而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他们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情绪会更高涨,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作业会更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课堂教学需要激情

课堂教学需要激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实验室。
”课堂更好比一个剧场,教师要充分做好自己的“导演”角色,把各种能源巧妙地迁移至剧场的主角——学生。
而学生们是情绪感受处于最敏感时期的孩子,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用激情点燃的火把。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在或轻松或兴奋的情绪下,不经意地就随着老师的引导,走进知识的殿堂。
所以,激情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同时,中小学生正是健康情感和积极心态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教师注意让课堂充满激情,这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灵播撒上积极乐观的种子。
而这颗种子一旦生根发芽,会成长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心态正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一、充分备课,保证激情备好课是一种态度,态度就是一种能力。
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驰有度、挥洒自如,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或“化废为宝”、或“点石成金”。
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面对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就不能放过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最佳时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怎样设计课堂训练的坡度、梯度、难度才能使课堂训练高超迭起学生乐此不彼?这一感染一骄傲,激情来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自然高涨。
二、精神饱满,迸发激情课堂激情的来源,应该是良好的精神状态。
因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迸发激情最直接感官因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
这是精神状态良好的前提。
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铿锵有力的声音,挥洒自如的举止都会对学生造成有力的感染,而学生一旦也情绪高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随着增强。
这样激情遍飞的课堂,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的。
相反,教师一脸不耐精神不振平淡乏味,或坐着讲课无精打彩或双手插兜儿吊儿郎当,整个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
做上课有激情的教师_

做上课有激情的教师(2019-03-27 10:18:36)分类:教学反思做上课有激情的教师转载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构建生命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认为,教师上课一定要有激情。
正如美国评选优秀教师标准中所言:激情,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魅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充满激情的课堂,犹如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绚丽灿烂;充满激情的课堂,正如涓涓的流水,沁人心脾。
身处激情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丰富起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课、思考、体验。
那么,教师上课怎样才能做到有激情呢?首先,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与热爱,这是产生教学激情的源泉和动力。
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和结果,有职业的追求,就可能当一个好老师,想要教好的老师们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
另外,热爱本职工作还表现在热爱学生上,教学中,倾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包括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爱好,观察学生一举一动的反映,心甘情愿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等,于是教师成为学生喜欢的朋友、伙伴,这种情感表现在教学上,就会使我们的老师怀着极大的热情,去讲解、去示范、去分析、去引导。
最平凡的人,只要具有热情,比最善辩而没有热情的人更具说服力。
其次,教师要有丰厚的功底,这是教师产生激情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要有激情,首先表现在自信上,对自己的能力、实力充满信心,表现在外部,就会有激情。
自信的前提离不开博识,没有博识也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也就很难有激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激情满怀、洒脱自如地搞好教学,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猎取新知识,包括学生们熟悉的网络语言等。
为此,我们的老师要做到勤读书、勤看报、勤记录、勤思考、永保“知识的活水”,这是保持教学激情的根本所在。
再次,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
浅谈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

浅谈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激情1. 引言1.1 教师激情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激情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认可。
教师的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动力源泉。
只有教师充满热情和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的激情不仅能够传递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发展综合能力。
教师的激情还可以传递正能量,鼓舞学生积极进取。
当教师充满激情地讲解知识、分享经验时,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教师激情的传递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教师的激情不仅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更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只有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道路,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未来栋梁。
1.2 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激情的关系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激情的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的激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而创新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如果缺乏激情,很难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教师的激情往往来源于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
创新则是教师激情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
创新可以是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或者是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等。
这些创新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 正文2.1 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激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是教师教学的动力源泉,是传递知识和启发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激情让教师充满活力,充满热情地走进课堂,与学生们分享知识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
老师一字一词的讲解,学生昏昏欲睡;老师直接用文言文分析大意,人物性格,让学生自己找到吕蒙变化的句子,发现鲁肃对待吕蒙的态度变化——刮目相看,进一步对比自己,学生都积极发言——老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这是《孙权劝学》的两种课堂表现,语文课激情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如何才能做到呢?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想让自己的教学有激情,就必须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例如,上面的《孙权劝学》就是老师把自己的劝和孙权的劝对比,学生的学和吕蒙的学对比,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这就是师生在交流,形成对话,在师生的对话中,学生感悟,并成长。
这个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要学、想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我在上余光中的《乡愁》时就用小提琴曲《乡愁》导入新课,学生马上就进入氛围,我在没有告诉学生的情况下开始朗诵,当音乐戛然而止时,很多学生还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中,有些同学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还可以通过听故事、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进入充满激情活力的课堂教学。
二、理解感悟
激情的课堂离不开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每一篇文学作品
都蕴含作者的情感,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语文教材里由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精美文章,老师更是要让自己能“穿越”,首先能亲身体验作者的生活环境,然后用心灵去解读、感悟文本,有了自己独到、深刻的见解,有了自己的“哈姆雷特”,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让感情溢于言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样老师讲课就如同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
《羚羊木雕》中”我”的经历大部分同学都遇到过,布置预习时,我就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与父母闹矛盾的经历的小习作,在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后,选出两篇优秀习作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朗读,并且让学生讨论了几分钟。
导入情景后,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思想,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效果很好。
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反思自己在和父母相处之时的不足之处,之后交上来的习作中,学生对自己的检讨也较深刻。
教学中我们时时刻刻把对文本的感悟和学生的素质教育、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吸收文学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启示,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课堂技巧
一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精彩的开课能唤起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善于运用煽情的语言,形成课堂中的激情。
如特级教师王世发这样导入《巴尔扎克葬词》一课: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与世长辞。
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
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对前来悼念的
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
怎样学习呢?我们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这个导语既有很强的悬念期待,又有明确的方法引导,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应该有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启发诱导的语言要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讲读剖析的语言应该是感情饱满气势恢宏的。
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或低沉婉转,或激昂飞扬,再加适当的肢体语言,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达到共鸣的效果。
这样的一堂课一定会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精神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激情是调动学生激情的源泉,老师的激情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寓教于乐。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