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
怎样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

浅谈怎样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摘要: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
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
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措施一、融入“人文味”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
”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
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
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
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
如在教授课文《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
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
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
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

让语文课充满激情在每堂语文课上,我们都要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学生们对语文充满兴趣和热爱。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课上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容易令学生产生厌倦感。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表达欲望。
其次,我们要让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课堂上的读书、写作活动,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相关的话题,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童年回忆的文章,或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个故事。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
在语文课上,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在观察、分析中感受到语文的美。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邀请一些作家、演讲家等来给学生做讲座。
这些嘉宾的亲临课堂将会为语文课增添一份特殊的激情,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魅力。
在讲座中,作家可以与学生分享创作经验、作品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们勇敢表达自己。
最后,我们也要鼓励学生们多读书。
我们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并提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供他们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推荐和评论自己喜欢的书籍。
通过积极的读书氛围,学生们可以激发对语文的热爱和渴望。
在这样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将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语文,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激情吧!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的激情和兴趣,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下面,我将继续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激情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激情【摘要】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激情教学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试从教师自身要端正态度、充分备课、语言锤炼和信任学生并与学生互动四方面论述让课堂教学如何充满激情。
【关键词】激情态度备课语言信任与互动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
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
”学生学习需要激情,教师则更需要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
”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如果缺乏激情,也是很难教好的。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课堂充满激情?我以为,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师要端正态度,热爱教育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热爱教书育人这个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有了这样的感情,当你带着教学任务,往讲台上一站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责任感、自豪感,欣喜感,头脑会立刻兴奋起来,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
有一位知名的老教师在谈到他的教学经验时曾经说到:他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走进教室就高兴,一见到学生就兴奋。
教师只有端正态度,用激情进行教学,充满激情的学习和传授知识,把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智慧才能得到启迪,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二、充分备课,保证激情教师的激情教学来源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教师课前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张驰有度、挥洒自如,才能让课堂激情飞扬。
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如何处理,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如何落实,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以及课堂哪个时间学生易疲倦,需要“花絮”的点缀、激情的渲染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是一位语文老师,面对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就不能放过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人生体验的最佳时机。
如果是一名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能对教学内容侃侃而谈,学生就会被秦皇汉武的霸气所感染,更为人类璀璨的文明而骄傲。
通过感染、骄傲,激情来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自然高涨。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

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论文: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浪漫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激情浪漫呢?一、精彩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有激情,“言为心声”,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专业的精通溶入语言,他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具有号召力,必然能穿越时空,情感,文化等阻隔,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语文。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丰富多彩,风趣幽默;妙语联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声调抑扬顿挫得当,轻重缓急适宜的。
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定能扣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
二、营造课堂亲和度,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性格,但更取决于教师的人格、责任感、事业心。
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内敛的人站到讲台上却成为另一个人,他激情四射,充满活力,风趣幽默。
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教师有了人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三、渊博的学识魅力打动学生一个好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博学多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吸引多元文化,要通晓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军事,音乐绘画,集百家之所长,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有着丰富学识的语文教师,才会教育出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会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才会睿智幽默,诙谐风趣;才会让学生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广阔空间中领略语文文化的精彩和魅力;才会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和感慨;才会有激情语文,诗意语文。
用心打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

用心打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具有激情,因为在激情的教师,才能以心激心、以情感情;因为激情的课堂,如春风吹破湖面、阳光洒满绿地。
教师只有用心感悟生活、用心解读文本、用心热爱孩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情理交融、极富有创造性和生命感染力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激情;语文课堂;激情课堂一、用心感悟生活,为激情课堂孕育能量一个有激情的人,对生活布满了乐观,布满了憧憬,布满了许多美好的遐想。
一个有激情的教师,教学就能投入,创意就能不断,诗意就能彰显,个性就能飞扬。
激情是乐观向上的动力,激情是喷薄涌动的冲劲,激情是闪烁灵感的支持。
在窦桂梅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激情。
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这个词。
在她的课堂里,孩子们被感染了,听课的老师也被感染了!在她那一声声“再见了,亲人”中孩子们领会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生活的内涵,我们也领会了、明白了!一堂课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已经不简单了,一堂课假如能让听课的老师也有所收获就更不简单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在你的课堂上激情四射,那就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感悟生活、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从而积聚能量尽情释放。
二、用心解读文本,为激情课堂提供氧气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生命之躯,我们面对的同样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传电的导体,是燎原的火种。
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动情”;如何触动真情呢?这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课文,走进文本的境界,与文本畅谈,与作者展开充满灵动的对话。
直到读得物我两忘,直到读得情真意切,让语言文字之水潺潺地流入自己的心房,撞击心扉,溅起情感的波澜。
解读好了文本,还需要我们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厚实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应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
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用生动、形象、幽默、富于情感的教学语言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
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

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怎样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呢?这涉及到老师、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很多因素。
在众多因素中,我觉得老师是关键,一节课是有激情,最终取决于我们老师。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除了知识信息的传递外,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堂高效率的课,是离不开教师激情做枢纽的。
任何一门枯燥的课程,只要教师用激情去演绎,一定会变得精彩生动。
教师有了激情,学生就来劲,如果没有激情,学生上课就像看黑白电视机,平平淡淡,恹恹欲睡,课堂就不可能优质高效。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怎样展示你的激情呢?以我的理解与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语言要有激情1、讲课声音要洪亮。
我们经常说老师是吃开口饭的,做为一位老师,最基本的就是要声音洪亮,如果老师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又谈何能教好书呢?当然,声音洪亮是相对的,不可过高过大。
声音洪亮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能很清楚地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并且这种声音在一节课中要能保持,自始自终。
有的老师讲课声音是时高时低,时大时小,这样学生听起来就很吃力,也难以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2、语言要有感染力。
老师的教学过程蕴含丰富的情感,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语言。
课堂上,教师如能将知识内容化为亲切的语言,表达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就能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语文教学中,将感人的故事配上教师动情的讲述导入新课,会激发学生盎然的兴趣;教师将诗歌表现的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融入诗人悲喜的情怀进行朗诵,学生受到如亲临现场的情感熏陶,有利于透彻地理解诗歌;理化课堂上,对于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用好奇而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就像魔术师一样,如“睁大你的眼睛,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思品课堂中,将自己所经历的事用真挚的语言讲出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情绪激动,思维敏捷,学习就会如鱼得水、轻松自由。
教师如何打造激情课堂

教师如何打造激情课堂这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在这些方面具备了足够的底气,才能在课堂上自信地表现出自己的激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性和魅力,从而更容易被教师所感染、所激励。
四、情感共鸣,激情传递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等,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研究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建立起与教师的情感共鸣。
这样,教师的激情就能够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创新思维,激情创造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课堂充满新鲜感和创造力。
这样,教师的激情也会得到更好的释放和发挥,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
六、情感沟通,激情互动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互相交流,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充满激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生动形象地讲解,引人入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感受文章的情、理、意。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声音的艺术,讲究读出文章的情感、节奏和韵味,让学生爱听。
在板书安排上,教师要体现出精、美、严、实、新、活的特点,巧妙地用简笔画,使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形象,让“死课”变成“活课”。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激情和教态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两眼发光,讲到兴奋时手舞足蹈,抑扬顿挫,声音动听,妙语连珠,思维敏捷,让课堂充满欢乐和笑声,让学生积极响应。
同时,教师的教态也要得体,衣着整洁朴素,动作协调优美,表情自然和善,授课时有抑扬顿挫的声调,有亲切敏锐的目光。
微笑的魅力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教师要用微笑激励学生,让他们勇往直前,不怕失败,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答得怎样,教师都应该面带微笑,让学生愿说,敢说。
激发学生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

激发学生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就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激发学生情感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激情情感体验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上课的时候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读书也不像低年级的时候那么声情并茂了,课堂中的激情也会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于是,教师就把语文训练当做是一堂单纯的技术训练课程,这就造成了将一节节鲜活的教材变成了死物,也把原本生动富有激情的课堂给扼杀掉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阅读加深感悟,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一、借助艺术激发学生情感语文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拥有十分奇妙的内在联系,只有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要灵活的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十分形象地去感受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鲜活事物,体验扣人心弦的感人场面,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样学生才能够情绪大振,才能引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
如在教授《大江保卫战》这节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惊涛骇浪》的电影片断,影片中洪水冲倒房屋、淹没农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带来了一些可怕的场面。
如,战士们全力以赴的利用肩扛手搬的方式不断加高加固河堤大坝;有的战士因过度劳累壮烈牺牲的场面;还有一位老兵在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大坝的渗漏点,最后壮烈牺牲等情节……这一幕幕的画面,让学生们都能深切的感受到形势的危急,从内心已经暗暗地升起了情感。
这时,再通过课文朗读,很轻松地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当中。
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也得到了震撼。
二、借助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语言思想的外衣就是其物质上的外壳,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语言所要表达的是思想,思想又时时刻刻的带着情感。
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让他们走进文字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
——全区研究课“6的乘法口诀”教学后记也许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的重复,让我的教学激情逐渐冷落,让我的课
堂逐渐变得平淡,自己却浑然不知,也许有时有所察觉,也因为没有压力,而忽略了这个问题。
而这次全区的教学研究课,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课堂充满激情?通过两次迥然不同的课堂,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课堂上老师一定要饱含激情
在试讲时,我由于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班主任老师与美术老师外出学习,我既要独自管班又要代课;家中老公又出差,一个人独自带女儿。
)那天上课时,我自己都觉得很疲惫(当时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虽然我很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许学生受我的情绪潜在影响,怎么也兴奋不起来,虽然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达到了,但是制定的情感目标却没有得到体现,学生没有丝毫成功后快乐的体验。
中午,在校园里,郑老师谢老师说,我觉得你好疲惫呀。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今天我自己都很疲惫,决定今晚必须得好好休息了。
当第二天我精神饱满来到学校,正准备发口算题单时,刘老师来到教室里问我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教研组了,但是每次上课时刘老师都来听课,并在课后提出宝贵意见。
)刘老师的细心与关心令我情绪高涨。
当我饱含激情走上讲台时,学生也受到潜意识影响,很快进入状态。
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又感染着我,老师与学生的情绪相互积极影响,使这堂课显得很和谐,也让我找到了站讲台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要找准教学的起点
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吃透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大胆创编教材。
本节课,学生已经学了2~5的乘法口诀,已经有一定的编口诀的经历,而6的乘法口诀,已经有四句是已学,有5句是新的,实际上只有四句才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后四句)。
我改变了教材按照2~5的教材编排体系——先出示情境,再出现乘法算式,然后是口诀的模式;而采用了从已学口诀中找出与6有关的乘法口诀,找出规律后续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
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带来的疲劳,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纵向化。
虽然这一改变,难度增大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实际上,正是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所以,在设计解决问题的练习时,我采用了“买胶泥”这一背景,因为胶泥
是学生的最爱,买胶泥又是学生熟悉而且乐意解决的事情,所以他们非常高兴地去计算买胶泥需要花费多少钱。
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乐园,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是学生熟悉喜欢的情景,无疑是学生快乐体验的催化剂。
三、教学设计要预设评价时机
为了避免课堂评价的随意性,在教学设计时要对评价时机进行预设。
这节课中,我的评价主要以知识技能目标为基准,设计了四个地方必须进行评价的地方。
第一处,能从2的乘法口诀中找出与6有关的口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实现数学知识纵向化的起点);第二处,从已学的口诀中找出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6*6=?(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独题能力的培养);第三处,将6的乘法口诀完善后,对全班的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能独自编制乘法口诀的成就感);第四处,能够想到办法解决同学提出的难记的口诀(利用口诀间的联系解决问题,既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恰当的地方进行评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这样让学生整节课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不致于出现虎头蛇尾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