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概率论的发展简史

概率论的发展简史一、概率论的起源概率论起源于17世纪中叶,那时候人们对赌博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感兴趣呢。
比如说掷骰子,那些赌徒们就想知道各种点数出现的可能性。
像意大利的一些数学家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啦,他们想要找到一种数学方法来计算赌博中的概率。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着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
当时有个叫吉罗拉莫·卡尔达诺的家伙,他可算是早期对概率有深入思考的人。
他写了一些关于赌博中的概率计算的东西,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概率论体系,但已经算是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啦。
二、概率论的初步发展1. 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和费马的贡献到了17世纪,法国那可是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地方呢。
帕斯卡和费马就开始对概率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他们之间还通过书信交流对赌博中的概率问题进行讨论。
比如说掷骰子几次能出现某个特定的点数组合之类的问题。
他们的研究为概率论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就像给一座大楼打了很牢固的地基一样。
2. 雅各布·伯努利的工作雅各布·伯努利也对概率论贡献很大哦。
他写了一本猜度术,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概念,像大数定律的雏形就在这本书里出现啦。
这就好比在概率论的花园里种下了一棵很茁壮的树苗。
三、概率论的成长与成熟1. 拉普拉斯的推动拉普拉斯是个很厉害的数学家。
他在概率论方面的工作让概率论更加成熟了。
他写了概率的分析理论,这本书就像是概率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把概率论应用到很多实际的领域,比如天文学等。
他的工作让概率论不再只是赌徒们的小玩意儿,而是成为了一门真正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
2. 泊松分布的出现泊松也是概率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呢。
他提出的泊松分布,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像描述一些稀有事件发生的概率之类的。
就好像是在概率论的百宝箱里又多了一件很有用的工具。
四、现代概率论的发展1. 概率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现在呀,概率论已经和很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啦。
比如在物理学中,量子力学里就有概率论的影子。
概率论的起源

概率论的起源及公理化概率论起源于博奕问题。
15至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塔塔利亚和卡尔丹的著作中曾讨论过“如果两人赌博提前结束,该如何分配赌金”等概率问题。
1654年左右,费马与帕斯卡在一系列通信中讨论类似的合理分配赌金的问题,并用组合的方法给出了正确的解答。
他们的通信引起了荷兰数学家惠更斯(,1629―1695)的兴趣。
惠更斯在1657年发表了《论赌博中的计算》,这本书成为了最早的概率论著作。
这些数学家的著述中所出现的第一批概率论概念(如数学期望)与定理(如概率加法、乘法定理),标志着概率论的诞生。
一般认为,概率论作为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其真正的奠基人是雅各布?伯努利.他在遗著《猜测术》中首次提出了后来以“伯努利定理”著称的极限定理:若在一系列独立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常数且等于p ,那么对任意ε>0以及充分大的试验次数n,有P {|nm - p |<ε}>1-η(η为任意小的正数), 其中m 为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
伯努利定理刻画了大量经验观测中频率呈现的稳定性,作为大数定律的最早形式而在概率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伯努利之后,棣莫弗(,1667―1754)、蒲丰(,1707―1788)、拉普拉斯、高斯和泊松等对概率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奠基性的贡献。
其中棣莫弗和高斯各自独立地引进了正态分布,蒲丰提出了投针问题和几何概率,泊松陈述了泊松大数定律。
特别是拉普拉斯1812年出版的《概率的分析理论》,以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处理概率论的基本内容,使以往零散的结果系统化,实现了从组合技巧向分析方法的过渡,开辟了概率论发展的新时期。
正是在这部书里,拉普拉斯给出了概率的古典定义:事件A 的概率P(A)等于一次试验中有利于事件A 的可能的结果数与该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数之比。
19世纪后期,极限理论的发展成为概率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俄国数学家切比雪夫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866年建立了关于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使伯努利定理和泊松大数定律成为其特例。
科学故事:概率论的产生

科学故事:概率论的产生足球比赛:掷硬币决定谁先开球我们生活在概率的时代。
大家都知道,掷硬币的话会出现正面或者背面的情况,但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底会出现哪一面。
解决这种不确定问题的数学理论就是概率理论。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帕西奥尼(1445-1509)出版了一本有关算术技术的书,书中叙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一场赌博中,某一方先胜6 局便算赢家,在一次比赛中,甲方胜了4局,乙方胜了3局,因出现意外,赌局不得不被中断,此时,赌金应该如何分配?帕西奥尼的答案是:应当按照4:3的比例把赌金分给双方,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帕西奥尼的分法不是那么公平合理,因为,已胜了4局的甲方只要再胜2局就可以拿走全部的赌金,而乙方则需要胜3局,并且只少有2 局必须连胜,这样要困难得多,但是,人们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帕斯卡在这以后的 100 多年中,先后有多位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但均未得到过正确的答案,直到1654年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国赌徒默勒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帕斯卡请教“赌金分配问题”,引起了这位法国天才数学家的兴趣,由此引导他深人研究,并与地处偏远南方山区的费马频频通信,他们分别用了自己的方法独立而又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费马费马的解法是,如果继续赌局,最多只要再赌4轮便可决出胜负,如果用“甲”表示甲方胜,用“乙”表示乙方胜,那么最后4轮的结果,不外乎以下 16 种排列:在这16种情形种,甲只需再胜两局便可赢得比赛,这样的情形有11 种。
而以需要赢得三局,才能赢得比赛,这样的情形只有5种。
所以赌金应该按照11:5 的比例分配。
帕斯卡解决这个问题则是用了他的“黄金三角形”,欧洲人常称之为“帕斯卡三角形”。
帕斯卡三角形帕斯卡利用这个三角形求从n件物品中一次取出r 件的组合数,由上图可知,三角形第五行上的数恰好是赌博问题,其中1是甲出现4 次的组合数,4是甲出现3次的组合数等等。
因此赌金应按照11:5 的比例分配,这与费马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概率论的起源与发展

概率论的起源与发展
1概率论起源
概率论是一门研究不确定性理论的学科,旨在提供聪明的方法来分析不确定性。
概率论起源于17世纪,当时很多知识都是以威尔士随机数字模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但概率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主要发展史
(1)早期的概率论是由法国科学家斯特劳斯·马夫斯·贝尔(Stroëlle de Maupertuis)首先提出的。
他的著作《大自然的规律》中提出了概率理论的概念,用以解释大自然中存在的相互作用。
(2)1730年,拉斐尔·康登·富勒(Laplace)提出量化概率模型,概率论向形式化方向发展。
(3)18纪和19纪,科学家和数学家为概率论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基础,为概率论做出了贡献。
他们帮助概率论形成了一种独立学科。
(4)20世纪初,数学家保罗·莫菲斯和卡尔·柯本基克加深了概率的理论,并将它们应用到了实际问题。
1930年,普拉特·穆勒引入了统计方法,在大数定律中提出了可积性现象论证。
3现状
现在,概率论能够用于构建模型,分析复杂的系统及其运行情况,以及协助决策。
它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商业、
经济学、金融、社会科学等。
概率论也可以用于18大赌博游戏,例如赌徒的概率计算、黑板博弈以及弱势认知博弈。
(完整版)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数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趣。
数学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对思维的启迪。
以下就是一则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更早些时候,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做巴斯卡尔,一个叫做费马。
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们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
赌了半天, A赢了4局,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
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
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这两种分法都不对。
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3/4,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1/4。
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或者 A赢,或者 B赢。
若是 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 A如果输了,即 A、 B各赢4局,这个钱应该对半分。
现在, 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钱应该是1/2×1+1/2×1/2=3/4,当然, B就应该得1/4。
通过这次讨论,开始形成了概率论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期望。
在上述问题中,数学期望是一个平均值,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算,这就要用 A赢输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钱,再把它们加起来。
概率论从此就发展起来,今天已经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起源、应用及在自动化专业上应用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起源、应用及在自动化专业上应用1、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起源概率论产生于十七世纪,本来是又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来自于赌博者的请求,却是数学家们思考概率论中问题的源泉。
早在1654年,有一个赌徒梅累向当时的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一个使他苦恼了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 m局就算赢,全部赌本就归谁。
但是当其中一个人赢了 a (a<m)局,另一个人赢了 b(b<m)局的时候,赌博中止。
问:赌本应该如何分法才合理?”后者曾在164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加法计算机。
三年后,也就是1657年,荷兰著名的天文、物理兼数学家惠更斯企图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写成了《论机会游戏的计算》一书,这就是最早的概率论著作。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概率论大量应用到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及各学科领域。
许多兴起的应用数学,如信息论、对策论、排队论、控制论等,都是以概率论作为基础的。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门随机数学分支,它们是密切联系的同类学科。
但是应该指出,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方法又都各有它们自己所包含的不同内容。
概率论——是根据大量同类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对随机现象出现某一结果的可能性作出一种客观的科学判断,对这种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做出数量上的描述;比较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整套数学理论和方法。
数理统计——是应用概率的理论来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对通过科学安排的一定数量的实验所得到的统计方法给出严格的理论证明;并判定各种方法应用的条件以及方法、公式、结论的可靠程度和局限性。
使我们能从一组样本来判定是否能以相当大的概率来保证某一判断是正确的,并可以控制发生错误的概率。
统计方法——是一上提供的方法在各种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它不去注意这些方法的的理论根据、数学论证。
概率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量度,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分支。
随机现象是相对于决定性现象而言的。
概率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

概率论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概率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随机现象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它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概率论的起源、发展过程、重要成果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回答1500字以上。
人类对于不确定性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对游戏和抛硬币等随机事件进行观察和研究。
然而,现代概率论的发展始于17世纪末的欧洲。
1654年,法国贵族帕斯卡在与数学家费马的通信中讨论了赌局的分赌问题,这可以看作是概率论的起源。
而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研究概率的工具和方法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概率论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个是拉普拉斯在1812年出版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概率理论》(Théorie analytique des probabilités),这是概率论中第一本系统且完整的著作,奠定了概率论的基础。
拉普拉斯提出了概率的公理系统,并建立了概率的运算法则,成为后来概率论研究的基础。
另一个是科尔莫哥洛夫在1933年出版的《概率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Probability),这是概率论中第一本严密的数学著作,对概率论的定理和证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概率论的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首先,概率论建立了完整的公理体系,包括概率的定义、运算法则、一些基本定理等。
其次,概率论有了一些重要的分支,如条件概率、独立性、随机过程等。
此外,概率论也与其他数学分支相结合,如统计学、数理逻辑等,形成了统计学、数理统计等新的学科。
最后,概率论的数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金融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概率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在物理学中,概率论应用于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领域,解释和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
在生物学中,概率论应用于遗传学、生态学等领域,研究基因的变异和生物群落的演变。
概率论发展简史

概率论发展简史概率论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与博弈问题有关。
16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掷骰子等赌博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例如比较掷二个骰子出现总点数为9或10的可能性大小。
17世纪中叶,法国数学家B.帕斯卡,P.de.费马及荷兰数学家惠更斯基于排列组合的方法研究了一些比较复杂的赌博问题,解决了“合理分配赌注问题”(即历史上有名的“得分问题”)“输光问题”等等,其方法不是直接计算赌徒赢局的概率,而是计算期望的赢值,从而导致了现今成为数学期望的概念(由惠更斯明确提出)。
概率论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的真正奠基人则是瑞士数学家雅各布第一·伯努利。
他建立了概率论中第一个极限定理,即伯努利大数定律,这个结果发表于他死后八年(1713)出版的遗著《推测术》。
1716年前后,A.棣莫弗用他导出的斯特林公式(即:)进一步证明了渐进地服从正态分布(德国数学家C.F.高斯于1809年研究测量误差理论时重新导出正态分布,故亦称为高斯分布),这里,后来法国数学家P.S.拉普拉斯将棣莫弗的这一结果推广到一般的的情形,后世称为棣莫弗—拉普拉斯极限定理,这是概率论中第二个基本极限定理的原始形式。
拉普拉斯对概率论的发展贡献很大,他在系统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写出了《概率的分析理论》(1812年出版后又再版6次),在这一著作中,他首次明确规定了概率的古典定义,并在概率论中引入了更有力的分析工具,如差分方程、母函数,从而实现了概率论由单纯的组合计算到分析方法的过渡,将概率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拉普拉斯非常重视概率论的实际应用,对人口统计学尤感兴趣。
继拉普拉斯之后,概率论的中心研究课题是推广和改进伯努利大数定律及棣莫弗—拉普拉斯极限定理,在这方面俄国数学家切比雪夫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866年他用自己创立的切比雪夫不等式建立了有关独立随机变量序列的大数定律,次年又建立了有关各阶绝对矩一致有界的独立随机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1901年,A.M.李亚普诺夫利用特征函数方法,对一类相当广泛的独立随机变量序列,证明了中心极限定理,他利用这一定理第一次科学地解释了为什么实际中遇到的许多随机变量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数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有趣。
数学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对思维的启迪。
以下就是一则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更早些时候,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做巴斯卡尔,一个叫做费马。
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们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
赌了半天, A赢了4局,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
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
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这两种分法都不对。
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3/4,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1/4。
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或者 A赢,或者 B赢。
若是 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 A如果输了,即 A、 B各赢4局,这个钱应该对半分。
现在, 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钱应该是1/2×1+1/2×1/2=3/4,当然, B就应该得1/4。
通过这次讨论,开始形成了概率论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期望。
在上述问题中,数学期望是一个平均值,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算,这就要用 A赢输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钱,再把它们加起来。
概率论从此就发展起来,今天已经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