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面积最值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最大面积例1如图所示,等边△ ABC中,BC=10cm,点R, P?分别从B,A同时岀发,以1cm/s的速度沿线段BA,AC 移动,当移动时间练习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 BC=12cm,点P从点A岀发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岀发沿BC边向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岀发,分别到达B、C两点就停止移动。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设运动开始后第t秒,五边形APQCD的面积是Scm ,写岀S与t函数关系式,并指岀t的取值范围。

(2) t为何值时,S最小?并求岀这个最小值。

A开始沿QBB边向点B以A2 如图,在△ ABC 中,/ B=9 0°, AB=22CM,BC=20CM ,点P 从点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着BC边向点C以1cm/S的速度移动,P,Q分别从A,B 同时岀发。

2求四边形APQC的面积y ( cm )与PQ移动时间x (s)的函数关系式, 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C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点P是BC边上不与B,C重合的任意一点点P作PQ丄AP交DC于点Q,设BP的长为x cm,CQ的长为y cm。

(1)求点P在BC上的运动的过程中y的最大值。

1(2 )当y= cm时,求x的值。

44如图所示,边长为在线段记CD(1)过ADPBB1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动点点E,连接O BC上移动(不与B,C重合),连接OD,过点D作DE丄OD, 的长为t o1当t=丄时,求线段DE3如果梯形CDEB的面积为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S,那么S是否以及此时(2) 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3)当OD DE的算术平方根取最小值时,(4)求点E的坐标。

二次函数最大面积交ABD BE能力提高例题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 BC,AB=AD=DC=2CM,BC=4C在等腰△ PQR中,/ QPR=120 ,底边QR=6CM点B,C,Q,R在同一直线1cm/s的速度沿直线I向左匀速移动,(1)(2) t秒时梯形I上,且C,Q两点重合,如果等腰△ PQR以2 ABCD与等腰△ PQF重合部分的面积记为Scm当t=4时,求S的值。

二次函数动点及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动点及最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Rt⊿AOB与Rt A’OC’如图放置,点B、C’的坐标分别为(1,3),(0,1),BO 与A’ C’相交于D,若⊿A’OC’绕点O旋转90°至⊿AOC,如图所示(1)若抛物线过C、 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对称轴;∴ y=-x2+2x+3(2)、若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线上的一动点,问P在何处时△AP A’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点P的坐标。

(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N,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 A’AN与△ A’AP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 2、(2012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顶点A.C.D均在坐标轴上,且AB=5,sinB=.(1)求过A.C.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记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mx+n,(1)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ax2+bx+c,求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设直线AB与(1)中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E,P点为抛物线上A.E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当P点在何处时,△PAE的面积最大?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CD=BC=5,sinB=sinD=;Rt△OCD中,OC=CD•sinD=4,OD=3;OA=AD﹣OD=2,即:A(﹣2,0)、B(﹣5,4)、C(0,4)、D(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3),得:2×(﹣3)a=4,a=﹣;∴抛物线:y=﹣x2+x+4.(2)由A(﹣2,0)、B(﹣5,4)得直线AB:y1=﹣x﹣;由(1)得:y2=﹣x2+x+4,则:,解得:,;由图可知:当y1<y2时,﹣2<x<5.(3)∵S△APE=AE•h,∴当P到直线AB的距离最远时,S△ABC最大;若设直线L∥AB,则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该交点为点P;设直线L:y=﹣x+b,当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x+b=﹣x2+x+4,且△=0;求得:b=,即直线L:y=﹣x+;可得点P(,).由(2)得:E(5,﹣),则直线PE:y=﹣x+9;新课标第一网则点F(,0),AF=OA+OF=;∴△PAE的最大值:S△PAE=S△PAF+S△AEF=××(+)=.综上所述,当P(,)时,△PAE的面积最大,为.针对训练:1、(2013宜宾)如图,抛物线y1=x2﹣1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A,交y轴于点B,将此抛物线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抛物线y2,两条抛物线相交于点C.(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y2的解析式;(2)若点P是x轴上一动点,且满足∠CPA=∠OBA,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3)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y2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OC中OC边上的高h有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及h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抛物线y1=x2﹣1向右平移4个单位的顶点坐标为(4,﹣1),所以,抛物线y2的解析式为y2=(x﹣4)2﹣1;(2)x=0时,y=﹣1,y=0时,x2﹣1=0,解得x1=1,x2=﹣1,所以,点A(1,0),B(0,﹣1),∴∠OBA=45°,联立,解得,∴点C的坐标为(2,3),∵∠CPA=∠OBA,∴点P在点A的左边时,坐标为(﹣1,0),在点A的右边时,坐标为(5,0),所以,点P的坐标为(﹣1,0)或(5,0);(3)存在.∵点C(2,3),∴直线OC的解析式为y=x,设与OC平行的直线y=x+b,联立,消掉y得,2x2﹣19x+30﹣2b=0,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QOC中OC边上的高h有最大值,此时x1=x2=×(﹣)=,此时y=(﹣4)2﹣1=﹣,∴存在第四象限的点Q(,﹣),使得△QOC中OC边上的高h有最大值,此时△=192﹣4×2×(30﹣2b)=0,解得b=﹣,∴过点Q与OC平行的直线解析式为y=x﹣,令y=0,则x﹣=0,解得x=,设直线与x轴的交点为E,则E(,0),过点C作CD⊥x轴于D,根据勾股定理,OC==,则sin ∠COD==, 解得h 最大=×=.2、如图,抛物线)0(2232≠--=a x ax 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已知B 点坐标为()0,4.(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探究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位置,并求出圆心坐标;(3)若点M 是线段BC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 ∆的面积的最大值,并类型一、最值问题:类型一、最值问题:(2013•泸州)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1,﹣),已知抛物线y=ax 2+bx+c (a ≠0)经过三点A 、B 、O (O 为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B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P 是该抛物线上x 轴上方的一个动点,那么△PAB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及△PAB 的最大面积;若没有,请说明理由.(注意:本题中的结果均保留根号),﹣可得:解得:x ﹣,解得:,﹣)﹣(﹣AF﹣(+y y)﹣(y+x+(﹣x+x﹣()时,△,×+=,,)类型二、探索三角形的存在性。

怎样求解二次函数中的几何最值问题

怎样求解二次函数中的几何最值问题

数学篇解题指南几何图形与二次函数的综合题难度一般较大.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充分挖掘几何图形的性质,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下面笔者就以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与图形面积最值问题的常见解法举例说明.一、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值问题常见的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值问题有:(1)求某条线段的最值;(2)求几条线段的和的最小值或差的最大值.这类问题侧重于考查二次函数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解答此类问题,通常需根据直线与二次函数的位置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转换点或线段的位置,构造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点共线的情况等,从而运用三角形、平四边形的性质,以及一些平面几何定理,如“两点间线段最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得最值.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2,-4),O (0,0),B(2,0)三点.(1)求抛物线y =ax 2+bx +c 的解析式;(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 +OM 的最小值.分析:题目(1)是一个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简单问题,只要把三个点代入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解即可;(2)是在(1)求解出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求对称轴上一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和问题,即“求AM +OM 的最小值”.准确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1所示,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以及对称轴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OM =BM ,从而将AM +OM 转化为当A 、B 、M 三点共线时,两线段和最小.解:(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 =ax 2+bx +c 中,得方程组的解为,a =-12,b =1,c =0,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x 2+x ;(2)由y =-12x 2+x =-12(x -1)2+12,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点M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OM =BM ,∴OM +AM =BM +AM ,连接AB 交直线x =1于M 点,此时OM +AM 最小.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在Rt△ABN 中,AB =AB 2+BN 2=42+42=42,因此OM +AM 的最小值为42.评注:二次函数的图象具有对称性,点M 是对称轴上的一点,利用此性质可以得到OM =BM ,这样便将“OM +AM ”转化为“BM +AM ”,进一步转化为求AM +BM 最小值问题,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求解即可.二、二次函数中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往往是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的升华.求解此类问题时往往需要将不规则或复杂的图形通过“分割法”或“补形法”转化为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一般地,怎样求解二次函数中的几何最值问题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实验学校程梦书x y 图119数学篇解题指南二次函数中图形面积的最值问题往往通过“转化”思想,化为“线段(和)”最值问题.此外,经过割补后所求区域的面积,可通过不同区域的面积相加或相减来求得.例2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 (-1,0)、B (3,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 是线段BC 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过M 作MN //y 轴交抛物线于N ,若点M 的横坐标为m ,请用m 的代数式表示MN 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连接NB 、NC ,是否存在m ,使△BN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比较容易,直接将三点坐标代入组成方程组即可.(2)中点M 虽是动点,但坐标可以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出来,随后表示出点N 的坐标,即可表示MN 的长.(3)△BNC 面积直接求解比较困难,利用转化思想化为S △MNC +S △MNB .利用面积公式,将“面积”最值问题转化为“线段”最值问题来求解.(如图2所示).解:(1)∵抛物线过点A (-1,0)、B (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1)(x -3),又∵抛物线过点C (0,3),∴a (0+1)(0-3)=3,解得a =-1,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x -3)=-x 2+2x +3;(2)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故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x +3,已知点M 的横坐标为m ,则M (m ,-m +3)、N (m ,-m 2+2m +3),∴MN =|(-m 2+2m +3)-(-m +3)|=|-m 2+3m |,∵点M 在B 、C 之间,∴点N 高于点M ,∴0<m <3,∴MN =|-m 2+3m |=-m 2+3m 即MN =-m 2+3m (0<m <3);(3)存在,S △BNC =S △MNC +S △MNB ,∵MN //y 轴,∴延长NM 交x 轴于点D ,∴点C 到MN 的距离为OD ,∴S △MNC =12MN ×OD ,S △MNB =12MN ×DB ,S △BNC =S △MNC +S △MNB =12MN (OD +DB )=12MN ×OB ,∴当|MN |最大时,△BNC 的面积最大,MN =-m 2+3m =-(m -32)2+94,当m =32时,MN 有最大值为94,所以当m =32时,S △BNC 的面积最大,故△BNC 的面积最大值为12×94×3=278.评注: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时,一定要准确绘制出函数的图象,特别是开口方向、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对称轴.否则,可能得到错解或无解.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需要注意:当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当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二次函数中的几何最值问题往往涉及“线段和最小”或“图形面积最大”等问题.同学们应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将最值图2。

二次函数动点的面积最值问题课件

二次函数动点的面积最值问题课件

个分支的理解和掌握。
02
掌握解题方法
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包括
数形结合、参数分离、极值法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
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03
理解问题本质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的本质是寻找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最大值或
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自变量取值。通过对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可以更
矩形面积的最值
在矩形中找一点,使得该点与矩形顶点的连线将矩形划分为四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求解。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土地规划
在土地规划中,经常需要确定土地的 分割方式以及各部分的面积,利用二 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可以找到最 优的分割方案,使得土地的利用率达 到最高。
局。
城市绿化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通过求解二 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可以 确定最佳的绿化区域和分布方式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环境质
量。
06
总结和展望
对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的理解和总结
01
理解问题背景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涉及到几何、代数
和微积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数学各
要点二
代数解法
通过几何方法(如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来求解动点 面积的最值。
利用代数公式和不等式,通过代数运算求解动点面积的最 值。
二次函数动点面积最值问题的实际应用案例
建筑规划
在建筑规划中,需要考虑土地利 用效率与美观性,动点面积最值 问题可以帮助规划者找到最佳的
建筑布局方案。
农业种植
农业种植中,为了最大化土地利 用率和产量,可以利用二次函数 动点面积最值问题来优化种植布

二次函数综合(动点)问题——四边形面积最值存在问题培优教案(横版)

二次函数综合(动点)问题——四边形面积最值存在问题培优教案(横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0),B(5,0),C(3,3),D(2,4),问题:这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那章我们经常遇到的求四边形面积的题目,这类问题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二次函数这一章,我们依然要研究四边形的面积,如果我们将二次函数容纳其中,在抛物线(直线、坐标轴等)上求作一点,使得四边形面积最大并求出该点坐标时,又该如何解答呢?二、复习预习(一)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相似三角形模型探究与解题技巧:1、课堂导入题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时,使得由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至少找出两个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解:∵点C在x轴上,∴点C的纵坐标是0,且当∠BOC=90°时,由点B、O、C组成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即∠BOC应该与∠BOA=90°对应,①当△AOB∽△COB,即OC与OA相对应时,则OC=OA=4,C(-4,0);②当△AOB∽△BOC,即OC与OB对应,则OC=1,C(-1,0)或者(1,0).故答案可以是:(-1,0);(1,0).解析:分类讨论:①当△AOB∽△COB时,求点C的坐标;②当△AOB∽△BOC时,求点C的坐标;如果非直角三角形也要分类讨论,对应边不一样就得到不同的结果。

2、几种常见的相似三角形模型①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几种常见模型②非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几种常见模型3、解题技巧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三个解题途径。

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面积最值

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面积最值

求解动点图形面积最值的步骤
1
步骤1
确定最值问题的区间。
2
步骤2
通过求导或综合判断确定极值点或临界点。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步骤3
计算极值点或临界点对应的面积。
案例分析:计算动点图形面积 最大值和最小值
假设二次函数为y = -x^2 + 3x + 2,动点轨迹为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探索动 点图形的面积变化。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动点图形的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
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面 积最值
二次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种用抛物线表示的函数关系。 本节将探讨如何通过动点图形的面积来寻找二次函数中的最值。
二次函数简介
二次函数是一种具有二次项的代数函数,它的一般形式为y = ax^2 + bx + c。二次函数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 的应用,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实际问题。
问题讨论与思考
除了计算动点图形面积的最值,我们还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如何改变函数的系数以改变图形的面积范围?是否 存在其他方法来求解动点图形的最值?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二次函数和面积最值概念的应用。
结论和总结
通过寻找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面积最值,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性质 和图像的变化规律。这一概念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值的概念和意义
最值是指函数在给定区间内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二次函数中,最值的 位置和数值可以提供关于函数图像的重要信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动点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步骤1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 绘制函数图像。
步骤2
确定动点的轨迹,通常是垂 直于x轴的直线或水平于y轴 的直线。
步骤3
计算动点图形的面积。

二次函数双动点面积最值

二次函数双动点面积最值

二次函数双动点面积最值一、问题描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给定二次函数 $y=ax^2+bx+c$,且 $a<0$。

定义该二次函数的双动点为其图像上两个不同的点 $(x_1,y_1)$ 和$(x_2,y_2)$,满足 $y=ax^2+bx+c$ 在区间 $(x_1,x_2)$ 内单调递减或单调递增。

现在要求求出所有可能的双动点,并计算出其对应的面积最大值。

二、解题思路本题需要分别考虑二次函数的凸性和双动点的性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来判断二次函数的凸性,并通过判别式来计算二次方程的根以确定双动点。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双动点的性质,结合微积分知识求出面积最大值。

三、解题步骤1. 求解二次函数的凸性由于$a<0$,因此该二次函数开口向下。

此时,当且仅当$a>0$ 时,该二次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为凸函数;当且仅当 $a<0$ 时,该二次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为下凸函数。

因此,在本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判断 $a$ 的符号来确定该二次函数的凸性。

2. 计算二次方程的根由于$a<0$,因此该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此时,该二次函数的双动点必然是两个不同的零点,即 $ax^2+bx+c=0$ 的两个根。

根据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可得:$$x_{1,2}=\frac{-b\pm\sqrt{b^2-4ac}}{2a}$$由于 $a<0$,因此 $\sqrt{b^2-4ac}$ 为实数。

因此,当 $b^2-4ac>0$ 时,该二次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当 $b^2-4ac=0$ 时,该二次方程有一个重根;当$b^2-4ac<0$ 时,该二次方程无实数解。

在本题中,我们需要计算出所有可能的双动点。

因此,在计算完根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判断:若两个根均在定义域内,则它们为一个双动点;若其中一个根在定义域内而另一个不在,则不存在双动点;若两个根均不在定义域内,则也不存在双动点。

二次函数面积最大值问题

二次函数面积最大值问题

二次函数面积最大值问题二次函数是一种形式为f(x) = ax^2 + bx + c的函数,其中a、b、c是常数,a!=0。

它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函数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函数类型。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上或朝下的抛物线,它在平面上呈现出对称的形状。

而二次函数的面积最大值问题即是要找到这个二次函数上的某个区间,使得该区间所对应的面积达到最大值。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二次函数的顶点,因为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对应着面积最大值或最小值。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的x值可以通过求导函数的根来得到,也可以通过使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公式来得到。

一般来说,对于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它的对称轴公式为x = -b/(2a)。

对于开口朝上的抛物线,顶点位于对称轴上方;对于开口朝下的抛物线,顶点位于对称轴下方。

有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求得面积最大值对应的区间。

对于开口朝上的抛物线,可以找到一个区间,使得顶点的两个x值都落在该区间内;对于开口朝下的抛物线,可以找到一个区间,使得顶点的两个x值都落在该区间外。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开口朝上的抛物线,面积为两个顶点x值之间的曲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对于开口朝下的抛物线,面积为整个函数曲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

对于面积的计算,可以使用微积分的方法。

我们可以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原函数F(x),然后通过计算F(x)在区间内的两个端点的函数值之差来得到面积。

具体来说,对于开口朝上的抛物线,面积可以表示为S = F(x2) - F(x1),其中x1和x2是顶点的两个x值;对于开口朝下的抛物线,面积可以表示为S = |-F(x2) + F(x1)|。

要计算S的数值,我们需要根据二次函数的具体形式来计算对应的原函数F(x)。

对于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它的原函数F(x) = (a/3)x^3 + (b/2)x^2 + 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AC:y 2 x 4
设点B(x,
1
3
x2

4
x

4), 则点D(x,
2
x

4)
33
3
BD ( 2 x 4) (1 x2 4 x 4)
3
33
1 x2 2x 3
S ABC

1 6( 1
2
3
x2
2x)
(x 3)2 9
0 x 6
二次函数中动点图形的面积问题
一、学前准备
1、如图,抛物线 y=-x2 +2 x+3 与x 轴交于点A和点B ,与y轴交于点C.
则点A坐标为

点B坐标为

点C坐标为

ΔABC的面积为
,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_______,
直线AC的解析式为
.
一、学前准备
2、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如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交点三角形 顶点三角形
图3 (-3,-5)
(0,-5.5)
水平宽:4-(-3)=7
(4,-6)
二、试题解析
变式2
A
C
D
B 水平宽a=6
若点B是线段AC下方的抛物线 y 1 x2 4 x 4 上的动点,如果三角形ABC有最大3面积,3 请
求出最大面积和此时点B的坐标;如果没有,
请说明理由.
由例题可知:点A(0,-4),点C(6,0)
选择坐标轴上的边作为底边
一、学前准备
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如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边均不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及不规则多边形需把图形分解
二、试题解析
例题:如图二次函数
y 1 x2 4 x 4 33
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
点A,过点A作一条直线与x轴平行,与抛物线交于点B.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三、自我检测
4.抛物线
y
4 x2 5
24 x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直线
5
y 4 x 4 与x轴交于点A(-5,0),与y轴交于点B.在抛物线上是否
5
存在一点P, 使得△PAB的面积最小?若存在,求△PAB面积的最小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2

1 2
x

3与x轴交于A、B两点,顶点为C, 2
则△ABC的面积为
.
三、自我检测
3. 已知抛物线 y x 2 2x 3 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
与y轴交于点C,直线y=x+1与抛物线交于E,F两点.点P是直线EF 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PEF 面积的最大值及点P的坐标.
(2)连接BC,求ΔABC的面积.源自SABC1 2
AB CD

1 2
44

8
D
二、试题解析
变式1: 若抛物线的顶点为B,求ΔABC的面积.
SABC SOAB SOBC SOAC
二、试题解析
变式2
若点B是线段AC下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那么,ΔABC
的面积有最大值吗?如果有,请求出最大面积和此时
当x 3时,Smax 9
二、试题解析
变式3 如图,抛物线中的点A、B、C与例题中的点A、B、C一样, 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 SPAC 2SABC ,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
二、试题解析
变式4 若B、C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A是抛物线与y轴的交 点,点D是线段AC上的动点,过点D作x轴的垂线与抛 物线相交于点E,当点D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 ABCE的面积最大?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及此 时点D的坐标.
学后反思
函数中动点 图形与面积
静态 动态
转化(割补法) 以静代动
规则:用公式
不规则
规则 不规则
关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键 相关线段的长度
三、自我检测
1.若抛物线 y x 2 x 6 与x轴交于A、B两点,则AB= ,
与y轴交于点C,则C点的坐标为
则,△ABC的面积为
.
2.已知二次函数y
点B的坐标.
SABC SABD SCBD
F
C
1 BD AE 1 BD CF
2
2
1 BD( AE CF ) 2
D
铅垂高 导弹公式:
A
E
B
SABC

1 2
ah
水平宽a
二、试题解析
导弹公式:SABC Y轴 (0,6)

1 2
ah 的简单应用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1、2、3
图1
是由同一个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请计
算三角形ABC的面积.
(-3,3) 图2 (-3,-1)
(0,2.5) (0,2)
O (0,-1.5) (0,-2)
图1:铅垂高CD为:6-2.5=3.5
(4,2)
图2:铅垂高CD为:2-(-1.5)=3.5
X轴
(4,-2) 图3:铅垂高CD为:-2-(-5.5)=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