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我院2008-2011年病房常见致病菌流行状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Z H AO X u a n G UO J i n g 2 C HE N Ni n g Z HE N J i a n — c u n
( B e i j i n g J i s h u i t a n H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5 , C h i n a ;
中国药物警戒第 1 1卷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Ma r c h , 2 0 1 4 , V o l 1 1 , No . 3
中 图 分 类 号: R l 1 7 ; R 9 6 9 . 3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8 6 2 9 ( 2 0 1 4 ) 0 3 — 0 1 7 6 - 0 6 ・ 医院药事管理与合 理用药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s t a t e o f e p i d e mi c o f t h e p a t h o g e n i c b a c t e i r l a a n d c o n d i t i o n o f u s a g e 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i n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生的诊疗水平。
然而,在实践中,不合格标本是检验科工作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不仅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还造成了医疗漏诊和误诊,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对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问题分类1. 样本量不足: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数量不足,导致检验结果不具有代表性。
原因可能是患者采样不足、抽血时收集量不足等。
2. 样本质量差: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质量差,如感染、血栓、溶血等。
原因可能是采集部位不当、处理不当、保存不当等。
3. 样本标识不清: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标签不清晰、标识不正确等,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信息不一致。
原因可能是标签贴错、标签模糊、标签遮挡、标识错误等。
4. 样本交叉污染:该类问题主要表现为样本交叉污染,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原因可能是装载时装载错误、装载人员操作不当等。
二、问题原因分析1. 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可能由于工作繁忙、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粗心大意等原因导致操作不规范。
2. 设备维护不当:检验设备如荧光定量分析仪、血常规分析仪等,如果缺乏安全可靠的维护保养,容易导致设备失灵等问题。
3. 人员不足:人员不足是导致不合格标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人员操作超负荷,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和错误。
4. 缺乏质量控制:如果缺乏质量控制,意味着无法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容易产生误差。
三、改进对策1. 加强人员培训:算法、标本收集、样本处理等都需要经验,因此需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
2. 严格实施规范操作流程:实施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避免操作过程中忽略细节问题。
3.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质量控制活动、实验室服务质量监控等方式,确保每一次实验都可以保证质量控制的严格执行。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精编WORD版

检验标本差错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精编WORD版一、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差错1.标本采集错误:标本采集不规范、采样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容器等,会导致标本的污染或者不合适采样,进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预防措施包括:采集标本前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正确的采集方法;使用合适的采集容器,确保采样质量。
2.标本混淆:标本混淆是指在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过程中,标本信息被错误地与其他标本混淆,导致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的严格操作规程,避免患者标本之间的混淆;在标本采集和标本转移环节中增加多次身份核对,确保标本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标本处理错误:标本处理错误包括标本保存不当、标本处理延迟、标本暴露于不良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标本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预防措施包括:按照标本处理规程进行标本的保存和处理,确保标本能够稳定保存并及时送检;标本保存过程中,注意避免暴露于不良环境。
二、仪器设备导致的标本差错1.设备故障:仪器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标本处理不当或结果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于发现故障的仪器设备立即停用,并进行修复和验证。
2.标本处理流程不合理:标本处理流程包括标本的分析、处理和结果判读等,如果流程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标本处理的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处理流程的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悉并正确执行流程。
三、信息传递和记录导致的标本差错1.标本信息记录错误:标本信息记录错误包括标本采集信息、标本编号、标本处理结果等记录错误,导致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标本信息记录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准确记录标本信息。
2.信息传递错误:信息传递错误是指在标本采集、分装和运输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及时或者错误,导致标本信息的损失或错误。
预防措施包括:建立信息传递的规范操作流程,明确责任人和传递渠道,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1 3 3 I 马大龙. 新 细胞 因子及细胞 凋亡基 因的发现与功能 研究. 北 京 大学学 报( 医学版 ) , 2 0 0 2 ,3 4 : 4 8 8 . 4 9 2 .
I 4 4 1 陈英 玉 , 孙荣华 , 韩文玲 , 等. 凋亡相关蛋 白 T F A R 1 9 在T F 一 1
( 1 6 ) :1 8 2 0 — 1 8 2 4 .
[ 6 ] 焦 建峰 , 陈冠 英 , 黄玫 , 等. r h P D C D 5 蛋 白质 对 ^ y 射 线诱 导
MC F 一 7细胞 周 期 及 凋 亡 影 响 的初 步 研 究 .中华 肿 瘤 杂 志 , 2 0 0 0. 2 2 ( 2 ) :1 0 2 — 1 0 4 .
o u t c o m e s . J N e u r o S u r g , 2 0 0 2 ,9 6 ( 2 ) : 2 3 5 — 2 4 3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2 9 )
我院 2 0 0 8 -2 0 1 1 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1 .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 x c e l 2 0 0 7数据库汇总及分类统计不合格标本量与 不合格率 。2 0 0 8年不合格标本量 大 , 不 合格率用百分 比( %) 表示 ; 2 0 0 9年起 不合格标本量 明显下 降 ,不合格 率用 千分 比
( % 。 )表示 ,采用 S P S S 1 6 . 0统计 软件进 行统计 分析 、通 过
1 . 1 . 1 标本 来源 :回顾 性分析 我科 2 0 0 8 -2 0 1 1年记 录的所 有病 区送检 的血液不合格标本 6 0 0份 。血液标本 由病区护士 采集 , 由工勤人员送检。 1 . 1 . 2 试剂 与仪器 :血 液标本采集 容器 2 0 0 8年为我 院以注 射器一 玻璃管/ 硅化 塑料 管加 自配抗凝 剂采血方式 向真空采血
血液标本采集的误差护理因素的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的误差护理因素的分析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在采集前的准备通知、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等工作都是由护理人员来负责的[1]。
对患者准备工作的交待情况、采集方法的告知情况、采集部位的选择情况、采集标本量的多少情况、通知标本送检的及时情况、标本送检的准确情况等护理因素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文通过统计的120份不合格误差化验标本事例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的主要护理因素以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1 资料120份不合格误差化验标本事例来自于作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401例,尿液标本44例,其他痰液等标本26例。
主要包括明显的外观不合格标本如试管类型的错误、标本采集量的不足或过多、未及时送检的标本、申请单与标本不符的错误等;另一方面是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各个专业组与临床的沟通中的工作记录(已经明确排除检验分析过程中的可能造成的因素),包括标本凝固、采血部位的不当(如血气标本值与病情极度不符),患者的准备不够充分(如药物的浓度峰值等)。
2 标本采集前存在的误差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理准备包括是否在安静状态下,如:晨起基础状态下还是活动后等、饮食状况包括空腹和进餐后几小时等的要求、服用的药物包括是否服用降糖药等、运动及情绪等各方面。
都会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讲有关常识,使患者从心理和身体上做好充分准备。
3 标本采集中存在的误差31 在有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进行抽血的影响。
在有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抽血,无论穿刺部位在近端还是远端,标本的生化指标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在120例误差标本中同侧输液进行采血的占60%。
如:一位大出血的患者,第一次抽血结果:钾237 mmol/L,钠385 mmol/L,氯388,二氧化碳77 mmol/L,糖277 mmol/L,总蛋白224 g/L,白蛋白122 g/L;第二次抽血:除糖106外,其他结果均正常。
临床医学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分析及处理

临床医学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分析及处理目的分析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方法。
方法对2011~2013年本院收到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分布,以不合格率来描述不合格标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结果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量过少(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35.09%),标本凝块(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22.54%),条码信息有误(占不合格标本总数的11.38%);另外,医院电子医嘱及条码系统的启用,使标本不合格率由2011年的2.33%下降到2012年的1.77%,2013年进一步降低为1.41%。
结论分析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积极培训相关人员,确保规范的标本采集行为,进而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
标签: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处理在临床诊疗中,实验室检查结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质量控制确保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已是我国大部分医院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随着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检验仪器的开发使用及实验室人员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最易出现问题和最难控制的环节[1],而正确有效地采集、运送标本就成为这一环节的重要内容。
1不合格标本的定义对无法进行检测或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标本,统称为不合格标本。
2材料与方法2.1一般材料2011年1月~2013年12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收到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标本544320份,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分泌物、痰液,体液(脑脊液、关节液、胸腹水等)。
所有标本由护士或患者自行采集(大小便),标本采集后由工勤人员送至检验科标本接收处,其中不合格标本为9852份,不合格率为1.81%。
2.2方法统计标本接收人员每天记录的不合格标本情况,按照不合格原因、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不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①申请错误、重复开单、项目错误;②药物干扰;③标本量少,标本污染,标本凝固,脂血,溶血等;④标本留取时间不当;⑤抗凝剂选择不当;⑥条形码打印不清、信息错误等,并将之分类整理。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

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分类统计分析原因及改进对策检验科是医疗技术部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对各种医疗检验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并给出相应的诊断结果。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也会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
作为检验科人员,我们需要认真了解和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探讨其原因及改进对策。
一、不合格标本分类1.采集不当:包括采样时间不当、采样部位错误、采集工具不规范等。
2.标本处理不当:包括标本储存温度不合适、标本反复冻融、标本传递不及时、标本容器漏液等。
3.标本标识错误:包括病人信息登记不规范、标本标识不清晰、标本混淆等。
4.检测操作不当:包括操作流程不规范、试剂使用不当、仪器维护不及时等。
1. 采集不当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足,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标准操作流程的指导和规范。
此外,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也对标本采集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如果操作人员没有处理好这些情况,就会产生采样不当的情况。
2. 标本处理不当标本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标本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工作态度不认真等因素造成的。
此外,一些人工操作的不利影响因素,比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洁净度不高等也会对标本处理产生负面影响。
3. 标本标识错误标本标识错误主要发生在人为因素控制不当的情况下。
比如,有时操作人员懒于多次嘱咐病人填写相应的信息,也有一些操作人员误认为常见病人信息都是常识,随意把标本标识,以致引起混淆。
4. 检测操作不当检测操作不当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仪器使用不当、试剂不合格造成的。
此外,测量过程中不及时调整实验条件,条件控制不好,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不合格标本改进对策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和能力,完善采集和操作规范。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王桂焕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山东省济宁市兖矿集团第三医院(272072)王桂焕王怀彩曹君亮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产生过程分类,可分为分析前误差、分析中误差和分析后误差。
分析前误差因素逐渐成为引起实验结果误差的首要原因,占46.0%~62.8%[1]。
分析前过程包括医师开具的医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及离心等,其中又以标本的采集方法及盛放容器最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科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并结合与临床沟通后制定的改进措施,探讨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标本来源: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记录的所有病区送检的血液不合格标本600份。
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采集,由工勤人员送检。
1.1.2试剂与仪器:血液标本采集容器2008年为我院以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向真空采血系统过渡的阶段,自2009年起全部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其中玻璃管为中国上海玻璃厂生产;硅化塑料管为中国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真空采血管包括:含分离胶及促凝剂的血清管(黄盖)、柠檬酸钠抗凝管(蓝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管(紫盖)、肝素抗凝管(绿盖),均为美国BD 公司生产。
1.2方法1.2.1不合格标本判断: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检查是否有以下情况:①标本凝块:抗凝标本中找到凝块;②标本量少:标本采集量无法满足检验需求或抗凝标本采集量未达到规定要求;③标本类型错误:使用了错误的标本采集容器;④标本容器破损;⑤送检超时:标本采集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验科;⑥标本信息有误:患者信息有误、条形码号重复、无检验项目等;⑦标本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中重度溶血;⑧严重脂血:白色、牛奶状脂血,可因严重高脂血症或静脉营养液所致;⑨标本污染:静脉、留置管采血或补液静脉采血、标本运送途中因未加盖受到其他标本的污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2008—2011年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山东省济宁市兖矿集团第三医院(272072)王桂焕王怀彩曹君亮
实验室结果误差按其产生过程分类,可分为分析前误差、分析中误差和分析后误差。
分析前误差因素逐渐成为引起实验结果误差的首要原因,占46.0%~62.8%[1]。
分析前过程包括医师开具的医嘱、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及离心等,其中又以标本的采集方法及盛放容器最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科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并结合与临床沟通后制定的改进措施,探讨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标本来源: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1年记录的所有病区送检的血液不合格标本600份。
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采集,由工勤人员送检。
1.1.2试剂与仪器:血液标本采集容器2008年为我院以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向真空采血系统过渡的阶段,自2009年起全部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其中玻璃管为中国上海玻璃厂生产;硅化塑料管为中国拱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真空采血管包括:含分离胶及促凝剂的血清管(黄盖)、柠檬酸钠抗凝管(蓝盖)、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管(紫盖)、肝素抗凝管(绿盖),均为美国BD 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不合格标本判断: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检查是否有以下情况:①标本凝块:抗凝标本中找到凝块;②标本量少:标本采集量无法满足检验需求或抗凝标本采集量未达到规定要求;③标本类型错误:使用了错误的标本采集容器;
④标本容器破损;⑤送检超时:标本采集后未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验科;⑥标本信息有误:患者信息有误、条形码号重复、无检验项目等;⑦标本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中重度溶血;⑧严重脂血:白色、牛奶状脂血,可因严重高脂血症或静脉营养液所致;⑨标本污染:静脉、留置管采血或补液静脉采
血、标本运送途中因未加盖受到其他标本的污染等。
其中第7和8条在标本离心后判断,第9条一般由负责检测的工作人员判断。
凡符合上述情况均判断为不合格标本。
1.2.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检验科工作人员电话告知相应病区护士标本需要重新采集的原因,并在工作记录表中记录该不合格标本的相应信息,包括:收到日期、送检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不合格的原因、接收人及电话通知临床的受话人。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数据库汇总及分类统计不合格标本量与不合格率。
2008年不合格标本量大,不合格率用百分比(%)表示;2009年起不合格标本量明显下降,不合格率用千分比(‰)表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Pearsonχ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08年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分析:2008年共收到血液标本18650份。
其中注射器-玻璃/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的标本6714份(36%),真空采血系统采集的标本11936份(64%)。
记录到不合格标本共计1607份,总不合格率高达8.62%,其中最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标本凝块、溶血及标本量少,分别占所有不合格标本的38.2%、22.5%及9.1%。
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与真空采血系统各种原因不合格率比较:见第176页表1。
可见真空采血系统的不合格率低于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尤以标本凝块的下降为主;此外玻璃管常见的运送途中发生的污染及离心时试管破损等情况未在真空采血系统中发生。
2.22008—2011年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不合格率分别为1
3.29‰、1.49‰、0.96‰及0.52‰,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09较2008年下降最为明显。
2.32009—2011年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分析:自2009年起本科室收到标本中因中、重度溶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至0.08‰以下,因标本信息有误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下降至0.09‰以下,不合格标本的三大主要原因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和标本类型错误。
2009—2011年三种主要原因的标本不合格率逐年递减,见表2。
2.4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比较:见表3。
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柠檬酸钠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高。
3讨论
20世纪以前,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是国内普遍使用的采血方式。
自2008年本科室记录的不合格标本可见,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远高于真空采血系统(8.7∶1.0)。
主要原因是:①标本凝块:注射器中不含抗凝剂,采血时容易激活血小板
及凝血系统;对血量无法控制,血量超过抗凝剂的抗凝能力出现凝块。
②标本溶血:注射器采血后需再将血液转移至试管,红细胞受损概率高,特别是当转移产生较多气泡时;玻璃管初次离心常无法分离血清(12.8%),分离边缘凝块二次离心后,大部分标本可出现溶血。
③标本量少:玻璃管无法控制采血量,不同采血人员差异较大。
此外,无盖玻璃管在运送途中常受到尿液标本的污染,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等检测结果异常,检测质量上存在隐患。
玻璃管还存在易破损及打翻后溅溢等情况,生物安全上也存在隐患。
因此,玻璃管已逐渐被淘汰。
真空采血系统应用初期,标本不合格率仍为13.3%,远高于国外学者提出的标本不合格率每年不超过0.5%的要求[2]。
我科室了解了护士采血全过程,部分护士仍习惯使用注射器抽血,然后再注入真空采血管,标本凝块、溶血及标本量少的情况仍较多见。
而与真空采血系统一起启用的电子医嘱申请及条形码系统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熟悉,因此标本信息错误也较常见。
通过不断与临床护士的沟通交流,开展操作培训、发放《临床医学检验手册》(涵盖各种类型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操作规程)等,2009年起标本不合格率下降了约90%。
随着ISO15189质量体系的建立,科室成立了分析前质量小组,每
月统计汇总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护士,与护士长一起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标本不合格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已接近0.5‰。
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汇总分析以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地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参考文献
[1]Plebani M ,Carraro P.Mistabes in a state laboratory :types and frequency.Clin Chem ,1997,43:1348-1351.
[2]
Stahl M ,Lund ED ,Brandslund I.Reasons for a laboratory ′s inability to report results for requested analytical tests.Clin Chem ,1998,44:2195-2197.
(收稿日期:2012-09-20)
表22009—2011年不同原因标本不合格率(%)年份标本凝块标本量少标本类型错误
2009年0.860.300.142010年0.740.270.082011年0.67
0.16
0.07
注
1标本凝块不合格率为该原因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抗凝标本数的千分比,其余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标本数的千分比。
表3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比较抗凝管类型不合格标本数合格标本数风险比EDTA -K 2抗凝管3306224871枸橼酸钠抗凝管247173036 2.70肝素抗凝管11
24900
0.32
注
1χ2=202.3,
P =0.001表1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血方式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标本比较
不合格原因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真空采血系统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标本数不合格标本数
不合格率(%)
标本凝块216126712.374612230.5标本溶血671432 4.8711936710.6标本量少671411 1.611936430.36标本类型错误671420.231193670.06标本污染6714100.151193600标本容器破损671440.071193600送检超时671420.031193640.03严重脂血671420.031193640.03标本信息有误6714
11936
5
0.04
注
1标本凝块不合格率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抗凝标本数的百分比,其余均为不合格标本数占总标本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