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五篇)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
明确实验室准入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保证实验室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3、职责:3.1工作人员。
严格遵守此制度。
3.2科室负责人。
负责监督全科室人员遵守此制度,及时更新修改相关规定,并对违反此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理。
4、具体规定要求:4.1实验室进行临床医学检验和教学科研的场所,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也不得从事高致病菌标本的检查。
4.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后方可工作。
同时需经过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4.3实验室更新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进入实验室及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或科主任批准。
4.4非本科人员到实验室,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进入,在实验室内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4.5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知道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4.6进入实验室前,应穿工作服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前应脱去防护服、手套、口罩,洗手后离开。
4.7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睛,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不应佩戴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及其他装饰物品。
4.8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饮水等,以上活动应在休息室内进行。
4.9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以防化学品污染、生物危险、标本污染及刺伤等,在工作完成或终止后应脱掉手套并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摘除手套应例行洗手(七步法)。
4.10对污染的防护服应用黄色垃圾袋装好,交医院洗涤室处理。
工作服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带回家。
4.11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以及室内存放的高压容器等,杜绝不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安全。
4.12离开实验室时,应向交接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填好《交接班登记记录》。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准入制度

检验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准入制度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准入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实验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务院第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1. 本制度适用于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参观(访问)及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等的人员管理,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聘用人员、学生、进修生、协作人员、访问学者和参观(访问)人员以及其他因工作需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
2. 参观(访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外来人员(包括外籍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或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在实验室负责人或其委托人陪同下方可参观(访问)实验室。
3. 需要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且工作时间在两周以内的临时工作人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方可获得准入资格:(1)参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①通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考核;②了解该实验室的工作职能、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③熟悉该实验室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内容、潜在危险及防护措施;④熟悉该实验室每个工作区域及注意事项;⑤熟悉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符合进入该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并经主管部门同意,取得临时出入证。
(3)一般情况下临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4. 对于需要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且工作时间在两周以上的外来人员,除符合第3条第一款条件外还需达到以下要求,方可获得准入资格:(1)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科学严谨。
(2)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相关业务背景。
(3)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4)身体健康,签订生物安全责任书。
(5)留取本底样本,如血清等。
(6)从事一般病原(微)生物活动的人员,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独立开展实验活动。
(7)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并登记备案。
(8)取得临时上岗证。
5. 对于本单位实验人员(包括聘用人员),除符合第3条第一款条件外且必须达到以下标准,方可获得准入资格:(1)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科学严谨。
实验室准入制度(9篇)

实验室准入制度一、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二、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并熟练掌握手卫生消毒方法。
三、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四、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五、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六、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2患发热性疾病;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5妊娠;七、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八、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股备案。
九、非本检验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区域。
实验室准入制度(二)1.实验室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
____只允许被批准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____岁以下少年儿童不得进入工作区域。
4.身体受到开放性损伤限制进入艾滋病实验室;患有上呼吸道急性疾病;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员,限制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必须进入的,须做好安全防护后方可进入。
检验科安全管理总结

检验科安全管理总结检验科是医院中进行各种检验工作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也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声誉。
因此,加强检验科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人员管理人员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确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首先,严格人员准入制度。
招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并要求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新入职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科室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其次,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内部培训和外部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协同。
再者,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定期的安全会议、案例分析、安全演练等方式,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如生物安全防护、化学品安全使用、电气安全等。
二、设备与设施管理先进的设备和良好的设施是检验科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于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采购合同、使用说明书、维修记录等。
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准确可靠。
同时,设立设备故障应急预案,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检验工作的影响。
在设施方面,合理布局检验科的工作区域,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有明显的标识。
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安装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备、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检验样本管理检验样本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涉及到患者的隐私保护。
在样本采集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样本的质量和代表性。
采集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采集后的样本要及时进行标识和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验项目、采集时间等信息,确保样本的可追溯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掌握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意识,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内容:一、准入制度旨在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旨在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并制定相应的检测维护计划,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健康监护制度旨在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护,包括体检、生物安全检测等,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旨在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实验室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建立实验室资料档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旨在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旨在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建立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和报告。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旨在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建立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范本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范本生物安全是保障科研工作人员在处理生物材料时的安全和防护的重要措施。
为了防止与生物材料接触导致的安全事故和疾病传播,科研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生物安全制度1. 实验室准入管理1.1 实验室准入申请:员工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实验室准入申请和审批,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1.2 实验室准入培训:员工入职后需要参加生物安全培训,学习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巧,并通过培训考核。
2. 生物材料管理2.1 生物材料的采购:实验材料必须通过正规渠道采购,购买前需检查相关质检证明和合格报告,并确认其无法传播疾病。
2.2 生物材料的标识:所有生物材料必须正确标识,并在实验室内外可见位置明确标注其危险性和操作注意事项。
2.3 生物材料的存储:实验材料必须根据其特性合理存放,确保不会发生泄露、爆炸等意外,并定期检查储存条件。
3. 实验操作管理3.1 实验室操作规程:建立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生物材料的处理方式、操作步骤、装备使用等,并确保操作规程得到适当的宣传和培训。
3.2 实验室操作监督:实验室内必须有专人负责监督实验操作的规范执行,并定期对员工的实验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 废物处理管理4.1 临床废弃物处理:生物材料的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并定期进行消毒。
4.2 包装和运输:对于具有感染性的废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密封包装,并通过专人运输至指定的消毒处理场所。
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1. 个人防护装备1.1 实验室服装: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规定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服、实验鞋等,并保持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防护手套:在处理生物材料时必须佩戴且正确使用防护手套,手套更换频率也需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2. 实验室环境控制2.1 实验室通风:实验室必须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充足,并按照规定定期维护和清洁。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1准入制度2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3健康监护制度4生物安全自查制度5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6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7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8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3.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4.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4.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4.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4.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4.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4.6.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4.6.2患发热性疾病;4.6.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6.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6.5妊娠;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2)患发热性疾病;(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5)妊娠;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
实验室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的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情况时,不宜再从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3)检验科负责人在批准外来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
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1)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2)检验科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3)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医院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