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水幕系统施工关键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水幕系统施工关键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水幕系统施工关键

1概述

1.1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耗量的的节节攀升,导致对外石油的依存度居高不下。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已成为各国能源安全的最重要一环。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急需建立充足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以其库容大、占地少、安全环保的特点,成为国内外油气储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技术发展方向。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是在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在岩体中开挖洞室,利用水幕使洞壁岩体裂隙充满水,使地下水位在较高的位置,达到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储存洞室内石油的目的。因此,地下水封洞库的密封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1]。当年平均降雨量欠丰、地质条件复杂、水位不稳定或洞库埋深不够时,必须采用人工水幕以保证稳定的地下水位,从而降低因自然水位下降而导致的洞库上部地下水盖层缺失,并致使油气泄漏的风险。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人工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油库的储油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人工水幕水封效果的因素,除了水幕系统设计和施工、维护外,洞库岩体的渗透性尤为关键。岩体渗透性太大,洞内涌水量过高,将大大增加洞库施工风险和水幕运行费用。因此水封系统渗漏控制成为地下石油储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2]。

我国地下水封洞库建设起步晚,于20世纪70年代在黄岛修建了第一座总库容为15万方的原油地下水封洞库,80年代在浙江象山建成了1座容积4万方的地下成品油库,但均未采用人工水幕。本世纪初在汕头、宁波建成两座地下液化石油气(LPG)洞库,但其库容较小并带有实验性。美国、韩国以及北欧国家均大量采用地下石洞作为原油战略储备库。2003年3月,钱七虎、王思敬、王梦恕、陈肇元、施仲衡和童林旭共六位院士专家,联名向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两会”建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不应建在地上,而应建在地下”。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以地下为主的国家石油储备工程二期、三期规划,各期储量均为2800万吨。但是由于对人工水幕系统设计参数缺乏系统研究,对地下水封洞库水封条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地下水封洞库裂隙岩体渗漏控制无实际经验可循,地下水封洞库水封效果的评价还未建立适宜标准,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的自主建设,迫切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与工程地质、水工结构学科开展协同攻关,为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地下储油库规划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1

1.2水封石洞油库起源与实践

水封理论起源于人们对天然油气藏的认识,自然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在未开采之前,就是储藏在储油岩内相互沟通的孔隙中,四周被地下水或不透水层包围(图1.2-1)。由于油比水轻且油水不互溶的原理,从而形成了天然的地下油气藏。油气藏围岩裂隙中的地下水也就是自然形成的水幕系统。

图 1.2–1 天然石油储藏示意图

水封理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践设计和运行经验。目前已知的应用领域有:煤炭行业、水电站和油气储存等。

将水封理论推到另一个高度的是水封式地下储油和储气洞库的大规模建造。早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瑞典岩石力学和石油储备之父Dr.Hageman(Tor Henrik Hageman)提出石油产品应该储存在处于水下的混凝土容器中,并于1938年为其想法申请了专利。他的想法第一次将水作为封存介质引入到地下石油存储,并预示着石油储存“瑞典法”的到来。1939年瑞典人H.Jansson申请了一项储油专利(图1.2-2),其取消了之前常用的混凝土钢衬,石油直接存储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不衬砌岩洞中。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石油储存“瑞典法”。

2

[3]

图 1.2–2 H.Jansson储油专利

1948年在Harsbacka由一座废弃的长石矿改造而成的储油厍首次储油,标志着第一次将大量的石油储存在没有腐蚀和泄漏风险的地下非衬砌岩洞中(图1.2-4)。1949年另一位瑞典人Harald Edholm提出了类似的水封式储油的专利,并于1951年在Stockholm郊外的Saltsiobaden建造了容积为30m3的实验洞库(图1.2-5)。1951年6月向洞库内注入17.6m3汽油,一直储存到1956年6月。实验结果表明:没有汽油渗漏到圈岩中,也没有出现汽油挥发泄漏;储存的汽油的品质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图 1.2–4废弃长石矿改造而成的储油库示意图(Harsbacka,1948)[3]

3

图 1.2–5 Harald Edholm建造的实验洞库示意图(Saltsjobaden,1951)[3] 我国于1973年在黄岛修建了国内第一座容积为15万立方米的小型地下水封式储油洞库。同期我国又在浙江象山建成了第一座地下成品油库,但容积仅为4万立方米,储存0号和32号柴油。

总体上而言,国外在建设地下储油库方面已取得成熟可靠的经验,我国大型地下储油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积累的经验不多,但是地下工程(交通隧道、水电及矿山等)的修建技术也已达到国际水平,可为大型地下储油库提供有力支持。

1.3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概况与关键技术难题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是我国首座大型地下原油储备库建设项目,主要由储油洞罐和水幕系统组成。3组洞罐9个洞室(20m×30m)可储原油300万m3,总长度为5683m,由5条水幕巷道(5m×4.5m)和529个孔径120 mm(单孔长度5.12~105m,总长44435m)水幕孔构成水幕系统,承担洞库水封要求的水量补充、水压平衡和地下水位稳定[4]。水幕巷道(底板高程5m)与主洞室(拱顶高程-20m)垂直布置,水幕孔(空口高程6m)与主洞室平行,覆盖整个洞库。黄岛工程平面布置示意见图1.3-1。

洞罐始终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设计深度进行施工和运行,即洞室开挖前,地下水通过围岩节理裂隙等渗透到岩层的深部并完全充满岩层空隙(图1.3-2所示)。当石洞储油库钻爆法开挖形成后,围岩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动。在洞室中注入原油后,原油周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因而在任一原油油面上,水压力都大于原油油压力,使原油不能从裂隙中漏走。同时,利用原油比水轻以及油水不相混的性质,流入洞室内的水则沿洞壁汇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垫层”。水封系统渗漏控制是黄岛“水垫层法”水封储油成败的关键,也是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洞库涌水量预测是评价洞库密封性的重要依据,贯穿于洞库设计、施工、运行

4

全生命周期,需结合不同人工水幕设置参数及洞库围岩的渗透特性开展。但由于结构面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特征不均匀性,总长度5683m的主洞室不同区域渗透性能表现出巨大差异,合理评价裂隙岩体渗透参数是涌水预测的前提。国内外有关裂隙岩体渗透参数取值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由于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随机性,裂隙岩体渗透参数取值问题仍然是该领域的一大难题。

(2) 为了提供水封条件,水幕孔要覆盖整个洞库,孔深均在100m左右,远大于水电工程锚索钻孔,同时要求水幕孔的方位角偏差不大于2°,孔斜向下偏差小于孔深的5%。在空间狭窄的水幕巷道内进行如此孔深的高精度水平钻孔,采用现有的钻进设备是难以达到的。

(3) 地下水封洞库不同于水电工程地下洞室,不是完全的防水,而是要求“渗而不漏”“渗而稳定”,一方面必须借助地下水压形成对储油的封闭,防止油品外渗;另一方面岩体渗透性太大将导致主洞室内涌水量过高,施工风险大,后期运行成本高,规范规定100万m3主洞库的涌水量不超过100m3/d。作为我国首个大型水封地下洞库,合理有效地构造洞库渗漏控制系统无相关实际经验可循。

图 1.3–1 黄岛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5

图 1.3–2 黄岛工程地下水封面洞储油库原理示意图

1.4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主要研究内容

(1)水幕系统运行机制分析及洞库涌水量预测

通过研究不同注水条件下水幕孔水力作用机制,分析不同注水、不同渗透参数条件下水幕系统渗流场特征,为水幕运行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开发考虑任意结构裂隙网络的渗流分析模型,建立复杂结构岩体参数综合取值方法,并应用于黄岛工程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取值和涌水量预测,对比洞库涌水量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验证复杂结构岩体渗透参数综合取值方法合理性。

(2)超长水平钻孔的偏斜控制技术研究

研制钻进主动纠偏钻杆定心装置、潜孔钻机监测仪及数显调控系统,建立一整套钻孔偏斜控制方法,提升钻机工作效率和精度,并运用于黄岛工程的水幕孔钻孔施工,通过每个钻孔不同深度偏斜检验、水幕孔注水检验,验证钻孔偏斜控制技术对控制偏斜、形成有效水幕的效果。

(3)水幕条件下地下洞库渗漏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采用“以防为主,防堵结合”策略,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喷锚支护体系自身抗渗性的综合控制渗漏新方法,即利用水封精细爆破创新技术,制定轮廓面爆破方案、爆破参数、起爆网路,实现围岩“成型和保护”,为水封洞库制备防渗基层;研究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高压注浆工艺,以控制围岩变形和封堵围岩裂隙,进一步改善防渗基层;开发掺矿渣、钢纤维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在喷射强度不减前提下,大幅提升抗渗性能,为水封洞

6

库添加堵漏附层。

1.4.2创新点

(1) 采用水幕孔现场水力学试验研究水幕系统水力学渗透机制,综合水力学试验、三维裂隙网络渗流、双重介质渗流等分析,取得黄岛大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更为准确的渗透参数,解决水封复杂条件石油洞库渗漏预测的关键技术难题。

(2) 提出超长水平钻孔偏斜控制的成套技术。采用该技术提高了超长水平钻孔的造孔精度,解决人工水幕孔施工中的超长水平钻孔偏斜控制关键技术难题。

(3) 提出大型水封石洞开挖精细爆破防漏技术和涨壳式预应力中空锚杆高压注浆堵漏技术,形成防堵结合的大型水封石洞渗漏控制创新技术,解决人工水幕下洞库渗漏控制关键技术难题,达到石洞油库水幕系统稳定的目的。

7

2水幕系统运行机制分析及洞库涌水量预测

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油库的储油安全和保护周围地下水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幕孔不同注水方式是检验水幕孔有效性、孔间连通性、水幕系统运行状态有效手段。通过研究不同注水条件下了水幕孔水力作用机制,分析不同注水、不同参数条件下水幕系统渗流场特征,为水幕运行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支持。从经济角度考虑,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为节省水幕运行费用,应尽量减少洞室涌水量,故《GB 50455-2008地下水封石洞油库设计规范》中规定:处理后的日涌水量每100万m3库容不宜大于100m3。地下水封洞库施工期及运行期涌水量合理预测,可为洞库渗漏控制提供依据。但由于结构面发育程度、岩体结构特征不均匀性,洞库不同区域渗透性能表现出巨大差异,合理评价裂隙岩体渗透参数是涌水预测的前提。为此,开发考虑任意结构裂隙网络的裂隙渗流分析模型与双重介质渗流分析模型,结合渗透张量分析法,重点研究了黄岛工程裂隙岩体渗透参数。利用该渗透参数进行了三维渗流分析,得出洞库涌水量与实际测试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复杂结构岩体渗透参数综合取值方法合理性。

2.1水幕单孔注水试验的水力作用机制分析

2.1.1试验方法

(1) 水幕孔充水:以0.3MPa的压力持续稳定充水15min,然后对充水流量每隔为5min记录一次。当流量无持续变化趋势,且连续5次观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时,取最终值作为0.3MPa稳定压力下的充水流量值,关闭阀门,停止充水。15min后每隔为5min对孔内压力进行观测,当压力无持续变化趋势,且连续5次压力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取最终值作为孔内静水压力值,本次充水结束。

(2) 水幕孔注水:注水压力为该静水压力加0.3MPa,每隔5min进行流量记录,当流量无持续变化趋势,且连续5次流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取最终值作为该压力下的稳定注水量,本次注水试验结束。

(3) 回落观测:停止注水,待孔内水压力自然回落,每隔15min记录一次孔内压力变化,持续回落90min,如连续5次压力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大于最终值的10%,则继续观测记录至小于10%,如压力回落至0,则随时终止观测。

(4) 注水~回落试验分析与判断:根据以上测试数据计算该孔围岩的平均渗透系数。

8

9 若该平均渗透系数不大于10-7m/s ,则该水幕孔注水~回落试验结束;若该孔平均渗透系数大于10-7m/s ,则需对此孔进行动态设计调整,采取必要的封堵措施。

2.1.2 水力作用机制

水幕孔注水试验的水力作用机制其实就是非稳定流到稳定流转变,压力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单孔注水试验的稳定流分析,可采用裘布依承压井流模型。假定水幕孔围岩为均质多孔介质且各向同性,距水幕孔R 处存在圆形定水头边界,水头值等于水幕孔初始水头值H 0。根据达西定律有:

2πdh dh

Q kA

rLk

dr dr

== (2.1-1) 分离积分变量,取积分限为r 由r w 至R ,h 由H 0至H 0+H w ,得裘布依稳定承压井流公式:

w

图 2.1–1 单孔注水试验二维分析流场示意图

2πln w

w

LkH Q R r =

(2.1-2) ln 2πw w

Q R

k H L r =

(2.1-3)

上述各式中:

k —渗透系数(m/d);Q —压入流量(m 3/d);H w —试验水头(m);L —试段长度(m);R —注水试验影响半径;r w —钻孔半径(m)。

单孔注水试验的非稳定流分析,可采用地下水动力学中定降深井流公式:

10

221P P P

a r r r t ?????+=

??????

(),0w r r t <<∞>

(2.1-5) (),00P r = ()w r r <<∞ (2.1-6) (),0P t ∞= ()0t > (2.1-7) ()(),w w P r t P =常数

()0t >

(2.1-8)

上述各式中:

a —压力传导系数,单位m 2/s ,a=k/s ,其中k 为渗透系数,单位m/s ,s 为储水系数,单位m -1;P —水头增量(用水柱高表示,单位m);r —压力作用半径,单位m ;r w —钻孔半径,单位m ;P w —压水试验段压力(用水柱高表示,单位m);t —压水作用时间,单位s 。

解上述偏微分方程得:

2π()w Q kLP G t = (2.1-9)

其中

2

w

t at r = (2.1-10)

22

0022

01()()4()πtu u J u Y u G t e du -∞+=????

?

(2.1-11) 式(2.1-11)中,J 0为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Y 0为零阶第二类贝塞尔函数。

当t 很大(5

10t >)时,()G t 函数可近似写为下式

2

2

222

()1 2.2544w w G t r at W W In t at r ≈

=≈?????? ? ? ??????? (2.1-12)

其中,0

()x

e w u dx x

-∞

=?

。 通过式(2.1-9)~(2.1-12)可发现,注水流量Q 是渗透系数k 和压力传导系数a 的函数。据地下水动力学公式a =k /s ,其中s 为单位储水系数,若能确定储水系数s ,那么注水流量Q 即转化为渗透系数k 的一元函数,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据实测单孔注水试验中的流量Q 与时间t 的关系,计算相应的渗透系数k ,设M 为k 的函数:

2

()2π()n

i i w i M k Q kLP G t =??=-??∑ (2.1-13)

则上述问题变为求函数M (k )在定义域上的极最小,采用数值方法编程求解,

即可求

11

出渗透系数k 并计算出压力传导系数a 。

2.1.3 单孔注水试验流场规律

根据单孔注水试验的非稳定流计算模型,分析了距单孔不同距离位置水压力分布规律。

注水压力P 为0.3MPa ,注水孔半径r w 为0.055m ,注水孔长度为100m ,含水层渗透系数k 取1×10-8m/s ,储水系数s 为5.65×10-7m -1。根据非稳定流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距离、不同时间压力水头变化规律曲线,见图2.1-2和图2.1-3。可知单孔注水试验中流场的基本规律:①总体上随着注水试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注水孔周围的压力水头相应不断升高;②距注水孔中心距离越远,其孔隙水压力随着距注水孔中心的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

时间(s)

压力水头(m

)

图 2.1–2 距注水孔不同距离水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距注水孔中心距离(m)

压力水头(m )

图 2.1–3 压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2.2水幕有效性(连通性)试验水力学机制分析

2.2.1试验方法

(1) 第一阶段:水幕孔静止水压力分布观测。关闭所有水幕孔的阀门,记录所有水幕孔的压力,每8小时记录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直持续到压力处于稳定状态。该阶段可能要持续几天或一星期。

(2) 第二阶段:第一个水动力状态

打开偶数水幕孔阀门,奇数孔仍然关闭。记录偶数孔的压力和流量,记录奇数孔的压力,每8小时记录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直持续到压力处于稳定状态。该阶段可能要持续几天或一星期。

(3) 第三阶段:第二个水动力状态

打开奇数水幕孔阀门,偶数孔仍然关闭。记录奇数孔的压力和流量,记录偶数孔的压力,每8小时记录一次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直持续到压力处于稳定状态。该阶段可能要持续几天或一星期。如果任一阶段期间某处没有补水的水幕孔的压力降到零,要继续注水,保持压力刚好在零位以上,量测并记录其流量。

有效性试验完成即可决定钻附加孔,应对钻附加孔的区域进行局部有效性试验。基本判断原则是:对注水孔进行注水时,若未注水孔压力明显上升,则证明两孔之间的渗透性良好,无需附加钻孔,若未注水孔压力无明显上升,则证明两孔之间渗透性不良或不渗透,应补充钻孔以达到孔间良好的渗透性的目的。

2.2.2水力学机制

水幕孔有效性试验属于孔群试验,可以采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反映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取水幕孔横截面进行二维分析,地面和油库洞顶可近似看做定水头平面,水幕孔同时开启后,对水幕系统中的单个水幕孔(除油库最外侧的水幕孔),根据水力学中反映法的原理,可将两相邻水幕孔的中线视为隔水边界。由此将水幕有效性试验中的单个水幕孔看成是上下为近似定水头边界,左右隔水边界的一个二维均质模型。如图2.2-1所示。

12

图 2.2–1 水幕有效性试验二维均质模型

当注水孔1,2,3均打开,且注水压力相等时,注水孔1和注水孔2的中线AC,以及注水孔2和注水孔3的中线BD上y方向的流量为0,可将AC,BD看做隔水边界。地面和油库拱顶近似看成定水头边界,即AB,CD为定水头边界,水头值为0。注水孔的边界为上下定水头,左右隔水的矩形区域。

采用地下水动力学中的反映法,将有边界问题转化为无边界问题进行求解,反映法的基本原则为:(1)虚构孔与实际孔位置对称;(2)虚构孔的强度(压力变化量)与实际孔相等;(3)虚构孔的性质(注水或抽水)取决于边界性质,对于隔水边界,要求通过该边界的流量为零,则虚构孔与实际孔的性质应相同;对于定水头边界,要求通过边界的流场垂直于该边界,则虚构孔与实际孔的性质应相反,由此即可满足所设定的边界条件要求;

(4)对于不稳定流,虚构孔开始工作的时间与实际孔相同。根据以上分析及反映法的基本原则,建立虚构孔如图2.2-2所示。

虚拟注水孔

虚拟注水孔

图 2.2–2 水幕孔反映法计算示意图(孔2为实孔,其余均为虚拟孔)

13

14

距定压力注水或抽水孔的距离为r 处的岩体内孔隙水压力的水头变化值P 为:

(,)w p p A r t = (2.2-1)

其中,

/w r r r = (2.2-2)

2

/w

t at r = (2.2-3) 000022

002()()()()2

(,)1()()tu J u Y ru Y u J ru du

A r t J u Y u u e π

--=-

-?

(2.2-4)

当500t >时

24(,) 2.25r W t A r t In t ??

???≈

(2.2-5)

对于水幕孔连通性试验,根据注水孔的注水压力计算未注水的水幕孔内压水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试验分析中的关键问题。采用非稳定流方法对连通性试验中的某注水孔进行分析,根据反映法原则建立虚构孔,将实际孔与虚构孔对其相邻的未注水孔的水头影响值进行叠加,即可求出相邻为注水孔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w w P P ,,P A r t A r t A r t ??==-??

∑∑注抽注抽, (2.2-6)

2.2.3 水幕孔连通性试验流场规律

(1) 渗透参数对压力变化规律的影响

水幕孔连通性试验中注水压力为在静水压力基础上增加0.3MPa 压力。先讨论水幕孔间距为10m 时,不同渗透系数下的压力变化规律,见图2.2-3。可见在连通性试验中,其流场是能够从非稳定流逐渐过渡到稳定流的。

图 2.2–3 不同渗透系数下未注水孔内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2) 不同水幕孔间距对压力变化规律的影响

设渗透系数为1×10-8m/s,储水系数为5.65×10-7m-1,不同水幕孔间距下未注水孔水压力变化曲线见图2.2-4、2.2-5。由此可见,连通性试验中,水幕孔间距从20m减小到10m,未注水孔中的压力逐渐增大,说明孔距减小有助于降低水幕孔之间水位差。

图 2.2–4连通性试验未注水孔水压力变化规律

图 2.2–5连通性试验孔间水压力发展曲线(孔距20m)

2.3施工期水幕孔水力机制分析

2.3.1试验方法

试验主要流程:对于单一水幕孔,只要注水-回落试验完成,就需对其进行施工期注水。注水压力宜为该孔的静水压力,每天记录一次每个孔的压力和流量。

施工期水幕孔通过阀门控制后可以长期进行注水观测,因此选择并维持好注水压力,可以实现对压力和流量的长期观测,相比于单一水幕孔的注水-回落试验更为简便,并可以获得大量观测数据。同时由于观测时间可以非常长,避免了单一水幕孔注水回落试验中对稳压时间的要求。

15

2.3.2水力机制三维分析

采用三维数值分析,并考虑水幕廊道排水的影响。建立如图2.3-1的模型。模型左右侧为隔水边界,下侧边界较远且为隔水边界,水幕孔注水压力为0.3MPa。分别模拟主洞库上层开挖后、主洞库开挖完成后的稳定渗流场。其中主洞库开挖完成后的水压力分布如图2.3-2、图2.3-3所示。由此可知,受水幕廊道排水的影响,水幕孔围岩与水幕廊道较近处,其水压力分布受影响较大,压力降低明显。

图 2.3–1 水幕廊道、水幕孔和主洞库三维模型

(a)一侧沿水幕孔中心切开(b)一侧从水幕孔之间岩体切开并穿过两个主洞库中间

图 2.3–2主洞库开挖完成后的三维水压力分布

16

17

图 2.3–3垂直水幕孔剖面的水压力分布(主洞库开挖后)

根据三维分析结果,岩体等效渗透系数取2e-9 m/s 时,主洞库上层开挖后,单个水幕孔的注水量平均值约为4.04e-6m 3/s ,主洞库开挖完成后约为4.3e-6m 3/s 。由于在达西流的条件下,渗透系数和流量呈线性关系。因此,可建立水幕孔注水量和水幕系统围岩渗透系数的经验关系:

a

L Q K ?=

(2.3-1)

其中:Q 为水幕孔注水量(单位m 3/s);K 为水幕孔围岩等效渗透系数(m/s);L 为水幕孔长度(m);a 为比例系数,受水幕孔间距、注水压力等设计参数影响。

式(2.3-1)的应用条件为:①岩体内的水流可以简化为稳定的达西流;②相邻孔的注水压力相近,当压力不一致或与0.3MPa 相差明显时,需要采用模型计算重新拟合a 。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水幕孔注水量,得到主洞库上部开挖后和主洞库开挖后,比例系数a 分别为20.2和21.5。

2.4 裂隙岩体渗透参数综合取值方法

本节裂隙岩体渗透参数研究有两个目的:(1) 研究裂隙存在对岩体渗透性的影响,获得裂隙岩体各向异性的渗透特征。(2) 建立现场水力学试验分析与渗透参数取值的联系。即通过现场试验反演得到渗透参数与通过裂隙网络模拟得到的渗透参数进行对比,精细地获得岩体渗透参数。

2.4.1 计算条件

黄岛工程有关勘察资料中,根据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差异,将库址区分为5个裂隙发育特征区,如图2.4-1所示。其中,Ⅱ区占洞库范围比例较大。该区南北向结构面较

多,并出现优势方向NE45?结构面,受F3和F8断层的影响,该区亦出现较多NW300?结构面。据此,结合库址区节理裂隙的产状分组结果,确定出Ⅱ区的裂隙产状分布特征如表2.4-1所示。

根据施工地质素描资料情况,裂隙迹长均值取为2.0~5.0m。缺乏实测值情况下,根据工程一般经验,考虑到结晶岩体中节理裂隙一般均为紧密接触,并参考类似研究成果报告,裂隙开度均假定为0.05~0.1mm。

表 2.4–1 Ⅱ区岩体节理网络模拟参数

分组

倾角倾向迹长间距

说明均值(?) 方差分布均值(?) 方差分布均值(m) 分布均值(m) 分布

①78 5 正态85 5 正态2~5 负指数1~2 负指数

勘察报告中的第②组,描

述中的“南北向结构面”,

较发育

②79 5 正态135 5 正态2~5 负指数2~3 负指数

勘察报告中的第④组,描

述中的“NE45?结构面”,

较不发育

③70 5 正态30 5 正态2~5 负指数2~3 负指数

接近勘察报告中的第①

组,描述中的“NE45?结构

面”,较不发育

图 2.4–1 Ⅱ区节理线密度纵深方向变化曲线

2.4.2渗透张量直接求取

等效渗透张量可通过直接求取、模型计算和试验结果反算等多种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论证,最终获得较为合理并接近工程岩体实际渗透特征的渗透参数。

渗透张量的概念最早由Snow(1969)、Oda(1985,1987)等提出。根据荣冠等(2007)[5]、周创兵等(2008)[6]的建议,裂隙岩体等效渗透张量可表示为:

18

19 [])(1211

3

*2j i ij n i m j ij ij p n n b r V g K -=∑∑==δμπ (2.4-1)

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μ为流体运动黏滞系数;p V 为研究区域体积;ij r 为结构

面圆盘的半径;*

ij b 为结构面水力开度;n ,m 分别为结构面组数和该组结构面的条数;

ij δ为Kronecke 符号,i n ,j n 为结构面法向矢量的方向余弦。

等式(2.4-1)反映了全部裂隙对渗流的贡献,并没有考虑到裂隙实际是不是搭接,能否形成连续的渗流通道,因此可以说夸大了裂隙对渗流的贡献,或者说,可以作为渗透系数取值的上限。

(1) 岩体表征单元体积(REV)确定

采用表2.4-1中的数据进行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结构面均采用圆盘模型。然后根据模拟得到的分析区域内的结构面条数,每条结构面的产状、半径等信息,采用式(2.4-1)计算等效渗透张量。迹长均值为3m ,间距均值为1.5m 时,不同岩体区域得到的渗透张量如图2.4-2。

从图2.4-2可以看出,当岩体区域大于20×20×20m 时,渗透参数基本稳定,因此REV 为20×20×20m 。考虑到裂隙迹长越大时,岩体的REV 越大,并且水封洞库的渗流分析范围远远大于REV ,取裂隙岩体模拟范围为40×40×40m ,研究裂隙间距、迹长不同取值时得到的渗透张量变化情况。

裂隙迹长为3.0m ,间距从1.0~2.5m 变化时,渗透张量计算结果如图2.4-3所示。由此可知,渗透张量随裂隙间距增大而减小,不同随机模拟得到的岩体渗透张量变化不大。

图 2.4–2不同岩体模拟区域大小时的等效渗透张量

图 2.4–3不同裂隙间距时计算得到的渗透张量

(2) 渗透张量取值分析

根据表2.4-1,取第①组裂隙的迹长均值为3.5m,间距为1.5m,第②组和第③组裂隙的迹长均值为2m,间距均值为2.5m进行分析。裂隙的平均开度(隙宽)均为0.05mm,获得渗透张量如表2.4-2所示。在此基础上,求得渗透张量的主值,以及主值的方向矢量如表2.4-3所示。

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渗透系数取值在4.4E-8~1.3E-7 m/s之间,其中主值k3最大,其方向陡倾,主要是由于3组裂隙的倾角均较陡引起的。

表 2.4–2最终确定的岩体渗透张量(单位:m/s)

20

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原理

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原理 地下水封洞库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一定的深度(5m 为宜)通过人工在地下岩石中开挖出一定容积的洞室,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密封储存在洞室内的石油。洞室开挖前,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等渗透到岩层的深部并完全充满岩层空隙。当储油洞库开挖形成后,周围岩石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动,并充满洞室。在洞室中注入油品后,油品周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因而在任一油面上,水压力都大于油压力,使油品不能从裂隙中漏走。同时利用油比水轻,以及油水不能混合的性质,流入洞内的水则沿洞壁汇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垫层,可由水泵抽出 地下储油库选址基本原则 地下储油库选址首先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的地质条件:一是岩体的完整性,即应选出无深性断层和断裂、裂隙不甚发育的结晶岩体,以保证有足够的可用岩体范围;二是密封,即满足必要的水封条件。 其次,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根据我国规划建设地下储油库的需求和特点,考虑以下外部依托条件 (1) 根据拟建储油库的建库地带及周围可供应地区对今后石油的战略储备量需求,确定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储油库的规模。 (2) 优良的海港和相应规模的码头设备。储备油品品种主要是进口原油,库址选择应考虑现有良好海港,可接纳大吨位(20 ×10(4)~30 ×10(4)t 以上) 的油轮,并有良好的原油码头设备。 (3) 靠近国家大型进口原油加工基地。 (4) 建库费用经济合理。起步阶段在沿海地区选择若干地点建设储备基地;中远期规划除沿海外,应结合俄罗斯原油和哈萨克斯坦原油的进口情况,在东北和西北内陆地区管道运输枢纽站附近选择地点. (5) 储油库的安全性。建库地带要有一个庞大的腹地,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设施,以保障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建设和运行使用期间的安全性。 (6) 由良好的输油交通条件 。 3Re 025.0=λ

浅析高矿化度地下水形成原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9347010.html, 浅析高矿化度地下水形成原因及对策 作者:夏雪萍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1期 摘要:地下水,作为与我们生活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的资源,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由 于地理上位置的差异性、土壤地质条件以及自然降水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性质以及可利用性各不相同,而随着我们的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地下水的利用也日益不断上升,而先天条件以及后天开采、环境保护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出现了水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也成为了相关工作领域的科技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地下水高矿化度这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许多地方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也直接影响了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对地下水高矿化度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就高矿化度地下水这一问题,重点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具体对策,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高矿化度地下水形成原因对策处理措施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土壤辽阔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土壤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蕴藏的地下水水质条件也各不一样,这直接导致了存在的地下水水资源问题十分的复杂,而地下水的高矿化度就是其中之一。地下水的高矿化度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其形成的原因也并非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形成的。就地下水的高矿化度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探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比如,影响地下水高矿化度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地下水的高矿化度以及高矿化度地下水处理回收之后的具体利用方式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解决高矿化度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就高矿化度地下水形成原因吉对策这一侧面从地下水高矿化度概述、高矿化度地下水成因分析以及高矿化度地下水出来措施分析等方面展开一番论述和剖析。 一、地下水高矿化度概述 在我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特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而地下水的形成则主要受到地质及其内部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各个地区地下水的形成有着十分大的区别,也就形成了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地下水。而按照形成的类型来看,我国的地下水主要可以分为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南北方浅层地下水(包括潜水与浅部微承压水)这几大类型。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北方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常大于1g/L,西北内陆盆地有时可高达几十g/L;而在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矿化度多小于1g/L。此外在北方不论平原地区或大型内陆盆地,由山区到平原均具有较明显的地下水水化学水平分带与垂直分带,

地下水封储油库

我国的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对进口石油依赖度不断增大,2007 年已超过1159 ×10(8) t, 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国际能源组织机构(IEA) 规定,各成员国的应急石油储备量应相当于上年90 天的消费量,以此为据,2015 年我国应保有5000 ×10(4) t 以上的石油储备量,需建设约七千多万立方米的储备油库。然而,我国一期在建的4 个石油储备基地的地表及地下储油库至2008 年全部竣工后,储油能力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修建更多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由于地下储油库具有安全性能高,不占或少占耕地,投资省、损耗少,运营管理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污染小,装卸速度快等优点[1] 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早在20 世纪30 年代末,瑞典就将石油产品储存在地下混凝土的储油罐内,用地下水来密封。20 世纪60~70 年代,地下油库建设进入发展时期,每年建设几百万立方米地下油库,储存原油、石油产品、LPG 及重质燃料油。我国20 世纪70 年代在山东青岛和浙江象山自行设计和建造了小型的地下水封岩洞油库,分别储存了原油和柴油,其附近还建有地表储油罐(库) 。后来青岛地表储油罐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而附近的地下油库却安然无恙,进一步证实了地下油库的安全性。近年来,国外公司先后在汕头和宁波建造了2 个地下LPG 水封洞库,积累了一些经验。 本文根据大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选择原则,以及地下水封油库的工程特点和发展要求,探讨其选址和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b]1 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原理[/b] 地下水封洞库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一定的深度(5m为宜) ,通过人工在地下岩石中开挖出一定容积的洞室,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密封储存在洞室内的石油。洞室开挖前,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等渗透到岩层的深部并完全充满岩层空隙。如图1 所示,当储油洞库开挖形成后,周围岩石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动,并充满洞室。在洞室中注入油品后,油品周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因而在任一油面上,水压力都大于油压力,使油品不能从裂隙中漏走。同时利用油比水轻,以及油水不能混合的性质,流入洞内的水则沿洞壁汇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垫层,可由水泵抽出。 [align=center] [attachment=15643] [/align] 地下储油库的水封形式有3 种: (1) 自然水封; (2)人工水封; (3) 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水封系统受到岩层的水理特性或有无相邻洞室及地下水含水量等的影响。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直径规模一般比地下发电站小,而比通常的公路交通隧道断面要大,地下洞室不衬砌或仅做少量结构处理。所以,地下水封储油库对库址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要求较高。 [b]2 地下储油库选址基本原则[/b] 地下储油库选址首先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的地质条件:一是岩体的完整性,即应选出无深性断层和断裂、裂隙不甚发育的结晶岩体,以保证有足够的可用岩体范围;二是密封,即满足必要的水封条件。 其次,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根据我国规划建设地下储油库的需求和特点,考虑以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水幕系统施工关键

1概述 1.1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耗量的的节节攀升,导致对外石油的依存度居高不下。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已成为各国能源安全的最重要一环。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急需建立充足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以其库容大、占地少、安全环保的特点,成为国内外油气储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技术发展方向。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是在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在岩体中开挖洞室,利用水幕使洞壁岩体裂隙充满水,使地下水位在较高的位置,达到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储存洞室内石油的目的。因此,地下水封洞库的密封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1]。当年平均降雨量欠丰、地质条件复杂、水位不稳定或洞库埋深不够时,必须采用人工水幕以保证稳定的地下水位,从而降低因自然水位下降而导致的洞库上部地下水盖层缺失,并致使油气泄漏的风险。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人工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油库的储油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人工水幕水封效果的因素,除了水幕系统设计和施工、维护外,洞库岩体的渗透性尤为关键。岩体渗透性太大,洞内涌水量过高,将大大增加洞库施工风险和水幕运行费用。因此水封系统渗漏控制成为地下石油储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2]。 我国地下水封洞库建设起步晚,于20世纪70年代在黄岛修建了第一座总库容为15万方的原油地下水封洞库,80年代在浙江象山建成了1座容积4万方的地下成品油库,但均未采用人工水幕。本世纪初在汕头、宁波建成两座地下液化石油气(LPG)洞库,但其库容较小并带有实验性。美国、韩国以及北欧国家均大量采用地下石洞作为原油战略储备库。2003年3月,钱七虎、王思敬、王梦恕、陈肇元、施仲衡和童林旭共六位院士专家,联名向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两会”建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不应建在地上,而应建在地下”。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以地下为主的国家石油储备工程二期、三期规划,各期储量均为2800万吨。但是由于对人工水幕系统设计参数缺乏系统研究,对地下水封洞库水封条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地下水封洞库裂隙岩体渗漏控制无实际经验可循,地下水封洞库水封效果的评价还未建立适宜标准,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的自主建设,迫切需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与工程地质、水工结构学科开展协同攻关,为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地下储油库规划工程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1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创优策划与实施案例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创优策划与实施案例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基本信息 (1)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以下简称黄岛洞库)是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之一,是国内第一个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工程。工程分为地下和地上两个单项工程。地上工程主要包括:变配电、自控、消防、油气回收、制氮、污水处理设施等单元;地下工程主要包括9个储油主洞室、5条水幕巷道、6个操作竖井及施工巷道、通风巷道等。 工程于2010年11月18日开工,2014年3月26日进行中间交接,2015年5月26日一次投运成功,2017年4月27日通过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批复投资概算214,425万元,竣工决算198,682万元。 (2)工程管理模式 作为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三批全过程质量控制试点单位,以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为目标,采用建设项目部负责的E+P+C+监理+第三方技术监测(服务)的管理模式,融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为一体,建立全覆盖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行使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单位实施全过程监理核查控制,施工单位严格自控,第三方技术监测(服务)实施地质预测预报、安全监测、反馈分析。 (3)工程创新体系 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许多关键技术均有待于系统、深入地研发,中国石化成立攻关组,明确以项目驱动创新,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参建单位为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指导思想,制定自主创新计划,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确定项目管理创新、节理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及其对洞库水封性影响、大型密集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综合判识系统开发与应用、地下水封洞库动态设计辅助数字平台系统开发与应用、大型洞库液下泵国产化研发、平行多层布置大型密集洞室群施工期通风技术开发与应用、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动态设计方法创新、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勘察技术方法创新,大型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施工技术创新等12个攻关 地下洞库三维鸟瞰图 辅助生产区鸟瞰 地下洞库三维鸟瞰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摘要:地下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资源量、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类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流失及资源污染层出不穷,地下水资源当然也无法避免。因此,了解地下水的资源量和质量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成为重中之重。故此针对地下水水资源量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水质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引言: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其中,地表水体渗透补给量由湖泊(水库、坑圹)周边渗透补给量、河道及渠系渗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组成。某时段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地表水体的特征(如湖泊、水库、坑圹的分布面积及水面高程,河道、渠系的长度、宽度、水位及过水时间长短,灌溉次数及灌水定额大小等)、人工回灌的规模、包气带岩性、厚度及渗透性能、地下水埋深等项因素有关。由于各年的降水量大小及强度、地表水体特征、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亦不相同,有时差异很大。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正文: 一、地下水资源量 (一)全国地下水资源量 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并呈“南多北少”格局。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69%,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达1991亿立方米。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仅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31%,可开采资源量也只相当于南方的77%。面积占全国总面积35%的西北地区地下淡水天然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3%。 我们对2006—2010年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整理 2006年全国矿化度≤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643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68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628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309亿m3。2006年全国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734亿m3,其中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06亿m3,占全国总补给量的81.1%。北方平原地区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总补给量的48.2%、38.8%、8.4%和4.6%。 2007年全国矿化度≤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617亿m3,其中平原区

地下水封洞库选址探索与研究

地下水封洞库选址探索与研究 摘要:地下水封洞库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储油方式。选择合适的库址对该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拟对照烟台万华地下水封LPG洞库的选址勘察,结合洞库现已开挖阶段的地质条件,为国内其他洞库的选址提出可行的具体参考方案,并对目前洞库选址方法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封LPG洞库,选址,因素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Underground Cavern Location ——with Yantai Wanhua Underground LPG Cave As an Example Wang Wei (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e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handong Qingdao, 266510) Abstract: the underground caver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the rise of a new storage mode.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torage location for the project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control Yantai Wanhua underground LPG cavern sitting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unnel excavation is now stage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other depot location presents feasible specific reference scheme, and the depot location methods for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underground LPG depot, site selection, factors 1、地下水封洞库的储油原理 地下水封洞库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一定的深度(5m为宜),通过人工在地下岩石中开挖出一定容积的洞室,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密封储存在洞室内的石油。洞室开挖前,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等渗透到岩层的深部并完全充满岩层空隙。当储油洞库开挖形成后,周围岩石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动,并充满洞室。在洞室中注入油品后,油品周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因而在任一油面上,水压力都大于油压力,使油品不能从裂隙中漏走。同时利用油比水轻,以及油水不能混合的性质,流入洞内的水则沿洞壁汇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垫层,可由水泵抽出,原理示意图如(图1)。

我国高矿化度矿井水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高矿化度矿井水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高矿化度矿井水分布区域及水质特征情况,并对目前各种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重点论述了反渗透技术处理高矿化矿井水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指出反渗透技术是今后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矿井水高矿化度处理技术反渗透 中途分类号:S969.38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高矿化度矿井水分布区域及水质特征 矿井水是煤矿生产中排放的主要污染源,煤矿产生的矿井水受到采煤作业、天气条件、煤系地层等冈素的影响,含有一定量的盐分,当盐的质量浓度大于1000mg/L时,即为高矿化度矿井水。我国大多数煤矿排放的矿井水是以悬浮物为主的常规矿井水和含铁锰的酸性矿井水,但在我国较为缺水的西北及北方矿区往往排出高矿化度的矿井水,相关资料显示,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山西以及两淮、徐州、新汶、抚顺、阜新等地区都有高矿化度矿井水分布,淮南矿区排放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数量占到矿区煤矿的50%以上,这些地区煤矿矿井水的矿化度一般在1000~10000mg/L,个别煤矿的矿井水矿化度则高达10000mg/L 以上[1]。 高矿化度矿井水是地下水与煤系地层中碳酸盐类岩层及硫酸盐岩层接触,该类矿物溶解于水的结果,从而使矿井水中Ca2+、Mg2+、HCO3-、CO32-、SO42-增多,有的酸性矿井水与碳酸盐类岩层中和,导致矿化度增高;也有的矿区气候干旱,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地层中盐分较高,地下水矿化度相应增高;少数矿区处于海水与矿井水交混分布区,因而矿井水盐分增多。表1为我国部分煤矿中含盐量较高的矿井水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表1 我国部分煤矿含盐量较高的矿井水离子组成及总含盐量 高矿化度矿井水不仅以煤粉为主的悬浮物含量超标,而且溶解性总固体、硬度、硫酸盐或氯化物等含量也超标,属于水质较差的矿井水。根据产生高矿化度的离子超标类型不同,高矿化度矿井水分为高硬度型、高硫酸盐型、高氯化物型或这几种类型的混合型。高矿化度矿井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Ca2+、Mg2+、K+、Na+、SO42-、C1-、HCO3-等离子。水质多数呈中性或偏碱性,带苦涩味,俗称

矿化度

矿化度介绍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访问量:65次更新时间:2008-1-7 10:05:46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一般只用于天然水. 矿化度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电导法,阳离子加和法,离子交换法,比重计法等. 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克/升)。根据矿化度的大小,水可分为以一下五种。 类型矿化度(克/升) 淡水小于1克/升 弱咸水 1—3克/升 咸水 3——10克/升 强咸水 10—50克/升 卤水大于50克/升 重碳酸型地下水矿化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以洛阳市浅层地下水为例 周国强王强 摘要:矿化度是地下水化学成份测定的重要指标,在环境监测中,用重量法测定矿化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其缺点主要为费时,繁琐,耗电。本文通过测定洛阳市地下水的电导率,分析对比电导率与矿化度的关联,并进一步用回归方程确定电导率与矿化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探索出用电导率法间接测定地下水矿化度,具有快速,经济,准确的优点。 关键词:重碳酸型地下水矿化度电导率洛阳市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44(1999)03-37-03

Approach on Determination of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for Bicarbonate Type Groundwater Zhou Guoqiang Wang Qiang (Environment Department,Luoyang University,Luoyang,471000) Abstract:The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the groundwater analysis.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for groundwater is weighting method.Through determining the Luoyang groundwater conductivity,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du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rate,and establishing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 between conductivity and mineralization rate by using regression equations.We find out the indirec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ineralization rate by conductivity method.The advantages for conductivity method are speedy,economical and accurate. Key Words:Bicarbonate type groundwater,degree of mineralization,conductivity,Luoyang City. 1 被测定水样概况 1.1 洛阳市地下水化学特征 根据洛阳市环境监测站等单位1997~1998年对市区138口监测井地下水测定的统计资料,洛阳市地下水的pH值一般在7.0~8.0之间,属弱碱性水。常量组分中,阳离子主要有Ca2+,Na+,Mg2+离子,它们之间若按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质量来计算,其比例关系一般为49∶26∶25。阴离子主要有HCO- 3 ,SO2 - 4,Cl-离子,还含有少量NO- 3 离子,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质量比)一般为70∶13∶12∶4。即洛阳市 浅层地下水主要以HCO- 3-Ca2+型,HCO- 3 -Ca2+.Na+型,HCO- 3 -Ca2+.Na+.Mg2+型为主。在个别污染严重区则以 SO2- 4-HCO- 3 -Ca2+.Mg2+型为主。由于不同的阴阳离子所反应出的电导率有所不同,其矿化度也各不相同。 1.2 采样点布设 采样点的布设趁洛阳市环境监测站地下水常规监测之机进行,为使所采取的水样既代表洛阳市地下水主要化学类型和水环境质量状况,同时也充分考虑供市区居民饮用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地下水的蕴藏情况,力求代表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分别在王府庄、后李村、五里堡、张庄、临涧、下池、洛南等七个水源地均布设了采样井点,并在拖厂、铜加工厂、轴承厂、矿山厂、耐火厂、钢厂、造纸厂、炼油厂、橡胶厂、玻璃厂等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也都布设了监测样点。经过专家论证,设立的26口监测井,其水质足以代表洛阳市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现状。 2 电导率的测定 2.1 仪器与试剂 电导率仪:误差不超过1%(DDS—11A型) 温度计:能读至0.1℃。 恒温水浴:25±0.2℃。 纯水:将蒸馏水通过离子交换柱,电导率小于1μs/cm。 0.0100mol/L标准氯化钾溶液,称取0.7456g氯化钾(KCl,在105℃下烘2h)溶解于纯水中,于25℃下定容至100ml。此溶液在25℃时电导率为1413μs/cm。

地下水与矿产

浅谈地下水与能源矿产之间的关系 摘要 地下水是地质演化的产物,是构成地球物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与环境介质不断地进行着相互作用。同时,地下水对相关矿产资源的形成更是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地下水与矿产之间的联系,不仅对水文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探具有指示意义,更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介质;矿产资源;联系 正文 地下水在成矿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无论是慢源物质或壳源物质成矿, 成矿元素的迁移、富染都少不了介质溶液的参与, 而地下水则是分布最普遍的理想介质溶液。尽管幔源物质可以通过岩浆熔体活动而迁移, 但岩浆活动中同时也有水的参与;而对于壳源物质成矿过程来说, 地下水的活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由于岩石圈普遍有水分布、使水岩石间长期进行着广泛的相互作用; 同时也由于水特异的物理化学特征所决定的活泼的溶剂性质。例如水的介电常数大( 18℃时, 为81 ),高于其他气体数十倍。因此, 正、负离子在水中的相互引力比在气体中要小数十倍( 如18℃ 时, 仅及在空气中的l/81 );而且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溶入水中的离子易为水分子包围, 形成水合离子而更易于在水中存在. 尤其当水中溶有大量气体( 如CO 2,H 2S ,CH 4等) 时, 不仅增 强了水对岩石的侵蚀性,而且溶入水中的金属离子还可形成各种形式的络合物 而迁移。此外,水还具有低粘滞性而易流动的特性。水在水头梯度( 压力梯度)、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均可进行对流循环, 这不仅是成矿元素迁移的重 要条件, 也是经常促使水-岩石间化学不平衡性,加剧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 因而有利于岩石中成矿元素向水中转移。 从水文地质意义而言, 成矿元素的溶汲、迁移和富集主要受水的介质环境( 温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施工技术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9-06-19T09:40:47.9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魏伟徐西刚李金龙 [导读] 摘要: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保证石油稳定供给,需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 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石油供给的稳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保证石油稳定供给,需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相比于地上的储备库,地下储备库具有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可躲避常规武器袭击等优点,而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作为地下储备库的一种,除了具有以上优点,还具有区域适应性强、库存规模大、占地面积小和易扩建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储备库建设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目前大型地下岩洞储油库主要采用水封洞库的形式,即采用地下水压力将储存介质封闭在储存空间中,为保持储油洞室上部有稳定的地下水位,控制储油洞室周围的地下水流和水压,保证储库的水封效果,在储油洞室上部设置水幕系统。 1.水幕水文试验及水幕孔施工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大力建设,国内目前已经建设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地下石油储备库已经有相当的数量,伴随着这些项目,很多学者发表了一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方面的论文。例如,邵再良重介绍在勘察中的注水-消散试验的方法和步骤;李树忱详细分析了水幕系统连通性评价方法和判别准则;赵显山介绍了降水头试验、吕荣试验、压力-消散试验在可研勘察期间的应用;周永力详细介绍了水幕孔的施工技术,以及水幕孔施工完毕后采用单孔试验评价水幕孔合理性的方法,还有有效性试验的程序;李印以本水封洞库实例,详细介绍了单孔试验的运用。以上文献从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单孔试验和有效性试验的应用,但是没有谈及他们之间在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中的相关性,也没有谈及施做时间、作用、功效等,更没有谈到地下水封洞库水力试验中很重要的一个试验即全面水力试验。 2.水幕系统施工方案 2.1工程特点 一是地下水位及渗流控制严格。为确保地下水封洞库正常运行,水幕系统在主洞室开挖完成前形成,进行全过程充水,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杜绝出现较多的渗漏水,避免地下水位严重下降而影响洞库的气密性,或由于渗漏水量较多而增加洞库投产期排水及水处理的费用。二是施工作业空间受限,水幕孔钻孔精度要求高,水幕系统施工难度大。水幕巷道开挖断面较小,开挖施工进度总体较慢。对同一段水幕巷道,必须在该段全部开挖完成后才能进行水幕钻孔,水幕超前主洞室覆盖难度较大。水幕钻孔孔深较大,钻孔过程中钻机钻杆受重力作用下沉较多,且地下洞库库区存在部分与之小角度相交结构面断层等不良地质结构,水幕孔钻孔的精度及偏差不易控制。 2.2施工方案 水幕巷道单个开挖作业面配置一台多功能台架、12把手风钻,采用人工手风钻钻孔、多功能作业台架辅助人工装药、全断面光爆的施工措施进行开挖施工;出渣作业采用1台侧卸式装载机配合1辆25t自卸汽车进行;锚杆采用人工手风钻钻孔,作业台架辅助安装;喷砼采用湿喷混凝土机械手作业。水幕钻孔采用小型坑道钻机钻孔,洞外安设高风压空压机提供动力,钻机配置取芯钻具和孔内成像仪。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尽早建立水幕运营系统,为主洞库开挖提供水幕覆盖,水幕巷道断面(宽×高)5.0m×4.5m变更为(宽×高)7.0m×6.0m,常规设备可入洞进行施工,提高了工程进度;水幕开挖与钻孔覆盖可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分区、协调进行,即先开挖巷道的一部分,然后进行水幕钻孔覆盖,多工序交叉或同时作业。水幕系统供水采用自来水直接供应,在1洞施工巷道口附近建立供水水池。水幕孔孔口安装压力表、流量表、截止阀和逆止阀等,用以监测注水压力、注水量和防止孔内水倒流。水幕建成后,要及时对水幕进行监测及各种水试验,以指导主洞库的开挖。 3.水幕钻孔施工 3.1测量定位 采用全站仪按照设计孔口坐标确定水幕孔设计开孔点进行标识,在对应水幕巷道另一侧边墙放出该水幕孔孔位后视点做出标识(便于后期采用全站仪两点定位法进行方位角调整)。 3.2准备工作 选取岩质具有代表性地段作为试验段进行试钻工作。钻孔前做好场地平整、设备检查/检修、设备试运行等工作。通过试钻获取钻孔参数,包括正常钻进钻头向下偏移量、开孔角度及钻孔使用钻速、风压、钻进过程中的纠偏等。 3.3钻机就位 采用机械(装载机)辅助将钻机移动至待施工水幕孔位置,钻机钻头对准已标识水幕孔孔口右下方位置,便于进行偏角与上仰角调整。进行超深水幕孔施工时因钻杆自重与离心力作用、水幕巷道底部凹凸不平时钻机受力易发生偏移,需保证钻机安装时底部稳定。 3.4钻杆角度调整 3.4.1开孔角度设定 在钻进过程中,钻孔因钻杆自重,钻进时孔道会自然向下倾斜,开孔需上仰一定角度。为保证开孔向上偏差不超过允许值(5%),按照理论计算及试钻结果,开孔最大仰角不大于3°。钻具在回转过程中,因离心力的作用,使钻杆向旋转方向(向右)倾斜,结合测斜试验结果,开孔方位角向左偏移2-3°。 3.4.2偏角调整 在采用全站仪两点法控制时,首先采用牵引线将水幕钻孔标识点与对应后视点连接作为钻孔定位校核轴线,然后分别在钻机前部、中部、尾部确定钻机横向中点位置做出标识。牵引线与水幕巷道同宽,为7m,利用三角形特性计算出钻机平面角偏移2-3°时钻机尾部一侧牵引线末端需水平偏移2.5-3.5cm。定位轴线位置确定后开始调整钻机,采用铅垂线分别校核钻机已标示出的3个点位位置,确保定位轴线在钻机上投影与钻机中心重合。 3.4.3钻机前臂安装支撑杆 在超深水幕孔钻孔过程中形成的向下偏差主要由钻孔过深时钻杆自重过大致使钻头下垂导致,在钻孔至一定深度后钻头位置将向下偏

黄岛油库工程概况

第1章绪论 1.1工程背景 1.1.1工程概况 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工程是目前国内首批正在实施的地下原油储备库建设项目。库址区位于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新安街办冷家沟社区西北,东距黄岛石油码头13 km,北距黄岛国家地上储备库10 km,南距疏港高速公路(胶南-黄岛)约0.5 km。储库洞室区呈北偏西方向展布,东西宽600 m,南北长约838 m。 图1.1 黄岛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地下工程立体图 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和地上辅助设施两部分,设计库容300×104 m3,设计地下工程主要包括2条施工巷道,9个主洞室,6条竖井及5条水幕巷道,如图1.1所示。2条施工巷道入口位于洞库南侧,设计标高均为70 m,分别沿洞库东西两侧向北延展,至洞库北端交汇,并沿主洞室方向3个支叉向南延伸至洞库南部,总长度为5819 m,终端设计标高为-30 m,平均坡降约为13.3 %。施工巷道洞跨为9 m,洞高为8 m。9个主洞室按南北偏西平行设置,每3个主洞室之间通过四条支洞相连组成一个罐体,共分为3个洞罐组。主洞室设计底板面标高为-50 m,长度为500~600 m不等,设计洞跨20 m,洞高30 m,截面形状为直墙圆拱形。主洞室壁与相邻施工巷道壁之间设计间距为25 m,两个主洞室之间设计间距为30 m。3组

洞罐各设置2条竖井(共6条竖井),直径分别为3 m和5 m,设计井口标高为100 m,深度为110 m。主洞室顶面以上30 m 设置5 条水幕巷道,垂直主洞室方向布置,总长度约2835 m,设计洞跨为5 m,洞高为4.5 m。 工程库址区属频临黄海的低山丘陵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洞库山体为龙雀山,近东西走向,山脊标高280~350 m,山脊北侧为陡崖,南侧为陡坡,地形坡度一般为35°~55°,山脊南北两侧发育近南北向及北东向冲沟。洞库主体位于龙雀山南侧,地面平均标高为220 m,最高点位于大顶子,标高为350.9 m,最低点位于ZK012 钻孔处的竖井口位置,标高为97.50 m,相对高差为253.40 m。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题目

1.试从地下水的类型和性质,分析地下水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 答:冻胀、冻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渗流变形、造成滑坡、腐蚀各种建筑材料等。 2.简述潜水的定义。 答: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3. 试说明山区和平原地区,潜水的矿化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不一样。 山区和平原地区潜水的排泄方式不一样。山区潜水主要是水平排泄,由于水平排泄可使溶解于水中的盐分随水一起带走,不易引起地下水矿化度的显著变化,所以山区潜水的矿化度一般较低;而平原地区潜水主要是垂直排泄,垂直排泄时,只有水分蒸发,并不排泄水中的盐分,结果导致水量消耗,潜水矿化度升高。 4. 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 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图表示,即为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既是潜水的流向(通常用箭头方向表示)。在潜水的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值,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5. 简述承压水的定义及特征? 答:充填在两个连续隔水层之间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叫承压水。特点是:补给区与排泄区、承压区不一致,水位、水量稳定,受气候影响小,水质不容易受污染。 6.根据等水压线图可以确定哪些承压含水层的重要指标?地下水富集区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承压水位距地表的深度、承压水头的大小和流向。 有较多的储藏水的空间、有充足的补给水源、有良好的汇水条件。 7. 试述岩溶水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答:(1)含水层系统独立完整;(2)岩溶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3)岩溶管道和暗河中水流迅速,运动规律与地表河流相似;(4)水量在时间上变化大,受气候影响明显;(5)水的矿化度低,但易污染。

黄岛地下水封洞库注浆堵水方案及应用研究

黄岛地下水封洞库注浆堵水方案及应用研究 摘要:为确保地下水封洞库的正常运行,保证水封效果,洞库应在洞室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灌浆堵水处理,以减少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以黄岛地下水封洞库为研究出发点,针对地下水封洞库在前期注浆施工中出现的细微裂隙透水不吸浆、回浆变浓,以及注浆质量检查孔压水试验透水率满足设计要求但仍存在面域渗水超标的施工部位,提出采用超细水泥浆液对渗水点进行浅孔密布后注浆施工,并进行检查孔透水率试验和检查孔注浆封孔。试验结果报告表明,本次超细水泥浅孔后注浆试验施工完成情况良好,渗流量及压水试验透水率均明显减少,注浆效果显著。 关键词:水封洞库;超细水泥;浅孔后注浆;降低渗水量 1引言 石油作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在没有发现替代品之前,石油价值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由于我国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健全完善的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及国际公认的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等一系列因素,我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地下水封洞库具有安全、储藏容量大、经济、环保等优点,因此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地下水封洞库的原理是利用洞室周边岩体裂隙水压力与洞库中的油压力之差封存洞库中的原油[1-3] 。我国正加紧在东部沿海地区建造大型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但是对于地下水封洞室的渗水性要求极高。有效的减少洞室渗流量,不仅可以保证地下渗流场稳定,还可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降低洞库后期运行费用。本文研究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在渗水率满足设计要求但仍存在面域渗水超标的施工部位,采用超细水泥浅孔注浆技术[4-6]有效的解决面域渗水问题,且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并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和经济效益。 2工程概况 2.1洞库区概况 黄岛地下水封洞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总占地面积约57.1公顷,包括地下工程和地上辅助设施两部分,设计石油储备库容300×104m3。地下工程主要由主洞室群、竖井、水幕系统及施工巷道等组成,主洞室群分成3组,每组3个洞室,共9个洞室,每组洞室之间由施工巷道连通。洞室群顶部设水幕系统,由水幕巷道和水幕孔组成,覆盖整个洞库上方,注水巷道底板高程+5.00m,宽5.0m,高4.5m,为城门洞型。 2.2地质概况 洞库区处于胶南台隆北缘,属低山丘陵地貌。库区内的地层岩性可分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