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肺炎
呼吸科病区设置

呼吸科病区设置
一、科室设置:
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医护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护师10人,护士8人。
开放床位48张。
2.重症医学科:开放床位8张,采用层流净化。
二、诊治范围:
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
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②各种感染性肺病: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③肺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管理。
2.重症医学科:
①危重症: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②大手术术后监护及并发症处理。
三、学科建设:
科室成立于2018年10月,分为两部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和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建立了规范的呼
吸支持技术体系(人工气道管理,经鼻高流量加温加湿吸氧仪,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ECMO等)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体系(有创血压监测、PICCO、EV1000等)。
配备:除颤仪、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超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等。
目前是沈阳市肺移植/终末期肺疾病科重点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为肺移植、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指南

重症肺炎的抗感染治疗一位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青年男患,急性起病,以高热、寒战、背痛、咳痰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快速进展并伴低血压、呼吸衰竭、黄疸和血小板减低,影像学提示肺多发实变和空洞影。
如何在获得病原学证据前进行精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患者,22 岁,男。
主因「发热、寒战、背痛 5 天,加重伴咳嗽 1 天」,于 2016 年 4 月 11 日入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住院。
入院 5 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Tmax 40.5℃,伴畏寒、寒战、胸背痛。
之后每日均有发热,伴畏寒、寒战,背部持续疼痛。
入院 1 天前胸背痛明显加重,伴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痰、皮肤巩膜黄染。
当地医院查 WBC 10.7×109/L,PLT 29×109/L;胸片示右肺炎症。
给予吸氧、头孢噻肟 / 舒巴坦静点,症状无好转。
既往发现血糖升高 1 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 11 mmol/L,口服降糖药物(具体不详),1 月前自行停药。
发病前 1 周外出旅游。
92%(鼻导管入院后查体:P 100 次 / 分,BP 125/73 mmHg,SpO25L/min),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被动端坐体位。
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听诊呼吸音低,肝区叩击痛(+)。
胸部 CT(图 1)见双肺多发实变影,多叶多段分布、胸膜下为主,部分病灶内见空洞(箭头),肝内见低密度灶(星号)。
降钙素原最高 114.4ng/ml。
初步诊断「肝脓肿、重症肺炎、脓毒血症」。
肺部病变影像学特点符合血源播散性肺脓肿表现,考虑原发感染灶在肝脏。
由于肝脓肿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入院当日即予亚胺培南 0.5 g q6 h 抗感染,并多次留取血培养标本。
图 1、图 2 2016 年 4 月 11 日胸部 CT。
(完整版)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一、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急危重症病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呼吸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呼吸科急危重症的定义与分类呼吸科急危重症主要包括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重症哮喘、重症肺炎、急性肺栓塞等。
这些疾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三、应急预案的制定1.组织架构:成立呼吸科急危重症抢救小组,由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组成,明确各成员职责。
2.设备与物资:确保抢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气管切开包等)和药品(如肾上腺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等)的充足与正常使用。
3.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呼吸科急危重症抢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
4.通讯联络: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络机制,确保抢救信息畅通。
四、处理流程1.识别与评估:接诊患者后,迅速识别呼吸科急危重症,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紧急处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如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抢救药物等。
3.转运与交接:病情稳定后,尽快将患者转运至重症医学科或呼吸科病房,并与接收科室进行详细交接。
4.进一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
5.康复与随访:病情好转后,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呼吸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和挑战性,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重点关注的细节:紧急处理1.病情识别与评估(1)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重症肺炎就是ARDS吗?

重症肺炎就是ARDS吗?
何权瀛
【期刊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4(19)1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容易与重症肺炎合并低氧血症和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疾病相混淆。
本文就ARDS 的概念、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生理以及定义进行了论述,并与重症肺炎合并低氧血症和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等异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何权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尿Ⅰ-FABP在成人重症肺炎所致ARDS临床诊断和死亡率预测的应用价值
2.探讨重症肺炎并发ARDS老年患者血清TNF-α、IL-6、IL-10、CRP、HMGB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3.血清sICAM-1水平联合国家早期预警评分对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4.分析重症肺炎伴重度ARDS患者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理论考试试题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理论考试试题(一)、Al型题1.大量咯血是指咯血量A.每天>30OmlB.每次>10OmlC.每天>500ml(正确答案)D.每次>20OmlE.每次>30Oml答案解析:C.每天>50Oml2.医院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A.误吸入口咽部定植菌(正确答案)B.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C.细菌血行感染播散D.胃肠道细菌移位E.患者皮肤表面定植菌答案解析:A.误吸入口咽部定植菌3.关于支气管扩张的饮食护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B.避免进食冰冷食物C.进食后用清水漱口D.鼓励患者每天饮水量>1000ml(正确答案)E保持口腔清洁答案解析:D.鼓励患者每天饮水量>100OmI4.关于大量咯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绝对卧床休息B .健侧卧位(正确答案)C.禁食D.轻轻拍击健侧背部E.密切观察患者咯血的颜色、性状、量答案解析:B.健侧卧位5.关于结核菌素试验,下列正确的是A.通常取0.1ml (IOIU)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B.注射后48h内测量皮肤硬结的横径和直径C.硬结直径5〜9mm为阳性D.硬结直径10〜19mm为强阳性E.局部出现水疱为强阳性(正确答案)答案解析:E.局部出现水疱为强阳性6.异烟肺的主要不良反应有A.周围神经炎(正确答案)B.肝功能损害C.肾功能损害D.听力障碍E.视神经炎答案解析:A.周围神经炎7.乙胺丁醇的主要不良反应有A.周围神经炎B.肝功能损害C.肾功能损害D.听力障碍E.视神经炎(正确答案)答案解析:E.视神经炎8.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短效β2受体激动药(正确答案)9.长效β2受体激动药C.糖皮质激素D.白三烯调节剂E.长效抗胆碱药答案解析:A.短效β2受体激动药10属于短效β2受体激动药的药物是A.沙美特罗B.孟鲁司特C.沙丁胺醇(正确答案)D.布地奈德E.氨茶碱答案解析:C.沙丁胺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原因是A.吸烟B.细菌或病毒感染(正确答案)C.刺激性气体D.营养不良E.气温变化答案解析:B.细菌或病毒感染IL缩唇呼吸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A.l:l8.1:2(正确答案)C.l:4D.2:lE.4:l答案解析:B.l:2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为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正确答案)B.肺动脉高压C.支气管哮喘D.肺小动脉炎E.支气管扩张答案解析: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见的症状是A.胸痛B.晕厥C.呼吸困难(正确答案)D.咯血E.咳嗽答案解析:C.呼吸困难14.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口服华法林的疗程至少为A.1个月B.2个月C.3个月(正确答案)D.6个月E.12个月答案解析:C.3个月15.肺癌的早期症状为A.消瘦B.刺激性干咳(正确答案)C.咳痰D.发热E.气短答案解析:B.刺激性干咳16.胸腔闭式引流瓶液平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A.40cm1760cm(正确答案)C.8OcmD.IOOcmE.120cm答案解析:B.60cm17.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标准为A.>5 〜10B.>10 〜15C.>15〜30D.>30E.>50答案解析:D.>3018.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首选的气囊压力监测方法是A.气囊压力表监测法(正确答案)B.手捏气囊感觉法C.持续充气泵监测法D.不需要监测E.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法答案解析:A.气囊压力表监测法(二)A2型题1.女,54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学科,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的基本原理、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和治疗、危重症的定义和救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呼吸系统的基本原理。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它是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重要系统。
人体通过呼吸进入的氧气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疾病三大类。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感冒、咽炎等,主要症状为喉咙痛、咳嗽、鼻塞等。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闷等。
肺部疾病包括哮喘、肺结核等,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咳痰等。
针对这些疾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各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支持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
危重症是指生命体征异常、器官功能衰竭或病情进展迅速的重症患者。
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核心工作之一。
对于危重症患者,及时、准确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动脉导管测压、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压测定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呼吸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呼吸支持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两种方式。
无创通气是指通过面罩或鼻罩等装置,向患者提供正压通气,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有创通气是指通过插管或切开气管等方式,将气管插管,通过人工通气来支持患者的呼吸。
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通气方式和参数,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承担着急救工作。
急救是指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等急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的工作。
在急救过程中,医生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范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疗范围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在医学领域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各种影响人体呼吸功能的疾病,如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危重症医学科则是指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测、救治和康复的一门专科。
尽管这两个领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首先,呼吸系统疾病常常是危重症患者的原发病因之一。
例如,在危重症患者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这就要求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具备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
其次,危重症患者常常需要依靠人工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来维持生命。
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必须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呼吸支持策略,以有效地支持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
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范围则涉及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此外,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的研究成果也相互促进。
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而危重症医学科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范围的了解对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章节安排的介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叙述。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2.1 概述首先,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重要性进行概述,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医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引入相关背景和数据,让读者对本文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17 31
危 重 症 患 者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的 病 原 菌 及 危 险 因素 分 析
米 ( 广西壮族 自 区南溪山医院内科 , 治 桂林市 翔 5 10 ;— a : iag1@13 tm) 402 E m i mx n8 1 6 .o l i
【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A ) V P 的临床特征、 预后、 致病菌谱及危险因素, 为预 防V P A 提供
参 考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18例 行机 械 通 气治 疗 > 8h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V P的危 险 因素、 5 4 对 A 临床 特征 及 病 原 茵进行 分析 。结果 18例 患者 中 4 5 5例发 生 V P 发病 率 2 .8 , 死 率 2 .4 (14 ) 5例 V P中 A , 84 % 病 44 % 1/ 5 。4 A
慢性 基础疾 病 、 械 通 气 时 间 、 原 菌 分 类 、 院 时 机 病 住
呼 吸机 相关性肺 炎 (eta ra oi e nu oi, vn lo- sc t p em n it s a d a
V P 是 重症 监 护病 房 (C 常 见 的 医 院感 染及 死 因 A ) IU) 之一 , 在应 用有 创 呼吸 机进行 人 工通气 的患者 中其 发 病 率及 病死 率 均较 高 , 重症 患者 的生 命安 全产 生 了 对 很 大 的威胁 , 大 量 消耗 卫 生 资 源 ,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且 给 带来 了沉重 的 负 担 。笔 者 对 本 院 IU发 生 的 4 C 5例 V P进 行分 析 , 了解 我 院 V P病 原 菌 分 布及 相 关 A 以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总结该患者的病例特点; 患者出现腹泻的原因?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及处理? 对该患者进行严重程度评价; 分析是何种病原所致肺炎; 分析患者门诊和急诊治疗失败的原因; 和家属交代病情。
问题
完整写出患者的入院诊断 鉴别诊断是什么? 经验性开始使用什么抗菌药物?
病例
入院后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前期β内 酰胺类联合大环内脂类药物效果欠佳,遂静脉 滴注莫西沙星0.4 g,每日1次抗感染治疗。入 院当晚患者出现时间定向力障碍,反应淡漠, 不认识家人,不能和人正常交流,查脑膜刺激 症及病理反射均阴性。
(6)血WBC<10×109/l
拟诊:
6项中符合≥4项,或1~5项符合≥3项
注意:
以上标准仅在鉴别诊断。CAP治疗仍需覆 盖肺炎链球菌
Mycoplasma pneumoniae
Extrapulmonary Presentation:
神经系统
脑膜炎,脑炎
血液系统
贫血,溶贫,血小板减少,血栓栓塞,冷凝集试验阳性 DIC
血常规(4-1): WBC:4990/mm3,N:44.9%, HB:135g/L, PLT:231000(78000)/mm3
CRP(3-28) <0.1 2009年4月2日出院
2008年3月28日 出院前
2008年4月18日 出院后
谢谢!
CAP--management
是否诊断CAP 是否需要病原学检测 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决定--分层治疗
发热。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WBC>10x109/L或<4x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
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 水肿、肺不张、肺栓塞、 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 管炎等
+20
Respiratory rate ≥ 30/min +20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90 mmHg
+20
Temp. < 35° C or ≥ 40° C +15
Pulse >125 / min
+10
Laboratory findings pH < 7.35 BUN > 10.7 mmol/L Sodium < 130 mmol/L Glucose > 13.9 mmol/L Hematocrit < 30% PO 2< 60 mmHg Pleural effusion
V
> 130
9,333
29.2
Inpatient
PORT, Fine MJ, et al. NEJM 1997;336(4)243-
250
CAP 严重程度的评价 BTS
CURB-65
Confusion Urea>20mg/dl Respiratory rate≥30/min Blood Pressure (SBP<90mmHg or
住院(非ICU)
A.静脉注射第二代头孢单药或联合大环内酯 B. 静脉呼吸喹诺酮 C.静脉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药或联 合大环内酯 D.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单药或联合大环内酯
病例
继续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其它辅助检查:
血涂片:杆状:5%,分叶:46%,中幼粒:1%,晚幼粒1%, 淋巴:34%,单核:7%
病人情况
优选抗菌治疗意见
住院(非ICU)
A.呼吸喹诺酮类(证据I)
B.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证据I)
(选择的β-内酰胺类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氨苄西林/舒巴坦。选择性病例应用厄他培 南);多西环素可代替大环内酯类;青霉素过 敏者用呼吸喹诺酮。
我国关于CAP经验抗菌治疗的推荐方案
病人情况
优选抗菌治疗意见
支持:是CAP中最为重要的病原体 影像学较为典型的大叶性肺炎
问题1:白细胞自始至终不高 问题2:治疗一直在覆盖肺炎链球菌(头孢菌
素+阿奇霉素、氯林可霉素),效果差
耐药肺链?
本病例可能的病原体 — 肺炎支原体
支持:CAP中重要的病原体 肺外症状多 肺部体征较影像学轻 白细胞不高 干咳无痰 年轻
问题
该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什么? 有无发病的诱因? 病史采集结束后,下一步查体应重点做哪些方面?
门诊查体记录
体温40.5℃,呼吸30次/min,血压130/80 mmHg,心率128 次/min。
神志清,坐轮椅入诊室。咽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呼吸促, 口唇无发绀,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下胸壁未触及胸膜摩擦 感,左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 128 次/分,律齐,心脏未闻异常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 下未及,肠鸣音8次/分。
问题
该患者应在哪里治疗?
问题
该患者入院后还应马上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病例
尿常规:尿蛋白 1 g/L。 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103 U/L,天冬
氨酸转氨酶(AST)57 U/L,心肌激酶(CK) 1415 U/L,乳酸脱氢酶(LDH) 1983 U/L, 余正常 血气分析(未吸氧):pH 7.462;二氧化碳分压( PCO2)26.4mmHg,氧分压(PO2)74mmHg, 碱剩余(BE)-3.4 mmol/L。
皮肤
皮疹 Stevens Johnson Syndrome
心脏: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CK升高 +/- 结膜炎
本病例可能的病原体 — 嗜肺军团菌
呼吸道:高热、干咳、气短、胸痛 肺外症状:腹泻、中枢系统症状、肝脏、肾脏 病情相对重
问题
总结该患者的病例特点; 患者出现腹泻的原因?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及处理? 对该患者进行严重程度评价; 分析是何种病原所致肺炎; 分析患者门诊和急诊治疗失败的原因。
问题
总结该患者的病例特点; 患者出现腹泻的原因?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及处理? 对该患者进行严重程度评价; 分析是何种病原所致肺炎; 分析患者门诊和急诊治疗失败的原因; 和家属交既往体健;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干咳为主,胸痛; 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 血白细胞正常; 多器官受损:肝脏、心脏、肾脏、血小板下降、消化
PSI 评分
Patient
Points
characteristics assigned Demographic factors
Age: males age (29分) females age (in yrs) -10
Nursing home resident +10
Comorbid illnesses
问题
结合体检结果,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实施哪些检查?( 门诊可及性)
门诊检查结果
血常规:WBC 4.11×109/L,N: 0.783),Hb 139 g/L,PLT 78×109/L。
影像学:
CAP--临床诊断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 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次要标准
• R≥30bpm • PaO2/FiO2≤250 • 多肺叶浸润 • 意识模糊/定向障碍 • BUN≥20μg/dl
• 白细胞降低<4×109/l • 血小板降低<10万/mm3 • 低体温<36℃ • 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主要标准
• 有创机械通气
• 脓毒休克需要血管加压素
我国重症CAP诊断-2006指南修订版
Neoplastic disease
+30
Liver disease
+20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0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
Renal disease
+10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Altered mental status
咽拭子: A型B型流感病毒均阴性(发病10天) 血培养:阴性(两次) 衣原体抗体:阴性 军团菌抗体(1-15): 冷凝集试验:1:64, 支原体抗体IgM: 1:1280 ESR:74 CRP: 9.52mg/dl(<0.8) 超声心动:正常
体温变化趋势图
问题
该患者入院后观察的重点是什么? 何时开始序贯治疗? 治疗疗程应如何确定?
肺炎 (pneumonia)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病例
患者,男,29岁。主因“发热伴咳嗽1周”前 来呼吸科门诊就诊。
病例
患者男,29岁。 主因“发热伴咳嗽1周”前来就诊。既往健康。 患者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低热,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于
外院查白细胞(WBC)8×109/L(中性粒细胞 0.59), 血小板计数(PLT)237×109/L,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氯 林可霉素抗感染4 d,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咳嗽、无痰, 伴有右侧胸痛,体温最高升至40℃。转入我院急诊,给予 头孢替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4 d,无效。入院前3 d开始出 现腹泻,最多每日8次,无明显腹痛,大便常规正常。
问题
总结该患者的病例特点; 患者出现腹泻的原因?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及处理? 对该患者进行严重程度评价; 分析是何种病原所致肺炎; 分析患者门诊和急诊治疗失败的原因。
病原菌考虑
肺炎链球菌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 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