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地貌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山东岱崮地貌研学作文

山东岱崮地貌研学作文

山东岱崮地貌研学作文篇一《岱崮地貌研学之旅:奇妙的石头世界》早就听说山东岱崮地貌很特别,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一探究竟啦。

我们刚到岱崮,我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了。

那些山峰像是被大自然用巨大的手捏成了各种奇特的形状,到处都是高耸的崮。

我们沿着小路往上走,路边的石头各种各样。

我看到一块石头,表面坑坑洼洼的,特别像月球表面。

我忍不住伸手去摸,那粗糙的质感就像摸在砂纸一样,手在上面划过,能明显感觉到那些小坑和凸起。

同行的小伙伴在旁边发现了一块形状像乌龟的石头,那乌龟的壳、四肢和脑袋都栩栩如生。

他还趴在那块石头上假装骑乌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仔细观察周围,又发现了一块比较扁平的石头,石面上有着一些奇怪的纹路,像是古代的象形文字。

我就蹲在那里研究了半天,想弄清楚到底是不是文字,越看越入迷,感觉自己像是个考古学家。

继续往前走,到了一个观景台。

从那里望出去,大片的崮尽收眼底。

那些崮一层一层的,像是上天特意堆砌起来的大蛋糕。

阳光洒在上面,又像是给这些大蛋糕涂抹了一层金色的奶油。

我转过头去看另一个方向,能看到山谷里的小村庄,屋顶的烟囱冒着烟,田地就像一块一块的拼图,构成了一幅很和谐的画面。

这次研学让我对岱崮地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是只在书本上看那些干巴巴的地貌知识,而是亲身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篇二《岱崮行:看那独特的地质奇观》去岱崮地貌研学可太有趣了。

我们坐着大巴车,一路晃晃悠悠地来到了目的地。

一进去景区,就要开始爬坡了。

那坡还挺陡的,走着走着就气喘吁吁。

不过这途中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石头景观,也就不觉得累了。

我注意到有些石头是暗红色的,和周围灰白色的岩石夹杂在一起,看起来很奇特。

我好奇地问带队的老师,老师说这是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表现。

走着走着,有个地方特别滑,我一不留神就摔了个屁股蹲。

好险啊,差点就滑下去了。

旁边的同学赶紧把我拉起来,我拍拍身上的土,又继续走。

这一摔呀,让我发现了旁边石头上刻着的一个小图案,像是一个古代士兵的侧脸,那眼睛、鼻子、嘴巴虽然模糊但还能看出来轮廓。

岱崮地貌景观

岱崮地貌景观


• •

四、岱崮地貌起源与形成
• 岱崮,因站在崮顶可远眺泰山,故而小岱,因此得名。 岱崮,因站在崮顶可远眺泰山,故而小岱,因此得名。 •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 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 人们通常叫做“ 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 。 • “崮”物质基础主要是有古生代寒武纪灰岩、页岩而形成。 物质基础主要是有古生代寒武纪灰岩、页岩而形成。 主要是有古生代寒武纪灰岩 • “崮”的成因是当地经受了原始的海陆变迁,加之后来地 的成因是当地经受了原始的海陆变迁, 是当地经受了原始的海陆变迁 壳的强烈切割和抬升运动(内营力),经过浸蚀、溶蚀、 壳的强烈切割和抬升运动(内营力),经过浸蚀、溶蚀、 ),经过浸蚀 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外营力)形成的。 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外营力)形成的。 • 外表形态特征: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 外表形态特征: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 壁以下山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 壁以下山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 形态,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形态,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七、崮的典型代表
抱犊崮,海拔584米,为鲁南第 • 位于苍山县与枣庄市山亭区交界处的抱犊崮 抱犊崮 一高峰。它以“雄”、“奇”、“险”、“秀”、“幽”雄踞山东七 十二崮之首,有“天下第一崮”之美称。 • 纪王崮 纪王崮坐落在沂水县泉庄乡境内,崮顶面积达66公顷,是七十二崮中 顶部面积最大、惟一有人家居住生活的崮。立于崮顶,可清晰看到七 十二崮中的磨盘崮、双人崮、纱帽崮等十七个崮,好似一个个相互连 接的“崮长城”,更似连接天地间的阶梯,蔚为壮观。 • 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崮 馒头崮蜚声中外,因酷似馒头状故 馒头崮 得名,亦称馒头山、馍馍山。馒头山,海拔408米,其地质年代属古 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至今约5.3亿年,地层总厚度570.38米, 记录了大约3000万年的海相沉积历史。 • 近百年来,经中国一代又一代地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研究,在张夏 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生物地层、 限界层型剖面, 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层序地层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限界层型剖面 限界层型剖面 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被地质界公认为中国地 质名山。

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

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

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什么是梦想?那是一个人毕生所想要完成的东西,不论是何种的艰难困苦,都不会动摇,不会放弃,那样的才是梦想。

是人心中的一种欲望,但这绝不是贪恋。

在落笔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心怀梦想之人一定心胸广阔,任何事情都不会斤斤计较。

因为他们懂得应该舍去的就舍去,应该坚持的就必须坚持。

而这样的人一定心怀梦想,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着。

不像有些人只会幻想,成天的沉迷于自己意识的虚幻世界里。

空有着梦想的壳子,却不知道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这样的人与努力完成梦想的人比起来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但是一个不会努力的人,他在伟大在多的梦想都是空想,因为不可能实现所以便是空想。

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并为之而努力奋斗着。

我好想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梦幻房子,它建在美丽的大海边。

白天、可以聆听大海的声音,时而汹涌澎拜;时而风平浪静。

在书写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的时候,我还幻想还可以在沙滩上玩耍,捡贝壳、玩沙子、晒太阳……晚上,享受着清凉的海风带给我的凉爽,真是好极了!知了声声,昔日叫的多欢呀!可如今一个个在树上唉声叹气;榕树的叶子昔日多精神呀!可如今一片片垂下了头;太阳昔日多慈祥啊,可如今一点一点向我们散发恶意,外面的世界一片火热,那虫子也不敢轻易踏上这片热土,唯恐自己成为熟食。

而那些花朵一个个低下自己高贵的花苞而那家家户户都躲在屋子里,不敢踏出一步,而我亦如此。

对于一些困难的事情只要坚守信念,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崇高精神,相信自已,一步一步地踏上梦想的道路,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任何困难都将烟消云散。

回归到我们实施这种行动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得到成功。

读书学习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当你知道你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读书犹如当你再书写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的时候,你认为人的肌体只需要食物时,那食物就变成了饲料。

走进我的空间,跟我一块来享受这读书学习的滋味吧。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这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歌,但是每每想起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就犹如正在思考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如果去展现的时候,你是否会对这首歌有不同的深感是否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撼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他将拥有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

岱崮地貌研究论文

岱崮地貌研究论文

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近年来,国内旅游、国际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也都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地质景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之一,岱崮地貌景观以其奇妙、奥秘、优美和独特景观多样性的特点而成为新的旅游开发利用。

被称为“地之神秀,山之骄子”的沂蒙48崮,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及所蕴含的自然科学价值和人文内涵,也早已为地学界和旅游业者所关注。

这些“崮’’的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较高,极具开发价值,有些已被开发成旅游景区,其中有些景区的开发引起了轰动效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尽管近年来不断开发,但开发和研究还是不够充分合理。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呈现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地貌专家小组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使其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 之后的第五种岩石地貌。

岱崮地貌研究开发的背景:1、岱崮地貌地貌独特,是新发现的的岩石地貌类型,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2、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就分布了30余个“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3、岱崮地貌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形态各异,造型壮观,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加之崮群与岱崮镇的乡村、特色农业结合紧密,现在就已构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风景线。

岱崮地貌介绍:“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岱崮地貌资源的价值、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岱崮地貌资源的价值、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岱崮地貌,位于我国山东省西部,是山东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特有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它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岱崮地貌也面临着开发和保护的双重挑战。

本文将以岱崮地貌资源的价值、开发和保护为主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岱崮地貌资源的价值岱崮地貌是由蓬瀛河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我国东部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之一,其地景景观奇特,气势宏伟,旖旎妩媚。

岱崮地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的地层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地貌、人文历史遗迹等,使得它成为了研究地质、地貌、历史文化等学科的重要实地教学和科学考察基地,也为地质科普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岱崮地貌还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这里,植被茂盛,动物资源丰富,水源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水保土功能。

岱崮地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岱崮地貌资源的开发岱崮地貌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也能增加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民生。

但是,在开发的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岱崮地貌资源。

1. 旅游开发:可以在岱崮地貌区域建设旅游设施,比如游客接待中心、休息站、游园区等,并设计开发旅游线路和景点,增加旅游观光项目,提供游玩、休闲、观赏、科普等服务。

2. 体育休闲开发:可以在岱崮地貌区域进行体育休闲开发,开办登山、徒步、摄影等户外活动,举办自行车赛、攀岩比赛等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前来参与。

3. 生态农业开发:可以开发生态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观光,使游客在享受生态环境的也能了解当地农业文化。

4. 文化遗产开发:可以加强对岱崮地貌区域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保护,建设博物馆、标本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举办文化艺术展览、表演等活动。

三、岱崮地貌资源的保护在进行开发的也要注意对岱崮地貌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

只有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岱崮地貌资源。

1. 制定保护规划:要统筹规划和科学利用岱崮地貌资源,建立健全的保护管理制度和规划,确保岱崮地貌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岱崮地貌博物馆作文

岱崮地貌博物馆作文

岱崮地貌博物馆作文英文回答:The Daijia Landform Museum is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and picturesque Daijia Mountains in China. This museum is dedicated to showcasing the unique and diverse landforms found in this region,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that have shaped them over millions of years.Visitors to the museum can explore interactive exhibits,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and hands-on activities that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aijia landforms.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museum is the 4D theater, where visitors can experience the dynamic andever-changing landscape of the Daijia Mountains through a thrilling and immersive experience.In addition to the indoor exhibits, the museum also offers outdoor trails and observation decks that provide stunning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valleys.Visitors can take guided tours to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andforms, such as karst formations, canyons, and waterfalls, and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eatures.The Daijia Landform Museum is not only a great placefor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but also a hub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t hosts workshops, seminars, and field trips for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and collaborates with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 study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Daijia landforms.Overall, the Daijia Landform Museum is a must-visit destination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geology, geography, and natural history. It offers a fascinating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at showcases the beau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natural world.中文回答:岱崮地貌博物馆位于中国美丽而风景如画的岱崮山区。

岱崮地貌景观及应用

岱崮地貌景观及应用
• 陈毅元帅曾写了一首题为《孟良崮战役》的诗:“孟良崮上鬼神嚎, 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 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我军个个 是英豪,反动王牌哪得逃。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怨心劳。华东 战局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日近乐陶陶。”
六、崮的类型(72崮)与命名(民俗)
• 72崮的来历:民间。济南72泉,孙悟空72变。有许多崮的传说。 •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崮顶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放眼望
去,若狮、若豹、若龙,似游、似腾、似飞。
• 在崮的命名上,别有一番说道。如以崮形模样命名的歪头崮、靴子崮、 香炉崮、透明崮、马头崮、狮子崮、奶子崮、元宝崮、三角崮、枕头崮、 卧佛崮;
• 近百年来,经中国一代又一代地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研究,在张夏 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层序地层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限界层型剖面, 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被地质界公认为中国地 质名山。
八、孟良崮及孟良崮战役
• 孟良崮战役纪念地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 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 故名。
第十二章 岱崮地貌景观
临沂蒙阴新泰、峰转路回石怪 沂蒙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
一、沂蒙山区“岱崮地貌”的发现
• 2006年中科院地理所山区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在沂蒙考察发现了“崮”这一独 特的造型地貌。随后,课题组对全国崮型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深入岱崮 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崮”在中国北方个别地方虽有分布,但 较分散,地貌特征不明显,而蒙阴县岱崮镇在方圆10km内就聚集了30余个崮,

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

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

蒙阴岱崮地貌初中生研学作文哇哦!今天我们要去一个超级有趣的地方——蒙阴岱崮!你知道吗?那可是一个超级震撼的地貌!就像是地球上长出来的巨型皱褶被我们发现了一样!我跟你说,那些地势起伏的景象,简直就像是巨人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出来的一样!早上我们一大早就集合,老师带着我们乘车,飞驰在路上。

小明在车上就开始兴奋地问:“老师,蒙阴岱崮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有很多怪物?”老师笑笑说:“小明啊,蒙阴岱崮其实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因为地壳运动形成的,不会有怪物啦!但是那里的景色确实很特别,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我们到了之后,哇塞!真的好壮观啊!周围都是一座座像大象背脊一样的山丘,有的像个巨大的波浪,有的像个巨大的鳄鱼背部。

小芳看到这些,立刻兴奋地大喊:“哇!好厉害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酷的地方!”我们沿着小路一路走过去,老师还给我们讲解说:“这些岱崮是因为地质作用抬升形成的,有的地方海拔高,有的地方低,所以看起来像是波浪一样。

”小明跳跃着问:“老师,那我们可以在这里玩吗?”老师笑笑说:“当然可以!你们可以在这些小山丘上跑来跑去,只是要注意安全哦!不要跑得太快,小心摔倒。

”我们就在那些岱崮上快乐地玩耍起来,有的同学在山顶上欢呼雀跃,有的在山谷里捉迷藏。

小红跑来对我说:“哇,这里真的像是个大游乐场!我好喜欢这里的感觉!”中午我们在山下找了个草地开心地野餐,吃着老师准备的便当,喝着果汁。

小李边吃边说:“这个便当好好吃啊,老师做的饭菜真棒!”下午我们参观了一个小村庄,村里的阿姨给我们讲了许多有关这里历史和传统的故事。

小芳听得入迷,跟阿姨问了很多问题:“阿姨,这里的房子是不是都是用土坯砌的?那些饰物是不是都是手工制作的?”阿姨笑着回答:“是的呀,我们这里的房子大多都是用土坯砌的,这些饰物都是我们村里的妇女们用心制作的,传承了很多年呢。

”傍晚时分,我们乘车回到了学校。

小明一路上都在开心地聊着今天的经历:“哇,今天真是太棒了!我好喜欢那些岱崮,还有村庄里的故事,真有意思!”小红也兴奋地说:“是啊是啊!我觉得蒙阴岱崮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以后还想再来!”回到家,我躺在床上回想今天的经历,觉得蒙阴岱崮真是一个充满了奇幻和魔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论文)近年来,国内旅游、国际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政府也都大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地质景观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之一,岱崮地貌景观以其奇妙、奥秘、优美和独特景观多样性的特点而成为新的旅游开发利用。

被称为“地之神秀,山之骄子”的沂蒙48崮,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及所蕴含的自然科学价值和人文内涵,也早已为地学界和旅游业者所关注。

这些“崮’’的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较高,极具开发价值,有些已被开发成旅游景区,其中有些景区的开发引起了轰动效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尽管近年来不断开发,但开发和研究还是不够充分合理。

在绵延八百里的沂蒙山中,有着众多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崮”,呈现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的地质地貌专家小组把“崮”这种地貌正式命名为“岱崮地貌”,使其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 之后的第五种岩石地貌。

岱崮地貌研究开发的背景:1、岱崮地貌地貌独特,是新发现的的岩石地貌类型,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2、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就分布了30余个“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3、岱崮地貌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形态各异,造型壮观,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加之崮群与岱崮镇的乡村、特色农业结合紧密,现在就已构成了一道名副其实的风景线。

岱崮地貌介绍:“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蒙阴岱崮镇是“岱崮地貌”分布最集中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岱崮地貌”核心风景区。

“岱崮地貌”蕴藏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风景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于一体,极具观光、休闲、度假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的旅游开发价值,同时“岱崮地貌”是经亿万年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属不可再生资源。

在沂蒙山区,随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的山峰。

呈圆形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崮的荟萃簇集之地,首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在这方圆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居然有南、北岱崮,大、小崮,水泉崮,龙须崮等三十余座崮。

“崮”这种地理形态近日被地质地貌专家们认定为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岱崮地貌”。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崮顶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放眼望去,若狮、若豹、若龙,似游、似腾、似飞。

方山下面是一片片果园,果园的尽头是一户户农家。

“岱崮地貌”是经亿万年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专家们指出,“岱崮地貌”不仅具有科学研究功能,还集风景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于一体,具有多种功能的开发价值。

目前,蒙阴县岱崮镇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把“岱崮地貌”风景群作为特色旅游目的地进行培育。

据专家介绍,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

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

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

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要信息。

崮,在中国“地貌家族”中是山东大地上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它呈帽、桌、鸡冠、驼形等状态,远远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

从省会济南向南延伸约240公里、东西宽约350公里的范围内,这些被人们称为崮的山,散落在山峰突兀,连绵不断、海拔400米至600米之间的鲁中南群山之中,著名的便有“七十二崮、。

近年来,据各地地名普查,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中的崮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的蒙阴、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美,为世界罕见。

崮,根据《辞海》解释,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

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

根据地矿部门介绍,这种奇特山势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结束于距今约67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

它们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漫长年代的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

它像一座座戴着石帽子的山,其裸露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而下部岩层则易风化极易形成“崮”的地貌景观。

山东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可划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台地等9种地貌类型。

从地理上可分为鲁中南低山丘陵、胶东丘陵、胶莱平原和鲁西北平原四个区域。

在全省地势最高、面积最广阔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中,“七十二崮”以不同的形态屹立在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主峰在1000米以上的断块山脉之间,个个石奇峰秀,独具风韵。

有的崮形如同古老的烽火台,有的似古代女子头上的发髻,有的像狮兽,有的石柱擎天、尖锥倒立。

崮顶之下,层层山坡梯田、林区、沟壑舒展,无不为大自然的造化而赞叹。

山东七十二崮,崮崮有名,崮崮多姿多彩,几乎每个崮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就像中国京剧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各展风采。

在崮的命名上,也别有一番说道,如以崮形模样命名的歪头崮、靴子崮、香炉崮、透明崮、马头崮、狮子崮、奶子崮、元宝崮、三角崮、枕头崮、卧佛崮;以农家活动取名的放牛崮、猪栏崮、锥子崮、剪刀崮;以姓氏村号命名的孔家崮、刘家崮、姜家崮、范家崮、朱家崮、牛家崮、徐家崮、孙家崮;还有以传说人物、古文化遗址命名的孟良崮、晏婴崮、纪王崮、抱犊崮、阁老崮等等,既直观又别有风趣,显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崮,不仅地貌独特,景色优美,名字有趣,更在于其丰富的内涵,一座崮就是一处地质公园、一处博大的博物馆、一处了解地学的科普殿堂。

位于苍山县与枣庄市山亭区交界处的抱犊崮,海拔584米,为鲁南第一高峰。

它以“雄”、“奇”、“险”、“秀”雄踞山东七十二崮之首,有“天下第一崮”之美称。

据山左灵峰寺元朝碑文记载:相传东晋时道家葛洪(字雅川,号抱朴子,公元283——343年)弃官不做,怀抱一牛犊上山隐居,垦荒种地,名闻帝厥,皇帝赐封为“抱朴老人”。

又因山头四周绝壁悬崖,山顶平展开阔,故名抱犊崮。

在当地民间还盛传,过去有一农夫上崮顶耕地,无法牵牛上去,只好抱上一头小牛犊,养大后再让其耕种……巍巍抱犊,阅尽世代兴亡、人间忧乐。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一支数百人的当地农民武装,下山劫持了一列停靠在临城(今薛城)的津浦特别快车,将美、英、法、德、意、墨西哥等国的39名旅客掳至相距40公里外的抱犊崮崮顶,以反抗列强入侵中国,一时轰动中国、震惊世界,史称“临城劫车案”,又为“民国第一案”,给抱犊崮更增添了几分传奇与神秘。

如今,抱犊崮已是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8%,是山东省罕见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区,抱犊崮固体突兀的岩石高达百米,崮顶面积3公顷,在方圆几十里内清晰可见,尤其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远远望去,酷似日本富士山。

自古以来,通往崮顶的惟有一线鸟道,凡登顶者,均沿着遮天蔽日的九曲路径登于崮下,再顺着古人凿出的“脚窝”、“把手”,一步三跷首,抱石扶崖而上,令人刺激。

“白云深处有人家”,徒步登上海拔572米的纪王崮,尽收云际美景。

纪王崮坐落在沂水县泉庄乡境内,崮顶面积达66公顷,是七十二崮中顶部面积最大、惟一有人家居住生活的崮。

立于崮顶,可清晰看到七十二崮中的磨盘崮、双人崮、纱帽崮等十七个崮,好似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崮长城”,更似连接天地间的阶梯,蔚为壮观。

据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记载:“纪王崮,相传为纪子大夫其国居此,故名”。

两千多年前,纪王兵败,迁都于此,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神秘的古城堡遗址。

千百年来,纪王崮一直断断续续有人在此躲避战乱,直到清朝末年,一户石姓人家迁至崮顶上定居繁衍,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过着“天上人家”的世俗生活。

如今,石家已形成7户19口人的自然村落,属山下深门峪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尽管崮上人家通了电、看上了电视、还有3户人家安装了电话、农家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但其经济收入与山下村民比,还相差不少。

今年63岁的组长石立高是石家第5代孙,他说:“县里多次动员我们搬迁山下,都没同意,人穷不嫌地石苦,故土难离呀!”而地处沂蒙山区的孟良崮,则除了以其独特的风貌屹立在云端之巅外,还以其独有的战争壮丽诗篇闻名遐迩。

在七十二崮中,更有一座蜚声中外的中国地质名山,这就是坐落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的馒头崮,亦称馒头山、馍馍山。

它位于济南市以南、泰山之北、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东侧,距离济南市区仅20多公里。

早在190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教授不远万里,对馒头崮进行了地质调查,首次编制出新泰以北和张夏一带的小范围地质图,并对馒头页岩、张夏石灰岩、崮山页岩、炒米店石灰岩、济南石灰岩等5个组级岩层单位进行了命名,奠定了中国华北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划分的基础,受到世界各国地质专家的极大关注。

馒头山,海拔408米,因形似馒头得名。

其地质年代属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至今约5.3亿年,地层总厚度570.38米,记录了大约3000万年的海相沉积历史。

近百年来,经中国一代又一代地质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研究,在张夏馒头山地区发现了17个三叶虫生物带,并确定馒头山为一处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层序地层最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层型剖面,从而成为中国寒武纪地质结构划分的标准山,被地质界公认为中国地质名山,并被收入世界各地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教科书。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质专家、学者在这里考察研究,每年都有一批批地质院校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这里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如今有关部门正在馒头山筹建山东省地质公园,以期让更多普通人能切身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幻。

崮,已成为山东大地上的标志物。

这一“地之神秀,山之骄子”以其独有的风韵、巍峨的雄姿,与泰山、崂山、昆嵛山翘首相望,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山东大地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