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师生交往教案1(1)
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所学知识
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从师生角色总结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
理论联系实际,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总结归纳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师生交往
一、教学相长
1.含义: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在与老师交往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授课题目
6.1 师生交往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2.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过程与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交流分享。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相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走进彼此。但是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发生矛盾怎么处理呢?我们结合小强的经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情景分析
多媒体展示:小强的经历
(1)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四:课堂小结
2. 要求:①主动参与、勤学好玩;②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二、亦师亦友
1.师生良好交往的状态: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2. 要求:①彼此尊重;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③相互理解,换位思考。
教学反思
一:基础题
1.在新型师生关系背景下,我们可以()
6.2师生交往(教案)

教案编码:教学设计学科道德与法治学段七年级授课教师时间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学生不理解老师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善于与教师进行交往和沟通,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每个老师有自己不同的风格,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老师不能理性看待,理解和尊重,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影响了师生关系,影响着自己的健康成长。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通过有效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能力目标: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可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教学资源讲义一体机展台辅助用书其他教学过程环节学案导案预习案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请独立阅读教材。
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圈划。
1.什么是教学相长?2.教学相长有什么作用?(面对教学相长,我们应该怎么做)3.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5.师生怎样彼此尊重?6.为什么要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教师提前布置预习问题,并列出预习提纲。
学法指导:指导预习方法,课前完成预习。
达标案小结巩固实现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知识走向能力的转变。
训练反馈矫正【巩固训练】老师每天与学生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中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当然也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或矛盾。
于是,校园里演绎了许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
针对这一现象某校七年级(3)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
(1)请你为本次“师生恳谈会”设计一个恰当的题目。
师生共努力,共奏和谐曲;建沟通桥梁,促师生和谐。
6.2 师生交往 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师生之间(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课时《师生交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师生交往》属于课程标准中“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这一部分的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知道怎样与老师平等交流,尊重老师,和谐相处,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情分析:当今社会,学生的见识较广,独立意识增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有所减弱。
再加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差异比较大,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和谐师生关系。
设计思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明白: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掌握化解矛盾的方法;尊重老师、关心、理解老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及要求;懂得师生之间彼此尊重。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与老师交往;能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着处理在学习生活中与老师发生的冲突,真正尊重老师。
3、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尊重热爱老师,主动关心和理解老师,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难点:尊重和理解老师。
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通过提问“在学习生活中,除了父母,谁与我们接触最多?”导入新课。
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引出课题。
——师生交往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我学习生活中,除了父母,与我们接触最多——老师和同学。
此环节学生明白:师生交往很重要,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一)教学相长1、学习目标白板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及要求;懂得师生之间彼此尊重。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与老师交往;能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着处理在学习生活中与老师发生的冲突,真正尊重老师。
3、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尊重热爱老师,主动关心和理解老师,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
师生交往教案1 (1)

面对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观点和见解,既是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8、总结并出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要求:
(2)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9、拓展空间
(1)寻找老师打动你的瞬间
(2)用短信、邮件、书信、便签、心愿卡等形式向老师表达你的感受。
课题
6.2师生交往
主备人
备课地点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民主平等观念
能力目标
能学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增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
知识目标
学生知道应怎样与老师交往与沟通
重点
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难点
亦师亦友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启发式、讲授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二)亦师亦友
1、展示一组“亦师亦友”图片,结合图片,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2、多媒体出示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1、教学相长的基本内涵(实质)?
2、“教”与“学”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我们应该如何构建“教学相长”的关系?
4、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二、合作探究
1、有人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芝加哥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最多,是否因为芝大的教授更有实力?”他回答说:“因为芝大的学生更有实力,而对这些有实力的学生,芝大的教授不得不更努力。”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告诉张强应该怎样与李老师交谈。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师生交往
一、教学相长
二、亦师亦友
(1)魏巍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5、小青在小学的时候,对数学最感兴趣,成绩优秀。可是到了初中不久却说:“我最讨厌数学课。”原来是她不喜欢数学教师,一上数学课就不愉快。原来在一次数学课上,当数学教师讲解时,小青情不自禁地插了嘴。数学教师批评了她,小青回了一句:“我又不是讲废话!”数学教师认为顶撞了他,就动火了:“你怎么还敢顶嘴。”小青在家是个“小宝贝”,怎么经得起老师这样对待她,于是不服气地说:“你还是老师呢!……”老师一气之下,就把小青赶出了教室。小青被责令出教室,又气又恨。事后数学老师早就把这件“小事”忘了,小青却怎么也忘不了,数学课也失去了兴趣。
重点
在合作、分享与尊重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难点
处理好与老师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七年级政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1)

师生交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2.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
能力目标1.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通过有效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2.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理解“亦师亦友”。
突破方法:要成功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师生交往”在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阐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一方面讲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携手共进的。
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探究与分享”(P67、68)和“相关链接’’(P69)等板块,列举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材料的介绍,说明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使学生懂得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这样,既能达到有效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的目的,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经验”(P65)板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展开讨论。
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展开探究,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课堂氛围也很热烈,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师生交往》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师长,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师生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的意识,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建立起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重师长,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
2.难点:如何建立起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师生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亲身体验和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师生关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尊重师长、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方法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2师生交往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3)怎样与老师交往?
三、课堂小结:1.启发学生说出他们的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
四、练习与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6.2师生交往
一、学会与教师交往
二、怎样与老师交往
教后反思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和老师交往的一些方法。
2.怎样与老师交往?
整体感知本节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教材65页 运用你的经验
(1)说说与老师交往的场景老师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教材67页 探究与分享
(1)说说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总结为什么要学会与老师交往?
3.教材68页 探究与分享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情景教学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教学、巩固训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
一、导入新课:由“运用你的经验”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一)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在教材中做好标注。
1.为什么要学会与老师交往?课题源自6.2走进老师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四副场景,谈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的角色,总结为什么要学会与老师交往;通过分析探究与分享,总结与老师交往的方法。
教学重点
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培养了主动参与、勤学好问态度,学会了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了尊重老师,学会了关心老师、理解老师。愿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师生交往之树能够枝繁叶茂,师生关系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实现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板书
见课件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是什么)
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是什么)
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怎么办)
(二)亦师亦友
展示材料:快下课时,李老师转向黑板,写下了一串英文字母加数字,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识。这时李老师说:“这是我的微信号,欢迎同学们加我为好友,有事联系我。”大家显示愕然,接着大笑,进而掌声雷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6.2师生交往教学设计
课题
6.2师生交往
单元
第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思考并交流: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你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总结知识点4:①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
②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怎么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观看视频:程门立雪
思考:程门立雪的事例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与老师交往?
总结知识点5: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怎么办)
上述事例说明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影响?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讲授新课
(一)教学相长
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老师扮演什么角色?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展示材料:思考:你得到什么启示?
展示相关链接
反思: 在我们班里有哪些不热爱和不尊敬老师的现象?
你做到了吗?
见到老师热情地打招呼、问好。
老师同我们谈话时,认真倾听。
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走。
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
展示材料:
思考并交流:1、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2、当时老师可能是怎么想的?
3、我该怎么办?
总结: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拓展提高:勇 于 沟 通
重点
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
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矛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你喜欢哪种师生关系?为什么?
材料:初中生小辉在日记中写道:“过去数学老师对我好,我愿意听他课,学习有信心,有奔头,不好好学习起码对不起老师。可是一场误会中他错怪了我,让我既怕他又怨他。从此,他讲课我不爱听、也不注意听,数学成绩直线下降。”
总结知识点1: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知识点2: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P67探究与分享
需要我们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总结知识点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